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听书最后人

听书最后人

发布时间: 2022-05-18 19:56:25

㈠ 说评书的有哪些人

一、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二、陈青远,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三、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重返书坛。1995年,成立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四、王杰魁,评书艺术家,生于1874年,卒于1960年,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渐渐享名。他最拿手的书目是《七侠五义》。如果说,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那么,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他说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娓娓说来,别具艺术魅力。又善于使用“变口”,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

五、陈士和(1887~1955),中国评书演员,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北京人,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清朝庆王府厨师。他少时参加过义和团,干过多种杂役,后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工余时常听评书,尤其对张致兰说的《聊斋志异》着迷,常常私自揣摩领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袁阔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青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单田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杰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士和

听书人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喜欢听书的人群吧,现在听书很流行的,我用的酷听听书,小说资源丰富,音质很好,很好用。

㈢ 《明湖居听书》文章写了哪些人的表演重点写谁为什么要描写他人的精湛表演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老残游记》不是作者刘鹗的自传,但刘鹗的很多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当中,可以说,主人公老残就是作者刘鹗的艺术化身。刘鹗(1857~1909),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鹦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贱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刘鹦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阅读重点:体会作者“哭泣与醒世”的创作意向。 内容梗概 《老残游记》从1903年开始在《绣像小说》、《天津日日新闻》等报刊上连载,共20回,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后来又有二集九回和外编残稿约一回面世。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0种版本行销世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老残姓铁名英,号补残,以走江湖行医为生。他本是江南人,因为在山东千乘郡治好了一个大户的奇病,被留下来住。一天他与朋友相约到登州蓬莱阁游玩,遇到一条破烂快沉的船,老残等人好意要将罗盘借给他们,却被斥为“卖船的汉奸”打下海去。这时老残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 过了几天,老残辞别主家,去济南大明湖观光。在那里,他欣赏了大明湖、趵突泉等地的美景,听到精彩的白妞说书,还为一个山东巡抚的幕僚高绍殷治好了病。经高推荐,求贤若渴的巡抚张宫保要向他求教,但老残无意做官,往曹州而去。 在曹州一家旅店里,老残听说了几件关于地方官玉贤的故事。这位玉大人号称清官,办案十分厉害,到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笼”之刑站死了两千多人:于家4口,被强盗栽赃,王贤不问青红皂白就治了罪;一个布贩醉后说出一桩冤案的真相,也被抓来站死;杂货铺老板的儿子因为说了几句不满的话,又被当强盗处死……曹州人个个惶恐不安,即使路上掉个包袱都不敢去捡,更不敢不说他“是个清官”。听了这些,老残心中非常愤慨。 进了曹州府城,老残碰巧遇到以前认识,现在新署城武县的申东造。在申东造的请求下,老残向他推荐了自己的莫逆之交、武学大家刘仁甫治理盗案,并商定由申东造的弟弟申子平去送邀请信。 申子平受命去桃花山寻访刘仁甫,因为雪路难行,又遇猛虎阻挡,只好到沿途一户人家投宿。谁知这家做主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名叫王与姑,不仅相貌端庄娴雅,而且能诗书、善音律,与申子平夜谈,大胆地批评儒、释、道三教和宋儒理学;不久又来了一位黄龙子,从山居生活一直谈到“北拳南革”(指义和团与革命党),使申子平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边老残要回省城,走到齐河县,却因黄河结冰挡住去路,找旅店住了下来,又遇到一个故交、将要做知府的黄人瑞,并听黄人瑞谈起了一桩案子: 贾家十三口被人谋害,死因不明,因为验出亲家魏家送来的月饼中有半个有毒,主审官刚粥便断定魏氏父女投毒害命;魏家家人为救主人送银两来疏通,更被刚粥一口咬定是犯了罪才会托人行贿,用严刑逼供,使贾魏氏承认因奸杀人。 因为案子疑点多,老残不满于酷吏草管人命,写信请张宫保派人来重审此案,并亲自出马调查,查明是贾家女儿与人勾搭成奸,不满嫂嫂阻拦,用一种使人昏迷不醒的药水迷倒了家人,陷害贾魏氏。 不但查明了案子,老残还在黄人瑞等人的协助下,救出了妓女翠环、翠花。翠环本是财主家的女儿,因为官家治黄河时不顾实际情况,照搬古法,使黄河发生水灾,百姓家破人亡,翠环也沦为娼妓。经黄人瑞、翠花等人撮合,翠环嫁给老残为妾,改名环翠
