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 杨贵妃的言情小说

杨贵妃的言情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6-20 02:04:58

A. 有木有关于写 杨贵妃与唐玄宗 爱情故事 的古代言情小说

素颜繁花梦

B. 谁知道有部小说,是女主穿越到唐玄宗朝代成了唐玄宗一个很会唱歌的妃子,但不是杨贵妃的言情小说啊求解

穿越之摇滚女王

C. 有没有关于四大美女,赵飞燕,赵合德和四大妖姬的言情小说,不要穿越的!!推荐一下

雪飒灵素的《大唐后妃》写的是梅妃江采萍和杨贵妃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故事
还可以,比较契合历史

D. 谁能帮我找几本穿越小说,要杨玉环那个时代那个背景的,多谢了

《千色千寻》
我不是经常看穿越文,但是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言情小说,感情很深入,词藻很华丽,而且,情节有真情实感。是写一个女人穿越到唐朝,几章之后会写她认识到杨贵妃。也写了很多杨的事情。

E. 言情小说中有写 貂蝉 西施 杨玉环 王昭君 陈圆圆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 貂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也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与西施、杨玉环、王~

F. 求一部关于现代的小说,里面的男主角姓名我忘了,女主角是穿越到现代的杨贵妃杨玉环,

楼主好,我最近在红袖添香言情小说站看了一些小说,觉得不错,推荐给你吧。
《帝本多?情:深宫宠后》文 / 水沁檬檬
内定为皇后的堂?妹投湖自尽,宫静言被?вī代嫁为后。
她有倾城的容颜,惊世的才哗。她以为自己的命运是宠冠六宫,然后被遗忘、在孤寂中老去……
但是,大婚当曰,她独守空房,他与别的妃子缠?绵……
她以为她就这样在平淡中过一生,顶着皇后的头衔,永远见不到他,永远沾不到后宫的明争暗斗……
但是,终究相遇。
他轻视她空有美貌没有才哗,她脸上无波。
他对她崭露的才哗嗤之以鼻,她心上无痕。
她淡如风、静如云,进宫两年见不到皇上也能自得其乐,独获专宠也不会兴风作浪。
她要的很简单,一个男人的真?心而已。但在帝王之家,这简单的心愿变得奢侈而过分。那她就淡然地过这一生,什么也不要好了,哪怕她不小心爱他如斯。
一张白纸让他对她另眼相看,他试探、深爱,不愿放过她……
可那突然在月夜显字的屏风隐zàng着惊天的秘密……
谁的jiāng山、谁的她?他们将何去何从?

《倾城美?人竟是王!》文 / xuyan581
男友要结婚,新酿却不是唐颜,好老套的剧情。
可同样老套的是,去泰囯旅游,也会因为走错房间而穿越。
第一欠见到白慕秋,她还以为是个倾城的大美?女,不仅主动跟他同乘一辆马车,还浑然不知的拖到只剩内?衣,最让人想撞?墙的是,她有一个坏xí惯,哪就是睡觉的时候xí惯抱着娃娃睡觉。
“如果这是你**我的招术,哪么你成功了”一个xié肆的声音响起。
“你是,,,,男人”?
“莫非你还以为本王是女人不成”
想逃,却为时已晚!
一?夜?欢?愉,他眼都不眨的把她贬最低剑的奴!
“这就是你爬床的代价”。
本以为奴婢好当,想不到这变?态的,时不时的刁?难她。
“过来,给本王宽衣”。
“奴婢这就来”。
半个时辰过去了,衣服纹丝不动,她气馁的抬头“这衣服怎么解”。
王气绝当中。。。。。
“过来,给本王洗脸”。
“奴婢来了”。
“这是在洗脸还是擦桌子”。
王在次气绝。
“过来,给本王梳头”。
“没问题,这奴婢会”。
“做不要剁了你手?指”
结果,二个时辰飘过。。。。。。。
王脸色铁青,站起来真接宣布让她断食。

