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小说阅读
❶ 中国强大的小说
哈哈
大大说的和我很早以前看的一本很是相似
《梦想神龙》!!
不知大大看过了没·!·!·
非常棒的一本书,,,至今我都还记忆幽深!!!
❷ 萧军的哪部小说被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八月的乡村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所著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萧军的早期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最早的版本是于1935年8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八月的乡村》所描写的是,在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转移过程中通过与敌伪军队、汉奸地主武装进行激烈战斗,以及自己队伍内部的各种思想矛盾与斗争的描写,表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乡、争取民族解放自由的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❸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九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20世纪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1、《尤利西斯》乔伊斯
“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文学中小说的最大贡献,它必定会使作者不朽,正如《巨人传》使拉伯雷、《卡拉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万古流芳一样。”
这是1922年《纽约时报》的书评作者约.科林斯在同一篇书评里对《尤利西斯》所下的两个判断。时至二十世纪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都“幸而言中”——但愿书评家也因此而“万古流芳”。
对于《尤利西斯》,连西方的文学教授都没什么可说的,旁人自然更无庸置喙。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正是由于翻译家们的辛勤努力,中国人终于可以看到了汉译本的《尤利西斯》(萧译本译者:萧乾、文洁若;金译本译者:金堤)。
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们可以说,尽管大多数中国人还无法领略到《尤利西斯》原文的奇特与精美,但至少在汉译本的《尤利西斯》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汉语优美的可能性。
2、《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
当《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三部《盖尔芒特之家》在法国问世时,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艾兹拉.庞德说道,对这部书最完美的批评文章应当只写一段,而且必须有7页长并只用分号。这是用来夸张普鲁斯特那长得使人受罪的句子的。
然而,当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时,他那以难以想象的痛苦所完成的15卷的小说,已经被无数次公认为有史以来最长、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了。
马塞尔.普鲁斯特象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以三十年的时光,用回忆的砖石砌就了一道辉煌的时光走廊,而在动笔创作之初,他就考虑到,要把这部作品建筑得象一座教堂(《追忆逝水年华》译者前言)。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越于所有细部之上的辉煌——一种整体上的气势与力量。
3、《变形记》卡夫卡
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随后是一系列荒诞而“正常”的反应: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主人公自己绝望而悲惨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作为小说家的卡夫卡天赋之所在。对于卡夫卡自己来说,生存就是一场必须“恰当运用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的抗争。
通过写作这一形式,卡夫卡为自己的抗争找到了存在的形象。当我们读到《变形记》、《城堡》、《审判》等等作品时,简直就象面对着一尊尊充满力量的雕塑,你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而透过卡夫卡自己的书信与日记,我们将能领受到那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然带着这样一些姿态:忧伤、理解、痛苦、谦卑……
关于卡夫卡,我们还可以说上很多很多(据说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论文数量之大,光打印题目就要用上几十页),然而,在我的感觉里,安静的倾听才是最恰当的方式(这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吗?)
