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王小说出版推荐
① 鱼王的介绍
作者把它的体裁界定为“说中寓于短篇小的叙述”。其中有的篇章是作者的经历,有的则是作者的见闻,没有贯穿始终的主人公,没有精心编织的情节,似散文,又似小说。这种无拘无束的结构和行文方式使作者得以随心所欲地概括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阿斯塔菲耶夫极善描写。无论是原始森林的夜晚,还是奥巴里哈河上的垂钓,无论是鲍耶的秉性,还是形形色色的偷鱼者,一经他的点染,便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细腻和活力。例如下面这段把自然人格化的文学就相当精彩;被波涛席卷而去的“百合花绽开了色彩鲜艳的唇瓣,象是在呼喊。它在向无边无垠的大森林告别,而森林正应和着雨声奏出使人感到宁静的旋律,树叶和荒草郁郁寡欢地舒展着叶瓣,连针叶也变得蔫蔫的。”即便蚊子叮咬的细节也会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这不是那种贵族元老气派的俄罗斯蚊子,先要低吟慢唱,手舞足蹈个够了,然后才懒洋洋地叮你一口。不是的,这种北方的,饿瘪了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野性十足的东西,一下子扑上来,一声不哼地碰上什么就叮螫什么,这能叫长角鹿踣地不起,能使人痛苦万状。”作者的议论兼有抒情和哲理。
② 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鱼王》的内容为:伊格纳季伊奇作为渔民在叶尼塞河里钓鱼,有一天钓住一条大A鱼时被大A鱼拽到水里,差点丧命,最后鱼脱钩逃掉了,他也就避过了一难。人们阅读《鱼王》时发现,阿斯塔菲耶夫不断地告诫人们把一般与个别联系起来:要从故事的具体情节中跳出来,去分析文中蕴涵的象征性意义。他在《鱼王》中不断引导我们从生态整体主义来了解人和鱼搏斗的寓意。作家阿斯塔菲耶夫选取的主人公伊格纳季伊奇是个偷渔者,他常用捕鱼人、渔民、“人”来称呼伊格纳季伊奇,这暗示着主人公是以人类为整体的,而他个人不是以偷渔者身份来参加和鱼的斗争,他具有超人的能力和非凡的本领,这些本领使他具有了神秘色彩,大鱼也和普通鱼不一样,是鱼里的“王牌”。伊格纳季伊奇也想起曾经爷爷给他讲过的“鱼王”故事,觉得这条大鱼可能就是那个“鱼王”。他赋予大鱼一双冷漠的蛇眼睛,在基督教里蛇是魔鬼的象征,加上宗教联系使大鱼更具有了神秘色彩。把普通的鱼比喻成鱼王,并且与传说相联系,使它得到了某种魔力。作者也给鱼王赋予了女性特点,是两者的共同特点把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伊格纳季伊奇对格拉哈的愧疚转移到了全体女性身上,其中包括了具有女性魅力的鱼王。伊格纳季伊奇最终认为侵犯女性是罪孽,侵犯大自然是罪过。这样,作者就把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体系联系在了一起。他的作品中,他把女性和自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和生态女性主义基本一致。虐待大自然的一切亦是不道德的。有人说,人们在摧毁大自然的同时,就是在摧残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在摧毁自己的道德。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是将大自然和女性联系在了一起,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态主义者认为,自然和女性间有着关联:自然创造了万物,女性则直接孕育了生命。女性直接参与了对生命的创造,女性对于自然界的生命都抱有仁慈、关怀和温情。阿斯塔菲耶夫所持有的生态观,实际上是一种女性化的生态观;而阿斯塔菲耶夫所持有的女性观,实际上也是一种富有强烈女性味的生态女性观,她们与自然联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不可分离、互不可缺的一部分。小说的“鲍加尼达村的鱼汤”一章中,讲述了全书主人公阿基姆的儿时生活,讲述他的母亲是自然化的女性,她如此单纯、温情、善良、仁慈,就像孕育我们的大自然。
③ 儿童文学作品《寻找鱼王》在线阅读
内容推荐:
在宁静而美丽的深山村落里,家家户户流传着“鱼王”的传说,人们说他是鱼鹰之子,捕鱼的旷世高手,却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一个八岁的孩子在
父亲的陪伴下出门远游、苦苦寻找“鱼王”学艺,找到了传说中的老鱼王,也从老人的口中得知了鱼王家族一段精彩离奇、不为人知的民间传奇历史。在这段故事
中,男孩经历了爱与人生的洗礼,最终成长为新的鱼王传人。唯美寂静的深山,大雪皑皑的山间小屋里,善良纯净的孩子和饱经沧桑的老人共同谱写了宁静壮美的生
命画卷。
《寻找鱼王》是一部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为当代的小读者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为孩子们书写了一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奇故事,令小读者在富有民俗韵味和地域风情的故事中,体味爱与生命的深远况味。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3年开始小说和诗歌创作。
