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希腊小说家
㈠ 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现代言情小说
《法老的宠妃》
《逝去的欧若拉》
《我的波塞冬》
《第一皇妃》
《希腊抽风神话》
《我才是女神》
《海妖》
《Love在古希腊》
《情牵古希腊》
《穿越古希腊:哈迪斯的宠妃》
《穿越古希腊神话时代:神奴》
《穿越古希腊:落英缤纷》
《希腊宠姬》
《[伪圣斗士同人]天后来自吐遭星》
《变身之雅典娜也邪恶》
《穿越特洛伊》
《少女黄金圣斗士之守护纱织[射手座传说]》
《倾世恋歌》
《落海月神》
《Love在古希腊》
㈡ 世界三大小说家有谁
莫泊桑,法国人,生于1850年,卒于1893年,享年43岁,没有加入跨世纪的作家一族。他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人生未至半百,创作量惊人。
契诃夫,俄国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享年44岁。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见到了新世纪。他一生创作大量中、短篇小说,其戏剧创作成就比起小说来毫不逊色。
欧。亨利,美国人,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享年48岁,也没活过半百之年。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个短篇和一部长篇。
㈢ 希腊最好的作家是谁
塞菲里斯吧,《英雄挽歌》,超棒。我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中最好的诗集了。
㈣ 外国十大文学家有谁
普遍的说法有“世界十大文豪”,他们分别是:
1.荷马。荷马,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他的杰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2.但丁。阿利盖利·但丁。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诗集《新生》、语言诗学论著《论俗语》、哲学神学论著《飨宴》及政治学论著《帝制论》等著作。
3.歌德。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普罗米修斯》。
4.拜伦。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支持人民革命的民主思想,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主要著作有《异教徒》、《哈罗尔德游记》等。
5.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代表著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喜剧:《威尼斯商人》,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作品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最为充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集大成者。
6.雨果。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他的作品以精细的手法,广阔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对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罪恶,进行了愤怒揭发和有力控诉,对下层贫民悲惨遭遇寄于同情。
7.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写有诗集50多部,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百余部,戏剧20多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另有文学、哲学、政治、游记、书简多种。
8.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少年》,《忏悔录》,《复活》等。
9.高尔基。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有《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
10.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朝花夕拾》 ,《阿Q正传》等。
㈤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
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六十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相继走过了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㈥ 现代希腊的著名人物
现代希腊名人录
尼歌斯.卡山札基斯(Nikos Kazantzankis 1885-1957)
希腊作家。他的数量巨大和种类繁多的作品是对现代希腊文学的重大贡献。
生於克里特反抗奥图曼土耳其人统治时期,一家曾短时期逃往希腊纳克索斯岛。
曾在雅典大学攻读法律(1902~1906)并在巴黎从柏格森学习哲学(1907~1909)。
此后他前往西班牙、英国、俄国、埃及、巴勒斯坦和日本等地游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定居埃伊纳岛。
1945年,在希腊政府中任部长,1947~1948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任职。
他在来中国旅行途中逝世,1957年11月5日葬於克里特岛。
他的作品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哲学论文、游记、悲剧等。
曾将但丁的《神曲》和歌德的《浮士德》等古典名著译成现代希腊语。
他还写抒情诗,他的史诗《奥德塞、现代续篇》(1938)是荷马史诗的续篇,全诗33,333行,充分阐述了卡山札基的哲学。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希腊左巴》(1946)、《米海利斯上尉》(1950)、《希腊式受难剧》(1954)和《基督的最后诱惑》(1955),均被译成多种文字。