4、《局外人》加缪
小说家加缪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学家加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说创作中带来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问题在同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身上更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作为一流哲学家的萨特在小说上充其量是个二流人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这类小说评价往往着重于其思想性。通俗地说,那就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也好,《鼠疫》也好,成败与否由其中心思想决定。“中心思想并不是创造性艺术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却有可能重要到这个地步:如果为了艺术批判的缘故而抛弃它则将会亵渎人类精神。”(《纽约时报书评》)
从文体而言,有人指出“加缪非常擅长于笛福式的叙述文体。”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人阅读下去的话,那么他独有的细腻感觉和充沛的激情已经弥补了叙述中的大部份空间。人们不会忘记,《西西弗斯的神话》尽管是一部哲学著作,却毫无疑问也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激情的散文名篇。
5、《洛丽塔》纳博科夫
在《洛丽塔》出版前,作为文学教授的纳博科夫的简历是这样的:男性(1903——),俄国流亡贵族(革命家?)后裔,旅行者,鳞翅目昆虫(尤其是蝴蝶)学家和标本收藏家,诗人,大学文科教授(古典文学、写作以及文学批评),象棋难题的制作者。倘若要用一个词来评价的话,那么最接近的就是——优雅。
然而随着《洛丽塔》的出版,一切都变了。在成千上万的美国读者心目中,“纳博科夫”这个“品牌”所代表的是:畅销书作家,“变态佬”,渎神者,好出风头的人,暴富者(《洛丽塔》的版税),一言以蔽之:庸俗(也带表招人喜爱,令人羡慕)
简单地说,《洛丽塔》讲述的是一名成人对少女的性爱欲望与“色情故事”。在这部小说里,纳博科夫作为一名语言天才对美国俗语、俚语(这是他用英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前的作品均以他的母语——俄语写成)的精熟,以及对从拉伯雷以来的“狂欢式”民间叙事技巧的戏拟与发展,都令人叹为观止。
倘若不理解纳博科夫在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上的贡献,就很难理解他在文学史上将留下何等重要的地位。建议参看他的另一本“雅”著:自传《说吧,记忆》。
6、《小径交叉的花园》博尔赫斯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同中国有缘,因此,在中国知道他的人可能超过他祖国的人口。但是,这个出生于1899年8月24日的早产儿从未到过中国,尽管他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一直身在中国’。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中国是悠远和神秘的代名词,是书的策源地。”这是博尔赫斯百年诞辰前夕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陈众议在一篇纪念文章中所写下的。
确实,作为一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国阿根廷。有的人仿佛生下来就不属于任何具体的时代与地域——博尔赫斯就是属于这一类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人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这一存在反复由几种富于隐喻性的形象被表述出来,它们分别是:书、镜子、迷宫、梦。它们不断复制、衍生、直至无限。
《小径交叉的花园》(小说集)是一本“关于无限的书的迷宫的书”,仅凭这句绕口令般的解释就知道它多么值得一读……
7、《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百年孤独》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经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于与马尔克斯一起开拓和发展这一流派的前辈与同辈作家们来说,“播种者并非要摘下最大的那粒果实”这句话,也许是个不错的安慰。
然而,这部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之所以一路“走红”,直至被请入诺贝尔文学奖的众神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魔幻现实主义本身所独有的创作原则与思想内涵是一方面,小说本身的“好读”则是更多读者选择的原因。
“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纽约时报书评》)
请注意,“快感”,而且是“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这至少说明一件事:
“名著”与“难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只是对读者,即使是对于我们的作家,这句话也不失为一个善意的忠告。
8、《黑暗的心脏》康拉德
对于康拉德,也许中国读者了解不多。但在1998年英国“蓝登书屋”选出的本世纪一百大英文小说中,“航海作家康拉德”一人入选了四本。超过排名首位的乔伊斯及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福克纳、福斯特等人。
即便对于从不知道康拉德何许人也的读者来说,阅读康拉德的小说也会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从外部的经验而言,康拉德小说里那“大海大声的呼唤”立刻令我们和作者一起扬帆去经历那种种“伟大的冒险”。让我们了解到“天海之间伟大而单调的存在”;感受到生命平凡的流逝。
从内心而言,康拉德又被称之为西方第一位“专注于心理现象研究”的小说家,他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把握与解剖令人想起茨威格,而他在人性深度的发掘上又令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文学史的重要性来说,康拉德也许不属于“最伟大的”之列,但他毫无疑问在最优秀的作家中名列前矛。
9、《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我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土地值得好好写写,而且即使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福克纳自述)
作为一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最大的贡献大于为人类一个留下了虚构的、神话般的文学地域——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全县方圆2400英里,人口15000多,县中心是杰弗生镇。福克纳曾两次为这个虚构的县绘制地图,并骄傲地自称为它“唯一的主人和所有者”。
《喧哗与骚动》是这一庞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由十多部长篇和近80部短篇小说构成)的代表作之一。主题可以概括为南方种植园制度的一曲“挽歌”。
在写作方式上,《喧哗与骚动》把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一段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由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出一点意义。”这恰好可以作为这本小说的一段绝妙的注释。
10、《雪国》川端康成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川端康成几乎已成为“传统”日本文学的代表。而川端康成笔下的日本,也成为西方文学研究者心目中“遥远、神秘而独自存在”的象征。实际上,川端康成在初登文坛时,便醉心于单纯地借鉴西方文学,甚至声明“可以把表现主义称作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作我们之母”。
在欧化的创作道路上遭到挫折后,他又宣称要改行搞“东洋主义”,走到了全盘继承传统的另一极端。最终才从失败里寻找到东西方文学融合与沟通的桥梁,从而创造出属于川端康成自己的“东方之美”。
❹ 中国经典现代名著有哪些
1、《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2、《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3、《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4、《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5、《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❺ 方志敏的遗书《可爱的中国》全文
朋友!中国是生育
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
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
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
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
。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
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
;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
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
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
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嵋,妩
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
,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
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
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
爱慕之美。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
亲富有曲线美吧。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
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把你自
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全身洗擦洗擦,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
种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形容来!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
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
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
着:“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
,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
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
,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
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
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制自己,
眼睁睁的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
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蔽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
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
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
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
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
,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
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
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
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
,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
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
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
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
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
样相信的,朋友!
