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偵探小说评析pdf
A. 为什么日本 欧美 侦探小说对人性分析的很透彻 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书
欧美经过文艺复兴,文艺发展历史悠,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书,什么诸子百家之类的,只是你还没发现,看看老子
B. 我想学刑侦,问一下侦破一个案子,基本要哪些步骤
侦查破案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现代刑侦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其操作程序不但受犯罪特点、侦查工作自身特性规律的影响,也受到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很大制约,头绪实在繁多。因此,要在一篇文章里对其进行那怕是大致的介绍,其难度也是很大的,对于如我这等侦查实践经验并不丰富,理论修养有限的半瓶醋而言更是如此。只是fan兄盛情相邀,却之不恭,故不揣浅陋试而言之。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要砸砖头的私下里来,给我保留一点自信心吧!
现代刑事侦查不但在具体方法手段上越来越多地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成份,其操作程序、规则也大量地借鉴了系统工程理论、决策学、认知科学、对策论的一些前沿成果(虽然这些在我国还不明显,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而且由于刑事侦查究其本质是一种从事后去追溯事前,由结果去发现原因,由事件发掘出人的一个过程,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断 近目标真理的假说验证排除法,其面临的主要困难也就是如何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下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如何把一个个支离破碎、真假难辨的线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地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有关于犯罪的性质、动机、过程、手段、嫌疑人特征的假说体系!(类似于情报分析中的综合拼块方法)
一、基于此,从认知过程的逻辑角度而言,以一般典型案例的侦查为例(指须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手段的专案侦查),其一般程序如下:
1、初步了解案情-----即弄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具体说来就是对案件的下列要素作一个基本的了解:究竟是在何时、何地、由何人基于何种目的、动机使用何种工具对何种目标造成了何种后果。简称为案件的“七何要素”。这“七何要素”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弄得很清楚,但它却是我们分析认识案情的方向,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应当以其为目标。
2、初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线索,如现场痕迹、遗留物品、被害人基本情况、作案手法工具特征等,其主要方式是:
a、现场勘查:通过细致地发现、提取各种现场痕迹、遗留物证,加之广泛地运用科学手段,尽量获取有关犯罪过程、手段、工具、作案人个人体貌(身高、长相、血型、指纹、声纹、DNA分子等)、职业、经历、行为等方面特征的情况,以为下一步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依据。
b、调查访问:在现场访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走访证人及其它有可能了解案情的各类人员,从中发现各种可能的利害关系、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特征,为下一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身份提供依据。
c、广布线人,获取线索:罪犯也是人,也生活在各种现实社会关系中,他的蜕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空间,需要群体、“前辈”的引导,需要“道中人”提供必要的情报、工具。这就为我们特情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汇总案情,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提出假说)
这是整个侦查工作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确定侦查方向,制订正确侦查计划的前提。其间的方法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各方面掌握的情况按照“七何要素”的要求加以分类,剔除那些虚假的、重复的信息,在具备丰富办案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相关案件的一般动机、行为过程、对象特点充分了解),提出对本案案情的若干基本假设,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本案性质、动机,犯罪过程(进入的时间、路线、主要动作等)、使用的何种工具、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征等。
以上的若干基本假设,经过与会人员的充分问难置疑加以补充完善后,就可以作出对案件性质、基本过程、嫌疑人特点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就能比较客观地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制订侦查计划,合理地安排、分配侦查工作任务。
4、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安排分配侦查力量展开进一步地具体侦查(假说的验证排除过程)
(略)
二、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还是以一般典型案例的侦查为例,其程序中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下两个环节:
现场勘查与案情综合分析会。之所以只提出这两个环节,并不是说诸如查证、缉捕等环节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调查、缉捕等环节的难度才构成了真实破案与推理小说中破案中最大的区别:有时你找不到人就是找不到人,取不到某份材料就一筹莫展,而不是象侦探小说里一样,碰到此类问题作者就能帮笔下的神探制造种种奇遇巧合来解决问题。楚魂就有过这样的体会:我毕业实习安排在市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一起贩毒案要传一个关键性的知情人,这家伙犯过事,行踪不定,我和带我的老刑警在他家守了两次,每次都是两天两夜,烟整整抽掉一条,可他一直就没露面,结果到我实习结束这个案子就只好一直挂着。后来,这样的事多了,搞得我把烟都戒了----一闻烟味就反胃)而是对于我们的侦探迷来说,后者可能太琐碎、粗野,与纯推理也有一定距离。
1、 现场勘查:
在有现场的案件中,现场勘查可以说是一切其它侦查工作的起点与前提。在我们国家现场勘查是由刑侦与刑技部门共同进行的,一般刑技人员负责现场勘验,主要也就是发现、提取、收集、记录各种犯罪的痕迹、物证;刑侦人员则负责现场的调查访问与紧急情况下的追缉堵截。
现场勘验的主要对象是:BCDE
A、 犯罪场所:主要须查明犯罪分子作案、潜伏观察的地点、进出现场的路线、侵入方式、现场的活动过程、在现场附近隐匿处理赃物、凶器,抛弃、掩埋尸体的地点,并在以上基础上对犯罪分子是否熟悉现场、作案动机、时间、手段、人数、个人职业生理特点作出判断。
B、 犯罪痕迹:手印、脚印、齿印、唇印;鞋印、刀枪棍斧锯锄等破坏痕迹;车轮印、爆炸、燃烧、腐蚀痕迹。根据以上痕迹可以对作案的时间、人数、犯罪分子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特点作出比较接近的判断。
C、 犯罪遗留物:如人体分泌物、文件、票证、纸张、泥土、头发、血迹、汗斑、花粉颗粒、布纤维等。
D、 尸体检验;应查明死因---正常死亡亦或非正常死亡?是中毒死、窒息死、还是机械性损伤致死;自杀、意外事故死还是他杀?死亡的时间、致死的工具?
