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仙侠小说的起源
1. 现代仙侠小说
辰东的“遮天” 现在在连载 真的不错 好看 还有很多让人笑的元素 只是修行境界跟你要的名字不同 其实都差不多 是本人亲自看过才推荐的 真的蛮不错 追问: 看了呀,每天都在看更新的 回答: 吞噬星空 西红柿的 也不错 在连载 辰东的长生界 还有1本 “飞升之后” 忘记谁写的了 觉得非常好 看得热血沸腾 追问: 你说的差不多都看过 断桥残雪写的小说不错 跟他一个类型的小说有么 回答: 你说下书名 我看看什么样的 追问: 仙人俗世生活录 张 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修真研究生生活录 这3本小说写的不错 我喜欢这类型的 回答: 升龙道 寸芒 修真高手在现代 混沌神弟子现代逍遥 都市修神人 这几本了 特别的前面2本 都不错 追问: 嗯,后面几本没看过,寸芒看过了
2. 网络修真小说的理论来源
修真类小说是依照中国本土的道教发展起来的新型小说体裁,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修真的级别基本上就是筑基(后天期、先天期)、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度劫、大成,再到飞升仙界,再到神界。
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 修真小说分现代修真小说,古代修真小说,都市修真小说,奇幻修真小说和玄幻修真小说。 附:一曰察灵感气,是为炼气。二曰身坚神聚,是为筑基。三曰聚灵成丹,是为灵丹。四曰养丹为婴,是为丹婴。五曰元神离体,是为化神。六曰炼神入虚,是为炼虚。七曰虚聚实凝,是为合体。八曰灵身随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历天谴。
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 修真小说分现代修真小说,古代修真小说,都市修真小说,奇幻修真小说和玄幻修真小说。 附:一曰察灵感气,是为炼气。二曰身坚神聚,是为筑基。三曰聚灵成丹,是为灵丹。四曰养丹为婴,是为丹婴。五曰元神离体,是为化神。六曰炼神入虚,是为炼虚。七曰虚聚实凝,是为合体。八曰灵身随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历天谴。
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 修真小说分现代修真小说,古代修真小说,都市修真小说,奇幻修真小说和玄幻修真小说。 附:一曰察灵感气,是为炼气。二曰身坚神聚,是为筑基。三曰聚灵成丹,是为灵丹。四曰养丹为婴,是为丹婴。五曰元神离体,是为化神。六曰炼神入虚,是为炼虚。七曰虚聚实凝,是为合体。八曰灵身随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历天谴。
参考的资料:
妙伟先生所引用,为后期伍柳一派丹法派生出来的,
实乃道家歧途,很值得商榷
舍弃王重阳、张紫阳、朱云阳,刘悟元等正宗高明者
之言而不用,实在不妥/
修真九要
悟元真人(清)刘一明著
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吾师龛谷老人,略闻香风,始知自己从前之错,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错。因述吾师之意,提其修真纲领,总为九条,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不论学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纵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百年岁月,瞬息间耳。无常一到,纵有金穴银山,买不得性命;孝子贤孙,分不了忧愁。若不及早打点,临时手忙脚乱,阎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万劫沉沦。有志于道者,须将这个关口急急打开,方有通衢大路。否则,尘缘不断,妄想成道。虽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一举一动,无非在世事上用功夫,一行一止,总是在人情上作活计,不特不能成道,而且无由闻道,何贵乎出家?古今来无数学人,多蹈此辙。所以学道者如牛毛,达道者如麟角。悟真云:“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的不来无?”了道歌云:“先将世事齐放下,后把道理细研精。”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弃其假也。何则?一认其假,则心为假役,一假无不假,与道日远,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自惜性命,悬虚不实,空过岁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昔吕祖因一梦而群思顿脱,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后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况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若未勘破而强出家,有名无实,本欲登天而反坠地,适以取败,岂不枉费心机耶?吾愿学人,不论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将世事先须尝探一番。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到没一些滋味处,始知万缘皆空,性命事大,从此把身外一切虚假之事一笔勾消。脚踏实地,寻师访友,勇猛精进,为道忘躯,自然一诚格天,祖师暗中提携,当有真人度引矣。
