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听书
Ⅰ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宋史怎么安装到手机
下载(爱听360)到手机 ,里面有全集,而且可以全集下载到手机里。 望采纳
Ⅱ 和明朝那些事儿类似的书籍有哪些
1、《那时汉朝》
《那时汉朝》第一部从刘邦出身写起,到楚汉争霸结束为止。全景叙述秦朝崩溃及诸侯逐鹿中原的壮阔惨烈的混战场面。项梁对决章邯,壮志未酬身先死;项羽怒斩宋义,破釜沉舟,在巨鹿上演了一幕壮丽的英雄绝地反击战。
刘邦势如破竹,先入成阳,却在鸿门宴上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当韩信自汉中暗渡陈仓,打响了楚汉争霸第一战,从此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生死决斗:荥阳,彭城,垓下三场大战,最后终于以刘邦胜出。
2、《唐史并不如烟》
无论过去多少年代,多少年,透过历史的尘埃,在不经意间却会发现,其实唐史并不如烟。拭去岁月的浮尘,英雄豪杰、金戈铁马……历史重新复活!本书主要将隋末(杨广)至唐末(唐哀帝李祝)的一段历史,以白话文的形式给读者展现出来。
作者用幽默的语句把深奥难懂的历史简洁而又细致的描绘了出来。把唐史的“烟”驱散,展现出了一个实在的唐朝,给了读者一个并不难读懂的唐史。这就是这本书的特点所在。
3、《说晋天下》
两晋的历史从来不好写,但昊天牧云却写了,并且写得很精彩,他以新历史的叙事魅力写活了一个个曾经掌握历史方向盘的牛人们。
晋朝的创立体现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然而统一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一个小一统下的大乱世时代。这个时代里也曾有过三分天下的局面,还有史书上最浓墨重彩不可跳脱的那一笔——八王之乱。
4、《隋朝那些花花事儿》
北魏末年,皇室衰微,各地造反势力汹涌澎湃。地方豪强尔朱荣集团在乎定各地造反势力中迅速壮大,并培育了以后分裂北魏政权的几股势力,贺跋岳弟兄、高欢、独孤信、宇文泰、李虎、杨忠等风云人物同台登场。
宣武帝驾崩走人,皇后胡灵荒淫混乱,毒杀亲子专权。尔朱荣以清君侧为名领军杀进洛阳,重立傀儡皇帝,实际掌控朝政。历史翻云覆雨,在经过精密安排后,傀儡皇帝亲手宰杀了一代枭雄尔朱荣,稍稍平静后的北魏朝廷迎来了最后的毁灭。
5、《唐朝那些事儿》
第一部全面解读隋唐历史的通俗读物,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隋唐这段历史,目前著述颇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七分虚三分实的《隋唐演义》。
按好汉排名大概是《隋唐演义》的一大特色:李元霸打败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打败裴元庆,裴元庆又去找后面的人出气。杀的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虽然结局绝对不会存在悬念,却也满足了读者对于英雄的渴望心情。与演义不同,本文写的是隋唐正史。
本文的目的也不在于要表达:隋唐历史到底是什么。如果仅满足于这个层次,就跟文言文翻译没有两样,过于缺乏挑战性。本文将着重讲述隋唐历史“为什么”是这样。以史为鉴,鉴的是“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Ⅲ "观"字有几种发音
观 【guan】
观
look at; sight; view; watch;
观1
(1)
观
guān
(2)
(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3)
同本义[observe;watch]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5)
观察,审察 [obser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7)
示范;显示 [display;show]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8)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9)
游览 [go sightseeing;visit]。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10)
玩赏;观赏 [play]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2)
佛家语 [study]。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3)
通“劝” [advise]。如:观王(劝说帝王)
(14)
阅读 [read]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观
(1)
观
guān
(2)
容饰,外观 [appearance;looks]。如:观美(外观美好)
(3)
景象,情景 [sight;view]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5)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concept;outlook]。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另见guàn
观测
guāncè
[observation;observe;monitor] 观察并测量
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测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哥白尼》
观察
guānchá
(1)
[observe;survey]∶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我曾细心地观察我的孩子们
(2)
[examine;inspect]∶考查或调查
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显示出一个周期性结构
观察力
guānchálì
[eye;visual awareness] 物质上或思想上的观察能力
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观察力
观察哨
guāncháshào
[observation post] 观察当面敌情的哨兵。为弥补观察所的不足或根据部队作战的需要派出。通常由一至数人担任
观察员
guāncháyuán
(1)
[observer]
(2)
为了在飞行中进行观察与飞机驾驶员伴随一起飞行的人
(3)
在会议时派往观察和听取情况的代表,但不作为正式参加者
(4)
担负观察任务的人员。如战斗中专门担负观察任务的战士
观点
guāndiǎn
(1)
[viewpoint;standpoint]∶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
不可能理解另外一个人的观点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果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南州六月荔枝丹》
(2)
[opinion]∶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农村调查序言》
观风
guānfēng
[be on the lookout;serve as a lookout]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观感
guāngǎn
[impressions] 观看某事物后的感情体会
卧谈观感
观光
guānguāng
[visit;go sightseeing] 去参观名胜
在上海各处观光了一下
观光
guānguāng
[sightseeing] 现在称游览观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教、文物、习俗、风光等为观光
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听潮》
观光代表团
观火
guānhuǒ
[penetrating] 比喻见事明白透彻
予若观火。――《书·盘庚》
观看
guānkàn
(1)
[watch;look at]∶做观众
观看球赛
(2)
[view]∶特意地看
观看游行
(3)
[gaze]∶观察;凝视…
孩子从一个安全的地方观看这一奇观
观客
guānkè
[audience] [方]∶观众
观览
