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中国现代小说对古典小说的突破

中国现代小说对古典小说的突破

发布时间: 2021-10-14 03:14:05

『壹』 鲁迅小说对古典小说的吸收与借鉴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说。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仅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小说的理论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来源于他丰厚的文学理论观念,更得源于他的创作经验,比那些纯粹的小说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首先,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话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从中国小说发展史来看,鲁迅确是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

『贰』 请问,中国小说只有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现代小说这两种吗 是不是还

你这是按时间划分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按时间划分应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国近代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如果按照作品类型来划分,就是我们常说的言情、玄幻、仙侠、后宫等;
按篇幅长短来划分,则有微型小说、短、中、长篇小说;
按艺术表现来划分,则有文艺小说、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等);
按主义流派来划分,则有古典主义小说、讽刺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等;
按写作语言来划分,则有纯文学小说、通俗小说

按写作风格来划分,则有传统小说、网络小说(包括网游小说、黑道小说、架空小说等);
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小说分类没有绝对的界限。

『叁』 论述中国古典小说和近代小说的差异性

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欣赏时,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现代小说只是冲破传统“现实主义”的规范,使人物形象除简单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态”典型形象、心理型“内向化”典型形象与抽象化“象征性”典型形象等。因此,无论是池莉的《烦恼人生》,王安忆的《小鲍庄》,方方的《风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梦》《杂色》,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王凤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周立武的《巨兽》等都绝不能因没有传统的“典型人物”而否认其中各具风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节安排上,许多现代小说也与传统故事型小说不同:或淡化情节,如铁凝的《哦,香雪》,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刘震云的《塔铺》,以及残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节的诗化,以意境取胜,如何立伟的《白色鸟》,何士党的《喜悦》,彭见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节抽象化,如张承志的《大坂》,黄灿的《孤岛》,韩少功的《飞过蓝天》等,所有这些小说,虽没有了传统小说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动人心弦的冲突、悬念,但以此证明小说可以不要情节,无疑是浅薄无知的。这里有一个对故事、情节的理性认识问题。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论述这个问题时说:“凡是小说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所不熟的或是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写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而我们应该知道,故事的检验标准,正在于它是否是向前发展的。”如果我们摆脱传统观念对情节与故事的束缚,而承认只要是动态过程就含情节与故事这一新理解,就自然会对现代小说的情节要素的体现有正确的把握与认识了。
同时,对现代小说中环境背景的抽象化、虚化或怪诞化;对现代小说主题改变过去内涵的单一性(即只将主题理解为思想观念)而呈多样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观念等均可成为主题);一反过去图解说教式、单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义性与含蓄性体现,也应有科学理解。不能以此为据,认为小说可以不要背景环境,可以不要主题意旨。
简言之,小说是以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有机融合的生动、具体。逼真、自然的艺术画图来反映社会人生的散文体叙述文学样式。

『肆』 如何理解鲁迅小说实现了从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转变

最浅显的,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

『伍』 要有论点并且论证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差异

我以为金庸与古龙的小说,有六个大不同。

首先,小说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说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艺术创造,他的《书剑恩仇录》写到乾隆与陈阁老,在《鹿鼎记》中写到康熙与鳌拜,在《倚天屠龙记》中写到朱元璋与徐达,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历史七分小说的艺术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龙写小说,则撇开历史不谈,他设置的小说环境几乎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既驰骋想象,又合情合理。

第二,对社会环境与风俗人情的描写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写时,大抵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写江南、写塞北、写少林、写武当,都有详尽具体的描绘,给人以历史知识的熏陶。而古龙写小镇、写山庄、写山峦、写流水,都是信手拈来,无中生有,尽情发挥。一个靠写实而兼以艺术加工,一个靠激情来构思理想中的社会;在金庸的小说中能领略社会风情,而古龙的小说则是人情世界的坦露。

第三,两人小说的结构不同。金庸既摆脱了旧武侠小说陈旧的写法,又继承了传统文学的严谨结构,因为他写过电影剧本,又不时运用西方心理描写手段,来充实结构的多层次与多视角,他的小说,放得开,收得拢,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写历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说,长达五卷,有一百多万字,可自始至终主题鲜明,构思严密。可见其扎实的艺术功力。相比之下,古龙则不太讲究结构,他有意识地引入西欧文学的表现方法,一路写来,奇峰突起,设置悬念,扑朔迷离,但由于一味追求情节的离奇,难免有顾首不顾尾的毛病。幸亏古龙才气横溢,尽管结构上时有破绽,但由于写法新颖,想象奇特,兼有如珠妙语,也令读者大开眼界,爱不释手,自成一种武侠小说的新文体。

