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诸葛
⑴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情节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3
分享评论
踩
三国演义3【全本免费】下载七猫小说
值得一看的三国演义3相关信息推荐
三国演义3「七猫免费小说」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费任选,还能领红包哦!注册领红包,当天能提出!
spread.wtzw.com广告
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全集_ 单田芳评书在线听,免费下载
值得一看的小初高学科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喜马拉雅,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全集在线听,无广告, 自动连播 ,你的听书神器!
m.ximalaya.com广告
查看主页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情节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电子书_免费小说全本阅读
下载夸克App,端内海量小说免费看,不花一分钱轻松看完整本小说!
广告2021-03-11
简述''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乘胜连夺三城,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来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一些老弱残兵。万分焦急时,诸葛亮忙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知道消息后的司马懿便令三军原地停下,自己带一队人马前去观看。看到此景后,司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军急忙撤退。 (1)听书诸葛扩展阅读: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1赞·416浏览2021-01-14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你只要看看《三国演义》就知道了呗!
7赞·330浏览
请简述空城计的故事情节20字左右
蜀将谡失守街心亭 魏将司马懿直逼西城 诸葛亮无兵迎敌在城楼上弹琴并将城门打开 司马懿怀疑有埋伏 引兵退去
65赞·3,834浏览2020-01-08
用简洁的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简介】:《空城计》主要讲述了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后,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缺点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的故事。 【兵法】: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 街亭 失守, 司马懿 大军直逼 西城 ,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9赞·2,886浏览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全本免费】下载七猫小说
关注三国演义的人也在看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广告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听故事,来小红书看经典睡前故事推荐
值得一看的小初高学科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广告
《斗罗大陆》经典台词,你还记得多少?
1,950播放
文子lxy
关注
猫和老鼠里的杰瑞的表哥来帮他是哪一集
1,700播放
kuhaiwubian325
关注
对儿子说的励志暖心话
1.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可为什么不敢向大家展露自己的才华呢?勇敢些吧!孩子。2.人只要不失去方
8条回答·1,016人在看
所谓侠客中问情老人的答案是什么。
5,745播放
w2389337褂
关注
三国演义免费播放在线听_免费有声小说APP
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喜羊羊懒羊羊他们的爸爸妈妈哪里去了?
0播放
小不点2Oa
关注
正在加载
⑵ 请将与刘备有关的事例简要概括出来
关羽千里行,离曹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是错误的说法,那是小说中的,有部分虚构的地方。比如斩的第六个蔡阳,其实和关羽没关系,正史中是刘备杀的)
关羽死后,张飞心情低落,日日引酒,甚至带军时还饮。心情不好,打骂下属,终于被下属在他熟睡之时暗杀。
