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免费小说后宫勤妃传

免费小说后宫勤妃传

发布时间: 2022-04-04 00:07:05

① 康熙的后宫资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康熙
满清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康熙画像图片(9张)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康熙中期的辅政大臣
纳兰明珠:内务府总管,内弘文院学士,兵部尚书。 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索尼第三子。 杰书:康亲王。 图海 陈廷敬:《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 李光地 熊赐履 汤斌 于成龙 姚启圣 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辅政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康熙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满汉八旗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当时汉八旗还未确立,故佟佳氏是少数的汉姓满汉八旗。)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七子(胤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年-1678年3月18日),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7世纪-1689年8月24日),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是为康熙年间唯一一个单独册嫔的妃子。次年生皇四子;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孝懿仁皇后去世后统摄六宫,颇受康熙信任。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胤)褆。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旋晋为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 少年康熙
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胤)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胤)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胤)祜。 少年康熙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胤)祢。 僖嫔,赫舍里氏 (?——1702)赉山。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一子,允(胤)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布贵人,兆佳氏(?——1717),其父名塞克塞赫,曾任过参领。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后被晋封为“贵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康熙帝念她是端静公主的生母,命照“嫔”例办理丧事,后入葬景陵园寝。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详。
子女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胤禶 爱新觉罗·胤礻禹 爱新觉罗·胤禨 爱新觉罗·胤禐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次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赠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康熙出巡图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原名爱新觉罗胤祯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祁,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礻必),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
后妃
以上和后面那条都是我和那人在网络中找到的

② 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

蔡文姬、苏蕙、谢道韫、班婕妤、左棻、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真。

1、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2、苏蕙

苏蕙,字若兰,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丝线绣制的织锦《璇玑图》。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 苏蕙是始平(今陕西省武功县苏坊村)人,善属文。武功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

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

3、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后杀害。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4、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5、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③ 呱呱听书网的网站栏目

网站主要栏目有:人物传记、历史剧、武侠与奇幻、经典小说、通俗小说、经济与管理、励志与成功、健康与生活、外语、哲学与文化、诗词散文、少儿读物、纪实文学、百家讲坛等等。