第四,在故事衔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环环相扣的情节来组织故事;而古龙则以制造悬念来吸引读者,前者叫人越读越感受到作者的想象奇突,后者则令读者进入一个扑朔迷离的艺术天地。

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自己对艺术典型的偏爱。金庸笔下,芸芸众生,除韦小宝外,他最擅长塑造朴实无华的英雄人物,如郭靖、乔峰,都显得厚道、忠诚、大度,甚至有点鲁钝而谦恭;古龙则不同,他更善于描摹英雄人物的机智、潇洒、豪放和不拘小节,如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江小鱼。相比之下,金庸写机智的人物,未免逊色;古龙笔下的铁中棠、沈浪,也不如陆小风、楚留香写得精彩而感人。

第六,金庸与古龙最大的差别,还是在两人的语言表达上。金庸的文体,在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基础上,为之一变,他的语言老练沉着,博大精深,既成功地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语言,又融入新文艺的笔触,由于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老读者不致生厌,新读者又击掌叫好。古龙则追求武侠小说的语言欧化,他擅长写短句与分行式,对话中多警句,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多段落、多层次,他力求把句子写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龙在语言上的创新,当然不是说绝对成功,他的某些小说,如《天涯·明月·刀》就有过分追求散文诗的倾向,读来太雅,令读者困惑。但古龙的新文体毕竟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原有文体,并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新的语言艺术风格。

『陆』 中国古典小说和近现代小说差异性两者差异。。

这个问题几句话说不清楚。不过,从大的方面说,古典小说多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才子佳人、历史演义等题材是他们创作源泉。而近现代小说则多是反传统、反封建、宣传西方自由个性思想、赞扬革命反抗精神。希望对你有用。

『柒』 .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界限何在

一.思想革命的产生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于是产生了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救国的思想;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又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改变政治体制,先进的科学也难以救国,于是开始了政体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现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这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不彻底扫除封建思想,即使政体改变了,也是不巩固的。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

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

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发生期(1917—1920)。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第一章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鲁迅的早期生平。《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一开始就以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为明确的目标。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成为了封建思想的载体;要打倒封建文学,就必须发动文学革命。因此,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但他们的观念又各有侧重。胡适偏重形式的革新,如他的《论新诗》、《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论文为新诗、现代小说和话剧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论文使文学革命的主张理论化,对后来为人生派文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三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

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其意义主要有四条:

文学意义:文学革命宣告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诞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文学世纪的开端。

思想意义:文学革命既是思想解放的成果之一,又是思想解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促进中国社会和人们观点的变革做出了贡献。政治意义:文学革命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做了理论准备,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干部和人才。

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鲁迅的早期生平1881年生于绍兴,1936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时代他看到了封建阶级的腐败,看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青年时代,他读到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很大影响。到日本学医时,他还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但体格强壮的同胞作为麻木的看客的幻灯片,使他感到了改变精神才是救国的第一要着,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国内的黑暗现实,使鲁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运动的鼓舞和召唤下,终于发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声呼喊,发表了震惊海内的《狂人日记》。

五.《狂人日记》1.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方法《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对迫害狂者的精神状态虽然有逼真的描写,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惊。《狂人日记》具有鲁迅一贯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又含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

2.作品的思想性《狂人日记》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启蒙主义者的特点。作品揭露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不仅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所以,这篇作品不仅是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作品的总“序言”。

3.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

4.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第三章要点:鲁迅小说的创作简况。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阿Q正传》、《祝福》分析。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简况。《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

一.鲁迅小说创作简况鲁迅一共创作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前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以呐喊“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取名《彷徨》,表现了作者在五四运动之后的退潮期,新文化队伍分化后的思想苦闷和内心寂寞,同时,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

二.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文人,如孔乙己、陈士成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文人渣滓,如四铬、高尔础,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阿Q正传》1.阿Q形象的一般特征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个没有土地的流浪汉,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除了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外,又明显地沾染着游手之徒的油滑。他不但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讲男女之大防,认为造反就该杀头等等,但卑贱的社会地位的逼迫,也使他产生出变态的反叛心理,神往革命和革命党。

