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18世纪欧洲现代小说

18世纪欧洲现代小说

发布时间: 2021-10-04 06:06:37

㈠ 哪位高手知道英国18世纪有哪些现实主义小说家,各自有何作品及特色

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兴起的文学流派。十八世纪还是古典主义盛行呢。浪漫主义都是十八世纪末兴起的。

㈡ 求背景为西方十八世纪的穿超小说好看就行要女主异世也OK

《巴伐利亚玫瑰》,作者: FazoR 穿越成茜茜公主,完结了。

这是茜茜公主和施特劳斯的时代,风中飘散着鲜奶油咖啡、李子蛋糕和匈牙利红焖牛肉香味的时代,耳边萦绕着圆舞曲和波尔卡天籁的时代,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的黄金时代。
当然,也是这个黄金帝国和它那如玫瑰般耀眼的年青帝王--弗兰茨*约瑟夫,一同走向衰落的时代。
时光回溯,她以二十一世纪女性的心理,回到这个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中,成为巴伐利亚的公主,阴差阳错成为奥地利皇帝的新娘。
阿尔卑斯山的白雪与多瑙河的蓝色波浪将见证:周旋于爱情与亲情、忠诚与背叛的她,会给如夏花般繁荣而脆弱的哈布斯堡王朝带来最后的华尔兹,还是全新的奏鸣曲?

㈢ 麻烦推荐几部18世纪以前的外国文学名著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以上三个人都是中世纪的,当然是18世纪前的了,然后他们分别涉及戏剧、短篇小说集还有记传小说。其中莎士比亚是全世界最有才华的戏剧大师,你看过他的书就会明白;十日谈很讽刺很欢乐也有悲伤,也是那句话,看过就明白;堂吉诃德不用俺说了吧,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意义重大哦。
推荐这三个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够经典,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话题谈,读书笔记啊论文啊之类的都很容易找到想要表达的东西。

㈣ 找穿越到十八世纪欧洲的言情小说

《玫瑰上的英格兰》
《法玛传》
《骑士幻想夜》
话说我也很喜欢这一类,不过很少就是了,也就只看过这几本==

㈤ 为什么现代小说出现在 18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中

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诗人.到基督教传入英国之后,一些诗歌才被记录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用头韵体写成.

古英语时期(1066?1500)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到1500年前后伦敦方言发展成为公认的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骑士传奇,民谣和诗歌.在几组骑士传奇中,有关英国题材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代表了骑士传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唱咏绿林英雄罗宾汉的民谣.
3,最重要的诗人是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压韵的五步抑扬格,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尤其兴盛.
诗歌方面,新的诗体形式如十四行诗,无韵体诗被介绍到英国.重要的诗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仅写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还创作了最早的诗歌理论作品之一《诗辩》.Edmund Spenser用斯宾塞诗节创作了著名长诗《仙后》.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创作之外也是一位伟大诗人,著有两部叙事诗,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英文的《圣经钦定本》作成于1611年,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英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纯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风格奠定了英国散文的传统.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

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戏剧家有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

17世纪的英国文学
17世纪是英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宗教斗争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发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都取材于〈圣经〉.〈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达天国的历程象征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

18世纪的英国文学
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
19世纪的英国文学
19世纪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布来克和罗伯特?彭斯属于前浪漫主义诗人.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爱情,自由,平等的诗歌,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广为流传.
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以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为开始,到瓦尔特斯各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涌现了华滋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颂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

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对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萨克雷则善于描写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orge Eliot.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并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
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
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果促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弗洁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描写的是现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弗洁尼亚的〈到灯塔去〉则运用了娴熟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技巧.

