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静静归小说免费
『壹』 “花非花 雾非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全文作者
选自:《青玉案·元夕》
内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辛弃疾
作者介绍:辛 弃 疾 (1140 — 1207), 字 幼 安, 号 稼 轩, 历 城 (今 山 东 济 南) 人。 生 于 金 人 占 领 下 的 原 北 宋 地 区, 21 岁 时 在 家 乡 发 动 起 义, 抗 击 金 军, 后 投 奔 南 宋。 由 于 南 宋 统 治者 偏 安 一 隅, 他 的 抗 金 大 志 难 以 实 现, 他 只 被 安 排 做 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 晚 年 闲 居 在 江 西 长 达 二 十 余 年。 壮 志 难 酬 的 辛 弃 疾 将 满 腹 悲 愤、 一 腔 忠 勇 都 寄 托 在 词 中, 雄 浑 奔 放, 气 势 磅 薄, 继 苏 轼 之 后, 把 豪 放 词 推 向 发 展 高 峰,与苏轼并称”苏辛”。 他 的 一 些 抒 情 寓 意 的 词 作 有 时 也 写 得 委 婉 曲 折, 轻 松 流 利。
翻译:元宵佳节的晚上,仿佛一阵东风吹来,催开了树茂花繁,原来是焰火流光,在夜空中绽放千重繁华,又纷纷被风吹落,象一场不期而来的流星雨。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鱼灯、龙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可是,她们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
第一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网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网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网络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2860957.html
『贰』 千家诗的全文和注释
1、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唐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译文: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3、送郭司仓王昌龄 唐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译文:月光下淮水的绿色映在门上,我仍然不希望你离去。心里真诚得祝愿先生能步步高升,而我思念你的心绪会像夜夜春潮一样逐渐加深。
门上映出了淮河水翠绿的颜色,我希望先生不要告辞。真心祝愿你的官运如明月般皎皎并且步步高升,而我思念先生的心潮则会像夜夜涨高的春潮一样。
4、洛阳道储光羲 唐
大道直如发, 春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 双双呜玉珂。
译文:洛阳城里的大道平直如伸展的头发,洛阳的春天气候适宜,有很多阳光明媚的日子,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洛阳著名的五处皇家陵园常有富家子弟去踏春,这时,在大道上飘扬着马匹上的玉饰发出的叮当声,不用看也知道是公子们成双结对而来了。
5、独坐敬亭山李 白 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6、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7、观永乐公主入蕃孙 逖 唐
边地莺花少, 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 龙塞始应春。
译文:边塞之地没有鲜花盛开,没有莺鸟啼唱,虽然过了新年,还没有春意春色。今天,永乐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从天而落,应该使这苦寒之地开始有那美丽的春光了。
8、左掖梨花丘为 唐
冷艳全欺雪, 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 吹向玉阶飞。
译文:梨花自然比白雪艳丽,清冷的样子也赛过雪花,它散发出的香气一下就侵入衣服里。春风请继续吹动它的花瓣,希望这美丽的花朵能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
9、题袁氏别业贺知章 唐
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
译文: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10、夜送赵纵 杨 炯 唐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译文:赵国有一块价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向来是天下闻名的。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仍然照满的面的川水呢。
11、竹里馆王 维 唐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12、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唐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译文:朱大游览五陵地去,身佩宝剑价值千金。分别时刻解下相赠,表达终生一片真心。
13、长干行崔 颢 唐
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译文: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我家就临靠着九江,来去都在九江边上。我们同是长干的人,可我们从小不相识。
14、咏史高 适 唐
尚有绨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
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15、罢相作李适之 唐
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
译文:我刚刚让贤辞掉了左相,爱酒如命正好畅饮举杯。想问问昔日盈门的宾客,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
16、逢侠者钱 起 唐
燕赵悲歌士, 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 前路日将斜。
译文:赵、燕两地多慷慨悲歌的侠士,今天我们相逢于侠士剧孟的故乡洛阳。心中悲壮不平之事向你诉说不完,无奈太阳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17、江行望匡庐钱 珝 唐
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
译文: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
18、秋风引 刘禹锡 唐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译文: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19、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唐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20、秋日耿 湋 唐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译文:夕阳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古道荒凉,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21、秋日湖上薛 莹 唐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译文:落日的时候,我在太湖上游船,烟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产生了忧愁。千古而来历史不正如这浩渺烟波笼罩下的水浪一样在浮浮沉沉中远逝了吗,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22、宫中题李 昂 唐
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译文: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宫中辇道旁秋草丛生,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登高生出的无限悲苦和感慨之意,这恐怕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23、汾上惊秋苏 颋 唐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译文: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24、寻隐者不遇贾 岛 唐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25、蜀道后期张 说 唐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译文: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计划好日程。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26、静夜思李 白 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7、秋浦歌李 白 唐
白发三千丈 ,离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叁』 相见欢全文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题 】:相见欢
【内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
春光未免太匆匆,
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
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
如今何时再重逢
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肆』 秋兴八首全文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原文:
秋兴八首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
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日复一日,大明宫遥望着终南山,却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隐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们吸光饮尽,青鸟报信,西王母自瑶池驾临,紫气弥漫,老子骑牛西去。
记得当年朝上,雉尾扇开合如同祥云移回,日光沐浴着圣殿,让我看清玄宗的容貌。记得当年位列朝班,青琐门下意气风发,而现在,疾病无情地消磨着时光……秋已渐深。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
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
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
赏析:
在《秋兴八首》里,也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多样化。《秋兴》,抒写的是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作者在对长安的回忆中却运用了不少辉煌华美的句子来烘托这种情绪。
迸射出既沉郁而又绚烂的艺术色彩。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第六首的“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第八首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里所描绘的长安景色,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听猿实下三声泪”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杜甫另一首《曲江对雨》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手法。
它用“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华丽句子来反衬出曲江的凄清情景,都显示了诗人在律句方面所独创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秋兴八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对仗上。七律和五律一样,都是唐代的新体诗,有一定的格式,它们当中的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需要讲究对仗,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则可以不拘。
而《秋兴八首》除了当中两联讲究对仗外,如第二首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第七首的“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连末尾两句都用对仗作结。
当中两联的对仗还很有变化。如第一首颈联的“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
第八首的“香稻啄余”、“碧梧栖老”一联,是倒装句,意思是说香稻有鹦鹉啄余之粒,碧梧有凤凰栖老之枝,表现当时社会的安定富裕。因为主要描写香稻和碧梧,所以用倒装句法。
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这里还须要指出,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照例在颈联运用转笔。《秋兴八首》在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
这组诗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两句运用转笔外,其余的几首都在末后两句才用了转笔。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写渼陂景物,直到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
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的绝句中偶亦有之。如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陆游的“细倾西国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
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都是在末句用转笔作结。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能周旋驰骋于格列律式之中而不为格律形式所拘限,使七律创作取得了高度成就。
杜甫曾经说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所谓“诗律细”,并不是专指雕章琢句,而是说诗律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烦绳削的熟练境地。《秋兴八首》也就是“诗律细”的很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