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檀栾的小说最好看的

檀栾的小说最好看的

发布时间: 2022-05-03 14:41:30

㈠ 姓氏皇甫的名人明事

皇甫湜(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1]字持正,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韩愈,还求见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图荐举,未成。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湜在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不第。他广为交游,与白居易、李翱、刘敦质等人往来。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湜考中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等职。他与李翱都是韩愈的学生,与韩处于师友之间。李翱发展了韩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则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皇甫湜在阐述韩愈反对因袭、主张独创的理论时说:“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三年,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受考官赏识,被出为陆浑(今河南嵩县)县尉。此案还连累了湜的舅父翰林学士王涯,亦被贬为虢州司马。次年,湜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职。此间,湜与韩愈、李贺等人过从甚密。八年,湜回睦州故里。
元和十二年(817),皇甫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愬召为幕僚,赴襄阳任职,次年五月罢镇。至十五年,他困顿江陵府公安县。其间,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贬死任所。师友的坎坷遭遇,使他一度徬徨、苦闷,感到悲哀和愤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与主张改革的张弘靖、张儇、杨敬之甚相投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应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之召,为幕僚,至襄阳视事。直至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罢镇,回到洛阳,常与白居易往来相访。六年至七年,湜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后失言,数忤同列,求分司东都,至洛阳。因未升迁,官俸微薄,十分窘迫,入冬后竟至于“门无辙迹,庖突无烟”。东都留守裴度卑辞厚礼,召湜为留守府从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请白居易作碑文。湜闻讯大怒,说:“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谢请之。“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计3254个字,裴度重酬之。此后,他写了最后一篇文章《谕业》,总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便归故里。死后葬县南30里。有《皇甫先生文集》传世。
湜子名皇甫松,字子奇,自称檀栾子,父子文学并称。松早年科举失意,屡试不第,未能出仕;后期隐居不出,死后唐昭宗追赠为进士。皇甫松著作有诗词、小说等,词最为著称,在晚唐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收录在《花间集》中有12首,《梦江南》2首、《采莲子》2首等。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花间集》只称他为“皇甫先辈”,“先辈”为唐人对进士的称呼,可见他并未入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代表作有《采莲子二首》、《怨回纥歌》、《浪淘沙二首》等,其中以《采莲子二首》的艺术成就最为杰出,第一首诗中写一采莲少女因“贪戏采莲迟”,傍晚了还在船头弄水,而且还“更脱红裙裹鸭儿”(脱下红裙子将小鸭子裹起来),将女孩儿的活泼顽皮和怜物爱人之情状描摹得历历如画,极其生动逼真。第二首写少女贪看“湖光滟滟”入了迷,索性让船随风飘荡,还时而兴起“无端隔水抛莲子”,但发现有人偷看后羞涩惶恐了老半天(“遥被人知半日羞”),那姿态真是让人又怜又爱。《梦江南二首》写灯下月夜遥忆江南生活情景:“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其一);“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其二)。笔致清灵,情境优美。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笔墨。”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10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皇甫冉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来被称为皇甫舍(今属芳庄镇)。开元天宝之际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继而起。天宝十四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治今北京)起兵叛乱,击败唐军,迅即于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渡黄河,攻下洛阳。次年称帝。六月,叛军破潼关,进入长安。同时,其部将史思明也击败平原、常山等地的反抗,完全占领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蜀中。肃忠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这次战乱历时七年多,史称安史之乱。此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
