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风歌听书
❶ 九江市内值得去的景点有哪些
九江市内值得去的景点有:
一、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它的风光或许不如五岳奇险,但人文底蕴丰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美庐山的佳句,尤其是苏轼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人充满向往。如今庐山已是一处很成熟的旅游景区,山中的青山绿水、飞瀑、日出,还有近代别墅,引得不少游人来此一窥“庐山真面目”。
四、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流经南昌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跨南昌、鄱阳、九江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徜徉。
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
❷ 旧社会广州泮塘是指哪里
岭南地区的竹枝词,撰制者有两类人:一是岭南本土人士,一是外地入粤的名人。唐代皇甫松写有六首“二句体”竹枝词,其中“槟榔花发鹧鸪肥,雄飞烟瘴雌亦飞”及“木棉花尽荔枝垂,千花万花待郎归”两首,均写南方特有的风物,大概可算是岭南地区最早出现的竹枝词了。此后,南宋杨万里的《峡山寺(即今清远飞来寺)竹枝词》、明代宋征璧的《潮州竹枝词》、清代王士祯的《广州竹枝》、彭孙y的《岭南竹枝词》、杭世骏的《珠江竹枝词》、李调元的《南海竹枝词》、李文藻的《广州竹枝词》、杏岑果尔敏的《广州土俗竹枝词》等,写岭南地区地方风物、男女爱情、风景名胜、生活时尚,都很能抓住特点,写出岭南的地方特色。如王士祯的“梅花已近小春开,朱槿红桃次第催。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写岭南春天的花果品种繁多。又如彭孙y的“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荫最深处,闲时来过吃槟榔”,写出南方人烧蚌壳灰刷墙的习俗,也写出槟榔这种南方特有之果。再如李调元的“谁家心抱喜筵开,迎得花公结彩来。不识D歌定谁胜,隔帘催唤打糖梅”写南方嫁娶之事。粤人称“新娘”为“心抱”。“D歌”又称“咸水歌”、“木鱼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广州方言区域的民间演唱形式。北人南来,对此种歌特有感受,故王士祯亦有“D船争唱木鱼歌”之句。岭南远离中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与中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从外省入粤的人士,一过五岭,便有新鲜之感,反映在竹枝词中,就很能写出岭南的地方特色。与外地入粤人士相比,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岭南地区的名胜古迹、山川形势、历史文化、人情风俗、虫鱼花鸟、禽兽草木、天时气候及神话传说等,有更深的了解,他们所写的竹枝词,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存史证史的价值。