科幻小说1984封面
Ⅰ digimon tamers 1984概述
2002年,著名作家小中千昭(Chiaki J. Konaka)创作了一部短篇故事,名为《digimon tamers 1984》(デジモンテイマーズ1984 Dejimon Teimaazu 1984)。这部作品在日本科幻小说杂志SF Japan Vol.5上与读者见面。故事围绕野生研究小组(Wild Bunch)在Palo Alto University的创新,他们成功地创造了数码宝贝(digimon)这一概念,为digimon tamers系列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digimon tamers 1984》可以视为digimon tamers动画的早期线索,它揭示了这个数码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早期互动。通过这个短篇,读者得以窥见数码宝贝的起源和它们与人类最初的接触,为整个digimon tamers的故事世界构建了丰富的背景故事。
Ⅱ 威廉·吉布森吉布森的作品
在1984年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学位期间,威廉·吉布森完成了他的处女作《Neuromancer》。这部作品在传统打字机上一字一句敲出,将科幻文学正式带入了“电子时代”。《Neuromancer》一书的推出引起轰动,一举夺得1984年英语科幻文学界三大主要奖项: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至今无人能破这一记录。
《Neuromancer》的成功不仅创造出“赛博朋克”这一全新科幻文类,而且使吉布森在该次文化中取得了圣经般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对于“塞伯空间”的次文化与想像做出了绝对贡献,早在大多数人对互联网与虚拟现实感到陌生时,他就对这些新科技可能为世界带来的变革与冲击,描绘出具体图像。
吉布森的《Neuromancer》在1984年之后,紧接着创作了《Count Zero》与《Mona Lisa Overdrive》两部续作,完整地诞生了“蔓生都会三部曲”。这些作品被认为是“赛伯朋客”最脍炙人口的史诗作品。随后,在1993年,吉布森完成了缔造销售记录的新骇客史诗“旧金山三部曲”,包括《Virtual Light》、《Idoru》与《All Tomorrow's Parties》等三部小说。
除独立创作外,吉布森于1991年与“赛博朋克”另一位大师布鲁斯·斯特林合写了科幻小说《The Difference Engine》。这部小说假造了一个特殊的错列世界与一段子虚历史,假设蒸汽为动力的机械电脑在维多利亚时期被证实为可行,由此展开一段似虚似实的故事。这部小说被广泛肯定与欢迎,甚至有人将其归类为“蒸汽庞克”特殊文类范畴。
威廉·吉布森开创了赛博朋克科幻小说运动,重新拾回科幻小说注重探索科技发展对人类影响的传统。赛博朋克科幻小说以当代科技发展为背景,探讨近未来世界的人类生存状况,带有朋克式反文化色彩,反对技术控制和信息控制。吉布森的未来世界描绘了一种悲观与宿命的想像,跨国资本财阀的崛起、新兴科技氾滥的灾难、社会道德的茫然失措、个人存在对高压剥削的无能为力与消极抵抗等,都是常见主题。吉布森的作品影响了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包括改编电影、衍生艺术、社会批判、科技发展本身。
在吉布森的作品中,政府显得无足轻重,国家仿佛仅仅是地理名词,文化生活早已被漠视,娱乐手段是色情交易与吸食毒品。公开或不公开的各种庞大组织支配着整个社会,无处不在的地下势力操纵着全球的经济体系。吉布森的文字将地球上所有的一切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的需要由世界各地提供,人们的行动到世界各地完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无限接近,主角在美洲生活,财产在欧洲保存,交易在亚洲完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说无限遥远,连自己的合作伙伴也不能信任,不满情绪弥漫着。在适当的机会出现时,毫不犹豫地将对方抛弃。
近20年后,《黑客帝国》所描绘的网络虚拟空间,其核心框架并未脱离《神经漫游者》开拓的“如来神掌”。因此可以说,《黑客帝国》就是吉布森描绘的网络空间的视觉呈现。
(2)科幻小说1984封面扩展阅读
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1948年3月17日生于美国南卡州康威(Conway,South Carolina),美国作家,主要写作科幻小说 ,是科幻文学的创派宗师与代表人物。居住在加拿大,被称作赛博朋克运动之父(赛博朋克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子类)。18岁随母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市,于1972年偕妻子迁居温哥华市,育有二名子女。