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张
炜散文年编》20部;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张炜文集》。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作者与《九月寓言》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
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少年与海》《刺猬歌》等作品分别获得多种
奖项。新作《你在高原》获鄂尔多斯文学大奖、华语传媒杰出作家大奖、中国出版集团特别奖、茅盾文学奖、《亚洲周刊》年度华文小说之首等十余种奖项。
马岱姝,四川成都人,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设计硕士学位。曾经为多本中、英文杂志和文学图书创作封面和插画,曾夺得企鹅中国公司举办的图书封面设计大赛第一名。《树叶》荣获2014年第八届英国切尔滕纳姆插画奖,目前居住在巴塞罗那。
④ 中外学者对《鱼王》的研究著作有哪些
2007年吉林大学乔雪的硕士学位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解析〈鱼王〉》,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作为叙述主题,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从“性别”与“环境”的视角对《鱼王》进行探究并分析作品中的文学、哲学、自然、女性、文化之间的互蕴互镶,从研究女性生态文学视角出发拓宽了阿氏研究的视野。
200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姚晓丹的硕士学位论文《人性心灵,灵性自然——试论〈鱼王〉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呼唤》,从人性、道德的高度来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惩恶扬善。“鱼王”是具有灵性的自然伟力的象征。阿氏创作个性鲜明,他的作品将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赋予自然万物以灵性,目的就是希望人类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要知道自然的博大和伟力。
值得一读的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位女学者В.В.Дегтярёва在2011年发表的专著《МифологемыводногомиравнатурофилосовскойпрозеРоссиииСША》。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俄罗斯与美国自然哲理小说中的神话意象,小说主要对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美国麦尔维尔的《白鲸》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水的意象神话进行比较,全书共分为序言、第一部分“神话视角”、第二部分是“水中神话”、第三部分“关于鱼与鲸的神话”和结语,此专著对研究阿氏、麦氏及海氏生态哲理小说的神话意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013年辽宁大学王丹的硕士学位论文《阿斯塔菲耶夫创作中的生态伦理主题》主要论证了阿斯塔菲耶夫生态伦理主题创作的影响因素,对比了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异曲同工,探讨了阿氏在其自然哲理小说中对生态伦理这一主题的不断探索、升华,他的内心世界承载着为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
2013年新疆大学刘娟的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鱼王〉》,运用生态批评的三大方法,即生态伦理观、生态整体观和生态末世观深刻论证《鱼王》的生态意识、生态的人文关怀,启迪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
⑤ 《鱼王》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鱼王》([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鱼王
作者:[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译者:夏仲翼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