岭南的竹枝词,最初只是笼统以“竹枝词”三字为名,如元末明初的王佐、明末的伍瑞隆的作品,就是如此。后来为了突出地方特点,便在“竹枝词”前冠上一个地名,成了某地竹枝词。广州地区的竹枝词,除以“岭南竹枝词”为名外,还有“广州竹枝词”、“珠江竹枝词”、“南海竹枝词”、“番禺竹枝词”、“羊城竹枝词”等称法。后来,竹枝词的类别越分越细,于是便出现专咏一地、一事、一物的竹枝词,如专咏广州西关八座桥的《西关八桥竹枝词》(蔡士尧),专咏七夕的《羊城七夕竹枝词》(汪),专咏荔枝的《岭南荔枝词》(谭莹》,专咏妓馆的《羊城青楼竹枝词》《佚名),专咏捞蚬的《广州捞蚬竹枝词》(黄孝舆),专咏种花卖花的《花田竹枝词》(陈官)和《花渡头竹枝词》(潘有为)等。王士祯说“竹枝泛咏风土”,从这些竹枝词中,确是可见广州一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在广州竹枝词中,常见广州的地名出现。这些地名,有的是风景名胜,如白云山、荔枝湾、白鹅潭、越王台、五层楼、蒲涧、石门等;有的是花木蔬果产地,如泮塘、庄头、花地;有的是庙宇古迹如六榕寺、大通寺、金花庙、城隍庙等。上述这些地方,有的留存至今,有的现已不存。如越王台、大通寺、金花庙等已不存,仅有故址遗迹;又如泮塘,原来盛产莲藕、慈姑、马蹄(荸荠)、菱角、茭白等物,号称“泮塘五秀”。后因城市建设不断扩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洋塘仅存其名,上述诸物已移往别处种植了。在广州竹枝词中,又常见岭南的花木蔬果出现,如木棉、素馨、茉莉、荔枝、龙眼、杨桃、槟榔、莲藕等,常见词中咏及。其中素馨、茉莉、槟榔、莲藕等物,更常与爱情连在一起,情意绵绵,极饶绮思。在岁时习俗方面,广州竹枝词也时有反映,除全国各地共有的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外,广州又特有祭祀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的波罗诞,拜祭金花庙的金花诞,拜祭郑仙祠的郑仙诞,等等。这三座庙宇,一在广州东郊,一在珠江南岸,一在白云山上。人们拜祭这些神庙,无非是为了祈求多福多子和消灾免祸,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在广州竹枝词中,写及D民D歌的内容,也是充满地方色彩的。D民(今称水上居民)以艇为家,浮家泛宅沿江而居。D民善歌,不少人爱唱木鱼歌(摸鱼歌)、咸水歌等。木鱼书,则是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木鱼歌唱本,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旧社会的下层百姓喜听木鱼书,他们能懂点知识,便是从听书中学到的。广州以食著称,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因而在竹枝词中,一有关食肆和食物的内容,也时有反映。特有的美味如禾虫、禾花雀,出名的食肆在漱珠桥畔,都是可以从竹枝词中看到的。光绪元年(1875),广州地区曾进行了一次以“羊城竹枝词”为题的征诗活动,参加者多达142人,女性作者有数人。诗共489首,后结集成书,于光绪三年由马溪吟香阁出版。全书共二卷,颇多佳构。下面仅从上述谈风土方面的内容,摘抄一些,以见羊城的地方特色。如吴炳南所作的:越王台下种相思,种得相思子满枝。
采采相思寄何处?相思愁煞次春时。诗为恋歌,既有风景地名,又有南国特有的植物相思子,很有地方色彩。又如刘玉山所作的:十里泮塘烟雨霏,采莲惊散鸳鸯飞。