Ⅲ 阿西莫夫有哪些作品
《苍穹微石》(Pebble in the Sky)(1950) 《繁星若尘》(The Stars Like Dust) (1951) 《星空暗流》(TheCurrents of Space)(1952)《钢穴》(TheCaves of Steel)(1954)《终结》(1955)《裸阳》(The Naked Sun)(1956)《基地三部曲》(1964) 《我,机器人》《机器人的其他故事》
《基地》系列: “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续集”(《基地边缘》(1982)《基地与地球》(1986)),“基地前传” (《基地序曲》(1988)、《迈向基地》((1993))
《机器人》系列 《钢穴》(网上也有《钢窟》的译名)《裸阳》《曙 光中的机器人》《机器人与帝国》《裸阳》
《帝国》系列 《星空暗流》《繁星若尘》《苍穹微石》
《苍穹微石》双日出版社1950年
《我,机器人》高曼出版社1950年
《繁星若尘》双日出版社1951年
《基地》高曼出版社1951年
☆《大卫·斯塔尔:太空奇兵》双日出版社1952年
《基地与帝国》高曼出版社1952年
《太空洪流》双日出版社1952年
《第二基地》高曼出版社1953年
☆《幸运儿斯塔尔与小行星上的海盗船》双日出版社 1953年
《钢穴》双日出版社1954年
☆《幸运儿斯塔尔与金星之海》双日出版社1954年
《火星人的方式与 其他故事》双日出版社1955年
《永恒的终结》双日出版社
☆《幸运儿斯塔尔与水星的大恒星》双日出版社1956年
《赤裸的太阳》双日出版社1955年
☆《幸运儿斯塔尔与木星的卫星》双日出版社1957年
《地球是个大屋子》双日出版社 1957年
☆《幸运斯塔尔与土星之环》双日出版社1958年
《死亡交易者(死亡的呼吸)》艾文出版社1958年
《九个明天》双日出版社1964年
《机器人的小憩》双日出版社1966年
《神奇的旅程》豪顿·米弗林出版社1966年
《透过明镜》新英语文库出版社1967年
《阿西莫夫的神秘小说》双日出版社1968年
《夜幕及其他故事》双日出版社 1968年
☆《最棒的新东西》世界出版社1971年
《诸神》双日出版社1972年
《阿西莫夫早期作品选》双日 出版社1972年
《艾萨克·阿西莫夫精粹文集》斯菲尔出版社1973年
《你见过这些吗?》NESRAA出版社1974年
《黑鳏夫的故事》双日出版社1974年
☆《收购木星与其他故事》双日出版社1975年
《天国的主人》沃克出版社1975年
《全美图书会议上的谋杀》双日出版社1976年
《优雅的品位》启示出版社1976年
《活了二百岁的人与其他故 事》双日出版社1976年
☆《关键字眼与其他神秘故事》沃克出版社1977年
《黑鳏夫故事集》双日出版社1980年
《完整的机器人》双日出版社1982年
《基地边缘》双日出版社1982年
《变幻之风与其他故事》双日出版社1983年
《联合俱乐部的神秘故事》双日出版社1983年
☆《糊涂的机器人诺比》(与珍尼特·阿西莫夫合著)纽约爱斯书社1983年
《黎明的机器人》双日出版社1983年
《黑鳏夫的盛宴》RH出版社1984年
☆《诺比与迷失的公主》(与珍尼特·阿西莫夫合著)纽约爱斯书社1985年
☆《诺比的其他秘密》(与珍尼特·阿西莫夫合著)纽约爱斯书社1985年
《明日之边》双日出版社 1985年
《消失者与其他故事》双日出版社1985年
《机器人与帝国》双日出版社1985年
《多么美好的一天》双日出版社1985年
☆《诺比与皇后的项链》双日出版社1985年
☆《诺比与人侵者》(与珍尼特·阿西 莫夫合著)纽约爱斯书社1986年
《另一个阿西莫夫》双日出版社1986年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双日出版社1986年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神秘故事精粹》双日出版社1986年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精粹》双日出版社1986年
《基地 与地球》双日出版社1986年
《机器人之梦》双日出版社1986年
《神秘的旅程II:终极智囊》双日出版社1987年
☆《诺比识恶棍记》(与珍尼特·阿西莫夫合著)纽约爱斯书社1987年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另一个宇宙》双日出版社1987年
《基地序曲》双日出版社1988年
《阿扎瑞尔》双日出版社1988年
☆《诺比赴地球记》(与珍尼特·阿西莫夫合著)纽约爱斯书社1988年
《复仇女神》双日出版社1989年
《黑鳏夫的困惑》双日出版社1990年
《夜幕》(与罗伯 特·西尔沃伯格合著)英国维克多·高兰兹出版社1990年首版
《时代宠儿》(与罗伯特·西尔沃伯格合著)英国维克多·高兰兹出版社1991 年首版
《基地在前进》双日出版社1993年