积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云:“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可知积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务。倘离德以言道,便是异端邪说,旁门外道,差之多矣。故古之圣人,必先明道;古之贤人,必先积德。未有不明道而能圣,未有不积德而能贤。然欲希圣必先希贤,若欲成道必先积德。道德两用,内外相济,圣贤之学业得矣。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而积德无穷。自古及今,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犹必和光同尘,积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方受天诏。况金丹大道为鬼神所忌,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贤大德之人不敢传。即强传而知之,鬼神不喜,势必暗降灾殃,促其寿数。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予自得龛谷仙留之旨,以大公为怀,每遇志士,便欲接引。间或略示端倪,徐观其后,未几自满自足,不能深入,竟至日久懈怠,志气尽丧。其悭贪烦恼,甚於常人。前后数人,俱皆如此。噫!此等之辈必是祖先无德,自己无行,以是始勤终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屡遭魔障。幸喜无大关系,真宝未被窃去。有鉴於此,后遂结舌,不敢轻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倾囊付之耳。世之学人方入门户,直视神仙为至易之事,而遂骗化十方,罔知所忌。绝不思一丝一粒俱十方之血汗;一饮一啄皆众生之苦力。或有以口头禅笼人者;或有以假道法摄财者;或有以黄白术谋骗者;千方百计,不可枚数。异日欠下十分债账,不知如何消化。古人谓:“两只角或有或无,一条尾千定万定”者,必此辈欤?有志斯道者,须当以德行为重,自立节操,不要糊涂作事,担误了前程。何为德?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者是也。何为行?苦己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雠,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者是也。能积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见,决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则,不积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谓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矣。更有一等不务本分之流,作孽百端,朝酒肆而夕花乡,口道德而心盗跖,损人利己,千奇百怪,不知自悔,反怨自己无福无缘,乃毁谤丹经尽属诳言。真地狱种子,当入异类,求其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吁!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不积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尽心穷理第三要
《说卦传》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知尽性至命之学,全在穷理上定是非耳。穷理透彻,则性能全,命能保,直入无上至真之地;穷理恍惚,则命难修,性难了,终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糊涂修行,生则既然糊涂,死时焉能亮净?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为耶!金丹之道,包罗天地之道也,窃夺造化之道也,至尊至贵,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学人不想自己性命为何物,不辨祖师法言是何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语之妙,即欲成道,日则浪荡打混,夜则高枕安眠,以丹经为无用之言,以子书为哄人之套。诈称有道者,以错引错,妄冀成真者,以盲诱盲。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过是走马看花,何尝深用心思,穷究实理。古人亦有谓“若还纸上寻真义,遍地都是大罗仙”之语,是特为不求师者而发,非言丹经子书为无用。后人不知古人之意,多借此为凭证,而即置经书于不问,大错大错。夫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发,一言半语尽藏妙义,不知费尽多少老婆心,为后人作阶梯,与教门留眼目。而反毁之谤之,其罪尚可言乎!即后之高人贤士所作所为,总在古人范围之中,究其实落,未必高过于古人。今之高人不哄学人,则古之仙真不误后世也可知矣。吾劝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细穷细究,求师一决,通前达后,毫无一点疑惑,方可行持,慎误自恃聪明,而有己无人;亦勿专听梆声,而任人误己;至于不通文字之学人,亦须于俗语常言中,辨别实义。盖俗语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如“没体面”,“没人形”,“有窍道”,“好自在”,“颠三倒四”,“随方就圆”、“随机应变”、“沙里淘金”、“无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无人”、“不知死活”、“不顾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礼下于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等语天机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个悟头,朝参幕思。虽大理不明,而知识渐开,与道相近,亦不空过了岁月。此穷理之学,不论贤愚,人人可做,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见,不得贸然下手。倘遇明师,必须彻始彻终,追究个清白,真知灼见,得心应手,方不误事。若知前不知后,知后不知前,知阴不知阳,知阳不知阴,知体不知用,知用不知体,或知有为而不知无为,或知无为而不知有为,或见元关而不知药生,或知药生而不知老嫩,或知结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结胎而不知脱胎,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炼,或知武炼而不知文烹,或知阳火而不知阴符,或知进火而不知止足,或知温养而不知抽添,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未许成真。不但此也,且阴阳有内外,五行有真假。性命工夫两段,先后二天各别,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此等机关究之不彻,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是以吕祖三次还丹未成,后得崔公《入药镜》而始完功;紫清有夜半风雷之患,重复修持而方了事。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领袖,些子不明,犹有不虞,而况他人乎?学者须当三思之。