E、 人身检查:对受害人、嫌疑人身体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的检查。
现场勘验的步骤:说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先整体巡视,再局部观察,然后个别勘验。但要真正运用纯熟,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在实践总结提高。
现场的调查访问没有什么巧,就是一要思路清晰,在对案情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也能抓住重点,知道该问些什么;其次就是要会作思想工作,能让心情紧张、有顾虑、对警方不信任的知情人能大胆提供线索。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陆的其它警种我不敢说,但刑警在真正侦破大要案时都是相当慎重也比较讲文明的,对于某些要犯甚至客气得过了份!所以有时在家里一看到HBO台与凤凰卫视里某些东东就气不打一处来,大陆警方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相对落后一点是事实,对人权的尊重也需要逐步提升,但这帮家伙损人也实在太没边了。
2、案情综合分析会:(对于某些案件而言,现场勘查后的现场会议实际上就取代了正式的案情综合分析会,特此说明)
在我国现行的刑侦破案体制中,案情综合分析会是一个最具决定性的环节,首先它是对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初步摸排所获线索情况的一个汇总,然后就要对案件性质、作案时间、地点、动机、工具、过程、嫌疑人个人特点作出判断,有了全面、经得起推敲的案情判断,就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确定侦查范围、划定侦查方向、制定侦查计划,确定落实具体侦查途径措施了。
其具体内容如下:ABCDEFG
A、 分析案件性质:通过现场的具体环境、被侵犯的人或物等情况确定究竟是哪一类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
B、 分析作案时间:通过被害人、目击证人、其它知情人反映的情况;现场痕迹新旧程度、血迹颜色、雨、雪足迹;尸体现象、胃内残留物;电视广播播放节目的时间等情况对具体作案的时间进行推断。
C、 分析作案地点:主要是判明是第一现场还是关联现场。
D、 判断作案工具:主要根据工具所形成的痕迹、遗留物品、微量物质等展开推断。
E、 分析作案动机:根据被侵害的对象性质特点、现场态势、被害人平时人际关系、恋爱、婚姻、经济状况、仇怨等可能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挖掘。
F、 分析作案人数:通过现场指纹脚印、损失物品重量、体积加以推断。
G、 分析犯罪分子个人生理、职业经历特点:(略)
H、 分析作案手段:
(1) 预备手段:如事先潜伏踩点、配制或窃取钥匙、预启门窗、声东击西调事主离开现场等。
(2) 侵入现场手段:如撬门、踹门、挖洞潜入等
(3) 破锁手段:(略)
(4) 伪装灭迹手段(略)
(5) 欺骗手段:冒充身份、以假充真、金钱、名利引诱、异性引诱等。
(6) 伪造手段:如制版、描绘、复印、涂改、摹仿等。
通过以上对案情要点的分析判断,也就可以把怀疑的对象缩小到某一区域、具有某一共同特点、某类专业技能的对象群体上,再通过对时间、地点、工具、因果关系等方面条件的摸底排查,就能更进一步地确定重点怀疑对象,加之以二十四小时跟踪守候、电话通讯监控、密搜密取及条件成熟后的全面讯问就有可能从嫌疑人撕开口子,一举破案。
C. 如何分析喜欢读侦探小说的人
这种人喜欢挑战,他们想象力极其丰富,逻辑推理能力强,而且他们善于解决难题,面对困难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尝试解决,知难而进,特别是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束手无策的题目,到了他们的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开。但他们常常将现实生活想象成为侦探小说中的情节,所以往往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慧眼看透人生》
D. 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中文翻译
去天线高清上看吧
翻译版本不错
E. 一套完整的破案程序是怎样的
现代刑侦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其操作程序不但受犯罪特点、侦查工作自身特性规律的影响,也受到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很大制约,头绪实在繁多。但是大体了解一下总会对自己的侦探事业有所帮助,最起码不会在遇事时方寸大乱
现代刑事侦查不但在具体方法手段上越来越多地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成份,其操作程序、规则也大量地借鉴了系统工程理论、决策学、认知科学、对策论的一些前沿成果(虽然这些在我国还不明显,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而且由于刑事侦查究其本质是一种从事后去追溯事前,由结果去发现原因,由事件发掘出人的一个过程,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断逼近目标真理的假说验证排除法,其面临的主要困难也就是如何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下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如何把一个个支离破碎、真假难辨的线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地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有关于犯罪的性质、动机、过程、手段、嫌疑人特征的假说体系!(类似于情报分析中的综合拼块方法)
