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欣然颜天佑小说免费阅读
A. 詹天佑50字的小故事有吗
詹天佑 8 岁那年进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可是在这里,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老是“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一类陈旧腐朽的东西,枯燥无味,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詹天佑对这一套腻烦透了。
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他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等,一有空就摆弄着玩。小伙伴们都称他是“机器迷”。
一天,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他想,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滴嗒滴嗒走个不停?为什么它能按时响铃?为什么它能始终这么均匀地走?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去了,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看看其中的奥秘。他把闹钟拿到隐蔽的地方,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他自己的脑筋也动开了:这一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个零件和那一个零件为什么咬合在一起?那一个零件是什么力量使它摆动起来的呢?拆着,思考着,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拆为止。一大堆散碎的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忆力,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他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
1871 年,清政府派我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负责筹办幼童留学预备班。11 岁的詹天佑听到后恳求父母让他参加考试。因为家贫,正在为詹天佑前途而忧愁的父母一听说是官费,便欣然答应了,但是他们又担心詹天佑年纪太小考不取,可詹天佑满有信心地说:“保证马到成功。”考试结果一公布,詹天佑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被录取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预备生。
1872 年,第一批留洋学生共 30 人登上征程了,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对这些洋玩艺非常着迷,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火车、轮船?他心中顿时有一种羞辱感,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求学,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在美国,为了学好英语,詹天佑住到美国市民家里。第二年他考进了西海文小学,仅用 3 年就小学毕业了,2 年中学毕业。他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专业。他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也有自己的火车、轮船。在这里,他少年的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上他刻苦钻研,各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881 年,詹天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05~1909 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工程数量,并采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缩短了工期,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你从里头挑挑有用的凑五十字吧
B. 詹天佑的小故事,关与铁路的
铁道专家詹天佑小时侯的故事
詹天佑 (1861~1919) , 字眷成, 是我国著名的工程专家.生於广东南海县, 曾祖和祖父都是经销茶叶的商人.到了他父亲詹兴洪时, 正遇上鸦片战争爆发, 茶行破产了, 只靠詹兴洪种田来维持家庭生活.
詹天佑8 岁那年进私塾读书, 他天资聪慧, 求知欲强, 可是在这里, 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 老是”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一类陈旧腐朽的东西, 枯燥无味, 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詹天佑对这一套腻烦透了.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 他用泥巴捏火车, 做机器.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等, 一有空就摆弄着玩.小伙伴们都称他是”机器迷”.
一天, 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 他想, 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滴嗒滴嗒走个不停?为什么它能按时响铃?为什么它能始终这么均匀地走?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去了, 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 看看其中的奥秘.他把闹钟拿到隐蔽的地方, 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他自己的脑筋也动开了: 这一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个零件和那一个零件为什么咬合在一起?那一个零件是什么力量使它摆动起来的呢?拆着, 思考着, 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拆为止.一大堆散碎的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忆力, 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 他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
1871 年, 清政府派我国第一位毕业於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负责筹办幼童留学预备班.11 岁的詹天佑听到后恳求父母让他参加考试.因为家贫, 正在为詹天佑前途而忧愁的父母一听说是官费, 便欣然答应了, 但是他们又担心詹天佑年纪太小考不取, 可詹天佑满有信心地说: ”保证马到成功.”考试结果一公布, 詹天佑成绩优异, 名列前茅, 被录取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预备生.
1872 年, 第一批留洋学生共30 人登上征程了, 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 对这些洋玩艺非常着迷,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火车、轮船?他心中顿时有一种羞辱感, 他下定决心, 一定要发奋求学, 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在美国, 为了学好英语, 詹天佑住到美国市民家里.第二年他考进了西海文小学, 仅用3 年就小学毕业了, 2 年中学毕业.他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专攻铁路工程专业.他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也有自己的火车、轮船.在这里, 他少年的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 加上他刻苦钻研, 各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881 年, 詹天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05~1909 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 詹天佑因地制宜运用”人字形”线路, 减少工程数量, 并采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 缩短了工期, 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C. 阅读题答案,急需!!!!!!!!!!!!
1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2詹天佑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民族英雄。
31.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2.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
3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4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D. 晚景欣然便不忧啥意思
字面意思:到老年时挺安然自得没有让自己感到忧愁的事情。
整句如下:
“来事由天莫苦求,须知福禄胜前途,当年财帛难如意,晚景欣然便不忧”此命为人忠直敬重,心慈性躁,深谋远虑,心中多劳,贵人钦敬,六亲冰碳,初限行运,美中不足,中限渐入佳境,名利可佳,刚柔有济,二十九交佳运,可通花甲,天赐麒麟送老,寿元八十五岁,卒于冬月之中。
E. 詹天佑的小故事(100字)
詹天佑 8 岁那年进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可是在这里,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老是“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一类陈旧腐朽的东西,枯燥无味,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詹天佑对这一套腻烦透了。
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他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等,一有空就摆弄着玩。小伙伴们都称他是“机器迷”。
一天,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他想,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滴嗒滴嗒走个不停?为什么它能按时响铃?为什么它能始终这么均匀地走?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去了,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看看其中的奥秘。他把闹钟拿到隐蔽的地方,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他自己的脑筋也动开了:这一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个零件和那一个零件为什么咬合在一起?那一个零件是什么力量使它摆动起来的呢?拆着,思考着,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拆为止。一大堆散碎的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忆力,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他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
1871 年,清政府派我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负责筹办幼童留学预备班。11 岁的詹天佑听到后恳求父母让他参加考试。因为家贫,正在为詹天佑前途而忧愁的父母一听说是官费,便欣然答应了,但是他们又担心詹天佑年纪太小考不取,可詹天佑满有信心地说:“保证马到成功。”考试结果一公布,詹天佑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被录取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预备生。
1872 年,第一批留洋学生共 30 人登上征程了,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对这些洋玩艺非常着迷,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火车、轮船?他心中顿时有一种羞辱感,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求学,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在美国,为了学好英语,詹天佑住到美国市民家里。第二年他考进了西海文小学,仅用 3 年就小学毕业了,2 年中学毕业。他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专业。他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也有自己的火车、轮船。在这里,他少年的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上他刻苦钻研,各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881 年,詹天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05~1909 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工程数量,并采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缩短了工期,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他人生不同阶段的名人轶事,选一个你需要的凑一百字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F. 求 阅读《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一文答案!!!!!!!!!!
