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注解听书
㈠ 阴符经 鬼谷子注解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五龙盛神法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穷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穷,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灵龟养志法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腾蛇实意法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
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伏熊分威法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鸷鸟散势法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猛兽转图法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灵蓍损悦法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译文】
要使人的精神旺盛,就要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总帅,心灵是五气的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现。凡属培养精神的地方都归于“道”。所谓“道”,就是天地的本源,是天地的纲纪。创造万物的地方,就是天产生的地方。化育万物的气,在天地之前就形成了,可是没有人见过它的形状,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名称。于是称之为“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源泉,而“一”是变化的开端。品德可养五气,心能总揽五气,于是产生了“术”。“术”是心气的通道,是魂魄的使者。人体上的九个孔和十二舍是气进出人体的门户,心是这些的总管。从上天得到生命的人是真人,真人与天溶为一体。明白这些道数的人,是通过内心的修炼才明白的,这就叫作“圣人”,圣人能以此类推而明白一切道理,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事物变化的结果。人所以能知晓事物,主要是有九个可以接受事物的“窍”。如果对事物有所疑惑,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排除,如果仍然不通,那就是方法不当。当九窍畅通之时,五气就会得到滋养,滋养五气就要使精气住下,这就是所说的“化”。所谓化,必须有五气,主要是指志、思、神、心、德而言,其中“神”是五气的总帅。如果宁静、祥和就能养气,养气就能得到祥和。这四个方面都不哀弱,周围就构不成威胁,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无为”来处之。把五气寓于自身,就是所谓神化,当这种神化归于自身时,那就是真人了。
所谓真人,就是已经把自身与自然溶为一体,与大道完全符合,坚守无为法则来化育万物,他们以大自然的胸怀,广施善德来滋养五气,本着无为法则,包容智虑、思意,施展神威。士人如能心术通达,心神盛大,就能修养自己的心志。
修养心志的办法是效法灵龟。修养心志是由于思虑还没有通达。如果一个人有什么欲望,就会在心中想着去满足欲望。所以说心志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了,心神就会涣散,意志就会消沉。意志消沉,思虑就无法通达。因此,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脉络就会畅通;思想脉络畅通,就能心气和顺;心气和通就没有乱气郁积于心中。
因此,对内要以修养自己的五气为主。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可以使心情舒畅;了解他人可以知人善任。如果想重用一个人,应先知道他的养气功夫,因为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五气和心志的盛衰之后,才能继续修养他的五气和心志,然后再观察他的心志是否安稳,了解他的才能到底有多大。
如果一个人的心志都得不到修养,那么五气就不会稳固;五气不稳固,思想就不会舒畅;思想不舒畅,意志就不会坚定;意志不坚定,应付外界的能力就不强;应付外界能力不强,就容易丧失意志,心里空虚;丧失意志,心里空虚,就丧失了神智;人一旦丧失了神智,他的精神就会陷入恍惚的状态;精神一旦陷入恍惚状态,那么他的意志、心气、精神三者就不会协调一致。
所以修养意志的首要前提是安定自己。自己安定了意志才能坚定;意志坚定了,威势才不分散,精神才能固守。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手的威势分散。
