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中华上下5000年听书目录

中华上下5000年听书目录

发布时间: 2022-05-20 01:40:15

『壹』 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有没有什么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我国5000余年的优秀发展史。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条河,那么,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便是这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二十四史(可以寻找翻译版)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多数地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

『贰』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图书目录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目录: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
黄帝战蚩尤
尧舜禅位
大禹治水
夏启建国
少康中兴
夏桀暴政
商汤和伊尹
商汤灭夏
残暴的“人祭
古老的文字
暴君商纣王
周文王与姜太公
武王伐纣
周公辅政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春秋争霸
郑庄公“掘地见母”
管鲍之交
长勺之战
齐桓公称霸
管仲巧计降楚
齐国霸业衰落
宋襄公兵败泓水
晋文公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清高廉洁的介子推
秦穆公羊皮换贤
荀息借道取虞虢
烛之武退敌
楚庄王问鼎
“循吏”孙叔敖
楚国称霸
二桃杀三士
田穰苴立军威
要离断臂刺庆忌
《诗经》
“至圣先师”孔子
儒家学派
道教“祖师爷”老子
“兵圣”孙武
吴王伐楚
伍子胥报仇
勾践复国
范蠡激流勇退
墨子“非攻
木工祖师鲁班
三家分晋
文侯用人不疑
门豹治邺
田氏伐齐
“乱世哲人”荀子
“商圣”白圭
神医扁鹊
商鞅变法
井田制与封建制度的形成
孙膑斗庞涓
苏秦“合纵”六国
张仪以“横”破“纵”
秦惠文王“金牛伐蜀”
李冰兴修都江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邹忌化友为敌
田单火牛退敌
秦武王举鼎
楚怀王客死秦国
屈原投江
《楚辞》
赵惠文王纳谏
渑池之会
赵奢解围
李牧戍边
范睢“远交近攻”计
赵王贪利引祸端
长平之战
信陵君窃符救赵
老将廉颇
孟尝君的门客
春申君之死
赵氏孤儿
俞伯牙和钟子期
乱世英雄吕不韦
十二岁的丞相
郑国渠的由来
赢政纳贤
荆轲刺秦王
王翦灭楚
秦国统一天下
千古一帝秦始皇
法家代表韩非
“和氏璧”的故事
焚书坑儒
蒙恬北击匈奴
孟姜女哭倒长城
《山海经》与神话故事
秦二世登基
李斯佐秦建伟业
赵高指鹿为马
“张楚”政权
刘邦斩白蛇起义
郦食其智取陈留
“智囊”张良
巨鹿之战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屈尊问计
