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小说父亲阅读小时候

小说父亲阅读小时候

发布时间: 2022-05-12 18:58:02

⑴ 父亲(景凯旋)阅读理解答案

快到父亲节了,给哥哥打电话,想知道父亲的墓地怎么样了。父亲的墓地就在青城后山,听说这次大地震,那儿的山体也有垮塌。当年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那个晚上,也是一个人走到一处墓地,把所有的墓碑看了个遍,然后坐在萧萧的柏树下,直到夜深。
记忆中父亲的脾气很急躁。小时候在院子里玩土炮仗,他正巧路过,吓了一大跳,愤怒中捡起一块砖头,就冲我奔来。我连滚带爬才逃过一劫。还有一次,为件小事顶了父亲几句,他不由分说就重重给了我一巴掌,这下母亲生气了,不准我们跟父亲说话。几天后,我玩耍时跌了一跤,鼻血长淌,父亲又正巧路过,便把我叫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帕递给我。我心里一酸,原谅了父亲,母亲发起的杯葛自然也就停止了。
父亲其实性格温和,从来没跟人红过脸。用一句古语说,他的一生是“沉沦下僚”,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做一个小官员。他也很知足,常常骑车下乡,爬几千米高的高山。我常想,要不是时代的因缘际会,他也许就是山西老家一个乡村教员,不会打老远地跑到四川来,晚年也回不了故土。他能不知足吗?文革时,我们家占全了,父亲是“叛徒”,母亲是“特务”。那时候,母亲整夜睡不着觉,而父亲每次被批斗回来,倒头便睡。他后来说他不怕遭难,可我总有点不信,我觉得父亲是不能往深处想的人,这样反而好,不受苦。
以后父母就提前退休了,迁到山外的都江堰。但父亲还是常坐着车回黑水去,他想把自己的历史问题解决好。记得有次他从外面回来,兴冲冲地给我们看一张纸,那是一份州里的文件,将他的党籍恢复至1937年,还惠而不费地给了个副厅级。看到这些,我们兄妹都漠然以对,父亲脸上有些尴尬,倒是母亲生气了,她说,虽然这没有什么意义,但毕竟是父亲的一个心愿。那一代人总是有许多心愿,难以了结。差可慰藉的是,父亲年轻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还在1937年的《大公报》上发表过一篇小说《欠债者》,一看就是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我翻遍图书馆,找到了这份报纸,让父亲高兴了好一阵子。
晚年的父亲脾性越来越好,好微笑,好感伤,好流泪。家人聚在一起,聊起社会上的腐败,聊起某某事件,某某伟人去世,他总会禁不住老泪纵横,这时我们就会笑他,笑得他不好意思起来。他觉得以前的社会很纯洁,以后呢,还是有希望的。母亲骂他心存幻想,跟不上时代,但却不喜欢我们看不起父亲,她可以凶父亲,我们不行,她必须在子女面前维护父亲的那一点尊严。
家里的事从来都是母亲做主,父亲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而且越到晚年,母亲越表现出决断的魄力,也比父亲有见识得多。但母亲毕竟也年纪大了,感情上越来越依赖子女。结果是许多事父亲听母亲的,母亲听我们的。而我们呢,却越来越少跟父母聊天,不是忙,是没有话讲。父亲不可能理解我,我也难以深入他的内心。虽说我在外地工作,也偶尔会想念他,但总觉得在忽略什么。在人与人的真正关系上,我们其实都是孤独的。
父亲开始喜欢一个人散步,走到附近卫校的小树林里,对着下午的夕阳坐一会儿,然后站起来往回走。他的腰越来越弯,走得越来越慢,如果看到我们去接他,便会露出浅浅的笑容。因此,当听到父亲的噩耗时,我一时仍不能相信他就这样走了,他没什么大病,他是灯残油尽。据母亲后来对我说,父亲走的那一瞬间,眼里又流出了一滴眼泪。他是舍不得你们呀,她说。
我常常想,父亲对我意味着什么?他是一座山,常挡住我的视线,为了自己方便和懒惰,我时常想绕行而过,等到这山塌了,我才突然明白,这座山挡住的是我们称之为终点的那个东西,从此以后我的前面也就一眼望到头了。