皇甫冉弟皇甫曾,也善诗,历官监察御史。其名与冉不相上下。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七年登进士第。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曾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皇甫坦:(生卒年待考),字履道;临淄人(今山东临淄)。著名宋朝医学家。
皇甫坦初避走蜀地,隐居道教第七洞天峨嵋山。据说,有一天他暮行风雪中,寒气袭身,四肢冰冷,忽听见道旁有人呼唤。他相顾四望,发现一道人安卧小庵中,遂留下与之(左右氐)足相眠。寻即感觉到一股热气自两足入,“蒸蒸浃体,甚和适”,很快便入梦境,安甜地睡至天明。这时早起的道人对他说:“他日可访我于灵泉观。”皇甫坦应其言,前往灵泉观拜访。两人相谈甚欢,皇甫坦方知此道人正是宋代名道、妙通真人朱桃椎。不久,皇甫坦又在酒肆中巧遇妙通,以为有缘,遂从之学道,“尽得坎离虚实之旨,内外二丹之秘”。
皇甫坦工医术。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49年),显仁皇太后患目疾,宫中御医几治无效。据说,一夜皇太后梦见一黄衣道士,须髯长耳,自言能治其疾。即告于宋高宗。宋高宗诏命有司到全国各地道观查找该道士,终被临安(今浙江杭州)太守打探到,入见慈宁殿告诉宋高宗,此人远在峨嵋山,姓皇甫名坦。宋高宗当即诏请皇甫坦入临安。“坦以嘘呵布气,目即愈,瞖脱隙然矣。”之后他又为仙韶甄娘治好了瘸腿。由此倍受朝廷器重。当他告辞还峨嵋时,两宫赐赍甚厚。不久,高宗又遣使送御香到青城山丈人观祈祷,并至皇甫坦隐居地拜谒安抚,为其建观。
皇甫坦临行前,宋高宗留有一个活话,“赐诏存问”。过了一段时间,宋高宗觉得路途遥远,不便随时召问,遂诏令皇甫坦移居庐山,为其筑室,赐御书名其所曰“清虚庵”,“诏绘坦像,御赞之”。
清虚庵,在庐山山北拨云峰(一名半云峰)下。左有青莲庵,右有凌虚阁,侧有“神泉”。说起“神泉”,还有一段传闻。当年,观初成时,皇甫坦苦水远,汲取不便,“使人荷锄斫庵侧地”,寻即泉水如涌。宋光宗赵惇闻讯,大感神异,大书“神泉”二字以赐。皇甫坦将二字镌刻于石,盖亭覆之,名曰神亭。又据张淏《云谷杂记》载,宋光宗曾于东宫询问皇甫坦缺乏什么,有何困难。皇甫坦回答说,山中一切齐备,无所缺,只是“去水差远,汲取所劳”,光宗闻之,遂书“神泉”二字,嘱之持归庵中随意开掘。坦遵嘱于庵侧穿小井,方挥畚锸,泉即喷涌而出。两种说法一为张扬皇甫坦神迹,一为赞宋光宗神明,不足全信,但仍可看出庵之影响。泉早已湮没,今不知所在。
清虚庵因为御赐而颇具规模。焕文阁、清虚堂置其间,依山造势,宏丽壮观。堂阁中收藏着高宗及后几代皇帝的御赐的《黄庭经》、《道德经》和《阴符经》等道教经籍、宸翰题榜、御赐绘像和赞文,满壁生辉,富丽堂皇。宋人张孝祥有诗记述:“石侧疑无路,山回别有天。神泉通玉海,帝画丽奎躔。紫闼虽重到,青瑶却未镌。只须香案吏,为写白云篇。”
皇甫坦在清虚庵,注意内外丹修炼,有所成就,“善布气”。据说,他常“宴坐不寐”。久之,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光莹莹。又山中道士云其年七十二,容颜虽不及二十年前,但仍满面红光,老态不显。这些正是他内功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和反映。
皇甫坦虽居清虚庵,但并非清静虚无,而是常常被大宋皇帝召入宫廷,医疾问道。高宗在宫内坐禅,他被召见于康寿殿,陪侍左右,随时听调。以后又三度入宫问答。宋孝宗赵眘即位后,他仍不得闲,四次受君命持香往返于(左氵右上既右鬲)山、庐山和青城山,代为祈祷神灵。光宗时更是频频入京,“遣问不绝”。由于他在宋几代皇帝心目中都很有份量,所以道徒闻风归附,“道流咸集”,以沾荣耀,使清虚庵一度名震江南,成为庐山著名道观之一。
据史书记载,皇甫坦“善相人”,有未卜先知之术。《宋史》中有一则记载:湖南帅李道雄素来敬奉皇甫坦。有一次找来自己的几个女儿请他看相。当他看到其中一女时,大惊道:“是他日为天下母。”既而将此事告诉宋高宗。宋高宗遂将此女许配给皇太孙、孝宗第三子赵惇。赵惇登基为帝后,李氏贵为皇后,是为慈懿皇后。李氏“性妒悍”,权力欲极炽。入主后宫不久便操纵宫中事务,使朝政为留正等反战主和妥协派所把持,陈亮、辛弃疾等一些主战派人物遭到排挤打击,并造成宋光宗与其父宋孝宗间的不和,导致宋光宗退位。所以宋光宗大为恼怒,迁怒于皇甫坦,大骂“皇甫坦误我”。该记载说明皇甫坦与高宗关系确实密切,“相人”有一套。遗憾的是,他却因此而失去恩宠。从青城山祈祷还庐山后,便没有再出山。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农历9月,他抱憾地离开了曾红极一时的尘世,庵也随之没落,至明代更为僧徒所据,改为庙宇,道迹无存。
皇甫坦虽“晚节未保”,但为道一生,获得几朝皇帝恩宠和炙手可热的地位,也足以令他宽慰,令道俗眼红。所以,他死后,道俗还每每忆起他,吹嘘和美化一番,试图为道教捞取些许资本。《真仙通鉴》里的一则有关皇甫坦神异道工的描述就说明了这点。书中载道:在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不久,大臣曹勋奉宋徽宗御札自金营还朝。行至大河,无舟以渡。皇甫坦缚苇为笺送其过河,并为之燃苇去寒,解救了其僵死生命。曹勋醒后问之姓名,闭口不答,只抛下“朱真人以公为社稷计,故使济公。后二十年,当见公于钱塘”的暗语。事隔二十年后,曹勋果然在杭州与皇甫坦再度见面,相从话旧,感激涕零,再三叩拜,赠词礼谢。此事不久传入宋光宗耳中,遂宣问皇甫坦于迎劳馆,益加器重,以后每次召问必命曹勋作陪。书中所载与佛教所说达磨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似曾相似,无非是道士们故弄玄虚,制造神秘罢了。

