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风俗小说推荐

风俗小说推荐

发布时间: 2021-10-04 14:24:28

Ⅰ 谁知道有关民族风情地方风俗的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都行。不要纯介绍的,要是带有文学性质的。求各位大虾帮

看沈从文关于湘西的描写吧
小说:《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散文:《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三毛关于沙哈拉沙漠民族的散文也很好看——《撒哈拉的故事》
《灿烂千阳》表现阿富汗几十年的政治、生活、社会变迁,以小见大的小说
寻找时间的人爱尔兰文化的书

Ⅱ 民俗学科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民俗风情网站
http://county.aweb.com.cn/whsx/whsx.htm

中国民俗书籍介绍

中国民俗书籍


一、秦汉风俗学史概况
司马迁:《史记》。
首部文献风俗专著,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原书30卷,现存10卷。
王充:《论衡》。
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
东汉崔寔撰:《四民月令》。
《西京杂记》,无撰者名。
二、隋唐风俗学史概况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撰。
《朝野佥载》,唐张鷟的随笔。
《大唐新语》,唐刘肃著。
《教坊记》,唐崔令钦撰,是一部记载盛唐伎艺,兼及音乐、舞蹈、戏剧的专门著作。
《茶经》,唐陆羽著。
《开元天宝遗事》、《杜阳杂编》、《独异志》、《宣室志》、《岭南异录》、《北户录》等对唐代社会风俗文化均有所记载。
魏晋南北朝风俗学史概况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
周处:《风土记》。
颜推之:《颜氏家训》。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晋人干宝:《搜神记》。
贾思勰:《齐民要术》。
晋陈寿撰:《三国志》。
三、五代宋元风俗学史概况
1.文人笔记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著。
《梦梁录》,南宋吴自牧撰。
《武林旧事》,南宋周密撰。
《齐东野语》,南宋周密撰。
2. 考索性风俗研究著作
《岁时广记》,南宋陈元靓编。
《云麓漫钞》,南宋赵彦卫著。
《容斋随笔》,南宋洪迈著。
3. 小说、史书、地方志对风俗有所采用
《太平广记》、《太广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四明图经》、《临安志》。
四、明代风俗学史概况
1. 郡邑的方志
《天下郡县志书》(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年]诏修)
《寰宇通志》(陈循等主修,景泰七年[1456])
《 大明一统志》(李贤等主修,天顺五年[1461年])
2. 布政使司的“通志”
3. 文人笔记
沈榜:《宛署杂记》,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刻,全书20卷。记载明代北京宛平属区各方面的情况,经济、政治制度、风俗掌故。
刘侗:《帝京景物略》,该书对风俗,以岁时为主,且较为详细,并有所考索。
张岱:《陶庵梦忆》,对明代江南地区的风俗民情有所记载,为研究明代江南地区士大夫阶层生活风俗的重要资料。
陆容:《菽园杂记》,以明代朝野掌故为主,同时记载手工业与社会风俗。
姚旅:《露书》。
史玄:《旧京遗事》。
文震亨:《长物志》。
杨慎:《丹铅总录》。
蒋一葵:《长安客话》。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屈大均:《广东新语》。
4. 考索性风俗研究书籍
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20卷及《续编》12卷。
王圻编次《三才图会》106卷。形象直观的习俗活动画面,具有较高的风俗史学价值。
五、清代前期风俗学史概况
1.在清初就有以记录和研究北京历代风俗的著作问世。
朱彝尊等编撰的《日下旧闻》。
于敏中等编撰的《日下旧闻考》。
翟灏的《通俗编》
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
2.地方风俗的书籍:
李光庭的《乡言解颐》5卷。
李调元的《粤东笔记》。
顾禄的《清嘉录》。
李斗的《扬州画舫录》。
3.各地方志对风俗的采录。
六、清代后期风俗学史概况
黄遵宪(1848—1905)所撰的《日本国志》。
第一部风俗史的出现,张采亮著《中国风俗史》(宣统二年九月既望萍乡张采亮识于皖江之寄傲轩),对风俗形成、特征、采集方法做了介绍。
方志载俗的勃兴。
近人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全书92类,1.3万余条,300万字。趣而可贵,是研究清代后期社会风俗文化的重要文献。
七、民国时期风俗学史概况
1. 民俗学运动的风俗研究
1918年初,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活动揭开了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序幕。1921年上海商务印务馆出版的《妇女杂志》月刊自第七卷1月号起开辟了“民间文学”和“风俗调查”两个专栏。
《歌谣周刊》发表了大量的风俗研究文章,如温寿链的《福建龙岩县的风俗调查》、顾颉刚的《两个出殡的孝子账》、郑孝观的《江南风俗一零》等。同时,《歌谣周刊》开辟了具有民俗意义的专号,对婚俗、丧俗、岁时节日、信仰等进行研究。