④ 万贞儿的万妃被冤

宪宗去世后,孝宗即位。史料上最早有关万贵妃官方记载,是明朝的官方史籍《宪宗实录》。官史《明实录》是由后朝修前朝,即宪宗成化朝之后,儿子孝宗弘治朝开始修《宪宗实录》,最早不利于万贞儿历史记录即出自于《宪宗实录》。为何如此呢?
原来孝宗自幼就目睹父亲宪宗对其生母不理不睬,却对万贵妃那个老女子关怀备至,自其六岁被立为太子,到即皇帝位共十二年,愤愤不平之心由来已久,借为前朝修史之机,不好意思骂父亲,骂万贵妃几句,为他母亲出气,乃人情之常。此外,除了孝宗外,内廷外朝其他人对万贵妃的印象也不见得好。宫中宪宗的那些嫔妃、二十多个子女及他(她)的生母、还有宪宗的亲生母亲周氏,对宪宗专宠万贵妃数十年,无不又妒又恨;还有的就是那些迂腐的文官,即便是哪个地方地震,或地质发生变化,也将此归咎于万贵妃。
《宪宗实录》中指责万贵妃部分有四项,我引用如下,并简作评论:
1.《宪宗实录》中说万贞儿“专宠”。宪宗专宠万贞儿数十年是公认的历史事实,但这实在不能说是万贞儿的错,道理很简单:中国封建王朝“朕即国家”,皇帝愿意喜欢何人,其实无人能管,即便万贵妃曾对他有恩,他若是不理她,万贵妃又能怎样?专宠者是宪宗,万贞儿不过是被宠者而已。2.“服用器物穷极僭儗,四方进奉奇技异物皆归之”,这是说万贵妃穿着、日用品皆奢华,同皇上有都得一比,各地献给皇上的奇珍异宝也被她所享用。我相信这也不能说是她的错,宪宗对他情深意笃,千方百计给她好东西让她欢喜,那是宪宗的事。博取深爱之人的欢心,乃是人情之常,更不用说当事人宪宗是大明皇帝。3.“一门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挥千百户等官”,是说万贞儿娘家人都因裙带关系被封了官职。其实,明实录如此写,并不厚道,按明朝规矩,妃子的家人都封赐给都督、都指挥、千百户这类职位,对万氏并未特殊。史上公认,有明一代,有意识地控制外戚势力,外戚从未形成干政的力量。以万贵妃在宪宗心中分量,她想为娘家人谋求何种利益不能达到?此事,反倒万贵妃显得有节制。4.“佞幸出外镇守内备供奉者,如钱能、覃勤、汪直、梁方、韦兴...假以贡献买办科歛民财...擅作威福戕害善良弄兵构祸”:这是说万贵妃罩着一班宫内宫外的坏人,这些人在外面搜刮民财,作威作福,残害忠良,这些人还在边疆寻衅滋事。这种说法,和当代乱扣帽子差不多,万贵妃不过是一深宫女子,外朝发生的那些怎能扣在她身上?而且如此说根本也没有任何证据。我们再看他列举的这几个所谓坏人,明朝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人到孝宗时代大多已失势,踩他们两脚没什么大不了的。再看这些人最后的结局,没有一个被问斩的,坐监的也只是一个半个。明朝官员之间乱打棍子,乱扣帽子,相互倾轧、弹劾成风,没蹲过几天大狱,你都不好意思张口跟人说自个儿是在明朝当官儿。
小结以上,可以看到,在明朝自己修的官方正史里,确实对万贵妃颇有微言,但即便如此,用现代话来说,抨击她的那些事儿,都还真够不成什么原则问题。最终将万贵妃打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坏女人,是由清朝人所修的《明史》完成。有人说,二十四史有别于其它野史,属于正史,书写学术文章时引用,可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其实,如果你用“查出处”的方法去考证二十四史,你会发现,其中信手胡抄,道听途说,颠倒黑白之处屡见不鲜,万贞儿不幸就成为我国这种历史治学传统的牺牲品。
比对清朝人所写《明史》和《明实录》中关于万贵妃的记载,清朝《明史万贵妃传》中的内容是从我前面所说的,明朝《明实录中的宪宗实录》中抄来的,文字基本上都一致。
但是,清朝人在《明史万贵妃传》里头增加了两项对她非常严重的指控:第一、“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意思是说,万贵妃一旦发现被宪宗宠幸过宫中女子有身孕,就立即用药令她们强行堕胎,许多怀了宪宗龙种的嫔妃宫女,都未能幸免,就连后来的孝宗出生时,头顶秃了一块,也是因他母亲怀他时中毒而起。第二、“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是说孝宗生母纪妃也是万贵妃毒死的。第二项关于纪妃和孝宗身世的指控,同时详尽地写在《明史纪太后传》中。 这就怪了事了,为什么明朝当年自己写自己的正史《宪宗实录》中并没有对万贵妃作这种杀人指控,反倒200多年后,清朝人为前朝人修的《明史》里面却冒了出来呢?咱们看看这些指控的来源出处就会一清二楚。
明末有个学者叫“毛奇龄”,他曾写了本名为《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明朝野史,这两项指控都在里边,连文字都几乎一样。原来,清朝初年开始修《明史》时,请了毛先生出来做编修的工作,他就将自己先前野史的内容,不管真假,顺手抄了进去。
那毛先生的指控又从何而来呢,那就再往前看。明朝万历年间有位叫于慎行的学者写了本名为《谷山笔尘》的野史,这两个指控,包括孝宗戏剧性身世,皆源于此书。不过,于慎行深知自己将成为恶毒诽谤万贵妃的创始人,在指控完毕时,大概怕别人说他造谣惑众,又加了一句“万历十二年一老中官为于道说如此”,告诉大家:诸位看官听好,诽谤万贞儿不干我事,这事儿都是鄙人于1584那年自一个老太监那儿道听途说听来的。
和于慎行同时代(万历年间)还有位叫沈德符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他对同行于慎行的这种做法非常不以为然,他写道:“...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官讹舛,更甚于齐东,子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他是说:于慎行自称这些事儿是从当代的一个老太监那儿听来的,其实这些阉人所传的,关于前朝的那些宫廷事完全不靠谱,十句话里有九句都是假的,真可笑!