皇甫冲(1490~1558) ,明代诗人。字子俊。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皇甫冲的诗歌能较多地接触社会现实问题。他在《袁抑之黄门防秋师还》诗中揭露明朝军队将领的腐败,他们御敌无方,致使"烽火夜照蓬莱宫,黎民半死长安陌"。士兵多已亡散,而"元戎尚拥娇娥眠"。《筑垣行》中又描写外族入侵后所造成的"火焰烧天云,白骨盈沟渠"的凄惨景象。诗人在《顺义战》一诗中,还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人民中奋起抗敌的爱国英雄。由于他们的英勇斗争,使"城邑不破残",同时,诗人对他们功高名坠又深表同情,结尾说:"李广岂数奇,耿恭终弃置。斯理自古然,况乃居今世。"抒发感慨,讽刺时弊。诗人对敢和严嵩作斗争的杨继盛极其崇敬,《舟中读杨兵部疏》表现了他的义愤,这些诗歌都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他的另一些诗歌,抒发"为儒四十年,裒然一缝掖"(《下邳》)的功名无望的惆怅,表现"清尊独对南城月,惟见归鸦嗓晚烟"(《过济怀周白川尚书》)的闲适心情,又写得较为冲淡醇雅。
皇甫冲善骑射,好谈兵。撰《几策》、《兵流》、《枕戈杂言》等政治军事著作数十万言。他还精音乐、弈棋。作品有《皇甫华阳集》等。

