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甜阅读网小说京华烟云

甜阅读网小说京华烟云

发布时间: 2022-05-13 05:58:17

1.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

这是第四次读这本书了,前两次是在初中暑假时读的,第三次是在工作头一年读的,但书都是同一本,借蓉姐姐的书来读。这第四次读时,终于读的是我自己的书,我的《京华烟云》,终于握在手中。

林语堂是一位睿智的老人,书中文字并无繁丽的字句,句句朴实,但又不忘穿插当时作者所亲身经历的历史背景。当初想读这书的念头就因封面的一句话:享现代版《红楼梦》之美誉。书中也确实有这种氛围,光是人物的名字“红玉”,就相当点题。书里也是美女如云,美文不断,但跟《红楼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光是“余音绕梁”这点就谈不上,或许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结局?我想不是。《京华烟云》主要人物有各自的特色,也有很浓的民国气息,主要是以女主角木兰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人物随时代的变迁沉浮,让人想起三字“海上花”,但因人物已经有相当的主见性,所以也有了那么一点“人定胜天”的脉搏在跳跃。

我看书浅薄,但为了与我的兄弟猪头三共同进步,也就壮着胆子,边读书边聊点自己的唠叨,开始:

“全书写罢泪涔涔,
献予歼倭抗日人。
不是英雄流热血,
神州谁是自由民,
——林语堂”


第一章 后花园富翁埋珠宝,北京城百姓避兵灾

1.笔摘: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感:一种说法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另一种说法则是:人生某个看似很小的决定,恰恰是它改变了人的一生。
只是,某些事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它会时不时跳跃出来,在不经意之间,或让人惊喜,或让人惆怅,或让人痛苦。

2.笔摘:木兰听见父亲说:“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他的另一项理由是:“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在木兰以后的生活里,有好多时候儿她想起父亲这句话来,这个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与勇气。一个万恶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个使人乐观奋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个世界的人会有勇气,能奋斗,也能忍受。

感:自身的修养极为重要。心变宽了,前面的路自然也因之改变。

3.笔摘: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感:真正的福气应是与物质无关,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福气。平淡的一生恰是最完美的一生。第二章 遇乱兵骨肉失散 贴告白沿路寻人

1.笔摘:暂时,一切总算平静。炉台子上一盏小油灯,灯火荧荧,美丽而安稳。他拿出烟袋,心中沉思。这是好久以来他难得享受的宁静的夜晚了。后来他回想到这天晚上,觉得真是幸福的天堂一样,自己的亲人在另一间屋子里安睡,而自己抽着一袋烟,一盏油灯在炉台子上燃烧着晃动。

感:幸福最直接的诠释。


2.笔摘:丈夫说:“我觉得听见你在梦里喊叫了一声。“
“是吗?吓了我一大跳。我梦见木兰在老远的一个山谷里叫我。我一大哆嗦,就惊醒了。还好,幸而只是个梦。“于是看了看木兰,姚太太又向身边儿看了看别的孩子。

感:从写法上,用梦做伏笔是常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身为母亲,身为女性,她们自身也带有一定敏感性,及不能用科学眼光来看待的第六感。或许正是因为母爱的博大,让她们成为了预知者。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梦?


第三章 曾大人途中救命 姚小姐绝处逢生

1.笔摘:
他骂道:“我知道你要卖这个孩子,你这个拐孩子贼!我知道你干的勾当!”
他对木兰说:“我不能带你去,没办法。你要小心这个臭婆娘!”说着就走了。

感:章目里的 “曾大人”,与“甄宝玉”相呼应,看来林老先生确实中红毒很深。
木兰与家人走散后,遇见了看似丑陋的老八和他的上司女人,他们带她一路。人的外貌不一定全是与内心相对称的。想起小时候,最爱说:“这个人一看不是好人,离他远点。”后来才明白,不是个个好人头上都大书两字“好人”,相貌只是表象,内心还是要用慧眼来看,静心的看,时间流逝中看。老八想救木兰,而上司女人则想靠木兰发财,木兰在此上了一课:不可以貌取人。

2.笔摘:冯舅爷的是顺着运粮河一直步行走到德州的,所以随时停下来找木兰的线索,在渡头和村子的茶馆儿里,他都贴上如下的告白:
悬赏寻找迷失女童启事 敬启者:女童姚木兰,年十岁,身穿白衫红裤,眉清目秀,发乌黑,输辫子,天足,脸盘小,皮肤细白,身高三尺,北京口音。……