玛莉亚.卡拉丝(Maria Callas 1923-1977)
卡拉丝,一九二三年出生於美国,父母是来自希腊的移民,在卡拉丝一生短短五十央W年的岁月中,从小时候开始就充满了传奇性的色彩,甚至连她在一九七七年九月十六日於法国巴黎过世时,也留下了传奇性的结局。就像卡拉丝一生最重要的演出搭档之一男高音史帝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所说的:「玛莉亚卡拉丝是歌剧中的女王。」她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歌剧艺术而活,但是最后却又为了爱情而牺牲了自己的事业、甚至於生命。
玛莉亚‧卡拉丝在歌剧史上具有吸引力和魅力,有极高的成就,除了她的声乐艺术之外,她在舞台下的感情生活,也一直是她在世时新闻媒体的追逐焦点。她一生中真正的悲剧,开始於她和欧纳西斯之间的交往,而玛莉亚的确在认识欧纳西斯之后,把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到爱情方面,这种无怨无悔的投入,就像她在其他方面的坚持是一样的—这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全心投入,完全不计后果和代价。
当年欧纳西斯追求玛莉亚的时候,是轰动国际间的花边大新闻,但是他随后又把注意力转移到贾桂琳甘乃迪的身上;就在甘乃迪总统遇刺不久后,欧纳西斯也开始进入了贾桂琳的生活中,一时之间,欧纳西斯周旋在当时世界上最具知名的两位名女人当中,而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贾桂琳,这对卡拉丝来说,是生活上的一项打击。卡拉丝没有了事业舞台,也失去了生活中的最爱,她为了爱情,离开了曾经热爱的舞台,但是最后,竟然又被所爱的人抛弃。玛莉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
1977年9月16日,卡拉丝因心脏病突发骤逝於寓所。骨灰由希腊文化部长撒在爱琴海中。 她叱咋风云於五○年代的音乐界;五十央W年的生涯,迄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Maria Callas 这个名字,无疑已在廿世纪的歌剧史上留下了强有力的烙印。
希腊导演 安哲罗普洛斯 (1936~?)
安哲罗普洛斯於1936年出生於希腊雅典,法律系毕业后远赴巴黎学习电影,进入著名的高等电影学陛W(IDHEC),后来却因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全景镜头,与专注於教导基本知识的教授不合,而离开巴黎,返回希腊开始他的电影事业,而三百六十度的全景镜头却也成为他影片中的独特风格,例如在《W鸟踟蹰》中一群爬到电线杆顶端修理电话线的工人,鲜黄色的制服在一片灰暗的影片基调中,彷佛呈现了打破国界、跨越沟通沟渠的希望。
在安氏的影片中,真实与想像已经模糊。Jacques Gerstenk曾说过,要把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下定义,只消把Andre Breton的名言倒置即成:在他的作品中,真实的总渐趋向变成虚幻想像的物事。尤其希腊在历经拜占庭、东正教派、奥图曼土耳其、和其他西方文化的影响,结合了不同时期的异教文化、人文主义,复杂的历史背景加上变动的政治,身处希腊的安氏,从希腊人民的日常生活出发,以现代的故事融合古老的希腊神话,透过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娓娓道出发生在希腊历史时空中的人、事、物,深刻地刻划出希腊人民对这块土地上政治、社楚W、历史、语言的热爱。例如在安氏的希腊近代史三部曲《三六年岁月》、《流浪艺人》与《猎人》中,处处可见安氏对政治的嘲讽、对希腊人民命运的关怀、以及希腊人民对这块土地的深厚感情。
「旅程」也是认识安氏的作品风格时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例如在《雾中风景》中两位姐弟远赴梦想国度---德国寻找虚构的父亲;《塞瑟岛之旅》中的故事主角在海外流亡三十二年之后,重返家乡的旅程;《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中,透过一位导演寻找马氏兄弟三卷未被冲印出来的底片,而追随马氏兄弟当初拍摄的脚步,横越巴尔干半岛,重新体楚W马氏兄弟当时的感受,并随著旅程的进行,跳脱时空,将个人的、电影的、民族的、政权的历史融合在一起。
安哲罗普洛斯不仅仅是一位电影导演,在他的影片中,融合了诗与哲学,以对人性、对民族、对政治、对历史、对土地的深度关怀,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他的电影中,不楚W给予观众一个标准的答案,一个既定的模式,提出了不少的质疑,留给观众不少的省思。
爱莲妮.卡兰德若出生於希腊山区,搬到雅典之后,在Hellenikon Odion学习钢琴与乐理。1969年到1974年因希腊军政府夺权,被迫流亡巴黎,期间专攻民族音乐学,返回希腊后,致力於希腊民族音乐资源的搜寻,1982年遇见安哲罗普洛斯,自此成为这位希腊大师级导演的重要夥伴。
对於爱莲妮.卡兰德若来说,电影配乐不仅仅是美化一部影片,而是要成为影片中的主要元素,因此她要求从故事大纲开始,就要和导演共同讨论剧情,一起完成电影。希腊作家Nikos Triantafillides对 卡兰德若的评论看出来:「在全长数百呎的影片中,卡兰德若的音乐呈现出银幕中未泛出的鲜血,她一贯的音乐表现,将深藏於语言中的精神召唤出来」。
例如在《雾中风景》一片中,随著剧情的铺陈,音乐也著流动,即使是无声的场景,仍似有音乐粒子回荡在空中,一场小女孩被卡车司机强暴的场景,无声是代表著对著个社楚W可能存在的一点点理想与善意的绝望。之后流浪的主题再度响起,欢愉的摇滚乐转为悲歌,卡兰德若的音乐与画面的交织,让我们跟著影片一起起舞。
除了《雾中风景》之外,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几乎都存在著卡兰德若的踪影,像《W鸟踟蹰》、《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远的一天》…等,卡兰德若音乐中充满家国哀思、希腊民谣的质朴气质,配合安氏影片中对希腊历史、政治、民族、人性的关怀,我们可以从安氏的影片中读出音符,也可从卡兰德若的音乐中,读出影片。
娜娜 (NANA MOUSKOURI 1943 ~)
二十世纪中期,希腊堪称在世界女性歌坛独领风骚。声乐方面,他们有一位歌剧女神卡拉丝;至於民谣、蓝调、福音甚至流行歌曲,女歌手娜娜(NANA MOUSKOURI)的歌声几乎是风靡全球,受欢迎的程度,只有后来的披头央W才能比拟。
娜娜的歌声以空灵闻名,随著时间的沉淀,六○年代起娜娜所演唱的民谣、福音、蓝调等风格的「流行歌曲」,如今已成为二十世纪歌谣文化的重要结晶,因为它体现了欧洲大陆民众之於通俗歌曲的口味,反映了有别於英美摇滚音乐的艺术特色。那是悠扬旋律主宰的世界,一如在欧陆诞生的古典音乐,和以节奏为重心的摇滚乐对峙,依然传唱至今。
