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版小说阅读指导
A. 如何阅读一本原版英文小说
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自不量力的勇气
有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好,总是觉得阅读英文原版书是自己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其实我要告诉大家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一个高中英语满分150分我只能考75分的人能够做到,你们也一样能够做到。
在人生的某些节点上,自不量力也许是更正确的道路。
第二,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坚持。
这里讲的坚持是狭义的坚持,什么意思?因为每位作者的文风都不一样,所以在看一本英文原版书的时候,前10%可能是最难熬的,你可能会觉得各种读不懂,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这个时候,哪怕你多翻字典,甚至对照中文译文,只要能看懂并且看下去,就可以(特别是那些你对剧情一无所知的书)。
相信我,大部分书,你把前面的10%坚持过去了,后面等待你的将会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如果一本书你看了20%还是觉得完全没感觉,那这本书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第二步,词汇。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词汇量可以分成4000以下、4000-8000、8000-15000、和15000以上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词汇量适合看的书显然也是不同的(这一点会在下文详述)。有人问词汇量在4000以下是不是就不能看原版书了?当然不是,其实正常情况下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就可以开始看一些简单的英文原版书。
关于词汇量的提升并不是我这里要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如何在阅读原版书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单词。我们知道词典和词汇书都可以帮我们学习单词,但是两者都有缺点,都不能满足我们个性化的需要。
我今天要说的算是我多年采用并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法,下图是我用来学习英文词汇的笔记截图.
这样记录词汇的好处有三:这样记录词汇的好处有三:
第一、嵌入式记忆,不再记忆孤立的单词,而是在情景中增加对单词理解的深度;
第二、每个单词配英文释义和经典例句,增加对单词记忆的同时也提升了对相应作品的理解;
第三、大家可以看到,在每个单词的右上角有frequency和register两栏:frequency指的是这个单词出现的频率是高、一般还是低;而register指的是这个单词的语域是正式、一般还是非正式。这样对写作和口语的提升也是显著的,比如写作时我们尽量要用书面化的表达,口语则刚好相反。
其实除了词汇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句法。不过在本文中我就不详述了,今后有机会再另写一篇文章来详细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步,阅读媒介及参考工具。
以前我们总是抱怨资源匮乏,但现在网络上的资源却是漫天飞,只有你不想要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从媒介来看,阅读方式主要分为传统的纸媒书籍和现代的电子书籍。两种方式各有优点,纸质书拿在手中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更加方便翻页和记笔记;kindle等电子阅读器的话携带更加方便,而且完全百分比的量化更加适合规划阅读。
普通的词前者就可以搞定,而一些难词或者生僻义却只能依靠后者。这两本词典都是全英文的,不过不用担心,就算你只是初中水准,你也可以在前者中看懂你要查的单词的释义。
这两本书我都有纸质版(我超级喜欢前者的纸质版,后者纸质版中的字实在是看了要瞎),也都有电子版(电子版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并且真人原声发音也能助大家的听力更上一层楼)。
第四步,规划及坚持。
没错,看英文原版书也需要合理的规划。如果你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来阅读,那么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如果你每天的时间非常有限,那么你可以把一本书拆分成多少等份,然后在规定天数之内消灭(这时候kindle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它的百分比量化实在太好用,比如我忙起来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每天阅读一本书5%的计划)。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其实一年能看6本400页左右的原版书籍已经算是非常可以的成就了。这样算的话,就是每两个月看完400页左右,平均到每天的话,就是6-7页。如果我们真的想进步,不妨扪心自问下,每天6-7页的阅读量还算多吗?当然上面说的是最基本的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减。
最后,也是最重的,就是广义上的坚持。不能我今天兴致来了,看它个30%;明天太累了,看个3%吧;后天又觉得很累,干脆不看了吧。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别说是看英文原版书,其它任何事你也都干不成,早点洗洗睡吧。还有,在阅读的初期,我强烈不建议看特别厚的书或者是把一本书分成太多天看完,因为那样你的冲劲会慢慢消散。在这个阶段,你其实迫切需要看完一本完整的书来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以自我激励。
第三,明辨是非的眼睛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提到i+1这个概念,什么意思呢?i代表你目前的水平,i+1是你需要输入的水平,当你需要输入的水平比你目前的水平高一些,你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这个理论用在阅读英文原版书上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你要挑选一本适合你水平的书来开始你的阅读。怎样把握这个程度,我个人的经验是最好一本书中有70-80%的内容你能看懂,而20-30%的内容你不是很懂。这样不仅你看起来不吃力,而且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阅读快感和能力提升。
下面我就上文提到的词汇量的四个阶段分别推荐一些书(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书我都是看过的):
允许我先吐个槽。我觉得现在网络上的很多阅读书单根本是不负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也许那些写书单的人自己压根就没有看过那些书,推荐的要不就是古英语要不就是那种超难的大部头,绝大部分人根本看不下去。好,你装逼的目的达到了,可是结果呢?浪费了很多人宝贵的时间。
词汇量在4000以下:
如果你真的连初中英语水平都达不到,但就是想过一过看英文书的瘾,或者希望能有一个不错的开始,那么,《书虫》系列可能会适合你。严格意义上来说《书虫》系列并不是原版书,它是经过改写的版本,但如果你能看的很溜,也就说明你距离能看真正的原版小说不远了.