朋友,我的话说得太噜苏厌听了吧!好,我只说下面几句了。我老实
的告诉你们,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
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不过,现在我是
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
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虽然我的呼喊,
声音十分微弱,有如一只将死之鸟的哀鸣。
啊!我虽然不能实际的为中国奋斗,为中国民族奋斗,但我的心总是
日夜祷祝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假如我还
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
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
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
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
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
战士们前进啦!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
!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
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来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❻ 中国当代最值得看的十部小说
1 《王小波全集》 王小波
不一样的小说,睿智的杂文,一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学天才,可惜早逝。
2《白鹿原》 陈忠实
白嘉轩,一个一辈子不弯腰的陕西乡绅,书就一个遒劲的“人”字。陕西作协主席,名不虚传。
3《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余华
余华的书,在阅读快感背后,带给我们极其深刻的人性思考。
4《平凡的世界》 路遥
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一生的艰难曲折与坚韧不拔。
5《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二月河 《张居正》 熊召政
如椽史笔,壮阔画面。
6《三重门》 韩寒
那些曾经的纯真爱情,和我们不复回头的青春。韩寒博客新浪第一,不是没有由头的。
7《新结婚时代》 王海鸰
乡下孩子娶个城里媳妇,老教授与小保姆,两个大龄青年之间的婚事。——一个结婚的童话。
8《杜拉拉升职记》 李可
职场小说的代表作。畅销,确实有它的理由。
9《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09年上半年中国小说扛鼎之作:“我们为什么活的这么累”?
10《推拿》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南方周末力推,首部以盲人角度写作的小说。
❼ 在你心目中中国最伟大的小说是哪一部
《红楼梦》吧!虽然已经过了这么久,但这部巨著的经典程度永不退色,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可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真正的集大成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❽ 伟大小说离我们有多远——重读阿来《尘埃落定》
据说,这部作品曾有四年时间屡遭退稿,最后才碰上了独具慧眼的编辑和出版社,一经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在国内大卖,还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多个种语言传播到国外。1999年,《尘埃落定》入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起评选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2001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后来,又改编成话剧、川剧、舞剧、电视剧,关于“傻瓜少爷”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尘埃落定》的“经典”的地位也逐渐确立。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有口碑的小说,它的好评不仅得之于专业的评论家,也得之于普通读者,大凡读过这部书的人,恐怕都无法否认它的“好”。我初次阅读《尘埃落定》是在1998年秋天,当时应该非常着迷,它诗化的语言,离奇的故事,都让人不忍释卷,很容易一口气读完。