16.作者为什么要写我们身边的碳排放?(2分)
17.文章第②段划线处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18.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9.除了文中提到的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你还知道哪种碳排放方式?举例说明。(1分)
20.对于如何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你还有哪些想法?(文中涉及的除外)(2分)
16.为了要告诉我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评分标准:(2分)(意思接近即可)
17.列数字,准确说明了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多的。
评分标准:(2分) 说明方法1分(错字不得分),作用1分。
18.不能, 因为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的天然气只是接近53亿升,并非确指,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9.示例1:化石燃料的燃烧
示例2:动植物的呼吸
示例3:燃烧秸秆
评分标准:(1分)答出一种即可得1分。
20.示例: ①尽量步行或者骑自行车;②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③尽量使用节能灯
评分标准:(2分)每点1分。
G. “来事由天莫苦求,须知福禄胜前途,当年财帛难如意,晚景欣然便不忧”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让你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太过于强求什么;对于前途方面,虽然它很诱人,但是自己的生活与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或者现阶段你的财运并不太好,但是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你的晚年将会比较富足,那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我个人看,如果一个人可以在年轻时就明白随遇而安、知足而乐!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辈子都快乐幸福的!人生真的很短暂,有什么还比快乐幸福更加重要呢?想多了,真的一切都会是浮云!!
H. 关于詹天佑的故事
1、娃娃出洋
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考进了幼童出洋预备班。同年,随容闳乘轮船由香港出发抵达上海,在预备学校进行“番书”(英文)的强化训练。1872年8月,“乘桴浮于海”的日子终于来到,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学生30人远赴美国。清廷的救国迷梦现在看来是一枕黄粱,但对彼时的孩子们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未尝不昭示着新的机遇。
2、慈禧嘉奖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决定修建新(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易(易县)铁路。修建这段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限期六个月完成。朝廷任命詹天佑担任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从测量到通车,比预定期限提前了两月。慈禧坐上这趟专列甚为高兴,特意召见了詹天佑。为了对詹天佑筑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将随身所带的珠宝赏赐给詹天佑。
3、为国争光
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穿越军都山脉,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詹天佑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4、国际会议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华工程师会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东北地区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保护中国中东铁路的权利 。回乡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5、保路爱国
在保路运动发展过程中,詹天佑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广州紧张,富者多逃香港,商办粤路公司人员,出现离散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劝他不要留住广州。在詹天佑的影响带动下,粤路公司无一人离去,在整个革命期间,列车照常开行。而邻近的广三铁路,因领导人员率先逃跑,铁路运输和财产损失重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詹天佑
I. 詹天佑的小故事
詹天佑的小故事写回答
詹天佑的小故事
150字以上,表述清晰能获得更多赞哦~
提交优质回答,最高可获得现金3元 查看规则
收起 有奖发布
问题不好答?加入战队答题,奖励更多
2018-05-09 TA获得超过8071个赞
关注
詹天佑的小故事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J. 詹天佑阅读题
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的峡谷中,距北京60公里,距八达岭长城20公里,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曾扼控此口,当时已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丽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称。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始今拒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军事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明朱元璋惧怕元顺帝卷土重来,拨巨款修筑,增强军事防御功能,为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南北关门之处都有瓮城。关城外南北山险要之处,还筑有护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御体系。清末以后逐渐荒废;1992年昌平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
关城呈圆周封闭形式,全长4142米,团状长城内既有供读书学习的泮(pang音胖)宫和叠翠书院,也有商贾行走的买卖街;不仅有专供参拜的城隍庙,也有特为迎驾的行宫。
居庸关山峦起伏,山花遍野,既有陡峭的长城,又有雄伟的关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关城附近自然竟观风景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关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 自然景观价值,划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保护区,成为其中重要的景点。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两旁高山屹立中间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关观沟,关城即设在关沟当中,是往来于塞内外的咽喉通道。为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历代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关城的中心,有一座白色大理石云台,基座东西长26.8米,南北宽17.6米。正中下方开券门,内有精美的浮雕和六种文字刻成的经文,有极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八达岭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北京不登长城,犹如到上海不游城隍庙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电话:69121017
地址:延庆八达岭镇
开放时间: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门票:35元(学生半票)磁卡票40元八达岭索道50元(双);30元(单)
位置:位于北京延庆县南部,在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
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大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它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
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德胜门乘919路(每15分钟一班车),前门(17路站)乘游1路,北京站东街(103路站)乘游2路,历史博物馆西门乘游2路支线,东大桥(28路站)乘游3路,西直门、动物园乘游4路,苹果园乘游4路支线,前门西出租站乘游5路,安定门、前门乘游8路均可直达(各游车首发时间均为早上6:30),车程只需40分钟。
--------------------------------------------------------------------------------------
“八达岭”的由来
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
,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
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四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