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推荐情节简介
『壹』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
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 讽刺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
爱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场黑幕,社会丑态
科举礼教,人生百态 日常生活,世情风貌
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
社会政治理想 爱情婚姻理想 人伦关系理想
『贰』 明清小说的介绍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叁』 明清小说的小说简介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肆』 推荐一部明清小说
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蒲蚣龄《聊斋志异》、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二十年眼见之怪近况》。
刘鹗《老残游记》、曾经朴《孽海花》、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眼见之怪近况》。
长篇小说《西游记》,
四大名著之一它数老二,
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
书中师徒四人虽性格不同,
但他们最终团结一心、西天取经,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最终取得真经!
团结一心,
不畏艰难、不怕险苦,
坚强地与困难作斗争,
这正是《西游记》的精典之处!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伍』 明清著名小说的介绍
1 长篇:A 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B 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老残游记》
C 其它:《金瓶梅》、《儒林外史》、《镜花缘》、《封神榜》、《说岳全传》等。
2 短篇:A 文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 白话: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陆』 你能介绍一下中国明清古典小说的主要内容吗
中国明清古典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当时中国市井生活的描写。
『柒』 明清有哪些著名小说
1.《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
2.《长生殿》清初洪升创作,主人公为唐明皇与杨贵妃
3.《桃花扇》清初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4.《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捌』 求明清小说概况
http://ftp.haie.e.cn/Resource/Book/E/SZJY/TS013083/0007_ts013083.htm
清朝小说
清朝(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文学是在明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前进的。小说、戏曲和其他讲唱文学在清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说甚为出色,代表了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文人独立创作的短篇和长篇小说已十分成熟。戏曲亦有佳作,《桃花扇》、《长生殿》这两部著名的传奇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叶后,文人的戏曲创作日趋衰落,地方戏的勃兴标志着我国戏曲进入了新的时期。弹词、鼓词等讲唱文学达到成熟,形成了说明艺术的高潮。弹词名篇有女作家陶贞怀的《天雨花》、女作家陈端生的《再生缘》、《珍珠塔》、《义妖传》等。诗文等“正统文学”走向衰落,但词和骈文出现了中兴之象。
清初的18年时间里,民族矛盾尖锐。文坛上多有表现民族感情、寄托故国之思和探索总结明亡原因的作品。顾炎武、屈大为等人的诗文,《桃花扇》、《长生殿》、《秣陵春》等传奇及小说《水浒后传》等都表现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随着清政权的巩固,统治者采取推崇程朱理学、发展八股取士制及大兴文字狱等措施,继续对文人施行高压和笼络政策。于是,学。子热衷科举,很多文人被迫钻进故纸堆,专攻考据学。在这种风气影响下,文学创作中的复古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只有长篇小说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清初和中叶的文学情况是有不同的。
清代是文学的总结时期。大量诗话、词话、文论、曲论等理论著作对当代的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总结,并对格律、语言。章法等作了专门的研究和阐述。王士祯的《渔洋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张宗 的《词林纪事》、刘熙载的《艺概》等各具独点,影响很大。清代做了大量文学书籍的整理工作,规模之宏大,选本数量之多都是空前的,这是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
清代的小说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所达到的高峰,影响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其他文言短篇小说有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等。其中以纪昀(1724-1805年)的《阅微草堂笔记》影响最大。这是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作者以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记叙了狐鬼神怪故事,充斥着封建道德的说教和因果报应的宣传,但其中较好的篇章揭露和讽刺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文笔简朴隽永,语言质朴淡雅,亦庄亦谐,又由于作者社会地位高,因此这部小说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和《聊斋志异》对峙的地位。
在章回小说方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标志着我国讽刺文学达到新的高度,对近代谴责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李汝珍(1763?—1830年?)的《镜花缘》是继《红楼梦》后比较优秀的一部小说,前半部通过唐敖等游历海外的见闻,间接抨击和讽刺了中国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后半部通过100位才女的故事夸耀作者的学问和知识,反映了考据势力在小说领域内的影响。小说在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书中女性不再是爱情故事中的主角,而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这在古典小说中是破天荒的。小说艺术成就不高,人物形象苍白。陈忱的《水浒后传》写梁山未死英雄重举义旗,抗击侵略者,最后到海外创业,表现了浓厚的民族意识。但作者按照封建阶级忠臣面貌塑造起义英雄,损害了人物形象。《梼杌闲评》描写明代宦官魏忠贤和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乱政、篡权的故事,表现了对明亡的罪责的分析和追究。《好逑传》是一部较为优秀的才子佳人小说,描写了铁中玉和水冰心的恋爱婚姻故事。水冰心机智倔强,干练泼辣,和老一套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不一样,有新意。这部小说在18世纪就被译成英、法、德3种文字出版,受到歌德的赞赏。《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后又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的白话小说,通过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暴露了现实政治的黑暗腐朽,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金钱势力的逐渐上升。