同样是关羽死后,刘备亲率大军70万打东吴,御驾亲征!东吴害怕,愿交出荆州还给刘备,刘备不干,铁了心要打。东吴无奈,把几个“罪人”交刘备处置,刘备将其在关羽灵前剐了,还是要打。打败后一病不起,刘备交代了……
刘备字玄德,生于公元161年,涿郡涿县(河北涿县)人,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刘胜的儿子刘贞于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因宗庙祭祀时所献助祭用的礼金不合规定而被取消封侯。
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刘备少年丧父,和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度日。他家附近有一棵桑树像华盖,在树下和同族孩子玩耍时他曾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刘备年轻时不喜欢读书,喜爱骑马射箭,弹琴作乐。他身高7尺5寸(汉尺),《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都介绍他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猩猩?),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大象?),所以在三国演义里他又多被人骂为“大耳儿”、“大耳贼”,刘备生性少言寡语,待人谦和,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英雄豪杰,故后有“桃园三结义”。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他在商人张士平、苏双的资助下组织一支队伍,在镇压起义中初露锋芒。但由于力量弱小,一直没有固定地盘,公元196年,陶谦推荐刘备为豫州刺使,驻屯小沛(江苏沛县),陶谦病逝后将徐州(江苏徐州)让给刘备,曹操上表推荐刘备做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
后徐州被吕布侵占,刘备依附曹操,在曹操帮助下消灭吕布,公元200年刘备占据徐州,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兵败。刘备逃往青州(山东潍坊北)依附袁绍,曹操攻破袁绍后刘备南下依附刘表,屯兵新野(河南新野),公元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帮助他联吴抗魏,经赤壁一战获得荆州地区(河南与湖北衔接地区以及湖南北部一带)。
公元211年进驻益州(四川地区),公元212年至公元214年,刘备围攻成都(四川成都),刘璋投降,刘备自称益州牧。公元219年5月,刘备占领汉中(陕西汉中),7月自立汉中王。公元221年4月在成都称帝。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击江陵(湖北江陵),荆州守将关羽战败被擒,荆州被孙权全部占领。刘备于公元221年7月亲自率兵进攻东吴,孙权派陆逊领兵5万抵抗,公元222年6月,两军在xiao亭(湖北宜都北)对恃,刘备于彝陵(湖北宜昌东南)到xiao亭一带扎营40余座,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退守白帝城(四川奉节)。公元223年4月,死于白帝城,终年63岁。
刘备先有长子刘禅,即蜀国第二任皇帝,刘禅为甘夫人在新野时所生,三国演义里提到甘夫人因梦到吞北斗而怀孕,故刘禅小名“阿斗”,刘备另有两子为刘备的妾所生,一子刘永,封为鲁王,一子刘理,封为梁王,刘备曾有义子刘封,本为罗侯姓寇人家的儿子,长沙郡姓刘人家的外甥,刘备初到荆州时因为没有儿子故将其收为义子,后因刘封欺压孟达,不救援关羽惹刘备怨恨,诸葛亮考虑他为人粗犷率直,恐换代之后无人能控制,劝刘备将其除去,于是“赐封死”。刘备的遗诏中所提到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一代至理名言。
参考资料:www.powershotman.com/archiver/?tid-25111.html 7K 2006-7-10 -
⑶ 历史上“三顾茅庐”讲的是什么故事
长期以来,刘备本人,虽然宽厚待人,很得民心,却不能在军事、政治方面作出很好的决策,当然就不容易占领基地,占领了也不能够守住。主要原因是刘备实力不足,无法与势力雄厚的大军阀曹操等人抗衡,再者,刘备知道自己虽有关羽、张飞等几员猛将,但缺乏才能出众的军师谋主。因此,刘备渴慕贤才奇士诸葛亮辅佐自己。
刘备打听到诸葛亮的住地后,便率关羽、张飞等随从前去拜访,众人来到了一处风景宜人的茅舍前,里面出来一位小书童。刘备便很完整的说出自己的官名和名字以求见,没想到小童却说:“我记不住这么长的名字。”刘备只得说:‘你说刘备求见便是。”小童这才回答:“先生一早出去了。”刘备问:“什么时候能回来?’书童说:“那可说不定,也许是三五日,也许是十几天,没准。”刘备一请诸葛亮就这样落了空。
第二次,到了诸葛亮的茅庐,刘备下马,虔诚地轻叩柴门。那位书童出来说:“诸葛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呢。”
刘备非常高兴地进去拜见,只见那位少年英俊年轻,也不过二十来岁。刘备恭敬地行个礼说:“我已久仰先生大名,这次终于见到您,实在万幸。”那位少年慌忙还礼说:“将军是刘豫州吧。听书童说过,您曾经来找过我二哥。”刘备非常惊讶地问:“您不是卧龙先生吗?”那少年说:“我是诸葛均。大哥诸葛谨在东吴作官,我和二哥孔明在这儿躬耕。”