《女扮男装:妖?娆皇妃》文 / 青末
命盘揭?示,“他”命格贵于常人,乃天定三朝皇妃,一世荣宠!
人人只道晏囯右相独子揽尽万千宠爱,身份矜贵,放?纵恣睢,孰料“他”竟是凤凰颠乱,女扮男装!
那年七夕,生平第一次换上女装,她拼力救下的那名少年是谁?那于花林中的倾城一舞,她又错惑了谁?
她只记得,当时她留下了姐姐的名,然而凑巧的是——
翌曰,圣旨降于右相府,册姐姐为妃……
∞∞∞∞∞
薛承:要么不爱,要么深爱,若已认定便永?世不改,卿儿你记着,这世?上能要得起你的,唯有我!
凌灏南:生不忘,sǐ不离,那一生一次只一人的誓言独独允给你!
南宫旻:自始至终我都无珐拥有你,你的心你的身永远向着别人,可正因如此,我比任何人都想要得到你!

《蛇美?人:卯上极品梨花男》文 / 水沁檬檬
她是蛇妖,他是凡?人。
◎她举止轻浮,一?手抚上他的胸膛:“你若不愿意与我结百?年之好,我们来段露水姻缘可好?反正,我嫁你也肯定会耐不住寂寞。”
他听了,气怒攻?心,猛地推开了她:“大嫂知书达礼,怎么会有你这样——”
“我怎样?”她笑问。
他狼狈而逃,压下心里那股无名酸涩。
◎要她救人,她很理直气壮地问:“我为何要救?”
“你的心肠怎么这般dǎi?dú?!”
“是啊,我dǎi?dú,那又怎样?你若不希望我dǎi?dú,那就qīn自来管我。”
他叹息,说她万般不好,却又让人无珐轻剑。
她处处挑衅、时时勾/引,他欲逃无路。或者,从来没真的要逃?
她使尽手段与他成为夫?妻,强要他的一切。众人以为他愤?怒,哪知他只是心疼。
他从不认为会失去她,直到她毫无预兆地被害,他才肯承认,桃花树下,他已一望成chī。那时候,她高坐在桃花丛中,妖?娆,魅惑。他生生逃离,因为,她不可能是寻常女子。
------------我们要七七扑若梨,YE!------------
天下人都说方若梨是好?人,文人情cāo、侠士情怀,高洁得像九重天外的天仙,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真的是这样吗?
天下人,你们都被骗了!
他是只此一家地腹黑!别无分号地绝情!
你们一定不知道一向守礼的他第一次见到七七就mō了人家的脚,对人家又搂又抱。结果被反扑了,倒过来对人家厌è失望——男人!只?许?州?关?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可怜的七七!悲催一下~
你们一定不知道他从来没有主动对你们伸出过援手,从来都是遇到了,却连拒绝都懒得拒绝而已。他那不wēn不火的个性,你们以为是平易近人,其实不过是冷漠绝情。什么?为什么你们看不出来?
因为,他说,口气wēn和有礼:你们不是我的谁,我的一切情怀你们不配知道。
当他遇上七七,他便不再是那个被人推崇的梨花公子了:她负天下人,他为她还;若天下人负她,他拥她入怀,然后……冷眼天下,袖手旁观 !

《三千美男爱上我》文 / 青梨
简介:
【本文是YY+女尊,一女N男!不喜者慎入!】
为争亿万家产,竟被手足残害,幸好苍天有眼,被她附身在一个八岁女娃身上。哪个神仙这么可恶?竟让这女娃是个傻子?可是……她傻我不傻嘛,立刻恢复正常!
啊!四公主?天哪,女尊男卑?还是内定太子?继承女皇宝座之人?哇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赚大发啦~
三年才一选秀男入宫,这宫中……只此七十二妃?怎么够!
外加英俊侍卫,京城才子,江湖英雄,这总算是够了吧?
切!摇头,再摇头……
不够?那你到底怎么样才满意呃?
我要……我……我要……三千美男爱上我!!

《妃常穿越:逃妃难再逑》文 / 雪芽
简介:
她,一朝穿越,成了大玥王朝丞相的长女,本是内定的代嫁皇后,却被亲妹妹夺去后位,自己还被皇上赐给了藩王北安侯——那个传说中残忍嗜血的王!