B. 如何阅读英文原版书
课外活动。
10
年前,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
生,在
2001
年《政府施政报告》第
5
部分,向市民承诺“从
2002
年开始,政
府将采取措施,
加强小学的英语教学”。
怎么加强呢?有一种做法,
就是督促学
校在课外开展广泛的英语阅读活动。香港教育当局很重视推广阅读风气,
他们
下发给小学的指导文件里,
反复提到:
“英语阅读能力,
是孩子终身必备的学习
能力。”
香港一些小学,每天放学之后,有一个小时英语阅读活动,他们称之为
reading workshop
,有点类似咱们的托管班,放学后的孩子,聚在老师身边读
英语书。
在香港著名的圣保罗学校附属小学,
有一位老师,
给
2
年级孩子分别用
英语和粤语,讲读原版
书,老师带着学生从头讲到尾,一边讲,一边让学生用
荧光笔在原版书上作记号。
这位老师不给孩子讲语法术语,也没必要给孩子讲语法术语。这位老师利
用荧光笔,
利用孩子天生对色彩的敏感,
把重要的英语结构,
自然而然印在孩子
心里,让孩子不知不觉,学到很多东西。
老师把整整一本书,给孩子认认真真讲一遍,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遗漏,
这很关键。
如果老师只是简单串讲一个故事梗概,
意义就不大了。
我们有的孩子
看英语书,
就有一点走马观花,碰到文字稍微困难的地方,就跳过去不看了;
还有的孩子看英语,
碰到不懂的地方,
就直接去看中文翻译,
这实际上是在读故
事,英语的提高很
有限。
老师给孩子讲读原版书,不是为了讲故事。老师的教学意图,是让孩子以
后能够独立阅读;是让孩子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是借用各种色彩,帮
孩子熟悉英文语法;是以附带习得的方式,扩大孩子的词汇量
......
香港很多
10
岁的小学生,每天自己看原版书,并非孩子聪明过人,而是
老师已经带着孩子们认认真真读过几本原版书了,
经过细水长流的教学铺垫,
孩
子的英语才能飞跃。
学英语,不能断断续续,孩子需要天天沉潜在英语里。很多家长认为,我
们自己英语不好,没办法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英文环境。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给孩子英文
