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升六小小说阅读
⑴ 小小说 大世界-麻烦终于解决了阅读答案
请问楼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⑵ 小小说阅读:雪夜 答案
小说阅读还有习题?
⑶ 小小说阅读
“老同志”“女列车员”“列车长”都是怎样的人?你同意“老同志”的作法嘛?为什么?
“老同志”是一个坚持正义、同情弱者、看不惯官僚主义作风、机智果敢的正义之士。
“女列车员”是一个缺乏同情心,只知执行法规的教条主义者。
“列车长”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官僚主义作风无视人民疾苦的代表。
同意“老同志”的作法。老同志机智的用列车长的教条主义逻辑痛骂他们不不配做一个起码的人,是毫无同情心的冷血动物。
对这些人就是要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决不留情。
⑷ 找一篇阅读题(小小说)
打 电 话(小小说)
(1)这是去年春节时我在火车站看到的一幕。
(2)在人潮如流的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里,一个青年打工者,坐在破旧的旅行箱上面,一只手拿着崭新的、记得密密麻麻的电话本,一只手拿着话筒,正在打电话。
(3)“喂,您好!请麻烦叫赵波接电话好吗?他不在?那麻烦您再找一下行不行?我有急事找他,很紧急的事!不好找?那您知道他还有别的联系方式吗?哦,真对不起。估计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说不定?一般是什么时候?晚上?好,我晚上再打,谢谢您啊!”
(4)他“哗哗哗”地翻电话本,又找出一个号码,拨通了:“是陈小涛吧,我托你的事……现在工作不好找?哦,工资低一点也行,活儿累点也不算啥,我都没问题!我是今天夜里的车,买不到票,我都来三天了,人太多了,大概后天早上到,我找你还打这个电话行不行?那好,麻烦你操个心,谢谢!谢谢!”
(5)挂了电话,他望着火车站广场上的人潮发了一会儿愣,然后又翻电话本,拨通一个电话:“喂,是小三吗?哦,对不起,我找王三强接电话,谢谢!喂,小三,你上班了没有?已经上班了,怎么样?你们厂还能进人吗?初二人就满了!唉,早知道就不在家过年了。我就知道不好找……你帮我留个心,我到了再给你打电话,好了,再见了!”
(6)“喂,是陈军吗?”他又拨了一个电话,“陈军,是这样的,我准备到广州去打工,可到了火车站,买不到票,一住就是三天,我身上的钱花完了,你能不能借我点钱用,一百块钱就行。那边的工作我已经找好了,一个月1200元,拿了工资我就寄还给你的!你还不相信我?你现在离火车站最近,我只有找你了。你……哦,那就算了吧,我再想想办法。”
(7)看来他真的很糟糕,还没到目的地,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工作又没有着落。我寻思着怎么帮帮他,他对着话筒又说了起来:“妈,我已经到了,今天早上就到了,已经住在厂里了,真的!您放心!没事的,您看我一到就给您打电话。工资?不低,一个月1500元呢!哎呀,别罗嗦了。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路上累得很,我要洗澡去,洗完澡再好好睡上一觉,好了,长途电话费很贵,我挂了啊,妈。”
(8)我向他走去,他又拨通了一个电话,顿时,他满脸都洋溢着喜悦:“秀秀,我已经到了,工作也找好了。不是他联系的,也不是他……是我一个小学同学帮联系的……你不认识。这厂还可以,挺大的,挺气派!你放心,我会好好干的!工资可能是1800元,以后还会加的。等我拿了工资,一定会接你过来的!我的电话?我刚到还没问……宿舍里也没有,不过我会经常打给你的。我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今年要挣好多的钱,年底回去咱们就结婚……”
(9)他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旁若无人地讲着话,像真的已经成就了一番伟业,全然忘了只有一张单程车票属于他。我站在他的身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9)段“我站在他的身边”这个语句后面应有一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现空缺,请你补写(补写的文字要合于情理,字数不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全文内容(包括你补写的文字),概括这篇小小说的创作目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3)段只有百余字,却有9处使用了问号。请说说它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段落点评(以简炼的点评反映自己的见解。)(6分)
(1)第(6)段,给陈军打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给妈妈打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给秀秀打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18分)阅读材料见鲍传圣的小小说《打电话》,略有改动。
18.(4分)
答案举例:越看越觉得他像个英雄,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按:原作如此。考生补写的文字,只要与作品内容有合理的逻辑联系就可以。)
19.(5分)
注意:本题作答时必须顾及上题补写的“结尾”。“写作目的”与“作品内容”的一致性,是作答的根本要求。
答案要点:(1)呼唤人们的相互尊重与自我尊重。(2)人在困境中,不放弃奋进求生,便是对社会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3)亲情与爱情可以涤荡精神的贫穷,促使你寻觅人生新的起点。(4)小说的主人公珍惜“奋进求生”的权利,珍重亲情与爱情。(抓住一个要点写清楚即可。)
20.(3分)