页数:644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鱼王》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关于生
活的沉思。荒凉苦寒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大自然尽显壮美广袤富饶之地,人类的足迹在其间虽如雪泥鸿爪,却又带着生命不息的尊严。
这些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淡化情节,描写细腻鲜活,“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露出连贯的内容和意象,犹如不经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颗都以其自身的美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鱼王》写作时为十三篇,其中《没心没肺》一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时未能收入,此后的汉语译本皆因袭此删节版。本次由俄语翻译家张冰将该篇翻译补入,首次呈现这部杰作的全貌,并收入俄罗斯原版精美彩插,满足读者多年期待。
作者简介:
维克托·彼得洛维奇·阿斯塔菲耶夫(Виктор ПетровичАстафьев,1924—2001),苏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个农民家庭,作品多取材于自身经历,被认为继承了屠格涅夫、普里什文和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自然文学传统,并创造出将小说、道德思辨和抒情散文熔于一炉的独特风格。阿斯塔菲耶夫善于描写自然生活,洞察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开掘人的心灵,返照时代的剪影。正如评论家马卡洛夫所说:“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是关于我们生活的沉思,是关于人在大地上和社会上的使命以及人的道德标准的沉思,是关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沉思。”代表作有《鱼王》《树号》《牧童和牧女》《最后一次鞠躬》等。
⑥ 寻找鱼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寻找鱼王》是一部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为当代的小读者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为孩子们书写了一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奇故事。
⑦ 哪里可以下载到苏联作家《鱼王》的电子书
很多年里,我都没有想起读一读它,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它在我身边大约有十几年了,出版于1982年,定价一元六角,想想时下那些动辄十几元二十几元的文学垃圾,这本书真让人激动。我再次打开它。上一次打开它是几年前,没有读完,那标记着下一次起读的折页已经无法伸平,但碳素墨水划过的痕迹清晰得就像今天早晨刚刚划上去的。我再次读了那些划过的句子,有一个意象其实我从未忘记:
“一个右手封在石膏里的男孩子用左手把蚊子揿死在窗上。窗玻璃的一面淌着红色的血滴,另一面却是明澈的雨滴。它们顺着玻璃流着,轨迹有重合的,间或曲折相交,但是血的污流和雨水的清流虽然交叉重叠,却相互冲刷不掉,玻璃上的这幅意象使人不由得想起某种难以理解的颇有凶兆的生存之谜。”
作家笔下这一小镇车站候车室里的狭窄的情景,令人的思绪进入社会、历史、人生的广阔领域,也许还要想想生活的危机和严酷。
我不由地向窗外看去。紧贴在窗口的是一个阴沉的天空,远山远楼都罩在看上去颗粒很粗的雾气中,雾气还隐约泛着黄色。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两三天了,天气预报说,更北的地方在刮沙尘暴,我能想象那些沙尘被雨滴带到那些不幸的人们窗玻璃上的情景,灰黄的,鱼鳞一样模糊了一面透明的墙,而玻璃的里面是因降温而凝结的清澈的水气在缓缓地往下流。那应该是大自然与人的一种对话方式吧。大自然只好走到人的窗前,来敲醒麻木沉睡的人了。
阿斯塔菲耶夫是一个较早就醒来的人,也许他从未沉睡过。他与大自然是血肉相联的,所以他作为作家,没有一旦成名后就背离乡土,他在他故乡的窗口把握大自然的脉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感受和忧虑在厚厚的一本《鱼王》中,那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他已经感觉到大自然呼吸的艰难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他意识到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改造一切时,其实我们也是在破坏、损害、践踏、摧残;人在贪婪自私的掠夺心理恶性膨胀的同时,既丧失了对自然的爱,也必然会丧失人性;一切破坏践踏大自然的完整、宏伟和完美的恶行,必然要导致人的品格的堕落,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惩罚;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个微小的举动就会牵动千百万人的命运,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劳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先知先觉的作家那颗不安的心,我们也能感觉到他对布满伤痕的大自然的心痛,而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作家们都在讴歌改天换地的热火朝天呢。