㈥ 西方现代派有哪些小说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 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 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网络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18世纪法国的网络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网络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网络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 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早在18世纪末,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发表小说《保尔和薇吉妮》(1787),也是以海外风光为背景,描写一对少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曾经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从圣皮埃尔到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已从孕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1802年,夏多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勒内》以多愁善感的抒情格调,塑造了所谓“浪漫主义的忧郁”的典型人物形象。大致与此同时,斯塔尔夫人也接连发表她的文学论述《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1800)、《论德国》(1810)和小说《黛尔菲娜》(1802)、《高丽娜》(1807)等。《论德国》着重介绍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上述两作家都是浪漫主义的倡导者。夏多布里昂的散文富于抒情诗的节奏,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浪漫主义是指1830年以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当时最吸引读者的是抒情诗。拉马丁在1820年发表的《沉思集》,也曾经风靡一时。1823年这位诗人发表《新沉思集》,1830年发表《诗与宗教的和谐集》,都是风靡一时的作品。此外,还有雨果早年的诗集《颂诗与长歌》(1826)、《东方吟》(1829),维尼的《古今诗稿》(1826)、《命运集》(1864)等,也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件大事。这部剧本并未演出,重要的是它的序言。作者从美学观点论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例如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等等。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的诗集《惩罚集》(1853)、《观照集》(1852)和《凶年集》(1872)以及小说《悲惨世界》(1862),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康素埃洛》(1842~1843),欧仁•苏的小说《巴黎之神秘》(旧译《巴黎的秘密》)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上的种种矛盾。
浪漫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重要流派,后来产生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都导源于浪漫主义。但是19世纪法国文学杰出的成就却是现实主义。从时间上说,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巴尔扎克总称《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陆续发表于1830至1848年之间,和后期浪漫主义的许多重要作品同时出现。后期浪漫主义之所以有积极的倾向,原因之一在于它本身开始产生了现实主义因素。 巴尔扎克纪念像 法国洛罗•吉罗东出版社提供
巴尔扎克以外,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红与黑》(1830)的作者斯丹达尔和《包法利夫人》(1857)的作者福楼拜。人们也常常把梅里美列为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并不具体结合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
巴尔扎克能透过社会现象,暴露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也就是金钱的关系。因此《人间喜剧》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
浪漫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主要有雨果的正剧《爱尔那尼》(1830)、《吕伊•布拉斯》(1838),维尼的《夏特东》(1835),缪塞的别具一格的喜剧,以及大仲马的历史剧等。
福楼拜曾经指出,艺术所追求的只应当是美学上的完满的表现,也就是“美”,艺术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这种观点导致以追求形式完美为唯一目标的理论,也就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曾经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热烈拥护者的诗人戈蒂耶,1835年发表了小说《模斑小姐》,他在序言中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套理论。戈蒂耶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就是这套理论的实践。从此开始诗歌单纯地追求形式完美的趋向,形成称为“帕尔纳斯”(或译为高蹈派)的诗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古代诗篇》(1852)和《蛮族诗集》(1862) 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 《锦幡集》(1893)的作者埃雷迪亚, 以及 《在公主的花园里》(1893)的作者萨曼等,他们都是脱离实际,寄身于象牙之塔的诗人。 与帕尔纳斯派诗歌几乎同时,在小说领域内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潮流。文学史上往往把龚古尔兄弟和阿尔丰斯•都德等都列为自然主义小说家,其实他们的创作并不符合自然主义的理论。最主要的自然主义作家是左拉。他的代表作是总名为《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871~1893)的20多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小酒店》(1877)、《萌芽》(1885)等,中国已有译本。左拉在1866年发表的《小说的定义》中宣称:“科学进入我们这些小说家的领域,现在我们是在分析人们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这里所谓“科学”是指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自然主义不但分析作为生物现象和生理现象的个别的人,也要分析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但是他们认为决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也就是生物学与生理学的观点。
莫泊桑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时被列入现实主义作家行列,有时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小说家。从他在10年间完成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的实践考察,他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而不是自然主义。
19世纪法国文学最后一个流派是象征主义诗歌。这种新倾向与帕尔纳斯派有密切关系。象征派的先驱、诗集《恶之华》(1857)的作者波德莱尔,把他的诗集献给帕尔纳斯派诗人戈蒂耶。象征派诗人主要是马拉梅、魏尔兰和兰波。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相同之点在于追求形式的完美,两者的区别在于象征派诗人较多地抒写个人的感觉与情绪,追求音乐的美感;而帕尔纳斯派则相反,强调描写客观现象,追求造型美,诗人自己毫不透露个人情怀。象征派在法国诗歌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它是现代派诗歌的第一阶段。
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世纪中,法国发生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工人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这种斗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在复辟王朝时期有著名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时期有《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诗人克莱芒、小说家瓦莱斯等。
二十世纪 20世纪是帝国主义战争频繁和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时代,这种形势反映在法国文学上,表现为作家辈出,流派纷呈,但是缺少强大的主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都曾经风靡一时,而转眼间已成明日黄花。
象征主义
Le Symbolisme