楚河汉界
楚霸王命丧乌江
两汉风云
汉高祖登基
叔孙通制汉礼
陆贾论治国
白马之盟
白登之围
萧规曹随
陈平遇明君
吕后临朝
诸吕伏诛
缇萦救父
晁错削藩
周亚夫平叛
文景之治
儒家大师董仲舒
汉武帝削爵
马邑之谋
飞将军李广
大将军卫青
河西大战
匈奴北遁
张骞与“丝绸之路”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
巫蛊之祸
苏武牧羊
李陵投降匈奴
司马迁写《史记》
霍光辅政
昭宣中兴
“中兴贤相”丙吉
赵广汉明察秋毫
昭君出塞
王莽篡位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捷
王莽之死
刘秀重光汉室
“杜母”治郡
“强项令”董宣
老当益壮的马援
汉明帝“取经”
窦宪灭北匈奴
汉和帝计除外戚
耿恭西域抗匈奴
班固写《汉书》
班超投笔从戎
唯物论者王充
蔡伦造纸
“科圣”张衡
跋扈将军粱冀
五侯专政
党锢之祸
孔融争死
蔡邕与“焦尾琴”
道教的起源
黄巾大起义
袁绍杀宦官
误国权臣董卓
曹操献刀
十三路诸侯伐董卓
王允除奸
李催兴兵
汉献帝迁都
辕门射戟
吕布命丧白门楼
煮酒论英雄
白马之围
官渡大战
谋略天才郭嘉
文姬归汉
孙权割据江东
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舌战群儒
赤壁之战
刘备入主西川
“凤雏”庞统
定军山之战
关羽水淹七军
吕蒙“白衣渡江”
神医华佗之死
曹丕称帝
建安风骨
曹植七步成佳诗
陆逊火烧连营
诸葛亮治蜀
空城计
司马懿遇险葫芦谷
五丈原
孙权称帝
“天下名巧”马钧
司马懿诈病夺权
东吴内乱
司马昭弑君
西蜀亡国
钟会斗邓艾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目录:
魏晋更迭
司马炎称帝
东吴暴君孙皓
羊祜与“堕泪碑”
三国归晋
陈寿写历史
司马伦篡位
八王之乱
石崇夸富
周处悔过自新
杜曾作乱
荀灌救父
刘渊建汉
刘琨抗战
祖逖北伐
奴隶出身的皇帝
王马共天下
陶侃平叛
李氏“成汉”政权
“五石散”与炼丹术
晋哀帝服药丧生
石虎亡国
桓温北伐
谢安斗权臣
“书圣”王羲之
兰亭雅集
顾恺之“点睛”
苻坚兴国
王猛扪虱谈天下
夫人城
太极殿会议
淝水大战
后秦崛起
法显西游
父子乱朝纲
“五斗米道”之乱
桓玄篡位
刘裕建宋
大文学家陶渊明
拓跋珪称雄中原
……
唐宋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目录:
元明纷争
蒙古“黄金家族”
铁木真统一蒙古
蒙古建国
成吉思汗伐金
胡沙虎弑君
花刺子模的灭亡
一代天骄之死
金国末日
金国文冠元好问
郭虾蟆殉国
长子出征
一代贤相耶律楚材
旭烈兀西征
艾因贾鲁之战
蒙古四大汗国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钓鱼城之战
忽必烈登基
蒙古帝国承袭汉制
“国师”八思巴
王著锤杀阿合马
一代奸相贾似道
襄樊大战
南宋灭亡
抗元英雄文天祥
南宋“海上行朝”
“刘二拔都”布铁钉阵
黄道婆的故事
科技巨人郭守敬
元成宗守成推新
南坡之变
燕帖木儿政变
兄弟争位
伯颜专制
脱脱改革
“元人冠冕”赵孟頫
元朝的民族等级
彭和尚与“天完军”
陈友谅夺权建“汉”
红巾军起义
刽子手察罕帖木儿
“瞎子元帅”明玉珍
起义军领袖郭子兴
朱元璋从军
朱元璋计胜陈友谅
朱文正守卫洪都
鄱阳湖大战
张士诚兵败平江
……
清室兴亡
民国兴衰