《鱼王》体现出一个好作家的品质,体现出他的深厚和博大,它的基调也像一块玻璃的两面,一面是作家对大自然、对人的爱,一面是作家关于人对自然的掠夺的痛心和剖白。没有谁像阿斯塔菲耶夫那样用心地感受自然的苦痛,甚至柳叶尖上的一滴露珠的凝敛不动,他都以为是它因害怕自己的坠落会毁坏这个世界。他强调大自然变幻无穷的美,只有在它的“生身之境”才能保存下来。他是真正的自然之子。比较而言,我们这些只是偶尔到自然中走走的人们,对自然发出的短暂感叹真是太肤浅了,甚至有些敷衍的意味,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躲在城市里,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大自然分裂开了,忘记了自己的出处。我们在城市里被异化了。
城市的玻璃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茶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灰色的,它们美化了城市的面容,也阻挡了阳光的脚步,而玻璃窗内的人们却仍能看见窗外招摇的绿树和沉默的远山,能明白大自然用颜色进行的呼唤。但是,我们被窗内的现代化、物质化的生活诱惑着,羁绊着,难以自拔,这意味着人类将继续为日益疯狂的现代生活付出代价,也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关注的滞后,这正是现代人生活的对立的基调,这恐怕是阿斯塔菲耶夫也无可奈何的事了。他写了与他血肉相联的东西,却让我们共同感到了忧虑和痛楚,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来读《鱼王》。
网上没有免费的啊,我找了一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晕
⑧ 鱼王的内容简介
撒在地上的牛奶吸引他,因为牛奶尽管“遭到践踏,却始终倔强地保持着自身的洁白”。河鱼香食牛虻,引出“自然界自会在善恶之间制造平衡”的咏叹。一只蚊子被揿死在窗上,在他看来却意味着难以理解的生死之谜,“窗玻璃的一面淌着红色的血,另一面却是明澈的雨。它们顺着玻璃流淌,轨迹有重合的,间或曲折相交,但是血的污流和雨水的清流虽然交叉重叠,却相互冲刷不掉。”作者从日常生活情景中开掘出来的涵义,使小说不时横生出另一番意境和情趣。12个短篇形似生活,其实都在刻意追求特定的象征意义。《鲍加尼达村的鱼场》喻示自然哺育人类。《黑羽翻飞》中大量捕杀雷鸟后在楚什镇池塘周围堆积起来的黑色羽毛,“象是送葬的花圈”,戕害自然无异毁灭人类本身。在对大自然的恣意掠夺中,作者看到了爱的丧失,人性的堕落。在他笔下,对自然的态度幻化出一条区分善恶的标准。阿基姆爱自然,他的善心拯救了频临死亡的艾丽雅,盖尔采夫恨自然,他的狠毒使他成了糟踏女性的恶魔。掠夺自然,必遭自然的惩罚。这种惩罚一方面是自然本身的惩罚,者或是原先鲟鱼多得象劈柴,一尾摞一尾的河里,如今鲟鱼几近绝迹,者或是寓言式的喻示,身受重伤的鱼王把伊格纳齐依奇拖进水里,使他遭受同样的命运;另一方面则是以人的道德水准下降的形式出现,人忘记了应该怎样做人,就必然成为他人的灾祸,或者象那个司机,酒后驾车,压死柯曼多尔的爱女塔依卡,或者象偷鱼人格罗霍塔洛,听到“恩师”库克林遇难呼救,躲在一边不去搭救。保护自然实际上也是保护人们的心灵。伊格纳齐伊奇对鱼王的祝福折射出他心灵的净化。在转变对自然的态度中,作者悟出了一条改善人们自身的路。12个短篇各色各样,相对独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似乎十分松散。但它们全部围绕着人和自然的问题,又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开不同的侧面,因此合在一起,便从松散下面显露出连贯的内容,显露出一个大的意象,即世界往何处去?人们企望“过得快快活活”。这种希翼穿越所有的世纪,一直延伸到今天。为此人们改造自然,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然而就在获取的同时,人们却在丧失,丧失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天然的美味,奇异的景观,野外的乐趣,安静的环境……甚至美好的感情。”到何年何月我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学会给予自然些什么?到何年何月我们才能学会象操持有方的当家人那样,管好自己的家业?”西伯利亚正在改变模样。作者每次飞越它的上空,都有一种和它永别的惆怅。全书末尾对时代所作的14项评判,道出了获取和丧失以及诸如此类的矛盾在这个世界上的统一。人们只有一个地球。它将在这些矛盾中生存还是毁灭?这疑虑不单属于作者,它属于全人类。