⑵ 我的父亲作文小小说式

一个阴冷的下午,我坐在那灯光摇曳昏暗的房间里,虽然外面阳光普照大地,但那太阳散发出的光几乎是冰冷的,在冰凉的空气中似若凝固样的,我只感觉到房屋后面硕大无比且奇形怪状的影。我在那影像之内昏昏沉沉,瑟瑟发抖动手握着不听话的笔在泛黄的纸上来来回回穿梭不停。
“对,应该将“我”的“父亲”送到天堂,他太辛苦了,为了一家,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卖命奔波。到了天堂后,父亲就不用为这些烦扰了,那里阳光明媚,那里月光皎洁,那里河水澄清,那里大地丰裕,那里锦衣玉食,那里灯红酒绿……”此处只应天上有,莫道人间何处寻。对,就这样定了。
“终于,终于父亲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听说要去天堂的那一刻,普光返照,他那毫无血色的面庞瞬间焕发出生机,那几乎要闭着的双眼顷刻瞪得硕大,那僵硬的躯体似乎如灵活自如的圆木,那麻木的灵魂也跳出封闭的躯壳。眨眼间,他幻化成一个精灵,飞向自由的彼岸,飞到天堂的一端,飞向世界的尽头,飞向冷酷的边境……医院里,护士惶惶不安,寻找着不翼而飞的父亲:母亲郁郁寡欢,回忆着刻骨铭心的伴侣;我却仍在千里之外,望窗外花落花开,在屋内优哉游哉,全然不知道国度之外天堂之内的生活……”
不听话的笔在平坦的道上跌跌撞撞,终于摔在了一汪清水旁。我长舒了一口气,望窗外叶落枝散,不禁想起那句“叶的离去,是风的眷念,还是树的不挽留?”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就这样昏昏沉沉过了几日,最后放假回家过年。
久违的故土,可爱的家园,半年了,整整半年了,你可安好?你还记得我这个游子吗?我在人群中前拥后挤,百般无奈之下,把手中提的空箱子干脆了,千般挣扎后,踏上了前往远方的火车。列车尚未启动,我的心已随着思绪飘飞至万里。
我望着玻璃外高低起伏的山峦,炊烟袅袅的村庄,心里即使有万般喜悦也难于言表。
我要将小说签约的事告诉父亲,他一定会为我自豪的,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如今已风度翩翩。虽然离家很近,只需几个小时就到了,但数月来连续创作,我实在太累了,甚至分不清黑夜和白天,梦境和现实,影和光了。我稍微闭了一下疲惫的双眼,听着火车的轨道上奏出的自然旋律,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啊,村民们大门上都贴上了春联,红色的“福”,喜庆的“祝”。咦,我家大门上怎么贴着两个“孝”字,那红不是一般的红,红的刺眼;那大,不是一般的大,大的惊人。半年没回来,想不到父母这么时尚了,刚才我还在为对门的“孝”疑虑,这下,疑虑彻底烟消云散。
我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面黄肌瘦的母亲坐在低矮的门槛上,神魂颠倒,双眼迷离;面色红润的父亲挂在屋中央,神情自然,双眼放光。正要叫母亲时,突然“我儿啊,你可算回来了,你父亲走了!”那声音不是从身体里发出来的,像是灵魂深处的呻吟,“你父亲丢下我们母子,一个人去天堂了。”
我很诧异,“父亲不是在屋里吗?你是岁数大了,再加上疲劳过度,休息不足,产生幻觉了。我前几天才从心理学教父弗洛伊德那本《精神分析引论》看到……”
母亲想反拒,但又不知道以何拒,就嚎啕大哭起来,“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这是造的什么孽啊?”母亲哭了几声,望了望堂屋中央,“是啊,你父亲不是在这儿吗?”突然,就停了。
我把母亲带到屋里安顿好,跟母亲说:“我连续几天彻夜创作,再加上长途列车的奔波,太累了,我去休息一下。”
母亲点了点头。
我进屋后,感觉不对,总觉得屋里阴深深的,仿佛某个角落里藏着一个幽灵,莫非,父亲真的?我连续几天都没休息了,实在太困,进屋后躺在床上就失去知觉了。
“我儿啊,父亲对不住你们母子俩啊。”那声音好像是从墙缝里穿过来的,又传到我的耳旁,“家里的积蓄快用光了,我实在没办法了,就先走一步,你要原谅父亲啊。”
“你那里生活怎么样?”
“我这里可好啦,阳光明媚,湖水澄清……”
“你掐我一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做什么梦啊?白日梦还是黑夜没梦,肯定是在做梦啊,是我好说歹说,才征得同意,然后进入你梦乡的。”
“你只管掐,哪那么多废话呢?”我突然急躁不安。
“哎呦,真疼。”我喊道,心里沉着的石头终于滚走了。
“哎呦,真疼。”我听到声音在我脑海里翩翩起舞,我连忙起身跑过去,看到母亲摔在凳子旁边。我把母亲扶到凳子上,自己却摔在凳子一边,突然意识到什么。我连忙卷起袖子,看到上面还有红色未消的痕迹,我感觉到什么。
我扶着墙,摸索到一个椅子,坐在上面,突然失去了知觉……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 谢谢

