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小说家
⑴ 现代文学作家都有谁,作品有那些!!!
1,英国T S 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王蒙
《青春万岁》、《季节四部曲》、《青狐》、《尴尬风流》、《坚硬的稀粥》等;
王安忆
《长恨歌》、《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我爱比尔》等;
王朔
《看上去很美》、《永失我爱》、《青春无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空中小姐》等;
王小波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
1 鲁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等16种。代表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伤逝,孤独者,过客,等下漫笔,记念刘和珍君,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拿来主义等。
2 郭沫若 原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恢复等10余部,代表作品有 :凤凰涅磐,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等。
3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杰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赶集》《微神》等,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剧作集《老舍剧作选》等12种。 代表作:《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作》《断魂枪》《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等。
4 巴金 原名李尧堂,著有26卷本的巴金全集,和10卷本的巴金译文全集 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散文集随想录等。
5 曹禺原名万家宝,杰出的中国话剧作家,创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6 沈从文 原名沈兵焕,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著有小说边城,阿黑小史,长河,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 代表作 :边城,长河
7 张爱玲 原名张瑛,笔名梁京,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1994,散文集留言1945,长篇小说十八春1952,电影剧本多少恨,太太万岁等。代表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沉香屑之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
丁玲 原名蒋伟,字冰之,著有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人的诞生,水,意外集,我在霞村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有韦护,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散文集,杂文集若干,代表作品有,沙菲女士的日记,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
8 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翻译家,文学理论家,诗人和散文家。译有:陀螺,冥士旅行等,散文结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代表作品:有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初恋,谈酒,喝茶,苦雨,故乡的野菜,乌篷船。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先后出版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一生留下著作26种进200万言。代表作: 匆匆,春,何塘月色,北影,给亡妇,冬天,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9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祈祷,死水,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也许,荒村,收回。
徐志摩,著有新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自剖等。代表诗作 :再别康桥,沙扬那拉一首,雪花的快乐。
10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新文学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等。诗论集:诗论,艾青谈诗等。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旷野,向太阳,归来的歌,诗的散文美。
七月派的代表作品有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等
11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当时的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历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从成立到1924年初夏,是前期,也是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前期也创造季刊为阵地,后又搬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5-1927是中期,基地是洪水半月刊,以1928年文化批判的创刊为标志,进入后期。
12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创作有小说围城,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有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社会剖析派代表作家,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之一,著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小说作品,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赵树理 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开创了山药蛋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锻炼锻炼”,三里湾等。
13 戴望舒 原名戴梦鸥,是30年代现代诗派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雨巷是他在1928年发表的成名之作,他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九叶集 作者: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提,袁可嘉,穆旦。
14 金庸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195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1973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代表作品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
15 孙犁河北平安县人,著有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诗集白洋淀之曲,理论记文学短论等。代表作品:荷花淀,嘱咐,山地回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
柳青 原名刘蕴华,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柳青小说散文集等。代表作:创业史第一部。
16 梁斌《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巨著,《翻身纪事》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长篇小说
杨沫,原名杨成业,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代表作品:《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
17 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一种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创作潮流。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被人合在一起,戏称“三个崛起”
舒婷,“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 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代表作品:《致橡树》《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回答》《古寺》《结局或开始
18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布礼》《蝴蝶》《春之声》《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蹉跎的季节》
张贤亮,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汪曾祺,著名作家。是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代表作品:《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岁寒三友》《故乡人》《故里三陈》《桥边小说三题》。《受戒》的主要人物——明海,小英子
19 张洁,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沉重的翅膀》。《沉重的翅膀》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改革题材小说
王安忆,代表作叔叔的故事,长恨歌,
20 路遥,陕西作协专业作家,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著有小说集乡村,蓝袍先生,初夏,最后一次收获。
21 郑义,新时期著名知青作家,代表作品:《远村》《枫》《老井》。《远村》发表于《当代》,获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远村》的故事与人物——杨万牛,杨叶叶,四奎
张承志,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绿夜, 中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黑骏马》——原始文化寻根小说,发表于《十月》获1981-1982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黑骏马》主要人物:白音宝力格,索米娅,老奶奶
莫言,当代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球状闪电》《红高粱》《白棉花》。 长篇小说《十三步》《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红高粱》主要人物:余占鳌,余豆官,戴凤莲
22 韩少功,寻根小说的首倡者之一,70年代末开始创作主要作品:小说集《爸爸爸》《月兰》《飞过蓝天》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阿城,原名:钟阿城,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系列小说《遍地风流》,《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还是寻根文化的经典之作。作家王蒙专门撰文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当代文坛上少见的一篇“奇文”
23 现代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寻找歌王》
徐星《无主题变奏》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
洪峰《瀚海》《奔丧》《极地之侧》
余华《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现实一种》《难逃劫难》
苏童《一九三四的逃亡》《罂粟之家》
格非《迷舟》《大年》《褐色鸟群》
转型后: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苏童《妻妾成群》
⑵ 求现代主义作家及作品!!!