一、基于此,从认知过程的逻辑角度而言,以一般典型案例的侦查为例(指须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手段的专案侦查),其一般程序如下:
1、初步了解案情-----即弄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具体说来就是对案件的下列要素作一个基本的了解:究竟是在何时、何地、由何人基于何种目的、动机使用何种工具对何种目标造成了何种后果。简称为案件的“七何要素”。这“七何要素”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弄得很清楚,但它却是我们分析认识案情的方向,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应当以其为目标。
2、初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线索,如现场痕迹、遗留物品、被害人基本情况、作案手法工具特征等,其主要方式是:
a、现场勘查:通过细致地发现、提取各种现场痕迹、遗留物证,加之广泛地运用科学手段,尽量获取有关犯罪过程、手段、工具、作案人个人体貌(身高、长相、血型、指纹、声纹、DNA分子等)、职业、经历、行为等方面特征的情况,以为下一步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依据。
b、调查访问:在现场访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走访证人及其它有可能了解案情的各类人员,从中发现各种可能的利害关系、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特征,为下一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身份提供依据。
c、广布线人,获取线索:罪犯也是人,也生活在各种现实社会关系中,他的蜕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空间,需要群体、“前辈”的引导,需要“道中人”提供必要的情报、工具。这就为我们特情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汇总案情,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提出假说)
这是整个侦查工作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确定侦查方向,制订正确侦查计划的前提。其间的方法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各方面掌握的情况按照“七何要素”的要求加以分类,剔除那些虚假的、重复的信息,在具备丰富办案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相关案件的一般动机、行为过程、对象特点充分了解),提出对本案案情的若干基本假设,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本案性质、动机,犯罪过程(进入的时间、路线、主要动作等)、使用的何种工具、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征等。
以上的若干基本假设,经过与会人员的充分问难置疑加以补充完善后,就可以作出对案件性质、基本过程、嫌疑人特点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就能比较客观地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制订侦查计划,合理地安排、分配侦查工作任务。
4、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安排分配侦查力量展开进一步地具体侦查(假说的验证排除过程)
(略)
二、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还是以一般典型案例的侦查为例,其程序中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下两个环节:
现场勘查与案情综合分析会。之所以只提出这两个环节,并不是说诸如查证、缉捕等环节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调查、缉捕等环节的难度才构成了真实破案与推理小说中破案中最大的区别:有时你找不到人就是找不到人,取不到某份材料就一筹莫展,而不是象侦探小说里一样,碰到此类问题作者就能帮笔下的神探制造种种奇遇巧合来解决问题。楚魂就有过这样的体会:我毕业实习安排在市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一起贩毒案要传一个关键性的知情人,这家伙犯过事,行踪不定,我和带我的老刑警在他家守了两次,每次都是两天两夜,烟整整抽掉一条,可他一直就没露面,结果到我实习结束这个案子就只好一直挂着。后来,这样的事多了,搞得我把烟都戒了----一闻烟味就反胃)而是对于我们的侦探迷来说,后者可能太琐碎、粗野,与纯推理也有一定距离。
1、 现场勘查:
在有现场的案件中,现场勘查可以说是一切其它侦查工作的起点与前提。在我们国家现场勘查是由刑侦与刑技部门共同进行的,一般刑技人员负责现场勘验,主要也就是发现、提取、收集、记录各种犯罪的痕迹、物证;刑侦人员则负责现场的调查访问与紧急情况下的追缉堵截。
现场勘验的主要对象是:BCDE
A、犯罪场所:主要须查明犯罪分子作案、潜伏观察的地点、进出现场的路线、侵入方式、现场的活动过程、在现场附近隐匿处理赃物、凶器,抛弃、掩埋尸体的地点,并在以上基础上对犯罪分子是否熟悉现场、作案动机、时间、手段、人数、个人职业生理特点作出判断。
B、犯罪痕迹:手印、脚印、齿印、唇印;鞋印、刀枪棍斧锯锄等破坏痕迹;车轮印、爆炸、燃烧、腐蚀痕迹。根据以上痕迹可以对作案的时间、人数、犯罪分子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特点作出比较接近的判断。
C、 犯罪遗留物:如人体分泌物、文件、票证、纸张、泥土、头发、血迹、汗斑、花粉颗粒、布纤维等。
D、尸体检验;应查明死因---正常[非法内容]亦或非正常[非法内容]?是中毒死、窒息死、还是机械性损伤致死;自杀、意外事故死还是他杀?[非法内容]的时间、致死的工具?