二、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
本文结构图:
时间: 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 明湖居
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听书( 唱书) .
听书前:
台上: 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点钟
台下: 拥挤热闹 ( 侧写烘托)
台上: 仍空洞无人 先声夺人)
十一点钟
台下: 更拥挤热闹
台上: 男人( 丑陋、弹曲、动心)
十二点半钟
台下: 叫好不绝
听书时 :
台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岁) ─清脆婉转,百变不穷
弹罢数分钟 ( 侧写正写)
台下: 老残感觉: 以为观止。
两人对话: 白妞更好. 映衬对比)
台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
正热闹时 无比奇妙 精彩绝妙
台下: 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
闹声稍定 台下: 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一)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
(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写黑妞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目的在于:
(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
(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第245页)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二)正面描写:出场、演唱、反映三方面写。
1、白妞出场
先写外贸,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棰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2、白妞说书
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大比喻,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赋予声,细致描写,多处用此。
人参果:舒畅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
(1)用感觉设喻:通感
(2)用视觉设喻:通感
(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比喻
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
作者为了突出白妞演唱还用了对比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节选部分共写三个人物,无论琴师、黑妞都是为了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小结:“水涨船高”、“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四处无一处写白妞,实则处处写白妞,这就是铺垫,就是侧面描写,从而烘托的妞说书的精湛技艺。(再出示完整的鲜花图)。整篇课文就是以鲜花样凸现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铺垫,浑然一体,鲜明生动。
二总结课文:
(一)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
分别分析如下:
1 . 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 听书人多: 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
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 热闹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2 . 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3 . 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人能学一两句
白妞: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 (对比、烘托、先声夺人)
4 . 白妞说书;
⑴白妞登台: 貌不惊人 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 就使观众为之倾倒。( 动作、眼睛)
⑵白妞说书: 运用大量形象、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声音: 低─高─极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细─无声─忽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说唱 ,听觉: 感觉妙─伏贴─畅快─暗暗叫绝 ─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本文的比喻句,使难以捕捉的没有实体形象的声音美,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实体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 听众评价: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两个典故。
(二)《明湖居听书》一节不涉及谴责的内容,是该书中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所称道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对白妞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课后还要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段细心体会。