后来,大概是想细加品鉴,又曾饶有兴致地“温习”一遍。前不久,我找到了13年前购买的首版《尘埃落定》,再次重读——因为时间相隔太久,其中一些情节已无从记起,但是它的“傻瓜叙事”,若干精彩的“桥段”,像开头的捉画眉,装在死者头颅里的罂粟种子,两次割舌的翁波意西,却印象颇深,纵是再过多少年也忘不了的。本来我以为,这一次阅读仍会痛快淋漓,结果却读得磕磕绊绊,这本被我视为杰作的书,像是失去了收魂摄魄的魅力。为写这篇文章,我还是断断续续把它读完了——感受虽与以前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尘埃落定》是一部好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作。那么,它“好”哪里,“杰出”在哪里呢?下面不妨略作盘点。 首先,《尘埃落定》是一部好看的书,它的故事情节不同寻常。小说讲的是民国时期康巴地区藏族末代土司的一段逸史。因为机缘巧合,麦其土司回光返照般地盛极一时,但又无可救药地走向覆灭,这种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兴亡变迁,又因掺杂了情欲阴谋、杀伐斗狠、血腥复仇等大料猛料,无疑够魅惑、够刺激。政权更迭,从民国走向共向,是有故事的时段;康巴藏区,化外之地,是有故事的地方;土司与头人,傻瓜与美女,行刑人与杀手,是有故事的人物;诸侯争雄、王位交替、兄弟反戈、横刀夺爱,劫数难逃,是最方便演绎的“故事”。由此,《尘埃落定》大概完全具备了成就一个好故事的诸方面因素——有了这样一种前提,或曰资源优势,也就带上了传奇色彩和异质情调,拥有了令人喜闻乐见的先决条件。在这个基础上结构小说,显然可以左右逢源,精彩不断,自然也很好看,容易吸引读者,得到广泛好评。 其次,《尘埃落定》是一部好读的书,它的语言风格别有韵致。看过这部小说的人恐怕都会为它的语言惊艳,并且能够总结出诸如诗意美、音乐性、抒情性等特征。比如一开篇:“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虽只是简单的叙述,却很快就把你带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画眉的叫声,加上母亲嘘嘘的喘气声、她的手指叩击铜盆的响声、牛奶的鼓荡起的嗡嗡声,这深深浅浅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非但不显噪杂,反而很有韵致,同时也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叙事基调——“我”不是在用平常讲故事的语气进入叙事,而是用刻意的“道白”、“美声”将他的故事营造出一种假模假样的间离效果。那种装饰性的语言,就像花旦脸上的油彩,必须拉开一定距离,远远看去,才能显出勾魂摄魄的美。《尘埃落定》的语言,大概也是这样制造一种距离感,可以让读者站在故事的外围,以看客的姿态欣赏其中斑驳迷离、风云激荡的诗性之美。不错,作者不遗余力地将“诗性”贯彻在小说中,即是很不诗意的地方,也能够写出十足的诗味。就拿第一节结尾来说,写到众人抓到野画眉后的情景:“火很快生起来。大家都给那些画眉拔毛。索郎泽郎不先把画眉弄死就往下拔毛,活生生的小鸟在他手下吱吱惨叫,弄得人起一身鸡皮疙瘩,他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在火上很快就飘出了使人心安的鸟肉香味。不一会儿,每人肚子里都装进了三五只画眉,野画眉。”本来这是一个喧闹瘆人的场面,但是在作者笔下,却是有条不稳紊、从容淡定的,虽然小鸟的惨叫让小说里的人“起一身鸡皮疙瘩”,但是带给读者的感觉却是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尤其是最后重复的“画眉,野画眉”,既是强调,又有表明了一种兴奋,当然,也使这一段话更有节奏感,读起来很有韵味。是的,作者为整部书赋予了唯美的格调,即便是血腥、杀戮,写在纸上也是美的。再如小说的结尾,“我”被复仇者的利刃刺中时,仍没忘了像诗人一样把自己的死好好玩味、咏叹一番:“刀子,锋利的刀子,像一块冰,扎进了我的肚皮。不痛,但是冰冰凉,很快,冰就开始发烫了。我听见自己的血滴滴嗒嗒地落在地板上,我听见店主朋友哑声对我说再见。”“上天啊,如果灵魂真有轮回,叫我下一生再回到这个地方,我爱上这个美丽的地方!神灵啊,我的灵魂终于挣脱了流血的躯体,飞起来了,直到阳光一晃,灵魂也飘散,一片白光,就什么都没有了。”“血滴在地板上,是好大一汪,我在床上变冷时,血也慢慢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我”——这个视死如归的“傻瓜”,竟然死得很酷,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促成了自己的死亡,又优雅从容地享受了自己的死亡。这样的死也是抒情的,潇洒的,美妙的,我们也仿佛忘掉了悲喜,甚而欣赏他的结局。或许,作者就是要以这种残酷之美诉求一种化育万物的冲和与澄明。这种语言特色也使得《尘埃落定》成为一本好读的书,随手翻开一页,总能感受到若许的空灵飘逸,读之或如雪夜访友,自可乘兴而行。 其三,《尘埃落定》是一部好玩的书,它的叙述主体是一个身藏异秉的人,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故作聪明的傻瓜,还是装憨卖呆的智者,反正很大程度上由他主导的故事因为他的介入和讲述而充满戏谑意味,或让人忍俊不禁,或令你哭笑不得。