感:描写人的外貌,若是直接描写其美或丑,都多少给读者一点主观认识的感觉,而假借他人之口来描述,则在不经意间就入了心。如红楼里,黛玉外貌的直接描写是没有的,两次描写都是假借他人之口,一次是借用宝玉的眼,一次是借用仆人的嘴。若隐若现,不失真实的基础上,又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美更为饱满及完美。木兰在第一章里出场,只是淡淡交代了几句穿着及态度,而在这里用“寻人启事”来交代其外表的美,自然,简洁,读者心中对木兰的勾画逐渐清晰,妙。

3.笔摘:
就因为大多数女人的脚,无论在大小上,在角度上,都不中看。所以裹得一双秀气娇小的脚是惹人喜爱的。小脚的美,除去线条和谐均称之外,主要在于一个“正”字,这样,两只小脚儿才构成了女人身体的完美基底……她父亲看了梁启超的“天足论”,并对于当时在北京及其他各地流行的新学说非常向往,坚决反对给木兰缠足。这是当年跟夕阳文化接触之后,影响中国人实际生活的一件事。木兰听从了父亲的话,但在心里仍然悔恨没有裹小脚儿。

感:又说到以貌取人这个话题。裹脚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当年看似美的裹脚,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畸形,它限制了女人的“行”、剥夺了作为人,应该具备的“跑”、“跳”能力,也从骨子里再次约束女人的行为。在这里,我第二次佩服姚先生,姚木兰的父亲,正是这位睿智的父亲为女儿将来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拥有这样的父亲,就是拥有了人生那盏最明亮的灯。

2. 求《京华烟云》中文版电子书TXT

您好,文件已经发送,请注意查收!
若收件箱没有,请查看垃圾箱~~~
很高兴能帮到亲,祝亲阅读愉快~~~
满意请速采纳哦~~~(*^__^*) 嘻嘻……

3. 《京华烟云京华烟云》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京华烟云》(林语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TiIIOIo39DfTXejm3LbGig

提取码: 4w27

书名: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3

页数:951

内容简介:

《林语堂英文作品集: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林语堂英文作品集: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

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

人文胜迹——初中以上英文水平读者

莎翁故居

国王谷:人文胜迹

雅典卫城:人文胜迹

庞贝城与赫库兰尼姆城:人文胜迹

哈德良长城

林语堂英文作品集

印度的智慧(林语堂英文作品集)(月亮石)

武则天传

京华烟云(英文版)

京华烟云

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英文版)

老子的智慧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英文作品集)(月亮石)

风声鹤唳(林语堂英文作品集)(月亮石)

京华烟云

吾国与吾民

生活的艺术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4.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他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翻译版本有很多,其中凤凰出版社的是最流行的版本。

5. 《京华烟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末,曾家长子娶妻后即逝,二子襟亚娶了清污吏牛家女儿素云,荪亚娶了深对当时社会诸多不合理现象不满的姚家二女儿木兰。木兰深明大义,虽爱上孔立夫,但仍在安排下嫁给荪亚,而将自己与立夫间的深情埋藏心底,虽然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木兰却在“不认命”的信念下,她改变、创造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和荪亚始终是一对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荪亚对她的深情,更是日深一日。但在新思想的冲击下荪亚不由自主的[外遇]了,旧时代中的新女性木兰不偏颇的处理为人所佩服。在曾家那一个日渐颓败的大家庭里当家主事,既有上一辈的压力,又有妯娌间的误会,木兰坚守原则的不凡气度更为人顺当。木兰明理经事,忠国爱家,孔立夫具有的救国救民思想:这一群爱国知识分子,历经国民革命、反袁帝制及北伐,而能在抗日时代,教育出爱国忠贞的第二代.....