访求真师第四要
古仙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又《悟真》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诚哉性命之学,必有师传,非可妄猜私度而知,昔道光顿悟圆通,自知非向上事,后得遇杏林而成大道;上阳即得缘督之诀,不敢自足,犹必见青城而备火候;三丰嵩山苦历十余年,一无所得,后感郑吕二仙指点,方知大事。虽世间微艺薄技,尚赖师传而知,况性命大事,岂能无师而晓?盖性命之道,乃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扭气机、先天而天弗违之道,鬼神不能测,蓍龟莫能占,得之者立跻圣位,直登彼岸,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难事,苟非圣师附耳低言,如何知之?独是旁门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乱真,谁为盲师,谁为明师,甚难辨别。然辨别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独弦绝调,不滥交,不谄世,不同党,不要名,不恃才,不谋利,不欺人,不怪诞,一言一语,俱有益于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于圣教,贪、嗔、痴、爱而俱无,意、必、固、我而悉化,品节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脱洒,个个所不能到。间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试其真假,果其白玉无瑕,方肯指示端倪;如其非人,决不敢轻泄天机。此所以为明师也。若夫盲师无而为有,虚而为盈,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或有指男女为阴阳者,或有以经粟为黍珠者,或有以炉火为外丹者,或有炼心肾为内丹者,或有以存想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为抽添者,或有转辘轳为周天者,或有认顽空为无为者,或有以运气为有为者,或有以忘形为修静者,或有以炼睡为退阴者,或有服硫黄为进阳者,或有避五谷求延年者,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此等之辈,功德不言,节操不立,身衲衣而腰钱囊,头簪冠而心蛇蝎,见富贵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饮酒啖肉,不顾十方血汗,丧名败教,那知万劫沉沦,行步时、只在钱财上用功夫,举动处、尽于衣食上费心思,一头一拜,即收为徒,一茶一饭,即便传道,借圣贤之门户,而自欺欺世,窃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只知一身饱暖,那管他人死活。学人若听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于网中而伤害性命者。况一惑其言,认假为真,固结不解,虽有高真圣师欲为提携,亦无门可入。天下道人遭此难者,不一而足。缁黄之流,东走西游,谁无几宗公案?谁无几句话头?只以口头三味取人,则人人是佛,个个是仙。试问学道者千千万万,成道者能有几人?大抵圣贤不常见,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见、不多得,所以为高人。高人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岂得以口头三昧为高人乎!当年予师秘授试金石一方,善识人之高低身份。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财气试之,而不能动者,必非凡品,更以《悟真》、《参同》诘之,而随口应者,即是明师。屡试屡验,百发百中,愿以此法,共诸同人。
炼己筑基第五要
《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须先炼己待时。”《悟真篇》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盖修真之道,还丹最易,炼己至难,若不炼己而欲还丹,万无是理。夫还丹者,如房屋之梁柱;炼己者,如房屋之地基。未筑地基,则梁柱无处建立;未曾炼己,则还丹不能凝结。学者得师口诀,急须炼己,炼己纯熟,临炉之际,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铅汞相投,情性相合,自无得而复失之患。特以人自有生以来,阳极生阴,先天走失,后天用事,当年故物,尽非我有,加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精漏、神昏、气败,将此幻身如破锅烂瓮相似。锅破瓮烂,盛不得水;人之身体衰败,还不得丹,同是一理。故虽后天假物,非还丹药料。然未还丹,尚藉赖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损伤。古人云:“若无此梦幻,大事何由办?若还大事办,何用此梦幻?”又云:“不怕先天无真种,只怕后天不丰光。”盖后天足则先天可复,先天复则后天可化,炼己筑基之功,岂可轻视乎!何为炼己?少贪无爱,炼己也;牢固阴精,炼己也;打炼睡魔,炼己也;苦己利人,炼己也;大起尘劳,炼己也;心地下功,全抛世事,炼己也;勇猛精进,以道为己任,炼己也;脚踏实地,步步出力,炼己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炼己也;披褐怀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炼己也。炼己之功居多,总以无己为归着。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炼己炼到无己时,外其身而身存,后天稳当,基址坚固,先天真阳来复,混而为一。“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一时辰内管丹成矣。若为炼己,遽行一时之功,则后天不固,先天虽在咫尺,未许我有。盖其铅至而汞失迎,坎来而离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噫!筑基时须用橐龠,炼己时还要真铅。炼己筑基,岂易事哉!