此外,东汉太尉皇甫嵩,魏晋间医学家皇甫谧,唐代有宰相皇甫镈、文学家皇甫湜,宋代有马步军军都头皇甫继明,明代诗人皇甫涍。

㈡ 北斋雨后的作品赏析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祐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㈢ 哪部小说男主人公叫唐景深,女主叫苏栗

《半欢半爱,老公狠洁癖》 作者:檀栾
男主人公:唐景临
女主人公:苏栗
小说简介:
*新婚当天被神秘人入侵,苏栗的世界从此天翻地覆*

当红小花旦二嫁豪门,奉子成婚。苏栗成了整个娱乐圈人人唾弃和人人羡慕的唐太太。
唐景临,暮城首屈一指的黄金单身汉,一个洁癖到令人发指的男人,专横,独断,霸道不可一世。
苏栗一直知道,他们的结婚是假的,恩爱是假的,可明明说好有名无实的婚姻,什么时候却发展成肚子里真有一个的程度了。
人前他们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恩爱夫妻,人后,他们是连陌生人都不如的‘仇人’。
某记者会,男人暧昧的拥着女人的纤腰,一脸的宠溺。
“唐先生,请说一下唐太太的优点?”
“身材好,脸蛋好,重要的是有料还听话。”
“……那缺点?”
男人扭头看了眼瞪着她的小女人,薄唇轻勾,“晚上不听话!”
众记者:秀恩爱,不要脸。
都说男人本身对初恋是宽容的,苏栗以前不懂,但自从她出现后,她才彻底明白他们人前的‘恩爱’还不如唐景临对她的‘宽容’。
……
人生再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不给唐家丢脸,她最终选择了离婚。
“想要净身出户,好呀,不过得等到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小影身体差,医生叮嘱不能要孩子,到时她会好好照顾的。”男人漠然的脸庞好像镀了一层坚冰。
苏栗又恨又怒,“唐景临,你不要太过分,我是绝不会把自己的孩子给别的女人来养。”
“好,既然不想给,又说要净身出户,那么就打掉吧!这样两全其美。”
都说温暖一颗心可能要一辈子,但想冻结一颗心却是瞬间的事。
唐景临,如果我们的认识注定是个错误,那么我情愿孤独终老。

㈣ 墨景深和季暖离婚的原因是什么

季梦然的工作室出了重招,推出了半比百分率的购地计划,将手中那几个非常好的地段摆出来抛售,并且推广力度很大,盛易寒直接给她投了一大笔钱,各处都是广告,这举动吸引了大部分地商行业者的目光,导致集团旗下的几个地皮无人问津。

㈤ 关于上官婉儿的作品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上官昭容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上官昭容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上官昭容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上官昭容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上官昭容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f2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句】上官昭容 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

㈥ 文与可的作品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绘画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2]
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
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可以说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文同的墨竹作品给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刊等诸多画家以重要影响,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洋州有篔簹谷,多竹林,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世有“湖州竹派”之称。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如李衎、赵孟頫等名家,皆湖州派之继承者,对后世影响极大。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
四川仁寿县黑龙潭石壁有一铺所谓的隐形碑,灰白色的石面光滑无迹,泼水后却呈现出一枝墨竹,当地人相传是文同作品。苏轼:《苏东坡集》卷三二《文与可画贺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署名吴镇的《文湖州竹派》一文,列举文同之后的墨竹画家二十五人,画派形成于文同的亲朋好友中,如文同的妻侄、子女、外孙以及表弟苏轼等。湖州竹派在宋以后的八百多年间,影响一直不衰,其中最著名的受惠者有元代高克恭、赵孟頫、李衎、柯九思、吴镇,明代王绂,清代郑燮等人。
文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墨竹图》此墨竹画轴,无名款,但钤有文同二印:静闲画室。文同与可。画悬崖垂竹,主干曲生,至末端而微仰,寓屈伏中隐有劲拔之生意。枝叶甚密,交相间错,向背伏仰各具姿态,画叶之墨色浓淡相依,正如米芾论文同画竹云:“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墨竹于北宋仍属初兴之画艺,与当时尚工笔写实之花卉犹有时代性之相关,故未见“介”、“爪”式的撇叶,也未见竹节间的书法连笔。通幅画法在“画”、“写”之间,与元代及此后的文人写竹相异其趣。