⑶ 求一本大学时看的盗墓类型的小说,开头是主角回忆小时候和自己的父亲

盗墓笔记

⑷ 有哪些关于父爱的小说

有一部小说名字叫做生命的奇迹,这部小说是非常经典的,他描写了一位父亲在荒岛上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活下去,而选择独自投海。另外还有父亲的债,和爱的声音。这两部小说都描写了父亲愿意为儿子做任何事,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放弃自己的尊严也在所不惜。

⑸ 小说阅读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

1.小时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后来回家摘柿子时母亲却要留两个柿子看树。(意近即可)
2.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母亲的勤劳节俭,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意近即可)
3.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意近即可)
4.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一方面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另一方面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意近即可)
5.母亲老了,孩子们又经常不在家,孤独寂寞,也需要子女的陪伴。(答出大致相同的意思即可。)

⑹ 父亲韦延才阅读

11.“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怎样理解这句话?(4分)
12.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3.小说用不少的笔墨写大哥的有关情况,有何用意?(6分)
14.这篇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独到之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1)不能亏欠别人(或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2)这是父亲做人的原则,表现父亲善良质朴的品行。 注:一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小说塑造了一个通情理、本分、善良、朴实的父亲形象.他关心子女,期盼合家团圆,活出自己做人的原则,懂得感恩。 注: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第一,烘托(衬托)父亲:①大哥是个孝子,说明父亲给他的良好影响;他的去世对父亲是个沉重的打击。②大哥的死还有疑问,父亲有理由前往深圳了解真相。③表现父亲对子女的关爱。④表现出父亲的质朴和崇高的品质。第二,充分铺垫,使情节的发展更符合生活逻辑,使结尾父亲还钱的举动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注:意思对即可,两个方面各2分,满分共4分;第一方面,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给满分2分。
14.(1)悬念迭出,使人以为父亲去深圳是质疑儿子死因,找人要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扣人心弦。(2)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说直到最后,才明白父亲去深圳的动机,引入深思'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高大,深化了主题。 注;要点2分,举例分析1分;每条3分,共6分。考生从表现手法答,如对比、插叙、侧面描写等方面,不给分。

⑺ 阅读题 父亲 胡德斌

父亲一直都是一个“伟人”,纵然自己的儿女不爱自己,
纵然自己的地位尴尬,可是他却选择了善意和慈祥
有人说,这个小说主要是说他是个有骨气的人 为了逃避家人的鄙视,自己出来工作 自己养活自己
可是在我看来 他的寓意不在老人本身,而是在于宣传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 让他们知道,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就象他对儿子的爱 他不孤单

⑻ 父亲(节选)阅读题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求详细,复制滚

1.比喻和夸张。父亲是我们坚强的依靠,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2.忘不了粗布衣衫,针线密密
忘不了油灯昏黄,书声琅琅
3.父亲无私、爱孩子的特点。不管怎样,在孩子眼里都是最伟大的。
(初一语文课代表一枚,自己想的啊!!采纳!!!)

⑼ 曾经语文老师给我们复印了一篇关于父亲的小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写父亲是一个老师,母亲在我小时候