举重若轻也好,歪打正着也好,这个搅动乾坤、游戏人生的傻瓜,总有非常之想、非常之举,每每让正常人、聪明人大为惊诧。更要命的是,有时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倒可能抵得上别人处心积虑想出的锦囊妙计;有时他大冒傻气做出的吃亏、赔本的事,到头来反可能占尽便宜、坐享其成;有时他明明有理有利、胜券在握,反倒退而求其次、忍气吞生,甚至主动地配合,把他的命交给仇人。这个可爱的傻瓜活得没正形,死也形同儿戏。他像看破了俗尘,不把人们最看重的国土、王位、权威、财富当回事。他像一位睥睨万物的解构者,一边造就了麦其土司的强悍、霸道,一边又颠覆了它的煌煌基业。好像,他的到来,只是如大荒山的“蠢物”一样,享了荣华富贵,也历了磨难劫波,到最后,落下的是一个“敷衍荒唐”的荒诞传说。这样一个似傻如颠、恣意而为的反常之人,本身就很有“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笑料,更何况将他作为故事的主角兼故事的讲述人?因此,他和他的故事不但很有看点,更有许多出其不意、石破天惊。傻瓜少爷像一个获得天启的觉者,虽然他对许多事情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他总能听从命运——实是运势——的召唤,从而不断获得天赐良机,一路柳暗花明,成为坐收渔翁之利的大赢家。他的一系列“创举”、“功业”,大都是异想天开,甚至是愚蠢的想法,却偏能歪打正着,看起来像是撞了大运,好机会都被他赶上了。实质上却还是得益于他的“傻”。所谓“傻”,是因他不争、不抢、不急于求成,他因退而进,因失而得,因无知而先知,因超然物外而出奇制胜。就这一点来看,此人非其不傻,反像《老子》所说的“圣人”:“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而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说起来傻瓜和圣人当有天壤之别,但表现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却如此一致。他像是掌握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圣人之道,总能够知常守中,立于不败之地。《老子》有曰:“众人熙熙,若享太牢,其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乘乘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纯纯。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与人,而贵食母。”“我”与众人/俗人的区别,即在于“我”如婴儿、愚人一般没敌意、无心机,所以才正应了“傻人有傻福”的俗语。一个混沌未开的人,如何在变乱纷扰、险恶重重的生存环境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 阿来曾说过,塑造傻瓜少爷这样一个主人公,是受了藏族民间传说人物阿古顿巴的影响,此人代表了一种“稚拙智慧”——所谓“稚、拙”,恰和《老子》所说的婴儿之未孩、大巧若拙相通。由此而言,《尘埃落定》或许隐藏了一些道家的思想。当然,作者并未把小说的主人公写得玄而又玄,而是果真把他写成了心智不甚健全的傻子。这样写来确是好玩,也是一种叙事的冒险,因为借一个靠不住的人物来讲述一个相对复杂多有玄机的故事,弄不好就可能写成一堆闹剧,或是生拉硬扯地弄出一连串咄咄怪事。好在阿来很轻松地驾驭了他的叙事人,使其“敦若朴,混若浊,旷若谷”(《老子》),将其置于傻与不傻之间,并且让他承担了三重角色:一为故事的主人公;一为故事的讲述者;一为作者的代言人。这样,一方面突破了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另一方面可以使“我”的叙述不至于作茧自缚,陷入痴人说梦的幻象中。所以,他在故事中有可能是痴傻的,但在叙述状态中却是清醒的,他能放下自己身为傻子的负担,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甚而可以置身事外,与作者合而为一,像旁观者一样任凭自己在故事中沉浮,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凝重性,不因叙事人的愚痴而显得油滑无力。他的叙述像自叙传,表面上是可信的;又像借题发挥的假语村言,令人不明就里;同时,因为作者的介入,这个以“诳语”形式建构的小说,还含有“史”的意味。《尘埃落定》便也有无相生,庄谐并行,既让你捏着一把汗,又让你忍不住为之发笑。因此这部小说不像有些“经典”那样拒人于千里,也不用专门挑选相应的读者,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大概就是因其好玩:可消遣,可赏玩,也可当成课题细加研究。 假如继续下去,应该还能为这部书找出更多的好来,就此打住吧。回头再说我的感觉:重读《尘埃落定》,阅读的乐趣几近于无,我才发现它并不是一部经得起反复阅读的书。 “不能让人重读的作品算不上经典。”——布鲁姆这句话我很认同。就如《西游记》、《水浒传》、《镜花缘》之类,读过一遍之后,同样也难再有重读的兴趣。虽然这些作品属于“古典名著”,无疑都是好小说,却不是可以反复阅读的“经典”,算不上伟大的作品。