诗文
文同在诗歌创作上很推崇梅尧臣,他的《织妇怨》描写织妇辛勤劳作,反被官吏刁难,与梅尧臣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同一机杼。他的写景诗更有特色。如“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早晴至报恩山寺》);“深葭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晚至村家》)等句;形象生动,宛如图画,充分表现了画家兼诗人善于取景、工于描绘的特点。他在诗中还常常把自然景物比作前人名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晚雪湖上寄景儒》)、“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为古代诗歌描写景物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法,这同当时画家乐于向前人诗中寻找画意具有同样的意义,表明了北宋前期诗与画这两门艺术已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比起前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来就更前进了一步。
所著《丹渊集》40卷,《拾遗》 2卷,为其曾孙文□编,附《年谱》1卷、《附录》2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
水 硙[1]
激水为硙嘉陵民,构高穴深良苦辛[2];
十里之间凡共此[3],麦入面出无虚人[4]。
彼氓居险所产薄[5],世世食此江之滨[6]。
朝廷遣使兴水利,嗟尔平轮与侧轮[7]。

注释:
[1]水硙(wèi):水碾硙,即水磨。利用水力旋动的磨面设备。
[2]构高:指水硙结构高大。穴深:指挖掘的基坑很深。 良:很。
[3]凡:都。此:指水硙。
[4]无虚人:没有空闲过。指磨面的人接连不断。
[5]彼氓:那个(架设水硙的)农家。 氓:民。
[6]食此:靠这个吃饭。
[7]嗟:惋惜,叹惜。平轮与侧轮:代整个水硙。因水硙阻碍水流,有害水利,故兴修水利时常毁之。
简析:
本诗题《水硙》,实重点写以水硙为业者的艰辛生活。首两句写“嘉陵民”构筑水磨的艰苦不易,“良苦辛”三字包含无限感叹。三四句写水硙的作用,“十里之间凡共此”从水硙惠及地域大写,“麦入面出无虚人”从水硙的烦忙写,两句揭示出水磨对当地百姓生活的重要作用。五六句言当地土地险瘠,物产寡薄,架设水硙的农家只能以水硙为衣食之源,进一步申言水硙的不可少。尾两句写朝廷因兴修水利,要拆毁水硙,农家生活前景堪忧。

本诗并非指责朝廷兴修水利,而是嗟叹嘉陵山区以水硙为业的农民生活的艰辛贫困,体现出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既“兴水利”,又能让水硙业者生活无忧,这是作者所希望的,也是此诗创作的重要动机。
晚 至 村 家
高原硗确石径微[1],篱巷明灭余残晖[2]。
旧裾飘风采桑去[3],白袷卷水秧稻归[4]。
深葭绕涧牛散卧[5],积麦满场鸡乱飞。
前溪后谷暝烟起[6],稚子各出关柴扉[7]。

注释:
[1]硗确(qiāoquè):土地瘠薄。石径微:石路狭窄。化用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句意。
[2]明灭: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3]裾(jū):衣襟或衣袖,指衣服,代指采桑去的农妇。
[4]白袷(jiá):白色夹衣。此指农夫。
[5]葭(jiā):芦苇。
[6]暝烟:暮霭,一说指农家晚炊之烟。
[7]稚子:小儿。 柴扉:柴门。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及乡村生活图景的诗。首两句:“高原硗确石径微”化用韩愈《山石》句意,既写出山村地理环境,也见出诗人的行程——沿窄小石路向上攀行的情态。“篱巷明灭余残晖”点至山村时间。两句将“晚至”之意写得极为显明。下面六句是作者至山村所见,每句写一山村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既是傍晚时农家所常见,极富生活气息,又经作者的精妙描摹,极富艺术美感和魅力。各句中动词的运用颇具匠心。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陶醉向往之情。

