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微型小说阅读理解
1. 现代文《怀念一种声音》阅读答案
版本1
15.老屋的台阶上 ②雨声美妙,充满音乐美 ③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 ④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我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以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之情。(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 答案示例一:作者先写以前在老屋的台阶上边听雨声,边听爹讲古诗,感到雨声具有“绚丽颜色”,然后写在厅堂里听雨声,听爹和挚友的交流,感觉到雨声充满音乐美。然后再写如今在新楼房里听雨声,感觉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答案示例二:作者先写以前在老屋的台阶上雨声中听爹讲古诗,在厅堂里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后来自己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写出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然后再写现在搬进世纪花园的新楼房,人人封闭,写出人与人缺乏沟通和交流,自己感到孤立无助。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
答案示例三:①以前的雨声充满音乐美和“绚丽颜色”,现在的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②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
答案示例四:作者首先直接抒怀:“有一种声音,让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怀念了”。接着运用对比手法,描写记忆中在老屋听雨声和如今在新楼房听雨声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最后再抒胸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中再也找不回的那份雨中回忆的惋惜与怅惘。
(共7分。情感2分,结合文章2分,写法1分,顺畅表达2分。)
版本2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微型小说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让全文生动、丰富起来。文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多处运用,形象地展现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B.作者精心剪裁,巧妙构思,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代人的雨缘,抒发了一代人的雨情。
C.作者力求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借景抒情,在回环反复中,让雨声时刻飘荡在读者的耳边,活现了雨的美。
D.小说用对比手法,展示了以前人与人的密切交流与现在缺乏交流的鲜明对照,在以小见大中,达到意义的升华。
E.在全文最后,作者试图把画面定格在宣纸上,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通过画画评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
(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第四自然段不惜笔墨,描写雨声,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6分)
(4)小说中“怀念”的究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主题作深入的分析。(8分)
【答案】
(1)B、C(5分,对一项给2分。B三代人;C一唱三叹、借景抒情不恰当)
(2)他是一个画家,从小受到自然之美以及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的熏陶,热爱自然和谐的生活,追求淳朴祥和的生活境界。(2分)在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之后,内心充满失落。(2分)但仍通过美术创作,将往昔的美好珍藏在心中。(2分)
(3)紧扣标题,突出“一种声音”(2分)极尽渲染,为下文人们的和谐相处创设特殊的氛围;(2分)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两种生活环境给人心灵的不同感受。(2分)
(4)小说表层写对往昔雨的韵味和境界的怀念,进而表现过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2分)更深层次的是,现在经济发展了,环境的变化造成人人封闭,缺乏沟通,人情味的缺失带来人的心灵的孤寂和苦闷,作者对此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这种心态具有当今社会的普遍意义;(4分)当然,作者在满怀失浇的同时,还表达了对往昔强烈的怀念和向往之情。(2分)
版本3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怀念幼年时听到的打更声?
2.第二段中说“这既熟悉又神秘的声音”,为什么说打更声既“熟悉”又“神秘”?
3.作者引用故乡小镇有关打更的歌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看过上面的三篇文章,请你也找出记忆中一种难忘的声音,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请另附稿纸)
《怀念一种声音》
1.①打更声使我能感知古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庭院都是安全的。②打更声使我感知到独自静卧的每个人都是受保护的,是不寂寞的。③打更声是我童年生活的温暖记忆。
2."熟悉"是因为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打更声,所以"熟悉";"神秘"是因为打更人总在夜晚出现,"手提煤油灯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通体玄色,神秘地出现在巷口",所以"神秘"。
3.说明当年打更者的艰辛与威望,为下文作者表达对打更者的敬意做好铺垫。
4.略。
望采纳~
2. 墨村 两棵树 阅读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两棵树
墨村
①胖子和瘦子那时候很年轻,两人结伴到山里去。奇山诡水,令人迷醉。在一风景绝佳处,游兴正浓的胖子和瘦子同时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树。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胖子说,这树肯定能长成栋梁之材! 瘦子说,那不一定。胖子说,咱各弄一棵树苗试—试!瘦子说,那就弄吧。
②于是,胖子和瘦子两家的庭院里便都有了这种树,只不过胖子栽在地上,瘦子植在瓦盆里。胖子和瘦子较着劲儿为各自的树苗儿浇水、施肥、松土、修剪。胖子的树没遮没拦,一天天长大长高,很劲秀,很漂亮。瘦子的树用铁丝左绕右缠,一天天眼瞅着老往那斜刺里窜,很怪异,很邪乎。日子一晃悠,胖子头顶秃了,瘦子脑袋光了。
③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惹得周围十里八村鲁班的子孙们整日绕着左测右量直打鬼主意。胖子笑眯眯搔着脑壳对瘦子说,咋样?不错吧!
