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奔丧小说阅读试题及答案

奔丧小说阅读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1-19 12:56:44

『壹』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1)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1)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 sǎng 9、选出对下列加点实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丧亦不可久也。丧: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B、孺子其图之!孺子:儿童、小孩。 C、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辱:使受辱,译成“辜负”。 D、子显以致命于穆公。致命:传达意见。 10、选出“其”字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 孺子其辞焉! B、 孺子其图之! C、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D、 吾其还也。 11、将以下几句话分为四组,最能表现子犯深谋远虑的一项是( ) ①孺子其辞焉 ! ②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 ③父死之谓何? ④又因以为利 ,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⑤仁夫公子重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12、下列译句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①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②仁夫,公子重耳! A、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B、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C、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D、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13、下列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的建议,因为距离太远,奔丧太危险了。 B、因为容易引起天下人的误解,所以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提出的让他趁丧乱之际回国夺权的建议。 C、穆公即秦穆公,乃“春秋五霸”之一,他高度评价了重耳拒绝自己提出的建议,认为是“义举”,重耳是仁爱之人。 D、子显就是上文的“显”,也是文中的“客”,他是秦穆公的儿子,他非常重视重耳的“哭而起,起而不私”。 14、翻译下列句子(1)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4分) (2)课内翻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10分) 参考答案: 9、B/本处指重耳,此时重耳已是壮年,应译成“年轻人”或“你” 10、C/例句中的“其”表示反问,“难道”之意。A、B均表示“希望”语气;D表示“商量”语气 11、D①④句都是直接表现子犯的远虑的;⑤句是通过秦穆公的评价来间接表现子犯深谋远虑,因重耳是采纳了子犯的建议,故赞扬重耳,实际上是肯定子犯。②句式“辞”的理由之一,③句也是。 12、D/本处“亡国”、“得国”指的是失去政权和得到政权的意思。重耳流亡在外,尚未得到政权,谈不到兴亡;②句是个主谓倒装句,译文应体现出来。 13、A/“辞”的主要原因是要获得一个“仁爱”的名声,不是因为距离远。 14题略 文言文翻译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稽颡但不拜谢,就表示还不是继承人啊,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贰』 有一本小说第一章是奔丧

第一章:奔丧,权色通天
曾国藩全集-第一部
血祭
第一章
奔丧遇险
第一章奔丧-八极武神
第一章奔丧(TXT全文字手打)-烟雨倾城-女生小说
八方盘-第一章
奔丧-悬疑小说小说
鬼劫_第一章奔丧_悬疑·灵异小说
我的相公是妖神-第一章奔丧-古装言情小说

『叁』 刘应节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刘健小时候就很端正持重,和同乡邑净禹锡、白良辅一同游学,得到河东薛家的传授。在天顺(明英宗年号)四年考中进士,又选拔为庶吉士,主持编修典籍的职务。他谢绝交游,闭门读书,人们都把他当成木头看待。但是他熟读典故,有经济天下的志向。成化(明宪宗年号)初年,他修纂了《英宗实录》。刘健的学问深厚纯粹,端正敢于直言,以天下为己任。清宁宫发生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刘健和李东阳、谢迁上疏说:“帝王在遇到灾害时没有不感到忧惧的,一直以来奸佞的人迷惑了皇上的视听,贿赂的行为公开实行,赏和罚都失去了允当,灾难、异常的事正是因为这发生的。现在幸好罪魁祸首死了,皇上的心顿悟了,但是残余的罪恶势力还没有铲除,长时间的弊端也没有改革。希望皇上奋发图强,提拔贤能的人,贬退奸佞的人,封赏和惩罚都公开,凡是该施行的,就不要再犹豫了,不要再因循守旧,省得以后后悔。”皇帝正称赞他们的奏章,而李广的同党蔡昭等人不久就奉旨给李广下葬、祭祀、立祠。刘健等极力权谏,皇上只取消了祠额这一项。民间评论官府、指陈时政,经常攻击一些人,都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国子监的学生江熔弹劾刘健,李东阳截断了他的奏章。皇帝为了安抚刘健,而把江熔发送到监狱里。刘健、李东阳二人极力营救,江熔才得以释放。成化十三年四月,大同报告边境警情,京城戒严。兵部请求考核北京军营的各将领,皇帝派镇远侯顾溥都督团营。当时皇帝上朝经常取消,刘健等人劝说,皇上只是点头而已。成化十四年秋,皇上因为发动战争缺乏饷银,多次斥责征收银两的官员。刘健等人说:“天下的财富,他们的产生也是有限的。如今每年的供应增加了好几十倍,各方面的工作都追求新巧,纸笔钱都要好几万,国库里所存的钱,不足以发放给将士。而皇宫里取用国库的钱,动不动就四五十万,宗亲贵戚们求田宅、夺盐利的,也有好几千万。土木工程越来越兴盛,苛捐杂税从没停止,发放官员的薪水,以及内府工匠的工钱,每年每月都在增加,没有停止的时候,钱怎么能不缺呢?”如今陕西、辽东边境的祸患很大,湖广、贵州的军队要建立功勋,不知怎么应付?希望陛下停止不必要的支出。亲自实行节俭,为朝廷内外作榜样,群臣就能够都竭尽其能,寻求改革弊端的方法,这才是国家的大幸。”第二年四月,刘健又借灾异的事情上奏了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这几件事。到了冬季,南京、凤阳发生大水灾,大臣大多都上奏时政,很久都没有消停。刘健等人借此极力上奏怠慢政事的坏处,请求皇上多听意见,来振肃纪纲。皇帝都高兴得采纳了。