新婚之夜,就让她跪地欣赏他和侍妾的激情表演,被迫接受羞辱及难堪……

“你好好的活着,因为我要你活着每一天都痛不欲生!”他金银妖瞳中闪烁着邪狞的光彩,修长的手指捏紧她纤细的脖颈。

他用尽种种方法让她的身心饱受摧残折磨,而在这一切的报复后,他的心却遗失在了她身上……

《谋:皇后无欺》文 / 落羽嫣
简介:

第一次分离前,她是苏家的庶女,他是爱护她的大哥哥,他对她说“不离不弃”;

第二次分离前,他是天殇朝未殇帝,她是他的皇后,她对他说:“相守相依”。

*

那时,他是太子,她是他政敌的女儿,偶然的一次相遇,开始了他们五年的相守,然而一朝分离,再次相见,他们都已认不出彼此。

权利之巅,他的步步紧逼成就了她的一朝蜕变。皇宫中的野姜花开不过盛夏,活下来的,是一朵犹自娇艳的大红牡丹。

《小妾当道:下堂夫,别得瑟》文 / 吖吖笨
简介:
彩沫然,黑帮第一女老大,穿越成青岚王朝首富南宫家,人人可欺的小妾。

为何堂堂郡主会沦落到如斯地步?

白天,她是南宫家地位低下的小妾,夜晚,她则是统领整个黑暗势力的主人。

看她黑帮小妾如何翻云覆雨,力挽狂澜,创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南宫瑾---冰冷腹黑,因为报复而娶了她,在他眼里,她只配做低下的妾。

明明失明的双眸,却总是透着无法琢磨的光芒。如此憎恨的女人,离开之后,竟扰乱了自己的心。

满是不悦,禁锢住她的腰枝,愤怒道"我南宫瑾的女人,谁都没资格碰"

《谋:皇后无欺》文 / 落羽嫣
简介:
第一次分离前,她是苏家的庶女,他是爱护她的大哥哥,他对她说“不离不弃”;
第二次分离前,他是天殇朝未殇帝,她是他的皇后,她对他说:“相守相依”。
*那时,他是太子,她是他政敌的女儿,偶然的一次相遇,开始了他们五年的相守,然而一朝分离,再次相见,他们都已认不出彼此。
权利之巅,他的步步紧逼成就了她的一朝蜕变。皇宫中的野姜花开不过盛夏,活下来的,是一朵犹自娇艳的大红牡丹。

G. 古代绝色美女的言情小说 全本

于飞调,问情曲(四方宇)
九重凤阙,(讲宫廷的)
龙王引蝶,
未央歌)
云舒赋,
落蕊重芳
一鸣天下
醉舞倾城(男主角很痴情的)
红颜乱
兰因壁月
流光夜雪(女主角一直女扮男装)
帝王妻(女主角很有趣)
龙凤双骄
帝王业
凤求凰
博卿欢
桃花前渡
独步天下
倾泠月
且试天下
醉玲珑
穿越之清冷公子
绝色妖姬
千年乱
浴火凤凰之胭脂碎
九天之殇
一霎移魂变古今
帘卷海棠红
美人劫
美人殇
笑倾三国

H. 唐太宗与杨桔儿言情小说

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虽然是隋唐之类的电视剧的常客,但史书中对她的记载实际上只有7个字:“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

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政绩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而无更具体的封号,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

同时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

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重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重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分别被赏给杨素、贺若弼等人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被没入了隋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是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杨妃生前并无妃位,不过是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8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都有记载,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见载。

而杨妃的两子吴王李恪与蜀王李愔,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18年、20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其次贞观7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再者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所以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而且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对李恪的谆谆告诫之意,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甚至有人声称,如果唐太宗不喜欢李恪的话又怎么会要立他为太子?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改立李恪为太子。

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后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毕竟“国赖长君”。于是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第二子李宽,早夭
第四子李泰,夺嫡被贬
第五子李佑,贞观十七年谋反被诛
第六子李愔,被唐太宗痛骂为禽兽不如
第七子李恽,好敛财,被有司弹劾
第八子李贞,仅比李治大一岁
第十子李慎,年纪比李治还要小

下面更加年幼的李嚣、李简、李福等人不是早夭,就是年纪太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比李治大了近9岁的李恪,唐太宗还有别的选择吗?

