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排行 » 小说卜筑还有什么名字

小说卜筑还有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 2022-04-18 03:05:34

㈠ 李白写的诗个叫什么名字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㈡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呀

贤亭

黄鸟哀子车,强埋非天为。
天夺不待老,还能使人悲。
马侯东南秀,鞭策要路驰。
归骨万里州,乃当强壮时。
墓门闭空原,白日无履綦。
苍苍柏与松,浩浩山风吹。
我初羞夷吾,鲍叔亦我知。
终欲往一恸,咏言慰孤嫠。

爱日

雁生阴沙春,冬息阳海澨。
冥冥取南北,岂以食为累。
咨予愁病躯,朴鄙人所戏。
无人治时难,量力当自弃。
岂知塞上霜,飘然亦何事。
高堂已白发,爱日负明义。
悲风吹平原,秣马聊一愒。
含怀孰与语,仰屋思汉喟。
孟母知身从,莱妻耻人制。
一肉傥易谋,万锺非得计。

安丰张令修芍陂

桐乡振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
日想僝功追往事,心知为政似当年。
鲂鱼鱍鱍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
楚相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

八公山

淮山但有八公名,鸿宝烧金竟不成。
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

八功德水

雪山马口出琉璃,闻说诸天与护持。
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跋黄鲁直画

江南黄鹌飞满野,徐熙画此何为者。
百年幅纸无所直,公每玩之常在把。

白沟行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使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
百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
吾何为而喜。恶者自恶,
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
吾何阙而追。来自来耳,
吾何妨而拒。吾岂厌喧而求静,
吾岂好丹而非素。汝谓松死吾无依邪,
吾方舍阴而坐露。

白鸥

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
灭没波浪间,生涯亦何有。
雄雌屡惊矫,机弋常纷纠。
顾我独无心,相随如得友。
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
白发望东南,春江绿如酒。

白日不照物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白云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
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

白云然师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白紵山

白紵众山顶,江湖所萦带。
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
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
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
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半山春晚即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

少喜功名尽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岖。
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
解玩山川消积愤,静忘岁月赖群书。
惭君枉盖如平昔,不笑谋生万事疏。

鲍公水

村南鲍公山,山北鲍公水。
高穴逗远源,泠泠落山嘴。
玉色与饴味,不可他味比。
竹树四蒙密,翠藤相披靡。
漫郎昔少年,幽居得之此。
临窥若有遇,爱叹无时已。
浮名未污染,永矢终焉尔。
奈何中弃入长安,十载风载化旧颜。
欢嚣满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

陂麦

陂麦连云惨淡黄,绿阴门巷不多凉。
更无一片桃花在,借问春归有底忙。

悲哉孔子没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窗

病与衰期每强扶,鸡壅桔梗亦时须。
空花根蒂难寻摘,梦境烟尘费扫除。
耆域药囊真妄有,轩辕经匮或元无。
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

北客置酒

紫衣操鼎置客前,巾韝稻饭随粱饘。
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擘臑槁与鲜。
殷勤勤侑邀一饱,卷牲归馆觞更传。
山蔬野果杂饴蜜,獾脯豕腊如炰煎。
酒酣众史稍欲起,小胡捽耳争留连。
为胡止饮且少安,一杯相属非偶然。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渐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

刳木为舟数丈余,卧看风月映芙蕖。
清香一阵浑无暑,时有惊榔跃出鱼。

北山道人栽松

阳坡风暖雪初融,度谷遥看积翠重。
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钟。

北山洊亭

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洊亭。
自从春草长,遥见只青青。

北山暮归示道人

千山复万山,行路有无间。
花发蜂递绕,果垂猿对攀。
独寻寒水度,欲趁夕阳还。
天黑月未上,儿童初掩关。

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一瓢。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员岂辞遥。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

北山三咏其三——道光泉

箨龙将雨绕山行,注远投深静有声。
云涌浴槽朝自暖,虹垂斋镬午还晴。
铜瓶各满幽人意,玉甃因高正士名。
神力可嗟妨智巧,桔槔零落便苔生。

北望

欲望淮南更白头,杖藜萧飒倚沧洲。
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被召作

荣禄嗟何及,明恩愧未酬。
欲寻西掖路,更上北山头。

迸月

迸月川鱼跃,开云岭鸟翻。
径斜荒草恶,台废治花繁。

碧芜

碧芜平野旷,黄菊晚村深。
客倦留甘饮,身闲累苦吟。

汴水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
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
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

别方劭秘校

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
别后应相忆,能忘数寄书。

别葛使君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别和甫赴南除

都城落日马萧萧,雨压春风暗柳条。
天际归艎那可望,只将心寄海门潮。

别雷国辅之皖山

侍郎忧国最贤劳,太尉西州第一豪。
家庙比来闻泽厚,公孙今果见才高。
明时尚使龙蛇蛰,壮志空传虎豹韬。
莫厌皖山穷绝处,不妨云水助风骚。

别马秘丞

伯夷恶一世,季也皆乡人。
吾尝论夫子,有似季之伦。
人情路万殊,近世颇荆榛。
唯君游其间,坦坦得所循。
意君诚恺悌,慕向从宿昔。
奈何初相欢,鷁首已云北。
莓莓郊原青,漠漠风雨黑。
冠盖满津亭,君今去何适。

别灊阁

一溪清泻百山重,风物能留邴曼容。
后夜肯思幽兴极,月明孤影伴寒松。

别灊皖二山

乡垒新恩借旧朱,欲辞灊皖更踌蹰。
攒峰列岫应讥我,饱食穷年报礼虚。

别孙莘老

逢原未熟我,已与子相知。
自吾得逢原,知子更不疑。
把手湖上舟,望子欲归时,
茫然乃分散,独背东南驰。
寥寥西城居,邂逅与子期。
鸡鸣入省门,朱墨来纷披。
含意不自得,强颜聊尔为。
会合常在夜,青灯照书诗。
往往并衾语,至明不言疲。
匆匆舍我去,使我当从谁。
送子不出门,我身方羁縻。
我心得自如,今与子相随。
随子至湖上,逢原所尝嬉。
想见荷叶尽,北风卷寒漪。
已怀今日愁,更念昔日悲。
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

