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英国好看的小说
㈠ 19世纪的英国小说有哪些
19世纪的小说,也就是1800~1900这个时间。欧洲这个时候的小说主要反映的是,大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的腐朽,社会的希望力量...不同于文艺复兴,人们早已不是单纯的崇拜个人,反对神控,歌颂资本主义。因为社会地位仍然没有变化,仍是教士,国王,贵族,资本市民和农民。所以这个时候的英法国文学有很多表现大革命的作品。
《双城记》---作者狄更斯http://ke..com/view/69099.html?wtp=tt
在后来是那破仑的传奇战争,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品。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 http://ke..com/view/30787.html?wtp=tt
还有最多的作品就是反映资本社会的虚伪,腐朽,没有人型。这类作品是占了大多数,经典也占了大多数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巴尔扎克
《少年维特的烦恼》 《浮士德》歌德http://ke..com/view/19304.htm#3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雨果
http://ke..com/view/22712.htm#6
至于这个时候关于科学的小说,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但是,我找到了一个此时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表格
http://ke..com/view/874720.html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以上来源于http://..com/question/86039670.html?si=4)
㈡ 求好看的英国历史小说
1911新中华步步生莲天下名门唐朝公务员天宝风流大唐万户侯篡清宋时明月宋行新宋回到明朝当王爷大争之世恶明顺明恶汉一代军师逆隋江山美色混在三国当军阀
㈢ 有劳各位推荐几本好看的英国原版小说
先说莎翁的《仲夏夜之梦》和《麦克白》,比较有趣,貌似不归小说类
还有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主要是看傲慢帅锅达西呀
再推我的最爱《简爱》
再推“法国”的《基督山复仇记》,这在《肖申克救赎》里也提到了啊,越狱的始祖
近代通俗小说的有一本《whispered night》,不晓得图书馆有否,情节跌宕扑朔迷离。
很多很多。。。
㈣ 20世纪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马可尼和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通信(1900)
2莱特兄弟发明了动力载人飞机(1903)
3鲁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彩色照相机(1904)
4弗莱明和福雷斯特分别发明了电子二极管和三极管(1904~1906)
5德、美、英等国科技专家发明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910~1938)
6福特发明了汽车流水线生产(1913)
7美英科技专家发明了雷达和射电望远镜(20~40年代)
8欧美科技专家发明了电视(20~30年代)
9惠特尔和亨克尔发明了喷气式飞机(1930~1939)
10布劳恩等发明了v—2液体火箭(1942)
小耗子嘀嘀
回答采纳率:50.0%
2008-09-20
19:14
检举
20世纪的人类10项经典发明
20世纪100年来发明的东西当然绝对不只10项,进步的动力促使发明不断地产生,不过这10项发明对于现代文明的形成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少了哪一项发明,20世纪就不可能像现在这个样子。
1原..子
弹
1945年8月,毁灭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广岛与长崎被打开,当时国际强权一心只想以这种威力极大的致命破坏武器去压倒对方。美国首先在1945年7月于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苏联紧接着在1949年成功试爆,英国是1952年,法国是1960年,中国是1964年。
2航天飞机
1959年苏联的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国60年代末阿波罗登月的壮举,却是人类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后,美国在太空探险方面逐渐将苏联抛在后头。航天飞机出现后,人类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几率大为提高,科学家预言公元2000年之后人类将开展外太空旅行。
3电视
1923年,电视机的灵魂——显像管诞生了。电视技术广泛应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则开创彩色电视的纪元,60年代以后几乎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电视台。这个方盒子为人类制造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4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试射成功的,紧接着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1958年1月31日试射成功,从此以后这些随着地球自转运行的人造卫星愈来愈多地漂浮在大气层外。原来运用在军事科技上的人造卫星,后来慢慢演化出通讯、绘图、侦测、气象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家族。