清代的优秀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对封建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揭露批判达到新的高度,艺术表现有显著提高。
1.聊斋志异
清初,伟大作家蒲松龄在总结前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聊斋志异》,把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推向高峰。
蒲松龄著述很多,诗作千余首,词百余首,俚曲13种。代表作《聊斋志异》收小说491篇。小说以民间故事和奇闻轶事为素材,作者借谈狐说鬼寄托孤愤,发泄胸中愤懑不平。此书问世后,“风行天下,万口传诵。”目前已有13种文字的选译本和日文全译集,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按主题可分为三大类:
①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赞扬人民的反抗斗争
蒲松龄把抨击黑暗政治的重心放在揭露贪官酷吏上,在《胭脂》、《正者》、《续黄粱》、《开孝廉》等篇中,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形形色色封建官吏形象,暴露了他们贪婪、昏庸、无耻、谄佞的面目。在《梦狼》中作者概括了这些官吏共同的吃人本质。通过这些欺压、剥削人民的罪行,痛斥了腐朽的封建政治。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材中的少数作品,从富有实质性角度揭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促织》从皇帝爱斗蟋蟀所造成的后果着笔,把人民因一头蟋蟀而家败人亡的惨剧,及官吏因贡一头蟋蟀而鸡犬升天的闹剧作对比,从而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公孙九娘》在浓重的悲剧气氛中,通过公孙九娘在冥界对无辜受害的怨恨之情,控诉了统治阶级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血洗大批无辜民众的罪行,曲折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斗争。
作者不仅暴露黑暗,还讴歌反抗,塑造了一系列敢于斗争的形象,有执法如山、惩治贪官的王者,有大闹冥界、终报父仇的席方平,有女扮男装,只身血刃仇人的商三官,有化虎复仇的向杲。通过这些形象,作者热情赞扬了复仇思想的抗暴精神。
这类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本质矛盾,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②表现人民群众对美满爱情婚姻的追求
这类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其特色是通过狐鬼花妖幻化的女性形象的爱情遭遇,来体现关于美满爱情的理想。作者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鼓吹了恋爱自由,《莲香》、《婴宁》、《青凤》、《香玉》、《葛巾》等篇的主人公,把爱情看作婚姻的根本内容,不顾世俗的传统和偏见,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现实中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在《聊斋志异》中,以幻想形式,得到突出的表现。作者赞扬专一的爱情,《瑞云》中美妓瑞云,在名噪一时时,不以贫困为意,属意贺生;贺生在她变丑遭困厄时,不变初衷,娶她为妻。作者肯定了他们的美好品质。蒲松龄主张相爱的双方要平等互爱,在《锦瑟》中他嘲笑了因富骄夫的兰氏,在《江城》中批评了虐待丈夫的悍妇江城。
蒲松龄热烈赞扬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压迫,为争取婚姻自主所作的斗争。《鸦头》中狐妓鸦头,敢于反抗封建家长的压迫,她被关在暗室中,虽“鞭创裂肤,饥火煎心”,仍“矢志不二”。《晚霞》中龙宫舞女晚霞和溺死艺人阿端,冲破龙宫法纪,又和人间王者作斗争。他们生生死死辗转曲折的经历,表现了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
作者在这类题材中,塑造了很多狐鬼幻化的女性形象。他们美丽多情,活泼豪爽,从思想到性格不受封建伦理道德约束,大异于封建礼教培养的淑女。狐女婴宁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爱花爱笑,憨态可掬。《狐谐》中狐女博学多才而诙谐,她高谈雅谑,随编典故,把企图嘲笑她的男宾搞得狼狈不堪。《白秋练》中的鱼精白秋练爱好吟诗,颇解风雅,她用优美的诗词点缀她那美好的爱情。这些独具风姿的可爱女性,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的艺术形象。
③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蒲松龄对科举的批判不如吴敬梓深刻,但他从试官和考生两个方面揭露了科举的弊端。他笔下的试官不学无术,颠倒黑白,贪污受贿。《司文郎》中的盲僧善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坏,但使他作呕的文章却高中了。作者辛辣讽刺了试官目鼻并盲。作者对热衷功名的儒生也作了多侧面的嘲讽,在《仙人岛》、《雨钱》、《王子安》等篇中,写出了儒生的的夜郎自大、钱迷心窍和被功名弄得神昏颠倒的丑态。
2.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芹圃、芹溪。先世为汉人,后为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即奴仆)。从曾祖父起,曹家3代4人连任江宁织造共达60年。康熙6次南巡,5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家是百年望族,也是诗礼之家。曹雪芹祖父曹寅工诗、词、戏曲,他主持刻印了《全唐诗》。这样风雅的家风培养了曹雪芹全面的文学才能。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13岁以前,他在南京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雍正即位后,曹家势衰,这除了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殃及的原因外,还有曹頫本身行为不端所致。从1983年第二期《历史档案》所载从清宫档案中新发现的曹頫获罪资料可知,1727年(雍正五年)曹頫自江宁解送织造物进北京时,骚扰驿站,苛索银两,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参奏,再加上亏空帑银等罪,被免职,并查封了家产。家道遂落。几年后,曹家迁居北京。曹雪芹在西郊香山靠卖画和亲友接济,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终因爱子夭折,悲痛而逝。殊异的生活经历对曹雪芹影响甚大,使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和罪恶的认识比别人更全面、更深刻,对封建阶级没落命运的感受也甚为深切。这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曹雪芹在凄凉的晚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了《红楼梦》的前80回。后40回作者高鹗,字兰墅,汉军镶黄旗人,中过进士,任过内阁中书等,高鹗的续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赶不上前80回,主要缺点是违背了曹作原旨,安排了“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但续作功大于过,它补足了曹雪芹没有写完的部分,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这使《红楼梦》以完整的故事流传后世。