别皖口

浮烟漠漠细沙平,飞雨溅溅嫩水生。
异日不知来照影,更添华发几千茎。

别谢师宰

阊阖城西地如水,鸡鸣黄尘波浪起。
穷年一马望扶桑,东得省门身辄止。
簿书期会老纷纷,邂逅论心喜有君。
数日未多还舍我,相看愁思乱於云。

别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丙申八月作

秋风摧剥利如刀,漠漠昏烟玩日高。
眼看南山露崖窾,心随东水转波涛。
归期正自凭蓍蔡,生理应须问酒醪。
还有诗书能慰我,不多霜雪上颠毛。

丙戌五日京师作二首

北风阁雨去不下,惊沙苍茫乱昏晓。
传闻城外八九里,雹大如拳死飞鸟。

丙戌五日京师作二首

浮云离披久不合,太阳独行乾万物。
谁令昨夜雨霶沱,北风萧萧寒到骨。

病起

稚金敷新凉,老火灺残浊。
桃枝暖淟涊,散发曦晓捉。
烦疴脱然愈,静若遗身觉。
移榻欹独眠,欣佳恐难数。

病起过宝觉

执手乍欣怅,霜毛应更新。
依然旧童子,却想梦前身。

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

独卧南窗榻,翛然五六旬。
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

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

独卧无心起,春风闭寂寥。
鸟声谁唤汝,屋角故相撩。

伯牙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雁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泊姚江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城。

泊姚江

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
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

泊舟姑苏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

一水衣巾翦翠绡,九峰环佩刻青瑶。
生才故有山川气,卜筑兼无市井嚣。
三叶素风门阀在,十年陈迹履綦销。
归荣早晚重携手,莫负幽人久见招。

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擸得一枝犹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仓颉

仓颉造书,不诘自明。
於乎多言,只误后生。

藏春坞诗献刁十四丈学士

蒜山东渡得林丘,邂逅篮舆亦少留。
今日更知莱氏隐,暮年长忆武陵游。
欲营垣屋随穿斸,尚叹尘沙隔献酬。
遥约勾吴亭下路,春风深驻五湖舟。

曹参

束发河山百战功,白头富贵亦成空。
华堂不著新歌舞,却要区区一老翁。

草端无华滋

草端无华滋,阴气已盘固。
暄妍却如春,岁晚曾不寤。
一裘可以暖,贫士终难豫。
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坏户。

草堂

草堂今寂寞,往事翳山椒。
蕙帐空留鹤,萝衣终换貂。
生皆堕天秩,隐或寄公朝。
叠颖何劳怒,东风汝自摇。

草堂一上人

一公持一钵,想复度遥岑。
地瘦无黄犊,春来草更深。

长干释普济坐化

投老唯公最故人,相寻长恨隔城闉。
百年俯依随薪尽,画手空传净戒身。

长干寺

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柳条不动千丝直,荷叶相依万盖阴。
漠漠岑云相上下,翩翩沙鸟自浮沈。
羇人乐此忘归思,忍向西风学越吟。

长垣北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濯锦江边木有桤,小园封植伫华滋。
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

朝日一曝背

朝日一曝背,欣然忘夜寒。
樵松煮涧水,既食取琴弹。
弹作南风歌,歌罢坐长叹。
寤彼栖栖者,遗世良独难。

嘲白发

久应飘转作蓬飞,眷惜冠巾未忍违。
种种春风吹不长,星星明月照还稀。

嘲叔孙通

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论。
诸君可笑贪君赐,便许当时作圣人。

车螯

海於天地间,万物无不容。
车螯亦其一,埋没沙水中。
独取常苦易,卫生乏明聪。
机缄谁使然,含蓄略相同。
坐欲肠胃得,要令汤火攻。
置之先生盘,噉客为一空。
蛮夏怪四坐,不论壳之功。
狼籍堆左右,弃置任儿童。
何当强收拾,持问大医工。

车螯二首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
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
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
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
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
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

车螯二首

车螯肉之羽,恃壳保厥身。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
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车载板二首

荒哉我中园,珍果所不产。
朝暮惟有鸟,自呼车载板。
楚人闻此声,莫有笑而莞。
而我更歌呼,与之相往返。
视遇若抟黍,好音而睍睆。
壤壤生死梦,久知无可拣。
物弊则归土,吾归其不晚。
归欤汝随我,可相蒿里挽。

车载板二首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
世传鵩似鴞,而此与鴞似。
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
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
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
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
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
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
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
楚人既憎汝,弹射将汝利。
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

年高汉贾谊,官过楚荀卿。
望古君无憾,论今我未平。
有风吹画翣,无日照佳城。
空复文章在,流传世上名。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

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
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
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空复平生友,西华岂易依。

陈君式大夫恭轩

恭轩静对北堂深,新斸檀栾一亩阴。
膝下往来前日事,眼中封植去年心。
每怀樽斝沾余沥,独喜弦歌有嗣音。
肯构会须门阀大,世资何用满籯金。

陈桥

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
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
杨柳初回陌上尘,烟脂洗出杏花匀。
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陈师道宰乌程县

尝闻太丘长,德不负公卿。
墟暮今千载,昆云亦一城。
本怀深闭蓄,余论略施行。
故自有仁政,能传家世声。

晨兴望南山

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
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
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
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

成字说后与曲江谭君丹阳蔡君同游齐安

据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诸君共此劳。
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呈陈和叔