表现主义:
卡夫卡《变形记》
意识流: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超现实主义:
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
存在主义:
加缪《局外人》
萨特《恶心》、《存在与虚无》(哲学著作)
荒诞派:
贝克特《等待戈多》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新小说派:
西蒙《风》
罗布—格里耶《窥视者》
黑色幽默: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魔幻现实主义:
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⑶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品
1、在诗歌上:
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2、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3、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⑷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堂吉诃德》、《追忆似水年华》、《情感教育》、《尤利西斯》、《琼斯皇》等。
1、《堂吉诃德》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
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
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
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2、《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版于1913—1927年间。
这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
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该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3、《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法国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走向精神幻灭的人物形象弗雷德里克·莫罗。
弗雷德里克的悲惨人生经历也表明了虚无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弗雷德里克产生精神幻灭的原因是沉湎在失恋的世界当中,他最终发现自己恋慕的只是逝去的自我。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所产生的精神幻念,实际上也是很多年轻人可能曾经迷茫和失落的真实写照,至今在真实的世界里仍然存在。幻灭是一种成长,但是幻灭太迟,结局就如同弗雷德里克一般,陷入到无边的痛苦之中。
因此,对待内心世界的幻想,让人们自己真正感受世界的真实与虚伪,才是真正理解人生的方式。这也是福楼拜通过主人公弗雷德里克的人生悲剧所阐发的一个重要的思考,对于人性的弱点是一种深刻的批判。
4、《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
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
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由此可见,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5、《琼斯皇》
《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是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代表作之一,于1920年首演,作品首次为剧作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观众。
该剧是奥尼尔以表现主义手法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它的问世不仅开创了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创作的先河, 也奠定了奥尼尔在美国戏剧界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杰出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现代主义文学
⑸ 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奠基人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奠基人。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1弗兰茨·卡夫卡,代表作有《审判》、《城堡》、《变形记》等,创作主题主要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极为深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余党视之为同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之为典范
2马赛尔·普鲁斯特,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等。他不注重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注重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在作品中力图抓住情感的无限丰富性,捕捉各种感觉、回忆、意念。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3詹姆斯·乔伊斯,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是意识流作品的代表作,后期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他专注于表现内心深处的火花掠过大脑时隐约间传递出无数信息,行文上使用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第三人称的叙述与第一人称的视角交替、自由间接引语、内心独白、破折号代替引号等特殊表达。不少欧洲当代的重要作家都受到了乔伊斯的影响。
弗兰茨·卡夫卡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⑹ 世界三大小说家有谁
莫泊桑,法国人,生于1850年,卒于1893年,享年43岁,没有加入跨世纪的作家一族。他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人生未至半百,创作量惊人。
契诃夫,俄国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享年44岁。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见到了新世纪。他一生创作大量中、短篇小说,其戏剧创作成就比起小说来毫不逊色。
欧。亨利,美国人,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享年48岁,也没活过半百之年。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个短篇和一部长篇。
⑺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哪些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
一、概述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文艺观、表现方法。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主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
象征主义的先驱。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和文艺观。象征主义的文艺观和创作方法。《荒原》的思想内容。
意象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什么是意象?