上卷 道家女儿
第一章 后花园富翁埋珠宝 北京城百姓避兵灾
第二章 遇乱兵骨肉失散 贴告白沿路寻人
第三章 曾大人途中救命 姚小姐绝处逢生
第四章 沐恩光木兰入私塾 探亲戚曼娘交新朋
第五章 母溺爱长子成顽劣 父贤达淑女富才情
第六章 长舌妇恃恩行无状 贫家女倾慕富家郎
第七章 平亚染疾良医束手 曼娘探病曾府栖身
第八章 病榻前情深肠空断 绝望中徒祈幻成真
第九章 拜天地孤独不成偶 入洞房凄凉又辛酸
第十章 马祖婆呼风唤雨 牛大人作势装腔
第十一章 训绔绔姚思安教子 食粘粽曾平亚丧生
第十二章 北京城人间福地 富贵家神仙生活
第十三章 乐郊游喜姚孔相遇 谈教育倡男女求学
第十四章 为饯行曼娘设宴 苦离别银屏伤怀
第十五章 沐书香寒门出才俊 别美婢绔绔痛出洋
第十六章 遇风雨富商庇寒士 开蟹宴姚府庆中秋
第十七章 听命运木兰订婚 逃圈套银屏出走
第十八章 离香港体仁回北京 隐陋巷银屏迎故主
第十九章 公子哥儿话时尚 莫愁妹子展辩才
第二十章 终身有托莫愁订婚 亲子被夺银屏自缢
第二十一章 木兰出嫁妆奁堆珠宝 素云吃醋唇舌逞毒锋
中卷 庭园悲剧
第二十二章 施干才姚木兰管家主事 遭恶报牛财神治罪抄家
第二十三章 牛家失势捉襟见肘 曾府燕居适性娱情
第二十四章 体仁向善华妓从商 木兰生子暗香遇救
第二十五章 遭子丧富商购王府 慕兄势劣妇交娼优
第二十六章 迁新邸姚家开盛宴 试对联才女夺魁元
第二十七章 红玉阿非纯情挚爱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第二十八章 娼妓做夫人煞有介事 劣妇追时尚得意忘形
第二十九章 赏奇士莫愁嫁立夫 怀骨肉陈妈寻爱子
第三十章 贪利追欢素云甘堕落 因情应势木兰议从商
第三十一章 老多病遗臣却聘归隐 少年游才俊临水登山
第三十二章 北京城新学旧派人文荟萃 静宜园淑媛硕彦头角峥嵘
第三十三章 论中西辜老发奇论 悟签文玉女溺荷池
第三十四章 利欲薰心王府探宝 职责已尽四海云游
下卷 秋季歌声
第三十五章 堕落无耻素云遭休弃 钻营有术怀瑜又高升
第三十六章 挥笔为文孔立夫结怨 爱国游行青少年遭殃
第三十七章 姚木兰痛悼爱女 孔立夫横遭拘囚
第三十八章 审案件法官发迂论 入虎穴木兰救立夫
第三十九章 素云伴舞银屏得祭 姚老归来木兰南迁
第四十章 老实人偏拈花惹草 贤父女知釜底抽薪
第四十一章 疯狂掠夺日本走私 病榻缠绵木兰探父
第四十二章 制毒牟利牛素云被捕 伤时忧国姚思安遗言
第四十三章 报国洗前愆香消玉殒 除奸生差误李代桃僵
第四十四章 日寇屠杀曼娘自缢 京华论陷经亚南逃
第四十五章 追随政府携稚小木兰入蜀 全民抗战汇洪流国力西迁

6. 京华烟云结局是什么

结局是:

迪非、黛芬、陈原、立夫都先后投入抗战。姚思安也云游归来。准备举家前往南方,加入抗战的洪流。这时牛素云打来电话,说莫愁已被牛怀玉劫持!要诱捕立夫,素云还叮嘱姚家,赶快转移甲骨!可是,等到立夫前往要救莫愁时,莫愁已惨遭毒手! 在王府花园,姚思安正要准备转移甲骨,牛怀玉和日本鬼子前来抢夺!姚思安宁为玉碎,一把壮丽的大火和敌人还有那百年的花园同归于尽!