⑨ 有没有什么优质书目推荐
有些人在做总结的时候,总喜欢说自己今年又读了300多少本书,就是只字不提书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这种靠量子速读(≈吹牛)完成的阅读并不值得提倡,因为粗读1000本什么都没讲清楚的书,完全比不上精读100本经典的效果。
但是怎样挑选经典?除了时间的自然沉淀之外,还有很多人在认真负责地做着推荐工作。以小编这个不太认真负责的人的经验来说,以读书为工作,一年下来,认真读完的也不过百本,(苍天可鉴,这一年真的啥都没干,书还是认真看了的,虽然也没花钱)所以,单靠个人的力量,挑选好书真的是一项大工程。
幸好咱们人多力量大。豆瓣读书每年发布的年度书单,就是一个特别符合“大数据”的书单,经过多人投票和简单的算法之后,选出来的高分书单,虽然偶尔也会有名不副实的情况出现,但也基本都是好书了。
本期,小编精选了2015——2019年的年度高分图书。
2019年高分图书
《呼吸》
特德·姜 著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2月
豆瓣评分:9.2(690人评价)
《降临》原作者新书,包含9个短篇。优秀的科幻作品就是这样,既温暖,又思辨,集诗意与哲学于一体。姜老师对于科技与人文的思考,超过很多科幻作家。如果知道了结局,你是否还有勇气经历每一个当下?这是姜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
《建筑师》
大卫·马祖凯利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2月
豆瓣评分:9.2(1720人评价)
如果过人生是一栋建筑,你会在建了一半后拆了重建吗?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在年过半百之后,突然决定重建自己。(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那个公寓房子的梗)拆了重建,便是人生的顿悟时刻。作者把顿悟发生的瞬间放在图像小说中,开启了一个色彩表达的思想的新时代。
《OPUS 作品》
今 敏 著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8月
豆瓣评价:9.1(4093人评价)
动画大师今敏,世界影坛的重量级人物,作品《未麻的部屋》《千年女优》《东京教父》……入围过威尼斯电影节,提名过奥斯卡最佳动画。2010年8月,今敏猝然早逝。本书是人们整理出的今敏遗作。
《时间的秩序》
卡洛·罗韦利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年6月
豆瓣评分:9.1(3372人评价)
卡洛·罗韦利,一个优质科普达人,可以让物理变得性感。在这本书里,卡洛给我们科普的是:时间的本质。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仅给我们科普了时间,还把我们躺在草地上看星空的浪漫还给了我们。
《死屋》
丹尼尔·比尔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年6月
豆瓣评分:9.0(836人评价)
外国学者真的很会写,兼备科普和文采。作者考察了沙皇俄国对殖民地的可怕的管理和刑法,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害者、追随丈夫和父亲的妻子与孩子的历史,以及逃犯和赏金猎人的历史。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塔拉·韦斯特弗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豆瓣评分:9.0(3366人评价)
在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17岁之前没有读过书,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背后,是作者对“受教育”这件事情的彻底反思。教育是能改变命运,却也让人失去亲人。这本书在国外引起轰动,连比尔·盖茨读了都开始反思自己。
《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 著
台海出版社
2019年10月
豆瓣评分:8.9(573人评价)
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有用的学科,尤其是在你学对了的时候。陈海贤博士把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写出来,给我们一套能突破人生许多困境的系统方法。这不是鸡汤,而是实打实的工具。
《克莱因壶》
冈岛二人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年9月
豆瓣评分:8.9(753人评价)
你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假的?就从发现这本书是80年代写的开始吧。想一想,80年代,VR题材!难怪很多人都说,《克莱因壶》才是真正值得被仰望的作品!