人家万贵妃的名誉,原本是件很严肃的事,从一个老太监口中流传出来的胡诌八扯,竟然使她一世名声毁于一旦。1584年距成化初年,已过了一百多年,试问,有多少史料价值让于慎行将这位老太监的话堂堂正正写进正史?这样做未免也太有辱斯文,丧失学术原则了吧!可后来各种野史、正史可就真是跟着于慎行这么写了下去!看来,毁坏它人名声的事,从我们的祖辈起,咱们中国人干得超酷。
如果我们用于慎行从老太监那里听来,诽谤万贵妃的原文,比照清朝人编写的《明史》中关于万贵妃的原文,不难看出,根本是如出一辙。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人竟然如此不辨真伪地抄法,真叫你大开眼界,看来,今天学术界抄袭剽窃成风,不过是在继承传统而已。
如果我们细读一下《明史纪太后传》,你会发现,其中净是胡扯。比如文中说:“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意思是,(成化六年)孝宗出生,(万贵妃)命令太监张敏将婴儿淹死,张敏吃惊地说‘皇帝还没有儿子呢,怎能这样做!?
这分明是瞎掰,因为成化六年时,宪宗第二个儿子朱佑极可正活得好着呢,人家张敏怎么可能说宪宗没儿子?接着《明史纪太后传》继续编造说:张敏后来偷偷将孝宗藏起来养大,六年后(成化十一年)将这事告诉了宪宗,张敏觉着自己六年前违背了万贵妃将孩子淹死的命令,现在事情讲出来了,万贵妃必定会追斩他,就吓得吞金自杀了(亦吞金死),其实人家张敏这一直受宠于宪宗,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因病去世,哪儿有什么吞金自杀的事儿。明史中这个关于纪妃的传奇段子虽然假得不能再假,但遗憾的是,它在当代却被当作历史,广泛地出现在关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著作、影视、文艺作品中。
综上看来,万贵妃无端端变成杀人狂的历史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万贵妃死后,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都还算风平浪静,而到了万历年间出事了,有位后宫的无名氏老太监,讲出一段不知从何而来的,100多年前发生在成化初年,万贵妃在宫中草菅人命的传闻,正巧,有位名为于慎行的学者听到,就将老太监所说的传闻,录入他写的野史里,虽然于先生的作法被其它万历同行呲之以鼻,可没想到,后来写明史的学者都抱着“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态度,将这段传闻,堂而皇之地当作了历史。到了清朝,这段不着边儿的传闻,更上一层楼,被采纳进中国殿堂级史料《明史》之中。至于到了当代,深受广大文艺青年喜爱的文学历史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再将万贵妃的劣迹,发扬光大到空前的高度。 上边儿考证了对万贵妃杀人指控的来源出处,下面我想从情理及逻辑上证明万贵妃杀人论不成立。先说所谓万贵妃用药强行堕胎的事儿。
1.如果万贵妃这样做,明摆着是在做掉大明王朝继承人,这对封建王朝来说,绝对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算宪宗有多宠她,对这种事儿也不会容忍,况且宫内还有钱太后和周太后在,有明一代,皇太后在后宫地位相当崇高。钱太后成化四年去世,宪宗母亲周太后比宪宗活得还长,就算她们其它事不管,这种有关国本的大事不可能袖手旁观,更何况周太后一向就厌恶万贞儿。
2.明朝文官势力大,管得宽,就连宪宗对万贵妃太过亲密这种事儿都会上奏制止。在中国封建王朝制度下,对他们来说,建立皇储,是确立一国之本的大事,关系到全国臣民心之寄托。万贵妃要是敢干谋杀皇储的勾当,那些大臣还饶得了她?早就群起在奉天殿前长跪不起,大哭大闹(这种事儿,在明朝一点儿都不稀奇),要求诛她九族了。3.通常史上说万贵妃强行她人堕胎之事是指成化初年,第一、因为这段时间宪宗所生子女不太多,后来越生越多,他们没法说了。第二、可能是觉着万妃还有生育能力,她不让别人生,是为着等自己再生一个做皇位继承人。自成化二年十月,万妃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到宪宗的柏妃在成化五年四月生第二个儿子,这中间确实有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宪宗一个孩儿也未生出来。假设都是让万妃强迫堕胎了,可能性有多大?等于零!为什么,因为王皇后是生不着的,在这段时间内谁第一个生出儿子来,儿子就是太子,母将凭子大贵,假设你好不容易有了,这时候万妃忽然带帮人来让你堕胎,你能干吗?你不会去向皇帝或太后寻求保护吗?将整个后宫说成万贵妃可以为所欲为,想让谁堕胎谁就得堕,两位皇太后、内宫管理系统形同虚设,宪宗对自己子女被杀不闻不问,真用脑想想,有多大可能?4.会不会万妃干得干净利索,宪宗、太后、宫外大臣都被蒙在鼓里?太不可能了!明史不是号称“饮药伤坠者无数”吗?无数就是许多的意思了,咱们保守地说,假定万妃只强行令30位嫔妃堕过胎,连上这些当事人身边的服侍人员,再加上万妃自己带去实施人员,直接知情者就已经超过百人之上,有如此庞大数量的目击证人,此事能瞒得过宫内外的其它人吗?5.从作案手段上看,如果集体堕胎之事属实,那也太抬举咱们中医药文化了。莫说那500多年前,就算是中医药已然繁荣昌明的今天,哪位伟大的老中医敢站出来说,他能用中草药来堕胎?这是一件技术手段达不到的事情,就算她万妃有这心,她用中药也是无法做到的,切勿将甄嬛传中的堕胎情节当做科学。6.万妃作案动机也成问题。你说万妃不让嫔妃们生孩子,是怕宪宗宠爱有孩子的嫔妃吗?不会呀!