和合阴阳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阴阳之道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方能生育。金丹之道,惟采取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之气,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乃自虚无中来者。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有者,真阴真阳;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初弦之气即先天气,此气非阴阳交感,不能有象。若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阴阳,别无他术矣。但阴阳不一,倘认假为真,徒劳心力,无益有损,不可不辨。男女之阴阳,尘世之阴阳也;心肾之阴阳,幻身之阴阳也;日月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也;冬至夏至,一年之阴阳也;朔旦望后,一月之阴阳也;子时午时,一日之阴阳也;二候四候,一时之阴阳也。凡此皆非金丹之阴阳。金丹阴阳,以我家为阴,以他家为阳;我为离,他为坎;离中一阴为真阴,坎中一阳为真阳。取坎填离,是以真阴求真阳,以真阳济真阴也。且阴阳又有内外之别:内之阴阳,顺行之阴阳,生身以后之事,后天也,人道也;外之阴阳,逆运之阴阳,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内外阴阳皆无男女等相,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若着色空有无之形,便非真阴真阳实迹矣。既知阴阳,须要调和相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缓,不有不无,不即不离,不躁不懦,或阳动而阴随,或阴感而阳应,或阴中用阳,或阳中用阴,或借阴以全阳,或用阳以制阴,或以内之阴阳而助外,或以外之阴阳而济内,内外合道,金丹自虚无中结就,取而服之,长生不死。《参同》云:“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悟真》云:“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三丰云:“世间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调和阴阳之道,尽於此矣。
审明火候第七要
古经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则是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盖药物虽难觅,若遇明师点破,真知灼见,现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于火候,有文烹、有武炼,有下手、有休歇,有内外、有先后,有时刻、有爻铢,有急缓、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变化多端,随时而行,方能有准。若差之毫发,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难。何为火?煅炼之神功也;何为候?运用之时刻也。运用时刻在鸿蒙将判、阴阳未分之际;煅炼神功在天人合发、有无不立之内。且有外火候、有内火候。外火候,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内火候,沐浴温养,防危虑险。虽内外二药相同,而火候运用大异,不遇真师,焉能知的?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盗天地之生机、窃阴阳之祖气,回斗柄而转天枢,开坤门而塞艮户,其妙在乎积阴之下一阳来复之时。此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谓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时者是也。惟此一时,易失而难寻,易错而难逢,得之则入于生道,失之则入于死道。圣人于此一时运动阴符阳火,拔天根而钻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夺二十四节之正气。水火相济在此,金木交并在此,铅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若过此时,阴阳分离,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后天,不堪用矣。至于“曲江岸上月华莹”,生药之火候;“风信来时觅本宗”,采药之火候;“水生二药正真,若待其三不可进”,老嫩之火候;“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急缓之火候;“忽见现龙在田,须猛烹而急炼;但闻虎啸入窟,宜倒转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温养之火候;“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谨护持,照看炉中火候飞”,保丹之火候;此皆还丹之火候。