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白门柳
㈠ 白门柳的内容梗概
《白门柳》小说共分为三册,分别为:《白门柳1:夕阳芳草》、《白门柳2:秋露危城》、《白门柳3:鸡鸣风雨》。
《白门柳1:夕阳芳草》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一部。本书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
明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威逼山海关。而在大后方南京,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在党争中失利的前礼部右侍郎、东林党前领袖钱谦益与宠妾柳如是商议,为了复官,谋划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利益交换,答应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多数复社成员在虎丘大会上做出公议,支持阉党余孽阮大铖出山。同时,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襄为了将父亲调离前线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因此,江南士大夫集团复社内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侯方域、陈贞慧、顾杲、梅郎中、张志烈、黄宗羲等复社成员齐聚青楼,与名妓眉娘、李十娘聚会,空议国是。国丈田宏遇四处搜罗美女,掳走陈圆圆,董小宛为了躲避他的追捕逃进钱府,被柳如是收留。黄宗羲拜访钱谦益请他出面倒阮,钱谦益表面应承,暗中已经指使郑元勋主持大会挺阮,最后事情败露。冒襄访陈圆圆不见,悔恨不已,不久后巧遇董小宛,几经周折后与之定情。黄宗羲与方以智进京就试。马士英打败张献忠后,钱谦益转而向马士英示好。
《白门柳2:秋露危城》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二部。明朝国破君亡,面对南下的清军,聚集白门的士人阶层有的誓死坚守,有的仍热衷于私利,一时间,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轮番登场,在金陵演出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喜剧。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翔实的史实为经纬,编织成一幅层次分明、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画卷。
明崇祯十七年,黄宗羲之弟中选贡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绍兴拜会老师刘宗周,在他家得知清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已死,奋力阻止老师自杀殉国。留都南京群龙无首,权力斗争混乱,拥护璐王和拥护福王的两派争执不休。钱谦益试图说服吕大器、雷縯祚拥立潞王,在城内散步针对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启。兵部尚书史可法则欲立桂王,以平息两派之争,他还召集部属商议反清对策,与马士英达成协议,谁知马士英出尔反尔,最终拥立了福王。冒襄偕同董小宛,举家迁往南京,路上偶遇逃难的方以智。复社还在起内讧,不同派系相互攻击,复社所依靠的史可法却决定去江北督师,让马士英留守朝中。李自成被吴三桂打败,逃出北京。钱谦益夙愿得偿,赴南京就任礼部尚书。刘宗周上书痛斥朝廷腐败,引来杀手威胁。不久,权奸马士英和阮大铖在争权夺利的战斗中又占了上风。扬州城终于被清军攻破,史可法以身殉国。弘光皇帝逃走,南京陷落,留都官员作鸟兽散,钱谦益欲投奔清朝,柳如是誓死不从。
《白门柳3:鸡鸣风雨》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三部。明朝覆亡已成定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士人们也面临牺牲名节侍奉新主子,还是放弃前途固守旧志的两难。本书以写实的风格,反映了明末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惨景,作者笔下的文人、青楼女子、烈士、江湖艺人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清顺治二年,龚鼎孳等明朝旧臣剃发改服,归顺清朝。黄宗羲等人则在江南继续练兵,坚持抗清,建立了鲁王政权。洪承畴被任命为江南总督,继续南下攻城。柳如是因为反对钱谦益投靠清朝而与之闹翻,执意留在南京,期间因为心存不平、寂寞难耐而与人暗通幽曲,在当地传出丑闻。钱谦益终于决定辞官回家,家人抓获柳如是的情人,向他告状,钱谦益知晓真相后原谅了柳如是。冒襄和家人从海宁逃走,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幸亏董小宛苦心周旋,悉心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黄宗羲回乡筹集粮草,未料到家乡民不聊生,幸亏黄宗会急中生智,从公差手中购得粮草,黄宗羲于是率领水军继续战斗。马士英和阮大铖为了给自己留下活路,在鲁王和唐王之间穿针引线。柳麻子、沈士柱等人暗自混入南京城,与冒襄会合,试图将外面的军队放入城中,结果沈士柱慷慨就义。虽然大势难以扭转,但幸存的江南士子还是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抵抗运动。
㈡ 小说《白门柳》的内容梗概
《夕阳芳草》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截取的是崇祯十五年(1942)一年中的事,描绘了明末举国陷入动乱与战祸之际,以复社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和以阮大铖为代表的阉党余孽及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政治投机分子之间的复杂斗争。其中冒襄与董小宛、钱谦益与柳如是等江南名仁与秦淮名妓之间的爱情纠葛尤其委婉动人。本书场景辽阔,绚丽多姿,展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长卷。