④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却被瘦子侍弄得盘龙虬扎道骨仙风,随便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都能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⑤一日,被一采风的摄影记者撞见,记者被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惊叹之余,“叭叭叭”一口气拍完了整幅胶卷。月余,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牛皮大信径送瘦子家。瘦子满腹狐疑地拆开一看,竟是那位记者寄给他的一份画报。瘦子一蹦三尺高,乖乖,咱的大名咱的树竟上了《人民画报》咧!瘦子笑眯眯哗啦啦抖着画报对胖子说,咋样?不错吧!
⑥胖子撇撇嘴,熊样儿,烧火都嫌碍事!瘦子吊吊眉,整形,谁愿跟你换!胖子说,走着瞅!瘦子说,走着瞅!
⑦忽一日,县里来辆卡车,从司机楼里跳下一个瘦猴样的人,老驴曳磨般围着胖子的树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最后突然打住,要出大价钱买了这棵树。胖子头摇得如拨浪鼓,冲着在门口晒暖的瘦子夸张地可着嗓门吼,啥?你说啥?九百?不中不中,再添五十也不卖。
⑧最后,那人阴着脸甩出十张领袖票,吃亏似的连树根都挖出来拉走了。那几日,胖子红光满面,进出家门,嘴里都韵味十足地老哼着“包龙图我打坐在开封府……”
⑨又一日,市里来辆骄车,从里面钻出一个弥勒佛样的人,操着一口普通话叽哩哇啦地嚷嚷着要找瘦子。胖子自告奋勇,哼唱着“哪一夜我不等你到月上高楼……”领那人来到了瘦子家。那人一进院门就被瘦子那棵树惊得老半天都没合上张大了的嘴,激动地一边搓手一边一连声地嚷:“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⑩那人毕恭毕敬地朝瘦子直擩过滤嘴烟:“早闻其名,如雷贯耳,你老太不简单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不知道你老舍不舍得忍疼割爱,这个数送给小辈,咋样?”那人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手掌。瘦子耷拉下眼皮,抽出了自己的旱烟袋。那人忙又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
?一旁的胖子急得不行,朝着瘦子直嚷,你你你,你神经病啊,八十了你还不卖?瘦子睁开眼,不紧不慢地往烟锅里装着旱烟丝,冲那人懒懒一笑,你是内行,呵,给两个巴掌不多吧?你说。那人一愣,随之点头如捣蒜,啊,你老说得对,是不多,是不多!
?乖乖,这东西也值一百?胖子一声惊叫。瘦子鄙夷地哼了一声。
?多了,还是少了?胖子一脸问号。瘦子白了丈二和尚般的胖子一眼,沉默良久。瘦子突然一磕烟袋锅,声音朗朗地对那人说,成,就冲你刚才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九千八你赶紧搬走吧,免得一会儿我后悔了……
?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喜出望外,在滚圆肚子下边的钱袋里掏钱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不已。临走,从车上拿出一条烟往瘦子怀里一塞说,你老有情有义,咱交个朋友,来日方长,这点小意思你老无论如何也得收下!啥时去广州做客,我一定陪你老逛个够!