若夫大丹火候,别有妙用,“受气吉,防成凶”,结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固济之火候;“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当”,养胎之火候;“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沐浴之火候;“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防危之火候;“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完入圣基”,胎成之火候;“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凡笼寿万年”,脱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终之火候。更有内外两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时须要世间财”,采药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结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阳复起首,别妙用混合百神”,结胎火候中之火候;“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脱胎火候中之火候;内外二丹火候之秘,于此尽矣。其中又有细微奥妙之处,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临时变通,非可以文字传矣。
外药了命第八要
《悟真》云:“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缘督子曰:“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曰他家,曰虚无,则知非一身所产之物。说到此处,诸天及人皆当惊疑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人得天赋之正气,为万物之灵,具此气即具此理。气者,命也;理者,性也。是性命者,天之所与也。天始与之,而天终夺之,此势之所必有者。若以后天幻身之物与天争权,总在造化规弄之中,焉能脱的造化?不有金液还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万无是理。金液还丹之道,先天之道也。先天之道,包罗天地,运动阴阳,系天地之外机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轮回,出凡尘而入圣基。但此机秘远隔千里,近在咫尺,可惜世人不肯认真,日远日疏,绝不返顾,自送性命。若有志士,穷究实理,忽的打破疑团,截然放下,直超彼岸,则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载也。然丹成最易,而修炼甚难,使无虚实相应、阴阳变化、以术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结。以术延命之道,乃夺天地造化之权,窃阴阳消息之机,转生杀,扭斗柄,先天而天弗违之道也。《阴符经》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见。”《悟真》云:“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盖人自先天失散而后,真阳有亏,形虽男子,其中皆阴,倘执一己而修,不过涕唾津精气血液,不过眼耳鼻舌身意,不过七情六欲、五蕴八识、三彭百穴,是以阴济阴,命何由接,丹何由接?故《参同》云:“牝鸡自卵,其雏不全。”此其证也。夫丹经所谓外药者,以其我家真阳失散于外,不属于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迷人不知,错会他字、外字,或猜为御女闺丹,或猜为五金八石,或猜为天地日月,或猜为云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殊不知真正大药,非色非空,非有非无,乃鸿蒙未判之始气,天地未分之元仁,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作佛。圣人以法追摄,于一个时辰内结成一粒黍珠,号曰阳丹,又曰还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铅,以此真铅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霎时乾汞结为圣胎,此外药之名所由有也。试细申之,“药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外药也;“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外药也;“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外药也;“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外药也;“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外药也;“坎离之气和合,黄芽自生”,外药也;但药本在外,如何得向内生?药属于他,如何得为我有?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气运用,复成一太极,火功到日,炼成一粒至阳之丹,取而服之,长生不死,与天地同春,与日月争光,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噫!万两黄金买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金丹大道,万劫一传,至尊至贵,得之者立跻圣位,不待他生后世,眼前获佛神通,人何乐而不积德修道哉?