《3秒》
马克-安托万·马修 著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年5月
豆瓣评分:8.9(2540人评价)
从翻开书到合上书,这中间流逝的时间,总共3秒。但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603个分镜,一些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环环相扣的罪案,经由33块反射镜串联,每一次转折都出其不意。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罗新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5月
豆瓣评分:8.8(804人评价)
不装不端不僵化,罗新教授是少见的“能说人话”的学者。这本书是罗新教授“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作者试图给我们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2018年度高分图书
《失踪的孩子》
埃莱娜·费兰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豆瓣评分:9.1(24010人评价)
那不勒斯四部曲,足够经典的大结局,聚焦在主人公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是的,如果你以为你经历过的前半生是很难熬的,那么这本书告诉你,人的一辈子就是个挣扎。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 斯泰凡·厄埃 绘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年1月
豆瓣评分:9.2(1894人评价)
这是在小说的基础上改编的漫画。大家都知道普鲁斯特的书特别优秀,优秀到普通人完全看不下去。但是,这本漫画,为我们还原了普鲁斯特笔下的世界,那上流社会的浮华和众生相,以及“一战”前夕法国的社会、经济与阶层。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林奕含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1月
豆瓣评分:9.2(126570人评价)
一个令人心碎的性侵故事。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往窗外看,罪恶就在外面,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林奕含已经走了,但这世界上的罪恶还在,恶人还多,我们还需要更努力才行。
《奥古斯都》
约翰·威廉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5月
豆瓣评分:9.2(3266人评价)
奥古斯都,是人们对屋大维的尊称。在凯撒遇刺身亡之后,屋大维作为继承人继承了这个国家。他为罗马找出了新路——向谋杀者施援,与旧友为敌,和对手结盟,使派系之争横行的罗马恢复了自由。作者用书信、文件凑出屋大维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一无所有》
安东尼·马拉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2月
豆瓣评分:8.7(4261人评价)
小时代,大人物的命运悲歌。围绕一幅画讲述几代人的命运,串起俄罗斯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一本俄罗斯的“请回答1937”。
《莫斯科绅士》
埃默·托尔斯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6月
豆瓣评分:8.9(4558人评价)
在变革的年代,被囚禁的反而成了最自由的。一位伯爵被软禁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里,却过着真正的生活!何为高贵,何为秩序,何为“上流”,何为人,作者带我们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思考。
《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4月
豆瓣评分:8.9(12821人评价)
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父亲母亲,支撑着这些称呼的,不能只是血缘,还要有爱。哎,是枝裕和,总能让人哭得很凶。
《观山海》
杉泽 / 梁超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6月
豆瓣评分:8.6(4927人评价)
《山海经》的通俗读本,尤其是绘画的部分非常精彩。虽然某些部分有些浅显,但这本书能让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对传播和普及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 著
海南出版社
2018年9月
豆瓣评分:8.3(13493人评价)
一本在美国非常经典的作品,跟《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在路上》齐名,有无数自来水粉。有网友说,读这本书就像吃荔枝,果肉的滋味就不必说了,单就那个核,便是文学大师对人性最透彻的分析。
《回答不了》
匡扶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10月
豆瓣评分:8.4(11444人评价)
画得还挺难看的,但是故事还可以。在漫长的日复一日里,爱情、工作和日常生活,可以让人坚定无比,也可以让人虚弱无力。匡扶摇关注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难题,每个话题都很扎心。
2017年度高分图书
《新名字的故事》
埃莱娜·费兰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豆瓣评分:9.0(32412人评价)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写两个女主角的青年时代。她们体验爱情、困惑,在婚姻里挣扎,并失去……看完你会发现,女孩子还是要多读点书,真的不要太早结婚。那不勒斯两个女性身上的绝望和迷茫,是全世界通用的。
《鱼王》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豆瓣评分:8.9(3565人评价)
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描述了西伯利亚人们的生活和思考。王小波说,这本书“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有点《老人与海》的意思,但表达的意思又很不一样。
《不可思议的朋友》
田岛征彦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7月
豆瓣评分:9.0(1733人评价)
关于自闭症的一个故事。大概是因为普通人的世界足够艰难,所以我们很少去关注生活不便的人。这本书展示的就是我们日常缺乏的普通交流,希望更多人能读到这本书,以便在这种交流中找到普遍欠缺的理解和尊重。
《杀死一只知更鸟》
⑩ 寻找鱼王的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3年开始小说和诗歌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张炜散文年编》20部;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张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