?胖子愕然。
?两棵树没有了,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再见面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再也激不起打赌的欲望了。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6、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两棵树的特点。(4分)
答:
17、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子。(4分)
答:
18、文章第(5)段写瘦子和他的树上了《人民画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瘦子”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5分)
答:
20、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答:
16、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17、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18、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19、示例一: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示例二: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示例三: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20、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3. 阅读微型小说,完成问题。 意外 [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
1.(1)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意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 (2)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却意外地遭到此人的劫持; (3)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 (4)在行车途中接到丈夫威廉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 (5)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 (6)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解救了塔玛拉; (7)塔玛拉意外获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 2.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廉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意对即可) 他会为警方提供的信息有:他与塔玛拉为债务吵架(从小说末句可以得知);塔玛拉的目的地(或行车路线);被劫持地点;汽车款型(或颜色);汽车牌号等。 3.C 4.不设统一答案。塔玛拉、威廉、警察三者皆可。 示例: 敬佩塔玛拉。她善良、镇定、机智、勇敢。看到有人躺在路边,她毫不犹豫地采取救助行动,在受到杀人犯佐林劫持时,她利用与丈夫通电话的机会巧妙地传达出自己遭劫持的信息,既保护了自己,又让警察顺利地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敬佩威廉。他从塔玛拉的通话中能立即意识到塔玛拉遭劫持了,但他没有在通话中流露出惊慌,而是在通话后沉着、冷静地将情况报告给警察,从而使警察能够将塔玛拉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敬佩警察。警察在接到威廉的报警后,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协作开展营救和抓捕行动,先在加油站侦察塔玛拉被谁劫持,再巧妙地利用借火点烟的时机,不费一枪一弹,将塔玛拉毫发无损地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
4. 醉人的春夜阅读答案
答案
1.开端(1—3)段:深夜,陈静车子坏了,听路过的小伙子说胡同口有车铺,她认为小伙子骗她。 发展(4—5段):出了胡同口。果然看到了“车铺”,当一位姑娘引她进屋后,才发现主人便是那路上的小伙子。高潮(6段):车修好后,收钱竟是开玩笑,这“车铺”并非车辅。 结局(7—8段),陈静骑车行在醉人的春夜里,感受到了人之闻的纯真之情。
2.①紧张→自卫→镇静→希望→失望→慌乱→憎恨;②使情节发展起伏跌宕,富有波澜:突出小伙子热情开朗、活泼可爱的性格。
3.①狡猾、刁诈;②机灵、风趣、具有神秘感。
4.①烘托人物心理;②首尾照应。
5.A、D、E。
(4)初一微型小说阅读理解扩展阅读
小说由二条线索构成: 一是以小伙子为主的情节线,一是以姑娘为主的心理活动线。
这不是两条相互游离、互不搭界的平行线,而是不时地碰撞,闪烁的铰链状的两条线。它们的不断碰撞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巨大的。
一方面使全文简单的情节变得扑朔迷离,生动曲折,悬念迭起,在有限的六、七百字中拓宽了文字空间;另一方面又细腻深刻、抒情般地展示出姑娘心灵解冻的活动过程和纤细微妙的变化,拓宽了心理空间。
5. 微型小说《布轮》阅读答案
姥托人写了信来,娘捏着皱巴巴的信纸,念得极认真。
姥姥快七十岁了,一个人住在乡下。娘去接过多次,姥姥都没依。她说城里的楼太高,待着头晕;城里的路太宽,走着心慌。她还说城里的水有股昧儿,城里的菜不如她地里种的好吃,把城里说得一无是处。
其实,姥姥在乡下也好不到哪里去。两间矮房,几分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多艰苦有多艰苦,可她却不肯接受娘给的钱。她说城里花钱多,喝口水都得买,还是留着我们自己花更合适。娘拗不过姥姥,只得作罢。
信的内容不多,只是叫娘把家里不穿的旧衣服捎去,因为姥姥要做“布轮”赚钱。娘念完信,眉头锁得像个结,不一会,紧锁的眉心又欣然舒展开来,忙起身找旧衣服去了。
村里的人开始发家致富,这是我们早些年前就知道的事。他们跑运输、打家具、养鸡喂鸭、做小买卖,反正啥挣钱就做啥。如今又时兴做布轮,据说是附近一家不锈钢器皿厂用来打毛抛光用的,生产上还少不了它呢。嘿,村里人真会赚钱!