①:琴师弹奏技巧纯熟,“入耳动心”,如此高明的琴师必有高超的歌手才会相称,他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铺垫。
生②:(补充)琴师弹琴时,“人也不甚留神去听”,这节文字后文王小玉出场时“满园子里便雅雀无声”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那么写黑妞的作用呢?
生③:黑妞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令人听了“以为观止”,但这样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远”,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炉火纯青。
师:除了用人来衬托王小玉说书,文中还用了哪些内容陪衬?(加重语气,暗示可从另一角度考虑。学生思考。片刻,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④:文章开头写戏园子挤满了人,有官员、读书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到十点就满座了,以致于老残要小小地行个贿(众笑)才得到一个小凳子,说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来的。所以,这里是用场面描写来衬托重点内容。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⑤:还有最后一段,听众引经据典高度评价白妞在衬托中心。
师:(总结)经过层层铺垫,便给读者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悬念,人们不禁想探究:这尚未出场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为什么她使这么多人如此沉迷?于是,当她正式演出时,作者便集中笔墨写尽了她的风采。最后的观众评论,要言不烦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乐,围绕着主旋律,音乐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各种方式去渲染烘托它,于是使主题成为立体丰满的复调!
三、品读重点段落
师:现在,我们进入攻坚阶段,让我们先了解王小玉其人。品一品描写王小玉的文字,画出其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读书、动笔勾画。稍后,有学生举手。)
生:我喜欢“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个字。
师:为什么?
生:这八个字刻画了白妞的风度神韵。
师:哦,你用了“神韵”二字,从哪儿学来的?
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看到的。
师:(由衷地)你阅读面真广,理解运用得也很不错。确实,王小玉相貌平平,“不过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却有一种非凡的神韵气质。请问,她的气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通过眼睛写她的气质。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句:“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师: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
生:用博喻描绘王小玉眼睛之美,体现她的气质。
师:不过,用这一连串的比喻是不是嫌 唆了些?写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吗?
(学生七嘴八舌,有说“行”也有说“不行”的。教师指定—学生回答。)
生①:我觉得可以写简单些,不是说简洁是一种境界吗?“眼如秋水”已经写出了王小玉眼睛的美,后面就不必再重复了。
师:你认为后面几句是画蛇添足?(该生点头。教师又请另一位学生发言)你的看法呢?
生②:我说不准。不过,既然刘鹗是大文学家,我想他的文章一定不会有问题吧?
(学生大笑,该生有些难为情。教师示意学生安静下来。)
师:你这种猜想有一定道理,文学大师笔下确实不会有太多问题。但猜测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必须从语句本身去找根据。刚才有同学说这是一组博喻,请你说说比喻的基本特征。
生: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
师:秋水与眼睛的相似处在哪里?
生:(顿悟)这句话是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纯净。
师:(追问)那么,“寒星”有何特征?
生:非常明亮!
师:“宝珠”呢?
生:有美丽的光泽。
师:“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呢?
生:黑白分明。
师:仅此而已?
生:(补充)圆润灵动。
师:分析得多好啊!(面向①)请你把他(指生②)刚才的分析综合一下好吗?
生①:这双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纯净,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样晶莹明亮,像宝石一样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泽,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银中的黑水银一样圆润灵动。
师:你还认定后面几个比喻是蛇足吗?
生①:(笑)这几个比喻各自侧重一个方面,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不能算蛇足。
师:是呵,作者用一组比喻把一双眼睛描写得如此动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动人的眼晴是最美的风景。但是,本文中最美的还得算那动人的演唱。刘鹗用了两大段来描写这精妙绝伦的表演,请大家细读这两段文字并思考:1.演唱可分为几个环节?2.作者是如何描写空灵飘忽的音乐的?
(学生认真读书、思考,偶有小声讨论,教师巡视指点。)
生:我回答第一个问题。王小玉的演唱可分为六个环节:起初低唱,接着高歌,然后降调回旋,回旋后越来越低直至声音休止,短暂的沉寂之后突然爆发,最后人弦俱寂,表演结束。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音乐发展示意图。参见文后板书。)
师:概括得很好,请坐。(另指定一学生。)在这些环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请按文章列举。
生:我觉得“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一句特别生动。
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音乐?
生:(沉思片刻)从听众的生理感受角度。
师:不错,入耳动听的音乐,常常使人身心俱泰。顺便问一句,这句话若能换个标点,层次似乎更清楚,能找出来吗?
生:(略一思索,随即抢答)“伏贴”后改分号!
师:为什么?
生: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前一分句写五脏六腑伏贴,后一分句写全身毛孔畅快。用了分号层次更分明。
师:是呵,读书作文理应一丝不苟,这种认真也应落实到标点上。(一学生举手发言)