拓展资料:

《京华烟云》

是改编自林语堂同名原著,是作为央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之一的一部民国剧,由杜大宁、汪国辉、傅思、晓春、周莉、瞿长林担任总监制,张子恩导演,赵薇、黄维德、潘粤明等领衔主演。

该剧的背景设定为民国时期,主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

该剧于2005年10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

7. 《京华烟云》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京华烟云》(林语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1sHeiRgAFsYhYpd0wUPTwQ

提取码: xk5u

书名: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译者:张振玉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7

页数:611

内容简介: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

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8. 求<京华烟云>小说的人物评析或赏析

《京华烟云》流淌出来的文化底蕴

完全商业化的系列韩剧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闯进了我们的视线,当观众还在为《大长今》流淌出来的韩国文化或感叹或不屑时,这边却走来了深情款款的《京华烟云》。那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名叫长今的宫女、医女,这边走来了一个知书达理、宽容忍让的奇女子——姚木兰。如果说《大长今》刻画了一个女人自强不息的坎坷命运;那么这部《京华烟云》就抒写出一段特定历史时期下,几大家族命运跌宕起伏的命运画卷——“清明上河图”。

对于一些观众对编剧的质疑,笔者持保留意见。因为对于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向来就有吃力不讨好的危险。但是这部《京华烟云》,我认为是这许多年以来少有的经典之作。之所以经典,首先在于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一段故事,在演员的精彩演艺下,都呈现出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载体。前些日子我写过关于《大长今》的“友情篇”、“恩师篇”等人物系列,就在于对剧中丰满人物的喜爱,而这部《京华烟云》中,从中、青、老主角,甚至到丫鬟、大夫,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在言语之间抒写出一段段命运,丝毫不输《大长今》。

重道逍遥的姚思安,温存善良的姚母,知书达理的姚木兰,正气凛然的孔立夫,可爱妩媚的姚莫愁,新派自由的姚迪菲,活泼可爱的黛芬,多愁善感的红玉,心直口快的暗香丫头;文气软弱的曾文伯,要强的曾母,圆滑的桂姐,正义多病的曾平亚,温柔偏执的曼妮,窝囊老实的襟亚,浪荡不羁的荪亚,浪漫痴情的曹莉华;还有充满卡通意味的牛家:奸诈的牛似道,贪财的牛母,欺男霸女的牛同仪,单纯浪漫、后来沦为汉奸的牛怀玉,以及争强好胜、贪财泼辣到最后回心转意的牛素云。单单44集,就描绘出这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却又详略得当,实在了得。

上面说了精彩飙戏的新老演员们,而对于这些人物的塑造,演员、编剧、导演都花了大功夫。《京华烟云》中符合每一个人物身份的经典台词是一句接一句,值得细细品位,当然这是林老先生的功劳,但也少不了编剧们所花费的心思;再看看剧中每个人物卧室里的一张张镶有相框、泛着典雅色的个人照片,婚宴上每一个刻有喜字的古铜烛台,每一身剧服每一个滚边、纽扣做工的细致入微,每一套与周遭环境搭配的茶具,剧中道具的周到细致就可见一斑;此外该剧的剪辑也是相当精致,移花接木的技巧随处可见,各个人物的起伏命运穿插地美妙得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经典到每一个细节。

接着,下面就说说《京华烟云》中渗透出来的文化氛围。细数起来,却丝毫不输给任何一部被令观众叹为观止的韩剧。

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红木花雕、亭台楼阁

这不仅包括姚、曾两家的深宅大院、紫擅木家具、屏风、八仙桌,更包括姚家后来搬进的王府花园。王府花园门口的石狮把门,里面琳琅满目的亭台楼阁、花园池塘不仅使迪菲的外国朋友再三感叹,也让观众应接不暇。

还有那条充斥着冰糖葫芦、茶社、小吃、古书、兔爷、风筝、花草的商业街,阵阵吆喝声,很有味道。

古董、陶瓷、古画、书法、报章书籍

莫愁嫁妆里精致的古董,在木兰的指挥下,一一展示给了观众;曾家的古董店里更是成了古玩的集中营;这还不够,从琉璃场的古董买卖到曾、姚家每间屋内,都少不了这陶瓷、古董的摆设。

在西山赏景的那场戏中,傅老先生、姚思安、立夫、莫愁就乾隆的字体各有各的评价。在整部剧中,出现的对联、书信也全部是笔墨纸砚纷纷登场。

再去看每家书房里满满当当的书籍、古画,点滴中透露出书香门第的气息。还记得深刻的是那本在木兰、立夫手中传来传去的《饮冰室文集》、《殷商甲骨文初探》吗?