在法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指象征主义流派,二是指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它的广
泛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流派出现于1886年。先是诗人勒内·吉尔
发表了一部《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前言。
这部论著试图系统地肯定自从波德莱尔以来在诗歌艺术
上陆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成就。稍后,巴黎有一个原籍
希腊的年轻诗人,笔名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
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称
号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篇宣言获得广泛热烈的响
应,文学史上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
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早在浪漫
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浪漫主义诗人奈瓦尔力求以
新的表达方式反映不可捉摸的内心活动,这种努力后来
给象征派诗人以一定的影响。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牧
人之家》,拉马丁的《葡萄架下的住室》,都在一定程度
上运用了后来为象征派诗人所喜爱的艺术手法:暗示多
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出现
以前,实际上已经有象征主义的艺术倾向。《恶之华》
的作者波德莱尔在这方面又大大推进了一步。因此,法
国文学史上称波德莱尔为象征主义的先驱。象征主义的
另一先驱是《玛尔佗萝之歌》的作者洛特雷亚蒙。至于
马拉梅、兰波和魏尔兰,他们都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大师,
虽然在他们发表作品的时期,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尚未通
用。莫雷亚斯发表宣言时,马拉梅和魏尔兰的主要作品
都早已问世;兰波搁笔已经11年之久。莫雷亚斯并不是
象征主义的倡导人,他不过是象征派的命名者而已。
反对片面地注重描写造型美的帕尔纳斯派,并开辟
新的艺术道路来代替帕尔纳斯派,这就是象征主义之所
以应运而生的历史条件。和帕尔纳斯派不同,象征主义
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上。可是它抒写
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是大异其趣的。它抒写的不
是日常生活中的浮浅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
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
“唯一的真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象征主义对于诗
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
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
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
它的诗人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
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
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
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
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的效果,可是诗
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
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
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
诗都写得有特色。
1886至1891年左右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比较昌盛的
时期。这一时期出版的重要作品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
(1893)、拉弗格的遗著《善意之花》(1890)以及昂利·
德·雷尼耶的《插曲》(1888)等。到1891年,象征派
“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
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其目的在于恢复希腊
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
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
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从1891年起已经解体。但
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
远。20世纪法国的重要诗人瓦莱里、克洛代尔、亚默甚
至圣琼·佩斯等,都被评论家列为后期象征主义者。比
利时的象征主义诗人有著名的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后
者主要写作象征主义诗剧。
象征主义的影响既不限于法国,也不限于西方世界,
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坛上,也曾出现戴望舒、李
金发等受过相当浓厚的象征主义诗歌气息熏陶的诗人。
参考书目
Marcel Raymond,De Baudelaire au Surr□alisme,
Paris,1933.
Guy Michaud,Le Messa□e Po□tique Symbolisme,
Paris, 1947.
超现实主义
Le Surr□alisme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
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
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
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
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
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
“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
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
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
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
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青年诗人、医生勃勒东,战争期间曾在精神病院服
役,接触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论,后来又受到与传
统决裂的同时代诗人阿波利奈尔的影响,便设想将对潜
意识的探索运用到诗歌艺术中去。他在1919年与阿拉贡、
苏波等组成小组,创办《文学》杂志,并与查拉的达达
运动汇合。他们在“尽力表现违反常理的原则”指导下
活动。勃勒东与苏波合作,以“自动写作法”创作了诗
集《磁场》(1920);代斯诺斯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吟诵
了诗句;厄内斯特用粘贴方法组成画幅。他们经常在咖
啡馆交换各自在探索潜意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集体创
作,开展对资本主义文明代表人物巴雷斯的审判等。由
于勃勒东的小组与达达运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目标,终
于导致分裂。1924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成立超现实主义小组,发行刊物《超现实主义革命》,与
达达运动者分道扬镳,从此超现实主义运动进入高潮。
超现实主义作家勃勒东(左)、艾吕雅(中)和勒内·夏
《超现实主义宣言》否定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小说,
明确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它指出超现实主义敌视
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
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
地反映生活的追求。超现实主义正是要打破这一切,追
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
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
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
这思维记录下来”。为了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他们
强调潜意识,强调梦幻,提倡写“事物的巧合”。他们
认为清醒的、理智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活动是已经受到
资本主义文明毒化了的精神,不是纯粹的精神。只有潜
意识、睡眠状态或偶合情况下的思维活动才是还未受到
外界干扰的纯精神。他们提出诗人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
要写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适应这种要求的创作
方法——自动写作法。超现实主义者根据《超现实主义
宣言》的精神生活和创作。他们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
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创作。1928年勃勒东的小说《娜佳》,集中体现了
超现实主义者这一阶段的活动以及作者对“事物的巧合”
的运用。
随着运动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精神解放
可以单独进行,还是必须首先消灭资产阶级物质生活条
件?” 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 运动内部开始分裂。
《超现实主义革命》主编皮埃尔·纳维尔主张首先要投
身革命,运动要为革命服务。勃勒东则认为运动本身包
含革命,运动要保持绝对自由,不接受任何外界、包括
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监督。于是运动产生分化,1928年纳
维尔离开了超现实主义运动。1930年勃勒东又发表《超
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
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
进入新阶段。
30年代国际形势急剧发展,随着法西斯力量的抬头,
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形势迫使超现实主义者在斗争面前
作出抉择,原有的裂痕扩大了。阿拉贡、艾吕雅先后离
开超现实主义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佩雷去西班牙参加战
斗,克勒韦尔自杀。运动开创时期的骨干相继离去,几
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人还在坚持运动的宗旨。运动处于低
潮,但它并没有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勒东在美国
和马塞尔·杜尚一起开展超现实主义的宣传活动。1946
年他回到法国后,继续创办杂志,多次举办国际超现实
主义作品展览,发表广播讲话,进行创作。超现实主义
后期活动虽然没有20年代那样的声势,但影响波及欧洲
其他国家和北美、中美、南美地区,吸引了一批青年作
家和画家,参加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的达14国之多。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作为
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㈦ 推荐一些有关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历史的书籍。

