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类似舌战法庭的小说推荐

类似舌战法庭的小说推荐

发布时间: 2022-03-05 20:23:26

『壹』 求推荐一些好看的律师,法官的小说,最好不是网文

《大法官说了算》、《舌战羊皮卷》

『贰』 推荐几本好看的商战小说

我只完整的看过一部商战小说《硅谷商战》,下面给大家细细分析一下这部商战小说。说起这本书也十分地来之不易,由于出版年份过早加上之后没有加印导致这本书在各大网站早已销声匿迹,但碍于李彦宏的名头所引发的强大兴趣,我辗转于网上书店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家小的淘宝店淘到了一本复印版,不过最后读完受益匪浅,之前的辛苦也没有白费。

给大家推荐几部比较火的商战小说,《圈子圈套》、《北京不向北》、《金融帝国》、《股殇》、《不得往生》、《华尔街操盘手日记》、《圈子圈套》、《输赢》、《浮沉》。《胜算》是最激发斗志的商战计谋小说一部以弱胜强的销售典范之作给每一个销售和经理人的勇气之书、智慧之书,首席代表——中国第一部海外商战小说。

『叁』 求竹叶青写的小说,写过《舌.战法庭》的

《亚宾馆》《埃斯奎罗》《上班科马克》

『肆』 求一女n男穿越完结小说

红袖添香小说网看到的,看你喜欢不
流行类小说热读
1.《
娃娃龙后要逃婚》
薇诺妮卡
穿越也就好了,竟然穿成了一个小娃娃?那后面的尾巴是怎么回事
2.
《穿越为妻:泼辣福晋》
戴琳娜
一个异时代的美丽女子,一个清朝身份地位显赫的亲贵
3.
《猎心——戾帝玉姬

纳兰倩儿
他是强国之君,他与她素未谋面,仇恨的种子却根植了整整三年
4.
《暮色降临:吸血之恋》
亮兄
当玫瑰凋萎,心爱的人啊,你是否愿意,用我的鲜血来浇灌
5.
《穿越:邪王的烙印》
衣香叶
竟然被一个邪恶的王爷当刺客抓住,严刑拷打无所不用其极
6.
《穿越:妖精不做妃》
琢紫
思想端正、身家清白的她!不甘心玩穿越变成荆国大公主
7.
《契约·蛇王的吻痕》
小十二
画幅银蟒图的代价竟是招来一个狂暴蛇太子,为他生一窝蛇宝宝
8.
《休夫记:皇商相公》君墨砚
未婚夫君有九个?那也莫怪她离经叛道要休夫
红袖添香小说网看到的,推荐你看看
故事是我的翅膀,从来就不是我的囚牢。只要等到对的风,我就可以开始飞翔。
恨一个人有多深,爱一个人就有多疼。我恨那个左手江山右手美人在怀的男子,我恨那个夺了华清家族江山的男人。可是我爱着这个有着血性有着清淡面孔有着内心深处最深爱的女子的连锦年。恨与爱,只是这样一线之隔。
——选自书评《一个人的驸马——连锦年,连我也恨你》
这样的公子,这样的昭默,怎能不叫人揪着心去爱,去融化他无端的自卑和寂寥,再也不让他看起来那么孤独。尽管他的寂寥,尽管偏偏是这个喧闹的世界全然与他无关——尽管是这样的昭默才让我们深深被吸引。
于是才要,拼了全部的性命去让你获得幸福。
——选自书评《昭默,我爱上了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
褪去几千年的时光轮回,褪去帝王姬后繁复的华服。
看过皎皎的书,你会明白,平凡是福,能爱是福,相思最苦,却也甜蜜得最为清楚。
爱如潮水,恨亦难收。
这两个绝世少年,一个温暖了岁月,一个惊艳了时光。加上萧采绎,这三个男子,都彻心彻肺的爱着栖情,爱到万劫不复。白衣的爱让人感动,安亦辰的爱却狠狠的打动了人心。他爱的那么深,那么累,那么苦。那些爱里的细节,永难忘却。
——赵家西施评《胭脂乱:风月栖情》
没有那段锦,添再多的花也无处安放,反显得累赘。我要的,明明是一段锦绣,你却平白的给我这许多的描金绣线,要绣在哪里?而这不断的给予,不过是一再的刺痛我:我,并无锦绣。
——又见风铃评《胭脂乱:风月栖情》
如果可以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回首,不堪回首,只留冰雪凋碧树,残梅萎枝头。
——phyllice1985