继歌谣研究会之后,北京大学又成立了风俗调查会。调查会制定通过的“风俗调查表”,是我国第一份比较正规和全面的风俗调查提纲。这个调查表,将风俗范围分割为环境、思想和习惯三大块,共54个方面,概括较全,反映了当时风俗调查会和歌谣研究会一些学者对风俗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顾颉刚、孙伏园、容庚、容肇祖、白涤洲等进行了一次妙峰山庙会调查。《京报副刊》于1925年5月至8月间出了6个“妙峰山进香专号”,发表了18篇文章,这一经典性的专项调查成果,为以后民俗学者“田野作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风俗调查会还编辑了《妙峰山》、《东岳庙》、《北京市招》等3种风俗书籍。
1926年到1927年间,北大一些教授纷纷南下,不少学者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重新将《歌谣周刊》的旗帜耸立起来。
1927年11月,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正式以“民俗学”命名的组织——广东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了《民俗》周刊。《民俗》周刊共出123期。其中“槟榔专号”、“清明专号”、“中秋节专号”、“旧历年专号”、“神的专号”(4次)、“妙香山进香专号”、“疍户专号”等,均以风俗为研究对象。
何思敬《民俗学的问题》、杨成志《民俗学问题格》、钟敬文《数年来民俗学工作的小结账》、陈锡襄《风俗学试探》等都是对风俗研究极有价值的重要文章,基本上代表了20年代末30年初发民俗研最高水平。
《民俗》周刊停刊三年后,1936年9月复刊为《民俗》季刊,共出8期。其中重要文章有王兴瑞和岑家梧的《琼崖岛民俗志》、刘伟民的《东莞婚俗的叙述与研究》、江应梁的《昆明民俗志导论》、郑师许的《方志在民俗学上之地位》等。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还出版了民俗学丛书37种,其中有关风俗研究的有顾颉刚、刘万章的《苏粤的婚丧》、周振鹤的《苏州风俗》、顾颉刚的《妙峰山》、奉宽的《妙峰山琐记》、魏应麒的《福建三神考》等。
1930年前后,钟敬文、钱南扬、娄子匡等在杭州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编辑出版《民俗周刊》以及《民俗学集镌》两辑,发表了《紫姑的姓名》(娄子匡)、《丛祭祀说起》(钱南扬)、《南阳婚俗》(蔡一木)、《“迎紫姑”之史的考察》(黄石)、《金华斗牛的风俗》(钟敬文)、《周汉风俗和传说琐拾》(顾颉刚)、《签试小考》(钱南扬)、等风俗研究方面的文章。同时还利用《民众教育季刊》,出版了“ 民间风俗文化专号”。
民国时期的民俗学活动,“以北大为开端,以中大为发展,北大始其源,中大畅其流,再加30年代各地的活动,形成了一个比较繁盛的时期”。在这场民俗学活动中,风俗学始终被置于重要的地位,体现出民国时期学者对社会风俗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2. 风俗学研究著作的大量涌现
在民国民俗学发端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俗学学者,他们原本从事其他学科,诸如社会学、考古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的研究,现在却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投身于民俗学领域。开始对汉族风俗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探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其标志就是有一大批水准极高的风俗学著述问世。
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商务印书馆1938年4月版),是第一部对我国历代社会风俗事象进行系统考证的专著。
杨荫深著的《衣冠服饰》(世界书局1946年版)
李干忱《破除迷信全书》(1924年)、
瞿兑之《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1928年)、
嵇宇经《民间游戏》(1928年)、
贾逸君《中华妇女缠足考》(1929年)、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1933年)、
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1935年)、
陶希圣《婚姻与家族》(1935年)、
吴守雄《婚丧喜庆礼节文件大全》(1935年)、
高达观《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1946年)、
卫聚贤《岁时令节》(1946年)、
邓子琴《中国礼俗学纲要》(1947年)、
许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1947年)等都是优秀的风俗学专门著作。可以说,民国时期的风俗学专著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样、深刻,有些甚至至今仍无法超越,确实是现代意义上的风俗学著作。
3. 系统性风俗志书和资料汇编的出现
胡朴安编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上海广益书局1923版)、
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商务印书馆1937版)
瞿宣颖辑的《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甲集)》(商务印书馆1937版)。
4. 传统笔记对风俗的记述
《京津风土丛书》(1938年9月北京双肇楼校印),共收书17种: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风俗笔记著述,记录饮食风俗的《燕京负贩琐记》(燕归来簃主人)、《琉璃厂肆后记》(缪荃荪)、《大兴岁时志稿》(张茂节、李开泰)、《宛平岁时志稿》(王养濂、李开泰)、《春明岁时琐记》(让廉)、《燕京货声》(闲园鞠农)、地志之书《天津扬柳青小志》(张江载)等。