毁车为屋仅容身,三岁相要薄主人。
昼寓椁砖常至夜,冬沿沟彴复寻春。
南陔不洎公归里,苍墓垂成我丧亲。
后会纵多无此乐,山林投老一伤神。

呈陈和叔二首

数椽生草覆莓苔,一径墙阴斸雪开。
王吉囊衣新徙舍,杖藜从此为君来。

呈陈和叔二首

数椽庳屋茨生草,三亩荒园种晚蔬。
永日终无一杯酒,可能留得故人车。

呈柳子玉同年

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城北

青青千里乱春袍,宿两催红出小桃。
回首北城无限思,日酣川净野云高。

城东寺菊

黄花漠漠弄秋晖,无数蜜蜂花上飞。
不忍独醒孤尔去,殷勤为折一枝归。

乘日

乘日塞垣入,御风塘路归。
胡皆跃马去,雁却背人飞。
烟水吾乡似,家书驿使稀。
匆匆照颜色,恨不洗征衣。



依倚秋风气象豪,似欺黄雀在蓬蒿。
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

故作酴醾架,金沙只谩栽。
似矜颜色好,飞度雪前开。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

午阴宽占一方苔,映水前年坐看栽。
红蕊似嫌尘染污,青条飞上别枝开。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

酴醾一架最先来,夹水金沙次第栽。
浓绿扶疏云对起,醉红撩乱雪争开。

池雁

羽毛摧落向人愁,当食哀鸣似有求。
万里衡阳冬欲暖,失身元为稻粱谋。

迟明

欹枕浩无情,蘧蘧独迟明。
霜繁红树老,云澹素蟾清。
倦鹊犹三尤,寒鸡未一鸣。
故山何处所,应有晓猿惊。

冲卿席上得行字

二年相值喜同声,并辔尘沙眼亦明。
新诏各从天上得,残樽同向月边倾。
已嗟后会欢难必,更想前官责尚轻。
黾勉敢忘君所勖,古人忧乐有违行。

冲卿席上得作字

咨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
强走十五年,朱颜已非昨。
低回大梁下,屡叹风沙恶。
所欣同舍郎,诱我文义博。
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
追攀风月久,貌简非心略。
君思忽推徙,所望颇乖错。
尚怜得经过,未比参辰各。
留连惜余景,从子至日落。
明灯照亲友,环坐倾杯杓。
别离宽后悲,笑语尽今乐。
论诗知不如,兴至亦同作。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

庆历公偕起,元丰我独伤。
两楹终昔梦,五鼎继前丧。
薰歇曾攀桂,甘留所憩棠。
素风知不坠,能世有诸郎。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

藏室亡三箧,得之公最多。
露曦当晚景,川逝作前波。
惠寄舆人诵。悲传挽者歌。
竹西携手处,清泪邈山河。

崇政殿后春晴即事

悠悠独梦水西轩,百舌枯头语更繁。
山鸟不应知地禁,亦逢春暖即啾喧。

崇政殿详定幕次偶题

娇云漠漠护层轩,嫩水溅溅不见源。
禁柳万条金细捻,宫花一段锦新翻。
身闲始更知春乐,地广还同僻世喧。
不恨玉盘冰未赐,清谈终日自蠲烦。

愁台

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
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筹思亭

昔人何计亦何思,许国忧民适此时。
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渌水池。
坐听楚谣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期。

酬冲卿见别

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
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
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
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

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萧萧暗尘走,坎坎寒更发。
楼歌客尚饮,酪酊不畏雪。
巷哭复有人,邻风送幽咽。
纷然各所遇,悲喜孰优劣。
君方感庄周,浩荡摆羁絏。
归来亦置酒,玉指调弦拨。
独我坐无为,青灯对明灭。

酬和甫祥源观醮罢见寄

窃禄祠官久见容,每持金石荐宸衷。
钧天忽忽清都梦,方丈寥寥羽水风。
知结胜缘人意外,想寻陈迹马蹄中。
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锺山蕙帐空。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

曾咏常州送主人,岂知身得两朱轮。
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
以我薄材思拊伛,赖君余教得因循。
询有求有风谣在,不独鑱诗尚未泯。

酬净因长老楼上翫月见怀有疑君魂梦在清都之句

道人心与世无求,隐几萧然在此楼。
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
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
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酬慕容员外

初驾王门学者师,晚漂湖海众人悲。
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
卫霍功名还有命,苏张才气久非时。
江尤亦见应须饮,莫放穷愁入两眉。

酬裴如晦

二年羁旅越人吟,乞得东南病更侵。
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
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
浊酒一杯秋满眼,可怜同意不同斟。

酬宋廷评请序经解

未曾相识已相怜,香火灵山亦有缘。
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酬王伯虎

吾闻人之初,好恶尚无朕。
帝与凿耳目,贤愚遂殊品。
尔来百千年,转化薄愈甚。
父翁相贩卖,浮诈谁能审。
睢盱猴缨冠,狼籍鼠穴寝。
沧海恐值到,谁论鱼鳖淰。
鴞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
嗟谁职教化,独使此风稔。
恬观不知救,坐费太官廪。
予生少而戆,好古乃天禀。
念此俗衰坏,何尝敢安枕。
有时不能平,悲吒失食饮。
唯子同我病,亦或涕沾衽。
谓予可告语,密以诗来谂。
烂然辞满纸,秋水濯新锦。
穷观何拳拳,静念复凛凛。
贱贫欲救世,无宁犹拾渖。
说穷且版筑,尹咄唯烹饪。
逢时岂遽废,避俗聊须噤。
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㈢ 筑字组词文雅一点 想用筑字带字 做个装潢名字