内药了性第九要
《道德经》云:“有欲以观其窍,无欲以观其妙。”此二语乃金丹大道之始终,古今学人之要诀。外药不得,则不能出乎阴阳;内药不就,则不能形神俱妙。上德者修内药,而外药即全;下德者修外药,而内药方就。外药者渐法,内药者顿法。外药所以超凡,内药所以入圣。“有欲观窍者”外药,窃夺造化之功,幻身上事;“无欲观妙者”内药,明心见性之学,法身上事。倘外药已得,而不修内药,即吕祖所谓“寿同天地一愚夫”耳。况大丹难得者外药,外药到手,即是内药,圣胎有象,阴符之功,即在如此。《参同》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所谓“无欲观妙”者此也。“无欲观妙”者,无为之道,但无为非枯木寒灰,绝无一事之谓,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铅添汞、防危虑险、固济圣胎之功。所以融五行而化阴阳,以至道法两忘,有无不立,十月霜飞,身外有身,极往知来,归于真如大觉之地,即佛祖所谓正法眼藏,涅盘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若非了命之后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虚而不实,未曾在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总然了得真如之性,若有一毫渗漏,难免抛身入身之患。后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为不足贵,试问世间学人,有几个能明涅盘之心乎?有几个能见真如之性乎?涅盘心、真如性,净倮倮、赤洒洒、圆陀陀、光灼灼,通天彻地,非可以后天人心血性而目之。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之语,是特为未修命而仅修性者言之。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若不修性,则应物固执,空有家财而无主柄。若不修性,虽幻身已脱,而法身难脱。若不修性,只可长生,而不能无生。若不修性,虽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难全。内药了性之功,所关最大,无穷的事业,皆要在此处结果,何得轻视性乎?吾愿成道者,未修性之先,急须修命;于了命之后,急须了性。阴阳并用,性命双修,自有为而入无为,至于有无不立、打破虚空,入于不生不灭之地,修真之能事毕矣。
3. 最早的仙侠小说
仙侠小说,在唐、清时期比较繁荣,兴起于民国之后,与传统武侠小说相比,更加虚幻飘渺。仙侠作品中,往往会有神、仙、人、妖、魔、冥(鬼)六界芸芸众生出现,融入到角色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角色往往会有各类法宝、仙器等。
仙侠小说在创作上,近代古典仙侠以《蜀山剑侠传》为代表。现代古典仙侠构思元素上,以《山海经》、《淮南子》、《千字文》、《聊斋志异》等古书为素材,《中国神话史》(袁珂著,该本为论文性质,故事性质见其所著《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学》等著作为参本,创新出的特色现代古典仙侠作品。
新现代仙侠小说以《破魔》、《珞珈谪仙记》、《逍遥剑仙录》、《神武黎明》、《天朝侠客》、《大道独尊》、《一剑弑仙》、《飞刀问道》、《蜀山风云录》等为例,属于新现代流派。新书在后面是可以找到看小说的方法的。
4. 仙侠类小说到底怎么开创出来的,是有确实有类似的东西才有了他们写作的来源。
修真界的设定基本上都是沿袭了《缥缈之旅》,它结合了西方的魔法传说和东方的神仙故事的一些内容。这样的一揽子设定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不能不说这样的设定,多少有些笼统和模糊。
尤其是关于制器的描写,只是描写了制器的原料和过程,却没有说明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原料在什么样的容器之中被炼成法宝。不过读者并没有计较这些,他们对于缥缈的喜欢,还是发自内心的。后来的作者有很多人尝试着补上这个空白,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补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被大家通用。
还有就是对于环境的设定,现在流行的是两种素材:缥缈的宇宙星球型和诛仙的架空环境类型。怎么说呢,各有千秋吧,倒是更倾向于后者,这样的环境设定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缥缈的设定倒是更让人感觉贴近现实,毕竟在很早以前的剑仙小说时代,人们还不知道宇宙的概念。
这个时代流行混混和无赖的主角,这样的性格却是描写起来会有更多的笑料,也能有更多的故事情节发展,不过已经在各种体裁之中泛滥了,不止是仙侠类的。
仙侠小说,这该是网络幻想小说中一个很特殊的门类——其实每个门类都特殊,可毕竟我也写仙侠,所以就更偏爱这类题材。