在历史上新生就以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初期,就是在17世纪18世纪专治主义者的发展随处可见的时候达到高潮,但在英国和荷兰(有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存在着质疑)。法国、哈普斯堡帝国、英国和俄国在欧洲都成为了主导的力量。专治主义者开始扩大它的控制,这种控制远远超过了政治之外和并延伸到宗教里(建立国教的创作)和到几乎人生里的其他所有方面。虽然上流以及后来的中世纪的人物目击了中产阶级力量的成长,但是社会的样式仍然可以明确地促使法院生活烦躁。权力的集中确定了这种生活,并且公民和他的财产越来越是受到贵族政府支配。然而,在专治主义者时期,教育不可能是富有者或统治阶级的单一特权,因为一个高效率的专治主义者通常会要求一些可胜任的主题,尽管并没有关系到他们的社会位置。初级教育是中产阶级在第17和18世纪而开发的产物,并且这个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维护学校。这种对多种教育的倾向从政治权宜之计的考虑并没有被消去; 它渴望通过教育来改善提高这个世界,让所有区域性的生活都变得井然有序。这不仅有对科学的网络全书和系统化的倾向,而且,以相似的角度,广泛的学校章程就是设定教育的倾向。一般来说,这种划分可以被区分在第17和18世纪之间:在17世纪教育的目标被设想为宗教和理主义一个,而在18世纪世,俗论和进展想法开始占到优势。特别是记住,18世纪为三项改革的带领:母性语言的教学变得越累月重要了,抵抗拉丁; 确切的科学被引入了课程; 并且正确的教学方法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

㈧ 18世纪英国主要的小说有哪些

笛福《鲁宾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塞缪尔理查生《帕米拉》,《克拉丽莎》
斯摩莱特《兰登传》,《亨佛利。克林克》
菲尔丁《汤姆。琼斯》
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哥尔德斯密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㈨ 18世纪欧洲文学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
正剧(严肃的喜剧):
1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
感伤主义:
1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 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最优秀)理想世界—黄金国
激进派:
狄德罗(提出“严肃的戏剧”的概念、《网络全书》领袖):
主要作品:三部哲理小说
《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女:苏珊?西蒙南 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
卢梭(激进派的领袖):
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文学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斯》:主人公:尤丽、圣?普乐
博马舍(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
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 《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瘸腿魔鬼》(承袭流浪小说)

三 德国文学
莱辛(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主要贡献:
一 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 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 戏剧贡献:《明娜?封?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萨拉?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
《爱米莉娅?迦洛蒂》
席勒(剧本始终贯穿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卡尔)
《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

术语解释
狂飙突击运动:
1 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
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
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冯? 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
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简答题
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综合论述题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理解后简答题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㈩ 有没有写18世纪欧洲战争小说

18世纪的没有,中世纪的一本错叫《来自东方的骑士》完全没有玄幻掺杂的

热点内容
功成伪受完结小说百度网盘 发布:2025-08-18 15:10:40 浏览:70
校园女神超凶的小说 发布:2025-08-18 15:02:15 浏览:147
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哪些关系 发布:2025-08-18 14:30:10 浏览:646
玄幻禁断完本小说 发布:2025-08-18 14:09:24 浏览:634
女扮男装玄幻小说现代 发布:2025-08-18 14:01:33 浏览:99
现代重生娱乐圈文经典小说 发布:2025-08-18 13:12:20 浏览:580
都市无上神医有声小说 发布:2025-08-18 12:47:43 浏览:679
好看英文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8 12:40:34 浏览:429
在少林寺学艺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8-18 12:36:51 浏览:903
架空经典yy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8 12:36:00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