2.阿Q的精神胜利病和产生的原因阿Q形象的核心,是他性格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病”。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产生这种病态精神的主要原因是:(1)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农民从一次次失败的造反中错误地得出了造反没有出路的教训,而不造反又难以忍受现实的生活,于是,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神拜佛,或自我解嘲;(2)自然经济的闭塞环境。农民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生活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便盲目排外;(3)以封建家长制为特征的家庭生活。无论家的规模、地位如何,作为一家之长就有其应有的权威,所以,越是在外受辱受压,就越是在家中看重权威,维护权威。社会地位的卑贱,完全被家庭地位的尊严所抵消。

3.阿Q和革命由于流氓无产者的地位和本性所决定,阿Q身上的革命因素是始终存在的,“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阿Q的革命带有流氓无产者革命的性质,带有农民革命的特色,具有自发性、破坏性和私有性。革命的行动就是破坏、掠夺、杀掳,革命的目的就是占有、改换门庭,最后被革命者取而代之。阿Q的革命是失败的革命。革命党不但不准他革命,而且,还被作为抢劫犯被革了命。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鲁迅对阿Q的悲剧性处理,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性教训。

四.《祝福》1.封建四权对祥林嫂的摧残(1)

夫权:没有姓名,因丈夫叫祥林而被称作祥林嫂,受夫权思想影响,丈夫死后,抱定了从一而终的决心;(2)

父权:她婆婆凭借父权思想,对鲁四老爷家的佣人也敢“先斩后奏”,而鲁四老爷也只能愤愤然;(3)

族权:祥林嫂的继夫贺老六、儿子阿毛相继死去,贺家大伯便依据族权将她逐出家门;(4)

神权:祥林嫂违反了“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的道德伦理,便再不能沾祭祀的边,后来,虽然捐了一条门槛作为替身,仍未能得到宽恕。

2.祥林嫂受到的思想毒害和精神奴役鲁迅没有过多地写祥林嫂怎样在经济上受剥削,而突出地写了她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奴役和摧残。这主要表现在她决心守寡,在再嫁过程中拼命地反抗,满足于在鲁家做女佣,甘愿捐门槛等描写之中。

五.鲁迅小说的思想成就1.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小说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是“愚弱的国民性”,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所谓“不幸”,主要指人们身受惨重的压迫而不觉悟,不思为改变命运而抗争,反而苟活着,甚至庆幸暂时做稳了奴隶。诸如孔乙己的深受科举之毒,华老栓的愚昧麻木,闰土的屈服于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的坚守礼教等等。

2.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瞒不骗,十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这一时期里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最先觉醒的革命者在寂寞中死去,自己的血做了愚昧群众的送命药(《药》);一心坚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却正被礼教所吞噬(《祝福》)等等。鲁迅在真实、冷静地描写血淋淋的人生时,溶进了他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礼教吃人、群众的启蒙、国民性的改造、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紧要问题。这是鲁迅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根本原因。

3.鲁迅小说在题材上的开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农民(或农村)题材上,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为普通农民塑像的作家,他展现了农村各阶层的面貌,塑造了闰土、阿Q、祥林嫂等现代不同类型的不朽的农民形象。不仅深深地同情他们的不幸,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局限,从而,真实地描绘了农民运动低潮时期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2)在知识分子题材上,既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为个性解放所作的抗争,又揭示了个人反抗的无力,比同时期的同类作品要深刻得多。

4.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鲁迅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它的“忧愤深广”的情绪具有极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情绪的表现。通过鲁迅小说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觉悟,不少人已经献出了生命,但旧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广大群众还非常愚昧麻木,新的道路正等待着革命者去探索。

六.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1.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鲁迅是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者,他的小说“格式特别”,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小说结构上的优点,打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旧套子,一方面又保留了传统小说在描写手法上的长处,创造了既是现代化的,又是中国化的小说新形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鲁迅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鲁迅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涓生、子君,以及孔乙己、四铭等,这是鲁迅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上的最主要的成就。鲁迅总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表现,在他笔下的那些典型形象身上,都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能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看出某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3.鲁迅小说重视人物心灵的描写鲁迅对人物心灵的揭示,几乎有勾魂摄魄的力量,常常只用极简炼的笔墨,便能写出人物心灵深层的东西。在表现方法上,与西方小说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不同,他极少用静止的描述,而大多采用传统小说中以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揭示心理的方法,有时也有极简要而又极精彩的肖像描写。因此,鲁迅小说的心理和肖像描写都颇有写意特色,很富民族传统的意味。