E、 人身检查:对受害人、嫌疑人身体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的检查。
现场勘验的步骤:说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先整体巡视,再局部观察,然后个别勘验。但要真正运用纯熟,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在实践总结提高。
现场的调查访问没有什么巧,就是一要思路清晰,在对案情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也能抓住重点,知道该问些什么;其次就是要会作思想工作,能让心情紧张、有顾虑、对警方不信任的知情人能大胆提供线索。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陆的其它警种我不敢说,但刑警在真正侦破大要案时都是相当慎重也比较讲文明的,对于某些要犯甚至客气得过了份!所以有时在家里一看到HBO台与凤凰卫视里某些东东就气不打一处来,大陆警方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相对落后一点是事实,对[非法内容]的尊重也需要逐步提升,但这帮家伙损人也实在太没边了。
2、案情综合分析会:(对于某些案件而言,现场勘查后的现场会议实际上就取代了正式的案情综合分析会,特此说明)
在我国现行的刑侦破案体制中,案情综合分析会是一个最具决定性的环节,首先它是对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初步摸排所获线索情况的一个汇总,然后就要对案件性质、作案时间、地点、动机、工具、过程、嫌疑人个人特点作出判断,有了全面、经得起推敲的案情判断,就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确定侦查范围、划定侦查方向、制定侦查计划,确定落实具体侦查途径措施了。
其具体内容如下:ABCDEFG
A、 分析案件性质:通过现场的具体环境、被侵犯的人或物等情况确定究竟是哪一类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
B、分析作案时间:通过被害人、目击证人、其它知情人反映的情况;现场痕迹新旧程度、血迹颜色、雨、雪足迹;尸体现象、胃内残留物;电视广播播放节目的时间等情况对具体作案的时间进行推断。
C、 分析作案地点:主要是判明是第一现场还是关联现场。
D、 判断作案工具:主要根据工具所形成的痕迹、遗留物品、微量物质等展开推断。
E、分析作案动机:根据被侵害的对象性质特点、现场态势、被害人平时人际关系、恋爱、婚姻、经济状况、仇怨等可能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挖掘。
F、 分析作案人数:通过现场指纹脚印、损失物品重量、体积加以推断。
G、 分析犯罪分子个人生理、职业经历特点:(略)
H、 分析作案手段:
(1) 预备手段:如事先潜伏踩点、配制或窃取钥匙、预启门窗、声东击西调事主离开现场等。
(2) 侵入现场手段:如撬门、踹门、挖洞潜入等
(3) 破锁手段:(略)
(4) 伪装灭迹手段(略)
(5) 欺骗手段:冒充身份、以假充真、金钱、名利引诱、异性引诱等。
(6) 伪造手段:如制版、描绘、复印、涂改、摹仿等。