明末清初,祟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晚明政权一触即溃,被汉人蔑为“鞑子”、“建虏”的满清王朝迅速统一华夏。历史巨变的洪流,猛烈地冲击着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时文化精英的文人士大夫们,面临着瞬间生死、惊天荣辱、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毁灭、固守与求变的“绝地思考”。《白门柳》,以惊世骇俗的“钱柳姻缘”为主线,以天下毁誉的钱谦益、黄宗羲、史可法、阮大铖等文士政客和柳如是、董小宛等秦淮名妓为主角,将当时中国文化精英们的生死悲歌,跃然复活于今人的面前。
蕴满着“家国之思”,又处处飘逸着命定的文化诗魂,文词醇厚,义理丰富,固然是题中之义,但是对本真生活的意义与真理的探寻,对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处的生命激情的抒发,对自由诗人世代追寻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向往,更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情怀与文学智慧。
㈢ 白门柳 共3册怎么样
晚明史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那一段渲染着凄美异彩的年代,始终是文学与历史的最佳交汇点,也是文化想象的不竭源泉。自明亡后,与明清易代家国遗恨相关的宏大叙事便不断涌现,“稗史”式的叙事如《桃花扇》、《影梅庵》和《半野堂》的传奇早已成为中国文化想象的一部分,近世来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和姚雪垠的《李自成》,亦构成对那一时代的重要表述。翻开所有关于晚明世相的扉页,从孔尚任的,到陈寅恪的,对于晚明士大夫命运的关切似乎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那些至今飘荡于江南空气里的江南才子、佳人的遗响,更是会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怀。 日前有幸得到由广东作家刘斯奋先生所著《白门柳》一套。作者刘斯奋从1981年到1997年,历16年光阴,苦心经营了“在明清更迭之际,再现天崩地解”的《白门柳》,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于是,在寂寂的深夜里,我纵身投入了《白门柳》的艺术世界里,不,更确切地说是《白门柳》为读者所展现的人物命运中去,在充满韧性与人性意味的文字里,时而情不自禁地浅斟低唱起来。带着浓厚兴趣的阅读之后是细细的咀嚼与品味,《白门柳》这一小说三步曲在我心底激荡起的涟漪,大抵是这样一些—— 首先,不得不说一说我对《白门柳》艺术定位的理解。在我看来,《白门柳》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并系住读者的灵魂,在于其以史笔写诗魂,以诗性去激活历史的艺术定位。多卷本,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在这三个范式三个视野的融合上,《白门柳》无疑彰显出了它灼灼的艺术魅力。整个三部曲的调子,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全是雄性、刚烈色彩的,与其相反,刘斯奋将那段凝重惨烈的历史化于另一种细腻、婉约的故事之中,在小说中,大历史的天翻地覆、风云变幻往往与儿女情长同样不可或缺。 其次,我得感谢自己以往的阅读与知识的积累。明清易代史的文字多到不可穷尽,其门类、出处五花八门,评价与论述亦往往大相径庭,为读者的甄别、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过去的多年里陆续阅读了诸如《晚明史》、《南明史》、《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桃花扇》等等与此相关的作品,在头脑中早就编织起一张晚明众生相的大网,而其间具体的人与事、情与境,亦不至于太陌生,这为我理解《白门柳》中的深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读《白门柳》,很难不为作者伸缩自如的情节编排所动容,换言之,只要是稍具人文精神与历史情怀的读者,就极易不自觉地陷入作者有意安排的“陷阱”之中,扮演起小说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角色。在读三部曲第一部《夕阳芳草》之时,仿佛逆着时光的隧道倒退到崇祯末年,眼前满布着举国动乱、战祸的愁云惨雾,我化身而为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辽阔绚丽、波诡云谲的明末历史舞台上,与以阮大铖为代表的阉党余孽及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政治投机分子之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董小宛、柳如是,则为这阴云密布的场景抹上几许亮丽的色彩,冒董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令我时不时地唏嘘感叹。《秋露危城》是《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二部,随着急转直下的形势,我的情绪陷入到另一番境地——李自成率兵攻进北京,崇祯帝的自缢在江南投下了极大的阴影,局势迅速混乱起来。此时,我仿佛成了充满正义感与责任感的黄宗羲、陈贞慧、史可法,为着江南的半壁河山,为着光复大明的河山,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进行着角逐、较量。