三、未来主义
意大利、俄国、法国未来主义主要作家。意大利正统未来主义的基本主张。
四、表现主义
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思想特征、文艺观、主要艺术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
五、意识流小说
何谓意识流?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基础。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作家作品。约克纳帕塌法世系。
六、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主张和创作方法。下意识写作。主要作家作品。
七、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特征。
八、新小说派
主要作家作品。文艺观与创作方法。
九、荒诞派戏剧
怎样理解荒诞?发展概况。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代表作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内容。
十、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幽默。主要作家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容。
十一、魔幻现实主义
西班牙传统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印第安民间文化和东西方古代神话传说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过程、主要作家作品、艺术特点。《百年孤独》的思想艺术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英国T•S•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5、勃洛克: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1、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2、代表人:美国的庞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1、创始人:翁加雷蒂
2、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
(二)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3、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
4、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在诗歌上:
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2、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3、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三)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和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详细解说:
1、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态,不加以条理化、逻辑化,作家退出小说,主观干预较少,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2、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
3、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
4、内容和题材上,传统小说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地位下降,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不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情节淡化。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2、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3、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4、美国的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四)超现实主义:
1、2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1919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反法西斯)、艾吕雅,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
2、他们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在内容上为了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他们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自动写作法”来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
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布勒东《娜佳》、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艾吕雅诗歌《和平咏》、《溺水者》、苏波
(五) 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只有通过自由选择寻找生存之路。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孤独、失望、恐惧的思想情绪。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法国萨特、法国加缪、波伏瓦、梅勒。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法国加缪:《局外人》(1942)、《鼠疫》(1947,里厄医生)
2、法国萨特:《恶心》(小说)、《自由之路》(小说)、《墙》(短篇小说集)、《死无葬生之地》(戏剧)、《苍蝇》(戏剧)、《禁闭》(戏剧,表明“他人就是地狱”)、《必恭必敬的妓女》(戏剧)、《存在与虚无》(哲学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哲学著作)
3、法国波伏瓦:《女客》、《第二性》
4、梅勒:《一场美国梦》
(六)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4、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英国品特
2、美国阿尔比
3、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4、法国阿达莫夫
5、法国热奈
6、法国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49,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椅子》(1959)、《犀牛》(1958)
(七)新小说派:
1、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2、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地和不真实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和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情感为主的时代以及过去。反对传统小说的倾向性,主张作家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新小说屏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
3、代表人物有罗布—格里耶、萨洛特、布托、西蒙、杜拉斯。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法国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2、法国西蒙:“新小说派之父”,《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佛兰德公路》
3、法国罗布—格里耶:《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橡皮》(1953,杜邦、格里纳达端、瓦拉斯,写政治谋杀案)
(八)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得嘲讽态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笔法富有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具有寓意性。
4、美国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还有冯纳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法国维昂。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2、冯纳古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猫的摇篮》(1963,博克侬、麦克凯布)
3、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九)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后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流。它的兴起被称为“拉美文学的爆炸”。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有时场面带有象征色彩,显示出鲜明的地狱和民族特点。它堪称是“移植”和“寻根”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既有对本大陆传统文化的寻本探源,又有对欧美现代主义的广泛吸收。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墨西哥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1955)
(十)未来主义:
