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市场
A. 中国科幻小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尽可能的专业一点)
我觉得科幻不如奇幻好看.
据我了解,科幻这门文艺,在上世纪80年代后就开始衰落了.
我个人觉得中国科幻不好说,一方面许多优秀的作者已经不写科幻了,像王晓达.柳文扬的早逝,使中国科幻又失去了一个优秀作者.现在的王晋康不禁让人感叹"廉颇老矣".但另一方面,超新星一般的刘慈欣,后起新秀长铗和夏笳等人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不管怎么说,只要有科幻迷,好的科幻作品就不会消失。
B. 为什么中国科幻小说很少是因为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
中国人缺乏想象力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科幻小说是人类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文学体裁。发达国家这方面比中国早很多,市场规模和成熟度也要大上太多,各种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产生也就不足为奇。
反观我国,市场小太多了,作家要靠科幻小说吃饭太难了。国内科幻第一人刘慈欣都不敢把工程师辞掉专心写作........(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他的几部长篇小说获得了足够好的口碑,但他从中获得的收入,仍然完全无法和工资相比。)更何况是其它作者呢。
再说说所谓的中国人没有想象力,别的不说,你看看那些辣鸡网文,脑洞那叫一个大,如果这不算想象力,那真没啥好说的了。
C. 短篇科幻小说该向哪里投稿
在中国,如果您希望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以下是一些受欢迎的平台:
1. 起点中文网: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之一,起点中文网吸引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作者和读者群体。这里的读者群体成熟,对于质量较高的作品有较高的认可度。对于有经验的作者来说,起点中文网是一个证明自己实力的好地方。
2. 创世中文网:与起点中文网同属阅文集团,创世中文网同样是一个优秀的网络文学发布平台。然而,与起点不同,创世中文网可能更适合新手作者,因为其环境和读者群体可能与起点有所区别。
3. 掌阅小说网:除了起点和纵横中文网之外,掌阅小说网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特色和受欢迎的类型,掌阅小说网同样能够为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4. 纵横中文网:虽然纵横中文网的流量可能不如其他几个平台,但它有几位知名的大神级作者坐镇,如烽火戏诸侯和土豆等。对于新人作者而言,可能需要更加努力去适应这个平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西方,科幻小说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1. 在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科幻小说开始真正发展起来。
2. 在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动了科幻小说的中兴。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进一步促进了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 在经历了20至30年的繁荣之后,科幻小说家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情节以及艺术表现方法。
D. 科幻世界详细介绍
《科幻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说杂志,自1979年创刊以来,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科幻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该杂志不仅获得了“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还入选了“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杂志的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除了《科幻世界》杂志,该杂志社还衍生出多个面向不同群体的科幻、奇幻类刊物,如《科幻世界画刊》(已停刊)、《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下半月版·译文版》(已停刊)、《惊奇档案》(已停刊)和《小牛顿》等。此外,杂志社还不定期出版丛刊《星云》,主要刊载国内外原创中短篇科幻小说。
《科幻世界》的编辑管理团队由社长、总编秦莉、副总编姚海军、副社长刘成树、主编姚海军等人组成。他们在推动科幻文学的发展和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幻世界杂志社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小牛顿》等多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这些期刊和图书在中国幻想类期刊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期刊市场上,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
科幻世界杂志社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化市场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征文催生出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科幻佳作。1991年,杂志社代表中国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被WSF评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会”。1997年,杂志社遍邀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科学家、宇航员参加’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其辉煌永载中国科幻史册。