人家宪宗自成化五年就有了第二个儿子了,成化六年有了第三个儿子,再往后一口气生了二十来个,但是,直到成化二十三年万妃去世,除了万妃她自己,也未曾见到宪宗另外去宠爱过那个生有子女的嫔妃。你说万妃是想等自己再生,由自己的孩子继承皇位吧,也不通,因为成化二年她的儿子夭折后,她就已经38岁了,在那个时代,这种年纪生育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之后成化五年,年轻的柏妃就生子了,之后还被立为太子。都已明知自己不可能再有孩子继承皇位了,反正宪宗需有人继承皇位,不是这个就是那个,那她万贵妃还阻止别人生育的意义何在呢? 下面我从史料角度上,分析对万妃的第二大指控:所谓毒死孝宗之母纪妃的事儿。首先说几点公认的史实。第一、孝宗没出生在宫内,而是出生在宫外的“安乐堂”(位于现北京养蜂夹道),在北安门(现地安门)街西,明朝时被称为“西内”的地方。第二、成化十一年前,孝宗六岁前,都同母亲住在宫外,外朝大臣并不知道宪宗有这么一个儿子。现在的说法是,孝宗身份公开之后,万妃大怒,给孝宗母亲喝了一杯毒酒,没过两天,纪妃就死了。
我按可信的史料将此事重整,以说明纪妃之死同万贵妃不可能有关系。《宪宗实录》中说“因乾清宫门灾,上欲显示於众”,意思是说因为宫内的乾清门发生的火灾,使宪宗觉得上天提示他什么,于是他想将他已有一位六岁大的皇子(后来的孝宗)的事公布于众。宪宗同内阁大臣商定,五月十九日以请大臣为这个孩子取名字的方式,将此事公布。没过两天,皇子就在文华门和大臣们见面了。我查了一下乾清门火灾的时间是成化十一年四月壬辰夜,可以看出,最迟在四月,六岁的孝宗已经进到宫内了,而他母亲纪氏还留在安乐堂。在孝宗进宫之后,他和谁住呢?其实,他和万贵妃住在一起。正在此时,三代名臣,宪宗最信任的商辂和其它大臣上了一份奏章,这篇东西很重要,我全文引述:“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诞生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天下归心。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逾于己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意思是说:...皇上您有了聪慧皇子,大明江山国本更加稳固。令人欣慰的是,自皇子进宫,万众尊敬的万贵妃亲自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生活,比对她自己亲生儿子都要好。外朝内廷群臣,及平民百姓无不对万贵妃之仁爱之心交口称道,她的贤良近代没人得以比肩,有贵妃乃我大明的福分!不过外头有人议论,皇子母亲(纪妃)因病仍居安乐堂,如此他们母子一个宫内,一个宫外,不得相见,以母子亲情,希望圣上考虑外界意见,将皇子母亲接进宫,使他们经常可以见面,而皇子仍劳烦万贵妃代为照顾为好。商辂的意见的到宪宗的批准,纪妃正式搬进了永寿宫,时间是五月。纪妃去世的时间是六月二十八日。自商辂等人的奏章,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其一、纪妃根本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骤然去世,至少在四月乾清门火灾时已是卧病在床了。其二、皇子在万妃身边生活过一段不短的时间(自皇子四月进宫,到十一月正式立为太子,之后才开始和宪宗的亲生母亲周太后生活“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至少有七个月之久。其三、万妃对皇子还不错。我想说的是,如果万贵妃真的想伤害她们母子,去害日夜都在身边,年仅六岁,什么都还不懂的皇子岂不更方便,若做掉皇子,那就是斩草除根,没仇报。为何舍近求远,去害在宪宗眼里即没地位,身体又坏的一塌糊涂的纪妃,你说对吗?
此外,指控说万贵妃毒死了孝宗之母纪妃,也违反常识。试想,万妃有什么理由这样做?人家是太子,将来会继承皇位,你去毒杀皇位继承人之母,不是找死是什么?虽然万妃年纪比宪宗大许多,也未必因此宪宗一定不会死在她前边,谁不知道明朝皇帝一个两个,都是英年早逝。就算现在宪宗宠你,万一宪宗死在你前头,那新皇帝孝宗跟你可就有杀母之仇要报啊!万贞儿为何愚蠢地去做对己只有坏处无任何好处的事?
500余年来,作为第一个为万贞儿鸣冤的人,常常自忖:为何万贞儿这样一位良善女子,最后落得如此声名狼藉呢?就连我这等业余历史研究水准的人,都轻易可以看出,强加在她身上的,实属不实之词,为何却从来没有专业历史研究人员,站出来为她说句公道话呢?良思许久,可能是与以下有关:1.中国传统的“红颜祸水”的史学观。宪宗几十年如一日对她的专宠,不仅使她得罪了所有宫内人士,及后来继承皇位的明孝宗,他(她)们嫉恨万妃的心态不难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专宠也使她得罪了宫外庞大的封建士大夫集团,他们对宪宗皇帝的一切错,甚至出现天灾,都可轻易地归咎于宪宗的专宠,这原本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特征之一,总爱在找宫中一些不顺眼的女性,将她们当作祸国的根源,在这种思维之下,那些受宠的女子就首当其冲的被当作靶子。可以这样说,中国历朝历代,那些受宠于皇帝的女子,很难得以美名传世,不往她们身上泼点儿脏水,大家心里就不会舒服。2.还有,我们中国人古往今来,从骨子里对女性就不尊重。我们不大会欣赏女性,不太会歌颂男女之间真挚情感。凡看万贞儿与宪宗的关系,必先看年龄差异,必去私下思想万贞儿有何种性的秘诀,使得宪宗对她终身迷恋不已,想不出来的,加上变态二字也就一了百了。因此,简而言之,五百多年来,当我们碰到万贞儿这么一位历史人物时,我们主观上,潜意识中,骨子里根本就不愿意把她往好里想!试问,若天下人皆此心态,她能好得了吗?