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伟大”?几前年,美籍华裔作家哈金曾参照“伟大的美国小说”的标准,提出了“伟大的中国小说”的命题,但那好像还是一种Made In China心理——希望我们能够赢得文学上的“顺差”。如果忽略了国界,仅以文学性确立伟大的标准,我想还是布鲁姆说得简单明了,他强调的是“陌生性”——“这是一种无法同化的原创性,或是一种我们完全认同而不再视为异端的原创性。”这种“伟大”其实并不高妙,《西游记》和《尘埃落定》都有其“原创性”,但是,为什么它们所具备的“陌生性”只是一次性的,为什么它们没办法让人常读常新?我想,这大概与小说文本的结构性重复和人物形象的单调平直有关。线性的故事——途中绕几个弯打几个结,定型的人物——各人自守一套模具。《西游记》中轮番登台的是各路妖怪,《尘埃落定》中打来打去的是几家土司,结果总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其“陌生性”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多显乏味。所以,《尘埃落定》与伟大小说还有一段距离。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单需要某种怪异特征,不单需要颠覆及创新,更需要一种强有力的自足性,其内涵应“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决不是一种统一体或稳定的结构”。就此而言,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曹雪芹的《红楼梦》、卡夫卡的《城堡》那样让人百看不厌的作品,才可称其伟大。不可否认,包括阿来在内的一批当代中国作家,确是写出了一些气象非凡、堪称伟大的作品,他们锦衣夜行,必将异彩纷呈。
❾ 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红楼梦 必读理由
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
展开清代广阔社会历史图景的画卷
博大精深的古今第一奇书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
一本永远读不完、读不懂、读不透的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中国叙事文学的皇冠
作者:曹雪芹,高鹗
国别:中国
类型:小说
成书年代:清代,1792年
阅读时间:一生
推荐读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背景搜索
曹雪芹(1715~1764)名,字梦阮,号芹圃、雪芹、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本为汉人,归附清朝后入满洲正白旗。到祖父曹寅这一代,炫赫一时,世袭江宁织造。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雍正继位后,曹家家产被抄没,次年,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的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回家后,他最初在宗族学堂工作过一个时期,晚年定居西郊,生活贫困。乾隆十八年(1763),他惟一的幼子夭折,他极度伤痛,大病不起,在当年的除夕夜离开人世,只留下一部八十回未完成的绝世奇书。《红楼梦》最初以《石头记》之名流传于世,仅八十回。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由高鹗补写。高鹗(1738~1815),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祖籍辽东,属汉军镶黄旗。他教过私塾,当过幕僚,50岁中举人,乾隆六十年(1795),他57岁时方中进士,官至翰林侍读。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和程伟元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结束了这本书的传抄时代,使它得到了广泛流传。
⊙内容提要
林黛玉丧母之后,被外祖母接到贾府。贾宝玉见到她后,惊艳于她的美丽,见她没有玉,一怒之下要砸自己的玉。不久,王夫人的姐姐带着女儿薛宝钗和儿子薛蟠也住入贾府。
贾政的长女元春被册为妃,回家探亲。荣国府为此修建大观园,采办女尼、女伶、女道士,妙玉也进了荣国府。宝玉和黛玉在日常的小事磨擦中日渐生情。元春怕大观园闲着,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入。宝玉更是整日和女孩厮混在一起。王夫人的丫环金钏与宝玉调笑,被赶出,最后投井而死。宝玉结交王爷看重的伶人。王爷派人来贾府寻找失踪的伶人。贾政大怒,打得宝玉皮开肉绽。
大观园在探春的倡导下成立诗社,众人赋诗而乐,黛玉和宝钗在这时关系转好。黛玉的丫环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惊得精神异常。黛玉由此更知宝玉心理,两人极为融洽。
凤姐为奉承贾母,提出为宝玉取宝钗,并骗宝玉说娶的是黛玉。洞房花烛夜,宝玉见是宝钗,惊得糊涂,差点死去。黛玉也在这时黯然离世。