要坚定意志,就要效法 蛇。坚定意志就是要在五气和思想上下功夫。心情要安祥宁静,思虑要周到深远。只有心情安祥宁静,精神就会愉快;只有思虑深远,计谋才能成功。精神愉快,心志就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功业就不可抹杀。
意志和思虑能安定,心情就能安祥,其行为没有差错,精神就能宁静。如果胆识和心气都是暂时寄住,那么奸邪就会乘虚而入,诈谋也会乘机来施展,讲出的话也不是经过用心考虑的。所以要坚信通达心灵的方法,信守纯真始终不变,静静地等待意志和思虑的交汇,听候期待这一时机的到来。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虑不与意志交会,所听到的事就不详明。即使等候,时机也不会到来,计谋也就失去了作用,那么意志也就无所依赖,计谋也就成了虚而不实的东西。所以,思虑计谋时务心要做到意志坚强,心气宁静。无为要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使精神、魂魄固守纯真,不为外界所动。于是就可以对内自我省察,对外听取消息。凝神定志,神游太虚幻境,等待时机与神仙往来,观察开天辟地的规律,了解自然界万物演变的过程,揭示阴阳变化的规律,探索人世间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样自己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就可以看见天道,没看见民众就发出命令,没推行政令就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的“道”。它可以与神明交往,与无限的世界相应和,并能使神明长驻心中。
分布隐蔽威风,就要效法伏熊。所谓分威,就是把威风一部分掩蔽起来。要平心静气地坚持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那么威风就因为阻碍而更加强劲。威风因隐伏而强劲,内心就更坚定有底。内心坚定,就所向无敌。所向无敌,就可用分布隐伏威风来壮大气势。使其像天一样壮阔。用实来取虚,用有来取无,就像用镒来称珠一样轻而易举。因此,只要行动,就会有人跟随;只要呐喊,就会有人附和。只要屈起一个指头,就可以观察其余各指,只要能见到各指活动的情形,就说明外人无法离间他们。如果通晓唱和的道理,就可用离间的方法去加大敌人的裂痕。如果审察透彻,就可使敌人的弱点暴露出来。这样行动就不会盲目,威势也可以分散一些。将要有所行动必须先修养心志,并把意图隐蔽起来,暗中观察对手的漏洞。凡是懂得坚持自己意志的人,就是能自我养气的人。凡是知道谦让的人,就是能替人养气的人。因此要设法让精神的交往发展下去,让武力争斗得以化解。这就是所要实现的形势。
散开舒展气势就要效法鸷鸟。散开气势是由精神支配,实行时必须沿着空隙运行,才能威风壮大、内力强盛。如果寻找缝隙运行,那么气势就可以散开。散开气势的人,能包容一切和决定一切。意念一旦丧失威势,精神就会陷于涣散,言语就会外露无常。为此,要考察对方意志的度数,以便用揣摩之术来图谋大事,比较方圆,衡量长短。如果没有间隙就不分散气势。所谓散势,就是等待适当时机而行动。一旦采取行动,气势就会分散。因此,善于研究用间的人,一定要对内精通五气,对外观察虚实。即使行动,也不使自己失之于分散。行动起来以后就要跟踪对方的思路,并掌握对方的计谋。有气势,就可以决定利弊得失,就可以威胁权变的结局;气势一旦衰败,就没有必要再费心去认真研究了。
要把智谋运用得像转动圆球一样,就要效法猛兽。所谓转圆,是一种变化无穷的计谋。要有无穷的计谋,必须有圣人的胸怀,以施展深不可测的智慧,再使用深不可测的智慧来沟通心术。哪怕在神明与天道混为一体之时,也可以推测出事物变化的道理,可以解释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不论是智慧韬略还是奇计良谋,都各有各的形式和内容。或是圆略,或是方略,有阴谋、有阳谋、有吉智,有凶智,都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圣人凭借这些智谋的运用,转圆变化以求得与道相合。从创造化育万事万物的人开始,各种活动和行为没有不与天道相合的,借此也可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天地是广大无边的,人事是无穷无尽的。所有这些又各以其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考察其中的计谋,就可以知道成败的结果。所谓转圆,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凭借道来预测存亡大事,于是也知道了转圆是为了就方。所谓圆,就是为了便于语言合转;所谓方;就是为使事物稳定;所谓转化,是为了观察计谋;所谓接物,是考察进退的想法。对这四种办法要融汇贯通,然后归纳出要点和结论,以发展圣人的学说。