建筑
小筑
构筑
筑巢
修筑
卜筑
板筑
版筑
击筑
大筑

㈣ 古往今来,三明出现了许多名人,他们的名字是什么

现将从该书中抄摘下来的资料,按姓氏笔划实录如下:
丁从戈:宋·泰宁人。绍定中以击贼功授保义郎。复领兵克复淮安。转忠翊郎,后于广西怀集县与贼战死。
文官仪:明·福建沙县人。字必达,工书画、永乐进士。授咸宁知县,擢知州。民扶携泣留,遂以知州复署县事,后改任仓州。致仕归。
文宝:宋·宁化人。字仲贤。太平兴国进士,累官陕西转运副使,加工部员外郎。真宗时寇准荐其熟西事,复任陕西转运使。后除忠武军行军司马卒。实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已任,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有集二十卷。又撰写《谈苑》及《江表志》。
王人佐:明·将乐人。字良材,号梅泉。善画竹石兰草,画梅师王冕,名盛海内。生平气度萧爽,喜吟咏。有《倦游草》。
王尊:清·尤溪人。字符端,号蟾崖。康熙中,由太学生充篡修。工画山水石松。笔力尤奇古。博识美文辞。有《拣字搜典》。
丘翔:宋·建宁人。字元凤。博学强记,以声律魁乡举。绍兴中登第,历官梧州教授。有《食芹集》。
丘敬:宋·建宁人。幼孤。母为寇所虏,敬求之不能得。刻木肖母像,晨皆侍奉。一夕妻馈奠,误侵母像仆地。敬哭泣擗踊几绝。因卜筑交溪之上,服丧三年,春秋祭享。后人称其所居里日:“孝乡”。
丘铜宝:明·清流人。正统间沙寇作乱,挈家寓汀。贼数万攻城,铜宝择里人善战者数百,列阵挑战,屡胜敌。以深入中伏死亡。
田一隽:明·大田人。字德万。隆庆中会试第一,授编修。进侍讲。张居正欲廷杖吴中行,一隽疏救,格不入,乃从王锡爵诣居正,陈大义,词独峻,居正必赚之。一隽告归,居正败。起故官。迁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卒。家无余赀。
四顼:明·尤溪人。字希古。正德进士,有文名。历兵礼二部郎中,出督湖广学政。辟濂溪书院。教饬诸生,与讲性命经济之学。迁贵州提学副使,以母老乞养归。母没。项攀号擗踊,水浆不入口,人称其孝。有《柜山稿》。
伊秉绶:清·朝栋子。字组似,号墨卿。乾隆进士。守惠州,再知杨州,力持风雅。父忧归。辟秋水园以养母。工诗,尤善隶法书,好蓄古字画,颇究性命之学。有《留春草堂集》。
伍正己:唐·宁化人。初名愿,字公谨。大中进士。累迁御史丞。莅官略纲故,存大礼。因朋党渐炽,遂告归。
伍仲休:宋·正巳五世孙。字通远。博学善属文。第大观进士。知河源县。丁母忧哀毁致疾,终承直郎。
伍宗尧:元。清流人。至正间邓克明犯境,宗尧率邑人之。弗克,寇使人说其降,不可。与其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率兵决战。父子五人,俱死于难。
朱熹:宋·松子。字元晦。一字仲晦。松为政和尉。喜因侨寓建州。登绍兴进士第。历事高孝光宁四朝。凡所奏闻,皆正心诚意齐治平均之道。累官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秘阁修撰,终宝文阁待侍制。庆元中致仕旋卒。嘉秦初溢文,宝庆中增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喜原籍婺源。婺源于梁陈时为新安郡,故其署款多称新安。居崇安时,榜厅事日紫阳书堂,故称紫阳。又瓶草堂于建阳之云谷,榜日晦庵。自称云谷老人,亦日晦翁。晚卜筑于建旭之考亭,作沧州精舍,自号沧州病叟,又号遁翁。考亭为讲学之所,故人称考亭学派。其学出于李侗、罗从彦,尽得程氏之传。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所著有《易本义启蒙》、《著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证》、《韩文考异》、《晦庵集》、《所编次有论孟集议》、《孟子指要》、《中庸集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淳佑时从祀孔庙,清康熙中升位于十哲之次。朱霞:清·建宁人。字天锦,号曲庐。康熙贡生。性孝友,博学工诗文。所辑有《樵川二家诗》、《绥安存雅》、《闽海杂记》《闽海风雅》、《庙学全书》、著有《勉致摘述》、《勉致问答》、《勉贻集》、《曲庐诗集》等书。
江大宾:清·泰宁人。生数月,父远游不归。及长,艰苦跋涉寻父于汉中,竟得父以归。
江也殷:明·泰宁人。字而九,号豹隐。幼以孝闻。善画山水花草翎毛。
江日彩:明·泰宁人。号完素,万历进士。由金溪令征入密谏。辽事急,日彩力荐袁崇焕。时以为知人。
江复:明·泰宁人。字来初。崇祯末,挈家隐邑之石辋山。两京陷,与兄豫俱慷慨就义。
河道文:明·泰宁人。字伯清。洪武末为大理评事。谳狱多平反。宣宗即位,陛知永州府,历官四十年,所至皆著能绩。
令重谟:明·将乐人。工墨竹,飞白宗朱熹,苏轼,楷草似祝允明。海内宝之。喜吟咏,善奕棋。