唐太宗欲立李恪归根究底就是因为除了李恪外,别的年长一些的皇子不是因为夺嫡被贬、被杀,就是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李恪尽管也曾因为踩庄稼和赌博这些小事被连续贬官和削户过多次,但除了李恪外,唐太宗已经别无选择。

不过很显然,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下的心血来潮之念。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一家之言便一锤定音。毕竟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长孙的。贞观十七年时的长孙无忌虽然位极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统而言,司徒位高却只是个虚职。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壮年手握兵权,怎么可能任由一个既无实权又无兵权的长孙无忌操纵朝政?

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而不会只跟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商量,甚至被长孙无忌反驳后就此立刻作罢。

而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事一笔带过的记叙来看,很明显唐太宗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间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对长孙无忌露了个口风,长孙无忌反对,唐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更不要说什么长孙无忌反对立李恪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实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唐太宗本人。毕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的未来就很难有所保证了,这一点唐太宗显然比长孙无忌更为担心,因为当初唐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唐太宗改立太子时,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与李治之间摇摆不定,决定立李治也是因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不利。而在这期间,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过还有庶出但年长的李恪可以考虑,李恪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究竟如何可见一斑了。因为李恪若是在唐太宗的心中还算是有些分量的话,唐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时候绝对会首先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贞观十七年年底诸位皇子回京过年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庶长子可以考虑,而且还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

至于说什么李恪远离京城和朝中大臣没有交情,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保举他做太子。事实上朝中大臣的意愿怎样并不重要,关键仍在于唐太宗自己的态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这个太子可谓是唐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为了册立李治,唐太宗甚至不惜拔剑欲在大臣面前自尽;在正式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强大可靠的东宫班底以辅佐太子。

“己丑,加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特进、宋国公萧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为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太宗本纪》)
“又以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宾客。”(《资治通鉴》)

同时,唐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宫缺少历练,便开始加强对他处理政务能力的培养,时常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言传身教。

“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善。”(《旧唐书·高宗本纪》)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贞观政要》)

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时的举动照搬过来,而不只是口头上提那么一提,被否决后既不见有过失落后悔的时候,更不曾见对李恪这个改立未果的儿子有什么内疚之情,甚至欲立李恪未果后没过两天,唐太宗就因为李治长子李忠的出生而举行了盛大的筵席,不仅在宴会上高兴地“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完全将李恪的事情抛之脑后。反观刘邦欲立赵王如意失败后,为戚姬母子的未来安全得不到保障愁得长吁短叹,甚至“心不乐,悲歌”,不仅特意让周昌去做如意的相国,而且一听说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姬母子,当即下令要陈平等人去杀了樊哙。

而同样提名未果的李恪不仅没有得到唐太宗的任何保护措施,反而被唐太宗严厉地告诫了一通:“你若是不遵纪守法,西汉的燕王刘旦就是你的下场,就算你是我儿子我也救不了你!”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唐太宗在“保护”李恪,要他小心谨慎一些,但李恪作为亲王,他的性命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光是告诫李恪自己谨言慎行是没有用的,只有让未来的皇帝李治知道要善待李恪才能达到保护李恪的目的。

也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汉高祖刘邦临终前特地留了封手诏给太子刘盈,要他日后一定要照顾好他曾经欲立未果的赵王如意;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时也反复强调过立李治的原因是为了能同时保住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而唐太宗既然能想到要为李承乾、李泰、李治的日后安危做打算,又为什么没为李恪日后的安危做出同样的安排呢?想来李恪若是能在唐太宗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又如何会遭此待遇?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前朝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还有人因为唐太宗欲改立李恪便认为李恪是大唐的一代贤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说的那样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选择了李治作为继承人是懵懂一时(事实上看看某毛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就知道他是什么眼光了)。然而通观李恪的生平,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文功武治的政绩。《旧唐书》中对李承乾的治国才能好歹还有一句“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的介绍,对李泰至少还能知道他“少善属文”,也的确编修了一部《括地志》,其他庶出的皇子中,也有因为处理地方政务出色而被当地百姓称赞的。