5阿斯匹林
早在15世纪的希腊医生就用柳树皮中研磨出来的粉末做为草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到了本世纪末,这个减轻身体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德国拜耳药厂创立的“阿斯匹林”商标,成为这个药方的专有代名词,20世纪愈来愈忙碌的现代社会中,阿斯匹林这颗白色圆形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机
现代生活中国际旅行必备的交通工具——飞机,多是由军用运输机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机。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机载36名乘客飞行于欧洲上空,开启了民航世纪的新页面。时至今日,交通运输市场对于飞机旅行的需求越来越大,民航客机已成为人们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个人电脑
电脑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彻底改变人们工作与思考的形态,70年代末电脑厂商开始开发较小型的个人电脑,到了80年代初市场上有了大众化的电脑消费产品。个人电脑加快社会数字化脚步,几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被电脑完全感染,没有人能够拒绝电脑进入生活之中。
8移动电话
曾经是英雄电影中大哥专属配备的“大哥大”,已成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的一种私人通讯联络方式。全球经济的发展,让移动通讯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产业之一。而手机随时随地联络的便利性,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国科学家让一只没有父亲的小羊成功地诞生,这项创举说明了人类即将有可能用自然途径以外的方法制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无疑是史无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牵涉到人类道德观念的层面,却是科学所无法理清的难题。
10因特网
最原始的电脑网络原本只是在学院研究室中连接不同电脑主机,当这项技术只需经由简单的数据机和电话线的连接,就可为人所用时,网络瞬间成为世纪末影响力最大的发明。网络制造出的新的资讯传播模式很快地影响到愈来愈多的层面,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方式为网络重新定义塑型。人们只要一条细细的电话线,就可以将全
㈤ 【求推荐】20世纪60年代 英国短篇小说
你说的短篇小说去书店买本20世纪外国短篇小说集(英国卷) 1960-1969年发表的都是
㈥ 20世纪英国文学有哪些作品
20世纪文学
20世纪文学的第一个成就是戏剧创作上的突破。首先是爱尔兰人萧来到伦敦,用泼辣的剧评为易卜生所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打开局面,接著又在自己的创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里斯托芬以来的欧洲古典喜剧传统结合起来,写出了51个剧本,其中有《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马利翁》(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等名作,它们或是辩论社会问题,或是发表新颖思想,但都给观众以高尚的艺术享受。萧的出现使过去一百年英国戏剧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观。
新戏剧的另外一支强大力量也来自爱尔兰。随著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都柏林的阿贝戏院,在格雷戈里夫人和诗人叶芝的主持之下,演出了他们自己的和新起的爱尔兰作者包括辛格和奥凯西的剧本。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和奥凯西的《朱诺和孔雀》(1924)都是杰作,他们不但成功地写了爱尔兰题材,而且在戏剧语言上有重大的创新。叶芝写了《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一剧,鼓舞了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后来他又在戏剧艺术方面多所试验,但在诗歌方面他的成就更为突出,早期诗作以优美著称,后来则写得精粹深刻,吸收而又超越现代主义,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诗人之一。
在英格兰本土,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有重大影响。特别是1914至1918年的战争,英国虽胜而遭受重大损失,一整代有才华的青年死于战壕。战争文学几乎全是创伤文学。炮火初停,仍然疮痍满目,在精神的废墟上出现了现代派文艺,其诗歌上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它用新奇的形像、多变的韵律和通过大量引文对比古今各国文化的手法来写西方文明的危机感,造成了一时影响。现代派还发表文学理论,为他们作品的晦涩与险僻辩护,又对过去的作家重作评价,如艾略特就抑革命诗人弥尔顿与雪莱,而扬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小说方面,战前已有詹姆斯、康拉德等人将小说艺术推向对心理与动机的细致分析,战后又有属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维‧吴尔夫,既撰文抨击威尔斯、高尔斯华绥、本涅特等人的旧现实主义小说为不真实,又创作《到灯塔去》(1927)等小说来展示“意识流”的新技巧。运用“意识流”技巧而成就更大的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细致、深入地写现代都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庸俗和猥琐,在结构和语言上都作了大胆创新,成为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另一个重要的现代小说作家劳伦斯揭露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畸形生活,并用火样的热情和明亮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一种身心和谐、情感与智慧融合的圆满生活的追求。《虹》(1915)和《恋爱中的女人》(1921)是他的名作。
