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汪曾祺小说阅读答案

汪曾祺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6-23 21:48:46

A. 汪曾祺 茶干 阅读答案

19.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4分)
20.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4分)
21.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4分)
22.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9.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2分)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2分)。
20.一是要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二是使用药料多;三是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四是有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答对1条得1分,答对2条得2分,答对3条得4分)
21.虽然连老大只是—个普通正派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听的生活经历。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给人们树立了—个好的榜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分)所以作者还是写出来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2分)
22.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的,探究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B. 《老舍先生》(节选)汪曾祺 阅读答案

老舍先生 汪曾祺阅读答案:
1.三方面 一.爱花成性 二.藏画甚富 三.好客
2.因为老舍先生爱花,已经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花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3.《养花》 我体会到了老舍先生非常爱花。

C. 汪曾祺夏天阅读答案

,昆虫、野草,花朵

第一次重音在“舒服”因为下文具体展现了如何令人舒服的;第二次重音在“真”,因为怎样令人舒服 以具体体现了,再对此感觉予以强调

并无不雅,看似粗俗的语言更具有个性化,可突出栀子花“粗大”“碰鼻子香”等极为朴实的特点,使栀子花的形象更生动

如“西瓜 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句中,“以”“之”“剖”等文言词语的使用,与口语相映成趣,体现了我对西瓜的喜爱;再如“一刀下去,可擦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可擦”一次,绘声绘色,颇有动感!
(累死了,分赚的不容易啊)

D. 汪曾祺散文豆腐阅读答案

百姓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他比镜子更透彻,一切美好与丑陋都清晰可见,从没有修饰加工过的另类之美.生活就是百姓文化的表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不反映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实这种思想也是历史铸就的,在他面前无可挑剔也无可批评.一切似乎是顺其自然而形成的,却又充满曲折,当一切都流向正确的方向时,我们只能继续优良的,而尽力避免“逆流”与“迷路”,对于某些精华的片断有也只能留念.
离我们不远,刚逝去的这些片段中也必有这一幕——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古今交界处百姓文化的代表,自有一番广博的世界.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的融合因清政府统治而达到顶峰,也因清政府对外的无能而使其倍受凌辱,是封建的大高院还是手工业商业的集聚地都将在那些瞬间被决定.也许民族的大杂居将人们的建筑习惯推向历史高峰,于是封建的高墙与市民的精细结合,迷信的方位与理性的情感结合,纲纪的秩序户与情感的交流结合,自然地形成了“胡同”.“胡同”的院落方正有序,井井有条,又不失邻里的交往,向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的空间.“胡同”的名字更体现了百姓的大智,像是在思想层层束缚下的挣扎,一片受污秽感染却自由活泼的天地.对一座城市来说,“胡同”又完全像是静脉,不必是主动脉或大静脉,仅仅毛细血管也可以决定其生死.当时的中国人民又何止是受夹板气,封建统治者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又剥削其血肉;帝国主义的到来并没改变什么,反到又加上了殖民统治,哪有洋大爷不都得躺着,手工艺品卖不出去又能怎样,干完活之后没被饿死不就万幸了吗?这不算什么,我们可以“忍”但“忍”一时不代表会忍一世.薄进而少出,没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 追求什么别的,一个“忍”字背后有多少辛酸,看似消极的背后有多少反抗,说出这个字需要承担多大的无奈?但这还不能看作是“胡同文化”的全部,有的人将“忍”忍到底误解了“忍”,但更多的人只暂时一“忍”中华民族的气节还在心底,于是才有今天的一切.
历史风云变幻转瞬即逝,而我们后人除了怀念当时的经典外,更应当借鉴其精神,追究缺点是必须的,体谅情怀同样必不可少.总之,历史是人民造就的而不是由支配人民的一幕幕组成的,人的历史终究在于人.
天地万物,千变万化,各具形态,但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并不多,就只有元素周期表上的那几十种.同样,文章的形态千差万别,但是,表达方式也就那么几种,有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五种.这五种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文体形态,表现出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汪曾祺的散文也是如此,他以心灵为熔炉,把几种表达方式运用得灵活,剪裁得得体,熔铸出他的散文的独特的文体形态,那就是,以说明为框架,以叙事为填充,以抒情为笔调,三者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这篇散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者在开头部分总说胡同和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然后分说,先说胡同,说到胡同的取名来源,胡同的大小和数量,胡同功能和环境;再说文化,总说胡同文化的性质,“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接着说明“封闭”的种种具体表现.最后,说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框架,显然,这是一种说明性的结构形态.
这样的结构并不出奇,奇就奇在作者用叙事为填充.比如,为了说明北京城方正的特点,你看他怎样说,“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作者就这样用日常生活的小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使你对北京城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换一种方法,用常见的九种说明方法的任何一种来介绍,效果会这样?再比如,为了说明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作者就讲了三件事,一件是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的一句经典的话,略写;一件是他自己的小说《八月骄阳》里的一段对话,详写;一件是对一个小伙子打了一个小姑娘一个嘴巴,他和两个老北京的不同态度,详写.在作者笔下,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胡同文化的精义.所以,汪曾祺笔下的叙事,不同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而是极富文学意味.
更为出奇的是,作者在叙事时,带有浓厚的抒情笔调.比如,“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这是直接抒情.“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描写胡同的衰败景象,透露出极其伤感的情绪.文末一句“再见吧,胡同.”,留恋、伤感和无奈之情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说.
从《胡同文化》就可以具体感知汪曾祺散文的文体形态之美,之奇.打个比方,如果把汪曾祺的散文比作一幅画,那么,说明就是画的线条,叙事就是填充在线条之内的颜料,抒情就是画面呈现出的光泽和色调.
补充说明,在《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里,汪曾祺自选了十二篇散文,其中,《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等文章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汪曾祺在这部集子的《自序》里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读着汪曾祺的这些散文,确实感到普普通通的几种表达方式在他手里已经运用得极其娴熟老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他的散文就表现出和谐之美,自然之至,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E. 樱花(汪曾祺)阅读文及答案