通过以上对案情要点的分析判断,也就可以把怀疑的对象缩小到某一区域、具有某一共同特点、某类专业技能的对象群体上,再通过对时间、地点、工具、因果关系等方面条件的摸底排查,就能更进一步地确定重点怀疑对象,加之以二十四小时跟踪守候、电话通讯监控、密搜密取及条件成熟后的全面讯问就有可能从嫌疑人撕开口子,一举破案。
三、刑事侦查的一些常用方法:
刑技那一块主要就是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照相、司法弹道检验、物证的提取与检验、法医检验等,这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技术性与实践性要求很强,不过想当一名业余侦探的人只需了解即可
F. 关于推理小说流派
一直很喜欢金田一小说,它应该属于变格派,侧重杀人手法的解谜和离奇恐怖的背景。但是因为70年代后的日式推理小说越来越强调杀人手法解谜的重要性, 现在变格一词已经很少使用了. 大致归于本格派。细分应为浪漫本格派有一类代表模式就是所谓的"暴风雪山庄". 少年金田一中这类模式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本格派与社会派的区别在于本格派的精神在於「谜的破解」,社会派的创作精神在於「社会批判,描写人性」。
推理小说的五大派别:本格、悬疑、社会、法庭、冷酷
--本格派是最正统的推理小说,注重公平性,需提供线索让读者参与推理。
--悬疑派则相反,注重意外性而不太注重公平性,可以隐藏线索甚至可以不提供线索。
--社会派则是为了驳斥本格派堕落为纸上游戏而出现,注重动机,批判社会现象,排斥名探,对人性有深刻的描写。
--法庭派是以法庭为主要背景的推理小说。
--冷酷派则以动作挂帅,推理味较为淡薄。
本格派:《ABC谋杀案》(阿嘉莎.克丽丝蒂)、《法兰西白粉的秘密》(艾勒里.昆恩)。
悬疑派:《八墓村》(横沟正史)、《糖衣陷阱》(约翰.格利斯汉)。
法庭派:《合理的怀疑》(菲力普.弗里德曼)、《继女的秘密》(史坦利.贾德纳)。
社会派:《魂断天涯》(森村诚一)、《砂之器》(松本清张)。
冷酷派:《欲望街头》(北方谦三)、《新宿鲛》(大泽在昌)。
还有要补充的是本格与变格的区别一般是针对小说的侧重点. 侧重于杀人手法的实施与解谜的,通常称作本格; 侧重与其他方面的, 例如凶手动机, 凶手与被害者之间关系之类的, 通常称作变格. 就像是横沟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 大部分的案子杀人手法简单, 而动机复杂, 很多案子只要知道了动机, 就知道了凶手.
G. 求一篇日本侦探小说的赏析,大约2000字。中文的,在线等,急求
赏析?
这个是黑暗管的不死之说的赏析
一
昨天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佳借我的<黑暗馆不死传说>一口气看完了.
是一口气看完的.看这种侦探推理小说真的不能停,就应该在房间里紧紧地跟着作者的叙述参与整个故事的奇妙历程.
<黑暗馆不死传说>.绫辻行人"馆系列"的第七部作品,耗时八年完成.也是他馆系列中最长的一部,整整两本厚书.该怎么说这本书呢.
其实看的时候我并不是很紧张,至少没有看他的钟表馆那样紧张,看到结局时也没有偶馆给我的感觉那样震撼.但他的这部作品耗时八年,我可以相信他写的时候构思的艰难.书中描述的故事很不可思议,传说中存在着不吉的黑暗馆,奇怪的达丽娅之宴,疯狂的族谱,众多的秘密.书中通过黑暗馆和浦登一家展示了别一种的奇异信仰.所谓达丽娅之宴,是为了完成第一代馆主浦登玄谣的妻子达丽娅的愿望,也是蛊惑了这一家族的愿望,甚至世上许多的人都被这样的愿望所蛊惑着-----这个愿望就是-----完成不死之生,死而复生甚至长生不老.