在这些创新活动的同时,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写法仍然有众多的实践者。就诗而论,哈代在20世纪初放弃小说创作而重新拾起诗笔,不但写出了真挚深刻的抒情诗,而且完成了一部规模巨大的史诗剧《列王》(1903,1906,1908) 。他不追随任何流派而自成一家,但由于他深深植根于英国农村人民的纯朴生活,对历史和人生也长久思索过其意义,又有相应的貌似古拙实则敏感而又强烈的语言,因此诗作质朴而深沉,秀美而有力,近年来其诗名几乎超过他在小说方面的声誉。
在小说方面,继续现实主义传统的更大有人在。老一辈作家中,威尔斯不止善写科学幻想小说,而且长于描绘伦敦小市民的职业生涯,高尔斯华绥用上层人士的语言写资产者福赛特的家史,本涅特和毛姆用法国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写人们的情感生活,都拥有广大的读者。对知识分子更有吸引力的是著重写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的福斯特,他的名作《印度之行》(1924)表达了东西文化在精神上的隔膜。赫胥黎则利用他对于科学和文艺的广博知识,写知识分子在现代世界里的困惑。20年代之末出现了普里斯特利的《好伙伴》(1929),写一个民间剧团在各处演出时的遭遇,发扬了狄更斯的喜剧式的现实主义传统。
1926年的英国大罢工,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30年代的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紧张搏斗,使得全英国的作家比平常更加关心政治。奥登、斯彭德、刘易斯、麦克尼斯等青年诗人在技巧上受现代主义影响,在内容上却反对资本主义。小说家衣修午德也在这个时期初露头角,他的《再见吧,柏林》(1939)等反法西斯小说表现了他的才华,而后来的作品则有负读者的期望。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方面也出现了考德威尔的优秀著作,如《幻觉与现实:诗的源泉研究》(1937)。英格兰以外的地区,进步文学也在活跃。苏格兰诗人麦克迪尔米德在掀起“苏格兰文艺复兴运动”后,又写了歌颂大罢工的《受难的玫瑰之歌》(1926)和献给列宁的颂歌;他的战友格拉西克‧吉本则用诗一样的散文写了充满愤怒和希望的三部曲《苏格兰人之书》 (1932~1934) 。威尔士地区有矿工作家刘易斯‧琼斯写自己和伙伴们的战斗经历,甚至后来被目为颓废诗人的迪兰‧托马斯在其初期的作品里也颇有反资本主义的激情。爱尔兰这时已经独立,但是移居英格兰的奥凯西并未停止战斗,他写出了《星儿变红了》(1940)和《给我红玫瑰》(1943)等直接表现工人反对法西斯的武装斗争的卓越剧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和以后,英国文坛仍然名作不断。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1944)写下了一个诗人在战时最黑暗的年代里对于生、死、历史的沉思,这里已无多少现代派的手法,诗句变得素净而深挚。也曾以新颖手法惊世的女诗人伊迪丝‧西特韦尔在后期作品里表达了她对于人类面临原子弹威胁的深重不安。天主教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描写人的罪恶的存在,继深刻的《问题的核心》(1948)等书之后,又写了一系列他自己称为“消遣品”的惊险小说。另一个天主教小说家伊夫林‧沃原来长于讽刺,在大战后期则写了怀念风流往日的长篇小说《旧地重游》(1945)。乔治‧奥威尔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一个高度集中的社会的戒惧。安格斯‧威尔逊用狄更斯的笔法写伦敦知识分子的生活。威廉‧戈尔丁在《蝇王》(1955)一书里写下了暴露人性丑恶的新寓言。两个小说家开始了卷帙浩繁的连组小说的写作,即安东尼‧坡威尔和查‧珀‧斯诺;前者借用乐曲的结构写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充满了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后者则用科学家的客观眼光,解剖了现代英国上层人士之间的权力争夺。
战后一代的青年作家则另有一番心情。他们大多是在工党当政后的福利国家里成长起来的,靠公家津贴才上了大学,然而在阶级依然分明的英国,他们又感到处处碰壁,因而出现“愤怒的青年”的文学。韦恩的《每况愈下》(1954)、艾米斯的《幸运儿吉姆》(1954)和布莱恩的《向上爬》(1957)等小说开其端,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1956)扩大其影响,拉金、休斯等人的诗又加深人们对于战后时期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平凡、粗糙感。等到西利托写《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他笔下的伯明翰自行车厂青年工人的情绪就不止是愤怒或力图向上爬,而具有一种无所顾忌的爆炸性;他的中篇小说《长跑运动员的孤独》(1959)通过一个体育比赛的场面,巧妙地写出了穷苦人家出身的青少年对统治阶级的反抗。还有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带发条的橘子》(1962),用掺有俄文字的怪诞英文,写一群青年流氓的奸淫破坏以及官方的对策,手法离奇;伯吉斯的其他作品则是用传统的技巧写成,其特点在善于讽刺,文笔洒脱。