guānlǎn
[look at] 观看;阅览
宜于观览
观礼
guānlǐ
[attend a celebration or ceremony] 参观庆典或典礼
观摩
guānmó
[in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work;study and emulate;view and fondle] 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观摩教学
观摩演出
观念
guānniàn
(1)
[idea;concept;sense]
(2)
思想意识
传统观念
(3)
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4)
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在观念上,把党外凡是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当成党内干部一样来看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观赏
guānshǎng
[view and admire;enjoy the sight of] 观看欣赏
场长还特别拿出一枝中式钢枪给大家观赏。――吴伯萧《猎户》
观世音
guānshìyīn
[Avalokitesvara; Guanyin] 佛教的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也叫“观自在”、“观音大士”。简称“观音”
观望
guānwàng
(1)
[wait and see;look on]∶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史记·魏公子列传》
(2)
[look around]∶张望
四下观望
观象台
guānxiàngtái
[observatory] 用以观测或装备起来以观测自然现象(如在天文学、磁学、气象学、鸟类学中的现象)的建筑物或地方
观音
guānyīn
见“观世音”
观瞻
guānzhān
[the appearance of a place and the impressionsit leaves] 具体的景象和景象给人的印象;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
云车风马,从卫观瞻。――《宋史·乐志》
以壮观瞻
有碍观瞻
观战
guānzhàn
[witness a battle;be a mere spectator in the war] 从旁观看战争、战斗、体育竞赛,自己不参加
观者如堵
guānzhě-rúdǔ
[spectators formed a solid wall of humanity;be a mere spectator in the war] 极言围观者甚多,里三层外三层如墙壁一样,水泄不通
语犹未终,已腾身在楼上矣。异香流溢,奇去散漫,一郡之内,观者如堵。――《云笈七签》
观阵
guānzhèn
[witness a battle] 不参与而从旁观看战斗、斗殴或游戏等的场面
观止
guānzhǐ
[to the end] 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明居湖居听书》
《古文观止》
观众
guānzhòng
[audience;viewer;spectator] 观看节目或比赛、表演等的人
观众席
guānzhòngxí
(1)
[auditorium]∶公用建筑(如剧院)中指定供观众用的部分;旁听席。指旁观者和旁听者集合的地方
(2)
[spectatory]∶建筑中划作观众坐位的部分
观2
(1)
观
guàn
(2)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3)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4)
台榭 [platform]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6)
鸟名。通“鹳” [stork]。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7)
京观 [temple]。如:筑观(建筑京观)
(8)
道教建筑 [Taoist temple]
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9)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10)
古国名 [Guan state]。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1)
通“鹳”。雚雀鸟 [a kind of bird]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2)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另见guān
观1
(观)
guān ㄍㄨㄢˉ
(1)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郑码:XSLR,U:89C2,GBK:B9DB
笔画数:6,部首:见,笔顺编号:542535
look at;sight;view;watch;
瞅;顾;看;瞥;瞧;视;望;瞻;
观2
(观)
guàn ㄍㄨㄢˋ
(1)
道教建筑
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台~。
(4)
姓。
郑码:XSLR,U:89C2,GBK:B9DB
笔画数:6,部首:见,笔顺编号:542535
Ⅳ 赞美苏轼的句子~!!急
上下五千年,独有苏公贤。诗书词文画,全能步天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次子,宋 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8日)生于四川眉山纱縠行(今三苏祠内),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终年66岁。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第一文人。他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苏轼幼时,其父游学在外,由母程夫人教授诗书,即“奋厉有当世志”。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与弟辙同试礼。国子监直讲梅尧臣读了苏轼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顿觉“有孟轲之风”,遂将试卷交主考官欧阳修。修见轼卷,“惊喜以为异人”,拟取为第一,又疑其为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疑,才取为第二;接着,礼部复试,又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欧阳修兴奋地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高度褒奖苏轼“善读书,善用书”,预言苏轼文章“必独步天下”,“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着我”。苏轼兄弟遂同科进士及第。其后又同辙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最高等,宋王朝建国以来制策入三等的仅二人),从此,苏轼、苏辙文章名扬天下,学者多从讲问,皇帝还自诩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他官至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曾任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凤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颍州、登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他救灾治水、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军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以及他天赋的创造性,使他大大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艺的颠峰。其诗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圆美流动。