长生不死,这大概也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罢.人类的欲望永远是这样的永无止境.光是中国就有多少帝王迷恋于炼制仙丹寻找所谓的长生.然而,我想,长生不死,真的就是一种幸福么?不见得吧.我觉得,死其实就是生的一部分,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是有了死,我们的生才因为其限度而拥有了其意义.而那不死之生,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畸形的生吧.正如东方流传的不死僵尸或是西方流传的不死吸血鬼,不都是以一种畸形的方式才得以延续其不死之生么?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幸福呢?不死的同时,除了要承受那奇特的生存方式,大概还有不灭的孤寂要去适应吧。再来看这本《黑暗馆不死传说》,所谓“达丽娅之宴”和接受达丽娅的祝福,就是——在达丽娅之日,即达丽娅的生日和忌日那天,吃下达丽娅的肉,喝下她的血,以此接受她过去同黑暗之王许下“比光明更热爱黑暗”的誓言之后所获得的不死性。(大家看到这里别太恶心啊。我当时可是在书中主角的角度下看的书啊,那时主角先生在迷惑中吃下那“肉”之后才被告知达丽娅之宴的秘密,恩……那个感觉啊……天,所以啊,科技千万不要高到可以制造“同感书”这类可以感觉到书中主角感受的高科技书籍来啊)。可是获得达丽娅祝福的人们,都获得了幸福了么?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黑暗馆里过着不同于外界的生活,有着奇特疯狂的族谱,有耻辱,有仇恨,有罪恶,有痛苦,有压抑,有迷茫……有些拥有不死之生的人想死又不能死,自杀在那被视为是最大的罪恶。有人病重受折磨却怎么也无法死去。还有那个被杀的浦登玄谣,死后又陷入一种诡异的迷失状态中(类似于植物人吧,可是书中写他能够无意识地动,难道是动物人?!)……
对于侦探小说来说,诡异复杂的剧情和环环相扣的秘密是够了,但我我总觉得看的时候少了些什么。或许是作者将情节和秘密设置得过于复杂和隐蔽了,却少了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所以读者根本没有办法跟着小说去试图推理,只能迷惑地等着作者将答案一个又一个地告诉你,这样似乎就失去了我平日里乐于从侦探小说里获得的那种推理乐趣.所以比较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他写的那个<偶人馆>,即可以给读者以迷惑又给读者推理的余地,最后还很出人意料地揭示出结局~~
然而。我很欣赏的是他关于视点的那一写作手法。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这一次算是长了见识了。我们向来看的小说,一般不是第一人称就是第三人称,要不就是类似《长腿叔叔》那样以书信的方式的第二人称。而《黑暗馆》则不同,他是通过一个称之为“视点”的角度来叙述,通过“视点”在多种人称中转换自如。这一刻,是视点在A身上以A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下一章,视点可以又进入B的体内来观察故事中的一切;甚至于,视点能够脱离这个故事的人物,独自在局外述说着局内的情景。就象是一台精密的摄像机一般,准确地根据剧本的要求,转换于各个场景中。可是,摄影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这个“无拘无束”的“视点”的形象比喻呐。终于……我想到了。这个视点,难道不就想是我们做梦时在梦里观察事物的角度么?就是这样。而小说在将结尾之处亦证实了我的想法。原来,这整个故事,就是小说主角江南孝明的一个梦,一个冗长的梦。然而这个梦并不是一般的梦,它是三十三年前发生在黑暗馆的全部真实,亦是这个“馆系列”的潜在核心人物中村青司那奇特的馆建筑的开端。
恩……总之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手法呢。有时我会想,其实小说,大多不也是作者的一个梦么?所以,用梦中的视点来进行整个叙述,如果运用得当,真的是再合适不过的,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或许,哪一天,可以的话,我会尝试着进行一下这样奇特的“视点手法”吧。只是,要想能够静下来来好好完成一部小说,也不知会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虽然我喜欢小说也喜欢创造小说的感觉,却还是一直都觉得写小说是一项费时费神的事情。就象毕淑敏的妈妈在毕淑敏写《血玲珑》时说的那句话。她说:“女儿,你是在织布么?”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a934001000ax1.html
二
注:
这篇读后剧透很多,没看过的人请绕道!看过的人欢迎进来探讨~
可能是兴致所致,这本评论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没耐心读完的朋友也请绕道-_-b...但我相信,相对于《暗黑馆》的篇幅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程度来说,也唯有此才能完整表述我的体会。
浦登玄儿(江南忠孝)