㈦ 王安石的作品有什么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
。《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㈧ 王唯主要作品

王维的作品列表
1 白石滩 895
2 酬郭给事 749
3 酬张少府 502
4 出塞作 716
5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708
6 春中田园作 868
7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837
8 观猎 1220
9 归嵩山作 638
10 过香积寺 524
11 汉江临泛 774
12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689
13 积雨辋川庄作 898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11
15 老将行 949
16 陇头吟 770
17 陇西行 735
18 鹿柴 657
19 栾家濑 889
20 洛阳女儿行 513
21 孟城坳 876
22 鸟鸣涧 1455
23 漆园 784
24 青溪 560
25 秋夜独坐 873
26 秋夜曲 557
27 山居秋暝 859
28 山中 1553
29 山中送别 1151
30 少年行·其一 1076
31 使至塞上 1251
32 书事 668
33 送别 591
34 送别 810
35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791
36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561
37 送沈子福之江东 960
38 送元二使安西 1972
39 送梓州李使君 735
40 桃源行 784
41 田园乐·其六 1382
4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936
43 渭城曲 575
44 渭川田家 635
45 西施咏 626
46 息夫人 735
47 相思 690
48 辛夷坞 1010
49 新晴野望 1045
50 伊州歌 852
51 夷门歌 780
52 杂诗 569
53 终南别业 1026
54 终南山 659
55 竹里馆 600

王维的资料
王维 (?~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生平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 (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 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 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 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 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 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 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 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 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 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 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 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 时累"(《赠从弟司库员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 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 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 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
辋川集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孟城坳

王维: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裴迪: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

华子冈

王维: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裴迪: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文杏馆

王维: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裴迪: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

斤竹岭

王维: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裴迪: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裴迪: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木兰柴

王维: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裴迪: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茱萸沜

王维: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裴迪: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

宫槐陌

王维: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裴迪: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临湖亭

王维: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裴迪: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

南垞

王维: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裴迪: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欹湖

王维: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裴迪: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柳浪

王维: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裴迪: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栾家濑

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裴迪: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

金屑泉

王维: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
裴迪:萦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

白石滩

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裴迪: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

北垞

王维: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裴迪: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裴迪: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辛夷坞

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裴迪: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漆园

王维: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裴迪: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

椒园

王维: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裴迪: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疒音〕。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
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王番〕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木童〕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挢蛿去三点水加草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和贾舍人早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馀。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我酒过。

兴间略鸟缓,坐久落花多。

经转回银烛、林开散工可。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第歌。

从岐王在宴卫家山地应教

座客香貂满,宫娃绍使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富睛,飞泉绣产原。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早朝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城马牌睨晓,宫并精轶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仍图造方土,东海访蓬流。

同崔员外秋育寓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温彻,万井晤钟多。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绝河。

更渐衰朽质,南陌共鸣何。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帐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思。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难候门。

渔舟胶标浦,猪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进君。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传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座。

送友人前归

万里春应反,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菜衣。

热点内容
小燕子永琪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5-05-13 18:16:47 浏览:51
斯巴达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3 18:15:22 浏览:347
免费网络小说全能战王 发布:2025-05-13 18:09:27 浏览:935
玄幻小说以功法为名 发布:2025-05-13 18:03:34 浏览:457
2019年度十佳都市小说 发布:2025-05-13 17:54:15 浏览:346
后宫嫔妃穿越到现代当演员的小说 发布:2025-05-13 17:45:34 浏览:71
网络搞笑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3 17:06:17 浏览:317
玄幻阴阳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2 18:23:38 浏览:242
完结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2 17:36:47 浏览:954
阿涟容临小说名字 发布:2025-05-12 17:19:34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