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听书楼
❶ 武则天大事年表
1、二圣临朝
公元664年,通过处理上官仪事件,武则天垂帘听政,这就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二圣临朝。从此武则天在群臣面前树立了和唐高宗并尊的地位。
2、扬州叛乱
在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起兵李敬业于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国、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出师,由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号召天下。
李敬业的士卒很快增至十多万人。武后剥夺李敬业赐姓,遣梁郡公李孝逸为主帅,魏元忠为副帅统兵三十万征讨。
李敬业手下魏思温建议直攻东都洛阳,而薛璋则劝先南进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李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李敬业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李敬业军,李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内乱遂平。
3、武周代唐
武周代唐是唐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发生的政变夺权事件,九月九日壬午,武则天御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4、营州之乱
营州之乱,是指公元696年—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至神功元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领导下,因不满武周政权统治而发动的一场反抗战争,后被武周联合后突厥汗国镇压。
这场战争,不仅让武周政权在军事上付出惨重代价,而且还引发一系列边境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迫使武则天在立嗣问题的态度上发生了转变,由支持武氏转为支持李氏,为后来李氏光复大唐政权奠定了基础。
5、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
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营州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圣临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扬州叛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周代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神龙政变
❷ 武则天视频
链接:
《武则天》是由陈家林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刘晓庆、陈宝国、郑爽、于慧等主演的古装历史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武媚娘从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在一连串的宫廷斗争中,逐渐显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才能直到垂帘听政,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的故事。
❸ 武则天事迹
1、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后之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二人合称“二圣”。此后,武则天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在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命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此工程历时三年九个月完成。
2、情诗诉衷情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3、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紫微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紫微城之西,亦称“西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二月,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迁入上阳宫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
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
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有观点认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够参与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4、创字改名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5、凤凰来仪
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却有数万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在看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身后的数万朱雀也果然飞走了。
其实,这并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则天为登基而制造的舆论。凤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数万集朝堂”是因为武则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满鸟食,掐准时机将数万赤雀从笼中释放,饿了许久的鸟儿见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这一出瑞兆。
❹ 武则天资料
本文仅从下列三个方面,记述伟大历史人物武则天的贡献。
在创设新制度的文献的贡献。
武则天执政约五十年之久,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好象一座过渡的连接两岸的大桥,而且是座大拱桥,有高度的出众和自己的特点。比如在制度方面,就有如下的创举。
一、创设了国家元首的顾问团,即所谓“北门学士”。
武则天在宫城南面的南衙,照例任用三省的宰相们处理国务。此外,又在宫城的北门内,招集一批“文学之士”,以便集思广益,参议国事,并编撰书籍,时人称这批人为“北门学士。”
后来,明清两代,都不设置宰相,而以内阁学士为顾问,随时召入宫中议政,也是北门学士制之遗风吧。现代西方国家之总统,多有一批私人顾问,称为智囊团。
2010-5-6 00:29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2楼
二、创设了意见箱,即“铜匦”。
在中央政府办公厅前,放置一个特制铜箱。箱的四面,有四个投书口,接收各阶层的四种意见:1、各种建议。2、自荐。3、鸣冤。4、军事秘密。
其后,李唐各朝及宋朝,都沿用此制,清朝的西藏地方政府也用过铜匦。
三、在科举制度上创立了殿试。
科举取士,始于隋,至唐大加发展,考试科目增加,录取人数增多。原告,到京城由教官主考会试后,就评定最后录取名单。武则天却别出心裁,叫及格考生到大殿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做,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觉得自己是:“天子门生”了,更加忠君爱国。
此制,宋元明清各朝,都积极采用。
2010-5-6 00:30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3楼
四、于文科之外创设武科。
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武科(武举)。其目的,不单选拔军官,尤其要选拔将帅之才,以增强国防力量,保证国家安全。其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
可见,武则天创殿试,开武科,都非常正确,作用都非常重大。其见识眼光之远大,非历代帝王所能及!
五、开创“南选”。
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所以强调要选拔这些地区的人才。《旧唐书。选举志》称之为“南选”。
2010-5-6 00:35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4楼
在经济方面的贡献
一、特别重视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仍实行均田制,几乎所有农民都有地可耕,但她仍然强调重农政策。“无农不稳”嘛,何况是封建社会呢!
