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真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真题

发布时间: 2021-12-03 11:02:21

Ⅰ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5篇

  1. 要求很多的啊,你可以自己网络找找啊,给你一个模板:

  • http://wenku..com/link?url=emhVY-w2rqCmhwmmRiOahhlYgGDTE_KksTJSmyOmRj6KnQ-ApbGsuTK8aZ

  •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 1·爱,从来不卑微

  •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 与否均可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 3·参考答案
    14.(1)说明儿子是病重中的(1分)父亲唯一的骄傲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表现出儿子在父亲心中的分量之重,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希望之大。(1分)(2)表现出望龙在突然得知父亲病逝的噩耗(1分)之后无法抑制的悲伤和愧疚之情。(1分)
    15.答案要点:(1)望龙父亲在临近清明时去世,葬礼在清明举行,主要事件发生在清明这天。(1分)(2)“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民间祭祖、扫墓的日子,(1分)这里以“清明”为题,营造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切合作品内容和主题。(1分)
    16.文章有三处写到了张老师:(1)当望龙叔叔向张老师请假时,他迟迟疑疑吞吞吐吐地说:“本来是可以多请几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语文模拟考试……”(2)他告诉望龙

Ⅱ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2.本文写的是春天的梨花,看过后,你能联想到《春》中的哪两个情节?请具体写出来。

3.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文中第五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试举一例。

5.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6.本文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外,还大量引用了古代诗词,你认为引用这些诗词有哪些作用?

7.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这句话的 含义?

8.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2.描写梨花的第五段与“春花图”都具体写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写花,同时也写了春雨,使人联想到“春雨图”,都抓住了春雨的特点,多而连绵。3.记叙了作者去梨乡的心情和内心的想法。 4.细节描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5.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象之中。 6.引用诗词,对梨花进行赞美,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说明对梨花的赞颂是古已有之的。 7.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8.喜爱、赞美之情

白鹅(节选)课外阅读练习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想着:“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盗贼)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评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为了避免抗战时期住在荒村的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采。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么_______ 的身体,那么_______的颜色,那么_______的叫声,那么_______的态度,那么_______的脾气,和那么_______的行为。在这荒凉_______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戎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1.为什么下面每组句子中的第①句比第②句好?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我亲自抱了这雪白大鸟回家。

②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鹅回家。( )

(2)①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②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高歌。( )

(3)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②鹅的步调慢条斯理,懒洋洋的。( )

(4)①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②白鹅是吃冷饭的。( )

A.第②句的意思与情境不符。

B.第②句与作者对白鹅的感情相悖。

C.第①句能表达喜爱的感情。

D.第①句能表示亲切的感情。

2.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

3.第二、四段划线句中的“简直”和“竞”可以体会到哪些深刻含义?

4.作者怎样看待鹅“终归是狂妄的”?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认为呢?

5.将“雄伟、高傲、可笑、雪白、轩昂、庞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处。

6.文章最后说“在这荒凉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找出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

答案:

1.(1)c (2)A (3)B (4)D 2.对比的写作手法。用狗的叫声来表现势利小人的性格。

鹅的叫声体现了正直、凛然的君子形象。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鹅。 3.“简直”二字体现了鹅不让人的坚决态度:既不犹豫,也无商量的余地——就是不让!“竟”字表现了作者意外的惊喜:没有想到鹅竟如此勇敢无畏,真是“狂妄”,天真得可爱。这两个词是作者对鹅的喜爱、赞赏之情的自然流露。 4.傲慢而狂妄,“被捉”也在所不惜,表现了鹅的勇敢和坦诚。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5.庞大雪白 雄伟 轩昂 高傲 可笑 6.“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有了生气

Ⅲ 求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含答案,跪求!

不知有花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

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作者:张晓风 略有改动)
25.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26.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27.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28.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29.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0.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
品析:

25.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2分,主要概括文章第⑧段的内容,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6.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2分,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7.表情(答“神态”也可)(2分) 28.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2分,答出前一层意思即可,其他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后一层意思可以不说出来) 29.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 (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 (2分,每对一处给1分) 30.本题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2分) 以上共12

站立着,我们当是一棵树

王慧骐

让我们把所有作为依靠的拐杖扔掉!