『伍』 闹书荒,推荐几部历史类的小说,不要文官路线的

打着打着断了,wo cao!!!
无介绍了,就名字
架空的:无良皇帝,做皇帝的,别看后面的,崩了,
上古先秦:春秋小领主,种田的,一般般,历史知识挺好,没逻辑错误,能看
秦汉:刑徒,好书,后面的不知作者怎么了,反正不行了,能看。
三国:除了色|情的,只有那么几部,我推荐北地枪王张绣,传说他嫂子很漂亮的说,但作者没写,是不屑还是忘了?还有TJ一本真髓,到现在都是好书,可惜了,他当年要是写完肯定大卖。
两晋隋唐:上品寒士,作者有文化,两晋里面最好的,基本没讲做官的事。
红烧大唐,神作,作者认为下面的不该写了,他就不写了,有个性,就是字数少了点儿,勉强是神作。跟好几个历史奇葩女子的纠葛。
五代十国:这里面不是杀来杀去就是叫嚣屠光少数名族,无语,没有值得看的,吧?
两宋元明:纳妾记,不错,是个打发时间的好书。值得一看。剩下的除了金手指还是金手指。
清:我的老婆是军阀,可以一看,还好吧。
都是按照你的要求想的,手打很累,祝你节日愉快!!
祝你节日愉快!!
祝你节日愉快!!

『陆』 推荐几本关于古代的小说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长的专制帝王统治时代,很奇怪的是,中国小说和戏剧一直遭受正统文士的忽略和歧视,以致这类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现。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总是难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遗憾。我们这个课程选讲的几部巨著,其作者无一不有类似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说是罗贯中。有关其籍贯、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四说: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四是庐陵人。数十年来,以前两种说法为多,但迄无定论。今人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东原说。从现有资料看,以东原说较为可信。

—、太原说

明佚名《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二、杭州说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传记”类云:“《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

三、东原(东平)说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1983,240-265页)从元代赵偕(字子永,慈溪人)《 赵宝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门人中找到罗本和高克柔二人,认为罗本即罗贯中。这涉及《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是东平太守陈文昭,何以如此?原来慈溪县令陈文昭向邑人赵宝峰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宝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编《宋元学案》就将陈文昭也列为宝峰先生门人,于是不难解释《水浒传》唯一好官是陈文昭之谜。《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分明是罗本,东平是其父母之邦。把这个好官说成是东平太守,王利器认为是“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谭洛非编,1992,119-130页)也从《 赵宝峰 先生集》和《宋元学案》找寻资料,认为罗贯中原来名本,字彦直,东平人。元亡后投奔居于浙江慈溪的兄长罗拱字彦威,罗拱为宋宗室后裔赵宝峰的门人,所以罗本也师事赵宝峰。贯中恐是别号。

至于罗贯中的生平,有以为是南宋人。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为元未明初人这说法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抱负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以下引述周邨、冯其庸、章培恒、周楞伽等人的说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书元人所见罗贯中〈水浒传〉和王实甫〈西厢记〉》(1985,76-82页)一文,认为“罗贯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间人。”其说可约略参考前面“讲史文学之源流”一节我们所引周邨的意见。

二、约生于 1295年前后(冯其庸、章培恒)

冯其庸《论罗贯中的时代》(1991,80-93页),认为既然罗贯中与葛可久并提,葛是元人,罗当然也是元人。从《录鬼簿续编》的记载推算,罗贯中大约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后,大约活了八十五岁。

章培恒《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页)坚持以书中今地名来考证一本书的成书年代,并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时间,他认为《三国演义》约成书于1329年前后,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

三、约生于1330年(鲁迅、周楞伽)