要预测事物的损益就要效法灵蓍。所谓损益,取决于事物刚刚有征兆的时候。事情的发展有是否适时的问题,也有成败的问题,即使是很轻微的变化,也不可不细心观察。所以圣人用无为来对待有德之人,当对方说话时就观察他的言辞,并考核对方所做的事。“益”,是要了解的对象。“损”,是要实施的行动。无论是损还是益都有行不通的时候。圣人对此并不勉强辩说。所以,圣人不以自己的言论来改变人家的言论。言辞不烦琐,内心也不浮燥。意志不乱,思虑不邪,当事情遇到麻烦时,就为之谋划,把自然的规律作为内容。圆的计谋不善自运行,方的计谋不随便停止,这就叫作“大功”。不论是益是损,都是借助语言工具进行的。运用分威散势的方法来处理政界斗争,以体现“兑”的威力。事情刚刚出现征兆时,就要及时为之决断。所以说,善于损兑的人,就好像在千仞的大堤上决口放水,又好像在万丈的高山上向下滚动圆石。
持枢
持枢 ①,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注释】
1、持枢:持,掌管、执掌;枢,本指户枢。洞察事物生成发展的根本原则,以便采取能适应的行动。
【译文】
所谓持枢,是指春季的耕种、夏季的生长、秋季的收割、冬季的储藏,乃是天时的正常运行。决不可企图改变和违背这些规律,违背者即使暂时成功最后也要失败。
所以为人君者,也应有天枢,负责生聚、教养、收成、储藏等重任。在社会生活中,尤其不可改变和抗拒这些规律。如果违背基本规律,虽然暂时兴盛起来,最后还要衰落。这是天道,也是人君治国的基本纲领。
中经
中经 ①,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 ②;施德者,依道 ③;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遭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 ④,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 ⑤,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 ⑥。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 ⑦乎?故音不和则不悲,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 ⑧,合翼 ⑨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郄,谓解羸 10 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 11 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而去之。郄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 12 ,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隙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 13 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警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效 14 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于诚己。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 15,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 16 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者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 17 ,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注释】
①中经:中,内心;经,经营、治理。中经,指以内心去经营外物。
②能言者,俦善博惠:巧于雄辩的人最能解决纠纷,所以就成为善人的好友而广施恩惠。俦,同类、伴侣。
③依道:道,道德、道义。依道,遵循道法。
④郄:缝隙。
⑤僻淫:邪恶淫乱。
⑥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商角徵羽都是五音的名称,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火羽属水。由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而不相合,所以才有乐声不调和的现象。
⑦宫:五音之一,被视为土,能和其他四音。
⑧比目:即比目鱼,只有一只眼睛的鱼,总是两条并游。
⑨合翼:即比翼鸟。只有一眼一翅的鸟,总是两只并羽齐飞。
10 羸:瘦弱。
11 贞信:诚信。
12 时禁:除规定时间以外禁止出入的禁令。
13 伎术:同技术。
14 效:供献、效劳。
15 音乐动之:以音乐的快乐节奏来感动人。
16 漫澜:无限遥远的样子。
17 左道:邪道。
【译文】