既有现实主义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园》、《荔枝叹》;又有浪漫主义佳篇,如《游径山》、《百步洪》,充溢着有磅礴的气概,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清新明净,华美自然,尤其是后者更成了咏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绝唱,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云:“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的浪漫豪放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苏轼的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启豪放词派之先河,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他拓宽了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世概》),表现了全新的风貌。苏轼的婉约词同样写得真挚细腻,深沉淳厚,回肠荡气,一往情深。苏轼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使他成了继欧阳修之后北宋古文运动的当然领袖。苏轼的书法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在宋代书苑中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苏轼是一位画家,是中国文人画运动的发端和中坚人物。其写意和传神、常形和常理、诗画本一律等理论,广泛地为文人画派所传诵,并奉为金科玉律,影响至今。苏轼的家庭是音乐世家,三苏都是弹古琴的高手。《历代琴人传》引张右衮的《琴经?大雅嗣音》记载说:古琴世家中最著名的是眉山三苏。
苏轼的博学多识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对中医药学很有研究。流传至今的重要医书《苏沈良方》就是将苏轼收集的医药良方与宋代另一位大科学家沉括收集的良方汇编在一起而成的。他在农业、水利、烹饪、养生等领域有极高的建树。
像苏轼这样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有巨大成就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真可谓“千古第一文人”,他发出的夺目光辉使整个北宋文坛为之灿然。宋神宗皇帝精辟地说:“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宋孝宗皇帝称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清代学者王国维认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位诗人是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而其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影响能超越苏轼之上”。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诗人陈毅元帅吟道:“吾读长短句,最爱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委员长高度评价三苏父子:“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忠诚报国,爱国爱民,政绩卓著,是一个深爱人民爱戴的良友。苏轼曾两度杭州为官,向朝廷力争不能废除西湖,并带领杭州人民治理西湖,使西湖得以留存至今。他还疏浚六井与运河,平抑粮价,赈灾济困,创立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安乐坊。“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这段出自《宋史?苏轼传》的话,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对苏轼的无限感激之情。他主张轻徭薄赋,富民兴国,主张严于选材,善于任用。他反对王安石激进变法,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受到新旧两党夹击,一生坎坷不平。元丰三年(1079),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晚年遭贬惠州,又从惠州再贬到儋州。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还,提举成都玉局观,次年行至常州病逝,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追谥“文忠公”。
苏轼的逝世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动。“浙西淮南、京东、河北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杭州人民纷纷走上苏堤悼念苏轼;太学生们也在寺院举斋志哀。士大夫们写了很多祭文吊唁他。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曲洧旧闻》)。祭文一出,传遍大江南,世间“人无贤愚皆诵之”。
苏轼一生,在坎坷与困难中不断追求、积极进取。他以他全部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学和艺术生活状态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和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能和生命智能,展示着灿烂的人格魅力。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父子,以其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和卓越的政治实践,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名人文化体系——三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Ⅳ 观字是什么意思
【guan】
观
look at; sight; view; watch;
观1
(1)
观
guān
(2)
(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3)
同本义[observe;watch]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5)
观察,审察 [obser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7)
示范;显示 [display;show]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8)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9)
游览 [go sightseeing;visit]。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10)
玩赏;观赏 [play]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2)
佛家语 [study]。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3)
通“劝” [advise]。如:观王(劝说帝王)
(14)
阅读 [read]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观
(1)
观
guān
(2)
容饰,外观 [appearance;looks]。如:观美(外观美好)
(3)
景象,情景 [sight;view]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5)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concept;outlook]。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另见guàn
观测
guāncè
[observation;observe;monitor] 观察并测量