然而关于李恪却只知其有文武才,相当笼统的一句赞美之词,至于具体有什么雄才伟略的事迹可以展现其贤能的,史书中便再无一字了。就连李恪的“善骑射”也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而已,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的“善骑射”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

李恪所谓的文才更是如此,就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毫无记载,而同样因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册府元龟》:“唐汉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骑射,颇涉文史,兼能隶书。”
《唐朝名画录》:“汉王元昌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见在人间,佳手降叹矣。”
《法书要录》:“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不二。”
《历代名画记》:“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

一位专研经典名著,擅长音乐,绘画精妙,射猎如神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拔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所以若只因为唐太宗的一句“英果类己”,便断定了李恪之贤,也着实武断了些。毕竟唐太宗只是觉得李治性格仁厚温和,并没有说他不如李恪贤能,又怎能由此草率地推断出李恪便是大唐众望所归的贤王呢?

至于《旧唐书》中所说的“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要知道李恪作为唐高宗李治最年长的皇兄,德行比起下面几个弟弟也还说得过去,有声望并不足以为奇,没有名声才是要值得奇怪的。毕竟唐中宗时,身为相王的唐睿宗就是“望实素高”;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也是“贤而有人望”;唐太祖的曾孙李孝逸同样是“素有名望,自是时誉益重”;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在则天朝受到安抚重用,不仅是因为“地尊望重”,更是为了“顺物情”。

李恪被冤杀后史书中又言“以绝众望,海内冤之”,看似评价很高,然而唐太宗在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的时候,也曾说过“用绝天下之望”这样的话。不仅如此,武三思在杀桓彦范等人时,是为了“绝其归望”;王世充杀害杨侗时,也是为了“绝众望”;武则天杀李元嘉更是为了“绝宗室之望”;源休劝朱泚剪除唐宗室的时候,同样是为了“绝人望”。而格辅元刘晏被杀都是“海内冤之”,卢崇道父子被杖毙也是“四海冤之”,崔宁被缢杀后“中外称其冤”,安思顺兄弟被诛更是“天下冤之”,李林甫被构陷同样是“天下以为冤”。可见所谓的“以绝众望,海内冤之”不过是史官的惯用语罢了,究竟能有几分分量,可以自行掂量一番。

何况当时的唐人并不觉得李恪是冤枉,睦州刺史夏侯绚的墓志在提及永徽四年的谋反案时就明确写道“荆吴构逆”,认为荆王李元景与吴王李恪都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这样的态度与史官所说的“海内冤之”完全截然相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夏侯绚的身份,夏侯绚曾是蜀王李愔的长史,而李愔不是别人,正是李恪的同母弟弟,李恪谋反被杀后,李愔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所以按照夏侯绚这样的身份,在提及顶头上司的胞兄被诬陷谋反时理应是为之喊冤,而不是直言他就是“构逆”。连原本最该为李恪喊冤的人都认为李恪就是谋反,当时能有多少人认为李恪是冤枉的可想而知。

事实上李恪在大唐王朝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只不过是近年来的一些电视剧与小说将历史篡改戏说得太厉害了,以至于误导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认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儿子唐朝最贤明的皇子。但凡愿意认真读一读正史的,看看史书上所记载的唐太宗是如何宠爱他的三个嫡子的,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唐太宗爱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比三位嫡子数不胜数的得宠事迹,仅凭唐太宗心血来潮之下的“欲立吴王恪”,以及立储这种环境下的一句“类己”(在立太子这种情况下,不说“类己”难道要说这个儿子“不类己”?),便要妄图证明李恪的受宠,显然是不成立的。何况《旧唐书》中是“太宗常称其类己”,《唐会要》记载为“太宗尝称其类己”,可见这里的常是通假字,通尝,意思是唐太宗曾经说过李恪类己,而不是经常说李恪类己——如果唐太宗经常说李恪类己却又不给他任何保护措施,那么此举根本不是在爱李恪而是在害李恪。

特别是贞观2年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却明显受到了不同的待遇。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不仅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更是多达22州!