『叁』 中华上下五千年目录与页码

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一首顽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为此,编者墨人精心编选了这套《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共为四册,编者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穿针引线,纵横交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现。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捷径。详实的历史片断,弥足珍贵的图片,加之细腻的笔法,简洁的语言和亲切的文风,清晰地勾勒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真伪善恶,也使得此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掌上历史博物馆。

『肆』 求中华上下五千年听书下载地址,,能成功回答的,我至少在加100金币

http://www.ysx8.net/yousheng/down15572.html

『伍』 中华上下5000年这本书有多少个小故事组成

链接: https://pan..com/s/1w_xQVx8VL_xZTwppKHjRag

提取码: 8ss2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华上下5000年故事

『陆』 中华上下五千年年表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 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 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 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 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放勋 前2357~前2258
虞舜 重华 前2257~前2208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1、李 特 2年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4、李 班 1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1、刘 渊 6年
2、刘 和 1年
3、刘 聪 8年
4、刘 杰 1年
5、刘 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2、石 弘 1年
3、石 虎 15年
4、石 世 1年
5、石 遵 1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1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1、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1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1、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1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 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16年。
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1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1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14年。
三、刘继恩 1年。
四、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明朝

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

1644--1911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柒』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目录

中华上下五千年目录如下;

第一卷 华夏起源 文明伊始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补天

神农遍尝百草

黄帝大战蚩尤

尧舜让帝位

大禹治水

第二卷 奴隶王朝 三代更迭

夏启家天下

商汤灭夏

姜太公钓鱼

武王伐纣

周公辅政

烽火戏诸侯

第三卷 礼崩乐坏 战乱频繁

曹刿重创齐军

齐桓公的雄图霸业

中原霸主晋文公

秦穆公任人唯贤

楚庄王一鸣惊人

伍子胥智过昭关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老子出关

孔子周游列国

韩、赵、魏瓜分晋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

商鞅变法

苏秦合纵张仪拆盟

将相和

冯谖客孟尝君

屈原投身汨罗

触龙巧说赵太后

信陵君救赵

吕不韦篡秦

毛遂自荐

荆轲刺秦王

秦灭六国

第四卷 物极必反 众望所归

中国第一个皇帝

焚书坑儒

指鹿为马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刘邦灭秦进咸阳

鸿门宴

萧何慧眼识韩信

楚汉之争

楚霸王自刎乌江

韩信耻为淮阴侯

刘邦被困白登山

吕后专权

萧规曹随

文景之治

汉文帝从谏如流

晁错削藩七国之乱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卫青和霍去病

飞将军含愤自刎

苏武持节牧羊

司马迁与《史记》

霍光辅政

王莽改制

刘秀叛离刘玄

光武中兴

班超出使西域

黄巾大起义

董卓乱政

第五卷 三足鼎立 群雄争霸

袁绍拥兵自立

陶谦让贤

孙策威震江东

一代枭雄曹操

官渡之战

吕布遭部下叛变被俘后处死

刘备三顾茅庐

孙刘联合战赤壁

曹操败走华容道

刘备入益州

刘备定益州

曹丕曹植兄弟

关羽大意失荆州

魏武帝离世

刘备伐吴遭惨败

诸葛亮辅佐刘禅

诸葛亮七擒孟获

南征北战

出师表

司马懿装病夺权

司马昭之心

竹林七贤

蜀汉向魏称臣

暴君孙皓

三国归晋

忠臣羊祜志灭吴

白痴皇帝司马衷

八王之乱

洛阳激战

石勒后赵中兴

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建东晋

荆州刺史陶侃

桓温北伐

石虎篡位

祖逖闻鸡起舞

苻坚重用王猛

书法名家王羲之

王猛率兵灭前燕

苻坚兵败淝水

陶渊明归隐

东晋灭后秦

刘裕称帝

荒唐的少年皇帝

文帝与“元嘉治世”

“国史”风波

拓跋焘雄才大略

科学家祖冲之

檀道济因谗被杀

冯太后整治朝纲

刘劭弑父继位

刘子业荒淫残暴

十天取四城

拓跋弘退位修行

梁顺帝禅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迂都

宗悫乘风破浪

萧道成除暴君建齐

萧道成的儿子们

北魏易俗改姓

孝文帝看重门阀

萧衍篡位建梁

北魏分裂

侯景兴兵作乱

范晔修成《后汉书》

郦道元与《水经注》

刘勰《文心雕龙》

江郎才尽

贾思勰编写农书

钟嵘与《诗品》

高洋平乱显本色

侯景篡位被杀

攻破江陵杀萧绎

宇文氏建北周

陈项辅政篡位

周武帝统一北方

杨坚辅政掌权

除异己,篡北周

第六卷 大势所趋 华夏统一

杨坚建立隋朝

苏威仕隋受重用

翟让、李密谋事

群雄逐鹿胜者李渊

秦王大败窦建德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圣僧玄奘西天取经

房谋杜断

唐朝与吐蕃通婚

徐敬业叛乱

一代女皇武则天

贤相姚崇宋璟

唐明皇励精图治

安史之乱

马嵬坡兵变

牛李党争

文宗除阉失败

张承范失潼关

黄巢起义

朱温灭唐

纷乱的“五代十国”