越读到后来,对玄儿这个人物就越有好感,常常忍不住在脑海中勾勒他的形象,想象他苍白的肤色、黑色的衣装、清瘦的脸庞……虽然我不好BL这口,但是他对中也(中村青司)的情谊,确实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从一开始悉心的关照到面对中也误解时的隐忍宽容再到中也受伤后将自己的血注入给他,还有将真相悉数坦白给对方的勇气和真诚……包括半强迫地要求对方参加达丽娅之宴,也是对他爱的表示啊!那感情~是多么的情深意切啊啊啊!如果把中村青司设为女性,这故事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爱情故事了。其实仔细想想,玄儿生长在这个阴郁扭曲的家族,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处处表现出他的理性和坚强,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虽然他经过一番挣扎还是屈从了达丽娅的魔法,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他是家族的一员,浦登玄遥的直系嫡长子(误);毕竟玄遥那个活死人真实的存在着,还在地下乱晃悠;毕竟他找不到科学的证据举证不死的荒唐性……总之,这个人物充满着矛盾和无奈,他是家族病态传统的受害者,却仍保持着正常人的心智,关爱家人、体贴朋友、处事冷静、才华横溢……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人心疼、不让人喜爱呢!黑暗馆正是有了他才让人不觉得那么可怕啊!!(不好意思偶太激动鸟= =b)可是当一切真相被揭穿后,他却突然在作者的笔尖下消失了,生死未卜。唉,真是让人扼腕啊!也许正是因为大家太喜欢他了,才有不少人相信他还活着,认为文末浦登征顺提的那个高明医生就是他。不管怎样,他的消失还是很让我唏嘘的。
中原中也(中村青司)
说到中村青司,相信很多人都被作者玩的小伎俩给耍了,把他跟之前重建北馆的中村(征顺)混淆起来,还以为他只是黑暗馆的一个修建者。原来中村青司跟黑暗馆有那么深的羁绊,他不仅了解了黑暗馆的过去、体验着黑暗馆的变故、也见证了馆主家族的衰亡。老实说,看了之前几部馆小说,我对中村这个人的印象是怪才一个,设计了那么多变态的房子,应该是个心理古怪阴暗的人才对。但通过作者对中也的描述,才知道他跟玄儿的性情相近、曾经也是个普通的学生。虽然小说真正的“第一人称”是江南孝明,但多数篇幅还是以他的视角在看待这个家族。他作为一个外来者,带领读者体验了一系列的感情变化。从对这个馆、对这个家族的好奇到恐惧到排斥到同情,直到最后的理解……是个人情味十足的角色。不过,目睹了近半黑暗馆的烧毁、连环凶杀案的发生和破解、以及玄儿、当代馆主等人的消失,他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黑暗馆的故事借着江南的梦醒嘎然而止,而后我们了解的中村只是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物、设计了很多稀奇古怪而且不祥的建筑,最后不知在一种怎样的心境下毅然赴死。毋庸置疑,黑暗馆作为他事业的起点、人生的转折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是如何协同浦登征顺重建了黑暗馆、如何将黑暗馆的点滴穿插在其它各馆的设计中、如何从一个单纯的建筑系学生成长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作者无从交代,但我却异常好奇。真希望作者能抛弃推理小说作者的名号,单纯地来篇番外解说一下。
江南忠孝(浦登玄儿)
对于这个人,读者们同样又被作者的文字游戏戏弄了一把。原来此江南非彼江南,贯穿于文中绝大篇幅的江南是江南忠孝,而非一直如上帝般旁观这场戏剧的江南孝明。——这可着实给我添了不少理解障碍啊。由于江南一登场就陷入昏迷状态,醒来后也无法说话、并失去了记忆,这个人实在无法留给我太多印象。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没啥戏份的人居然会因为别人不忍病痛或一句想死的话而替人结束生命!-_|||……当初中也和玄儿为了杀人凶手的动机纠结老半天,搞到最后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理由,实在是太可笑了!果然浦登家族的血统都是带有精神病基因的!即使忽略生长环境的影响。说到江南忠孝这个悲剧人物(这个人只有悲剧两个字可以形容),他的诞生就注定是个孽种,他的父亲也是他的爷爷也是他的曾爷爷……天哪,这是哪门子乱伦啊,父女乱伦已经够挑战我的承受力了,更何况玄遥这个老妖孽还乱到第三代-△-|||……好在已经神经错乱的忠孝在理解这个真相之前就已消失火海,好在替他承受这番痛苦的玄儿最终了解到自己不是真的玄儿。总之,对于江南忠孝,我只有怀着同情的心,祝他下辈子赶紧投个好人家。
美鸟和美鱼
相当老成的一对姐妹俩,连馆中杀人案的凶手也让她们说对了。话说她们的登场真是惊悚啊,连体!什么概念啊,居然还能满不在乎地有说有笑。也正因为此,姐妹俩虽然被描写地很美丽、很聪明、很开朗,我却无法真正喜欢上她们,总觉得她们身上有种诡异、阴暗的气质。至于她们在被分离之后还要对外装出一种连体的样子,这会不会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呢?因为从小就要接受自己异于常人的体质和吓傻母亲的现实,她们为了生存只能装作很乐观、装作喜欢连体的状态,直到最初的假装发展为一种病态的强迫心理,只能允许两人连在一起示人。可悲的是,两人最终还是永远的分开了。不知美鸟如何孤独地活到最后(话说当初我还想着中村青司能不能照顾她……)唉,这对可怜的双胞胎~~~
阿清
