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现代小说研究
㈠ 20世纪70年代后,韩国文学主要作家和代表作有哪些
20世纪70年代后,韩国的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文坛也出现了色彩纷呈的景象。这时,纯文学、暴露文学、商业文学等,都异常活跃。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是采用最多的表达方法,为人们所追棒。在作家队伍里,中青年作家思想表现敏锐,不少成为文坛新秀,他们的作品也较多受关注,这些作家作吕是:黄皙暎(1943—)的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客地》(1971);女作家朴景利(1926—)的反映近代农村生活史的长篇历史小说《土地》(1—3卷,1969—1978);赵世熙(1942—)的深刻揭示韩国社会矛盾和社会悲剧的12篇系列小说《矮子射向上空的小球》(1978);李范宣(1920—)的描写社会底层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黑海峡》(1976)和《白乌鸦的手记》(1979);女作家孙素熙(1917—)的以心理描写见长富于抒情色彩的《黑夜》(1974)和《华丽的我们》(1978);千胜世(1938—)的(1974)写占领军的专横野蛮与兽性的《黄狗的悲鸣》。由于这些作品代表了韩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因而在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㈡ 急求韩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虽然过去这么长时间了,相信你也早已顺利毕业了~写在这里希望对以后有需要的韩语专业毕业生有帮助!
经济,教育类
近十年韩国网络游戏进出中国市场战略研究
釜山港和上海港的对比研究
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作物出口的影响
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中韩FTA对商品制造业的影响
论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品贸易影响
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
韩国的G-market与中国淘宝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
韩国汉语教育现状分析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山东经济的影响
对韩国“循环”生活模式的研究
浅谈中国朝鲜族对于国家共同体的心理变化
论仁川登陆战对韩国近代史的影响
关于现代索纳塔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
关于韩国燕子爸爸现象的研究
论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韩大学外语教学比较研究
儒家思想对中韩两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比较研究
论中国网络韩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
中韩高考制度改革对比研究
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研究
中韩对银行业经营和监督的研究和对比
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进军中国的现状
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
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
爱茉莉太平洋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
论韩国职业棒球的发展性
中韩自贸区对韩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顺丰快递和韩国无人快递的对比研究
韩国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影响
中韩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
韩国与中国的就业形势对比研究
90年代以来韩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及现状
中韩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比
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政策对比
乐扣乐扣OEM向OBM转型过程分析
语言语法类:
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
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
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
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
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
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
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
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
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
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
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
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
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
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
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
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
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
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
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
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
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
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
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
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
汉韩成语比较研究
汉韩量词对比研究
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
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
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
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
对韩谦语教学研究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
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
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
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
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
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
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
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
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
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