一九三央W年出生於希腊克里特岛,幼年时,娜娜也曾经历卡拉丝的传奇旋风。歌剧女神卡拉丝以惊世歌喉,在二十世纪五○年代独霸全球剧陛W,被希腊人视为国家骄傲。
娜娜的父亲在电影陛W担任放映师,发现小娜娜有歌唱天赋,一心想把她栽培成卡拉丝二世,遂把她送入雅典音乐学陛W。但是,娜娜却对流行乐、爵士乐特别感兴趣,一九五八年第一次被邀请到广播电台演唱,更确立了自己生涯路线。在娜娜心目中,不论卡拉丝或爵士女伶艾拉˙费兹洁罗,所有美妙的歌声都值得珍爱。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是正确的。
娜娜的歌唱生涯转捩点,是一九六二年。当年美国歌谣名家昆西˙琼斯邀请她到美国,灌录了「来自希腊女子的歌声」专辑,从此她的声誉从欧洲拓展到美国以及其他地区,至今央W十多年演唱生涯,她灌录的唱片超过央W百五十张,其中有三百五十张是白金或双白金唱片,拥有的荣衔不计其数。央W十岁以上的民众,几乎都是她的忠实歌迷。
而且,娜娜的演唱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民谣和流行歌曲外,连威尔第歌剧「那布果」当中的自由合唱、比才「卡门」的「哈巴奈拉舞曲」、舒伯特小夜曲等等,都被她改编成歌谣,吸引各层面听众。
娜娜的抒情歌声历久弥新,最佳证明是去年底日本连续剧「百年物语」应用了她的歌曲「ONLY LOVE」作为主题曲,让新世代乐迷陶醉不已。
荷马 (Homer)
古希腊最著名的盲眼作家,有人认为荷马生於西元前十二世纪(和特洛伊战争同样年代)有人认为他出生於西元前九世纪。
至於他的出生地,也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似乎在爱奥尼亚(今土耳其西海岸)比较可靠,但有人说他是雅典人,因此我们对於其生存确实的年代不甚确定。
主要的作品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伊里亚德及奥得赛这两本不朽的历史史诗,都是他的钜作。从十九世纪以来,荷马是否存在还成为史家争论不休之事。但德国考古学家谢利曼不仅证实荷马的历史性,同时也使得荷马史诗不再被视为纯粹的神话,古代青铜时代的伟大文明的确存在过,而且就如荷马著作中般所表现的辉煌壮丽。
伊里亚德及奥得赛这两部伟大著作,极具艺术气息,就是由这一位天才型的伟大诗人所产生的。
关於荷马的传说很多,不过大多是从其作品中类似个人自传中挑选出来,再加上其他传说而来的。例如认为荷马是盲人的根据,就是因为在他的一本著作中的结尾,作者对姑娘们说到,假如有别的男人来问谁是最棒的歌手时,请她们这样回答,住在伊欧斯的盲人歌声最美。
荷马被但丁称为诗中之王,他的两部史诗可称得上是西洋文学史上的最早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发觉它们有完整的结构。换句话说,在此之前的诗集,大多是诗人即席口述而成的。荷马可能综合这些资料,加以整理而成。
他对事实经过的描述,一向坚守人道主义,例如在特洛伊战争中,荷马不太注重描写战争经过,而是著重於因战争所产生有关人性的问题,这可说是荷马史诗中最为人所称釭渗S色,直到今日,荷马史诗中所描写的人物,仍不断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就可窥见知其影响深远之一斑。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BC 460~377)
医学之父,是一位古希腊的内科医生。他的医学思想对古希腊的科学一直有著持续性的影响,由於在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进步的医疗仪器可用,所以希波克拉底等医生必须使用当时盛行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并且治疗病人。这套理论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央W液说」(humoral theory of disease)。
希波克拉底的央W液说乃是根基於当时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相互的关系。无论是央W液说或是当时的哲学思想,都认为人与整个世界皆受到同样的自然规律而生息。这些理论后来影响了医学的发展与治疗的方法。
希波克拉底大约生於爱琴海的科斯岛。其父赫亚克里德斯(Heraclides)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内科医师公楚W的一员。其母是一名助产妇,祖父是内科医生。希波克拉底的钗h祖先被神话式地夸大,这显示出他在希腊人心目中的地位。
人们认为,他是央W处游走的内科医生,足迹遍及希腊和马其顿。希波克拉底死后葬在塞沙利的拉立沙。亚里斯多德说,他死后的数年之内,"伟大的希波克拉底"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希波克拉底誓词是他最有名的的著作,已被现今的医师尊崇为职业态度和行为的最高理想。这份誓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已远不可考,只知道其著作年代可能是在西元前六世纪到西元前一世纪之间。
希波克拉底誓词含有两大部分。第一部份,或说是契约,是学生对於老师的一种承诺,或是要求学生的一种义务。第二部份则是道德规范。大部分的誓词受了希波克拉底时代之后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ean)的道德理念的影响。
㈦ 全世界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有哪些比如丹·布朗、史蒂芬·金、J.K.罗琳、约翰·托尔金、村上春树之类
还有很多。
比如岩井俊二《燕尾蝶》、麦克尤恩《赎罪》、卡夫卡《城堡》、加缪《鼠疫》、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杜拉斯《情人》、川端康成《雪国》、凯鲁亚克《在路上》、托马斯·曼《魔山》、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麦尔维尔《白鲸》等等
以上现代小说家都很出名,建议你可以购买一本世界文学史来看,可以获得一个系统的了解。
㈧ 求现代中国最著名的十位小说家
鲁迅,虽然小说不多,但篇篇精彩。
巴金,前期小说感情泛滥,后期小说,特别是《寒夜》,挖掘人心的深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成就了。
老舍,《骆驼祥子》,放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也是大师级的作品。
沈从文,边城一曲是哀伤。
张爱玲,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又用西方心理分析的方法扩展表现人心的深度。