余泰:明·将乐人。成化举人,知兴宁县。邑俗健讼,尚攻计,泰修明礼教,立祠祀宋县令颜哀等,率文老拜谒,民始知义。有《春庵集》。
吴翌:宋·建宁人。字晦叔,游学衡山。师事胡宏,闻其论学一以明理终为要,遂捐科举之学。宏没,又与张栻游,筑室衡山下,取程子澄浊求清之语,榜之日澄斋。淳熙中卒。
吴贤湘:清·宁化人。号清夫。嘉庆进士,官邵武教授。有《清夫文集》。
李元白:宋·宁化人。名齐,字以行。博览强记。不能俯就举子业,乃大肆力于诗。出入少陵集中,几逼真。纂社诗为押韵,又集其句为一编,皆行于世。尝集大观升平词若干首以进。得初官,即归隐以终。
李世熊:清·宁化人。字元仲,号愧庵,自号寒友道人。明季廪生,国变后,累征不出,生平与六经诸子百家之言,靡不贵究。为文沉深峭刻,雄伟栖丽。居檀河,世称檀河先生。有《寒支集》、《钱神志》、《史感》、《物感》等。
李春熙:明·建宁人。字皞如,号泰阶。万历进士,宦至南京户部郎中。有《元居集》。
汪亨龙:明·泰宁人。傅冠弟子。诸兵下江西,冠走匿亨龙家,亨龙执而献之。
周谞:宋 尤溪人。字希圣。熙宁进士,知新会县,时行新法,郡县谞独持不可,上书力陈其弊,乞归。著《孟子解义》、《礼记说》,学者宗之。
官友基:明·宁化人。事母王孝,母疾,割股食之,成化中母没,哀毁异常。庐墓三载。
官胜娘:元·建宁人。方宁妻,宁耕田。胜娘馌之。是一虎方攫其夫,即弃盍奋挺连击之。虎舍去。媵娘负夫归。至中途而死。诏旌复其家。
官贤:明·将乐人。字号巽。博学多才,工草书,善画,诗有风致,由恩贡选授温州司理,有政声。
林积:宋·尤溪人。字公济。庆历进士,少入京师,至蔡州,息坻寓。得锦囊。有明珠数百颗。俟其人至还之。其人欲分珠为谢。积固辞不受。历官至河南转运使。性廉谨方严。所至有殊绩。王安石称其才行。然终以硬挺不得用卒。
施心传:清·宁化人。字结如。好学,工古文词。画山水得云林笔法。性狷洁。不轻与人作。每当日午,市豆饼充饥而已。
范嵩:明·建宁人。字帮秀。弘治中任监察御史。因论刘瑾媒孽。谪襄阳府推官。行法严明。立心平恕。政暇则进诸生讲说德义。士民称颂之。
孙正通:明·归化人。初隶陈有定为步卒。以勇闻。归明,数从李文忠征伐。旧勇先登。无战不克。擢汝宁卫指挥使。洪武间平漳泉界寇。敕就地建督府以镇守之。要职十余年卒。
徐时作:清·建宁人,字邺侯。雍正进士。知邢台县。疆直有异政,擢知沧州。以母老告归,倡建俱濉川书院。又仿范氏义田法,捐田为瞻族费。有《崇本山堂诗文集》、《闻居偶录》。
张良裔:宋·宁化人,字景先,笃好程氏之学。建炎中登第。调临川簿。不就,辟为武平丞。会盗起。良高单骑造贼垒。谕以祸福,贼皆感泣而散。
张致运:宋·沙县人,字子猷,宣和进士。累迁给事中。鲠亮有学识。历合省侍从。言论宗旨。皆卓然可观。
张若谷:宋·沙县人,字德繇。第进士。为巴州推官。以御贼受知于真宗。累官尚书左丞。所至有循良迹。
张训:五代吴·清流人,勇悍多胆略,时人谓之大口张。杨行密据合肥,训往见甚欢。授黄头都虞候。以击舒州盗吴迥等知名。杨州之役,训潜入城。灭余火。得谷数十万斗。以赈饥民。累官黄州刺史。
张训妻:五代吴·剑侠。训为畅行密将,行密在宣州。赐诸将盔甲,训所得政敞者。明日行密问而易之。又赐马。训得复驽弱。行密又问而易之。行密曰,吾梦一妇人衣真球衣告我。尔家其事神耶。训曰无之,会妻出,训窃启其衣麓。得珠衣一袭。异焉,后其妻蒸人首一具。训恶而杀之。
张敦义:宋·建宁人,字行可。绍兴进士。授丰陵尉。以清廉称。调衡州司理。亦有声。
张际亮:清·建宁人。字亨甫。道光举人。榜名亨辅。少负气节。有狂名。历游天下山川。穷探奇胜。为诗歌沉雄悲壮。有《松寥山入集》、《娄光堂稿》、《南来录》、《金台残泪记》、《南浦秋波录》诸书。
张腾蛟:清·宁化人。字孟词。乾隆进士,少负异才,喜博览,曾撰《山海精良》一书。未就而卒。
曹辅:宋·沙县人。字载德。元符进士。历秘书省正字,徽宗多微行,辅上疏切谏。编管郴州,处郴六年,怡然不介意。靖康中累宫签书。高宗即位,仍旧职。未见卒。
张显宗:明·宁化人。字明代。洪武进士,授编修。屡迁国子祭酒。善于其职,建文末摆工部右传郎,奉诏起义兵于江西。燕王入京,被执。谪兴州,交趾平,起为布政使。
郭居敬:元·大田人。字义祖,性至孝。亲没,哀毁过礼,曾集虞舜以下二下十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用童音蒙,虞集。欧阳玄诸人欲荐之。因辞不起,有《百香诗》。
陈友定:元·清流人,一名有定,字安国。世业农,为人沈勇善游侠,至正中应募讨贼。授汀洲路总管。御陈友谅将邓克明兵,悉复所失郡县。时置分省于延平。以友定为平章,于是友定盅有福建八郡之地。招致名士,颇任威福,然事元未尝失臣节,明太祖既平方国珍,遣汤和等进攻,城破,友定仰乐死,已而复苏,械送京师杀之。
陈仕深:明·建宁人,习道家术,法名道深,驱雷遣虎治鬼祷雨皆有验。
陈严:唐·建宁人,字梦臣,有智略,乾将问黄巢转掠福建诸州,严聚众数千,号九龙军,保乡里,巢不能为害,境内赖之,中和中代郑镒为福建观察使,为治有威惠,吏民怀服,王潮遣使降,严表潮为泉州刺吏,大顺中严病剧,遣使以书召潮,欲授以军政,未至而严卒及潮入福州,乃素服葬严。厚抚其家。