莲藕开花郎远去,莲蓬结子郎未归。这首亦是情歌。既点出蔬果种植地泮塘,又点出“泮塘五秀”之一的莲藕。“开花”、“结子”二句,寓意极深。又如署名亦韵主人的作品:泮塘夏日荔初红,万树虬珠映水浓。
消受绿天亭一角,乱蝉声r藕花风。此诗纯写泮塘夏日风光,除写了藕花之外,还着意写荔熟蝉鸣,这正是南国特有的风光。又如胡鹤的作品:双桨花船春浪微,隔江晴雨杂烟霏。
朝朝摇出大通颍タ椿ㄌ锎荷椤大通蚝突ㄌ锞谥榻习叮刻煸绯柯艋ㄈ艘源鼗ü保滴酢⑶∧昙涞暮蚊窝凇吨榻裰Υ省分幸灿欣嗨频拿栊矗看月人谁得月多?湾船齐唱浪花歌。
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见卖花人过河。诗中的浪花歌即咸水歌。花田一带种素馨、茉莉为多,一望雪白,故有花光照人之说。嘉庆、道光年间的黄子高,他的竹枝词则是写种瓜不如种花好的:黄蜂队队雀查查,辛苦年年为种瓜。
悔不庄头村里住,一生衣食素馨花。庄头村,即花田,以种花为业。至今此地犹有花农。在众多的岭南花木中,红棉(即木棉)最有特色,署名白云樵子的竹枝词写道:茉莉鸡冠又刺桐,四时花木记南中。
上红棉十丈荼火,尚见炎州霸气雄。木棉树躯干高标,花红如血,人称英雄树。此诗末二句颇能写出木棉的气氛。
D民浮家泛宅,居于水上,故咏及D民时,大都离不开水。如余立勋的竹枝词:妾住珠江隔岸遥,浮家日日鼓兰桡。
娇儿生怕痴沉水,买个葫芦缚半腰。D民以舟为家,为恐小孩失足坠水,故于腰间系一葫芦,以作救生之用。此景在解放初仍见,后D民全部上岸居住,在江边便不见此景了。写到D民时,往往都带及D歌。如植桂堂的一首写道。月照珠江画不如,几家多在柳阴居。
饭余无事推篷出,斜枕船头唱木鱼。木鱼,即木鱼歌。此诗末二句写动作姿势,极具神韵。又如张半草的一首:渔家灯上唱渔歌,一带沙矶绕内河。
阿妹近兴咸水调,声声押尾有兄哥。咸水调,即咸水歌。男女对唱时,女方于歌词末尾带“兄哥”二字,悠长舒缓,别有韵味。
在《羊城竹枝词》中,吟咏岭南饮食风俗的内容不少。如署名莲船女史的竹枝词: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广东人旧喜在夏至时吃狗肉,在冬至时吃鱼生,故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句。下面汪兆铨的一首是专咏食鱼生的:冬至鱼生处处同,鲜鱼密切玉玲珑。
一杯热酒聊消冷,犹是前朝食脍风。所谓食鱼生,指把鱼肉切成双飞薄片蘸酱料生食。又如胡鹤的竹枝词:野芋山姜杂土薯,田螺坦蚬软虾菹。
只须一味禾花雀,不数珠江马鲚鱼。诗中列出芋、姜、薯、螺、蚬、虾多种食物,并特别标举禾花雀。禾花雀,为珠江三角洲的特产,每逢水稻扬花时,禾花雀便大量出现,其味极为鲜美。除禾花雀外,禾虫也是广东特有的佳美食品。
《羊城竹枝词》咏禾虫之作不少,从中可见这种南方美食的生长及上市情况。如倪鸿所写的:青到坟头遍草皮,纸钱飞上白杨枝。
禾虫几市婆诃叫,又是人间闭墓时。这一首写清明过后禾虫开始上市。又如署名莲舸女史的作品:禾虫晚市论肩挑,佳瑞犹传玉雪飘。
白撞雨过新稻熟,个钱升米入童谣。这一首写白撞雨后新稻熟,禾虫亦随即上市。又如彭干材所写的:黄鳝乌鱼满钓船,芦花深处r炊烟。
明朝又有禾虫出,傍晚红云散碧天。此写傍晚天上现出红云,第二天禾虫便会大量游出。俗所谓“天红红,买禾虫”也。黎箕垣的竹枝词亦有相同的描写:梅花风到楝花风,水母王瓜入市中。