《阿西莫斯短文两篇》 (选自〈新疆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在我国的简体中文版出版物
机器人系列:
机器人与帝国(上下册)
机器人短篇全集(上下册)
曙光中的机器人(上下册)
裸阳
钢穴
以上均为 天地出版社 出版 汉声杂志(叶李华)翻译
基地系列:
前传1 《基地前奏》(上、下册)
前 传2《迈向基地》(上、下册)
《基地》
《基地与帝国》
《第二基地》
续集1《基地边缘》(上、下册)
续集2《基地与地球》(上、下 册)
以上均为天地出版社 出版 叶李华翻译
帝国系列三部曲:
《繁星若辰》
《苍穹微石》
《星空暗流》
以上均为天地出版社出版 汉声杂志(叶李华)翻译
科普及其他作品
《人生舞台 阿西莫夫自传》 上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黄群、许关强 译
《亚原子世界探秘(物质微观结构巡礼)》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Ⅳ 小灵通漫游未来经典内容
在完成《十万个为什么》后的次年,叶永烈创作了备受瞩目的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连环画在197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一问世便取得了巨大成功,印量高达300万册,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事中的主角小灵通,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未来探索者,他在书中漫游未来世界,报道着科技的前沿动态。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国“文革”后的首本科幻小说,出版后立即轰动一时,销量突破一百几十万册,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随后,叶永烈继续以描绘科技革命的前景为线索,创作了续篇《小灵通再游未来》,于1984年发行。
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小灵通乘坐的“原子能气垫船”虽然还未实现,但气垫船技术如今已经普遍,如上海至宁波、深圳至珠海间的“飞翔船”已成常态。小灵通手腕上的“电视手表”也接近现实,微型电视机已商品化,更小的尺寸指日可待。书中描绘的“飘行车”或许将在21世纪成为现实,能在地面和空中自由穿梭。
书中提到的“环幕立体电影”已经变为现实,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的车里观影。而“嵌在眼睛里的眼镜”——隐形眼镜,更是普及开来。在“未来市农厂”中,工厂化生产的农业也有了实现的实例,尽管书中描述的一些产量和质量仍需努力提升。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还有许多科技幻想等待实现,如人工控制天气、人造月亮、机器人服务和人体器官更换等。这些设想在今天看来可能平常,但在当时无疑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这部作品不仅让叶永烈名声大噪,也标志着他科普创作到科幻创作的转型,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的科幻创作数量和题材丰富,无人能敌。
(4)科幻小说1984封面扩展阅读
这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作者在这部前后长达四十年所写的作品中,塑造了眼明心亮的小记者小灵通的可爱形象。作品通过小灵通三度漫游未来的种种见闻,多角度、全方位、生动有趣地展示了未来的美好景象。
Ⅳ 黄海的黄海科幻小说作品 书目
1969年12月《一0一0一年》科幻小说集 侨联出版社
1972年12月《新世纪之旅》科幻小说集
1979年10 月《银河迷航记》科幻小说集 照明出版社
1980年8月 《天外异乡人》科幻小说集 照明出版社
1984年4 月《偷脑计划》短篇科幻小说集,皇冠出版
1984年5月《天堂鸟》长篇科幻小说集,时报文化出版
1984年8月《最后的乐园》长篇科幻小说,时报文化出版
1985年5月《第四类接触》长篇科幻小说,皇冠出版
1985年6 月《星星的项练》短篇科幻小说集,皇冠出版
1987年6 月《鼠城记》长篇科幻小说,时报文化出版
2004年2月《永康街共和国》政治奇幻小说,九歌出版
2006年10月《黄海童话》科幻童话集,九歌出版
学术论著
2007年1月《台湾科幻文学薪火录1956-2005》论述,五南出版,大学用书
2009年7月〈寻找幻氏家族的荣耀〉论述,第13届“儿童文学与儿童语言”全国学术研讨会,专题演讲论文,静宜大学人文暨社会科学院出版。
2009年1月〈卫斯里的后设重构〉论述,中央大学人文学报。