还有立夫以“不平氏”为笔名写的那篇大快人心的《文妓说》。大意说的是当时的文人大多都干些粉饰太平的活,其实报纸舆论监督的功能那时就体现出来了。找来那时印刷密密匝匝的报刊,《民国时报》、《平民报》、《实话报》,《新青年》,也苦了《京华烟云》的导演了。那报童那声声“号外、号外”,真是这个时代影视剧的标志了。不过单凭报章的舆论就要搬到财大气粗的牛家,这不仅是立夫作为文人的书生意气,更是林老先生的理想所在。除了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怎么会有男女老少集体出去抗议牛似道的作恶霸道?中国的老百姓只会象王心丽《落红迷归路》中的小镇百姓那样,只会传传谣言、搬弄是非罢了。

诗句、俗语、传说连篇

《京华烟云》毕竟不像《红楼梦》那样雅兴,时不时地对诗罚酒,但是却每个人的口中都出现过适合自己身份的俗语。那句“开弓没有回头箭”出现过多次,但是每次都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接下来《京华烟云》在外国陆续播出,这些内容翻译可得花功夫了。

还有那个铸钟老头的女儿舍身救父的传说,在木兰和莫愁口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都体现了女儿身的伟大与无奈。那一口钟的每一次被敲响,观众都对木兰的命运担忧着、叹息着。

独有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京华烟云》独有的,是中国文化独有的。

当木兰被迫出嫁,姚思安将自己尽有的甲骨全部当嫁妆给了木兰。姚思安声泪俱下的那句“我的大女儿是留着我救命用的”,唉,在他心目中,自己的至爱——甲骨文——哪有女儿珍贵啊。

最后那一幕,姚思安为了不让甲骨文落到日本鬼子手中,玉石俱焚,那一幕,何其悲壮!“甲骨就是化成灰烬也要留在华夏大地上”,又是怎样的一种气节!

京剧、二胡、笛、萧、鼓

《京华烟云》一开场,木兰便来了一出京戏。接着在西山、姚家、王府花园、狱中,甚至到演员们说话的背景音乐,也都离不开字正腔圆的京剧。直到最后那场醉人的“贵妃醉酒”,就着它木兰款款而来。

在木兰代妹妹出嫁的当晚,姚思安幽怨的二胡“夜深沉”,在空旷寂静的夜晚让人扼腕叹息。当与木兰擦肩而过的遗憾之时、木兰新婚的那夜,立夫独自吹起了萧,声声叹息,多么凄惨。

此外,婚礼中的敲锣打鼓自然更是少不了。

佛教、道教

韩日、东南亚对中国的文化最懂的就是儒家文化,而影视作品中对于佛、道二教却较少涉及。林语堂老先生的《京华烟云》,本着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的意图,将佛家、道家的文化渗透到点滴。从尼姑庵中的抽签、冲喜到拜神求佛,佛教的文化印在了那个时代。

道教主要通过姚思安这个入世的世外高人体现出来。每一场他和女儿木兰的对话,每一次面临劫难时的淡定自若,经过漫长的独自云游,到后来的蓦然领悟,无不透露着自己的道行。

婚丧礼仪

韩剧《新娘18岁》中,第一次领教了韩国的婚丧礼。而从曾家风光整个北京城的三喜临门,到曾平亚、曾文伯、曼妮等的丧礼,《京华烟云》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的婚丧礼仪。喜庆、悲哀体现到每个道具的细节,过大礼、嫁妆、上头、正日出门、三朝回门,大红花轿、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应有尽有。

茶文化

西湖的龙井配上古朴的陶瓷茶具,透露出我们的茶文化。

《京华烟云》里的茶文化体现在每一幕接待客人的场景中。尤其是木兰给立夫沏茶的那一幕,那一倒来,二沏去,最后那一杯满满的龙井,透过立夫那饱含热泪的双眼,一切的感慨、遗憾都尽在不言中了。

此外江苏的大炸蟹、致美斋的酸梅羔、天意斋的栗羊羹、天宝楼的烧羊腿、防膳的肉末烧饼、南京的板鸭、桂花鸭,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了。

中国古代大家庭的标本

曾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大家庭。曾文伯、妻子曾母以及小妾桂姨,另外三房儿子、儿媳妇,成群的丫鬟伙计,各自成院,却又组合在一个大家庭里,共生共息。而每个儿媳妇又牵扯出另外两家大的家族:牛家和姚家,这就是强强联合的古代门当户对的婚姻生活。