亲爱的长辈,请您们以信任的目光为我们送行!——不要担心我们会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摔倒,不要总是在我们的耳边絮絮叨叨地叮咛个没完。给我们一次机会吧!给我们一次自做主张、独立作战的机会。

我们深切地明白:您们每时每刻都在全身心地呵护着我们!您们把属于自己的青春全都织进了我们渐渐长成的骨骼和一年年变长增大的衣衫里。您们在梦中也念叨我们的名字,您们期望我们有朝一日腾空而起,成为一条让您们感到骄傲的“龙”。于是您们说什么也不肯放手,您们总是紧紧地一步撵着一步地牵着我们,拉着我们,害怕我们被风吹雨淋,害怕我们一个人跑出去的时候,被天上掉下来的狼叼走。

哦!让我们说些什么呢,亲爱的长辈?

当我们在接受、在体味并从内心深处感激这份爱的时候,我们想说:够了,请在我们的生活中撒把盐吧!比起搀扶,我们缺的是摔打是碰撞是搏击!

总有一天,我们将投身于社会,而且这一天的日历已经在我们目光所及的前方——挑战似的高高扬起了。

有些事情好象是无法回避的,比如中考或高考的失利 谋职或求学时的碰壁……轻松而潇洒的流行曲,我们可以随时拨一个电话音乐台在某时某刻为我们播放,而生活的旋钮却不允许我们随心所欲的调频。
哦,亲爱的长辈,一切都不要说了,你们走过的路已经给了我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的昭示。信的过的话,这一刻就把你们肩头扛着的卸一点到我们肩上来。正是因为这幅肩膀还太软太嫩,所以才乞求分量乞求使命能压下来。

把曾经给我们作为依靠的拐杖收回去,让我们用自己的双脚支撑着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句誓言,请允许我们凿刻在无论哪座山峰的顶端之上——

站立着,我们当是一棵树!

1、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词。(4分)

(1)让我们把所有作为依傍的拐杖扔掉。

(2)请给我们的生活撒把盐吧。

拐杖:

盐:

2、“生活的旋钮却不允许我们随意地调频”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3分)

3、作者希望扔掉“拐杖”,站立成“一棵树”,为此谈了哪些理由?请写出两点。(3分)

许多事不必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如果这些你根本不在乎,那你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故达观者宠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决不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量力而拼,从容而搏,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既不骄纵自己,也不隳颓自己。
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了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要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做人,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至于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同事的误解等等,都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那么令人神往。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请简要作答。

5.说说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①“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

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③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

6.题目是“许多事不必在乎”,而文章开头却说“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揣摩作者这样开头的用意。

7.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方法。

对孩子说

①你必须吃很多粮食、蔬菜、水果,饮很多水和奶,才能渐渐增长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记住,是土地供给你营养让你渐渐高出土地,你不要忘了随时低下头来,甚至要全身心匍匐在地面上,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为了你站起来,土地一直谦卑地匍匐着,在伟大的土地面前,你一定要学会谦卑。

②为了生长,你不得不多吃一些东西,这就不得不请求别的生命的帮助,这就难以避免地伤害了它们。忠实的牛、活泼的鱼、诚恳的鸡都帮助了你的生长,多少牺牲构成了生命的庙宇。看似理所当然的过程,实际却充满着疼痛和伤害。为此,感恩和忏悔应该成为你一生的功课。这样或许沉重了些,但沉重之后,你将获得真正的美德。

③你将吃很多的盐,然后渐渐汇成内心的深海,并体会那种咸的感情。

④你将翻过许多山,很可能你找不到通向峰顶的路径,那么继续攀登吧,许多迂回重复的路,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而当你终于到达一座山顶,你会看到更远处那积雪的山峰,于是你知道,你必须不停地出发,生命就是不停地开始,只有过程,没有顶点。

⑤你必须经历很多个夜晚,为此,你应该多准备一些灯盏。学会把灯高高地举起,不仅照亮了自己的夜晚,也为远处的另一位夜行者提示了路的存在。

⑥永远向高处、向远处敞开胸怀,你将获得辽阔的胸怀和源源不竭的激情。

⑦但是孩子,你必须随时把目光从高处远处收回,看看低处。学会尊重和热爱低处吧,热爱低处的人,热爱低处的劳动,热爱低处的水域,并化做一滴水汇入低处吧。最低处的海,最低处的水,养活着这个世界。

⑧当然,孩子,我仍然没有说清楚什么,真理的金子是隐藏在黑夜的泥沙里的。为此,你必须走向你的河流,深入你的波涛,淘洗和寻觅吧,当整整一条河流都从你的手指间漫过,或许你会发现一些闪光的颗粒。