鲁迅《史略》(129页)认为是“元明间人”(约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说札记》(1981,第四期,76-82页)同意鲁迅的说法,认为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结合各家意见,大致是这样:罗贯中东平人,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主要有四说: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叶。无论如何,因为不能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编撰者,则写作年代就无法跳出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成书年代必须结合罗贯中的生卒岁月来看。

一、宋以前说

周邨主张《三国演义》成书于宋或北宋以前,我们前面已引述他的说法(见本单元,第3页)

二、元代中期说

袁世硕《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1991,94-108页)一文认为该书用三百三十多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间的平话很近似。且引用时或言唐贤,或言宋贤,不言“元贤”,实是元人口吻;书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个别几个笔误外,几乎全与元代行政区名称相符。因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的旧地名,因此将作注的时间断在此年,再往后延伸十几年,基本上可以确定书成于元中期,大约是十四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他并认为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视为罗贯中原作。

三、明初说

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3,280-295页)一文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硕断书中小注年代于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认为地名情况复杂。他认为罗贯中在明初开笔,第十二卷写作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完成于1371年以后。他还认为根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以齿序排名,罗本处于第八位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间,生年约在1315年至1318年之间,卒年估计在1385年1388年之间。开笔时罗本贯中约五十馀岁。

四、明中叶说

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1983,266-279页)一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写成,而元刊《三国志平话》为新安虞氏至治年间(1321-1323)所刊五种平话之一,篇幅仅有八万字,文笔粗糙简陋,《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为其十倍,手法成熟,从发展过程看,必远远产生于平话之后。张国光因此认为,“此书的撰成,既不会是元代,也难以肯定是明初,其时当在明中叶。为此书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计由于蒋大器写序后无钱刻书,过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光是抛开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作者来立论的,这样就不必顾虑成书年代是否与罗贯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结合罗贯中生平来看,以第二和第三两种说法较为接近事实。如果第四种说法合理,则明中叶是开始流传的时间。

版本

—、嘉靖本

现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题目唯七字。书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罗的原著,但现在怀疑者不少。

二、志传本

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三、李评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评三国志”,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画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将嘉靖本回目每两则并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等几种。清代毛宗岗据以删削修订为毛评本。

四、毛本(毛评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纶、毛宗岗父子假借金圣叹名义评改“伪李评本”,全面修订而成。鲁迅说毛氏父子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应该注意的是,李悔吾认为该书比以前的版本更强化封建正统思想,而在艺术加工方面则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这四个版本系统,总归起来,实际只是三种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三是毛评本系统。至与“李评本”因为被毛宗岗修订后已融入毛评本,跟毛评本应属同一系统。目前书坊排印的本子,绝大多数是毛评本系统,不过在校勘时通常会参考嘉靖本的异文做些改动。

三、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

晋陈寿编撰《三国志》,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馀种为之注。我们知道魏晋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据具体事迹;后来《世说新语》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评人物风气流传一段时间,影响所及,许多人对于当时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谈说过程中,一方面兴趣浓厚不减,而口耳相传之间又增添讲者的主观意见和个人色彩,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画遂有越来越精彩的现象。

例如说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文献有三十多种。这是现存文献而言,实际一定不止此数。

唐代论述三国的诗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则有约八十篇。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当时出现而遗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诗文外,元杂剧以三国故事入戏的有六十多本。这更值得注意,一是当时三国故事个别片段巳发展得很成熟,才能编为戏本,二是戏比诗文流传更广泛,影响更大,与小说发展变作互为因果。而宋以来流传的说三分,此时成为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更成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但原来的故事却是零星存在的。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终组织成长篇巨著,实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这过程可说是年深月久。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当然《三国演义》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国志》的,也有间接取自《三国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献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后世已敷演充实的(俗语“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戏剧作品,已将三国故事贯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综论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陈寿《三国志》录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编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则遗留在文人笔下或民间。

第二个阶段是《三国志》成书后初期,尤其是东晋、南北朝,因为去三国未远,仍有大量文献和民间传说流行,但故事内容大约无可避免开始出现增添或转变的情形。

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代文人的歌咏和说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传说走向理趣,后者则使零星故事组合成较长的单元。