生:第二环节中,形容歌声越唱越高时,用“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来比喻,我觉得特别传神。我好像看到那根细细的钢丝笔直地窜向天空,觉得那声音果然高极了。
师:对!你已经道出了描写音乐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状无形之物如在眼前。音乐是无形的是飘忽易逝的,只有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才能使读者有亲临现场之感并获得美的享受。文中还有许多类似于此的句子,大家能找出来吗?(学生纷纷发言。)
生①:用登泰山一层高过一层来形容歌声的节节高起。
生②:用“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比喻歌声回环往复。
生③:用东洋烟火形容歌声的纷闹繁多。
生④:用“百鸟乱鸣”形容歌声的和谐悦耳、活泼热闹。
师:请问,这些描写音乐的句子大多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答)比喻。
师:是呀,比喻是文章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涩心为灵动,化平淡为丰富。现在,同学们从这两段文字中悟出了几种描写音乐的方法?请大家总结一下。
生①:要写出音乐的表演过程和基本内容。
生②:要写出听音乐者的感受。
生③:(补充生②)这些感受可以从生理上写,也可以从心理上写。
生④:最好能运用比喻来描写。
四、听音乐谈感受
师:我们分析了全文结构,也欣赏了作者对音乐的精彩描写。现在,让我们再欣赏一遍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吧!听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重播音乐,学生闭目聆听,有学生不时提笔记下瞬间感受。音乐结束后,教师不急于发问,有意留下3分钟空白,让学生沉浸在对乐曲的回味中,以期营造一种余音绕梁的氛围。)
师:说说你听音乐时想到的内容。
生①:我好像看到茫茫的俄罗斯平原,以及平原上散发着枯叶气息的白桦林,冰雪覆盖的世界,饥寒交迫贫穷无助的凄苦的农人。
生②:我仿佛看见伏尔加河上一艘货船正逆流而上,船上的船夫正吃力地撑着船,春天料峭的寒风吹在他瘦削的脸上;船尾一个小女孩托着脸望着岸上开得很早的几点小黄花,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师:除了这些由音乐联想起的景象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谈?
生:听了这段音乐,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紧缩,我好像喘不过气来,鼻子酸酸的,我想放声大哭!
…………
(铃声响起。教师要求学生将以上感受整理成一段文字,并加上小标题,作为课后作文上交。)
[简要说课]
《明湖居听书》是一篇十分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体系中位置特殊。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单元的小说,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基本上熟悉了小说的主要特点。而第五册教材则着重学习小说的鉴赏,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第四册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便应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本单元中其他三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灌园叟晚逢仙女》均是典型的小说,惟独此文几近一篇描写音乐的散文:虽有人物描写,但主要不是为刻画性格;也有环境描写,却是为写音乐张本。况且本文结构并不复杂,语言也不艰深,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编排体系,上成一堂趣味盎然的音乐欣赏课。
音乐描写,这是本文的精彩之笔。本教案删除一切旁枝,不讲通感夸张,略讲烘托渲染,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拟用一课时完成三项任务:分析小说结构,欣赏一段音乐,学习描写音乐。以音乐导入课文,以分析音乐描写方法为课堂主体,以欣赏品评音乐结束本课教学。
本设计试图在文学与音乐之间寻找交接点,并力求藉此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因为语文课总是以人类一切文化积累为其背景的,将教学适当地向其他艺术类延伸自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但无论如何,它首先还应该是语文课。细细品味语言,立足于字、词、句、段、章,仍是本设计所始终关注的。
总之,一切教学设计都应考虑到如下因素:教材特点、学生的需要、教师自身的专长。三要素若能和谐统一,教学中使易于发掘教材魅力、体现教师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专家评点]
邓彬老师是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第二届“语文报杯”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执教十余年来,他业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课教学实际便充分体现他的教学特色。综述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不拘一格
“教无定法”虽系一句耳熟能详的套话,但在教学实际中却不容易做到。只有建立在对教材深透的理解和对教学规律深刻体会的基础上的教学,才有可能不拘一格别出心裁,这样的教学才会蕴涵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本课教学紧扣音乐,由音乐起至音乐终,结构严谨自不必说,最令人称绝的是教师巧妙地借助音乐完成语文教学,两大艺术门类在这堂课上结合密切,和谐有机,毫无生硬之感。
2.注重留白
很多巧妙的设计常令执教者为之着迷,最终却忘了设计的本意。我在欣赏本设计精巧的构想之余,尤其注重它特意留下的“空白”。教师在导入课文之后即空出一段时间供学生把握全文框架,在重点段落处又留出空白供学生品读,其余各处常常可见教师的“留白”。无字句处有华章。没有空白时段供学生思想自由翻飞,一切精彩的师生交谈便失去了依据;而若无教师精到的引导设问评述,这些“空白”就会变得单薄苍白。请读者留意这些“空白”。
3.注重归纳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结论而更应是过程;人类的认识主要是归纳而不是演绎。要求学生学习描写音乐,既可以先示以规律再引例佐证,也可以通过侧重的是后者。他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最后由学生总结出操作规则,他实际上将整个思维过程演示训练了一遍,其中合乎认知规律之处自不必多言。
如果说本课还有什么地方需加以完善的话,我认为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再集中些。既然主体是音乐描写,则干脆将“把握框架”一环处理为让学生课外把握,集中力量听音乐、评音乐,将课后练习——“写音乐”一环置于课内。如此,课堂主体更加突出,一些精彩语段便可以让学生品得更深更透,本课的语文味道也许会更浓更醇。