以下,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说起:
如果把《悟空传》包括进来,仙侠小说其实是出过经典的,但无论如何,《悟空传》短了些,而且今何在也逐渐淡出网络——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所以就先存而不论。
那么,不得不提的,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应该排到第一位的仙侠小说,其实早有了定论,就是《蜀山剑侠传》。这个无希望复平的大坑,华丽到了极致,多少回梦见过绿袍老祖,金蚕蛊的厉害也不用再提,三英二云,绝世风华,后辈小子没份儿望见项背。至于《青城十九侠》等等,固然也称得上一个妙字,倒还超不过《蜀山剑侠传》去,就罢了。
老派剑侠小说不是本文的主题,随便这么一说而已。还珠楼主与宫白羽等人以写过这类小说而感到终生蒙羞,不敢见人,这是时代问题,放在今天,若几位老人家还能在世,说不得,我是必定会拜到门下,甘当走狗的。
只是正因为先贤以为此类小说无益世道人心,写作时固然倾注了绝大的心力,却也有勉强凑合的时候,这不免是重大的遗憾了。试想,老人家们若能把全副精神放进去写本书出来,怕是我这样写仙侠小说的家伙会绝了动笔的念头,纵然吞上几副熊心,也只能摇头叹息。
我想那叹息该是欢喜的。
再往前追,还有《聊斋》、《封神演义》、唐人宋人的传奇,无数笔记小说……单一套《太平广记》,也足够人抄的了,那就一并伏下来,只说说今天网上的作品。
我等写仙侠小说的人群,大都在三十岁以下,四十左右也有,但终究是少到了可怜,而即便过了四十,想要贯通前人的典籍,积累下足够深厚的国学功底,也是痴人说梦。是以,现在网络上的仙侠小说,往乐观里说,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反过来,也就成了本文的题目:“群峰竞秀,不见泰山”。
说白了,优秀作品不少,可超乎其类拔乎其萃,能被称作“第一”而无愧的,实实在在是还在酝酿之中。
算我闲了,写这篇东西,把我看过的仙侠小说里的“群峰”一一列出来,既为做个纪念,也算留个想头。网络小说开山至今不过十年,已经有些正经的作者出来,我盼着在这些人里,能有人努一把力,写部叫人称颂,赶上《冰与火之歌》、《深渊上的火》的地位的作品出来,带着大伙儿一块儿繁荣,一块儿吃成饭桶。
5. 谁介绍一本好看的现代仙侠小说
开唐 作者:小椴
隋唐交替的繁杂世界,多少豪杰的明争暗斗,暗夜里出鞘的不是冷箭,而是一曲云韶舞,这一切,都通过小却——一个少年的双眼,他是谁,他与李家有怎样的深仇大恨,风起云涌的岁月,写不满一个孩子的心。
传统武侠,带着挥毫泼墨的霸气,却又有几分沧桑韵味,小椴作为金古温梁后的新一代武侠宗师,用他独特的椴式风格,书写了隋朝末年的繁乱天下。
《镜》系列 作者:沧月
云荒大陆上的纷争,多少个不同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为缔造新的云荒而战斗。鲛人海皇内心隐秘的爱,白族太子妃冥灵的身,游走在云荒大陆上的中州少女,冰族少将孤苦的人生,纷纷扰扰的世阿,你该用什么来回报这些你看似微不足道的人。
玄幻式的,最好只看前两部,双城和破军,我觉得再往后写的故事情节就不是很好了,但龙战中的人物情感描写特别好,你可以去静下心读一读。
:《乱花飞过秋千去》
作者:水阡墨
小说简介:
古代仙侠偶像小说,本年度最具想象力的作品。
在这个世上,我们总是身不由己,捉弄着命运也被命运捉弄。
我们看透了结局却猜不透经过,就好比你最想去的地方,却没有通向那里的路。
这是一个架空世界里的仙侠故事。传说中用三昧真火和女娲补天石能铸造出举世无双的葬天剑。很多年前,积羽城的一个铁匠和梅花仙暗生情愫,不小心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一时天下大乱。若干年后,本来在临仙镇平静生活的林月见因为胳膊上的梅花印记而踏入了这场纷争。来去无踪的燕千秋和知晓天下事的唐双修纷纷介入,神秘莫测的断肠人控制着争斗最初的局面。千年前早已注定的结局是否能被改写,明知道是错却还要一错再错的情感是否能够得到宽恕?
6. 仙侠修真小说的发展史(详细到代表的作者和书名)
修真小说发展的几个时期代表作
第一时期奇幻修真-《飘邈之旅》
第二时期仙侠修真-《佛本是道》
这俩本书分别为修真小说开宗明义之必读书籍
小说修真分为:
第一种
漂渺型,主要有几大设定。宗师作《飘邈之旅 》
首先是修炼的等级,有十一种,计有: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有的作者只设定了八九种,但内容大同小异)此类型作者注重等级的划分,到了最后大乘期后就可飞升仙界
其次,作者的修炼过程很多都是先在一个星球修炼,能力提升或受外力影响再到不同的星域提升等级,作者较注重凡人界的描写,有的作者还延升了仙界和神界。
其三,此类型作品不注重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所谓的“三清”等高人不一定会出现.
此类型代表作:《无极魔道》(作者:逆苍天 ),《星辰变》(我吃西红柿),《星峰传说》,《月落星沉》,《皇极惊世录》,《诛仙》等
第二种
古典神话类,此类型注重源头,设定基本参照《封神榜》、《西游记》、《蜀山剑侠传》,特别是现在此类型小说中的重要人物都有借鉴 代表作:《佛本是道》,《仙道厚黑录》,《绿袍老祖》,《地皇传说》,《重生之我成了东皇太一》等
第三种
以现在大多数的修真小说中涉及的仙界为起点.简单描写或直接越过凡人界,从仙界开始述说,有的还把仙界之上设定了神界。
代表作:《飞升之后》、《仙界修仙》、《仙凡道》、《紫气浩然》、《终南启示录》 等
此类型作品作者设定不一,各有出众之处.