『肆』 《清明》阅读的答案

《清明》 郭学荣 阅读题及答案清明
郭学荣
冬至这天特别阴冷,太阳在中午时分勉强露了一下脸,如同病人应酬时挤出的苦笑。就在这天,望龙的父母跌入了悲喜交集的泥淖。望龙的父亲被确诊为肝癌,而且是晚期,而望龙在省中学生奥数竞赛中获奖,而且是一等奖。透心的悲凉与由衷的喜悦如冰炭同炉,如火烧水浇。
手术前,望龙的父亲斜躺在病床上,带着与家人诀别的庄严沉重,召集至亲好友商量交待有关事宜。提起儿子,望龙父亲的眼中闪出了神采。儿子望龙正在一所寄宿制的省属重点中学读高三,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望龙的妈妈、舅舅、叔叔几乎一致主张,这件事要瞒住望龙。孩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扒扒算算只有六个月了,不能有一丝一毫影响孩子的学习。每周日一如既往地由望龙的妈妈送饭送菜。望龙的妈妈要高高兴兴,不能露出一丝破绽。孩子放假,就说爸爸出差了。总之,要瞒得严严实实,瞒得滴水不漏。
望龙的父亲虽然没有下不了手术台,但发现已经大面积扩散了。医生预言只有三五个月。在医院住到年根岁底,还是回了家。实际上只放了十天寒假的望龙天天埋头做作业,忙得连油瓶倒下来都不扶。望龙的妈妈告诉望龙说爸爸得了甲肝,是传染病,最好不要接近。一心只忙学习而又十分听话的望龙只知道爸爸生病了,也没有在意。开学时,望龙跟爸爸招呼都没有打,就在妈妈的催促声中离家返校了。
春天万物生长,生机蓬勃,望龙的父亲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逃过大冬,逃不过清明”。望龙的父亲终于在临近清明时被无常带走了。
清明这天也特别阴冷。“好日不现中。”太阳偏偏在中午时分勉勉强强露了下脸,显得有气无力。就在这时,望龙的班主任张老师接到了望龙叔叔打来的电话。望龙的叔叔告诉了张老师,望龙的父亲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打算今天下午四点钟破孝。破孝、火化、下葬等丧仪非儿子不可。这些环节本来需要三天,考虑到望龙学习紧张,准备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特向老师请假二十四小时,明天晚上一准送孩子返校上晚自习。张老师迟迟疑疑吞吞吐吐地说,本来是可以多请两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语文模拟考试。望龙的叔叔思谋了一下说,那不耽误考试。望龙的叔叔恳请张老师做一下望龙的思想工作。
张老师随即到学生宿舍找到了望龙,把他带到办公室。张老师首先肯定了望龙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接着指出当前这一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张老师诚恳地说,这个时候,人要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冲刺。然后,张老师才告诉望龙父亲去世的消息。望龙一愣,头脑一片空白,夺眶而出的泪水在脸上奔流。稍事停顿后,张老师有情有致地朗诵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古训,有声有色地评述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腐刑之辱而隐忍苟活,克服个人感情的大丈夫气慨。张老师补充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不足为怪。张老师希望望龙节哀顺变。张老师不希望望龙沉溺于悲痛之中,从而对不起自己,辜负家长和学校的厚望。
望龙踏进家门,看见穿好老衣放在铺上的父亲,放声大哭。望龙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叔叔婶婶连忙劝止。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有个把月就要高考了,千万别哭伤了身体,哭坏了脑子。孩子!听话!不准哭了!第二天中午,叔叔安排好车,叫他上车返校时,望龙抱住骨灰盒不肯离去。叔叔用手机又接通了张老师的电话。张老师既诚恳又沉痛地说,望龙同学,你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告慰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模拟考试在急,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你不能感情用事,以小失大!
走进考场的望龙又投入了紧张的考试之中。第四大题是阅读一篇题为《奔丧》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看完《奔丧》,望龙又泪流满面了。平静以后,面对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奔丧,望龙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怎么也不明其意,最后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阙如。
14、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提起儿子,望龙父亲的眼中闪出了神采。