环境不代表家长自己要天天讲英语,只要孩子每天读一些原版书,
这就是最好的英文环境。
近些年北京很多重点小学都在强调英语阅读,
每年的寒
暑假期间,
英语老师都会根据
91reading
的分级体系给孩子们推荐一份原版书
的书单。
C. 如何阅读英文原版小说,谢谢!
【关于生词】
1、第一次碰到一个陌生的单词,先不要查字典,看看能不能根据当时的上下文猜出大致意思。但不管猜不猜得出来,都要把这个单词记忆一下。如果手边有纸笔就写下来(或者如果在电脑旁边就记到电脑里面),如果不方便记录也没有关系,在脑子里面大致保留个印象即可。
2、再一次碰到这个单词,首先印证一下上次自己的猜测是否在这里仍然适用。如果不适用,则结合两次的上下文,调整自己的猜测。如果还是猜不出来,也没有关系。最后,仍然需要把这个单词记忆一下(纸笔、电脑或者你的大脑),标示这个单词的出现次数(比如通过画“正”字)。
3、重复步骤1 - 2,但记住始终不要去查字典。直到阅读暂时告一段落。比如读完一个章节,或者读完自己预先计划的页数,或者生词实在太多没法往下继续(嘿~你是不是应该考虑选择另外一本书来阅读啊?)。然后来回顾一下我们收集的生词表,有哪些是我们猜出来了的,哪些是猜不出来的,哪些把握大,哪些把握小,然后再查字典一一印证。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相信步骤3会出现得越来越晚,而那个生词表的长度也会越来越短。再往后,你甚至都可以省略这个生词表的实体,而是把生词记在脑子里。相信如果某几个单词很重要,它们一定会经常出现在你的读物中,不时地提醒你需要你去查字典并加强记忆。所以,这样连生词表也都免了。
【关于读物的选择】
1、选择一本小说之前,先考虑小说的主题或大致情节介绍,是否吸引自己?
2、其次,可以随便翻翻前几页,看看大致能理解其中的百分之多少?我觉得如果感觉自己可以理解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话,或许都可以尝试一下。如果太难,生词连篇,举步维艰,就会丧失了阅读的乐趣。如果太过于简单,则对于自己完全没有提高的作用。
3、关于题材,个人觉得现代侦破类、悬疑类题材似乎容易上手一些。没有太多专业术语,故事发生的年代和我们比较贴近,语言用词等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习惯。而且,情节一般也比较吸引人,能让你不断想读下去知道故事的结局。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看斯蒂芬.金的悬疑小说,因为他的语言还算比较通俗易懂,而且情节也比较吸引人。如果你不抵触他某些作品中的“惊悚”风格(并非全部作品),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则】
个人觉得,关键原则是:不能单纯地为了阅读而阅读,或者为了提高词汇量而阅读。必须要让阅读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去享受它。如果总是被查字典打断,那么完全不能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故事中畅游、体会故事的场景、体会角色的心情。慢慢地,就会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强迫自己去阅读变成对自己的一种折磨。潜移默化的抵触情绪让你没法发自内心地去学习,阅读活动也就渐渐从多变少,从少变无了。
这几年,我基本上每天都坚持在上下班乘坐轻轨的途中阅读英文原版小说。虽然一天来回也就一共30-40分钟,但一路坚持下来已经读完了好几本小说(其中也不乏大部头)。
先要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兴趣,然后才能从中收获更多。
D. 关于英文原版小说有经验的请进~
帮助一定是有的,名著的话语法方面就没什么问题,如果像我之前读的the devil wears prada或everyone worth knowing一类的美国作家写的时尚小说的话就很口语化,对英文专业新生来说不是太适用,包括harry potter的语言都太fiction,这些小说只有加强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兴趣的作用。
新词的问题,分享下我的办法吧,我不是英文专业,但是在英语国家读的高中和大学,在国内时不常看英文原版书,但出去后生活中变得全是英文原版书,别的书可以不看,教科书不得不看,开始会碰到新词立即查文曲星,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词汇,后来就“痞”了,因为根本来不及查,老查字典就没时间做题,就硬生生把经常出现的词拼法和根据上下文理解的意思记脑子里,在阅读到后面的时候看到这个词,就把脑子中的记忆翻出来,核对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有偏差,实在觉得不对的时候再查字典。知道词的意思后还要在平时说话或写作时多用几次,用错了大不了别人提醒一下你再改过来,反正还是学生,为学习的目的犯点小错也没什么可丢脸的。其实就像我们刚开始认汉字的时候,我们怎么认的?还不是现强记,后应用?
学语言都一个道理,语言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当然要在生活中去学习,纠结于一两个词只会止步不前。我的个人经验而已,不知对于你是否适用。我看过写得不错的英文名著小说只有pride and prejudice,jane eyre,wuthering heights,也许是对其他作家的文笔不适应,你能觉得很多古典小说很有意思,看来你很有学英文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