2005年7月〈黄海科幻童话解构〉论述,静宜大学“儿童文学与儿童语言”全国学术研讨会,专题论述。
2004年1月〈中文科幻百年,文学迷思〉,发表于〈幼狮文艺〉。
2004年12月〈科幻小说往何处去〉本文系交大科幻研究中心2003年10月科幻术研究会议,黄海专题演讲,写成论文,交大出版文集。
黄海少儿科幻作品
1984年9月“奇异的航行“中篇科幻,洪建全基金会出版
1985年10月“嫦娥城“儿童科幻小小说,联经出版,张丽雯绘图
1987年5月“机器人风波“儿童中篇科幻,联经出版,陈晓菁绘图
1988年5月“大鼻国历险记“科幻童话,洪建全基金会出版,王平绘图(“奇异的航行“,”嫦娥城“,”大鼻国历险记“,三书,其后改由民生报出版。)
1988年7月“地球逃亡“中篇少年科幻,东方出版社,蒙杰绘图
1989年6月《航向未来》,中篇科幻,富春出版
1990年6月《太空城的孙悟空》,南昌:21世纪出版社
1990年6月《奇异的航行》,南昌:21世纪出版社,蒙杰绘图
1991年2月“时间魔术师“儿童科幻小小说,九歌出版,陈晓菁绘图
1992年6月《梦回铁砧山下》,台中县立文化心,内含散文集
1992年6月《地球逃亡》,合肥,安徽少儿出版社
1994年4月“秦始皇到台湾神秘事件“少年奇幻小说,天卫出版
1996年2月“谁是机器人“儿童科幻小小说,国语日报
1996年4月《动物天堂》,国语日报连载4个月。
2004年6月“千年烽火奇幻游“少年科幻奇幻小说,国语日报
2008年6月9日起连载四个月 “宇宙大霹雳“国语日报
黄海纯文学创作
1963年10月《奔涛》短篇小说集,野风出版社
1968年2月《大火在高山上》,短篇小说集,商务印书馆
1968年6月《通往天外的梯》短篇小说集,侨联出版社
1976年10 月《迷雾征尘》自传式散文集,水芙蓉出版社
1980年10 月《人在宇宙中》杂文、短论等80篇,水芙蓉出版社
1982年8月《悲欢岁月》短篇小说集,水芙蓉出版社
1993年3月《百年虎》台湾文学长篇小说创作,远流出版社
1994年4月《寻找阳光的旅程》自传式散文,健行出版社
2004年2月《永康街共和国》政治奇幻小说,九歌出版社
2006年10月《黄海童话》科幻童话,九歌出版社
2009年11月《山城》短篇小说集,台中市文化局
相关硕博士论文、专论黄海
研究黄海,硕博士论文 专论及相关论述
中央大学:中文所--傅吉毅《台湾科幻小说的文化考察》2002/6
台南大学:教管所---詹秋华《台湾少年科幻小说的文化考察---以一九六八年以来在台湾地区出版之少年科幻小说为例》2004/6
台东大学:儿文所--王洛夫《论黄海及其儿少科学幻想作品》2003/6
中山大学:中文所--黄瑞田《科学诠释与幻想──黄海科幻小说研究》2004/6
台北教大:应语所--黄子珊《黄海儿童科幻小说叙述技巧研究》2006/6
中山大学--在职专班--林奕妗《黄海科幻作品初探》2007/6
静宜大学:中文所--张孟桢-《基因复制科技发展下的未来世界—黄海科技小说中的基因科学与省思》2007/6
赖玉敏:《乘着想象的翅膀 少年科幻小说的开路先锋──黄海专访》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頼玉敏专访。2003年5月《儿童文学学刊》
刘秀美:《台湾通俗小说研究─1919-1999》,文化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专章论列张系国、黄海、倪匡作品,2001年。
陈愫仪:《少年科幻版图初探──1948年以来台湾地区出之中之篇少年科幻小说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士论文,1998年。
陈鹏文:《八〇年代台湾科幻小说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5年6月。
林建光:《大叙述的危机与历史经验再现的转折:试论八零年代台湾的科幻小说》,单篇论文,中兴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分论张系国、黄海、黄凡、张大春、平路作品。
林建光:《政治、反政治、后现代:论八零年代台湾科幻小说》,单篇论文,中兴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分论张系国、叶言都、黄海、黄凡、张大春、平路等人作品。
蔡尚志:《儿童故事原理》,五南出版社大学用书,1989年10月初版,专章论述介绍黄海的儿童科幻小小说写作技巧及两篇作品。
林健群:《晚清科幻小说研究 1904-1911》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8
赵天仪:《宇宙意识与科幻世界──试论黄海的科幻小说》,1999年4月,静宜大学儿童文学与儿童语言学术研讨会,科幻小说列为重要主题,文学院长赵天仪特别撰文。
简宗梧、周凤五编著:《现代文学欣赏与创作》,空中大学用书,第八章第八节〈科幻小说〉,引用黄海诸多论点。1987年8月初版。
(参考资料:“黄海牧园:文艺&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