父亲曾经是老师
安宁
①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须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②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一直都是第一,所以学校有什么理由,将他撵出校门?况且,能够,听父亲激情飞扬地讲一节课,一直都是外校许多老师们的梦想呢。
③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校长终于找父亲谈了话。父亲低头默默听校长断断续续地说完,停了许久,才说:“好的,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父亲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写了留言。每写一个,他的心,便会痛一次。
④这之后,父亲开始在小城里做各种工作。他跟母亲卖过糕点和成菜,也自己蹬过三轮给人运货,甚至跟在一群小伙子后面,扛过大包。有一次我去找他,看见他正红着脸,跟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推让着什么。原来那个老板认出父亲是自己的老师,执意要多付给他一倍的工钱。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意,是多么深地伤害了父亲的自尊。一个当年被所有学生爱戴着的老师,如今,却要为了生活,给自己的学生打工。回去的路上,我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后车座上,双手环着他的腰。父亲在阳光里大声唱歌,很欢快的一首曲子。但他的泪水已将我的手臂打湿。
⑤在我读大学的四年里,父亲很少提及“老师”这两个字。我以为他在琐碎无边的日子里,会将那些尴尬的往昔慢慢地淡忘。可是,他还是那样倔强地,在附近学校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怔怔走到书房里去,看那一摞的教案和课本。他还是那样固执地,不去走经过学校大门的柏油路,而改走远离校门的崎岖的小道。
⑥我大学毕业后,在小城的高中做语文老师。像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父亲每天都渴盼我有改不完的试卷带回家来,这样他就可以带上老花镜,在灯下细细帮我批阅。起初我并没有理解他的这份迫切,反而觉得麻烦,不愿将厚厚的一摞试卷塞到书包里去。他知道了竟是隔三岔五地便跑到学校里来找我,看我埋头于作业本里,便微笑着坐在旁边,一本本地帮我翻好了放在一旁。偶尔我请教他一个词的用法,他立刻就现出欢喜和雀跃的神情。
⑦我以为这是因为父亲老了,所以才越来越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和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请父亲听我的课,中间让他给学生们讲一些感悟,他竟是又回复到当初的激情飞扬。我坐在台下,看着身边学生专注的表情,忽然又想起了我曾经无限崇拜着父亲的往昔。原来,老的不是父亲,而是时光。它走得如此之快,以至跟在它身后的我们,再也想不起像父亲一样,被中连撵下车去的一代。
父亲曾经是老师
安宁
①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须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②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一直都是第一,所以学校有什么理由,将他撵出校门?况且,能够,听父亲激情飞扬地讲一节课,一直都是外校许多老师们的梦想呢。
③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校长终于找父亲谈了话。父亲低头默默听校长断断续续地说完,停了许久,才说:“好的,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父亲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写了留言。每写一个,他的心,便会痛一次。
④这之后,父亲开始在小城里做各种工作。他跟母亲卖过糕点和成菜,也自己蹬过三轮给人运货,甚至跟在一群小伙子后面,扛过大包。有一次我去找他,看见他正红着脸,跟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推让着什么。原来那个老板认出父亲是自己的老师,执意要多付给他一倍的工钱。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意,是多么深地伤害了父亲的自尊。一个当年被所有学生爱戴着的老师,如今,却要为了生活,给自己的学生打工。回去的路上,我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后车座上,双手环着他的腰。父亲在阳光里大声唱歌,很欢快的一首曲子。但他的泪水已将我的手臂打湿。
⑤在我读大学的四年里,父亲很少提及“老师”这两个字。我以为他在琐碎无边的日子里,会将那些尴尬的往昔慢慢地淡忘。可是,他还是那样倔强地,在附近学校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怔怔走到书房里去,看那一摞的教案和课本。他还是那样固执地,不去走经过学校大门的柏油路,而改走远离校门的崎岖的小道。
⑥我大学毕业后,在小城的高中做语文老师。像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父亲每天都渴盼我有改不完的试卷带回家来,这样他就可以带上老花镜,在灯下细细帮我批阅。起初我并没有理解他的这份迫切,反而觉得麻烦,不愿将厚厚的一摞试卷塞到书包里去。他知道了竟是隔三岔五地便跑到学校里来找我,看我埋头于作业本里,便微笑着坐在旁边,一本本地帮我翻好了放在一旁。偶尔我请教他一个词的用法,他立刻就现出欢喜和雀跃的神情。
⑦我以为这是因为父亲老了,所以才越来越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和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请父亲听我的课,中间让他给学生们讲一些感悟,他竟是又回复到当初的激情飞扬。我坐在台下,看着身边学生专注的表情,忽然又想起了我曾经无限崇拜着父亲的往昔。原来,老的不是父亲,而是时光。它走得如此之快,以至跟在它身后的我们,再也想不起像父亲一样,被中连撵下车去的一代。
父亲曾经是老师
安宁
①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须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②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父亲不过是一名民办教师,随时都会被学校辞去。因为他被那么多学生喜欢着,又被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尊崇着,而且,他教的班,成绩也一直都是第一,所以学校有什么理由,将他撵出校门?况且,能够,听父亲激情飞扬地讲一节课,一直都是外校许多老师们的梦想呢。
③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校长终于找父亲谈了话。父亲低头默默听校长断断续续地说完,停了许久,才说:“好的,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父亲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写了留言。每写一个,他的心,便会痛一次。
④这之后,父亲开始在小城里做各种工作。他跟母亲卖过糕点和成菜,也自己蹬过三轮给人运货,甚至跟在一群小伙子后面,扛过大包。有一次我去找他,看见他正红着脸,跟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推让着什么。原来那个老板认出父亲是自己的老师,执意要多付给他一倍的工钱。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好意,是多么深地伤害了父亲的自尊。一个当年被所有学生爱戴着的老师,如今,却要为了生活,给自己的学生打工。回去的路上,我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后车座上,双手环着他的腰。父亲在阳光里大声唱歌,很欢快的一首曲子。但他的泪水已将我的手臂打湿。
⑤在我读大学的四年里,父亲很少提及“老师”这两个字。我以为他在琐碎无边的日子里,会将那些尴尬的往昔慢慢地淡忘。可是,他还是那样倔强地,在附近学校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怔怔走到书房里去,看那一摞的教案和课本。他还是那样固执地,不去走经过学校大门的柏油路,而改走远离校门的崎岖的小道。
⑥我大学毕业后,在小城的高中做语文老师。像一个盼着糖吃的孩子,父亲每天都渴盼我有改不完的试卷带回家来,这样他就可以带上老花镜,在灯下细细帮我批阅。起初我并没有理解他的这份迫切,反而觉得麻烦,不愿将厚厚的一摞试卷塞到书包里去。他知道了竟是隔三岔五地便跑到学校里来找我,看我埋头于作业本里,便微笑着坐在旁边,一本本地帮我翻好了放在一旁。偶尔我请教他一个词的用法,他立刻就现出欢喜和雀跃的神情。
⑦我以为这是因为父亲老了,所以才越来越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和单纯。直到有一天,我请父亲听我的课,中间让他给学生们讲一些感悟,他竟是又回复到当初的激情飞扬。我坐在台下,看着身边学生专注的表情,忽然又想起了我曾经无限崇拜着父亲的往昔。原来,老的不是父亲,而是时光。它走得如此之快,以至跟在它身后的我们,再也想不起像父亲一样,被中连撵下车去的一代。