刘守光妄建大燕

朱友琏弑父杀兄

三将救幽州

奸佞误后唐庄宗

石重睿称孙不称臣

杜威率军投降

第七卷 边境战乱 狼烟四起

赵匡胤陈桥兵变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南唐后主李煜

澶渊之盟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靖康之变

抗金英雄岳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忽必烈平定大理

蒙古西征

红巾军起义

第八卷 风云激荡 胜境难再

朱元璋建立明朝

郑和下西洋

土木堡之战

夺门之变

戚继光奋力逐倭寇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袁崇焕宁远大战

闯王李自成起兵

吴三桂勾结清兵[1]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平定三藩

雅克萨之战

乾隆帝勤于国政

第九卷 内忧外患 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

戊戌政变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

护法战争

五四爱国运动

(7)中华上下5000年听书目录扩展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简介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

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

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捌』 中国上下五千年目录

目录?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公钓鱼 10 奴隶倒戈 11 周公辅成王 12 国人暴动 13 骊山上的烽火 14 囚车里的人才 15 曹刿抗击齐军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17 愚蠢的宋襄公 18 流亡公子重耳 19 晋文公退避三舍 20 弦高智退秦军 21 崤山大战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23 伍子胥过昭关 24 孔子周游列国 25 勾践卧薪尝胆 26 范蠡和文种 27 墨子破云梯 28 三家瓜分晋国 29 商鞅南门立木 30 孙膑庞涓斗智 31 张仪拆散联盟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3 孟尝君的门客 34 燕昭王求贤 35 田单的火牛阵 36 屈原沉江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38 廉颇负荆请罪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41 毛遂自荐 42 信陵君救赵 43 李斯谏逐客 44 荆轲刺秦王 45 秦王灭六国 46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47 博浪沙的铁椎 48 沙丘的阴谋 49 大泽乡起义 50 刘邦和项羽 51 巨鹿大战 52 刘邦进咸阳 53 鸿门宴 54 萧何追韩信 55 楚汉相争 56 霸王乌江自刎 57 大风歌 58 白登被围 59 白马盟 60 萧曹两相国 61 周勃夺军 62 缇萦救父 63 周亚夫的细柳营 64 晁错削地 65 马邑诱敌战 66 飞将军李广 67 卫青和霍去病 68 张骞通西域 69 苏武牧羊 70 司马迁写《史记》 71 霍光辅政 72 王昭君出塞 73 王莽复古改制 74 绿林赤眉起义 75 昆阳大战 76 刘秀重建汉王朝 77 硬脖子的洛阳令 78 老当益壮的将军 79 取经求佛像 80 班超投笔从军 81 张衡和地动仪 82 跋扈将军梁冀 83 “党锢”事件 84 范滂进监狱 85 黄巾军起义 86 袁绍杀宦官 87 曹操起兵 88 王允计除董卓 89 迁都许城 90 衣带里的密诏 91 官渡大战 92 孙策占据江东 93 诸葛亮隆中对策 94 周瑜火攻赤壁 95 华佗治病 96 刘备进益州 97 蔡文姬归汉 98 关羽水淹七军 99 吕蒙白衣渡江 100 曹植七步成诗 101 陆逊烧连营 102 七擒孟获 103 马谡失街亭 104 五丈原 105 司马懿装病 106 司马昭的野心 107 邓艾偷渡剑阁 108 扶不起的阿斗 109 王浚楼船破吴 110 石崇王恺比富 111 周处除“三害” 112 白痴皇帝 113 八王混战 114 李特的流民大营 115 匈奴人称汉帝 116 闻鸡起舞 117 王马共天下 118 石勒读汉书 119 祖逖中流击楫 120 陶侃运砖头 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 122 桓温北伐 123 王猛扪虱谈天下 124 一意孤行的苻坚 125 谢安东山再起 126 淝水之战 127 陶渊明不折腰 128 刘裕摆却月阵 129 檀道济唱筹量沙 130 说实话的高允 131 大发明家祖冲之 132 范缜反对迷信 133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134 北魏的分裂 135 梁武帝做和尚 136 反复无常的侯景 137 陈后主亡国 138 赵绰依法办事 139 隋炀帝游江都 140 李密牛角挂书 141 瓦岗军开仓分粮 142 李渊太原起兵 143 李世民取东都 144 玄武门之变 145 魏征直言敢谏 146 李靖夜袭阴山 147 玄奘和尚取经 148 文成公主进吐蕃 149 女皇帝武则天 150 请君入瓮 151 狄仁杰桃李满门 152 张说不做伪证 153 姚崇灭蝗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155 李白蔑视权贵 156 