第四种综合型
即不是漂渺型,也不是古典型,是作者自己另类设定的等级级别
代表作:《纽约剑修》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修真小说,只要能攻的,作者都非常注重修道中能力的提升,只是每个作者设计的功力等级不定相同而已。
修真是把外界的高级的能量存在自己的体内,来改善自己的体质,以得到最大潜力的开发。修真开始的力量称‘真元力’,成仙以后所拥有的力量称‘仙灵之力’,修神开始的所拥有的力量称‘神奕力’,成为神后所拥有的力量称‘神之力’。还有修散仙、鬼、妖、魔、灵体、妖仙等等。散仙,是没有渡过天劫,只剩下元婴的人,安全修炼千年后,利用海玛瑙或者其余的方法修炼而成,修炼成功了以后,每千年要遭受天劫,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多九次就魂飞魄散;(代表人物《飘邈之旅》莫怀远)鬼,一般都是由魂魄开始修炼;妖,各种非人的东西,如动、植物,石头一类,常年累月的吸收日月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意代表人物识,才开始修炼的;魔,就是各种修真之人,通过损害他人生命的方法提高自己境界、功力的修真人。 (代表人物《飘邈之旅》赤明魔尊,后改修神。)
根据每个小说的设定不同,境界,层次,名词概念也不同。
现实修真分为:
一: 修真门派
中华从上古至今有八十余修真门派, 流传至今多已没落,解放后,修真界以全真教分支[龙门派]及[正一派]为目前最大的两个门派,其它如武当三丰派,华山派等等二十余家现存于世。
二: 丹道简介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 ,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三: 修真方法
根据门派不同, 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 [西派] [南派] [北派] [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
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经典修真小说: 佛本是道 幻世道 飘渺之旅 剑仙 星辰变
7. 现代仙侠修真小说
这个啊,极品要不,诛仙我看了不错,但是没有爽到家的感觉,飘渺之旅,这本书是开派祖师,你要看的,看了呢,额,我至今也没发现一本赶得上的,那我介绍一本人物塑造不错,但是没咋上榜的,上榜的也不咋滴,《至尊觉醒》,不好看你砍我,我看的小说已经以千记了,这本很符合读者胃口,相当有前途,不看是你的遗憾啊。。。。。。
这本书有100万字以上了吧,没咋注意,看了很久了,大师级作者,我的感想就这个。。
我只想说,哪里有可以介绍极品的地方,介绍给我啊,我有好书《至尊觉醒》,希望与喜欢仙侠的人一起分享,真的,我只想赞美作者,分享小说。。。
8. 仙侠类小说的鼻祖是哪一部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是中国现代剑侠类,仙侠类,玄幻小说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还珠楼主(1902一1961),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
9. 有关从上古到现代的仙侠小说
《末日星语》
今看全球人类文明,曾经繁荣者数不胜数,却多已消亡,唯有亚欧大陆的古老文明得以流传,其演化而成的现代文明更是引领当今世界,成为科学界与修真界的主流。亚欧大陆本为一块大陆,却因东西方发展差别过大,从而分作两大洲。
亚欧大陆乃钟灵奇秀之地,最为神奇之处,在于空中飘浮着五座仙山,分别为东方蓬莱、西方灵山、南方蜀山、北方天堂、中居昆仑。五座仙山上灵气极为充沛,乃是领悟天地大道的绝佳好地,除天堂位于欧洲境内,其他四座仙山皆属亚洲。
全球修真最为繁荣的国度神州之国,便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方。神州浩土,广袤无垠,仅仅一国便坐拥蓬莱、昆仑、蜀山三座仙山,其间修道门派数不胜数,传承数千载的道佛魔巫之法,无一不是世间最顶尖的修真之术,更有无数修真有成之士,在天地间餐风饮露,放声长谈天地大道,使得神州大地呈一片繁荣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