⑤ 谁有后宫勤妃传完整版完整版和番外

遇到我就是问对人了,薇 杏的皓。最 。皇上从来没有在哪个宫的配殿歇过。那些不够资格住正殿的小妃嫔,从来都是送进乾清宫,侍寝完再抬回自己的屋子。新 。皇上从不随意和妃嫔同床睡到晨起,这份殊荣连她这样位分尊贵的嫔妃,都很难得到。网 。现在皇上来她这,就几乎只是坐坐喝杯茶,聊聊后宫中的一些大事,不到夜深就走了。盘 。她才不到三十岁,皇上竟然不再临幸她了。库 。听闻这个陈氏生的绝色姿容,难道皇上也和凡夫俗子一般,只看重女子的容色吗?快看房河蟹。 她一时竟然产生了危机感,这种连成妃和密嫔德嫔她们,都不曾给予她的危机感。

⑥ 康熙后宫

康熙
后妃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后废皇太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胤)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胤)禑、允(胤)禄、允(胤)衸,允(胤)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胤)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胤)祜。少年康熙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胤)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胤)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胤)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少年康熙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胤)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胤)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康熙狩猎图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胤)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爱新觉罗·胤礻禹 爱新觉罗·胤禨 爱新觉罗·胤禐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康熙出巡图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⑦ 后宫嫔妃等级表

正超品:皇后

正一品:皇贵妃

从一品:贵妃、德妃、贤妃、丽妃

庶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从二品:贵嫔

庶二品: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

从三品:修仪、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仪、充容、充媛

正四品:淑仪、淑容、淑媛

从四品:贵仪、贵容、贵媛

庶四品:月仪、月媛、月容、月华

正五品:婉仪 婉媛婉容婉华

从五品:德仪 德媛德容德华

庶五品:丽仪、顺仪、佩仪、芳仪

正六品:贵姬

从六品:姬

庶六品:容华

正七品:婕妤

从七品:贵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从八品:顺人、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仪、小媛、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荣

从九品:宝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选侍

从十品:答应

庶十品:秀女

皇子是男性,不属于后宫。宫女是下人,排不上档次。公主是皇族,与后宫不同。

(7)免费小说后宫勤妃传扩展阅读

入宫制度:

1、汉朝

汉宫后妃制度:西汉初年,皇帝的正配称为皇后,其余嫔妃称为夫人、美人、良人、儿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后宫的女人成倍增加,嫔妃名号增加了婕妤、娙娥、容华、充衣。汉元帝时,又加昭仪,并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等。

刘秀建立东汉,称光武帝。光武帝并省前朝后宫制度,规定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和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历史上选妃标准最苛刻的皇帝。看惯了唐明皇和杨贵妃、汉武帝和卫子夫等皇帝娘娘的爱情故事,很多人以为:皇帝在选择配偶的问题上一定也是相当随机的,看上谁就是谁。

当然,这只是一些个案,在古代,皇帝选妃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入选对象不仅仅要出身名门,还要没有麻子,没有口臭,没有鼻炎,没有腋臭,没有痔疮,没有脚气,没有任何妇科疾病。当然,这只是些泛泛的条文,汉代就有皇帝定下了严苛的选妃标准,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汉桓帝刘志一定是个酷爱科学计量方法的人。对于后宫嫔妃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着严格的尺寸观念。身高必须七尺一寸,肩宽必须一尺六寸,臀宽要比肩宽少三寸,从肩膀到手掌必须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长,从大腿到脚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

这样一番计量下来,实在不知道到底还能有几个名门闺女能够符合标准,这不是苛刻,简直是不可理喻!同时也看得出来:这刘志一定也是个无趣的男人。

女人的妙处在于各有各的不同,环肥燕瘦,各有所妙,一旦后宫佳丽三千全成了一个模子的流水线产品,那作为皇帝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当然,可以想象:即便成了刘志的妃子,也必定要几十年如一日的维持原有身材,既不能胖,也不能瘦,否则身材脱离了标准,那就该尝尝冷宫失宠的滋味了!