㈣ 明湖居听书 结尾为什么写旁人的议论 作用

你说的是《老残游记》里的片段吧?

是这一段吗?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一段旁人议论起到呼应前文的作用,因为前文提到老残听书前曾耳闻挑担人、街旁店铺里的人议论白妞的高超演技。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小玉说书出神入化、宛如天籁般的效果,增强了读者的印象,延续了读者的进一步想象,起到卒章点题、升华的作用。

再送一个知识:

文中所谓“梨花打鼓”其实本名为“犁铧打鼓”,现在名为“梨花大鼓”,是源自山东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最早是农民田间地头用敲打破烂的犁铧作为乐器伴奏演唱的小调,后来升华演绎成了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梨花”取“犁铧”的谐音,摆脱原来的土气,赋予了这种曲艺某些文雅的气息。

㈤ 记得昨天听书,说的是杨家将的故事,里面有一回讲杨六郎诈死,他的妻子为他送饭,后面跟着一个人,最后那

这是寇准背靴的故事
北宋时期,昏王无道,听信谗言,陷害忠良,将忠心报国的杨延景元帅充军云南。而后奸臣王钦若陷害杨延昭,假传圣旨赐其毒药。杨延景狱中好友任堂辉不忍忠良遭害,喝下毒药才使得杨延昭逃过一死。后来,杨府虚报杨延昭病死,假设灵堂,想自此回河东隐居。此时,辽军进犯,边疆告急。八贤王和天官寇准听到杨延景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并为朝中失去披肝沥胆的忠良而深感忧悒。于是,二人同往杨府吊唁。寇准在灵堂上看到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不甚悲哀;又见到杨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虽身着孝服里面却着红裙;还听到佘太君向八贤王奏本,举家要回河东,心中顿生疑团,便以守灵为名留八贤王同在杨府。夜晚,寇准疑虑满怀,难以入眠。这时,他忽然发现柴郡主来其窗外窥视后,提着篮子急忙向花园走去。寇准看穿其中有些蹊跷,便尾随柴郡主前往花园,柴郡主在黑夜中疾行,不小心摔了跤,篮子落在了地上。紧跟其后寇准也失惊跌倒,碰掉了纱帽,摔脱了靴子。寇准在寻找纱帽时,发现了篮子里的饭菜,并与寻找篮子的柴郡主碰在一起。寇准躲闪不及,又怕被柴郡主发现,便设法躲过了柴郡主。他为赶上柴郡主看个究竟,便背起靴子踉跄跟踪而去。寇准终于看到柴郡主将饭菜送进花厅,并听到她与杨延昭在花厅里讲话。这可乐坏了忠心为国的寇准,急忙赶回将此事报知八贤王。忧虑中的八贤王听说杨延昭还在人世,十分惊喜。于是,君臣二人悄悄地来到花厅,设法见到了杨延昭。从此,世代忠良的杨家又重为国为民捍

