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活着小说推荐200字

活着小说推荐200字

发布时间: 2021-06-21 05:24:20

A. 活着的推荐理由

不论现实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论现实剥夺了我们什么权利,只要我们活着,也只有我们活着,我们才有义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着。我们不应该让现实决定我们怎么活着,而是应该自己决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活着。

活着,就要面对选择,只有保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不会让自己后悔。所以我们没有机会错过机会,在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时候,用心做一个完整自己,用自己的态度去看待“活着”。

先前对余华的作品也略有接触,他笔下的悲剧一向是这样,大体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起的时候又让人受不了。当你读完整个故事,回头整理这个完整的故事的时候,才会不情愿、不忍面对的发现,原来把任何一个故事单独拿出来分析的时候都能真实的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难以承受的痛。他不屑于写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着高度真实的生活。

文字里的安静,冷漠,无形间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不断的痛苦从而不断的期待,想发泄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这种单纯痛苦所摆布,甚至是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令你无法自拔,也不想自拔。当你痛到麻木的时候,才能看清现实,在简单单纯的感情里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着。余华深沉的讲述着生命的悲剧,

对于悲剧这件事我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欢看悲剧,喜欢被这种悲剧所打动,无非是想寻求自我安慰。

B. 急急急!!余华《活着》200字片段摘抄50字赏析

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

C. 余华的《活着》读后感200字

平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触,余华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笑着活下去》,很喜欢这个剧名,“笑着”是一种人生态度,“活下去”则是要去践行的生命状态,“笑着活下去”则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与实现生命,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与不安,或许是因为他们把人生复杂化了,活着,其实就是最简单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它没有额外的喧嚣浮华与功名利禄,它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是最自然的生存状态,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D. 余华《活着》内容概括

“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认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余华在自序中所写。

当故事的最后,人和牛的背影逐渐远去,陪伴福贵的,只剩下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我们也在万千思绪中,看到了活着的意义。

E. 读《活着》之后谈有关生与死的感想200字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F. 电影活着讲述了什么故事 200字

《活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着》,长篇小说,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公徐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此书在当当网上获得接近满分的评分,是不可不读的余华经典着作。

评价
美国《西雅图时报》2003年11月28日:能塑造一个既能反映一代人、又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的人物,堪称是一个罕见的文学成就。作家余华在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也许做出了两次这样的成就。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地、优美的、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毁人的生活。

美国《明星论坛报》2003年10月12日:余华这部划时代的家族悲剧《活着》,你只要读到一半,就已经确信它是不朽之作了。换而言之,《活着》是一部经典。主人公福贵和他的家庭与西方读者似乎相隔千里,又仿佛近似邻里,最后甚至成了一家人。
美国《时代周刊》2003年11月9日: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经将福贵塑造成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3年11月2日:《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得小说超出了常规。

美国《明星论坛报》2003年10月12日:余华的风格简洁而有力,直达人心。小说的结尾令人难忘,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叙述看着老人和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独自一人。《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同样召唤者读者。
美国《合众国际社》2003年8月9日:小说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其冷静的风格使得读者与富贵同甘共苦,当好运垂临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受厄运打击时,我们会黯然落泪。悲剧都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一位作家甚至称《活着》是中国的《约伯书》。
美国《亚洲书评》2003年9月6日:《活着》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也朴素。余华的力量就在于他的人物塑造和描写方式:要让读者自己去窥视那些生活与他们如此不同的人物的心灵,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小角色和风景描写,也是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来了。
法国《快报》1994年5月28日:老农民福贵遇到一位游客,并由此回想了自己的国旗……这对那永恒的中国时代老百姓生活的成功描写正是得益于中国新浪潮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余华。
法国《世界报》2008年5月9日:人们还记得余华的小说尖锐、有思想,如《活着》或《许三观卖血记》。他擅长于描写进退两难的心理,把主人公置于历史的风口浪尖,他是位有抱负的作家,喜爱驳斥和间接描写。他既有海明威又有司汤达的风格。

法国《文学杂志》2008年5月:余华因为《活着》而家喻户晓。人民评价他细致又不失幽默,他在另一种生活中从事牙医的职业。
法国《义务报》2008年7月12日:作为医生,余华放弃了牙医的电钻而投身于写作中,因为一系列翻译而闻名于外,其中《活着》这部新现实主义小说……余华在创新上给予了我们后奥运中国的希望。我们的中国片有重复对我们说,这个四十八岁的同志没有展现中国最美好的一面。对极了!但是这也是文学从“无产阶级专政”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了。
卢森堡《卢森堡日报》2008年6月25日:余华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我们从法译本《世事如烟》、《古典爱情》、《在细雨中呐喊》,特别是1994年在法国出版的《活着》认识了余华。《活着》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人生。他跨越了中国从国民党到毛泽东的时期。这是余华第一次这部小说来讲述这个人在一个很长时期内的命运。
西班牙《埃菲社》2010年5月10日:余华在《活着》中描绘了来自中国南方的贫苦村庄的农民为了生存的斗争。这部跨时代的作品写了中国这个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文明的亚洲巨人的故事……余华的小说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的经典之作。
西班牙《阿贝赛报》2010年5月10日余华在《活着》中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全貌……它以福贵的口吻讲述了二十世纪中的中国史……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典范。