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测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哥白尼》
观察
guānchá
(1)
[observe;survey]∶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我曾细心地观察我的孩子们
(2)
[examine;inspect]∶考查或调查
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显示出一个周期性结构
观察力
guānchálì
[eye;visual awareness] 物质上或思想上的观察能力
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观察力
观察哨
guāncháshào
[observation post] 观察当面敌情的哨兵。为弥补观察所的不足或根据部队作战的需要派出。通常由一至数人担任
观察员
guāncháyuán
(1)
[observer]
(2)
为了在飞行中进行观察与飞机驾驶员伴随一起飞行的人
(3)
在会议时派往观察和听取情况的代表,但不作为正式参加者
(4)
担负观察任务的人员。如战斗中专门担负观察任务的战士
观点
guāndiǎn
(1)
[viewpoint;standpoint]∶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
不可能理解另外一个人的观点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果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南州六月荔枝丹》
(2)
[opinion]∶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农村调查序言》
观风
guānfēng
[be on the lookout;serve as a lookout]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观感
guāngǎn
[impressions] 观看某事物后的感情体会
卧谈观感
观光
guānguāng
[visit;go sightseeing] 去参观名胜
在上海各处观光了一下
观光
guānguāng
[sightseeing] 现在称游览观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教、文物、习俗、风光等为观光
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听潮》
观光代表团
观火
guānhuǒ
[penetrating] 比喻见事明白透彻
予若观火。――《书·盘庚》
观看
guānkàn
(1)
[watch;look at]∶做观众
观看球赛
(2)
[view]∶特意地看
观看游行
(3)
[gaze]∶观察;凝视…
孩子从一个安全的地方观看这一奇观
观客
guānkè
[audience] [方]∶观众
观览
guānlǎn
[look at] 观看;阅览
宜于观览
观礼
guānlǐ
[attend a celebration or ceremony] 参观庆典或典礼
观摩
guānmó
[in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work;study and emulate;view and fondle] 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观摩教学
观摩演出
观念
guānniàn
(1)
[idea;concept;sense]
(2)
思想意识
传统观念
(3)
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4)
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在观念上,把党外凡是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当成党内干部一样来看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观赏
guānshǎng
[view and admire;enjoy the sight of] 观看欣赏
场长还特别拿出一枝中式钢枪给大家观赏。――吴伯萧《猎户》
观世音
guānshìyīn
[Avalokitesvara; Guanyin] 佛教的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也叫“观自在”、“观音大士”。简称“观音”
观望
guānwàng
(1)
[wait and see;look on]∶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史记·魏公子列传》
(2)
[look around]∶张望
四下观望
观象台
guānxiàngtái
[observatory] 用以观测或装备起来以观测自然现象(如在天文学、磁学、气象学、鸟类学中的现象)的建筑物或地方
观音
guānyīn
见“观世音”
观瞻
guānzhān
[the appearance of a place and the impressionsit leaves] 具体的景象和景象给人的印象;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
云车风马,从卫观瞻。――《宋史·乐志》
以壮观瞻
有碍观瞻
观战
guānzhàn
[witness a battle;be a mere spectator in the war] 从旁观看战争、战斗、体育竞赛,自己不参加
观者如堵
guānzhě-rúdǔ
[spectators formed a solid wall of humanity;be a mere spectator in the war] 极言围观者甚多,里三层外三层如墙壁一样,水泄不通
语犹未终,已腾身在楼上矣。异香流溢,奇去散漫,一郡之内,观者如堵。――《云笈七签》
观阵
guānzhèn
[witness a battle] 不参与而从旁观看战斗、斗殴或游戏等的场面
观止
guānzhǐ
[to the end] 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明居湖居听书》
《古文观止》
观众
guānzhòng
[audience;viewer;spectator] 观看节目或比赛、表演等的人
观众席
guānzhòngxí
(1)
[auditorium]∶公用建筑(如剧院)中指定供观众用的部分;旁听席。指旁观者和旁听者集合的地方
(2)
[spectatory]∶建筑中划作观众坐位的部分
观2
(1)
观
guàn
(2)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3)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4)
台榭 [platform]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6)
鸟名。通“鹳” [stork]。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7)
京观 [temple]。如:筑观(建筑京观)
(8)
道教建筑 [Taoist temple]
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9)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10)
古国名 [Guan state]。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1)
通“鹳”。雚雀鸟 [a kind of bird]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2)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另见guān
观1
(观)
guān ㄍㄨㄢˉ
(1)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郑码:XSLR,U:89C2,GBK:B9DB
笔画数:6,部首:见,笔顺编号:542535
look at;sight;view;watch;
瞅;顾;看;瞥;瞧;视;望;瞻;
观2
(观)
guàn ㄍㄨㄢˋ
(1)
道教建筑
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台~。
(4)
姓。
郑码:XSLR,U:89C2,GBK:B9DB
笔画数:6,部首:见,笔顺编号:54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