⑨即使注定不会有什么发现,你也必须走向河流,与它一同发源,一同奔流,一同历险,一同化入苍芒。

⑩孩子,向自己的河流走去吧……�

(李汉荣/文)

8.这篇文章的标题有怎样的特点?说说看。(2分)

9.③段中“咸的感情”指什么?作者这样说好在哪里?(2分)

10 ④段中“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中“弯曲”和“深度”各指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看。(2分)

11 ⑥⑦两段在内容上相互矛盾吗?为什么?(2分)

12 作者说了那么多,但在⑧段中还强调说“我仍然没有说清楚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把你的推断写在下面。(2分)

孝心无价

毕淑敏

(1)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2)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3)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4)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5)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6)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7)“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8)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9)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10)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3、作者为什么“不喜欢”(1)(2)段中的两种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围绕“孝”字,第(3)段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4)段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5、第(6)段写道:“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对第(8)段语言表达的特点做点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长辈的呵护和爱抚。

(2)生活中的摔打、碰撞和搏击。

2、我们要敢于正视生活的失利与碰壁,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3、①生命成长的需要;②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③长辈的人生经历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4.中心论点:人要活得豁达、潇洒,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分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名利不必在乎,成败不必在乎,人言不必在乎,生活中的烦人小事不必在乎。

5.①不必在乎成功(不要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因为成功也可能变为失败 ②不必在乎人言,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③不必在乎烦人的生活小事,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是情理之中的。

6.要点:作者是想把自己的议论建立在科学严密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尊重一般事情,尊重人们的一般认识,这是作者建立新观点的基础;另一方面,把两种相对的意思都说出来,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是一种辩证的态度。这样开头,既显得观点的新颖独特,又显得论述的科学严谨。

7.文章在这里是先提出问题(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再从一般事理出发,讲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接着试图举例论证,指出得宠受辱的人和事很多,然后再以达观者的正确态度和有说服力的名言论述了“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最后,以“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作结。这段文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相当清晰,论证的方法主要是道理论证。

8以一个对话者的身份落笔,亲切自然,感情色彩突出。(2分)

9.

① 明指泪水,暗指挫折、痛苦和磨难,提醒孩子这些对每个人而言都在所难免,要勇敢面对、增强承受能力。

② 好处:更形象、更具生活气息,避免了抽象、生硬说教。(2分)

10. “弯曲”:指人生阅历更丰富、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深度”:指睿智、深刻、理性。

11. 不矛盾。第⑥段针对目标理想而言,所以强调要“高”;第⑦段针对行动态度而言,所以强调切合实际,善于从头、从小处做起。 (2分)

12. ①说明作者对孩子成长问题的高度关注、殷切关怀期望和强烈的责任感。

②作者特别强调:要获得,就必须亲历亲为,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的选择,做一个有心有为有用的人。

③ 说明孩子的成长问题极其重要,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答对一个要点得满分,答对两个要点加1分)(2分)

13、只顾自己、不孝敬父母(以母亲的鲜血灌溉为代价,置亲情于不顾;太自私,太无情,不管父母的艰辛与死活。只答自私、无情亦可)

14、(3)段讲的是人们的“宏愿”(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4)段写的是严酷的生活现实(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

15、物质的东西失去了可以找回来,用完了可以再买,而如生命、青春、时间等一旦失去,就永远没有办法再找回来,更不能用金钱买得到。(举生活实例亦可)

16、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排比表达了作者劝勉人们尽孝的强烈的感情,反复强调了尽孝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句子中将尽孝的不同形式加以对举,告诉人们爱的意义在内容,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做了,建豪宅和献砖瓦的价值是相等的。

http://www.365wen.cn/new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9360 这里有很多,自己去看吧

热点内容
女主古代重生的小说 发布:2025-07-08 17:28:05 浏览:491
寻女主姓慕容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7-08 17:15:16 浏览:885
求主角穿越到古代打仗小说 发布:2025-07-08 16:54:44 浏览:694
无限后宫系统全收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08 16:01:44 浏览:881
玄幻萌宝女强小说 发布:2025-07-08 15:53:17 浏览:248
容央褚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08 15:27:32 浏览:257
好看的穿越流后宫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08 14:48:04 浏览:624
言情小说和尚 发布:2025-07-08 14:01:28 浏览:305
小说男主名字叫陈青阳 发布:2025-07-08 13:59:43 浏览:90
婢女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08 12:25:24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