荣宁两府被抄家,此后,虽经权贵帮助得以恢复,但已不如往日。不久,贾母病死,凤姐逝去,一群盗贼打劫了荣国府,妙玉被劫走,惜春出家为尼,荣宁两府破落下来。宝玉终于中了举人,宝钗也怀了孕,但宝玉终于皈依佛门,做了和尚。
⊙作品影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峰。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示荣宁二府众多女性的人生百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全书结构庞大严密,人物纷繁复杂,形象传神到位,语言典雅活泼,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它成书后,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被视为珍品。活字印刷以后,立刻流行大江南北。当时京师就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竹枝词句。由之而来的续书、戏剧、电视、电影作品更是接踵而至,使得《红楼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风靡整个华人世界,可谓是空前绝后。与此同时,“红学”也已经和“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列为中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走向世界的《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全球各国发行,成为代表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世界第一流的巨著。
⊙精彩篇章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延伸阅读
《金瓶梅》是对《红楼梦》有直接影响的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者是明代后期的兰陵笑笑生。书名取自于书中的三位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寓意“插在金瓶中的梅花”。它是中国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文字生动鲜活,结构完整,心理描写出众,对后世影响很大。
《金粉世家》号称“新《红楼梦》”,是中国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的代表作。作品描写总理之子金燕西与平民之女冷清秋的爱情悲剧,语言平白晓畅,结构浑成宏大,人物形象众多。
《源氏物语》是日本版的《红楼梦》,问世于11世纪,著者是女作家紫式部。这部作品是日本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的人物及历史背景、结构都和《红楼梦》有神似的地方。
❿ 至今中国有哪些伟大的小说
中国十大古典小说——查看:盘点中国十大古典小说
1.《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一部最伟大的文学奇书,由此创立的红学研究为史上罕见。
2.《西游记》
充满奇情幻想的浪漫主义杰作,神话小说第一书,在缤纷的神话之境中展示生活的真实,是荒诞与完满的结合。
3.《水浒传》
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众多带有鲜明反抗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部璀璨的群英图。
4.《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一部充盈智慧与计谋的政治网络全书。
5.《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6.《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所讲述的,是自西周宣王晚年闻谣轻杀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止,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
7.《镜花缘》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一部被鲁迅在《中国小说要略》中称之为是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
8.《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9.《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作者为明代小说家许仲琳。他用神魔化这种颇有趣味的手法,带我们走近了武王伐纣、商灭周兴的那段悠悠岁月。
10.《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