笑指天红云色艳,明朝相约买禾虫。屈大均谓禾虫网得后,“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盖得稻之精华者也”。但自从稻田使用化肥农药后,禾虫难以生长,便不易食到这种美味可口的食品了。不过,近年有人工养殖,可补此憾。在《羊城竹枝词》中,谈到饮食业时,很奇怪,竟是集中吟咏珠江南岸(俗称河南)漱珠桥畔酒楼的。此处“笙歌夜夜,不亚秦淮”,十分兴旺。漱珠桥旧在海幢寺门西面的龙溪二约,今已不存。桥下为漱珠涌,向北流入珠江。据《白云越秀二山合志》载:“(漱珠)桥畔酒楼临江,红窗四照,花船近泊,珍错杂陈,鲜^并进,无日无之。初夏则三P、比目、马#、鲟龙;当秋则石榴、米蟹、禾花、海鲤。泛瓜皮小艇,与二三情好薄醉而回,即秦淮水榭未为专美矣。”周隐琴有诗咏道:酒旗高插I斜晖,脍出银丝玉屑霏。
鲜绝明虾肥绝蟹,漱珠桥畔醉人归。漱珠桥一带的酒楼以烹制海鲜出名,故诗中特意点出虾蟹二物。又如署名雪里芭蕉馆所写的:
斫脍烹鲜说漱珠,风流裙屐日无虚。
消寒最是围炉好,买尽桥边百尾鱼。这一首着意写冬天围炉食火锅(粤人称“打边炉”)。粤人的火锅中,鱼是主要食品,故有“买尽桥边百尾鱼”之句。有关吟咏去漱珠桥食海鲜的竹枝词,最早见于乾隆、嘉庆年间李遐龄的《和谭康侯珠江柳枝词》。诗中写道:D女风中捉柳花,漱珠桥畔绿家家。
海鲜要吃登楼去,先试河南本色茶。李遐龄活动的时间距光绪元年近百年,可见漱珠桥一带的食肆兴旺已久。另有倪鸿在《广州竹枝词》中,写人们是专程撑船去漱珠桥食海鲜的:花季如雾酒如潮,近水高楼月可招。
买醉击鲜来往熟,一篙撑过漱珠桥。类似的描写还有陈廷选的“正好鲥鱼三月暮,泊舟来傍漱珠桥”,邓凤枢的“买棹漱珠桥畔醉,沉龙(即鲟龙鱼)甘美鳜鱼鲜”等句。活动在同治、光绪年间的女诗人梁霭(潘飞声妻),在她的《飞素集》中,有一首作品,更直接题为《漱珠桥竹枝词》的,诗中写道:海鲜风味爱家乡,冰裂瓷盆切嫩姜。
新绿矮瓜红苋菜,桥楼春馔荐鲟鳇。从乾隆、嘉庆到同治、光绪年间,漱珠桥畔的海鲜酒楼一直十分兴旺。骚人墨客常于此处饮酒赏月,唱酬吟咏。梁九图《十二石山斋丛录)载道:“漱珠桥当珠海之南,酒幔茶格,往来不绝。桥旁楼二,烹鲜买醉,韵人妙妓,镇日勾留,余与介峰太史、星济孝廉、竹溪山人辈,尝于此作消夏会。拈韵分题,竹溪有诗云:酒旗招展绿杨津,隔岸争来此买春。夜半渡江齐打桨,一船明月一船人。余戏呼为‘何一船’。”但在民国以后由羊城如卢诗钟所编的《续羊城竹枝词》中,漱珠桥酒楼却失了踪影。”这期间,沧海桑田的变化很大。后来珠江变窄,漱珠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成了一条臭水沟。解放后大搞卫生,填平水沟,使之成为一条暗渠。“买棹漱珠桥畔醉”的景象便不复存在了。《羊城竹枝词)咏及岁时习俗之作亦不少,但最有特色的应数咏南海神诞及金花夫人诞的作品。南海神庙在广州东郊,俗称波罗庙,故南海神诞又称波罗诞。神诞之日,百货杂陈,人流如潮,热闹非常。其中有从水路前往拜祭的。如林象銮的诗中写道:紫洞横流趁好风,波罗神庙虎潮东。
明朝广利王生日,开得红棉异样红。紫洞,为艇名;广利王即南海神;庙中有高大木棉树多株,故诗中有此咏。道光年间另有江仲瑜撰有44首《羊城竹枝词》,其中一首咏波罗诞的,写得比林象銮的要好,诗道:亭名浴日祀东坡,南海神祠士女过。
五色纸鸡都上市,木棉红处指波罗。庙前小丘上有一座浴日亭,亭内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神诞期间,有乡人出售五色纸鸡,名波罗鸡。波罗庙中的木棉树极古老壮伟,咏波罗庙者多有咏及。珠江南岸的金花庙论奉金花夫人,庙旁塑有神姨像。妇人求子,多以红绒线系于姨臂。林象銮的竹枝词中,有一首是咏金花庙的:D户生涯托水涯,但求生女莫生儿。