所谓中经,就是帮助穷困,救济危难,而且这种德行要施之于能言善辩、品德淳厚的人。如果解救了牢狱中的人,那么这个穷途末路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对方的恩惠。巧于雄辩的人,多心地善良,又能广施恩惠。那些对人施行德义的人,都依道行事。而能救人于牢狱的人,能收养平民并加以利用。士大夫常常生不逢时,或者侥幸免于深陷兵乱,或者因能言善辩而遭谗害,或者被迫放弃德行铤而走险;或者遭到拘捕成为囚犯;或者想戚戚独善其身;或者反败为胜而独立于世。所以处世之道贵在能够制服人,而不能受制于人。能制服别人的人可以掌握权力,受制于人的人就会丢掉性命。所以,看见外形要能判断面容,估量身材要能推知相貌,听到声音要能随声唱合,要善于解除仇恨和与敌斗争,要善于挽留想要离去的人和对付前来游说的人,要善于摄取真情和恪守正义。本经记事是记录道数,其变化都在于《持枢》和《中经》二篇之中。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就像爻卦占卜一样,可以从影子和回音方面,可以从形体和姿容方面,可以从形象和面貌方面来掌握对方。而那些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非礼之物,耳朵不听邪恶之言,言必称《诗》、《书》,行为端正,道貌岸然,以德为容,庄严而又温顺。这样的人就难地从外形把握他们。遇到这种对手,就应深隐真情,堵塞漏洞,然后离去。所谓“闻声和音”,是指声气不同,感情上难于接受,所以在五音中,商音与角音合不到一起,徵音与羽音不协调,能调和四声的只有宫音。所以五音不协调就不悲壮,那些散、伤、丑、害等不和之音,更不成声调,用这些音来游说必然难于入耳。虽然有高雅的行为和美好的名声,也不可能与别人像比目鱼和比翼鸟那样亲密无间和谐相处。这都是因为声气不相同,音调不和谐的缘故。
所谓“解仇斗郄”,是说要调解两个弱者之间的敌对关系,所谓“斗郄”就是使两个强者相斗。两个强者既然斗起来,就必然有一胜一负。胜利的一方会夸耀战功,玄耀气势;败北的一方,就要衰叹失败,自卑伤感,觉得丢了面子,对不起祖宗。所以胜利的一方只知道夸耀成功和气势,只要能前进就决不后退;弱的一方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不忘战争创伤,努力使自己强大,加强力量,为此而拼命。哪怕没有多少可乘之机,只要敌方防御不够强大,就可以威胁它,以至吞并它。
所谓“缀去”,就是指说出自己挽留的话,让对方再慎重考虑。在与对方接触时,要称赞他的品行,鼓励他的志气。讲出哪些事可以重新做,哪些事可以继续做,与他一同期待成功的喜悦。利用别人的教训来验证自己以往的行动,以便排疑解惑。
所谓“郄语”,就是要侦察对手的弱点。因为对手的话说多了,必然会有失言的地方,抓住对手的某些失实的言辞,并把它与事实相验证。用对手最忌讳的问题去动摇它,让对手产生一种拘束感。然后再争取和安抚对手的慌恐之心。最后再把以前的话拉回来,委婉地反驳对方,又不要把他的无能暴露给更多的人。
所谓“摄心”,就是说遇到好学技术的人,就要为他们扩大宣传,并设法从多方面来证实他们的技术。使之受宠若惊,感到无可非议。那么这个人的心就被我们所笼络。让他的智慧为民众效力,利用以前的经验来治理混乱局面,使老百姓也能心悦诚服地归顺我们。一旦遇到沉湎酒色的人,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用音乐来打动他们,再用酒色会影响寿命的道理来提醒他们,使他们萌生生命会日益缩短的忧患意识,再用那些他们所不曾见过的美好景象来刺激他们的情绪,使他们看到人生的道路是丰富多彩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所谓“守义”,是说要遵守人的义理。就是要探寻人们内心的想法,以求得判断与事实相符合。如能探到真心,就可以掌握人的真正想法。从外到内来控制他们的内心。事情总是有联系的,都会由一定原因引起,按一定逻辑发展。小人与君子相比,他们会采用左道旁门,会导致败家亡国。不是圣人和智者就不能用义理来治理国家、不能用道德来保卫国家。圣人所以珍视道的微妙,那是因为道可以转危为安、救亡图存。
㈡ 名著鬼谷子讲的是什么
《鬼谷子》内容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
《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鬼谷子》,战国著名道家,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创作背景:
《鬼谷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周朝衰微,无实际控制能力,中原各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间战争日益加剧。根据许倬云编写的统计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
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间接带动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于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鬼谷子是当时的纵横家,也是活跃于外交舞台上的名士张仪、苏秦的老师,俗称“鬼谷先生”。《史记》的《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都说他们“习之于鬼谷先生”,“俱事鬼谷先生学术”。鬼谷子因隐居于鬼谷,以地得名。