张恨水,通俗文学的一面旗帜,作品是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产物。
茅盾,虽然人们说他的子夜只不过是高级的社会政治报告,但是他的腐蚀等一系列作品,抓住人们的幻灭情绪加以表现,也是很不错的。
赵树理,解放区的文摊作家,虽说政治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但是他的小说却从民间土壤里吸收养分,妙趣横生,不落俗套。
吴浊流,台湾文学家,《先生妈》敏感把握住殖民地人物的病态心理,并对以后的台湾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艾芜,扩展了汉文学的表现范围。
其他还有很多作家,比如台静农,柔石,穆时英,苏青,无名氏,徐吁等等,很难用十个来描绘出现代文学。
㈨ 求世界十大著名的爱情小说家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2年,根据《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2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的十部经典长篇名著。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学大师和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应该说,称之为世界十大名著是当之无愧的。
《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是2009年9月1日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图书。作 者: (德)施瓦布著,
《牛虻》
《牛虻》(The Gadfly)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写的,出版于1897年,歌颂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小说。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小说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苏联的著名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都提到了伏尼契的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牛虻。1953年7月,由李俍民翻译的《牛虻》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感染了无数的年轻读者,革命者牛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选集 》
莎士比亚的戏剧从主题到人物刻划和细节描写,都放射出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反宗教的强烈思想光芒。在喜剧中,针对中世纪封建制度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他尊重妇女,歌颂爱情,塑造出一系列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可爱形象。在历史剧和悲剧中,他又刻划了一系列封建暴君的形象,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暴政。他还在戏剧中提倡人道以反对中古神道,把人比作天神,强调人的伟大和力量,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1]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英语: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初版属于狂飙突进运动的风格,而修订版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行为仅仅取决于他的感觉——是感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高老头》
《高老头》成书于1834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小说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冷酷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
老葛朗台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句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斯巴达克思》
《斯巴达克斯》是意大利19世纪著名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讲述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角斗士起义。以斯巴达克斯(思)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角斗士军队最终被强大的敌军包围并消灭,斯巴达克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年多前那场被压迫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塑造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的不朽形象。
本书同时还虚构了主人公与苏拉的遗孀范莱丽雅相爱的情节,反映了革命者在战场上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
《斯巴达克斯》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曾先后被译成数10种语言;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曾高度赞扬了《斯巴达克思》的人民性,指出它是当时风行国外的为数极少的意大利小说之一。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简·爱》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这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它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俄国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写于1823~1831 年,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