河南有个金花庙,庙侧桃花子满枝。咏金花庙的,多咏求子,此诗前二句以D户起咏,却一反求子的旧俗,反欲生女,句意颇新。盖因D家已厌浮家泛宅的漂泊生涯,故欲生女,以便嫁上陆地居住,欲谓之“嫁上岸”。咏神祠神诞的竹枝词,多带封建迷信色彩,虽亦可见岁时习俗的特色,一却是意义不大。在谈到《羊城竹枝词》的地方特色时,有两点要特别谈一谈。一是有关吟咏“十三行”的,二是有关反映近代反帝斗争的。十三行为清代广州洋货行的集中地,曾经盛极一时。朱树轩的竹枝词写道:番舶来时集贾胡,紫髯碧眼语喑呜。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诗写中外通商,可见广州对外贸易的特殊地位。在竹枝词中最早咏及十三行的,当数屈大均《广州竹枝词》中的第四首: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十字门是指澳门南西由大小横琴等岛夹峙而成的十字状水道。二洋指东洋、西洋。诗谓广州当时出口的绸缎商品,经过澳门与海外各国贸易,使广州十三行非常繁荣。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海关,只保留粤海关,广州成了全国惟一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官方控制下经营外贸而又享有特权的洋行地盘。“十三行”这个地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颇为有名的。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广东人民的愤恨,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羊城竹枝词》中也有反映。梁芳田的作品写道:飞凫一鼓去如风,夫婿家家亦自雄。
我愿郎君起舞剑,斩鲸直出虎门东。《羊城竹枝词》成书于光绪三年,距鸦片战争不远,故书中有此反帝的内容。竹枝词善写男女之情,此诗在写情中插入“斩鲸”(即消灭侵略者)之语,化儿女私情为杀敌豪情,高歌慷慨,壮怀激烈,是近代竹枝词中少有的高昂之作。竹枝词来自民间,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善写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习惯,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保存了不少方志学和民俗学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本文仅就竹枝词中有关风土方面的内容,主要以《羊城竹枝词》为例,作一粗浅的论述。所见不广,舛谬自多,希高明教正。 )返回首页都市备忘更多白露广东仍炎热中秋出城高峰明日杀到免费自行车地图可在六处领连续失业12个月可以提取公积金阵雨难解旱情国庆海岛游价涨三成广州图库更多“石上飞榕”微博走红“十八罗汉”亮相新塘辛苦奔波照顾智障儿蜘蛛侠出动 迎新有点“搞”相约广州更多孙燕姿 9月婚后首度亮相“米奇” 11月来穗“狂欢”9月中外舞剧 宴飨广州市一宫展出珍贵奇石20件“快闪族”贺青宫六十大寿潮州古瓷亮相广州版权所有:中国广州网网络维护:大洋网
❸ 有关希望的诗歌
1、《明天的希望》
夜晚的黑幕已经渐渐降临 街上的路灯 闪烁着柔柔的光亮 我漫步在街上 习习的微风斯斯扑面
光亮和着微风飘进我的心境 夏夜的烦闷, 顷刻间,悄然散去…….
驻足间 我仰望繁星闪烁的夜空 那一刻 绵绵思绪 瞬时环绕脑际 明天 明天 当明天的晨曦驱散黑暗
希望随旭日升腾时 重现生机的自然界万物 仍然期盼着明天复明天 新的希望不断再现…..
