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虎小说阅读网
A. 七侠五义和三侠五义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关系:
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联系,《七侠五义》除了删除《三侠五义》第一回「狸猫换太子」的情节,两者内容完全一致。
区别:
1、含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清代石玉昆所著。
《七侠五义》原作者俞樾认为侠客不应该只有三个,于是将原来的「三侠」,即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和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增加了小诸葛沈仲元、东方侠智化和小侠艾虎,同时将双侠拆成两个,于是变成了七侠。
2、内容
《三侠五义》的第一回为「狸猫换太子」。
《七侠五义》中第一回的「狸猫换太子」情节删除。
俞樾先生(曲园)在赞赏肯定《三侠五义》的同时,认为其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殊涉不经”乃“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写第一回。
3.出版时间
《三侠五义》在1871年以前就成书了,1879年出版。
《七侠五义》在1889年由清代文人俞樾先生改订为并出版。
对《七侠五义》的评价:
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是认为俞樾的修订起了不小的作用。二是认为俞樾的改本《七侠五义》不如原本《三侠五义》
1923年12月28日鲁迅致胡适佚札言:“我以为可重印者尚有数书。一是《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以俞曲园所改首回作附。”鲁迅所著《孔乙己》里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就是讽刺俞樾等迂腐文人改颜查散为严仁敏玩古字。
1925年,亚东图书馆重印《三侠五义》时选用原本。胡适“序”中明确指出:“《三侠五义》原本确有胜过曲园先生改本之处。就是曲园先生最不满意的第一回也远胜于改本。
2000年后的上海戏园里编的《狸猫换太子》新戏,第一本用《三侠五义》第一回作成底本,这可见京班的戏子还忘不了《三侠五义》的影响,又可见改本的第一回删去了那有声有色的描写部份便没有文学的趣味,便不合戏剧的演做了。
这回亚东图书馆请俞平伯先生标点此书,全用《三侠五义》作底本,将来定可以使这个本子重新行于国中,使许多读者知道这部小说的原本是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