更加可怜的孩子,虽然很少听说早衰症这个病——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本杰明奇事》中布拉德皮特吧,刚生下来就是一副老年人的皮相。和美鸟、美鱼相似,阿清同样担负着同龄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难,也因此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然而美鸟美鱼尚能彼此慰藉,还有美貌去惹人怜爱,他却只能孤独地隐藏在阴影中,像个影子一样飘忽不定,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望和发疯后的异常行为虽然让他困扰,但她的死去却还是让他悲痛不已。我相信,如果换成是美惟,双胞胎并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因为她们爱自己甚于爱父母。阿清真的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他的悲剧也许正是这个家族乱伦后酿的苦果。
浦登征顺
也是个不错的人。阿清诞生后,浦登征顺的家庭已然是支离破碎,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对妻儿的爱。他对浦登家族深感无奈、却又甘愿为他至爱的人禁锢于此。此外,他的外表、他的言谈举止也无一不透露出他的绅士气度。他无愧成为下一任的黑暗馆馆主,也正因为有了他,作者才敢放心让浦登玄儿、浦登柳士郎和江南效忠通通消失(玩笑)……
浦登柳士郎
文中的现任馆主,冷峻、威严、不易亲近。虽然是受了“达丽娅祝福”的,但还是被自己不断衰老的身体而折磨。这是本书前半部柳士郎给人的印象,但通过玄儿对18年前凶杀案的追忆,及最后案情的破解,我们也感受到柳士郎冷漠外表下的痛苦和悲哀。我甚至觉得他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把玄遥给干了,以及掉包玄儿和忠孝、结束这种罪恶血统的传承。对于他最终如顿悟般主动寻死的举动,我相信每个读者都会予以理解、也会宽恕他曾经犯下的罪行。
浦登美惟和浦登望和
不知她们是否和姐姐康娜一样,是玄遥和樱子乱伦后的孩子,还是玄藏与樱子所生。总之她们生长的家庭充满不幸,而她们各自组建的家庭也都属于好景不长。两人各自生下所谓的“怪胎”后就疯了,唉,要怪就怪你们的外公吧。
浦登玄遥和浦登达丽娅
写到这里不禁觉得,虽然故事因存在着一些心理异常的人而变得荒诞不经,但这些人多数并不是生来如此,他们也是受害者。说到底、真正让黑暗馆成为一个耸人听闻的地方、并酿造种种恶果的就是这两个人。都是他们作的孽。
先说玄遥,这老妖怪就是一禽兽!不错,他对后辈的侵犯可以理解为对达丽娅的爱之深切,但他究竟有没有在人类社会熏陶过啊!82岁了还去侵犯自己的外孙女,有没有没人性啊!正是他疯狂而不计后果的兽行,奠定了整个家族的悲惨宿命。说到他的长生不老,我估计也就是因为他们家族世代短命,剩下的阳寿都留给了他而已(虽然在那种杂乱差黑的环境下还能活十几二十年确实不可思议……)。其实,让玄遥行尸走肉一样地“复活”正是最恶毒的一种惩罚,也许作者也在某种程度上讽刺了浦登家族可笑的达丽娅信仰。
不知道为什么浦登达丽娅会自称魔女,因为她同凡人一样会衰老。她为了青春永驻、永远抓住玄遥的心,不惜疯狂地进行人体试验,正像魔鬼的化身一样。试验失败后她的走火入魔程度有过之而不及,她下令家族成员杀了她,分割她的肉存着每年在她忌日时吃,以把她的长生不老性传给子女。O…shit! 她真的已不在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了。可悲的是,三十年过去了,仍然无人敢违抗她的命令。因此,虽然她是故事中最早死去的角色,却如同幽灵一般萦绕在黑暗馆中,扰乱家族成员的心智和生活。
江南孝明
这个人就顺便提一下吧,虽然他从头到尾就是个摄像机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为什么要把整个故事描写成江南的一个梦呢?说它是梦,它又曾真真切切地发生过,连细节都没遗漏。说它是现实,它又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事情,而且作为毫无关联的江南,为什么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故事?难道是某个当时亲历者的怨灵附身么?……呓~~一细琢磨就一身鸡皮疙瘩。
结语
对比魍魉之匣,这本书其实并没有那么“阴暗”,它只是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一对荒唐的夫妻,因为过于恩爱而走火入魔,并最终连累整个家族直至覆灭的故事。魍魉之匣则不同,整个故事是因为众多精神异常的人演绎而变得荒诞离奇,因此读完后在享受震撼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恶心。而《黑暗馆不死传说》的读后感,虽然也会有震惊、会唏嘘书中人物的命运,但终究还是有种淡淡的伤感伴随左右。而另一方面,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也让读者依稀经历了南柯一梦式的体验,合上书本,如梦初醒般回味梦中的情节时,已然只剩下一种怅然的心境了。
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3086214/
个人认为黑暗管的不死之说写得还不错,推荐你有时间最好读读
然后还有名侦探的守则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