答案要点:(1)刻画人物寻觅走出困境的急切心理。(2)接连询问的背后是接连的失望。(3)反映出进城务工族求职的艰难。(说清其中一点,可得2分;说清其中两点,可得3分。)
21.(6分)
提示:本题答案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作答角度不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举例:(1)以理智对待又一次碰壁;困顿中的“他”依然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2)编造美丽的谎言,只是为安慰惦念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无权指摘忠实亲情的“说谎者”。(3)是憧憬,不是臆造。但愿秀秀见到“他”时,电话中的承诺能都实现。
参考资料:http://211.160.79.212/101resource004//wenjianku/200421/101ktb/lanmu/0526/GTCC0188/GTCC0188.htm
⑸ 小小说阅读伞阅读答案
1、本文运用顺叙的方法。
2. 本文以(伞)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用伞堵住破窗)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把姑娘的伞弄破了。姑娘却朝“大汉”“感激地笑了”的原因是:大汉帮助她用伞把破窗堵住了。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地笑了”?
答:因为大汉“欺骗”盲人夫妇是善意的,他怕盲人夫妇知道实情后内心不安;而乘客们也理解大汉的用意,故而善意的笑了。
5.文的情节可分为3个部分 可分为 震飞玻璃---堵住洞口---传下暖意。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
⑹ 小小说 课外阅读
三棵银杏树
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十丈见方,前边和右边沿着河,左边是人家的墙。三棵银杏树站在那里。一棵靠着右边,把影子投到河里。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了三十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支屈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每年冬天,赤裸的支干上生出无数小粒。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
到了春天,绿叶从奶头似的地方伸展出来。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空地上有了这广大的绿荫,成了最好的游戏场所,我们在那里赛跑,唱歌,扮演戏剧。经过的船常常停泊在右边那一棵的绿荫下面,摇船的歇口气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这时候,一缕缕烟就袅袅地升起来了。
银杏树的花太小了,很容易被人忽略。去年秋天,我一边拾银杏果,一边问父亲:“银杏树为什么不开花?”父亲笑着说:“不开花哪儿来的果?待来春留心看吧。”今年春天,我看见了银杏树的花了,那是很可爱的白里带点儿淡黄的小花。
说起银杏果,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炒热了,剥掉壳,去了衣,就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我们都喜欢吃。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等到黄叶落尽,三棵老树又赤裸裸的了。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
1.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2.写写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
⑺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答案】
【小题1】①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情节的开端;②与下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③创设灵魂迷失的典型环境。(一点1分)
【小题2】是“我”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流露,在老人面前,“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小题3】A
D
【答案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安排及其作用。小说开篇交待请老同学拍假电报,是情节的开端,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这就与后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我”请老同学拍假电报是想回家探亲,弄虚作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写出“我”和老人在“灵魂”上的差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的“我”心理情感的变化。一开始我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是因为“我”对老人有误解,认为老人是骗子。后写“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是因为“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A(没有运用反衬手法)D(并非指责,而是殷切的期望)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