政治场中严酷的正邪之战、社党内部惊心动魄的恩怨纷争令我有锥心之痛,而秦淮两岸的男女在乱世的感情纠葛,又是那般迷离交错。直至清军一举南下,弘光朝迅速崩溃,遂又唱起悲风四起的末世挽歌,晚明悲歌似将终结,却还不能划上句号。带着如此困惑,进入了三部曲第三部《鸡鸣风雨》之中。我的身心似乎被肢解为几股,分别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会是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的黄宗羲,一会又是携爱妾董小宛颠沛流离的冒襄,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交织相映,在凄风苦雨的晚明天空下,对于人性的种种似有更加充分和彻底的领悟。 带着踉跄的步履走进《白门柳》的人物世界,在作者纵横开合艺术神笔的指引下,我在晚明社会毁亡的瞬间中,经历了无数次撞击、粉碎、熔化的肉身体验,于是,又迈着彻悟后坚定从容的步伐,走出《白门柳》,走向在现实之中关于历史的思索之门。 我思考着,为什么在国破家亡之时,偏偏是文弱的书生以其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力挽狂澜的历史重任?早先读《晚明史》,便已与东林、复社相识相知,以东林、复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集团,伴着江南地区蓬勃的商品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在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的晚明时代,必然急欲显示出他们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他们先天的弱点。《白门柳》将其笔触着重于其中分量最重的主角,即所谓“士”这一阶层,让他们接受明末血雨腥风的洗礼,将其置于中国十七世纪中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焦点,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白门柳》中显然有类似孔尚任的《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思路,与《桃花扇》不同的是,《白门柳》所要抒发的并不仅仅是朝代的更替之感,更有“士”在中国文化变迁沧海桑田的命运之感。因此,与其说《白门柳》写的是历史,还不如说它写的是一个阶层的命运升沉。 在《白门柳》中,我们不难捕捉无时无刻不贯穿其间的“反思”。习惯了“大历史”叙事方式的读者,不妨体会一下《白门柳》对“小历史”的关切。刘斯奋不仅仅满足于通过价值和道德的选择观察史实,且将其思索之笔刺向历史中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私处”。试举两例——关于党争的描写,他一方面透视了诸如马世英、阮大铖等“士”这一阶层的投机者,但另一方面,他也不仅仅从道德方面肯定复社文人的行为方式,而是深刻地将欲望与道德的复杂而微妙的组合给予了深度的表现。如复社内的人事斗争并不会因为其政治方面的正义性而被忽略,而是揭开其中不为人知的隐秘。关于冒襄和董小宛的爱情,在这场爱情进展中,冒襄的性格是步步发展的,从起初并不在意董小宛,到在董小宛的坚持下,逐渐有了感情,但董小宛的出身经历却依然困扰着冒襄,成为他的无法摆脱的情结,通过一场不断出现的生死考验发展,他们终成忠贞的爱侣。 当我轻轻合上《白门柳》三部曲扉页之时,依旧带着某种复杂微妙的心情,摩挲着装帧精美且带有晚明绮糜色调的封面,我的心里装着小说里的情节,也装着晚明那个黑黢黢的背影。
㈣ 《白门柳》的文学价值是什么
《白门柳》的价值,如果说是广东省目前惟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而更重要的价值应该是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作为历史小说,《白门柳》在选材上避开了当代历史小说中通常以农民起义、帝王将相等题材为线索,书中既写到农民起义,又写到帝王将相,而其主要线索却是现代文学中较少关注到的知识分子。名士与名妓的爱情生活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小说并不是停留在简单演绎才子佳人的爱情传奇的层面,而是代表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因此,按文艺评论家的评论,这部书在塑造一批人物形象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大的性格体系,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特征。
特别是在结构上,小说的创作者开始对“心态史”叙事方式的探索,被许多评论家认为,《白门柳》闯出了历史文学叙事的另一条道路,将当代历史文学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白门柳》所关注的在明末清初那样风云变幻的社会背景下,以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的诞生。正因为对思潮的关注,书中浓墨重彩地书写人物的心态,而故事的发展反而退居其次。作家还提出“情绪主导情节”的叙事方式,因此,将叙事的重心由“故事”改为“情绪”,并且,由人物的情绪来主导情节发展,这一点,也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白门柳》诞生之后,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即使到今天,小说的结构、人物、思想等,都经常令文艺界思考。因此,虽然获奖的小说有很多,但《白门柳》却是一部被时间证明的小说。