(2)望龙一愣,头脑一片空白,夺眶而出的泪水在脸上奔流。

15、小说以“清明”为题,为什么?(3分)

16、结合上文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张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4分)

17、文章结尾处,写到刚参加完父亲丧礼的望龙却写不出“奔丧”一词的意思,“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阙如”。你认为此处的空白仅仅只是试卷上的一处空白吗?你还想到了什么呢?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3分)

◎参考答案
14.(1)说明儿子是病重中的(1分)父亲唯一的骄傲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表现出儿子在父亲心中的分量之重,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希望之大。(1分)(2)表现出望龙在突然得知父亲病逝的噩耗(1分)之后无法抑制的悲伤和愧疚之情。(1分)
15.答案要点:(1)望龙父亲在临近清明时去世,葬礼在清明举行,主要事件发生在清明这天。(1分)(2)“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民间祭祖、扫墓的日子,(1分)这里以“清明”为题,营造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切合作品内容和主题。(1分)
16.文章有三处写到了张老师:(1)当望龙叔叔向张老师请假时,他迟迟疑疑吞吞吐吐地说:“本来是可以多请几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语文模拟考试……” (2)他告诉望龙父亲病故的消息时,首先强调学习的重要,并把望龙父亲的死看成是一种“干扰”,面对悲伤的望龙,还平静地朗诵古训,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足为怪。(3)当望龙沉浸在悲痛之中不愿返校时,张老师劝慰他: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不能感情用事,因小失大。由此可见,张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视学生分数高于一切,视学生前途高于一切,同时,他又是一个严重忽视人伦亲情,忽视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人格被扭曲了的典型人物形象。(能联系某一处内容具体分析2分,能辩证看待张老师形象2分)
17.此处的空白显然不仅仅是试卷上的空白,它还喻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空白。(1)亲情的空白。所有亲人的关心只是为了望龙能考出好成绩,这不是一种完整的和真正意义上的亲情,而是一种畸形的亲情。孩子在这样的亲情包围中,会逐渐失去那份纯朴的也是最可宝贵的情感。(2)教育的空白。应试教育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视分数为命根,却迷失了教育的终极价值,不明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个性健康、情感丰富、人格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能选择某一方面谈感受即可给3分)

『伍』 《父亲》阅读题及答案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在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土……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慈祥 B.慈善 C慧爱 D慈悲 E.朦胧 F.蒙眬 G.依稀 H.模糊 【答】:( )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 思想 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_____________,体现了父恩难忘 参考答案: 1、C、F。 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3、“我”没有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5、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6、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7、回忆父亲的往事。“我”孝与不孝的表现。

『陆』 清明阅读(百分悬赏)

1 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提起儿子,望龙父亲的眼中闪出了神采
闪出: 形容眼神生动,表达了父亲的爱与骄傲
(2)望龙一愣,头脑一片空白,夺眶而出的泪水在脸上奔流
奔流: 形容泪水又多又急,对丧失父亲的悲痛之情
2 小说以“清明”为题,为什么
抓住 "清明"前父亲的逝世;作文的题目这两件事情
3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张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有理性,没人性.他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丧失亲人的痛楚,反而大肆宣扬古人的教诲,"张老师有情有致地朗诵起"等更能表现他是一个冷血动物.
4 文章结尾处,写到刚参加完父亲丧礼的望龙却写不出“奔丧”一词的意思,“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阙如”。你认为此处的空白仅仅只是试卷上的一处空白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我认为不仅仅是"奔丧"一词,还有的是望龙在家人的干预下失去了奔丧的权 利,奔丧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望龙不知道奔丧的真正含义.