参考答案:
1.无法正确标示所在(1分);初见时不是特别美和特别高大,但愈开愈美,一年比一年繁茂(2分);整体上花色鲜明繁茂、树枝粗 黑苍劲(1分)。
2.①运用比喻,将“樱花”比作“粉红色的蝴蝶”,点明樱花的颜色美和形态美,且借助联想,想象樱花随风起舞,使樱花更具动态美,形象生动地写出花朵的繁美,引人入胜。
②运用拟人手法,“呼唤”一词唤起作者对童年美好岁月的回想,且以“暗巷和幽谷”和“黑暗和冷寂”等暗示人生路上的天寒地冻和陋败蒙尘,以此赋予樱花美的深意。
(写法和作用各1分)
3.这是“我”人生看到的第一棵樱花,其承载着“我”童年 时代与堂哥在阳明山的美好回忆(1分);在“我”眼中,樱花是春天的感觉,是美的化身(1分), 象征着我对美好世界和美好人生的探索与追求(1分);它是“我”人生路上温暖与希望的源头(1分)。

F. 汪曾祺写的《老舍先生》阅读的题带答案

1.本文继续了作者语老舍先生交往的那几件事?
2.文中第4段“有人戏称他 北京土地 ”,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什么性格特点?
3.第6段中与“豹窥一斑”、“鼎尝一脔”意思相近的词是:
4.把本文与?《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比较,看看两篇文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
5.认真揣摩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的情节,自己出一个题目,自己解答

1.(1).我陪老舍先生吃饭 (2).老舍先生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 (3).我去理发时,碰见老舍先生,是他替我付了钱
2. 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3.小中见大。
4.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相同之处在于运用语言、行动、神态 、肖像等方法表现人物性格。不同之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刻画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多,而且在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点明人物性格特点;而本文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也更含蓄。
5(提示: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是侧面描写,可换成正面描写。)

G. 老舍先生 汪曾祺 阅读答案

不知道你说的节选是从哪到哪,我全看了一遍,前一部分是从侧面,从老舍和夫人养的花,和素描,还有待客之道可以看出老舍的为人随和,生活开朗。后面是正面描写,体现老舍的为人细心,热情,对身边有人的关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舍关心齐白石那段
我能走在老舍写到的那些胡同里,呼吸到老舍小说里的空气,在北京的阳光和风里生活,哪怕有非典,有沙尘暴,那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关怀。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

H. 荷花的阅读短文答案一一汪曾祺

《荷花》六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雨过天晴,一道七色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的荷花被映衬得那么清秀、迷人。瞧,那朵正在盛开的荷花,粉红的花瓣衬托着黄色的花蕊(ruǐ),美丽极了!那一朵朵荷花,有的像亭(tíng)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绽开的焰火……几只可爱的蜻蜓在荷花上方飞来飞去,好像在说:“荷花姐姐,你们朵朵都是花仙子!”荷花不仅能供人观赏,而且它的种子和根还能为人们所用:荷花的种子——莲子是极好的滋补品;荷花的根——莲藕(ǒu)可以做成可口的佳肴(yáo)。荷花生长在污泥中却冰清玉洁,它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我喜爱这婀(ē)娜(nuó)多姿的荷花,我希望做

I. 求 雨 汪曾祺 阅读答案

1.答案:下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的,表现了他们盼雨的急切心情。下雨后,眼睛是黑亮的,映着火光,说明了雨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与希望。(或两处对眼睛的特写,都是从望儿的视角来写的,表现了孩子机灵、纯真的美好品性。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色的,突出人们盼雨的逼切心情,雨后人们的眼睛是黑亮的,表达了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2.

3.答案:(1)通过以望儿为首的小孩子求雨这样一小故事,提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2)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具有安身立命的坚忍,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赞美。(3)通过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来表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平淡。(4)作者意在通过小孩子“求雨”这样一件看似游戏的小故事,表现一种风俗、一份温情,一种爱与美。(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J. 《永远的汪曾祺》阅读题及答案 体现汪曾祺是怎样的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出生于1920年3月5日。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略高于“秀才”)。 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1897——1959)多才多艺,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学过很多乐器,也喜欢养鸟。汪曾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939年——1943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曾先后在昆明、上海的私立中学任教。后又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任职。北平和平解放后随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到广州、武汉,最后又回到北京市文联工作。1954年,调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自1950年到1958年,一直任文艺刊物编辑。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当农业工人,劳动四年。1962年初,调到北京京剧团当编辑。
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但又主张现实主义要容纳各种流派,民族传统要能吸收一切外来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乍看似乎不讲究章法结构,然而那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化”小说。在语言上,他却非常重视。汪曾祺的语言干净自然,他要求自己“能不说的话就不说”。

热点内容
取消网络小说里的分割线 发布:2025-08-28 13:28:25 浏览:373
小说最火言情 发布:2025-08-28 13:03:58 浏览:803
好看的女主小说推荐超经典 发布:2025-08-28 12:54:30 浏览:604
庭院记小说免费阅读答案 发布:2025-08-28 11:52:36 浏览:411
科幻小说人 发布:2025-08-28 11:39:30 浏览:279
好看的小说腰封 发布:2025-08-28 10:59:48 浏览:118
现代网络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28 10:55:05 浏览:466
科幻小说伏笔 发布:2025-08-28 10:48:30 浏览:842
现代都市言情小说短篇 发布:2025-08-28 09:43:14 浏览:702
类似飞来横犬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8 09:28:53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