附:徐杰舜、周耀明著《汉族风俗文化史纲》徐杰舜、周耀明著《汉族风俗文化史纲》,广西人民出版社,460千字,2001年10月第1版,2004年1月第2版第2次印刷,定价:30.00元。)

Ⅲ 介绍些民俗方面的书

《教坊记》、《茶经》、《朝野佥载》、《风土记》、《世说新语》、《齐民要术》、《容斋随笔》、《帝京景物略》、《菽园杂记》、《长安客话》,等等。

一、《教坊记》

《教坊记》,唐代中国俗乐(歌舞百戏)论著。是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笔记,计1卷,崔令钦撰。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博陵(今定州)人。玄宗开元年间,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官终国子司业。

二、《茶经》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三、《朝野佥载》

唐代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载朝野佚闻,尤多武后朝事。唐张鷟撰。六卷。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有的为《资治通鉴》所取材。

四、《风土记》

《风土记》是由元明天皇命令各国编撰的文献,是纪录日本古代各国文化和地理的一部书,包含地理、历史、农业、神话与民俗的丰富资料。

五、《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Ⅳ 以风俗为话题的微型小说

问问度娘

Ⅳ 有关民间习俗的恐怖小说

《400个民间流传鬼》《鬼吹灯》《僵尸新娘》《诡墓》《谜综之国》《幽灵客栈》《地狱第19层》

Ⅵ 求介绍习俗风俗的书籍.

中国民俗书籍
一、秦汉风俗学史概况
司马迁:
《史记》。
首部文献风俗专著,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原书30卷,现存10卷。
王充:
《论衡》。
西汉汜胜之:
《汜胜之书》。
东汉崔寔撰:
《四民月令》。
《西京杂记》
,无撰者名。
二、隋唐风俗学史概况
《酉阳杂俎》
,唐段成式撰。
《朝野佥载》
,唐张鷟的随笔。
《大唐新语》
,唐刘肃著。
《教坊记》
,唐崔令钦撰,是一部记载盛唐伎艺,兼及音乐、舞蹈、戏剧的专门著作。
《茶经》
,唐陆羽著。
《开元天宝遗事》

《杜阳杂编》

《独异志》

《宣室志》

《岭南异录》

《北户录》等对唐
代社会风俗文化均有所记载。
魏晋南北朝风俗学史概况
南朝梁人宗懔:
《荆楚岁时记》。
周处:
《风土记》。
颜推之:
《颜氏家训》。
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
晋人干宝:
《搜神记》。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晋陈寿撰:
《三国志》。
三、五代宋元风俗学史概况
1
.文人笔记
《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著。
《梦梁录》
,南宋吴自牧撰。
《武林旧事》
,南宋周密撰。
《齐东野语》,南宋周密撰。
2.
考索性风俗研究著作
《岁时广记》
,南宋陈元靓编。
《云麓漫钞》
,南宋赵彦卫著。
《容斋随笔》
,南宋洪迈著。
3.
小说、史书、地方志对风俗有所采用
《太平广记》、《太广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四明图经》、《临安志》。
四、明代风俗学史概况
1.郡邑的方志
《天下郡县志书》
(明成祖永乐十六年
[1418年]诏修)
《寰宇通志》
(陈循等主修,景泰七年[1456])《大明一统志》
(李贤等主修,天顺五年
【1461年】
2.布政使司的“通志
此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是要酌情而定。

Ⅶ 谁能推介一些描写宋朝平民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的小说话本

“三言”中有不少是描写宋朝的故事,你可以看一下。

Ⅷ 谁能推荐几本有关介绍日本文化风俗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哪怕日本文学也可以!谢了!

《菊与刀》,可以说是介绍日本历史文化风俗的名著了。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女作家。该书出版时,成为畅销书

Ⅸ 那些古代言情小说的写手们是从哪里搜集的关于衣饰,家具,风俗的知识的,能否推荐几本相关的书籍

热点内容
幻舞冰莲小说免费完结 发布:2025-10-01 00:34:27 浏览:883
现代言情总裁禁欲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10-01 00:29:34 浏览:640
左木茶茶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9-30 23:58:44 浏览:252
关于调教的小说现代小说 发布:2025-09-30 23:58:03 浏览:30
玄幻小说人口设定技巧 发布:2025-09-30 23:48:57 浏览:508
色都市言情完本小说 发布:2025-09-30 23:25:11 浏览:77
最好看的玄幻小说女生 发布:2025-09-30 22:57:14 浏览:650
空间种田百合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30 22:23:21 浏览:596
武侠小说血雨三式在线阅读 发布:2025-09-30 22:01:27 浏览:776
女主穿越到现代的小说完结小说 发布:2025-09-30 21:56:01 浏览: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