2、明朝

在大明一朝,谁都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语专业考级那样,四六八级逐级过关,一直考过“八级”,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

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真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

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3、清朝

上一代人要求皇上选秀女的时候,先要看她们的品德,通俗一点来说,如果她们长得十分的美丽,甚至是夺人目光的那种,一般自然看上去是没有德的,太后和皇上都会觉得是这种女人不太好,万一皇上被他蛊惑的就不好了,所以就会先把长得十分漂亮的女子排除,皇上在选择的时候,也会为了皇室家族的面子而不去选择长得十分好看的人,爱美之心人人都有,看见有第一眼比较喜欢的人不可以选择这实在是太痛苦了。

这也只是表面上的一个层面,皇上在挑选后宫嫔妃的时候是会关系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的,皇上一般都会挑选一些出生贵族,家族势力比较庞大的人来加强与她们家族之间的联系,从而来更好的稳固自己的位置。

但是一般这些家族的人长得都不是很好,因为他们的父亲大多数都是大汉的样貌,并且女生一般都随爹,所以自然他们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并且后期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家族出来的少女也会去和以自己家族身相等的男子就结婚,所以一代代并没有见他们样貌上有很明显的变化,几乎都不是很好看。

4、宋朝

宋朝秉承了唐朝一部分的后妃制度,沿袭下了一年一度的选妃制度。而这选妃,也有讲究,分为貌选与才选。顾名思义,貌选是以容貌为武器,可得皇上宠及一时,却也免不了人老珠黄。而这才选,则是以才智取胜,而才智是宫斗的必胜法宝,可参加才选的小姐们,也免不了斗到底,也见不得皇上一面。总之,既然入了宫门,一切造化就要看小姐们自己的了。

年由各九品官员以上爵位中挑出一名小姐进宫,称之为"良人"。经过仔细筛选仍有幸留下者,便可到达掖庭宫:官呈玉牌(报名),可选择"貌选"与"才选"。随即会成为"美人"或"才人"。成为才人后,则可搬到掖庭宫的东苑:而成为美人后,便搬到掖庭宫的西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代嫔妃等级

⑧ 求古代女官排位,像陆贞传奇里的一样,加妃嫔。

查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追根溯源,原来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这个古制从何而来?查得《通典.职官.后妃》上的说法是这样的(多为传说成分,姑且看之): “昔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余三小者为次妃,帝尧因焉。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夫人。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说‘天子娶十二女’,即夏制也。以虞夏及周制差之,则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周人上法帝喾,立正妃,又三二十七为八十一人以增之,合百二十一人。其位后也,夫人也,嫔也,世妇也,女御也,五者相参,以定尊卑焉。” 这种东东可能只存在于书本上,好象并未真正实行过。
从有关史书记载看,先秦的后妃之制还比较简单,王之妻称后,王之妾及诸侯之妻称夫人,不过而已。但秦汉后,历朝历代纷纷巧立各种名目,并争取向以上古制靠拢。其名堂之多之杂,初识之人总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二、秦汉时期的后妃制度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王莽时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位视公,(注:即三夫人);嫔人九,视卿,(注:应是九嫔);美人二十七,视大夫,(注: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视元士,(注: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后),与古制同。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三、魏晋时期的后妃制度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四、南北朝时期的后妃制度
南朝宋初,武帝刘裕因袭晋制,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贵妃,比相国,并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是为三夫人;同时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修仪、才人、良人;次年省贵人,置贵姬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并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位次九嫔;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 齐武帝建元元年(479年),采用晋制,以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三内官: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陈二朝与宋基本相近,梁武帝时定制: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仪、修华、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太子东宫有良娣、保林二职。陈沿袭梁之制不改。 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余妾或称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 1)昭仪,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2)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3)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 4)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5)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6)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齐后主立二后,昭仪以下数目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 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置有三夫人(后改三妃)、三弋(女字旁,下同)、六嫔、御媛、御婉等,各等详细情形: 1)三夫人:贵妃、长贵妃、德妃,位视三公,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改称三妃; 2)三弋:员额三人,位视三孤; 3)六嫔:员额六人(其中之一称昭化嫔),位视六卿; 4)御媛:位视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别位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5)御婉:位视士,也分上中下三等,分别位视上士、中士、下士。
五、隋唐时期的后妃制度
隋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减其数。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一曰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二曰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曰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六曰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独孤皇后在世时,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至独孤后死,始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隋炀帝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 1)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总共一百二十员,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曾改制,设置有:赞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宣仪四人以代九嫔,秩正二品;承闺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卫仙六人以代宝林,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咸亨二年(671年)复旧。 唐玄宗开元年间再次更定,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以为三夫人,正一品;又置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以为六仪,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唐制太子之妾可设: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六、宋金元明清各朝的后妃制度
宋与唐制大同小异,只有少许差别(如增置了贵仪、妃仪、婉仪等)。金制基本沿用唐制: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九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员,曰八十一御妻。按金格,贞佑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而无德妃、贤妃。九嫔同。婕妤下有丽人、才人为正三品。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 金海陵王当政时,妃子多达十二员: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 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诸妃位号除贵妃外,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清太祖初起时,宫闱未有位号,俗称妃为“福晋”。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宫。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