在战国时代频繁的外交活动和热烈的“百家争鸣”的激励下,他曾经东行游学于齐、魏等国,在那里授徒讲学。并在齐国留下其宝贵的讲稿。
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约与燕昭王处于同时代,而张仪则与秦惠文王处于同时代,苏秦的活动年代要比张仪晚二三十年。
他们先后在鬼谷先生处学习游说技术,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外交活动家,在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中建过功业,这些都先后为《鬼谷子》的成书创造了条件。
㈢ 鬼谷子的注解
《鬼谷子》古本注解的内容最完整的书,当数清人秦恩复的嘉庆十年本。《鬼谷子》的现代翻译本,多用它作为作者翻译的底本。
收集《鬼谷子》的注解内容最全的书,当数现代学者许富宏撰编的《鬼谷子集校集注》。该书仍以清人秦恩复的嘉庆十年本为底本,书中收集了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初期一些著名学者对《鬼谷子》一书的注解,以及许富宏自己对《鬼谷子》一书的注解。
上述《鬼谷子》的注解,除民国尹桐阳的《鬼谷子新释》网上没有外,《鬼谷子》的其余注解都能从网上找到。
㈣ 鬼谷子读这版本怎么样
1、对于《鬼谷子(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著作车载斗量、浩如烟海。其中观点驳杂、引经据典、卷轶浩繁,今人阅读,十分不便。《鬼谷子(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分为《捭阖》《反应》《内捷》《抵巇》《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十五篇。
2、前面四篇以权谋策略为主,中间八篇以言辩游说为重点,后面三篇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鬼谷子(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对读者为人处世、邀游职场、搏击商海、闯荡人生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仔细研读它,您一定能从中获得处世的灵感,生活的谋略。
3、【经典再现】
4、【为人处世】
三思而行——别让愤怒之火毁了自己
闭在及时——识时务者为俊杰
权衡形势——曾国藩如此变通
开合自如——刘秀的“苦口婆心”
心思玲珑——叔孙通是个好员工
5、【管理谋略】
虚虚实实——郑国不确定的迷局
抓住要害——朱博打蛇打七寸
刚柔并济——曾国藩刚柔相济成大事
审时度势——楚霸王把握良机
6、【商战博弈】
周密贵微——许荣茂的成功哲学
见好就收——经商的灵丹妙药
保持低调——不要表现得比上级优秀
7、【职场之道】
阴阳调和——办公室中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张弛有度——不被长处蒙蔽双眼
灵活变通——吴士宏适者生存
行事周密——不打无准备之仗
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㈤ 鬼谷子讲的什么
《鬼谷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的是攻守谋略的理论。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鬼谷子著的《鬼谷子》一书并非等闲之书,它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
(5)鬼谷子注解听书扩展阅读
《鬼谷子》分三卷,叫内练智慧、纵横智慧和成事智慧。
内练智慧讲的是要让建功立业者必须具有的基本的素养和内功修炼。
纵横智慧讲的是合纵连横、如何地去进行资源整合、如果进行沟通,说服,谈判和演讲,如何进行整治活动,外交活动。
成事智慧讲的是如何权衡利弊、如何量、如何权、如何谋、如何做决断、如何去领导统御、如何去教育和驾驭人才。
㈥ 《鬼谷子》讲的是什么
链接:
提取码:w5hl
该小说讲述了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㈦ 鬼谷子如何入门
学习鬼谷子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从刚毕业的黄头小子到现在经营几家酒店的管理者,期间遇上各类问题,鬼谷子的运用可谓大有学问。接触过不少鬼谷子培训机构以及一些鬼谷子讲师大咖,有太多的真与伪,再回想当初学习鬼谷子的岁月,艰涩与欣喜相随,而遇上瓶颈总是苦恼,被伪学者误导总霎那间悲愤。
因此,写下以下文字,希望刚学习鬼谷子的师弟师妹们少走点弯路,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至此造福苍生!