随着《哈利·波特》、《魔戒》等境外奇幻文化对国内文学出版市场的冲击,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飞·奇幻世界》,以此为阵地,擎起国内原创奇幻文学的旗帜;同时以《科幻世界·译文版》为窗口,向国内读者引荐国外幻想文学精品。科幻世界再次站在了中国奇幻文学的前沿阵地上。
为了打造中国科幻图书品牌,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强合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幻“视野工程”。该工程的三大支柱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流行科幻丛书”,以专家的视角,广泛运用刊物、网站等专业媒体的宣传攻势,掀起了又一轮科幻热潮。
《科幻世界》艰苦多年,到九四年才扭亏为盈,后来经历了一个暴涨期,钱大把的进来,又不知如何管理。当我九八年到《科幻世界》时,杂志社正处在这个时期内。成都的科幻迷组织只要报个活动计划,就能成百上千地从杂志社拿出钱来。装修个办公室也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无预算无计划。他们在上海搞的大型宣传活动花费了两万块钱。九七年那场完全由《科幻世界》一家出资,投入巨大的世界科幻大会更不用说了。公正地说,《科幻世界》那些年搞的活动是中国大陆仅有的科幻活动。没有这些活动,世人更不知科幻为何物了。
作为生意人,杂志社高层在扭亏为盈之后,一直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他们看来,中国科幻的市场就这么大,也没什么搞头了。于是把大量资金抽到其它项目上去。颇为讽刺地是,这些项目都赔了钱,个别小公司甚至走到倒闭的边缘。几年来,仍然只有他们从内心深处并不喜欢的科幻给他们带来了利润。并且利润十分巨大,足以把那些亏损冲得无影无踪。后来他们变“扎实”了,只是把从科幻上赚到的钱置换成房地产:住宅房以奖励为名送给“老职工”,另外还有其它一些房地产,置业范围甚至远达成都以外的某郊县。当一个科幻爱好者走进他们那些拥挤的办公室时,很难想象这个杂志社真正的家底。
《科幻世界》艰苦多年,到九四年才扭亏为盈,后来经历了一个暴涨期,钱大把的进来,又不知如何管理。当我九八年到《科幻世界》时,杂志社正处在这个时期内。成都的科幻迷组织只要报个活动计划,就能成百上千地从杂志社拿出钱来。装修个办公室也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无预算无计划。他们在上海搞的大型宣传活动花费了两万块钱。九七年那场完全由《科幻世界》一家出资,投入巨大的世界科幻大会更不用说了。公正地说,《科幻世界》那些年搞的活动是中国大陆仅有的科幻活动。没有这些活动,世人更不知科幻为何物了。
作为生意人,杂志社高层在扭亏为盈之后,一直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他们看来,中国科幻的市场就这么大,也没什么搞头了。于是把大量资金抽到其它项目上去。颇为讽刺地是,这些项目都赔了钱,个别小公司甚至走到倒闭的边缘。几年来,仍然只有他们从内心深处并不喜欢的科幻给他们带来了利润。并且利润十分巨大,足以把那些亏损冲得无影无踪。后来他们变“扎实”了,只是把从科幻上赚到的钱置换成房地产:住宅房以奖励为名送给“老职工”,另外还有其它一些房地产,置业范围甚至远达成都以外的某郊县。当一个科幻爱好者走进他们那些拥挤的办公室时,很难想象这个杂志社真正的家底。
E.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的科幻小说水平
《三体》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出版已经快5年了,这段时间国内科幻小说的市场并没有明显改善。我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应该很复杂。全世界的科幻文学都在衰落。
F. 中国科幻小说的出路在哪里
记得以前看吴岩的科幻小说论纲说就是在国外,科幻仍然属于小众,属于大男孩的,异乡人的异世界。其实个人觉得还是慢慢积淀比较好。三体火起来应该是死神永生吧,大家更感兴趣也是黑暗森林,降维攻击这些。当时还有一篇论降维攻击与互联网企业的文章。小说的类别里面有很多种,科幻也属于其中一种。不一定非要把科幻拔高到看不起其他类别小说的地步。非科幻的粉丝不会看其实很正常,如果大家都喜欢看了,那一般就是这部书真的写的很好,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像凡尔纳的很多小说基本都成了推荐给学生读的名著作品了。至于中国科幻的未来,真的不用过于担忧。以前科幻长篇出版基本上就是只能卖几千册,但这几年很多人都出了长篇,或者出了短篇选集这些,出版社也有不是只跟科幻世界相关的出版社。科幻世界好像还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虽然这几年这质量。科幻迷也在逐渐增多,以前读高中在小县城,我们班上看科幻的差不多也有十个人左右。而且这跟科学素养的关系不是很多。比如学渣的我还有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的同学这些。要走向世界的话还是要有好作品,美国能形成周边产品这些除了跟产业相关的原因还是在于有能写科幻的小说编剧这些。所以还是得等积淀。国外的作品看得不怎么多,主要还是科幻三巨头那年代的。后面的有些智商不高看不太懂。这里面就永恒的终结看过。只是提醒一下,阿西莫夫的小说设定很精彩,但描述真的比较乏味。
G. 为什么科幻小说在中国不流行
首先是科幻在中国始终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的范畴,所以难登大雅之堂。
其次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都是在扼杀和压制人的想象力,所以从学校走出来的人已经没有了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也就无法对这种幻想文学产生很大的兴趣。
最后是残酷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让大多数的人们没时间去读这种与现实距离较大的文学,因为他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必须把时间花在读一些实用的、速成的、目的性很强的文字上面。
越来越少的人有时间去“仰望星空”,科幻小说当然不会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