『柒』 永久的悔阅读答案

8.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事情:
(2分)
9.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2分)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作者“永久的悔”和复杂的感情的一项是( )(2分)
A.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迎养母亲。
B.深切怀念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C.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D.母亲死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
1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
B.②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C.③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
D.④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
12.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请列举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和父母相处呢?(4分)
答:

参考答案:
8. 一直生活在贫困中;日夜思念,盼望儿子归来
(2分)
9.( “懵懵懂懂” )→( “理解不深刻” )→“逐渐理解了”→( “暗下决心” )→立下誓言→( “ 迎养母亲” )(2分)
10.( C )(2分)
11.( C )(2分)
12.略(4分)

『捌』 任末好学 阅读答案

原文
一版本: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二版本: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路远和险阻到处求学,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 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写满字的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罢了。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笈(jí):书箱。 3.或:有时。 4.庵:茅草编制成的小屋。 5.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6.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7.悦:敬佩。 8.易:交换。 9.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0.负:背负。 11.题:在……上写。 12.易:更换 13.终:死,绝。 14.犹:还。 15.克:挤,榨。 16.静衣:“静”,通假字,通“净”。 17.夫(fú):句首发语词。 18.或:有时 19.其:书上
我们要好好的读书,多看名著,增长知识,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活到老 学到老。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任末能坚持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父母的辛苦。
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路远和险阻到处求学,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刻苦读书,到了中、晚年仍坚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仅刻苦好学,而且还以爱友尊师闻名。友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车(古时一种独轮小车)载上棺木,亲自推着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风俗,人死于异乡,不能归葬祖茔,对死者或死者家属,都是一件遗恨终身的大事。任末出于对朋友的至诚,不顾路途坎坷,栉风沐雨地推车送友人尸骨还乡,这是很需要令人感佩的高行义举,由此传为美谈。 以后,任末回到家乡,蜀郡守曾聘请他做管理全郡总务的功曹史,他称病未去。不久,他的老师亡故,他又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奔丧,竟死在奔丧途中。临死前,任末告诉陪他同行的的侄儿任云造说:"你一定要把我的尸体送到老师家门,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我为老师奔丧尽了弟子的礼节,魂灵也不感到惭愧,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满足了。" 任末尊师爱友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一书的《先贤士女总赞》中,有"叔本慕仁"条。东晋文学家王嘉所著《拾遗记,后汉》又记载,任末临终时曾告诫学生们说"好学不倦的人,虽然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从此,"行尸走肉"便作为了一条成语,意思是可以走动的尸体,没有灵魂的肉体,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无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糊涂过日子的人。 作为汉代的乡土名人,以后的《新繁县志》、《新繁乡土志》都记载了任末的事迹,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吴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学学校歌》的第一句则写道"任先经苑起儒宗",热情地赞美了任末在中国的学术和教育上的历史功绩
行尸走肉【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没有精神追求,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示例】: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而已。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近义词】:酒囊饭袋、行尸走骨【反义词】:虽死犹生【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虽死犹生 发音:suīsǐyóushēng 释义: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 犹生之年。” 示例:至曾晢、晏子,身为贤士,名传不朽,其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六回)

『玖』 课内阅读。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A

1.C
2.婉辞,指父母死亡。
3.“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4.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意思对即可)

热点内容
古代类似穿越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4-04-20 19:03:26 浏览:45
好看的改编小说绿帽 发布:2024-04-20 17:53:50 浏览:150
都市之超品邪医小说下载 发布:2024-04-20 17:35:19 浏览:80
有哪些好看的军人小说 发布:2024-04-20 17:35:16 浏览:202
温馨种田经商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04-20 17:35:15 浏览:345
有王雨珊名字的小说 发布:2024-04-20 17:34:40 浏览:762
古龙一生写了多少部武侠小说 发布:2024-04-20 17:08:59 浏览:114
言景惜韩爵小说免费读 发布:2024-04-20 16:59:34 浏览:100
古代小哥汉子小说 发布:2024-04-20 16:19:27 浏览:49
首长小说手机版阅读 发布:2024-04-20 15:41:08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