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
文化类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韩文版韩语毕业论文题目翻译
11.한중 언어 속의 높임말에 대한 비교연구
12.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의미가 다른 한자어
13.한자어에 대한 정리 비교연구
14.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유행어에 대한 비교
15.한중 언어 속의 속담에 관한 비교연구
16.한중 언어 속의 사자성어에 관한 연구
17.영화를 통해서 본 한국인의 민족성
18.한중 무역교류의 역사, 현황 및 장래
19.한국의 음식문화에 대하여
20.한국의 유교문화에 대하여
21.한국인의 민족성에 대하여
22.한국의 무속신앙에 대하여
23.한국의 대중문화에 대하여
24.한국인의 기질연구
25. 시사용어중의 한자어
26.한국어의 접사에 대하여
27. 한국어 시간범주에 대하여
28.한국어 태범주에 대하여
29.한국어 색채형용사에 대한 인지언어학적인 연구
30.한국어 공간적 은유에 대하여
31.한국의 유교사상 실태
32. 햇빛정책과 남북관계
33. 한미간의 군사동맹
33.한국어 속담에서 반영된 문화적 이메지
34.한국어 축략어에 대한 연구
35.한중언어대미연구
39. 한국어 어휘 의미론(意味论) 분야 ( 동의어, 다의어, 유의어, 관용어, 외래어 등)
40. 한국어 통사 의미론 분야
41. 한국어 화용론 분야
42. 한국어 시제 분야
43. 한국어 조사 분야
44. 한국어 복합어 분야
45. 한국어 파생어 분야
46. 한국어 피동과 사동 분야
47. 한국어 보조용언 분야
48. 한국어 경어 분야
49. 한중 언어대비
50. 한중 문화대비
㈢ 韩语论文题目,我是韩语专业的,要写毕业论文,希望写过韩语论文的告诉我你写的和你见过的论文是什么题目
(标*号的是各人认为比较典型、写得比较多的题目)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
韩国的民俗文化 *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
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
浅析南北分断
南北统一展望
韩中文化交流展
㈣ 鲁迅的笔名
鲁迅笔名索解,鲁迅一生取用的笔名,多达一百四十多个。他说过:“一个作者自取的笔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正因为如此,鲁迅的笔名便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性格,是我们研究鲁迅不应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鲁迅的笔名有:
1898年 戛剑生
1902年 树人
1903年 庚辰 自树 索子 索士
1907年 令飞 迅行 周逴
1910年 树
1912年 黄棘 周豫才
1913年 周树
1918年 鲁迅 唐俟 俟 迅 神飞 庚言
1921年 风声 尊古 巴人
1922年 某生者 小孩子
1923年 雪之
1924年 敖者 宴之敖者 俟堂 “即鲁迅”
1925年 L.S. 冥昭 杜斐
1927年 楮冠 华约瑟 中拉
1928年 旅沪一记者 旅沪记者 葛何德 记者 许霞 封余
1929年 许霞
1930年 L 隋洛文 洛文 乐雯
1931年 唐丰瑜 冬华 长庚 曼敖 它音 风瑜 阿二 佩韦 明瑟 不堂
(4)韩国近现代小说研究扩展阅读:
鲁迅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㈤ 请教中韩两国近代历史背景对其小说的影响及作用,及相互间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韩小说逐渐摆脱了自古以来的文学边缘地位,成为文学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新题材、新事物和前所未闻的新概念,一时间,有别于古典小说的"新小说"蔚然成风.新小说对于中韩两国来说都是小说创作的一个井喷期,短短十几年间,作品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程度,然而另一方面,这一代作家又没能留下多少经得起时间评判的历久弥新的珍品.两国新小说不约而同的重要作用是承前启后、衔接古今,是它们架起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桥梁.近代是中韩两国文学关系发生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各种文学形式见证了两国文学从亲近到疏离的过程,新小说就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有关这一阶段两国文学关系的研究却极为鲜见.到目前为止,将中韩新小说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虽有文章涉猎,但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论文出现.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将以比较文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原典实证和文本细读的原则,史论结合,以期全面、准确地勾勒出两国新小说的整体轮廓,并对近代中韩文学关系的变化有一切实的把握. 在全文论述中不乏对个别作品细致的比对及影响探源,但笔者更为关注的是两国新小说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全景式的类同和差异点.本文除绪论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 绪论部分主要澄清本论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新小说"的概念、中韩新小说的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中韩新小说的萌动.本章为新小说的"外部研究",努力还原两国新小说产生的相似历史文化背景,即两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命运对新小说思想内容的影响,以及传播媒体、新教育、域外小说对新小说的出现产生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中韩新小说的历程.本章追踪新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着力探讨政治小说、社会小说和言情小说这三种两国近代共同出现过、存在很大可比性的小说类型,并具体论证了每一种小说类型中两国作品的差异性.如在社会小说研究中,指出中国新小说多恢宏的架构、全景式的社会生活描绘,其中暴露晚清封建官场和官僚生活的小说成就更为突出;而韩国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人物命运的起伏,围绕家庭问题展开社会批判,在主题上惯用妻妾争端、继母虐子等模式. 第三章,中韩新小说观念和形式的变化.在观念上中韩新小说以辛亥革命和韩日合邦为界,由新民救国回到了游戏消遣;在文体上都追求"言文一致",而就白话的能熟程度而言,中国新小说略高一筹,韩国新小说还留有韵文化的痕迹;在技法方面,两国新小说破除传统的束缚,做出了许多大胆而成功的尝试,而由于这种尝试进行的艰难,也就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第四章,中韩新小说个性与共性形成的内外因素.中韩新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较大的趋同性,但在具体的作品创作中仍然保留了鲜明的个性空间.其个性可以归因为两国各自的文学传统和不同的文学喜好,就其共性的形成,本文从近代中韩文学关系、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和报人新小说家的创作等方面逐一作了探讨. 第五章,承前启后的中韩新小说.本章在把握新小说蜕变进程的基础上,对两国新小说在各自文学史上的历史价值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指出新小说有继承有创新、新与旧合二为一的特性.本文的新见主要体现在第二至第四章中,在此三章中不仅比较研究了两国新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个性和共性,还就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源.笔者认为,新小说是韩国小说逐渐远离中国小说单一影响的发轫期,对中韩两国新小说的比较,不仅是要探求两国小说间的事实联系,更重要的是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寻求两者问内在的价值联系.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心所在,也是力图创新之所在.
㈥ 韩国现代小说选 读后感
本书通过描写50年代战争创伤的《受难二代》、
60年代颓废一代的《汉城,1964年冬》、
70年代产业化时代里精神失乡民的《去森浦的路》,
以及反映80年代民众运动和工人运动...
㈦ 求 关于韩国小说史 的一切..