1.鬼谷子的思想体系
有很多人通过电视电影或者小说,只知道鬼谷子的大名,不过就是不知道他的著作。他的著作主要有三:
(1)《鬼谷子》
(2)《本经阴符七术》
(3)《关令尹喜内传》
其中《关令尹喜内传》内容很短,大概两千多字,记述了一些希奇鲜闻的故事(关于斋戒、中食等)。关令是古时候的一个官职,尹喜是一个人物,和老子可以一拼的。
所以重点是《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相传本应有十四篇,但最后两篇失传,现在只有十二篇,分别是:
捭阖,反应,内楗,抵罅,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
里面主要是以“说服”为主题展开的逻辑思路,如果你细细揣摩里面的思路并且加以拓展的话,那其他方面也会如鱼得水,但是理解浅的人就只能获得仅仅局限文字的关于“说服”的内容。故而鬼谷子有兵家始祖,道家鼻祖等一类的赞美,是因为他的思想体系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在各方面。
读书的时候千万要留意这一点,要发散性思维去阅读,千万不要跟着别人的注解去走,不然收获会十分少。
现在书店卖的什么鬼谷子二十一篇,鬼谷子三十六计等都是后人胡乱添加进去的!谨记要读原文。
而《本经阴符七术》,要分三部分去理解:
(1)本经
内在的,本原的,即人的精神修养。
(2)阴符
隐蔽的,变化莫测的权谋(古代通常将符当作是权的一种象征。)
(3)七术
就是七种具体方法,如下:
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
通常很多人会觉得《本经阴符七术》要比《鬼谷子》难,主要是因为《鬼谷子》里面讲的内容会相对比较具体,而《本经阴符七术》讲的内容比较抽象,甚至需要某些基础。字面的内容是充实意志,涵养精神,然后把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但在这里千万要记住的是,要真正读懂里面的内容,是需要很广阔的国学知识,比如谈到的盛神法五龙,其实就是周易里面的五行,捭阖其实谈得就是阴阳,转圆就是转太极(太极博弈原理谈到的),所以周易必须要懂!!有许多号称鬼谷子的大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周易的基础,完全不懂鬼谷子的精髓!!
2.学习鬼谷子的指引
1.首先侧重原文内容
最好还是先看原文,一个字都不要翻译,少了一个字少了好多味道。但是对于文言文理解不是很好的朋友,也可以先读读白话文,推荐陈浦清的和大桥武夫的都不错。但是读完白话文之后,应该要重读原文。
关于鬼谷子相关的杂书,尽量少看,诸如《鬼谷子的局》等小说类或者励志类(一段原文配一段故事等书籍)不适宜学习鬼谷子的思想。
2.拓展,入门与进阶
正如前面说的,需要补充一下国学的知识,比如《道德经》、《易经》,易经方面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谈》,还有《五行大义》。特别推荐的是紫钦天的《太极博弈原理》,前年一位较好的道友推荐的,虽名不经传,但里面所阐述的无极,太极,阴阳与万象,与鬼谷子的思想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阅后,本人对鬼谷子多年的疑团瞬间解开!
3.鬼谷子学习的两个禁忌
(1)书呆子——之乎者也
纵观现在很多研究鬼谷子的大师们,说五句话就有四句话是引用鬼谷子原文的,这类学者只能说是得到的只是表面,实际操作实践能力非常有限。要说到管理,经营,实际的谈判,这类人经不起考验。甚至有一些人仅仅拿来朗诵,这类人可谓是对鬼谷子智慧的侮辱!
所以初学者切记要谨防这类人所传授的知识,要灵活运用,必须是落到生活的细节处的。
(2)好为人师,人品低劣
古代学习鬼谷子的人,都是文化人,受儒家的影响,品德会比较高尚。但是现代人就不一样,我曾经加入了不少鬼谷子学习班,或者鬼谷子学习群,一些老师讲课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而更为不耻的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水平而去责训其他人。有一些群主心胸十分狭窄,别人对他有怀疑,他就摆架子,踢人出群,整天标榜学习鬼谷子能开智慧,但是对于一个群的管理却是非常失败,没有自知之明。这类人也要远离,免得被同化,而原地踏步!
㈧ <鬼谷子> 注解版本
丈夫出期不意的回到家,看到床边的烟灰缸仍有冒着烟的雪茄,满
腹狐疑的瞪着那根雪茄,对着缩在床头抖缩的妻子咆哮,这从那里来的?
一阵沉寂之后,从衣橱传出发抖男人的声音,古巴……
㈨ 求《鬼谷子》比较好的注释本
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字的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鬼谷子集校集注(繁体竖排版) [平装]
~ 许富宏 (作者)
市场价:
¥ 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