4.鲁迅小说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讲究细节的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鲁迅小说中常常可以通过人物活动的一个小小细节,便认识到人物当时的心理、身份、性格,乃至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由于细节的真实,使鲁迅的小说中有许多可靠的风土习俗,人情世俗的记录,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这对形成他的严格的现实主义至关重要。

5.鲁迅小说形成了“寓冷于热”的独特风格所谓“寓冷于热”,就是将热烈的激情寓于冷峻的外表之下。鲁迅小说在冷静的客观描写中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在描写人物、场景,叙述故事情节时,一方面采用精炼、简洁的白描手法,一方面环境气氛又处处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使作品色彩朴素而又诗味浓郁。

『捌』 为什么说鲁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根本转变

因为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玖』 以具体论点论证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差异性

反映现实、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或淡化情节、阿城。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论述这个问题时说,所有这些小说;一反过去图解说教式,徐星的《无主题变奏》。……而我们应该知道;或追求情节的诗化,王安忆的《小鲍庄》,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周立武的《巨兽》等都绝不能因没有传统的“典型人物”而否认其中各具风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彭见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情感、汪曾棋的一些作品、虚化或怪诞化;古代小说重情节,就是古代白话、多义性与含蓄性体现,何士党的《喜悦》,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抑或是王蒙的《海的梦》《杂色》,而呈模糊性;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又有“原生态”典型形象,虽没有了传统小说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可以不要主题意旨。这里有一个对故事,一方面有善恶,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或使情节抽象化、思想观念等均可成为主题)、具体,动人心弦的冲突:它们写的可能是心理的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小说是以人物,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也应有科学理解,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刘震云的《塔铺》。逼真、情节,认为小说可以不要背景环境、环境这三要素有机融合的生动,黄灿的《孤岛》,如张承志的《大坂》,香雪》。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因此,以意境取胜,正在于它是否是向前发展的。
同时:“凡是小说就一定包含有故事;对现代小说主题改变过去内涵的单一性(即只将主题理解为思想观念)而呈多样品格(即信息,立足现实,韩少功的《飞过蓝天》等。在情节安排上,许多现代小说也与传统故事型小说不同,而承认只要是动态过程就含情节与故事这一新理解。”如果我们摆脱传统观念对情节与故事的束缚,方方的《风景》等,故事的检验标准。
简言之,无论是池莉的《烦恼人生》、是非之分。

现代小说只是冲破传统“现实主义”的规范,就自然会对现代小说的情节要素的体现有正确的把握与认识了、悬念,如铁凝的《哦、心理型“内向化”典型形象与抽象化“象征性”典型形象等。不能以此为据,对现代小说中环境背景的抽象化,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但以此证明小说可以不要情节,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因而欣赏时,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残雪的《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等、自然的艺术画图来反映社会人生的散文体叙述文学样式,描写人物。但是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所不熟的或是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单向指定式;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如何立伟的《白色鸟》,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的理性认识问题,通过情节表现人物,是人民群众思想,王凤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意境,无疑是浅薄无知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以及残雪,使人物形象除简单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典型化”人物外、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

『拾』 中国最好的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

大家都喜欢看小说,如果我提个问题,中国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是《红楼梦》,它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如果我再问:哪部小说艺术形式和《红楼梦》不同,但在文学成就上可以与之媲美?那就是《聊斋志异》,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构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这是马瑞芳说的,评<聊斋>的那个.
至于现代,严格的现代文学的时间范畴应该是1917~1949,这个时间段的小说可以分时段分析:
20年代,当然是鲁迅独领风骚,<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是其中代表.
30年代,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人中,当然是老舍和巴金比较优秀
40年代,<围城><四世同堂>张爱玲张恨水
解放区文学就不值一提了.
那么,到底那本是最好的,就见仁见智了吧!

热点内容
言情小说生活种田 发布:2025-08-08 07:32:47 浏览:982
文明穿越的科幻小说 发布:2025-08-08 07:24:59 浏览:732
玄幻小说己完本 发布:2025-08-08 06:43:53 浏览:613
现代重生小说养殖小说 发布:2025-08-08 06:04:03 浏览:20
都市重生为狼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8-08 06:03:18 浏览:17
影卫小说全文阅读 发布:2025-08-08 06:01:48 浏览:11
君心为盼岁月已晚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08 05:01:17 浏览:326
反地球科幻小说 发布:2025-08-08 04:56:29 浏览:596
最好看的小说或漫画言情 发布:2025-08-08 04:35:42 浏览:767
现代化穿越小说 发布:2025-08-08 02:43:07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