这一时期,继续出现有才华的女作家,多丽斯‧莱辛创作了一系列以南非白人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继之以表达当代知识妇女的幻灭心情的《金色笔记》(1962),都写得新鲜而有力。艾丽斯‧默多克以存在主义者的眼光看人生,才思敏捷,继初期成功作品如《在网下》(1954)、《逃避巫士》(1956)、《一个砍掉的头》(1961)等之后,陆续有新的小说发表。比她年轻的玛格丽特‧德赖布尔在《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等小说里专写受大学教育或在大学教书的青年妇女所面临的恋爱、婚姻、职业等问题,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妇女的神态风貌。
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也标志著本世纪英国戏剧的第二次高潮的开始。在此之前已有多人进行戏剧创新的试验,如艾略特、弗雷之于诗剧,麦克尼斯、迪兰‧托马斯之于广播剧。从50年代后期起,更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涌现,除奥斯本外,还有威斯克、惠廷、邦德、斯托珀特,爱尔兰人比汉,青年女剧作家雪拉‧德莱尼,都以他们或新鲜或有力的剧本在舞台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爱尔兰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文版,1954)也在伦敦上演成功。此后,英国也出现了自己的“荒诞派戏剧”,其代表作家是品特。他在《生日晚会》(1958)、《归家》(1965)等剧内用最少的对话、光秃秃的场景写畸零人在现代社会里的凄凉生活。同时,英国的演员继续以其精湛的演技闻名世界,还出现了富后创造性的导演如比特‧布鲁克。他们上演新剧,但也不时重演从16世纪以来的优秀老剧。从莎士比亚到萧,在英国戏剧和整个英国文学里都有一个连续的传统,而其特色则是各个时期都有优秀作家在努力创新;正是创新丰富又推进了这个传统。
㈦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有
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长篇小说《审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国》( 1927 )、中短篇小说集《观察》( 1939 )、《变形记》( 1915 )、《在流放地》( 1919 )、《乡村医生》( 1920 )、《饥饿艺术家》( 1924 )。
意识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国小说家。《月桂树被砍掉了》( 1887 )。
马塞尔·普鲁鲁斯特,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威廉·福克纳,同美国小说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 1929 )、《我弥留之际》( 1930 )获得 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小说家《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们的苏醒》( 1939 )。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达罗卫夫人》( 1925 )、《副灯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义:萨特,法国小说家,短篇小说集《墙》( 1939 )、获得 1964 年诺贝尔奖。长篇小说《恶心》( 1938 )、剧本《苍蝇》( 1942 )、《间隔》( 1945 )、《死无葬身之地》( 1946 )、《肮脏的手》( 1948 )、《魔鬼与上帝》( 1951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学著作《存在虚无》( 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947 )、自传《词语》( 1955-1964 )。
加缪,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鼠疫》( 1947 )中篇小说《局外人》( 1942 )、《随落》( 1956 )、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 1957 )、散文集《反与正》( 1937 )、《婚礼》( 1939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说派:娜塔丽·萨洛特:法国小说家。《向性》( 1932 )、《一个陌生人的肖像》( 1947 )、《天象馆》( 1959 )、《金果》( 1963 )、论文集《怀疑的时代》( 1956 )、自传《童年》( 1985 )、米歇尔·布托尔:法国小说家《米兰弄堂》( 1954 )、《时间的运用》( 1956 ,又译成时间表)、《变》( 1957 )、《变》( 1960 )、克洛德、西蒙,法国小说家 1958 年获诺贝文学奖,《草》( 1958 )、《弗兰德公路》( 1981 )、《风》( 1957 )。
罗伯·格里耶,法国小说家。小说《橡皮》( 1953 )、《窥视者》( 1955 )、《嫉妒》( 1957 )、《在迷宫中》( 1959 )、《快照》( 1962 )、《反复》( 2001 )等,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 1961 )、传奇故事《重现的镜子》( 1985 )。
魔幻现实主义:
胡里奥·科塔萨尔( 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
