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小说推荐
1. 关于诸葛亮的小说
不必问英雄(自序)
他是个身高1米82左右的男子,史书记载他样貌奇伟英俊。这个人曾在距今1800年前生活过,将足迹留在了山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几乎每一处都流传着有关他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他无一例外的忠贞、坚定、神机妙算。可以说,他是中华5000年历史里最有名的之一,其姓名事迹也在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广泛流传。百余年前,当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时,为了使一些少数民族百姓更快地接受基督教,甚至宣扬他是上帝的大儿子,而耶稣是他弟弟,是上帝的小儿子。这个人在中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1800年了,岁月留存下漫天繁星。
他——诸葛亮,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他只是个政治家,被同时代人比作三代时最有名的宰相“周公”与“伊尹”,后来他却成了个百战百胜的将帅、一个巧舌如簧的说客、一个通晓奇门的方士、一个呼风唤雨的道人,以至于鲁迅先生很不客气地用“妖”字来形容他:对诸葛亮的神化与渲染,从他死后不到100年就开始了。这种渲染、神化绵延持续了1000多年,到元代《三国志平话》可谓登峰造极;而到了元明之交、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一个集“儒、道、法、方术、阴阳”于一身的“诸葛亮”就成了型,像“借东风”、“空城计”等故事,可谓妇孺皆知;然而,这些事,大抵出于善意的想像与虚构,是在他原本严峻、清晰的面目上,加了些奇奇怪怪、神通广大的色彩。
至少还应该有个“诸葛亮”,一个更接近“真相”的他。尽管真相或许难以追寻,却不该因此放弃了这个方向的努力。至少有些事是该澄清的,譬如他绝非一出生就老了,他有过那么段青春烂漫的岁月,有过抱膝长啸、登山鼓琴的少年风流,他比常常一副“小生”做派的周瑜要小7岁,后者登临一生的巅峰时,诸葛亮才刚刚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又譬如他虽然挚爱妻室(传说那是个黄发黑肤的丑女)却也并非一生只娶了她一个。身居高位而又子息艰难的诸葛亮在40岁之后纳了妾,在《诸葛亮集》辑录的他写给同僚的信里谈到这件事,说自己“妾没有多余的衣服”。我想,这个叫诸葛亮的,所以能1000年地感动我们,不在于他被神魔化了的“未卜先知”,而在于他首先是个寻常人。他立足在绝不高于任何寻常人的位置上,却能一步步往更高处走去,他告诉了凡人:一个凡人能做出多少事,一个凡人,能怎样将自己的名字镌入天空,成为星辰。
有两件和诸葛亮相关的事,是我该说一说的,正是那两件事,使我早早地对这个人,产生了特别的好感与喜欢。其一见录于《蜀记》,说谯周——他是史书《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去见诸葛亮。谯周生得面貌奇特,诸葛亮身边人见了他,都窃窃发笑。谯周走后,相关官员指出,应该追究那些发笑的人的责任,判一个不敬的罪;诸葛亮笑着回答说:“孤尚且忍不住想笑,何况他人呢?”轻轻抹过此事——他是个宽容的人,率性而幽默。其二记载在《小说》上,说后世桓温征蜀,见到了诸葛亮在世时的小吏,那时小吏已有百岁。桓温问:“当今谁可与诸葛孔明相比?”小吏摇头道:“诸葛公在时,也不觉他有什么特别;但他死后,就再没见到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他是普普通通的,就像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谈到:“凡是封建统治阶级可能做到的较好的措施,他(诸葛亮)几乎都做。他所治理的汉国,在三国中是最有条理的一国。”难的正在普通,难的是将那种普通几十年、几十年地维持下去,坚定不移。
骄傲、坚韧、从容、勇猛、宽和、刚强,是我想要呈现给读者们看到的诸葛亮的性格,那是支持着他从一个父母双亡的流浪少年成长为羽扇纶巾的国之丞相的坚强力量。而这些力量、性格也绝非一蹴而就、与生俱来。那是需要被发掘、需要培养与磨砺的,是以我不但要写这些“财富”,更重要的,我想叙说这些“财富”的生成与由来。是以我所叙说的,不仅是诸葛亮的光耀与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所承担的欢乐、痛苦、悲伤、无奈,以及他怎样忍耐与超越了迎面撞击他的每次疼痛,一步一步不停止地提升自身,他走不到“完善”的地步,所以直到死亡亦未停下脚步。
死亡发生在五丈原。
他自27岁起辅佐刘备,臣事两代君王,直到54岁病逝在五丈原,算起来,兢兢业业了27年。我用了20万字,主要讲述他27年的入世生活,因为有《三国演义》在前——《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算一部诸葛亮的传记——我在选材上,也就格外小心。演义说得多的,我就说得少些;演义谈论较少或根本没有谈及的,而对真实的诸葛亮来说,又是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我就讲述得更多、更细,务使读者能尽量丰富地了解到那个人及发生在他周围的事、围绕在他身旁的人:朋友与仇敌。我所引用的材料故事,大多来自陈寿撰、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以《蜀书》为主)及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清代张澍辑录的《诸葛亮集》(这应是目前收录诸葛亮资料最多的一部书),某些故事,像“五丈原飞星坠落”,看似神怪异常,却盛传于诸葛亮死后近200年间,我便将它们当作了真实的往事来记录——记录下1800年前的那种浪漫,要它使后人热泪盈眶。
公元4世纪初,诸葛亮逝世大约70年后,西晋李兴奉天子命为其故宅撰文留念,他写道:“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异世通梦,恨不同生!”(“您是何等的英伟绝伦,仅您一人,就含纳了天地之灵。您是神明么,是人杰么?您所思虑的多么深刻,德行又多么清明!世代不同,唯有梦魂相通,只恨我与您不生在一时!”)这些话,也像从我心里掏出来的一样。
是了,英哉吾子,独含天灵。
谨以此文,敬给生他的阳都、养他的襄樊,敬给他深爱的成都与他永远到不了的、渭水那一面的长安。
目录
第一章 像北辰星一样亮
第二章 传奇,以三顾为开端
第三章 周郎·赤壁
第四章 天府……是属于我的
第五章 军师要小心
第六章 烧的是整整七百里
第七章 没想到丞相也会掉眼泪
第八章 青青陵上柏
第九章 孟获以为自己死了
第十章 他说自己不配做丞相
第十一章 战城南,死郭北
第十二章 飞坠五丈原
2. 关于诸葛亮的所有小说
您还是自己搜一下吧。我推荐的是在当代80,90后中文笔很好的并且历史韵味很浓的文章,文子君《诸葛亮》,传闻是喜欢诸葛亮不得不看的一本好书!