安禄山叛乱 157 颜杲卿骂贼 158 马嵬驿兵变 159 张巡草人借箭 160 南霁云借兵 161 李泌归山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163 杜甫写“诗史” 164 段秀实不怕强暴 165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166 颜真卿刚强不屈 167 浑瑊和李晟 168 东宫里的棋手 169 刘禹锡游玄都观 170 白居易进长安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172 韩愈反对迎佛骨 173 甘露事件 174 朋党的争吵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176 唐王朝的末日 177 “海龙王”钱镠 178 伶人做官 179 “儿皇帝”石敬瑭 180 周世宗斥冯道 181 黄袍加身 182 杯酒释兵权 183 李后主亡国 184 赵普收礼 185 杨无敌 186 王小波起义 187 寇准抗辽 188 元昊建立西夏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191 欧阳修改革文风 192 铁面无私的包拯 193 王安石变法 194 沈括出使 195 司马光写《通鉴》 196 苏东坡游赤壁 197 花石纲 198 方腊起义 199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200 李纲守东京 201 太学生请愿 202 两个皇帝当俘虏 203 宗泽三呼“过河” 204 女词人李清照 205 韩世忠阻击金兵 206 岳家军大破兀术 207 卖国贼秦桧 208 “莫须有”冤狱 209 钟相杨么起义 210 虞允文书生退敌 211 辛弃疾活捉叛徒 212 陆游临终留诗 213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14 贾似道误国 215 文天祥起兵 216 张世杰死守厓山 217 正气歌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221 一只眼的石人 222 和尚当元帅 223 鄱阳湖大战 224 刘伯温求雨 225 胡维庸案件 226 燕王进南京 227 三保太监下西洋 228 土木堡的惨败 229 于谦保卫北京 230 杨一清计除刘瑾 231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232 海瑞刚正不阿 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 234 李时珍上山采药 235 张居正辅政 236 葛贤痛打税监 237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238 萨尔浒大战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240 左光斗入狱 241 五人墓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244 徐霞客远游探险 245 闯王李自成 246 卢象升战死巨鹿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248 李岩和红娘子 249 吴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萨的胜利 256 三征噶尔丹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258 文字狱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261 大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聪儿

『玖』 《中国上下五千年(全)》txt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qde4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汉达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遗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写一套包括整个古代史时期的故事。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没能实现他的写作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把他的遗稿交给我,要我整理和补写一些篇目,并且把林先生未写的部分(从三国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续写完成。

热点内容
蛇王言情穿越小说 发布:2025-05-09 10:08:14 浏览:194
五姐妹系列小说言情 发布:2025-05-09 09:59:14 浏览:28
斗罗大陆言情同人小说 发布:2025-05-09 09:24:54 浏览:299
名人的短篇科幻小说 发布:2025-05-09 08:55:34 浏览:340
古代都有哪些古代小说 发布:2025-05-09 08:54:59 浏览:618
主角怕死的科幻小说123 发布:2025-05-09 08:05:58 浏览:544
游戏小说用什么名字 发布:2025-05-09 08:01:10 浏览:626
科幻小说读后感开头怎么写 发布:2025-05-09 07:58:46 浏览:593
霸道总裁宠上天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09 07:28:04 浏览:863
破解版网络小说 发布:2025-05-09 07:13:08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