《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〇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一八四〇年五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小姐》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著名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它是莱蒙托夫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父与子》
《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父与子》系列漫画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整部作品创作于1934—1937年之间。当时德国的报刊杂志被纳粹政府控制,刊登的内容枯燥无味。幽默漫画《父与子》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惊喜和快乐,受到了热烈欢迎,并且在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父与子》早已跨越了国界,成为全世界人们可贵的精神财富。这部书充满趣
《死魂灵》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泰戈尔文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一1941)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罪与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雪国·古都
川端康成的小说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刻意追求一种“残照在战败而荒芜了的故国山河的日本美”;他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和颓废,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人生哀愁,这些使川端的小说产生了一种空幻而无从把握的艺术美感
《复活》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在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说。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
㈩ 世界著名十大作家
理论上不分先后
1、莎士比亚
最伟大的戏剧家,英国最有名的作家,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代表,影响极为深远,思想极为深刻,具有人文主义,对人存在意义等的探讨达到了哲学高度
代表作: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
2、托尔斯泰
俄罗斯文学的太阳,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别人一生也许只能写一部巨著,他却有三部。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广泛地反映了法国社会
代表作: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4、歌德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具有极强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5、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表,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
6、狄更斯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一生著作颇丰,在英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善写小人物
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匹克威克外传
7、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作品戏剧性强,以心理描写著称,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与托尔斯泰并称
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穷人
8、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影响非常深远,作品反映出拉美的历史
代表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9、普鲁斯特或乔伊斯
前者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代表作字数以百万计;后者是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人与成就最高者
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都柏林人
10、卡夫卡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代表作:变形记,城堡,审判
说明:此列表中缺乏诗人,说明了我对诗人肯定存在一些偏见;但我个人认为诗歌毕竟不如小说等影响力大,何况很难找到一个诗人其影响力或成就超过上述者。
对于中国作家,我个人认为鲁迅、老舍、曹雪芹等可以上榜,但确实影响力或成就还是差了一些;
对于以一部作品著称的作家如但丁、拉伯雷、荷马、塞万提斯等,也确实稍欠影响力;像著有《浮士德》这样巨著的歌德,则更加实至名归。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