曾家的这个大家庭也是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给外国人展示的画面。老谋子这些作品获奖是其次,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这些最早出国的影视作品使得,很多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仍然是妻妾成群、男人大辫子的形象。但是《京华烟云》不仅仅展示了这么一幕,因为剧中还有着五四带来的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自由气息。

动荡不安的时局大背景、三大家族的兴衰、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不像鸳鸯蝴蝶剧做作地将战事当成自己谈情说爱的背景,《京华烟云》里,从五四思想解放、军阀混战到民国时期,再到抗日战争,《京华烟云》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展示了三大家族的兴衰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抒写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这一段社会历史的变迁。

最能体现这一背景的就是牛家。从牛家的洋洋得意到后来的遗臭万年,再到牛怀玉沦为汉奸、牛素云为日本贩卖毒品,这些都展示了这样一段沉重的中国历史。

唯美的景物、精致典雅的旗袍、大气的音乐

整部《京华烟云》中,不断出现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子、绚烂的日出日落、挂在枝头的一轮圆月、黄昏时的古楼、清晨云雾缭绕的白塔,唯美但不失大气。尤其是西山赏景那一场戏,一座桥,一个石碑,一个飞檐走壁,老北京的京味就这样一点一滴透漏出来了。如此看来,旧版《京华烟云》精致狭窄的景物,在这方面就败下阵来了。

还有那一套一套做工精致的旗袍,穿在几个少奶奶身上,韵味无穷。比如,木兰安排荪亚、曹莉华见面的一场戏,木兰那身黄色的旗袍简直就是绝美,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体现中国女人的风采!

此外,无论是全剧的背景音乐还是主题曲《发现》,都出自内地音乐大师王黎光,处处洋溢着一股子大气。单独听那首《发现》,或许只觉得歌词优美,歌声一感三叹。但是当看了此剧后,再去听它,真是感叹木兰的一生,感叹剧中每个人的一生。

象《天地英雄》《七剑》都有自己的电影原声带,而内地的电视剧不像韩剧一样,鲜有自己的音乐带。而这部《京华烟云》的音乐原声带、VCD、DVD一起涌向了市场。在王黎光的亲手操刀下,《京华烟云》出落地更加大气磅礴,音乐衬托着剧中人物命运的喜与悲。

很多人对在亚洲甚至美国所向披靡的《大长今》不屑一顾,但是这些人可能都没有看过此剧,就大加指责,这样的评论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看过《大长今》后,剧中的美食文化让人流连忘返,这也是韩国人引以为豪的地方。但是《京华烟云》和《大长今》比较起来,却丝毫不逊色。如果说《大长今》的哄起为韩国的国家形象加了分的话,那么上文提到的这些足以使得《京华烟云》“出口”后,所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都是值得我们炫耀和自豪的。当老谋子展示的中国男人大辫子的形象还迟迟不去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京华烟云》无疑会为中国的形象增光、甚至锦上添花。

因为这些文化氛围,因为剧本的优秀、演员的精湛演艺,因为央视一套的覆盖面,这部《京华烟云》是注定墙内开花,墙外也红的。

9. 《京华烟云》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京华烟云》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DtC_3xIkwnlpoWIfwEqe_w

?pwd=brqa 提取码:brqa
简介: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颇有名的书。它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是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

10. 京华烟云的内容简介只要几句话

  《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颇有名的书。它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时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非常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热点内容
豆瓣小说评分排行榜世界小说 发布:2025-05-15 19:05:23 浏览:943
穿越到香港的娱乐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5 18:16:55 浏览:618
你不乖哦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5 18:15:01 浏览:473
快穿系列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5 18:09:22 浏览:52
老苏苏小纯在线听书 发布:2025-05-15 18:07:37 浏览:647
类似网游重生三国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5 18:07:36 浏览:68
直播之荒野求生小说排行 发布:2025-05-15 18:01:21 浏览:491
崛起1979小说全文阅读无弹窗 发布:2025-05-15 16:56:06 浏览:475
网络小说速成器 发布:2025-05-15 16:54:37 浏览:654
女主韩娱系统小说完结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5 16:24:07 浏览: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