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又得浮生一日凉小说免费

又得浮生一日凉小说免费

发布时间: 2022-02-21 11:24:00

㈠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

一、作者:苏轼。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作品简介: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㈡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出处:

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作者] 苏轼
[全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 昨天晚上的雨非常地下到深夜,今天又是凉爽的一天。
[出自] 苏轼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㈣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作者是谁出自哪里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出自宋代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㈤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

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作者] 苏轼
[全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㈥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是出自哪里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 昨天晚上的雨非常地下到深夜,今天又是凉爽的一天。
[出自] 苏轼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此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白鸟:指鸥鹭一类白色水鸟。
翻空:飞翔在空中。
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来相沿称人生为“浮生”。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1:
树林断绝处,一片山峰显现出来。青青翠竹,遮掩了一座座房舍。蝉鸣零乱,衰草萋萋,一片池塘。空中鸥鹭凌空翱翔,上下翻飞,时常出现在池塘的水面。娇艳欲滴的红色荷花倒映在水中,散发出点点清香。
手持藜杖,徜徉于村舍外,漫步于古城旁,但见夕阳青山,风景如画。人生短促,世事难料,昨夜三更的细雨,仿佛懂得人的心

㈦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

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⑶翻空:飞翔在空中。
⑷红蕖(qú):荷花。
⑸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⑹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⑺殷勤:劳驾,有劳。
⑻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㈧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作者此时的心境 是报国无门自嘲还是什么

有两个意思:
1.表面意思。写的是昨夜三更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早晨感到了有些凉意。
2.深层意思。结合上一句“村舍外,古城旁,仗藜徐步转斜阳”以及全诗,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一幅秋天败落的景象,再配以斜阳西下,不由得让人悄然悲伤,暗含着作者报国无门的人生悲凉感慨。壮志难酬,而岁月却慢慢消逝,是作者心一天比一天凉。

㈨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

苏轼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谁写的是出自哪里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 昨天晚上的雨非常地下到深夜,今天又是凉爽的一天。
【出处】宋·苏轼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热点内容
男主叫宋辞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9-16 00:20:23 浏览:762
女频系统文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16 00:19:33 浏览:402
有什么校园男主收后宫小说完结 发布:2025-09-16 00:10:14 浏览:240
老师都市的小说 发布:2025-09-16 00:08:35 浏览:533
霸道言情虐身小说 发布:2025-09-16 00:03:36 浏览:387
笑语嫣然小说阅读 发布:2025-09-15 23:23:06 浏览:843
主角能控制蚂蚁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9-15 23:21:52 浏览:1000
爆笑小说言情类似春日宴 发布:2025-09-15 22:26:00 浏览:27
外国校园的小说 发布:2025-09-15 22:23:30 浏览:882
圣墟最新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5 22:22:37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