游如棣:明·沙县人,事亲温挚,父柩在家,忽大水骤谥,如棣号哭不去,已而水平。人以为孝感。
游艺:清·建宁人,字子六,有《天经》《问前后集》。
汤莘叟:宋·宁化人,字起宰。绍兴进士,少好吟咏,官终饶州推官司。
冯梦得:宋·将乐人。字初心。笃志嗜学,登嘉熙进士,历给事中,累擢礼部尚书,所荐拔后皆为名臣,当奏立龟山书院,请复其后以主把事,时谓扶植道南一派。梦得之力居多。
黄元:明·将乐人,字符之,与周元齐名,时称二元,为闽中十才子之一。官泉州训导。
黄元宝:元·泰宁人。字廷美,家贫好学,天历中为郡文学,多所造就,当道荐于朝,不就归,至正中妖民作乱,令延元宝议讨贼计。贼奄至。遂遇害。工诗。有《廷美集》。
黄玄:明·将乐人,字玄之,工诗,林鸿为将乐学官,玄为弟子,鸿雅重之。及鸿弃官归。玄挚妻子入闽。师事终身,以岁贡入成均。授泉州训导。
黄伯固:宋·将乐人,字德常。绍熙进士,为人严义利。重然诺。知上高县。好豪屏迹。累官兵部侍郎,卒谥忠简。
杨玉英:明·建宁女子。涉猎书史。善吟咏。年十八。许字官时中,时中有非意之狱。父母改受他聘。女闻之。自经死。遗诗曰:昆山一片玉,既售与卞和。和足苦被刖,玉坚不可磨。
杨英:明·宁化人。善画楼阁山水。尤长古松。嘉请问屡征直画院。不就自伤其目。
杨时:宋·将乐人,字中立。熙宁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死。复学于程颐。高宗时官玉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朱熹,张栻之学其源皆出于时,卒溢文靖。学者称龟山先生。有《二程粹言》,《龟山集》。
杨达仙:明·泰宁人,自号紫髯山人,又称慢亭仙侣。亦署十六洞天埜人。善画山水花鸟竹石。以已意点染。穷神尽妙。能诗。有作。辄自题句。
温仪:明·将乐人,字仲威。正统举人。除温州推官。廉慎善治狱。平阳叶八。泰顺徐怀恩反。仪先后剿平之。以功进五品阶。
叶荆才:元·尤溪人。幼时风采特异。丞相伯颜遇于道。命载后车归。既而进士。官至总管。
董润:清·建宁人。字经之。号藕船。光绪贡生。少贫笃学。工词赋,尤酷嗜为诗有《藕船诗文集》,《藕船赋钞》,《女宗金监》。
邹大观:元·清流人。字光伯。至正进士。官廷尉。刚正不阿。谳决多所平反。至正末徐达兵入城。被执不屈。羁京入载。洪武中释归。
邹长孺:宋·泰宁人。字齐贤。笃志学问。仁宗时与太学试。居上第。闻父丧。哀毁论礼,自京师归。跳足走三千余里。有司以八行举。不应。
邹棐:宋·泰宁人,字尧叟。有文名。熙宁进士。始学于刘彝,又从杨时游。仕终宣城分。有惠政。
邹维勋:明·清流人。崇祯间任肇庆府守备。流寇攻围韶州。维勋破走之。寻中伏阵亡。
邹应龙:宋·泰宁人。字景初。庆元进士第一。累官起居舍人。与韩侂胃不令。出知赣州。有惠政。侂胃败。历礼部尚书。以刚直闻。嘉熙初拜瑞明殿学士。权参知正事,致仕归。理宗书南谷二字赐之。卒谥文靖。
雷三盖:宋·清流人,魁岸有勇略。景炎初文天祥入汀。开府集兵。三益同丙、戊、庚三子应召。父子英烈。皆没于军。
雷协:宋·宁化人。字彦一。以易学知名登政和进士,调上饶尉,终宣教郎。兴化军教授。
雷宏:清·宁化人。字贯一。一字翠庭。雍正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文章简要冲夷。有古作者风。其学以躬行为主。以仁为归。以敬义为堂户,力宗程朱。于象山、阳明,辨之甚力。有《经笥堂集》,《自耻录》、《读书偶记》、《校士偶存》、《闻见偶录》。
雷观:宋·宁化人,靖康问在太学上书言张邦昌不宜重相。又云汉陈龟有言。三辰不轨。擢士为相。四夷不恭。拔萃为将。此何时递迁贵臣耶。其言激切。士论题之。
廖正古:宋·将乐人,字明远。治平进士。知西安县。有惠政,屡言青苗法不便,遂乞归。有《归田集》。
廖正一:宋·正古弟。字明略。元丰进士。元佑中召试馆职。除正字,尝居言路。著直声。出知常州。后入元佑党籍。自号竹林居士。有《白云》、《云溪》二集。
廖文昌:明·福建沙县人,字克盛。永乐举人。历官御史。巡接雨广。风裁甚著。致仕归。值邓茂士作乱破县。被执,骂贼死。
廖居素:南唐·将乐人,以刚直见忌。因校书郎二十年。始得大理司直。后主时。稍迁环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以谏后主不听。朝衣冠投进死。大书於箧日。吾之死。不忍见国破也。徐锴为文吊之。以此伍员。屈原。
廖复之:宋·建宁人,字仁敬。由太学生登嘉宝进士第。初投沅陵簿。再调陵水。适有寇警。受命往南丹结约罗蛮。即日就道。谕以大义。诸蛮翕然听命,旋卒。
廖棠:晋·将乐人,字宝卿。性质直不汛交。隐於泰宁之云盖山。读书终岁不出。王羲之闻其贤,遣使徵之,固辞不赴。
廖腾奎:清·将乐人,字占五。号莲山。康熙举人。官至户部侍郎。服官颇著清节。
裴应章:明·清流人。字元暗。隆庆进士,历兵科都给事中,数有论奏。号称职。郧阳兵变。以右副部御史往抚、戮其渠魁,宥协从。乱遂定,仕至南京吏部尚书,有《懒云居士集》。