姥姥听说布轮能派上大用场,且用的是一些废旧的布料,做起来又简单,一个还能卖一块钱,一向有物尽其用习惯的她来了精神。姥姥从箱底、柜角拽出一堆破旧的衣裤,试做起来。铺好五六层布片,依照借来的纸样剪出烙饼模样的坯子,然后用线一圈圈纳得密密匝匝。那双树皮般粗糙的老手,在眯缝着的眼神下,像一对恩爱的鸳鸯,缓缓地游弋。隔壁婶子把姥姥做的布轮带去收购站,一块钱一个,一分不少赚,可把姥姥乐坏了。姥姥日纳夜剪,家里能做布轮的旧衣服没多久就用完了。
娘翻箱倒柜,找出的旧衣裳装了鼓鼓两大袋,第二天便捎走了。
半月后,姥姥来信说娘捎去的衣服做了42个布轮。42个就是42块钱,姥姥高兴得不得了,娘当然也格外开心,笑着的眼纹犹如犁田时的泥花,开得极为灿烂。娘仿佛看得见姥姥的影子在晃动:眯着眼的姥姥正数着卖布轮的钱,一瘪一瘪的嘴巴笑得如没牙的婴儿,可亲可爱。
信念到末了,娘被难住了。娘没有更多能做布轮的旧衣服,又一次翻箱倒柜,勉强拣出两件捏在手里直愣。娘把它们包好了又打开,打开了又包好,捎还是不捎呢?
大约过了一个月,姥姥又来信说这回捎去的旧衣服做的布轮比上回还多,赚了48块呢!两件衣服做的布轮居然比两袋子衣服做的布轮还多,岂不成怪事?
娘捏着皱巴巴的信,一句话没说,只是抿嘴淡淡地笑。那笑容既熟悉又陌生,似乎近在眼前,又无比遥远;那笑容依稀荡漾着欢欣与慰藉,又似乎带着些许歉意和无奈。过了些日子,我听说,那回捎的旧衣服是娘花60元钱买的……
娘用钱买旧衣服,姥姥拿娘买来的旧衣服做布轮换钱,如此往复,俨如姥姥纳在布轮上密匝匝的针迹依次轮回。
不可思议的姥姥,不可思议的娘!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6. 《穿校服的父亲》 阅读答案
穿校服的父亲
① 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儿,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戏称他为“凉皮校服哥”。
② 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自己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基喊,父亲为了让我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
③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去学校食堂吃饭,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走向他们所说的“凉皮校服哥”
④ 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樱锋唯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⑤ “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逃跑般离开了,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胸口。
⑥ 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委屈地说。他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叮叮当当做饭去了。
⑦ 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名同学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点,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⑧ 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a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卷凉皮。b 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他脊培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我揪心。
⑨ 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他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他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⑩ 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地看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选自《中学生阅读》 初中版2013 年第2 期,有删改。)
10.请从⑤----⑨ 中找出体现“我”对父亲情感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方框内。(4分)
11.第④ 段“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中“刺眼”一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5分)
12 .第⑧ 段中a 处和b 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从a 、b 两处任选一处作答。(4分)
1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分析。(4 分)
14.请你用抒情性语言写几句心理描写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注意紧扣文本,合情合理。(4 分)
答案
埋怨
委屈
心疼
愧疚
10. (一个1分,共4 *高中化学www.cooco.net.cn#
分。)
11.“刺眼”一词指惹人注意并使人看了不顺眼、不舒服;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后的气恼和抱怨,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父爱的不理解,不尊重。(言之成理即可。分号前2分后3分,共5分。)
12.a处: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酷热难耐的氛围,烘托了父亲劳动的艰辛,使父亲勤劳、不怕吃苦和爱子形象更加鲜明。b处:侧面描写。通过对行人的描写,突出天气的酷热难耐,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劳动的艰辛,使父亲勤劳、不怕吃苦和爱子形象更加鲜明。(意对即可。描写方法,1分;描写作用,3分。共4分)
13.示例:①勤劳,朴实:常年卖凉皮,穿着儿子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②关心孩子成长:尽管家境贫寒,但为了孩子的未来,仍然掏高价择校费,让孩子到重点中学读书。(意对即可。一个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
14.示例:我真是笨啊,原本想好的向父亲道歉的话,怎么一句也说不出?父亲,明天我会自豪地向同学说:我的父亲平凡而伟大,是天下最值得尊敬的人!(心理描写2分;紧扣文本、合情合理,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