《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继承我国古典小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伟大成果。《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主要表现在:主题的深刻性。《红楼梦》产生于康乾盛世,其基本思想是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描写贾府这一封建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全面而深刻地批判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贾府这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是封建社会的缩影。作者在贾府广泛的社会联系上,以大量生动的生活细节和众多的人物命运,对这个家庭作了多方面的揭露:贾府在生活上惊人的穷奢极欲,在经济上的日渐枯竭,在精神上的空虚堕落,在政治上的残酷统治,以及这个家庭内部不可克服的重重矛盾。通过对这个家庭衰败过程的描写,作者暴露了封建阶级的寄生性、腐朽性、反动性,表现了其不可逃避的灭亡趋势。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这样全面而典型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生活,这样深刻有说服力地预示了封建阶级的必然灭亡命运,因此,人们称誉《红楼梦》为“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本阶级罪恶的判决书,是他哀悼本阶级灭亡的沉痛挽歌,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带有新特点的封建贵族叛逆者形象。
在贾宝玉身上融进了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这个形象思想性格的特征是鄙弃功名利禄,否定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轻视封建主义的伦常秩序,不看重封建的等级和名分,否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对女性比较尊重;不满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宝玉的性格既表现了多方面的叛逆性,又呈现了一种复杂的状态。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承受着封建制传统的沉重压力,纨绔子弟的习气,虚无主义的宿命论的思想,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宝玉在叛逆中有保留,在反抗中有痛苦,这个形象体现了将死未生的历史过程中某些本质方面。
封建贵族女性叛逆者林黛玉,具有诗人气质和出众的才貌。她蔑视封建礼教,支持贾宝玉的叛逆行为。她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孤傲清高,敏感任性,口齿尖利,多愁善感。林黛玉在丑恶和庸俗的周围环境中坚守高尚的情节,她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描写她伴随爱情而产生的痛苦的忧郁。黛玉这个形象是对过去妇女反封建叛逆形象的继承和发展。
爱情描写的新颖性。曹雪芹在处理爱情这一传统题材时,继承、发展了前代小说、戏典中爱情故事的反封建传统,又突破了过去爱情描写上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的俗套子,细致描写了宝玉、黛玉爱情的发生、发展、成熟以至被毁灭的全过程,表现了一对叛逆者在长期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上的真正爱情。曹雪芹还打破了爱情故事大团圆结局的传统思想和写法,描写了宝黛悲剧,一方面反映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另方面也有力地说明了一种新的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思想意识,已在萌动、生长,它虽然微弱,却预示了封建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红楼梦》对爱情的脱俗描写,使人耳目一新。它第一次明确提出爱情必须有思想一致的基础,闪烁出了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光辉,在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红楼梦》的结构,突破了《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小说以几回篇幅集中写一人一事、比较单纯的直线发展模式,在适应作品特定内容的需要下,创造了严密完整的网式结构。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府衰败过程为副线展开情节,两条线索互相联结,互为因果,交叉递进,通贯首尾,步步深化了贵族阶级的诸多矛盾,也充分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主客观因素。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事件编织在一起,形成了有机完整的网式结构,展开了封建社会末期绚丽多彩的历史生活画卷。
为使纷繁的内容和众多的人物能清晰地表现出来,《红楼梦》在结构上把鸟瞰式的概括介绍和具体精细的日常生活描写结合起来。书的前5回似引子,从不同角度对贾府作了总体而概括的介绍。冷子兴的闲谈,从局外人的旁观评价了贾府成员,重点介绍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分析了贾府走向崩溃的必然性。黛玉进府,在迎客声中,贾府几个主要人物登场亮相,来自富贵家庭的林黛玉察看贾府豪华的生活环境。作者勾勒了贾府现状,又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境,预示了众多女子的命运。这样,前5回篇幅,摄下了清晰的贾府鸟瞰图,为全书故事的发展作了多方面的铺垫。在此基础上,作者提炼了大量富有典型性、倾向性的日常生活小事,进一步发展故事,展开矛盾,显明性格。这种概括介绍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结构,使作品达到了脉络清晰和生活血肉饱满的和谐统一。
曹雪芹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掀起大波澜。书中的大事如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和小事件如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既可单独存在,各有故事,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表现了完整统一而又矛盾迭出的生活真实。
《红楼梦》严谨完整的结构,标志着我国章回小说的结构更趋成熟完美。
《红楼梦》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上。我国古典小说继承了演唱艺术的传统,把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融合在情节进展中,但《红楼梦》中则有大段单独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那风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千百竿翠竹的潇湘馆,和黛玉坚守节操的叛逆性格,重于抒情的诗人气质融为一体。秋爽斋的开阔疏朗打上了探春性格的印记。《红楼梦》的环境很好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小说的心理描写深入、精细,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秘密。宝黛这对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第二十九回写宝黛诉肺腑,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作者的剖析,把人物在恋爱中那种千转百回的心曲、甜酸交集的感情表达得细致而生动。