第四个阶段是元剧作品。元代许多剧作家都尝试将三国故事敷写成情节精彩的剧本。就以吕布和貂禅的故事为例,现存的剧本有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武汉臣《虎牢关三战吕布》(残缺),于伯渊有《白间斩吕布》。另外元南戏有《貂蝉女》(残缺)。见微知著,可以估计元剧作家对全部三国故事发扬光大之贡献。

第五个阶段是罗贯中的成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确是的论,尤其是博采各种典籍包括史注、笔记、传说、平话、剧本、诗文等,共冶一炉,成为巨著。这当中实际上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在罗贯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节方面进行修改加工的无名作者,也同样功不可没。罗贯中可以说是后期一个集大成者。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坊间流行的《三国演义》毛评本在书前有一篇《读〈三国志〉法》。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赏《三国演义》的文章,包括内容和文学技巧的剖析。当中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正确,但却是很有启发性的,不可不读。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因为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扬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漫稿》举了许多例子,建议翻阅原书。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过去的评论家多受影响,不敢推翻其说,几成定论。其实鲁迅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四是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是用浅白的文言写成的,言简意赅,语气明快。这在封建时代一般稍能识字者,大约均可欣赏,有利于传播。

《三国演义》一书,特别是毛评本,移用了古代文学家很多诗词,与白话文比较,使用浅白文言文,更能够使之与这些诗词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统一和谐。

《三国演义》一书创造了很多成语,引用或自造许多谚语,生动活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六、《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柒』 求推荐几本搞笑的BL小说

大家好,我是格林夜话!今天小编想为大家推荐四本轻松搞笑的耽美小说,让你在工作学习之余放松心情,舒缓疲劳,每一本都让人笑到岔气,让人不禁感叹都是神经病。
1、《江湖遍地是奇葩》 作者:语笑阑珊
武功高强宠溺攻X现穿古轻微傲娇软萌受
文案:二十二岁,沈千凌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影帝。然后就在他拿着奖杯热泪盈眶之时,一块天花板轰然掉落,准确无误砸中他的头。然后他就……穿越了!
秦少宇:若凌儿愿意,追影宫随时都能办喜事。
沈千凌:实不相瞒,我特别不愿意。
书评:看完这篇小说,我只想说真是太搞笑了,与小说奇葩搞笑的用词比起来,小说的情节反而不值得一提了。其次,这本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小攻很腹黑,小受傲娇又萌萌哒!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两绝壁是”中央戏精学院“毕业的,太能演了,虽然对方都能识破,却依旧乐此不疲。小说中的侍卫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时不时的背后议论,脑补出来的都是大戏,感觉他们也撑起了本文笑点的一片天。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千凌,秦少宇 ┃ 配角:叶瑾,沈千枫 ┃ 其它:HE
2、《江湖遍地是土豪》 作者:语笑阑珊
武功高强宠溺攻X现穿古轻微傲娇软萌受
文案:自从穿越来这个江湖,沈千凌最头疼就是三件事。第一粉丝太多,第二粉丝太多,第三还是粉丝太多。秦少宇:山下又来了一堆百姓,说想跟你学降雨。沈千凌震惊,我什么时候掌握了这种技能?江湖难道不应该血雨又腥风,你们稍微按照剧情走一下啊!
书评:《江湖遍地是土豪》是《江湖遍地是奇葩》的后记,这篇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又萌又搞笑,不论是小说中的暗卫,还是百姓,都自带笑点。不仅延续上文的搞笑剧情,小说中的攻和受还是一如既往的宠。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千凌,秦少宇 ┃ 配角:叶瑾,沈千枫,黄远,慕寒夜 ┃ 其它:HE
3、《土匪攻略》 作者:语笑阑珊
“土匪”宠溺攻X腹黑吃货受
文案:温柳年是苍茫城内新上任的知府大人。百姓敲锣打鼓,原以为这次的官老爷和先前一样,会是五大三粗的铁塔壮汉,谁曾想从马车里出来的,竟会是一个瘦瘦弱弱的书呆子。温大人看了看四周,皱眉感慨,“果然很穷。百姓闻言心碎一地,我们也不想,但城外山上有土匪啊。
轻松微悬疑,江湖加朝堂。
一对一,感情线不纠结,两对CP,HE。
书评:《土匪攻略》主要讲述了温大人上任去剿匪,最后把匪骗到了自己的家里,然后两个人相亲相爱生活的故事。小说的前期是江湖恩怨,后期属于朝堂斗争,小说的攻玩的是一手好宠溺,宠到牙疼。而温大人也就是我们的温受受,实在是太萌了,不仅是学霸一枚,还上得了朝堂,下得了战场。当然,这个下战场是为了大当家的。不仅如此,温大人还生的貌美如花,能言善辩,舌战群儒也不带怕的,这样的温大人好想要一只呢!