武则天为皇后不久,就于春初出宫举行重农桑的仪式皇帝耕藉田,皇后祀蚕神。
又如,她做执政皇后之第二十年,提出了新的施政方针(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赋徭”。
又如,则天亲撰《臣轨》一书,是天下臣民的政治读本。全书共十章,其中《廉洁》《利人》两章,强调重农抑商。例如《利人》章说:“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又说“劝农之急,必先禁末作(经商)。末作禁,则人无游食;人民不游食,则务农。”
又如,武则天曾亲自主编一部农书,名曰《兆人本业记》。以后唐朝各代都重视此书。
2010-5-6 00:36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5楼
又如,武则天很重视边防要地的屯田事业,不仅发展了农业生产,也巩固了国防。例如,娄师德在河套一带屯田,郭元振在甘肃,黑齿常之在河源。这三位名将的屯田成绩都特别显著,因此,都被写进了他们的本传。
再如,武则天政府还督促地方官民,兴修农田水利。
在剥削的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已有盐税铁税。
这五十年间的经济发展,还表现在国库充实,:家给人足“,虽有边疆战斗,但无农民起义,物价低廉,人口增加。
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2010-5-6 00:36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6楼
武则天执政时期,是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空前隆盛的时期。在诗、文、小说、史学等方面,出现过七个第一:
一、散文。富家谟、陈子昂创作了第一批唐文。唐文以质朴则健的文风,取代了六朝以来柔弱华丽的文风。至唐代后期,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创作了成熟的唐文,而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前两名。
二、唐诗。沈亻全期、宋之问创作了第一批成熟的唐诗,即律诗与绝句。这是前代不曾有过的格律诗(唐人称之为近体诗)。
当时,武则天和许多诗人,也会作这种格律诗,后业,杜甫、王维特别擅长此道。
律诗绝句,千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年,如雨后春笋的各地诗社,主要是作格律诗的。
三、对联。这批创作格律诗的诗人们,同时创造了第一批对联。
因为律诗限定八句,又规定中间四句应该做成两个对偶句,也就是两副五七言对联。过去都以为五代十国的后蜀国王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庆长春”是我国第一副对联,不妥《说它是第一幅春联也许可以)。
2010-5-6 00:36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7楼
在新中国,对联仍有广泛应用,例如:春联、婚联、寿联,节日联、行业联、名胜联、庭院联、喜庆联、挽联等等。
四、小说。武则天时期,出现了第一篇结构规模相当完善的小说张行成的传奇《游仙窟》。
到了唐代后期,传奇就很多了,成为唐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史学。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即刘知几撰的《史通》。至今,在中外史学界,仍有重要地位。
六、药典。武则天组织专门人才,编辑了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七、大百年全书。武则天招集许多文士编辑成世界上第一部大网络全书,即一千卷的《文馆词林》。
不久,又组织人手编成了部更大的大网络全书,即一千三百卷的《三教珠英》(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
2010-5-6 00:37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8楼
在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能编成一千多卷的大网络全书,真是难能可贵!反映了国家的安定、富强、统一。
这些文化上的第一,都有武则天的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以上这一批明显的、突出的、空前未有的现象,制度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大发展现象,都发生我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期,都发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显然,不能不承认大部分是武则天的贡献,小部分也是她直接间接促成的。
这五十年间的发展,充分说明了:武则天一生,能文能武,为国为民,知人善用,领袖群才,治国有方,威信崇高。
也说明了:她非常聪明,经验丰富,知识超群。在政治、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她都有作为一个英明的国家领袖人物的才能、见识、眼光、风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5-6 00:37 回复
一枝独秀
仙醉灵芙
8位粉丝
9楼
因此,武则天能成为上承贞观这治,下启开元盛世的中间的高大拱桥。促使唐朝(主要是安史之乱以前的一百三十年)成为国内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而在当时世界上,唐朝也是一个强大、繁荣、文明的大国。
女皇武则天,真不愧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明主圣君。文武大臣称她为“圣神皇帝”,不是偶然,不是奉承。
后世的史书、戏剧、文章等,对她发出的诽谤污蔑、造谣攻击,都是错误的,徒劳的。
❺ 关于武则天的资料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轶事典故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世纪念
皇泽寺为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西嘉陵江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民间遂为其建庙命名“皇泽”,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❻ 武则天的丰功伟绩(简单的)
1、建立武周:
武则天称帝,史称“武后革命”,这里的“革命”不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动词,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改朝换代”的意思。
武后革命,其来路并不十分坦荡,早期大致可行,深入体制之后,就是问题多多。不动用权谋,不获得众多官僚的拥戴,没有政治手腕,新体制也是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没有根基。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做完了一系列称帝准备的武后登上则天门楼(应天门),废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自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史称武周。
追上武氏列祖帝后之号,立武氏七庙于洛阳,封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为王。武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由于武氏死后的谥号中有「则天」二字,近代学者多称她为「武则天」。
前后正式掌权23年,如果从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代高宗执政算起,至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达四十五年之久。
2、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太后废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嗣圣元年为光宅元年,改东都为神都,由太后临朝改制。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
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
3、贞观遗风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
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
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武则天大全听书楼扩展阅读:
为政举措
1、经济上:
武则天兴修水利,重视农业,在她临朝和称帝的二十一年时间里,她一共兴修了十九项水利工程,在唐代诸帝中,仅次于她的孙子,在位长达四十五年的唐玄宗。
在一些边疆地区,由于民族矛盾激化,军粮运输困难,则天皇帝积极组织军屯,使边疆地区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也减轻了国家军费开支和长途运输的徭役,并且对粮价的下降大有益处。
2、军事上:
武则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选拔人才,提拔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人,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成功地收复了安西四镇,平定了契丹叛乱,打退了突厥的进攻,使中国本土未受骚扰。
3、政治上:
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凡有一技之长,她都不吝官之,凡是不称职的,她都一一贬黜;设立殿试的制度,由皇帝亲自监考,从此成为历代王朝的定制。
4、文化上:
武则天曾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
其中,《字海》收录有所有武则天首创的则天文字,全书已散佚。
《乐书要录》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除少量内容因袭就说外,多富实践意义,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十卷,今仅存第五、六、七卷。
❼ 武则天一生的重要事迹
1、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2、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3、宗教上,武则天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皇,不但会将汉字中的佛字简化为“仏”,而且还会将国字造成“圀”。而无字碑就是东亚蒙古人种对时空概念的一种表现而已:即将过去放在身前,而将未来放在身后,也就是“无”代表未来,而“有"则象征过去。
4、政治上,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善于察言观色,在太宗时期不是特别得宠,就转向了储君李治,后来李治当了皇帝,就把出家为尼的她又接进宫去,拜为昭仪。此后因为高宗体弱,武则天就借机一步步地干涉朝政、收买人心,在690年,以周代唐,当上了皇帝。
5、对外交流上,武则天为保障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积极收复安西四镇,使唐朝与欧洲的东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使唐朝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的国家连接在一起。
参考资料
网络-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