3. 主角是诸葛亮的小说
我是诸葛亮
重返诸葛亮
《激情三国》--------《八,诸葛亮的历史定位》
《白日梦之我是诸葛亮》
小说诸葛亮传人在异世
诸葛亮异界旅
4. 求所有关于诸葛亮的网络小说
我是诸葛亮
重返诸葛亮
《激情三国》--------《八,诸葛亮的历史定位》
《白日梦之我是诸葛亮》
小说诸葛亮传人在异世
诸葛亮异界旅
都不错 看看吧 相信我!!
+_+!
5. 求推荐一本诸葛亮的耽美小说
敢问您要亮受还是亮攻,如果要亮受就去玄亮 瑜亮 云亮吧看看,要亮攻就看看亮懿,还可以去看看亮瑜,亮瑜文经典的还是有很多。。。
玄亮《鱼水》
“如果鱼没了水就会死,如果水没了鱼......。”“那就没有了意义......”“这两只玉佩就是这样.....。”
亮亮
三国时代背景,来源
诸葛亮为主线的穿越,四川话为主
现代穿越古代的,不止一个人穿越,一个是物理穿越\还有个发生化学穿越."尸```尸体!!一地的尸体````!!!'大惊!连心都莫得了!往后头一退,遭求~又是尸体,劳子绊得结实.然后是跟到起来的臭,奇臭无比,虚起眼睛,方圆一里尽都是尸体!``````于是,劳子在爬出第N个溪泥拷拷之后,终于有股太阳光找到身上了`````
天旋地转回龙驭(坏心眼的诸葛亮+曹操)
天旋地转回龙驭》(简称“龙驭”):诸葛亮(坏心眼)+曹操(腹黑?),偏搞笑
电影赤壁同人)千山血
晚来风也急,千山肃杀。
已是春天,黄土地却遍布苍夷,只见白骨森森,只闻神泣鬼哭,哪有一丝一毫春天的景象?
只恨那曹操老贼挟天子而令诸侯,屡挑战乱,大地苍生受困于水深火热!
赤壁一役,天地为之变色。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即使仇敌又如何?
伏龙与凤雏
伏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
庞统诸葛亮同人
[亮瑜]销凤首(夜已深)
吾人怎么说也是要面皮有面皮,要身段有身段,要才华有才华的目前只是帐户上的数字少了点的天才美少年啊
……叹息中
为什么就是呢边的美人独不看吾来?
既然如此
山不就我,我就去山哈~
公瑾美人~
吾人来也~!
瑜亮文: 《青衫湿透》《曲有误+番外》《筵席》《赤壁赋》《曲上月下》
建议去贴吧找!
6. 求有关诸葛亮的小说。。。
莲桂流芬大大的《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晋江还魂草的《定军山》,若虚的《大谋小计五十年》,王梦思明大佬的《锦官春梦》,《锦江玉碎》
7. 求 关于诸葛亮的小说
三国霸业,极为精彩的一部小说,成长中的诸葛亮、静心小筑、终极牛人王莽、八大世家,可惜没写完……
8. 有谁知道诸葛亮的所有书籍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草庐对》、《诫外甥书》、《将苑》、《便宜十六策》。
1、《前出师表》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此篇文章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2、《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
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3、《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4、《草庐对》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5、《诫外甥书》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
不久,汉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
他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一个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非常敬重庞德公,多次上门求教,甚至“独拜床下”,“跪率益恭”,后来,庞德公也十分器重诸葛亮,称之为“卧龙”,称其侄庞统为“凤雏”。
另外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可惜造化弄人,他的这位姐夫在争战期间被蜀将孟达的部队所杀。诸葛亮的二姐所生子叫庞涣。
诸葛亮的《戒外甥书》就是写给他的。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他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庞涣,字世文,曾官至郡太守。
6、《将苑》
《将苑》又称《心书》,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宋代称将苑,而明代始称《心书》,但无论《将苑》还是《心书》,既不见陈寿之目,亦不见隋唐史志,而始见于宋《遂初堂书目》,题《诸葛亮将苑》。
明人编诸葛亮集时才收入其中。所以姚继恒《古今伪书考》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判断其为伪书。
7、《便宜十六策》
《便宜十六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蜀汉军事著作。由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治军原则,为后代的人们所推崇,可谓是千古治国治军者的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