小说的语言是以北方口语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的文学语言,它通俗而典雅,准确而精练,富有生活气息和神韵。在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语言成就最高。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其深遽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极高而又准确的评价。
《红楼梦》问世以来,引起了巨大反响。广大读者争相传阅,统治阶级诋毁严禁,续貂之作纷纷问世。根据《红楼梦》题材的改编之作在舞台和银幕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200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目前,《红楼梦》已有16种外文译本,各国红学家集会切磋,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了。《红楼梦》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玖』 明清四大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当时已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奇书至此定型。
“四大名著”全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因此,现在“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相较于“奇书”,“名著”的称呼更有文化意味,更强调在文化上的成就,四大名著不是某个人定下来的,而是在流传过程中广大读者研究、解读、衡量后评定出来的,承载了许多文化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对许多人的思维智慧、为人处世方式产生了影响,对往后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变化有着深远影响。
现在中国的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据传是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四部名著的时候定名为四大名著,从此定名)。[1]
精辟点评
四大名著是中国名著之一现乃至全人类共同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创举。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三国演义》
别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回数:共一百二十回
介绍: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大闹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水浒传》
别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 是罗贯中所作。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回数:《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实为71回)。
介绍:《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施耐庵(1296~1371)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白驹场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经》、《礼记》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施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既幼稚又有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让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他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浒108将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绘四大名著·水浒传》随文融入293幅国画,由戴郭邦、贺友直、陈白一等41位国画名家联袂绘制,众画家以妙手神笔绘就极具生动的生活场景,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韵深远。
《西游记》
别名:《西游释厄传》
作者:(明)吴承恩
回数:共一百回(实一百零一回)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作者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活了将近80岁。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含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红楼梦》
别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大观琐录》 《金玉缘》 《情界铨》
作者:曹雪芹(前八十回);无名氏(后四十回,程伟元、高鹗整理)[2]
回数: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有改动。
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大旨谈情”。隋唐以前中华文化受尚古尚朴潜规则影响,没有专门研究、开示、描画心性的作品传世,而佛教却特别重视研究、开示、描写心性,有很高成就,禅宗更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立宗宗旨。隋唐政权能够成立与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密切相关,隋唐之后,佛教对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影响仍然举足轻重。红楼梦是中国唯一一部明确以“谈情”为主旨,并且取得极高成就的小说。红楼梦所谈的情与先天之性有关,与后天学力有关,与伪相反。《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后汉书·耿国传》:“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宋·陈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书书》:“天下之情伪,岂一人之智虑所能尽防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儒家释家,情伪日增,门径各别,可勿与辩也。”红楼梦的分旨是:类似于史记功能的《石头记》;类似于世情小说的《风月宝鉴》;类似于传奇的《金陵十二钗》;类似于见闻录的《情僧录》。多个旨意融于一书,一击两鸣,一笔多用,一言两味或者多味,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难度极高,成就极高、极大。
作者: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出生地:南京(金陵);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高鹗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时喜冶游。中年一度在外课馆。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他热衷仕进,累试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始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晚年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所以虽著作如林,却多未及问世而赍志以终。《红楼梦》后四十回传为高鹗,程伟元所续。但目前观点认为,后四十回为无名氏所续;高鹗与程伟元只是编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