《白门柳》蕴满着“家国之思”,又处处飘逸着命定的文化诗魂,文词醇厚,义理丰富,固然是题中之义,但是对本真生活的意义与真理的探寻,对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处的生命激情的抒发,对自由诗人世代追寻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向往,更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情怀与文学智慧:他追求的是既“恢宏壮丽”又“精美雅致”的创作风貌,堆砌可以捋去,浮华可以掸掉,但明丽、典雅之气却始终满溢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即使是写军营,写战场,写霍霍刀剑声,这种审美的基调亦一样如在薄暮微明中推出的一片锦霞,时隐时现却连绵不断,发出耀眼的光彩。
㈤ 白门柳是一部什么小说共几部
三部
长篇历史小说
《夕阳芳草》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写了大明王朝覆灭的前夕,江南地区的文人组织“复社”和“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竟同权臣暗中进行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治、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小说通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即所谓“士”这一阶层的性格状态,以及上至朝中权贵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现了我国十七世纪中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作品无论是写历史人物生活情怀,还是金粉江南民情风俗,都细腻传神、绘声绘色、新意迭出。
《秋露危城》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以明末动荡复杂的局势为背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溃的过程。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祯的突然灭亡给江南造成了冲击和极度混乱。为江南半壁河山,拥立新君,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集团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展开较量。政权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各派斗争惊心动魄,甚至爆发内战危机,直至清兵一举南下。作品通过对黄宗羲、陈贞慧、史可法、钱谦益、柳如是、董小苑等一系列著名人物的命运、性格变化的描写,以姿采纷呈的运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一幅场景辽阔、人物众多的历史长卷,其中既有政治场中严酷的正邪之战、社党内部的恩怨纷争,又有秦淮两岸男女在乱世中的感情纠葛,交织成一曲波澜壮阔、悲风四起的末世挽歌,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鸡鸣风雨》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终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本卷在继续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物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斑斓,情节更加绘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以从“士”即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㈥ 刘斯奋的《白门柳》系列是故事精彩可读性强的小说吗
怎么说,我是看了《白门柳之夕阳芳草》的,但是没看完,基本上说是看不下去了……嗯,原因是,《白》写的是明末复社的故事,是史实性比较强的吧。故事情节~嗯,怎么说,不很好看的。但是若你是喜欢看史实故事的话,还是不错的一套书。
㈦ 话剧《白门柳》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
《夕阳芳草》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写了大明王朝覆灭的前夕,江南地区的文人组织“复社”和“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竟同权臣暗中进行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治、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小说通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即所谓“士”这一阶层的性格状态,以及上至朝中权贵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现了我国十七世纪中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作品无论是写历史人物生活情怀,还是金粉江南民情风俗,都细腻传神、绘声绘色、新意迭出。