G. 活着读书笔记200字

活着读书笔记
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尼采
福贵富贵,期许中应当是大福大贵,命运的终点却是与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既丢了福,也少了贵。第一次接触《活着》冲着“葛大爷”去的,荧屏那倾情的经典塑造在让人折服“葛大爷”那演技的同时也被剧本深深的震撼。一本小说读下来,内心充斥着波澜、愤怒、绝望,可最后发现谁也没有错,而又平静安详。这一切,都是梦,一场醉不了又醒不过来梦魇。
小说的标题是《活着》,可是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言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死亡历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海子的世界中,死亡是华美无上的精神升华。而余华先生将死亡与生活的琐碎相结合,与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与经历相结合,在历史的潮流中,谁也逃不过死神无时无刻的笼罩。如果说海子的死亡是一种高贵的精神追求,那么,余华先生在小说中塑造的死亡意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经历的。战乱、三反五反、文革、医疗事故、病故、意外事故,永远也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一个会先来。故事已经如此悲凉,可冥冥之中谁又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夕阳下与老黄牛作伴的福贵,那为微微一笑之后云淡风轻的讲出这些故事,给了一个最好的答案,在极度的痛苦中,他的精神已经解放了。命运如刀,但是微笑依然会很迷人,这种微笑叫豁达,一篇以死亡为主旋律的故事因此而彰显了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福贵的不幸是上天注定的,但是家珍他的坚忍却是自己的选择。年轻时候的福贵好逸恶劳,气死父亲败光家产,可家珍不离不弃;中年福贵被抓去当兵,柔弱的家珍独自抚养着孩子等待福贵的归来;当生活稍微的可以看到一丝希望了又是一次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即将离去的那一刻,他一遍遍的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原来,家珍的这一辈子他从来没有怨恨过,尽管那么艰辛,她从未抱怨与放弃,在她身上将我国传统女性那相夫教子、吃苦耐劳、忠贞不二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所要的幸福很简单,爱人与孩子在身边,生活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可是这一点权利也被上天剥夺了。她的命运原本有很多变化,但她选择了对爱的责任与坚守,活着因此而更加铿锵有力。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自己的使命,而在不断开拓未来的过程中,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我们曾经深爱的,那些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都有可能在前进的过程当中慢慢的丢失。活着最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本身。当爱人离去的时候不作践自我,当梦想渐行渐远的时候不放弃努力,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仍然保持微笑,这就是我们活着的责任。也许意外明天就会到来,但是今天的我们仍然得充满着希望。那些在我们生活中所出现的磨难,也许此时会感到很艰难,但是在生命漫长的历程当中,本身是微不足道的。活着,就要坚强;活着,就要勇敢;活着就要充满着无限的乐观。
今天有风有雨
妈妈为你晨钟中装上了一壶水
嚷嚷着种在地里的希望
爱的人永远在守护你和远方
明天没有意外
忧伤的窗口夏风自来
没必要向虎狼低头
没必要恐惧已知的结果
活着,点亮心中的火光

H. 《活着》的主要内容200字

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小说中的主人公徐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8)活着小说推荐200字扩展阅读: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此书在当当网上获得接近满分的评分,是不可不读的余华经典着作。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I. 求余华的《活着》的简单评价200字左右的,网上抄的也行!急!!!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J.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余华的活着,生动一些`200字左右!!急~

《活着》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中篇小说,作者余华用朴实、平淡的语言描述了老人福贵的一生经历。虽然语言并不华丽,但给人感觉很真实,讲述的故事也是曲折感人的,让人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在里面。
福贵是一名富家子弟(地主的儿子),青年的时候吃喝嫖赌,娶了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家珍,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的贤妻良母,曾经挺着大肚子去赌桌上找福贵,结果被福贵暴打了一顿。在福贵把家里的财产都输光后仍然不弃不离,和他一起过上了贫农的日子。后来有一次福贵进城给母亲抓药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一去就是五六年,回来后发现家里只有家珍领着二个孩子过的很艰苦。四个人重新在一起生活虽然很苦但很幸福,后来福贵的儿子死于一次医疗事故,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搬运工,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留下女婿领着孩子过,在孩子还没上学的时候,他的女婿在装卸时被水泥板夹死。孩子便跟着福贵回到了乡下。由于长期的劳累家珍也得病去世了。孩子跟着福贵过了没几年,因为生活拮据一次吃毛豆太多撑死了(不要笑,书上写的很真实也很感人),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在农村劳作生活。
故事梗概大致就是这样,随便打了一些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字。你就根据需要取舍吧。建议你还是抽时间看看这本书,很好的!

热点内容
丝袜双胞胎校花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5-14 17:01:30 浏览:654
画地为牢小说白刃在喉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4 16:44:39 浏览:559
长篇军阀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4 16:02:25 浏览:837
网络小说刷点击率软件 发布:2025-05-14 15:34:23 浏览:867
类似星际科幻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4 15:11:13 浏览:617
都市真实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4 15:03:45 浏览:482
重生玄幻男主完结小说 发布:2025-05-14 14:28:49 浏览:382
人类探索宇宙的硬科幻小说 发布:2025-05-14 13:22:57 浏览:666
喜马拉雅漫威类型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4 13:10:37 浏览:570
老的古言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4 12:50:01 浏览: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