何塞·多诺索( 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8- )哥伦比亚作家 , 获 1982 年诺尔贝文学奖,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1967 )。
中篇小说《枯枝败叶》( 1955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961 )短篇小说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礼》( 1962 )《恶时辰》( 1962 )、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 1975 )《霍乱时期的爱情》( 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 ),墨西哥作家。《最明净的地区》( 1958 )《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 1962 )。
阿菜霍·卡彭铁尔( 1904-1980 ),古巴作家。长篇小说《人间王国》( 1949 )、《消失了的足迹》( 1953 )、《光明世纪》(又译成启蒙世纪)( 1962 ),《方法的根源》( 1974 )。
阿斯图里亚斯( 1899-1974 ),危地马拉作家。长篇小说《玉米人》( 1949 )、《危地马拉传说》( 1930 )《总统先生》( 1946 ),获 1967 诺贝尔文学奖。
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 1911-1969 )秘鲁作家
胡安·鲁尔福( 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 1955 )。
㈧ 18---20世纪的英国作家及其作品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亲切感人。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在19世纪,英国涌现出一批女小说家,奥斯丁、 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爱略特。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女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表现了当时出现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小说表达妇女的权利。奥斯丁的小说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描写精致,语言幽默,通过缔结一门好婚姻寻求妇女的出路。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具有传奇色彩。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家庭女教师的独立宣言,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充满狂放的激情,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盖斯凯尔夫人描写了工人生活。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探讨伦理道德问题,对人有深厚的同情。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作品有:
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等。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第十二夜》等。
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四大悲剧等。
诗作有十四行诗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
简·奥斯丁,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女作家,被英国作家、评论家司各特成为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作家。作品有小说六部:《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诺桑觉寺》、《爱玛》和《曼斯菲尔德庄园》。
狄更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创造第一时期的《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等基调乐观,对社会进行温和讽刺的作品。第二时期,创作了《怪诞故事集》、《董贝父子》、《大卫·考波菲尔》等对社会批判日益深沉的作品。第三时期,创作了《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顶峰的作品。
㈨ 有什么经典的英国小说
魔兽暮光之城 ...哈利波特2 ...南派三叔除了《盗墓笔记》还有很多作品。...要什么类型的··亲可以网络HI我我把文发你 ...金庸的小说。 ...阿特...
㈩ 19世纪英国好看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丁著,1811年《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著,1813年《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著,1837年《雾都孤儿》,狄更斯著,1838年《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著,1850年《双城记》,狄更斯著,1859年《远大前程》,狄更斯著,1861年《名利场》,萨克雷著,1847年《简·爱》,夏洛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