⑽ 回忆我的文学父亲 阅读答案

回忆我的文学父亲

洪烛

⑴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甚至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浓密的八字胡……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以极大的影响。

⑵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垒森严。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而是一套黑白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异国的伙伴来看待。高尔基的童年苦难而又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图师做学徒、逃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借着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些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又新鲜的画面,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在我的心目中,高尔基是一位巨人,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他是一位能让别人分享其喜怒哀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别人的童年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

⑶我永远记得那个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我。我为生活的无情而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鬼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底下过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种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内心的悲哀演变成某种悲壮,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散发出淡淡的诗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像高尔基描绘年轻时的落魄经历一样,回忆自己失败的青春和这个失败的黄昏——伤口总会结疤,而伤疤会像勋章一样值得胜利者炫耀。就这样假设着、假设着,血液里仿佛又灌输了新的力量。

⑷我永远不会否认:高尔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从精神上拯救过我,我为自己是他的忠实读者而庆幸。我回忆着他,就像回忆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哪怕他在世人的眼里只是个凡人,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英雄。

18.说说⑴段画线句子中“拥挤”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19.从⑵段画横线的句子看,“我”小时候的阅读条件是极为有限的,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足够”了,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0.⑵段画波浪线的“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1.作者在⑶段中说“伤疤”像“勋章”,并说值得“炫耀”,这是为什么?说说看。

22.结合文章标题和内容,说说作者借“我”的经历来“回忆”高尔基的好处是什么。

23.⑴段结尾处作者说“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极大的影响。”根据你所知道的鲁迅作品推测一下,说鲁迅作品“深刻”并给“我”以“极大的影响”是指哪一方面?

24.文中哪些阅读经验值得你借鉴?请用你的话概括成三条阅读建议,要求能说明阅读的好处或怎样

热点内容
最新弱受病弱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6 03:21:44 浏览:438
古代暗室验处小说 发布:2025-05-16 03:20:13 浏览:92
快乐逗比类玄幻小说 发布:2025-05-16 02:49:22 浏览:723
已完结的种马修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02:46:00 浏览:112
哪些网络小说写过亮剑 发布:2025-05-16 02:28:33 浏览:559
现代隐忍bl小说 发布:2025-05-16 02:07:32 浏览:248
古代第一部神话小说下载 发布:2025-05-16 01:50:44 浏览:228
男主是皇帝女主是穿越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01:24:05 浏览:670
酌尽百花尽嫣然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6 01:21:16 浏览:840
小说古代女主进宫 发布:2025-05-16 00:26:51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