刘备等人又专程拜见诸葛亮竟又未见到。关羽、张飞等人颇为不满,刘备却对他们说:“此次未见,下次再来。”关、张二人更不高兴,嘴里嘟哝不停。刘备只好给诸葛先生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敬仰之意,并且说改日再来拜访。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确实在家,刘备就让关羽、张飞作陪,三赴隆中。这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真意所折服,立刻同意效力,刘备终于请出了孔明出山。这就是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
⑷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哪个不属于三国的历史人物
对于中国的一些历史知识,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了解的。比如大家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跟人物,基本都是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了解的。这本书是元末明很久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一些关于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结合起来编写的一本历史演义小说。
吴帝孙权同样是三国中一位比较厉害的人物,他跟在曹操跟诸葛亮这样的对手当中保存一定的实力,自然有比较出色的能力,不然的话也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情况。但跟刘备以及曹操那种差不多是白手起家的人相比,孙权就要幸福得多。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哥哥都是当时比较厉害的人物,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地盘,而他只不过是继承哥哥的地盘并守护着而已。
⑸ 除了孔明,还有哪个人也被赐予了“自取之”的权力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谋臣策士,比如说蜀汉有诸葛亮,曹魏有司马懿,东吴有张昭,这些人物的出现似乎改写了三国的历史,但从人物的名气来看,最为出名的当属诸葛亮,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相似之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诸葛亮与张昭,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臣,张昭是东吴的重臣,二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是名震一时的人物,比如二者都十分的博学,而且二者都十分的受重用,都是君王倚重的人才,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为各自的主公排忧解难。
最后,我们来谈谈民间形象,据说在北宋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听书,听书人每当讲到曹操战败的时候,众人都拍手称快,但每当听后刘备战败的时候,众人都痛哭流涕,由此可见,蜀汉人物的民间形象太好了,老百姓都喜欢蜀汉中的人物,久而久之,诸葛亮的形象也随之变得高大起来,这可能与中国的一种文化有关,因为刘备向来以仁义招贤纳士,带兵治国,所以老百姓都很喜欢他,而诸葛亮又是刘备的左右手,所以诸葛亮也随之受到喜爱,因此名声鹊起,所以比张昭要出名,张昭一直以谋臣的形象出现,很少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因此名声并没有那么大。
⑹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么讲的
刘备打听到诸葛亮的住地后,便率关羽、张飞等人去拜访,众人来到了一处风景宜人的茅舍前,里面出来一位小书童。刘备便很完整的说出自己的官名和名字以求见,没想到小童却说:"我记不住这么长的名字。"刘备只得说:"你说刘备求见便是。"小童这才回答:"先生一早出去了。"刘备问:"什么时候能回来?"书童说:"那可说不定,也许是三五日,也许是十几天,没准。"刘备一请诸葛亮就这样落了空。
第二次,刘备等人又专程拜见诸葛亮,竟又未见到。关羽、张飞等人颇为不满,刘备却对他们说:"此次未见,下次再来。"关、张二人更不高兴,嘴里嘟哝不停。
到了诸葛亮的茅庐,刘备下马,虔诚地轻叩柴门。那位书童出来说:"诸葛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呢。"
刘备非常高兴地进去拜见,只见那位少年英俊年轻,也不过二十来岁。刘备恭敬地行个礼说:"我已久仰先生大名,这次终于见到您,实在万幸。"那位少年慌忙还礼说:"将军是刘豫州吧。听书童说过,您曾经来找过我二哥。"刘备非常惊讶地问:"您不是卧龙先生吗?"那少年说:"我是诸葛均。大哥诸葛谨在东吴做官,我和二哥孔明在这儿躬耕。"