㈥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听书

我就是一个听书爱好者,不管看什么小说,我都要查查有没有与其相配的听书资源,我一直用的是懒人听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可是懒人专用,选择听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懒,可确实是挺方便的这个软件,很好用,还可以下载缓存下来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听,晚上还可以设置睡眠模式,设置好听书时间,到了时间就会自动停播,而且助眠,这样手机不会继续费电,明天还可以继续听,我喜欢。

还有一点我喜欢听书的原因,要知道,懒人听书里有很多不同的人去说书,这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同一本书,你可以去选择你喜欢的那个人说书,有些说书的人念的很有感情,而且还是有声小说,听起来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真心比自己去看强,我是这么觉得的。而且在我们走路的时候不可以看手机,这是安全问题,可是听书就可以呀,哈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书会废眼睛,对眼睛不好,现在学校的学生我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要带眼镜的吧,其中的不方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反正我是不带,本身现在人人一部手机,天天都对着手机,眼睛能好吗。。我姐就有段时间在追看一部小说,从早到晚,一直在盯着手机看,晚上还会看到凌晨两点左右,早晨一睁眼又开始看,这样对眼睛的高负荷运转是非常不对的。

所以,我选择听书,简直是一举三得啊,我希望大家可以尝试着去听听书,而不是去看,那些在车上低着头一直看小说的人,先不说眼睛和颈椎的问题,要是一个不小心分心的话,抓不牢扶手可是会轻则受伤,重则出车祸的。

㈦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听书而不是看书了

可以一心两用,也没有压力,比较轻松。

㈧ 听书听了一半然后别人告诉我结局了,还有必要听下去吗

尽管已经获悉了结局,但有时候过程才是更重要的,我姐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还是很有必要听的

㈨ 晚上听书睡觉有哪些好处跟坏处

睡前听书的好处就是能安稳的听着故事进入梦乡,坏处就如果是恐怖故事会做噩梦。

入睡的过程,本质上是逐步放松精神,让自己进入睡梦的过程。很多人通过听书来助眠。其实并不推荐。因为听书讲故事如果故事本身引人入胜,反而会吸引人的精力,越听越兴奋,起不到催眠的效果。而听书即便只是起到一个重复的背景音效效果,听书效果也不如“冥想”类音频app效果好。

睡前听书不一定有助于睡眠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睡前看书,会导致大脑兴奋,不利于睡眠,有些人却认为睡前看书,心情愉悦,反而有助于睡眠。

我觉得这个应该因人而异,也跟看的书的类型有关。比如阅读恐怖类、悬疑类、惊悚类等可能会引起情绪强烈波动的书籍,应该会影响睡眠。阅读一些养生类、休闲类、故事类等安抚情绪的书籍,应该会改善睡眠。

㈩ 最后人类听书

熊猫看书

热点内容
我们的关系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10 05:13:20 浏览:227
有关狐狸的小说古代言情 发布:2025-05-10 04:36:42 浏览:620
小说免费大全霸道总裁视频 发布:2025-05-10 04:33:44 浏览:962
武侠小说鞭子 发布:2025-05-10 04:31:39 浏览:868
能阅读微信小说的软件哪个好用 发布:2025-05-10 03:58:21 浏览:547
夫人求带我躺赢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0 03:53:55 浏览:735
呆萌宝的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0 02:10:33 浏览:890
豆瓣高分小说言情2018 发布:2025-05-10 02:00:59 浏览:830
并簪成欢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10 01:23:01 浏览:452
推荐孝庄秘史同人小说 发布:2025-05-10 01:20:33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