刘并:宋·宁化人,字清叔。事继母以孝称。端平进士,为大庚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并督捕。遂擒之。后知瑞金。能名益著。以干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
刘刚中:宋·建宁人。字德言。少慷慨力学。好为文。喜老庄荀杨之书。及登朱熹之门始笃志於道。熹为易其字日近仁。兴黄干友善。居多。既归,筑室讲学。号曰琴轩。从游甚众,登嘉定进士弟,调兰溪丞卒。有《师有问答》、《西溪寄语》等集。
刘凤起:清·建宁人,字兰村。雍正拨贡。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
刘税:明·宁洋人,字伯刚。永乐进士。授行人,开户部员外郎。乞归省,适即茂七作乱,锐率众力战,被执死之。
潘高:明·宁化人。嘉靖进士。博学雄才,多所著述。累官大理寺正,狱无遁情。转陕西参议罢归。
邓光布:唐·固始人。字明远。乾符初为崇安镇将。智略绝人,与沙县令曹朋协谋,徙县治。后死于黄巢之难。沙民立词祀焉。
邓成珠:清·泰宁人。家贫,佣工以事母。母目盲,便溺必亲者五年。母卒,日夜长号,葬毕,不知所之。
邓驿:宋·沙县人。字千里。淳熙进士。累官左司谏。亮直敢言。不避权享。庆元间拜中书舍人。朱熹以忏韩侂胄罢讲筵。驿面奏乞留,不许。吕祖俭疏留赵汝愚,并谕朱熹等不当逐。语侵侂胄,安置诏州,太学生杨宏中以救汝愚坐编管。驿皆封还录黄。不草制,未几以集英殿修撰知泉州,进文华阁待制。奉祠归。
郑时敏:明·将乐人,宣德间官锦衣镇抚。善画山水。有显宦久官京师。母未迎养。思亲入梦。时敏为绘萱花图。题诗其上。显宦为之感泣。即日乞养。
郑瑶:明·清流人。为县刑曹椽。景泰中寇攻掠乡村。瑶挺身兴战。贼乱枪伤其胸,瑶不愿,贼畏其勇而退。瑶力亦疲。倚石僵立而死。
郑赐:明·建宁人,字彦嘉。洪武进士。曾官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后为工部尚书。督河南兵扼燕。成祖入京。或许赐罪。释不问。调刑部。寻改礼那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颇轻之。以优悸卒。谥文安。
郑铿:元·将乐人,字子声。长於画,嗜学工诗。
赖世隆:明·清流人。字德受。宣德进士。官编修。有才略。郑茂七乱。世隆疏请择智勇大臣征讨,并陈山川险易,进兵方略,朝命同宁阳候陈懋往闽。道擒贼首陈美九,蔡田等。招集散亡十余万人。民赖以安。
赖用贤:清·清流人。字鸿逵。母病痼。用贤躬调汤药。衣不解带者十年。母没。哀毁骨立。五世同居。为时所称。
赖珍:清·永安人。字成九。贡生,诗文书画,俱臻其胜。兰竹龙擅长。兼精岐黄术。
赖禄孙:元·宁化人。延佑间赣寇作。禄孙负母挚妻子入南山。寇至禄孙守母不去。寇将刃其母。禄孙以身蔽母曰。宁杀我。毋伤我母。时母病渴乏水。禄孙含唾煦之。盗不忍害。有掠其妻去者。众盗责之曰。奈何辱孝子妇。使归之。
萧昆:明·将乐人。字叔罔。曾从蔡清受业。正德中举於乡。教谕绩溪。聘入粤闱途次为宸濠所执。欲降之。昆慷慨言曰。殿下违祖训。干天命。复欲辱义士平。卒不屈死。
谢兆中:明·建宁人,字保元。号耳伯。又号太戈山樵。万历贡生。为文骞棘幽晦。喜交异人。购异书。所藏几五六万卷。客死麻城。有《耳伯诗文集》。
罗从彦:宋·南剑人。字仲素。从学杨时於萧山。建炎间授博罗主簿。宜满。入罗浮山静坐。绝意仕进。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惟仲素一人而已。学者称豫章先生。卒谥文质。有《遵尧录》、《春秋毛时语解》、《中庸说》、《春秋指归》、《豫章集》。
罗博文:宋·沙县人,字宗礼。嘉泰进士。从学李侗。得道学之傅。历知瑞金县。汪应辰制置全蜀。辟为参议官。成都之政。遂最天下。累迁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卒。
罗畸:宋·沙县人,字畴老。熙宁进士。坐忤使者投檄归。绍圣间历兵部郎中。秘书少监。崇宁中辟雍成。命词臣赋诗颂。畸颂居第一。以右文殿修撰出知庐州卒。有《文海》、《道山集》、《秘阁秘录》。
罗荐可:宋·沙县人。字养豪。政和进士。为高邮军司理。汴京陷。张邦昌以为赦至。高邮守欲拜之。荐可持不可。高宗即位。历监登闻鼓院。忤秦桧。出知丰州。州称治。移知筠州。民输纳。令自 量。除知常州卒。
边文进:明·福建沙县人。字累昭。工画花鸟。永乐间召至京师。授武英殿待诏。宣德间仍供事内殿。与吕纪齐名。为人夷旷丽落。博学能诗。
边楚芳:明·文进子。一作楚祥。占籍锦衣。画得其父法。弟楚善。亦工画。
边孟屯:明·福建沙县人。善画山水人物。
以上这些,只是从“一本辞典”中粗略地翻阅后,摘抄下来的,当然还会有一些遗漏。然而,就是这些人物,已经有110人,
不知道是不是全部对的,好麻烦哦!楼主自己参照下,注意哦!