⑨ 水花扮演者热依扎

网络

目录
一分钟了解热依扎
265.2万 49"
热依扎承认新恋情
78万 41"
女星热依扎官宣产女
39.9万 39"
《北国英雄》: 致敬巾帼英雄,郭品超热扎依相爱相杀 
50.5万 1'44"
热依扎斥责尾随偷拍者,狗仔偷拍没道德,艺人隐私谁保护?
32.4万 50"
>
热依扎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一战败北
热依扎,1986年7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模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2007年,热依扎因出演剧情电影《摊开你的地图》,而开始了其演艺生涯。2010年,在爱情喜剧电影《谎言大作战》中饰演开朗活泼的张琳[1]。2011年11月,出演清装宫斗剧《甄嬛传》[2]。2012年,主演都市情感剧《爱啊哎呀我愿意》[3]。2013年2月,在都市爱情剧《爱情自有天意》中饰演富有正义感的田心[4];4月,出演古装悬疑剧《少年神探狄仁杰》[5]。

2014年6月,主演爱情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6];11月,在爱情悬疑电影《谋杀似水年华》中饰演都市白领钱灵[7]。2015年1月,出演爱情电影《谎言西西里》[8][9];4月,在悬疑动作电影《真相禁区》中饰演童话作家南方[10]。2016年,主演传奇剧《雪女王》[11]。2017年6月,主演警匪动作电影《缉枪》,她则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最受传媒关注女主角奖[12];11月,在东方魔幻剧《九州·海上牧云记》中饰演金珠海[13][14]。2018年6月,在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饰演檀棋[15]。2019年11月,凭借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获得第26届华鼎奖中国古装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的提名[16]。2020年,在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饰演李水花[17]。

中文名
热依扎·阿里木江
外文名
Rayza
别名
江扎扎、美扎[18]
国籍
中国
民族
哈萨克族
明星排行

NO.481

中国内地女明星人气榜

送花
人物关系

周游
前男友

肖雨雨
好友

黄立行
搭档

余文乐
搭档
精品荐读

哺乳期演戏,她值得一个视后
作者:新周刊

《山海情》里素颜的热依扎,真美!
作者:肥罗大电影
快速
导航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影

网友印象 新
早年经历
2001年,15岁的热依扎因为外貌很像日本模特桥本丽香,而被《瑞丽》杂志选中,成为了封面女郎[19] ;之后,热依扎在《瑞丽》杂志举办的全国比赛中获得了“最上镜头奖”。2004年,热依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共5张
热依扎童年
演艺经历
精选片单 颜值在线,演技爆棚,女神热依扎演艺经历回顾
05:48
+ 关注
2011年甄嬛传:宁贵人——英姿飒爽、明艳照人。
14.1万次播放 | 5个视频
2007年,出演由韩延执导的剧情电影《摊开你的地图》。2010年,与刘园园、王劲松等合作主演剧情电影《盲人电影院》[20] ;同年,主演由陈正道执导的爱情喜剧电影《谎言大作战》,在片中饰演单纯善良、开朗活泼的张琳[1] 。
共5张
电影剧照
2011年11月,与孙俪、陈建斌等合作出演清装宫斗剧《甄嬛传》,在剧中饰演英姿飒爽、明艳照人的宁贵人[2] 。
2012年,与陈怡蓉、宋珉宇等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剧《爱啊哎呀我愿意》,在剧中饰演外表灵性脱俗,内在却有颗好强心的童桦[3] 。
2013年2月,主演由陈慧翎执导的都市爱情剧《爱情自有天意》,在剧中饰演体弱多病却富有正义感的田心[4] ;4月,与黄宗泽、戚薇、马天宇等合作出演古装悬疑剧《少年神探狄仁杰》,在剧中饰演神秘莫测的神姬[5] ;8月,与林心如、袁弘等合作主演古装历史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在剧中饰演出身卑微的官婢丁柔[21] 。
2014年4月,与黄立行、戴立忍等合作主演灾难悬疑电影《平安岛》[22] ;6月,主演由徐静蕾执导的爱情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在片中饰演孤身前往布拉格学习语言的摇滚少女姗姗[6] ;11月,与杨颖、阮经天等合作出演爱情悬疑电影《谋杀似水年华》,在片中饰演走在时尚尖端的都市白领钱灵[7] 。
共7张
热依扎写真
2015年1月,出演由林育贤执导的爱情电影《谎言西西里》,在片中饰演贴心、义气又周到的Ruby[8] [9] ;2月,与郑恺、郭晓东等合作主演爱情轻喜剧电影《临时演员》,在剧中饰演正值演艺事业上升期的女明星梁丹妮[23] ;4月,与任达华、霍建华等合作主演悬疑动作电影《真相禁区》,在片中饰演优雅的面具下藏着阴狠的童话作家南方[10] 。
2016年,与郭品超、乔任梁等合作主演传奇剧《北国英雄》,在剧中饰演英姿飒爽、冰雪聪明、倔强执着、爱憎分明的顾雪萤[11] [24] ;2月,与赵本山、闫妮、炎亚纶等合作出演喜剧电影《过年好》[25] ,在片中饰演个性飞扬的90后酷玩少女[26] 。
查看更多
猜你关注广告
索尼精选-正版超高品质Hi-Res DSD环绕声音乐
值得一看的高音质音乐相关信息推荐
索尼精选专注于提供官方正版超高音质音乐在线会员播放和付费下载服务,万首DSDFLAC格式的Hi-Res曲库,其音质均超过无损音乐,成为追求发烧级音质的音乐爱好者首选。
sonyselect.com.cn
男士格子裤修身版
本月2263人下载
¥49 元¥53.9 元
购买
拼多多
后宫勤妃传全文免费【全本免费】下载七猫小说
值得一看的后宫相关信息推荐
后宫勤妃传全文免费「七猫免费小说」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费任选,还能领红包哦!注册领红包,当天能提出!
本月183996人下载
咨询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仨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艺人(含原成员)
详情