内容标签: 江湖恩怨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近水楼台
搜索关键字:主角:温柳年,赵越 ┃ 配角:木青山,尚云泽 ┃ 其它:语笑阑珊
4、《帝王攻略》 作者:语笑阑珊
忠犬西南王攻X傲娇帝王受
文案:出身皇家,楚渊每一步棋都走得心惊,生怕会一着不慎,落得满盘皆输。十八岁登基,不出半年云南便闹起内乱,朝中一干老臣心思虽不尽相同,却都在等着看新帝要如何收场。岂料这头还没来得及出响动,千里之外,西南王段白月早已亲自率部大杀四方,不出半年便平了乱。宫内月影稀疏,楚渊亲手落下火漆印,将密函八百里加急送往云南——这次又想要朕用何交换?笔锋力透纸背,几乎能看出在写下这行字时,年轻的帝王是如何愤怒。段白月慢条斯理摊开纸,只端端正正回了一个字。你。
书评:首先,小编想说的是,这是唯一的一篇不是以搞笑吸引我的小说,上面的三篇都很搞笑,不论是文字还是剧情,但这一篇是单纯的用剧情,楚渊和段白月之间的感情吸引的我。最开始的时候,楚渊对段白月可能有点利用,段白月明明知道却还是甘之如饴,不仅如此,还装成一副贪得无厌的模样,好让楚渊心安。两个人互相喜欢,却没有戳破,在段白月身中蛊毒的时候,两人的感情才迎来了春天。

内容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搜索关键字:主角:楚渊,段白月 ┃ 配角:段瑶,叶瑾,沈千枫 ┃ 其它:语笑阑珊
以上就是小编今日的推荐啦!希望你们喜欢!上面的四本小说都是语笑阑珊写的,她的文风大多属于轻快跳脱的这种,因此,前面三篇都会让你看到忍不住捧腹,至于最后一篇,小编认为写的非常深情,笑点没有前面三本多,但也相当有爱啦!保证你看过不会后悔!

『捌』 推荐一本好看的小说

十年一品温如言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沥川往事 凤囚凰 东宫

『玖』 推荐几本关于律师的好的小说

《来自农村的女律师》:

【【2019云起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她出身农村,19岁毕业于名牌大学法律系,却得罪仇家无缘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回乡待业。

著名心理学家诊所坐镇律师猝发心脏病死亡,寻找“身正、品端、正气、家天下”之人续业,无奈天生好容貌令她一介乡村贫女敬而远之,死缠烂打也没用,只好追随着她的脚步,随侍左右,帮她破了一件又一件案子,法庭上她是苦主的正义天使,现实里他保护她。

江山无限,你为众生倾尽心力,而我只为博你一笑!

(“网页链接”。)

热点内容
莫小梅老张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发布:2025-09-14 03:07:15 浏览:88
抗战穿越女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4 02:57:14 浏览:624
金庸武侠小说狭义精神英译论文 发布:2025-09-14 02:56:34 浏览:203
游戏丧尸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4 02:24:16 浏览:793
女主马甲特别多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5-09-14 02:18:07 浏览:127
推荐类似重生之扫墓的小说 发布:2025-09-14 02:17:56 浏览:794
现代福地小说 发布:2025-09-14 01:23:41 浏览:955
霸道动漫的小说名字大全集 发布:2025-09-14 00:39:01 浏览:84
关于重生都市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14 00:22:32 浏览:227
小说推荐言情刑侦 发布:2025-09-14 00:20:22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