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词语
⑴ 明湖居听书中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解释,帮忙翻译。
偌大:这么大,那么大
气味:神态
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比喻人的歌声,婉转清脆,悦耳动听
盼:看
啭:形容声音
屏:抑止
少:稍微
⑵ 明湖居听书请用几个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年少时喜欢收集美女贴画,翁美玲、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不需引征圣人言,哪个少男不多情。正当中国打开封闭的大门,睁眼看世界之际,那些从未见识过的甜美、优雅、感性甚至于妖娆,都给少年的心带来震撼和无尽的遐想。美有千面,丽有万种,而不仅仅只是手握钢枪,满脸坚毅的半边天。大多数人心中有一位女神:“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郭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说是“女神”,倒不是因为《射雕》先入为主的缘故,而是因为小龙女或许稍胜清丽,但断手的大侠不易做;阿珂更增娇艳,郑家公子黑手难防。而郭大侠傻傻笨笨,这不可逼视的绝丽容色更接近于凡间。
⑶ 老残游记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全文的话用哪个词语最好
叹为观止
《老残游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署名鸿都百鍊生[1](坊间作洪都百鍊生)作,清代刘鹗著,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叙述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所见所闻所为,文笔生动,大受好评。本作也是刘鹗唯一的小说作品。所谓「老残」的寓意是,刘鹗称「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有的版本作「棋局已老,吾人将残」,鲁实先称「或为传抄之误」。国立编译馆国中国文第三册《大明湖》阐述「老残」为姓铁名英,号老残,实为刘鹗自己化身的写照。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刘鹗的《老残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明湖居听书〉一文把音乐化为具体的部分堪称一绝,节录如下:
王小玉便启朱脣,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裏,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後,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纲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於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後,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後,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胡适说:「这一段写唱书的音韵,是很大胆的尝试。音乐只能听,不容易用文字写出,所以不能不用许多具体的物事来作譬喻。白居易、欧阳修、蘇轼都用过这个法子。」、「刘鹗先生在这一段里连用了七八种不同的譬喻,用新鲜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读者从这些逼人的印象里,感觉那无形象的音乐的妙处,这一次的尝试总算是很成功的了。」
第十二回写「雪月交辉景致」,胡适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贡献的描写:
「抬起头来看那南面的山,一条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层一层的山岭,却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几片白云,夹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哪是云,哪是山来。虽然云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从背面透过来的;那山却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过来,所以光是两样子的。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东去,越望越远,渐渐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什麼来了。老残对著雪月交辉的影子,想起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两句,若非经历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个『哀』字下得好呢?」
胡适结论道:「《老残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却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写风景人物的能力。」
这两篇还被节录之後,收录在香港和台湾的中学课程读本内,定名为〈明湖居听书〉、〈雪月交辉〉。
⑷ ( )息凝神的成语
屏息凝神。
⑸ 明湖居听书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俱:全,都。
全:完全,都。
比:比较。
会:能。
戚:忧愁,忧伤。
4.在我心中产生了同感(共鸣)!
这个是点击的正确答案昂我有买过点击的答案所以这个是不会错的,但是翻译什么的它上面只写了略,我也很想知道,这个就帮不了你了。刚刚查到了一点觉得可以的话就用吧,其他几句真的不知道了。
⑹ 凝神一词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什么
凝神静气 凝神聚气
⑺ 凝神静气的解释
凝神静气释义: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
拼音:ning shen jing qi。
凝神静气是道家养生的灵魂,即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 要求放松肢体,使气息顺畅,缓缓达到凝聚精神的地步。追求思想的空灵境界。道家讲究性命双修,凝神静气实质是强身养命的灵魂所在。
用法:白石努力凝神静气,黑夜中,忽然生出恐惧,心跳的更厉害,仿佛要喉咙上蹦了出来,他右手死死的抓着胸口,不片刻便即面容扭曲,喉头一甜,压仰不住的咳了一声。
反义词:神不守舍、心不在焉。
1、神不守舍,拼音shén bù shǒu shè,释义:是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神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菴中。”
2、心不在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bù zài yān,意思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柔石《二月》 讲话时装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
(7)明湖居听书词语扩展阅读:
近义词:屏气凝神、心平气和、聚精会神
1、屏气凝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ǐng qì níng shén,意思是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居听书》: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2、心平气和,拼音xīn píng qì hé,谓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荆公与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3、聚精会神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ù jīng huì shén,意思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⑻ 初一愉快的暑假答案
暑假生活,因为可以让同学们暂时的告别学业,告别学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同学们编辑整理了2013年初一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当代诗人汪国真说的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请把这句话的上半句或下半句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规范、美观。(2分)
☆2、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蓦(mò)然 窥饲(sì) 告罄(qing) 锲(qì)而不舍
B. 踱(ó)步 粗犷(guǎng) 迸(bèng)裂 参(cēn)差不齐