这时刘备二请孔明又扑了空,他只好给诸葛先生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敬仰之意,并且说改日再来拜访。就这样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确实在家,刘备就让关羽、张飞做陪,三赴隆中。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真意所折服,立刻同意效力,刘备终于请出了孔明出山。这就是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
⑺ 当年假如曹操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会怎么说200字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深入人心,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在此之前,曹操三请诸葛亮的事,却很少人知道或记起。
相传,曹操屯兵许州时,派曹洪带十万人马第一次打新野,结果吃了败仗。他很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有个叫程煜的谋士出来讲情,说:“新野的败仗不怪曹将军,只恨刘备有个能掐会算的徐庶当军师。要是丞相信得过,我愿举荐一个能人,处处比徐庶都高一招,这个人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诸葛亮,也是我的师兄,现在卧龙岗隐居。”
曹操早听说过诸葛亮有超群之才,眼下程煜又为他举荐,就决定请诸葛亮来当谋士。第二天,他领着程煜、曹洪等一伙人马,带上金银财宝、绫绢绸缎,上了路。他们赶到卧龙岗已是晌午,人困马乏,就来到路边的茶馆里歇脚。曹操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请诸葛亮到茶馆来叙谈。过了一会儿,曹洪回到茶馆,对曹操说:“先生不在家,听书童说,他到山上歇晌去了。我在山腰吆喝了半天,也没人应声。”程煜忙说:“我师兄最爱在静处读书,不许外人打扰。莫非将军莽撞无礼,师兄不肯出见?”曹操一听,臭骂了曹洪一顿,又派程煜去请诸葛亮。
又过一会儿,程煜皱着眉头也回到茶馆。他恼火地说:“我好不容易在野云庵找到师兄,说明来意,哪晓得他不理不睬,拂袖而回,锁上柴门,拒不见我。真是太傲慢了!”曹操心想:你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凭啥摆这么大的架子?在师弟面前也这等傲慢!看来我得亲自出马了。
曹操一行来到茅庵门前,只见柴门大开,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等曹操进屋,诸葛亮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这时候,曹操是心里有火不敢发,还强装笑脸上前问:“请问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诸葛亮头也不抬,随口应道:“不敢不敢!我是个山村野夫。听说丞相远道而来,专门在这儿静候。”说罢把书中一合,望着曹操。
曹操仔细一看,这诸葛亮果真是气度不凡哪!就赶紧使个眼色,叫人把礼品抬上,说:“早就听说先生足智多谋,专程登门相请,为我统一大业卖力。”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说:“丞相花这么大的本钱来买一个普通山民,不怕失了你的面子吗?我实在不敢受这一请!”说罢又连连摇头大笑。曹操本来就疑心多端,见诸葛亮又是摇头,又是大笑,分明是当着手下人取笑自己,心里真不是味儿:“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亲自来请他。”曹操本想发顿火,出出气,又怕传出去世人笑话,只好吱唔说:“看来先生也有为难之处,那就不必勉强了!”说罢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传到民间,变成了人们的歇后语:“曹操请孔明----没诚心”。有人又附会了一句:“程煜荐诸葛----不识相”,都是指的这件事。
⑻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是真的吗
这句话亦真亦假,虽然没有那么玄乎,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何在,且听我细细道来!
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看戏,那些大人们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戏,因为三国中有一个神一样人物,他就是诸葛亮!
所以在那个时候,只要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赢了以后,诸葛亮的事迹就会传到百姓耳中,有时候也真是神乎其神的!
而“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故事也是在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但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诸葛亮比司马懿计高一筹倒是真的,而百姓希望蜀国胜利讨伐曹魏的心情也是真的!