热依扎

王鹤润

杨凯琳

紫荆旋律1
阅读 5.3万
点赞 9

柳飘飘了吗 业余追剧,专业吃瓜。
2021这美人终于红了,红得好
2021热依扎终于红了,红得好
2021-03-08

知我心理学 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学社区

继“穿衣自由”后,我们来谈谈bra自由 | 女性的8个沮丧时刻
不止是穿不穿bra、穿什么样的衣服这类问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都时刻面临着要被评头论足的风险。这些评头论足都在教导我们应该怎么成为一个“标准”的女性,而这些外在的压力使得女性倾向于压抑自己真实的声音,难以活出自我并时常感到沮丧。
2019-08-13427阅读67022

当康影视 优质创作者

《山海情》:放弃美貌后的热依扎,迎来了自己的演技巅峰
特写镜头中,皮肤粗黄、嘴唇干裂,脸上还有明显的斑点,一开口满嘴方言,若不是演员表里写明了水花的扮演者是热依扎,怕是很难让人相信,屏幕上这个一身乡土气息的农村姑娘,就是曾经的叶澜依、俞苗和檀棋。
2021-01-18595阅读60042

环球旅行20201004 不一样的梦想,不一样的旅行,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梦想中的旅行或许不一样,但是我们都热爱生活。

跳过恋爱结婚怀孕,女明星官宣生子:30+成熟女性,美爆了!
热依扎没有出生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也不存在什么生而无畏; 但在历经风雨后,愈加昂然,活成一朵英姿飒爽的铿锵玫瑰! 她的成长史,也是许多女性的人生缩影。 她们没有被风浪击垮,没有被岁月磨平,反而在30+的年纪,重新找到自己。 收拾行囊,继续上路,活成一道勇敢而无畏的光!
2020-12-202659阅读218192

肥罗大电影 娱乐达人,优质创作者

《山海情》里素颜的热依扎,真美!
很多人说,现在都流行看爽剧,猎奇,抓马才吸引人,也许是,就像如今的明星要红,也要猎奇,抓马才最有效。但《山海情》里的热依扎,或许展示出另一条路。这条路的尽头是:看了演员表许多观众才确信,这个优秀的女演员,她叫热依扎。
2021-01-

⑩ 说说看,有哪些言情类型的小说推荐吗

‍‍《四月间事》。小说从王牌保镖卫来护送岑今前往索马里与海盗谈判开始,引出六年前在非洲国家卡隆发生种族大屠杀时,女主岑今建立难民保护区,离开保护区六年后遭遇追杀,男主卫来与岑今一起追寻被追杀谜团而发生的种种故事。故事以谈判为明线,辅以战争,人性等不为众人所周知的黑暗世界,构思巧妙发人深省。这是一本会让人一口气看完,然后想很久的书。
‍‍

热点内容
医生小说完结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0 07:28:26 浏览:242
QQ上的小说在哪里可以免费阅读 发布:2025-09-10 07:20:32 浏览:495
网络小说写手永州 发布:2025-09-10 07:15:20 浏览:39
拐个妈咪带回家小说白初晓免费 发布:2025-09-10 06:59:18 浏览:42
校园温馨小说青梅竹马 发布:2025-09-10 06:36:05 浏览:823
豆瓣推荐优秀的青少年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0 05:57:01 浏览:557
小说玄幻后宫完结小说排行榜完本小说 发布:2025-09-10 05:54:52 浏览:337
重生空间民国类小说排行榜完本小说 发布:2025-09-10 05:52:29 浏览:470
总裁虐文排行榜完结小说 发布:2025-09-10 05:39:11 浏览:812
好看的都市种马搞笑小说完本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9-10 04:59:50 浏览: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