C. 倾(qīng)刻 庇荫(yìn) 阔绰 (chuò) 芸(yún)芸众生
D. 剽(biāo)悍 彷(páng)徨 祈(qǐ)祷 叱咤(chà)风云
☆3、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书写在方格内。(2分)
A、一尘不染 悲欢离和 勇往直前 再接再厉
A B C D
B、尽态极妍 变换多姿 语无伦次 忧心忡忡
C、秩序井然 嘎然而止 石破天惊 相得益彰
D 叹为观止 死得其所 略胜一畴 眼花缭乱
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作者都是鲁迅,但前者是散文,后者是小说。
B《口技》选自《虞初新志》,它是一本由清代林嗣和张潮共同编选的笔记小说。
C法布尔的《昆虫记》,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5、古诗文和名著阅读。(4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3)《约客》中写诗人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的诗句是
(4)《狼》一文中,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所生发的议论是
6.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选自《明湖居听书》)
☆7、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即有无限声音倶来并发
(4)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8、翻译选文中画“_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9、两文都对声音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从修辞上看,甲文主要运用 的写法,十分有气势,乙文则主要运用 的写法;从内容上看,两文都写了主要表演者同时表演多种声音的情形,其中乙文中与甲文“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相照应的句子是
。(4分)
☆10、从甲乙两文各选一例,谈谈运用侧面描写的好处。(4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7分)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②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就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驾驶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③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
④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⑤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⑥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叫。
⑦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⑧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并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1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句话中,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作桥墩”?(3分)
13、第⑤段中连用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好吗?为什么?(4分)
☆14、选文结尾对彩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本部分文字除了歌颂老斑羚拯救种群的无私奉献精神,赞扬镰刀头羊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我,还表现了斑羚们的高超技艺,可是第4段却写一对斑羚飞渡失败,这是否影响文章主题的表达?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还能拿什么来爱你
①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你把我送给了大妈做儿子。
②大妈把我拉到身边,抚摩我乱糟糟的头发,似乎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
③你好像终于松了口气,眼神轻松起来。是那样的眼神,才让我小小的心里忽然充满了怨恨,你把我抛弃了,你不要我了,你为此感到轻松。
④家里真的很穷,哥哥和姐姐常常为争一块馒头打得不可开交。寒冷的冬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挤在一床被子底下取暖。记忆中的夏天我们总是光着脚度过……
⑤这是你把我送出去的理由吗?可是你知道吗?纵然再贫穷,那也是我的家,而你,把我从家里赶走了,不再让我叫你妈。
⑥大妈温和而且耐心地爱着我,爱着一个心里充斥着屈辱和怨恨的孩子,慢慢地用她饱满的爱将我一点点改变。我毕竟还小,容易被温暖。我终于叫她妈的那天,她哭了。
⑦七岁,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和妈跟着父亲一一也就是曾经的大伯去了城里。
⑧兴许是我的缘故,妈对你和那个家越来越照顾,走的时候,体面的房子都给了你,还有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家具。那天你一直在看我,后来你伸手想摸摸我的头,我躲开了。
⑨第二天,我跟着妈离开了生活了七年的乡村,离开了你。
⑩我没有想到你会来。秋天的季节,街上刚刚有落叶的日子。那天放学回到家,进门就看见你。
⑪我不知道那时候你多大的年纪,看起来像个老妇人,颜色黯淡的衣服,很久没有清洗的头发,还有粗糙的手指。看到我,你充满着慌张和惊喜,怯怯地唤我:石头。
⑫别叫我石头。我粗暴地打断你,我叫张谦。
⑬你一下不知所措起来,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妈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张谦,不许这么跟婶说话,婶是来看你的。
⑭饭桌上竟然有新鲜的玉米。我不假思索地伸手拿了一个贪婪地啃。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但那时候你总舍不得在它们正新鲜的时候摘下来煮给我们吃,总要等到熟得咬也咬不动。
⑮妈说:就知道自己吃,婶大老远给你背来的,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
咯噔一下,我猛地被噎住了,手里的玉米吃也不是放也不是。你慌忙站起来捶我的背。我咳了一声,咳出一粒玉米。你说慢点吃慢点,婶给你拿了好多呢……
我却失去了吃的兴趣,因为是你拿来的。我不想再接受你给我的任何东西——爱,或者其他。你将我送了人,我和你已经没有关系。
我读了初中,读了高中。那些年里姐出嫁了,哥也娶了媳妇,小妹去了广州打工,你身体不太好……这些事是妈告诉我的。听的时候,我一直沉默着。妈说:你考上大学回去看看婶吧,这些年,她一直惦记你。
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太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你相处,犹如陌生人,是曾经爱过也怨过然后忘记了的陌生人。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⑼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练习题 1.这是一首( ),( )是词牌名,( )是词的题目。 2.这首诗赞颂了梅花(
这是一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2.这首诗赞颂了梅花(美丽坚贞,不畏严寒,大公无私,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卜算子·咏梅》是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如下: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4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白话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反用陆游词的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诗。风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9)明湖居听书词语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
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所以他要再读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