⑼ 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请来,难道是因为刘备前俩次没带礼
前两次把刘备当推销的了..... 官渡一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得到了兵力上的补充,在新野(今河南新野)驻扎了下来。 刘备从不甘心寄人篱下,现在有了落脚之地就开始图谋更大的发展,四处寻访能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贤才。为此,他虚心请教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告诉他:“知晓天下大势的人,并非是普通的读书人,而是才能出众的俊杰之士。本地倒有两名俊杰,一位是卧龙,一位是凤雏(chú)。卧龙名叫诸葛亮,凤雏名叫庞统。” 刘备凭着汉朝宗室后裔的身份,使得荆州一带的豪杰名士纷纷归附于他,其中有个名叫徐庶的人深受刘备的器重。徐庶很感动,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我有个朋友名叫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他是个杰出的英才,将军难道不愿见见他吗?” 刘备一听卧龙二字,眼睛一亮,忙不迭地说:“好啊!好啊!你赶快把他请来吧!” 徐庶却说:“不行啊。他这样的人是不肯自己来的,将军您只能委屈自己,亲自跑一趟了。” 刘备见司马徽和徐庶都如此推崇诸葛亮,真是思贤若渴,就带上关羽、张飞,亲自去请诸葛亮。 却说诸葛亮从小就没了父母,跟着叔父来到了荆州。叔父死后,他就定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卧龙岗,盖了座茅屋,边读书边种地,常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的著名人物——管仲和乐毅。这引起不少人的嘲讽讥笑,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但是司马徽和徐庶对他的才能和志向确信不疑,因此主动向刘备推荐。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卧龙岗,不料诸葛亮听说后故意躲开了,他们扑了个空。 刘备并不灰心,过了些时候再次前去造访。这时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半路上忽然风雪交加。张飞打起了退堂鼓,刘备却非常坚定,顶着风雪艰难地跋涉着,没想到千辛万苦地赶到后,却被告知诸葛亮和朋友一起出门去了。 一连碰了两次壁,关羽和张飞不乐意了。关羽说:“主公您两次亲自前去拜访,这样讲礼节也太过分了吧!只怕那诸葛亮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才故意避开,不敢见您呢!” 刘备摇摇头,耐心地劝导关羽和张飞,终于说服了他俩。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第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这回诸葛亮倒是在家,但不巧的是正在睡觉。刘备见此情形,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口,耐心等着诸葛亮醒来。 谁知,刘备这一站足足站了两个时辰,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大叫道:“这个诸葛亮也太傲慢了,竟敢让主公等这么长时间,我去放把火烧了屋子,看他起不起来!”幸好关羽再三劝阻,才把张飞拦住。 刘备直站得双膝发软,浑身无力,诸葛亮方才醒来。听书童说刘备已等候多时,诸葛亮连忙穿戴整齐,将刘备迎进屋中。 一见面,刘备就开诚布公地说:“如今汉室衰败,奸臣当道,我决心复兴汉室,无奈才学短浅,因此特地来请先生指教。” 刘备三顾茅庐所显示出的诚意,令诸葛亮非常感动,于是诚恳地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指出目前应当以荆州为基地,与孙权联合共同对付曹操,到时以汉朝皇室后代的名望,必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到那时,霸业必成,汉室可兴。接着,诸葛亮让书童拿出一张挂图,说:“这是我绘制的西川五十四州地图,可为您成就大业提供参考。” 这一番促膝长谈,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刘备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恭恭敬敬地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大业。诸葛亮也为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结束隐居生活,出山相助。“三顾茅庐”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并对关羽、张飞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从此,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刘备,使刘备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最终成为三国时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⑽ 三国中,诸葛亮为何要处处压制魏延
《三国演义》里面的魏延与历史中真实的魏延有很大的区别,魏延在蜀汉的地位非常的高,诸葛亮不但没有压制魏延,而且处处依仗他;至于《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每次都派魏延打头阵,那纯粹是小说家的胡编乱造。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其实有相当多的成分是捏造,虚构的,比如将军之间的单挑,大战三百回合,双方打得风生水起,这严重的有悖于历史史实,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不是写给人看的,而是写给人说的!
魏延之死其实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更多的是因为魏延自身性格的缺陷,与朝中众臣不合,诸葛亮死后,作为当时的汉中太守,征西大将军,南郑候,他在北伐军的地位和职务最高,按理应该是由魏延进行全权处置。
诸葛亮死后,只是命令长史杨仪组织退兵,他却诬告魏延谋反,后主刘禅不明真相,下旨诛杀了魏延。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消遣小说,没有必要当真,如果要对真实的魏延有理性的认识,还是要进行史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