㈤ 找一本重生小说 主角70、80重生在农村倒卖国债起家,有几个弟弟妹妹.第一章就被母亲抛弃

又被小说主角。一本小说主角七零后管理和邓龙生,后来他他们在一起就被母亲抛弃了还是他们几个生活的很好。

㈥ 卜筑by争斤论两花花帽txt免费下载全文

链接:

提取码:1u0r

《卜筑》是连载于网络小说的都市类网络小说,作者是争斤论两花花帽。

㈦ 谁能告诉我李元昊在称帝的前几年都做了些什么

元昊乃李德明之子。为皇太子时,元昊多次劝其父李德明不要向宋朝称臣。李德明表示:“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国耗民疲。而且,我们党项人三十年能衣锦服绮,都是宋朝的恩赐呵,不可轻易辜负。”元昊大言:“衣皮毛,事蓄牧,乃我们蕃人的习俗。英雄在世,当图王霸大业,何必介意绵绮细事!”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继位后,元昊励精图治,“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对党项诸部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控制,同时,恩威并施,常以会猎为名,每有所获,“则下马环坐饮,割解而食,各陈所见,择其所长”,很有亲民作风。同时,元昊对西夏内部的官制下大力气进行改革,设立了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翊卫司等一系列详尽的府衙,分由汉人、党项人统管,并分设蕃学和汉学,培养后备人才。当然,中央官制方面,元昊大多搬袭宋朝的官制,但俸禄方面就比宋朝差得好远。

元昊继位后除改名为“曩霄”以外,又自称“嵬名兀卒”,即党项语的可汗号(“兀卒”在党项语有“青天子”之意。)“嵬名”之意,后世和当时就解说纷纭,据欧阳修所记,应是拓跋鲜卑“元”姓的党项音译,元昊不姓李,不姓赵,一抛唐宋两大中原王朝的赐姓,改为拓跋鲜卑的“皇族”姓(北魏孝文帝改制时,把“拓跋”皇姓改为“元”姓),显然是为称帝做精心准备。而且,公元1032年,是宋仁宗“明道元年”,元昊认为“明道”的年号犯其父亲李德明之讳,自己在国中改元为“开运”,依礼,当时元昊的西夏是宋朝藩属,当然不能有自己的年号。可笑的是,“开运”年号是五代后晋的倒霉年号,施行后才有汉儒指出此年号不吉,元昊又改为“广运”。自此之后,西夏便自行一套年号体系。

在官制等方面推行汉化的同时,为了增强党项的民族意识和身份识别,元昊又强行发布“秃发令”,并以身作则,自己先把脑袋顶上一圈头发剃光(有点像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三日为限,不从者“许众杀之”。当然,党项人秃发并非一件难事,不似清初汉人剃发那么有心理障碍。秃发之举,完全是元昊验证自己统治力和明晰民族识别的一种手段。同时,元昊又对党项官民服饰进行了严格规定,文官“幞头、(左革右华)笏、紫衣、绯衣”。武官则冠金、银帕起方镂冠,衣紫旋襴,一般百姓只能穿青绿服色。至于元昊自己的打扮,也很独特:“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怎么看怎么像日后李自成的装束。

接着,元昊还“自制蕃书(西夏文字),命野利仁荣演绎之”,夷狄称国,创制文字一般都是必不可缺的步骤。西夏文“字体方整类八分,而(笔)划颇重复”,结构十分复杂,相较汉字,大有床上架屋、画蛇添足之势。估计西夏文字并非元昊“创制”,肯定是野利仁荣主持,有一套“班子”研究制作。相较辽朝的契丹大字,西夏后来其皇族皆为蒙古人殄灭无余,但后世出土以及敦煌文献中存留的实物十分丰富,特别是《蕃汉合时掌中书》,完全类似现代的双解字典,西夏文、汉文全双解,成为后世阅解西夏文字最珍贵的“工具书”。

做毕这些礼仪、制度、文字等方面工作,元昊还需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武功,于是,派大将苏奴儿率二万五千名党项劲卒进攻吐蕃的唃厮啰政权。唃厮啰是昔日强盛的吐蕃王国赞普的后裔,本来生于高昌,少年时代被一个羌人当作“奇货”带到河州(今甘肃临夏),知道其身份后,当地人名其为“唃厮啰”,吐蕃语是“佛儿”的意思。当地吐蕃诸族重血统,唃厮啰被拥为“赞普”。

元昊很有雄略,他在黄河以北布军七万,以备辽国;在盐州路布兵五万,以备环庆等地的宋兵;在宥州路布五万兵,以备鄜延等地的宋军;在甘州路布兵五万,以备吐蕃和回鹘。同时,简选善射便马的壮士五千,号为“六班直”,以充御林军。

至此,元昊拥有了夏、银、绥、宥、野、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他自居兴州,依山阻河,于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正式称帝,时年三十。当然

,称帝之事,怎么也要向宋朝有个交待,元昊便派使臣去汴京,宣告自己称帝一事。其上表内容如下: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远祖思恭,盖拓拔之远裔,当唐季率兵拯难,受封赐姓。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临河五郡,不旋踵而归;沿边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寸之封,显蒙于割裂。

“臣偶似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弹.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称帝则是从。伏愿以一垓之地,建为万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年号天授礼法延柞。

㈧ 重生成小时候,妈妈离家出走,5个兄弟姐妹,主角叫凌二的小说叫什么书名

《卜筑》
作者: 争斤论两花花帽

㈨ 请问算命说流年是什么意思

算命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归类于风水学,至今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算命这一行当里面有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叫“流年”。实际上中国风水学中的流年,是指人的风水运势在不停的变化。顾名思义,流意味着流动,年象征着时间,以年为单位。流年二字合起来就代表着时间的变化。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的风水运势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一个人感觉运气不好或者碰到不好的事情时,自己也会感慨一下流年不利,其中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就是对风水学中“流年”一词的一些解释。作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之中的人,我们对于风水学的态度应该要客观。在科学社会中,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之中遇到的人和事,保持理智,调整心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

热点内容
好看的古代贵女小说嫡女 发布:2025-09-08 18:21:27 浏览:751
bl现代悬疑推理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08 18:18:59 浏览:260
古风独宠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08 17:44:58 浏览:403
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网络小说 发布:2025-09-08 16:51:45 浏览:84
小说都市风月毒爱 发布:2025-09-08 16:04:52 浏览:457
男主叫帝尘洲的小说现代 发布:2025-09-08 15:52:48 浏览:1
古代小说发展顺序 发布:2025-09-08 15:43:05 浏览:703
好看的现代空间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08 15:40:04 浏览:875
古代和尚偷腥小说 发布:2025-09-08 15:40:03 浏览:54
武逆小说全集txt免费下载 发布:2025-09-08 15:30:02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