《鸡鸣风雨》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终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本卷在继续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物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斑斓,情节更加绘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以从“士”即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秋露危城》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以明末动荡复杂的局势为背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及其迅速崩溃的过程。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明崇祯的突然灭亡给江南造成了冲击和极度混乱。为江南半壁河山,拥立新君,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集团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展开较量。政权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各派斗争惊心动魄,甚至爆发内战危机,直至清兵一举南下。作品通过对黄宗羲、陈贞慧、史可法、钱谦益、柳如是、董小苑等一系列著名人物的命运、性格变化的描写,以姿采纷呈的运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一幅场景辽阔、人物众多的历史长卷,其中既有政治场中严酷的正邪之战、社党内部的恩怨纷争,又有秦淮两岸男女在乱世中的感情纠葛,交织成一曲波澜壮阔、悲风四起的末世挽歌,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
作者简介
刘斯奋,广东省中山市人,一九四四年生,一九六七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著有《黄节诗选》、《苏曼殊诗笺注》、《辛弃疾词选》、《周邦彦词选》、《姜夔张炎词选》、《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唐宋诗词彩图辞典》等,并出版《刘斯奋人物画选》。1981年起从事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创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
媒体推荐
书评
小说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虽然上百,这些人物在书中所占的位置轻重各不相同,但贯串全书始终的核心人物其实只是五位——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黄宗羲。五位人物当中,钱、冒、黄分别属于“士”这一阶层里三种不同的类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则分属“名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中的两种性格、追求各异的女性。当然,作为这群人的对立面,小说还以相当篇幅写到权奸马士英、阮大铖,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畴,他们应该也属于第一层次的重要人物。
㈧ 白门柳怎么样
很不错的一本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
小说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虽然上百,这些人物在书中所占的位置轻重各不相同,但贯串全书始终的核心人物其实只有五位——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黄宗羲。五位人物当中,钱、冒、黄分别属于“士”这一阶层里三种不同的类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则分属“名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中的两种性格、追求各异的女性。当然,作为这群人的对立面,小说还以相当篇幅写到权奸马士英、阮大铖,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畴,他们应该也属于第一层次的重要人物。
㈨ 小说《白门柳》赏析3000字
写论文要靠自己多努力,不能等别人嚼碎了再吃。
《白门柳》共3册,是著名作家刘斯奋历时16年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并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董小宛以及名士钱谦益与时代、命运奋力抗争的故事。
小说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虽然上百,这些人物在书中所占的位置轻重各不相同,但贯串全书始终的核心人物其实只有五位——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黄宗羲。五位人物当中,钱、冒、黄分别属于“士”这一阶层里三种不同的类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则分属“名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中的两种性格、追求各异的女性。当然,作为这群人的对立面,小说还以相当篇幅写到权奸马士英、阮大铖,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畴,他们应该也属于第一层次的重要人物。
《白门柳》小说共分为三册,分别为:《白门柳1:夕阳芳草》、《白门柳2:秋露危城》、《白门柳3:鸡鸣风雨》。
《白门柳1:夕阳芳草》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一部。本书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