新时代的曙光 是那样灿烂 绚丽的梦和新希望交融 让我心境赫然 明天的希望
一定会在拼搏与实干中成为现实 新的明天不断承载着新希望……
2、《春天的希望》
龙吟悦耳 催动了春意浓浓 春日的阳光折射出柳色青青
蚯蚓伸伸懒腰 破土而出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鱼儿跃出水面 沐浴着春日的阳光
大雁抖动着双翅一路高歌 鸟瞰着前路的风光
男人们盘算着一年的生计 畅想着未来的灿烂辉煌
姑娘们披上了艳丽的春装 去约会俏皮的情郎
孩童们早已厌恶了风干的冬日 吵闹着要去放飞春天的梦想
老人们相扶着围坐在巷子口 反宫马走将军处
往日脸红脖粗的争执 又在这里复制 迎面吹来了缕缕春风
瞧!她还勾来了春雨 揉搓着树冠叙那离别之情
春天啊春天 你为人间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3、《婆娑的南国》
从南国的馨香里醒来 睁开夜空般漆黑的眸子 抬眼窥探瞬息万变 物转星移
鱼肚白的天空伴云卷云舒 拔地起的高山观日出日落 逆风折的芬芳落泥土红尘
岁月雕刻了谁憔悴的面容 时光沾染了谁长茧的手掌 白驹驼走了谁青葱的年华
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甘入海后的平静 耸入云霄的山峰不甘入天后的沉寂
斗志昂扬的鲤鱼不甘跃门后的迷茫 商时风 唐时雨 风和细雨
叶衬花 夜衬月 花好月圆 韶华逝 生于斯 逝者如斯 轻拢一袖芬芳溢思绪浓
踩过一地枯枝惹旧忆伤 稍纵一瞬惘然误昙花现 于南国的馨香里眠云
合闭夜空般漆黑的眸子 低眉拾梦瞬息万变 物转星移
4、《故梦》
故土几里如梦 黛瓦青墙 伏案轻描几笔 繁华三千若锦 我却为你 执笔绘丹青 那青峦绵延几里
信笔勾勒 恰有几分闲静 那溪水潺流入琴 共桥长行 相缠慢诉深情 那溪水潺流入琴
共桥长行 相缠慢诉深情 那小城缠绵细雨 窄巷街头 斑驳旧时光 故土几里如梦 刹那惊落
此去已是尘年旧景 繁华三千若锦 我只为你 执笔绘丹青
5、《秋叶的等待和期望 》
秋渐渐深沉起来 摇晃着 枯黄的树叶 拾掇了 大半年的经历 拼凑起 一片片零碎的
像梦幻一般的回忆 那绿的春 红的夏 还有黄澄澄的秋色 有疤痕的叶
有虫蛀的叶 都是浑身伤痛的体验 如今失去了留恋
等待 冬天寒冷的来临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把所有的都刷成了白色
覆盖 在雪的下面 是等待 是期望 开春 又会是一片新的完整
6、《海》
人生就像次出海 掌舵者只能是自己 这一秒
清新的海风还会拂过你的脸庞 荡起你的衣角
而下一秒 风雨交加 电闪雷鸣 可能会把你推向未知的海域
这是一次漫长的航行 而每一位坚强的船长 最终总会征服这片海
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人是多变的 人生也是多变的
就如同这片海 我们见过晨光熹微 也见过霞光铺地
我们深深感恩生活的温暖 也从不惧怕它的狰狞可畏
人生就像一片海 不想去要结果 却自有大起大落
(3)吟咏风歌听书扩展阅读
诗歌(文学体裁)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白居易的美学观点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
12、 C E
13、 A 14、①诗歌在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②这种“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每点2分) 15、①突出强调诗歌的抒情特性;②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从第二段到第四、五段依次说了这三点)(每点1分,概括表达1分) ❺ 求男主是摄政王的宠文小说 摄政王的小宠妃;吟咏风歌;摄政王,请专心谋反;碧台空歌 ❻ 求好看的穿越小说
月在回廊新月如钩,这本非常搞笑的,而且也不白 ❼ 一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诗是哪一首
答:《红楼梦》中林黛玉做《杏帘在望》,“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没什么不妥。而且这两句是全诗的神来之笔,读来让人感觉诗句是活的,流动的诗句。起句写春韭绿,对句写稻花香,暗含了时间上的跨度,“一畦春韭绿”写实景,“十里稻花香”写幻觉,是虚景,接下来二句以幻入幻,顺水推舟。“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也就是一句为元春以及当时皇帝歌功颂德的虚套话。全诗如下: ❽ 名人评价苏轼的句子。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 ❾ 关于读书作文4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我认为:读书,要讲究,不像某些人读书时走马观花,只寻求爽。读书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不受环境的影响。书读人,会越读越死;只有人读书,才会越读越活。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