1、是现代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利奈蒂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宣告诞生,次年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认为20世纪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根本改观,机器与技术、速度与竞争成为时代主要特征,未来主义应具有现代感觉,歌颂进取性的运动和机器文明,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认为既往的文化都已腐朽,无法适应当今的时代,提出摒弃全部文化遗产,不满现存秩序。
2、文学艺术的主题上: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3、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十一)达达主义:
1、现代西方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1915年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在苏黎世的咖啡馆里以随手翻到的词语“达达”命名,即是指纯粹出于偶然,没有任何意义,什么也不是。
2、对文化传统、现实生活、艺术规律采取极端反叛的态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青年一代中的一部分人的苦闷心理和寻找出路的状态。
2、代表作家:布雷东、苏波等。
(十二)“垮掉的一代”:
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作家多为男女青年,他们以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著称。用同性恋、爵士乐、吸毒酗酒等来逃避现实并向体面的社会和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挑战,提出“沉沦就是解放”和纵欲享乐合法的结论,他们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来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2、金斯堡:《嚎叫》
⑻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1869~1935)
诗体小说《克莱格上尉》(Captain Craig);诗集《河下游的城镇》(The Town Down the River,1909)和《天边人影》(The Man Against the Sky,1916)确立了他在诗坛的地位。罗宾逊以中世纪亚瑟王传说为基础写成了长篇叙事诗三部曲:《墨林》(Merlin,1917)、《朗斯洛》(Lancelot,1920)、《特里斯丹》(Tristram,1927)。其他作品还包括《埃冯的收成》(Avon’s Harvest,1921)、《诗集》(Collected Poems,1921)。他最擅长写短诗,其中最著名的是蒂尔伯里镇居民的人物群像。《米尼弗·契维》出自《河下游的城镇》,是罗宾逊人物肖像诗中最著名的一篇。
(Robert Frost,1874~1963)享誉海外的美国著名诗人。16岁时发表第一首诗《诺什·特黑斯》(La Noche Triste)。埃兹拉·庞德的鼓励下出版诗集《少年的意愿》(A Boy’s Wish,1913)和《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oston,1914)。《修墙》(Mending Wall)《摘苹果之后》(After Apple-Picking)《雇工之死》(The Death of The Hired Man)广为流传,收录在《波士顿以北》。诗集《山间》(Mountain Interval)的出版标志着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没有选择的路》、《白桦树》(Birches)等富有哲理性的诗篇均收录该集。后又发表诗集《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西流的溪涧》(West-Running Brook)、《又一片牧场》(A Further Range)、《一株作证的树》(A Witness Tree)等。他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其诗歌在韵律方面与传统诗歌相近,又与意象派等现代诗歌相通,被称做是“交替性诗人”。
埃兹拉·庞德
(Ezra Pound,1885~1972)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庞德与休姆(T.E.Hulme)等人一道发起意象派运动,引起一场诗歌革命。1912年,他和理查德·奥尔丁顿、杜利特尔提出了意象派诗歌创作的三原则:直接处理事物,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不久,他脱离意象派,热衷于旋涡主义运动。“旋涡主义”对庞德诗歌创作德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德长篇诗作《诗章》(The Cantos)里。庞德的其他作品还包括:《面具》(Personae)《罗曼司精神》(The Spirit of Romance)《华夏》(Cathay)《文雅集》(Polite Essays)《文学论文集》(The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等。他对于中国古诗、孔子思想以及日本俳句的推崇和介绍使得英美文学界开始了解东方文学。《在地铁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是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
依·依·肯明斯
(E.E.Cummings,1894~1962)现代派诗人,画家。1917年蒙冤入狱,后来这段经历被写进了《巨大的房间》(The Enormous Room,1922)。第一部诗集《郁金香与烟囱》(Tulips and Chimneys,1923)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其他著作包括:《诗四十一首》(XLI Poems,1925)、《是五》(is 5)、《万岁!》(Viva,1931)、《不用谢》(No Thanks)、《诗集》(Collected Poems,1958)等。诗歌形式上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大写字母,随意处置标点符号。
欧内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受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简短朴素的写作风格。第一篇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表达了一战后一部分美国年轻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绝望。斯坦因在前言里评论到:“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You are all a 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的称号由此诞生,海明威被公认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1929)以一战为背景。《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有关西班牙内战。《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对于世界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造了“冰山原则”——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既是“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詹姆斯·瑟伯
(James Thurber,1894~1961)著名散文家、短篇小说家、幽默大师、漫画家。他的短篇小说《沃尔特·米笛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的主人公沃尔特爱做白日梦,是个妄想当英雄的懦夫。如今在美国,“沃尔特·米笛”已成为这类人的代名词。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风——“纽约人作风”。1929年瑟伯与E.B.怀特合作,发表了第一本小说《性,必要吗?》(Is Sex Necessary?),是对欧洲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学家的讽喻。他还著有幻想小说《十三座钟》(The 13 Clocks,1950),人物传记《与罗斯一起的年头》(The Years with Ross,1959),还有画册《瑟伯画册》(The Thurber Album,1952)以及散文集《灯笼与长矛》(Lanterns and Lances,1961)。
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第一部小说《军饷》(Soldier’s Pay,1920)。畅销书《愤怒与喧嚣》(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轰动一时。家世小说:《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1930)、《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Absalom,1936)、《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1942)。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南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留恋,同时也揭露了奴隶制、种族主义以及清教的种种罪恶。《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南方贵族的没落与美国内战后南方社会的变迁。
⑼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家
巴金啊,矛盾啊
⑽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保罗·萨特。
长篇小说《恶心》
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学
法国作家:赛利纳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和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亲》(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