韩国文学
按照年代划分,韩国文学可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韩国的古典文学是在以韩国人民传统的民间信仰为背景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也受到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的影响,其中以佛教影响最大,其次则是朝鲜时代儒教的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韩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接触而发展起来的。从西方传入韩国的不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还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影响。随着“新教育”和“国语与文学运动”的发展,过去一向代表统治阶级文化的汉文书写系统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作用。
新罗的“乡歌”标志着韩国文学中一种独特诗歌体裁的兴起。“乡歌”是以汉字的音和义记录的韩语诗歌,保存于《三国遗事》一书中的此种诗歌共有14首。
高丽时期文学的特征是更多地使用汉字、“乡歌”的消失,以及“高丽歌谣”的出现并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一直流传至朝鲜时期。
朝鲜时代早期创建的韩文字母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乐章,例如《龙飞御天歌》,均用韩文字母记录。
“时调”是朝鲜时代诗歌的代表。“时调”的诗歌形式确立于高丽后期,但在朝鲜时代以宋代理学为主导的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进一步繁荣昌盛。朝鲜时代另一种诗歌形式是“歌辞”。“歌辞”不限于抒发个人的情感,还常常包含警世劝善的内容。
韩国最初的古典小说是金时习用汉字写的《金鳌新话》和许筠用韩文字母写的《洪吉童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字母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韩国语言、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韩国的现代文学是在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的背景下形成的。作为韩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唱歌”(新体歌)和“新体诗”被誉为新的诗歌形式。
㈧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韩国文学的大概发展历史和主要作品,急求啊~
按照年代划分,韩国文学可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韩国的古典文学是在以韩国人民传统的民间信仰为背景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也受到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的影响,其中以佛教影响最大,其次则是朝鲜时代儒教的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韩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接触而发展起来的。从西方传入韩国的不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还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影响。随着“新教育”和“国语与文学运动”的发展,过去一向代表统治阶级文化的汉文书写系统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作用。
新罗的“乡歌”标志着韩国文学中一种独特诗歌体裁的兴起。“乡歌”是以汉字的音和义记录的韩语诗歌,保存于《三国遗事》一书中的此种诗歌共有14首。
高丽时期文学的特征是更多地使用汉字、“乡歌”的消失,以及“高丽歌谣”的出现并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一直流传至朝鲜时期。
朝鲜时代早期创建的韩文字母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乐章,例如《龙飞御天歌》,均用韩文字母记录。
“时调”是朝鲜时代诗歌的代表。“时调”的诗歌形式确立于高丽后期,但在朝鲜时代以宋代理学为主导的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进一步繁荣昌盛。朝鲜时代另一种诗歌形式是“歌辞”。“歌辞”不限于抒发个人的情感,还常常包含警世劝善的内容。
韩国最初的古典小说是金时习用汉字写的《金鳌新话》和许筠用韩文字母写的《洪吉童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字母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韩国语言、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韩国的现代文学是在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的背景下形成的。作为韩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唱歌”(新体歌)和“新体诗”被誉为新的诗歌形式。
㈨ 近代风云《泡菜韩史》——中国第一部白话韩国近现代史(连载)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近代风云《泡菜韩史》——中国第一部白话韩国近现代史(连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近代风云]《泡菜韩史》——中国第一部白话韩国近现代史(连载)
日本对外扩张的每一步,每一细节,都经过认真反复研拟,然后实施。就像一条咬人的狗,怎么咬,咬几口,从哪下嘴,都有盘算。政治家完全按既定的剧本在执行。他们都能去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了。而中朝的政治家呢,更适合考北京戏曲学院昆曲系,全都奇慢无比!
大笔一挥签约容易,而由此引发的国恨家仇却深似无底洞,和约一经公布,民情震动。因为它一举打破了朝日维持了几百年的平等。人们开始怀念起离开大院君的日子。那阵虽不好过,起码自己人压迫自己人,比较习惯。现在外敌又来,会用啥新花招谁都没底。举国上下,充满了激愤和恐慌情绪。前者怨恨外戚集团太软弱,后者也觉得政权靠不住。其实,有官大家作嘛,你分点给人,闵妃一派几乎占据了全部高位,那就抵挡全部风霜吧,别人不仅要看热闹,还得趁火打劫。
被一个小女子**的大君,岂肯办离休手续。他不满对日妥协,希望锁国到底。一直暗中联……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㈩ 韩国有什么文学作品,以及知名作家
韩国知名作家可能就李清俊
1966年李清俊毕业于汉城大学德语系。1965年,他以短篇小说《退院》获《思想界》杂志新人文学奖,两年后再以《白痴和傻子》获东仁文学奖,从此在文坛立足。他以短篇闻名,作品逾百篇。英文的《朝鲜时报》称,李清俊的作品影响了一代韩国作家。他的小说《西便制》写的是一个朝鲜传统说唱乐“盘索里”大师带着养子养女浪游全国的故事,1993年由韩国导演林权泽搬上银幕,大获成功,成为首部观众过百万的韩国电影。此外,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由女明星全度妍主演的电影《虫子的故事》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李清俊的小说在中国也有出版。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他的《你们的天国》(金冉译),讲海岛麻风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