明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威逼山海关。而在大后方南京,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在党争中失利的前礼部右侍郎、东林党前领袖钱谦益与宠妾柳如是商议,为了复官,谋划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利益交换,答应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多数复社成员在虎丘大会上做出公议,支持阉党余孽阮大铖出山。同时,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襄为了将父亲调离前线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因此,江南士大夫集团复社内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侯方域、陈贞慧、顾杲、梅郎中、张志烈、黄宗羲等复社成员齐聚青楼,与名妓眉娘、李十娘聚会,空议国是。国丈田宏遇四处搜罗美女,掳走陈圆圆,董小宛为了躲避他的追捕逃进钱府,被柳如是收留。黄宗羲拜访钱谦益请他出面倒阮,钱谦益表面应承,暗中已经指使郑元勋主持大会挺阮,最后事情败露。冒襄访陈圆圆不见,悔恨不已,不久后巧遇董小宛,几经周折后与之定情。黄宗羲与方以智进京就试。马士英打败张献忠后,钱谦益转而向马士英示好。
《白门柳2:秋露危城》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二部。明朝国破君亡,面对南下的清军,聚集白门的士人阶层有的誓死坚守,有的仍热衷于私利,一时间,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轮番登场,在金陵演出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喜剧。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翔实的史实为经纬,编织成一幅层次分明、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画卷。
明崇祯十七年,黄宗羲之弟中选贡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绍兴拜会老师刘宗周,在他家得知清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已死,奋力阻止老师自杀殉国。留都南京群龙无首,权力斗争混乱,拥护璐王和拥护福王的两派争执不休。钱谦益试图说服吕大器、雷縯祚拥立潞王,在城内散步针对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启。兵部尚书史可法则欲立桂王,以平息两派之争,他还召集部属商议反清对策,与马士英达成协议,谁知马士英出尔反尔,最终拥立了福王。冒襄偕同董小宛,举家迁往南京,路上偶遇逃难的方以智。复社还在起内讧,不同派系相互攻击,复社所依靠的史可法却决定去江北督师,让马士英留守朝中。李自成被吴三桂打败,逃出北京。钱谦益夙愿得偿,赴南京就任礼部尚书。刘宗周上书痛斥朝廷腐败,引来杀手威胁。不久,权奸马士英和阮大铖在争权夺利的战斗中又占了上风。扬州城终于被清军攻破,史可法以身殉国。弘光皇帝逃走,南京陷落,留都官员作鸟兽散,钱谦益欲投奔清朝,柳如是誓死不从。
《白门柳3:鸡鸣风雨》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三部。明朝覆亡已成定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士人们也面临牺牲名节侍奉新主子,还是放弃前途固守旧志的两难。本书以写实的风格,反映了明末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惨景,作者笔下的文人、青楼女子、烈士、江湖艺人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清顺治二年,龚鼎孳等明朝旧臣剃发改服,归顺清朝。黄宗羲等人则在江南继续练兵,坚持抗清,建立了鲁王政权。洪承畴被任命为江南总督,继续南下攻城。柳如是因为反对钱谦益投靠清朝而与之闹翻,执意留在南京,期间因为心存不平、寂寞难耐而与人暗通幽曲,在当地传出丑闻。钱谦益终于决定辞官回家,家人抓获柳如是的情人,向他告状,钱谦益知晓真相后原谅了柳如是。冒襄和家人从海宁逃走,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幸亏董小宛苦心周旋,悉心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黄宗羲回乡筹集粮草,未料到家乡民不聊生,幸亏黄宗会急中生智,从公差手中购得粮草,黄宗羲于是率领水军继续战斗。马士英和阮大铖为了给自己留下活路,在鲁王和唐王之间穿针引线。柳麻子、沈士柱等人暗自混入南京城,与冒襄会合,试图将外面的军队放入城中,结果沈士柱慷慨就义。虽然大势难以扭转,但幸存的江南士子还是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抵抗运动。
㈩ 谁知道《白门柳》这个题目的意思啊
《白门柳》简介
明末清初,祟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晚明政权一触即溃,被汉人蔑为“鞑子”、“建虏”的满清王朝迅速统一华夏。历史巨变的洪流,猛烈地冲击着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时文化精英的文人士大夫们,面临着瞬间生死、惊天荣辱、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毁灭、固守与求变的“绝地思考”。《白门柳》,以惊世骇俗的“钱柳姻缘”为主线,以天下毁誉的钱谦益、黄宗羲、史可法、阮大铖等文士政客和柳如是、董小宛等秦淮名妓为主角,将当时中国文化精英们的生死悲歌,跃然复活于今人的面前。
蕴满着“家国之思”,又处处飘逸着命定的文化诗魂,文词醇厚,义理丰富,固然是题中之义,但是对本真生活的意义与真理的探寻,对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处的生命激情的抒发,对自由诗人世代追寻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向往,更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情怀与文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