且先不说单就数量而言,李泰的封地几乎是李恪的两倍。而李恪的封地益州,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在唐朝时可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扬一益二”的说法还得等到安史之乱以后。蜀地自古地势天险,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想想当初唐高祖李渊私下许诺唐太宗要改立他为太子时就曾说过,要将李建成改封在蜀地,原因就是“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见蜀地在唐初时候人们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了。而扬州的富庶则不必多言,更何况封地里还包括了苏杭一带。

更不用说李恪受封的不过是益州都督,而不是和李泰一样都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的记载,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就在李恪受封前三个月,唐太宗就将益州由大都督降级为了都督。所以贞观二年五月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是李恪只被封为了益州都督——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后来李恪在贞观11年的时候,不过是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由安州都督降职为安州刺史,还被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看上去封地还是在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所管辖的地方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作为都督时,李恪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然而作为刺史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一州之地。后来李恪又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官削户,自此一直到贞观23年共12年的时间里,李恪再也没有官复原职过。这样的待遇除了李恪,也就只有他那个被唐太宗斥为“不如禽兽铁石”的胞弟李愔同样享有了,而其他犯过远比踩庄稼更严重错误的皇子们,也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严厉的惩罚。

唐太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面对自己的爱子时,仍旧只能如同普通人一般,寻常人家是怎么疼爱儿子的,唐太宗就是怎么做的。

所以李承乾就算犯下了谋逆这等杀头大罪,唐太宗也要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性命;所以李泰夺嫡失败后,唐太宗仍旧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甚至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晋封为濮王;所以李治虽然一直和唐太宗住在一起,褚遂良、刘洎为了这事上谏过多少次,也没见唐太宗以“家国事殊”为理由,把李治打发出宫去住。

对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些爱子们宠溺至极,以至于一次又一次招来了魏征这些朝臣的上疏与进谏,偏偏对李恪这些儿子该罚的罚,该杀的杀,一个都没手软。就这样,还能说李恪是唐太宗的“爱子”吗?

至于杨妃的次子李愔,虽然贞观10年就之藩了,但是直到贞观13年,李愔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一同之藩的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想来杨妃要是得宠的话,如何会在史书上仅留下7个字的记载,而她的两个儿子又如何会在李世民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I. 有关王妃的言情小说,幸福

我的无盐王妃,萱妃传奇,穿越之绝色皇后,穿越之我的俏皮王妃,热情王爷冷王妃,杨贵妃妙传,玩转后宫之绝色宠尼,天降王妃,这个王妃有点闲, 皇后重生、深宫风云之铿锵玫瑰、樱花红破、绝色赌妃、永夜、穿了不悔、投胎成公主的孩子、花开花红花落、弃妃的诱惑、极品太子妃、九岁小妖后、妃比寻常,
法老的宠妃,巴比伦王妃,第一皇妃,绝色赌妃,绝色皇后,《王爷的倔宠儿》
《后宫之丑皇后》
《穿越时空之生死恋》
《后宫失宠皇后》
《异世遇到爱》
《情妇皇后》
《厨娘皇后》
穿越—匈奴王妃
穿越之命定王妃
天降王妃
穿越之我是王妃
穿越之绝世王妃

热点内容
ireaderplus听书手机 发布:2025-05-14 21:31:07 浏览:53
秦慕沉苏子悦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14 20:40:42 浏览:860
重生官场小说排行前五十名 发布:2025-05-14 20:38:34 浏览:350
男主高干文笔好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4 20:35:46 浏览:414
小说古言推荐女主全能 发布:2025-05-14 20:25:21 浏览:352
宣玥宁裴寓衡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4 19:42:49 浏览:584
网络小说的女性外貌描写 发布:2025-05-14 19:30:43 浏览:526
全文免费阅读小说薄云深 发布:2025-05-14 19:08:34 浏览:763
都市娱乐后宫肉戏多的小说 发布:2025-05-14 19:04:24 浏览:903
总裁言情类小说排行榜完结 发布:2025-05-14 18:50:23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