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
⑴ 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的影响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私小说。
这种小说起源于日本(郁达夫早年有很长时间的日本留学生活,读过不少日本私小说。)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解决了这个基本概念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联系郁达夫来谈其对作家的影响了。一,郁达夫的小说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当然也有第三人称的写法,但是,他使用的第三人称通常是“于质夫”“老郁”等等,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出其实是包含了作家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他就算使用第三人称,这种第三人称也不是非常纯粹的第三人称,而在本质上还是属于第一人称。这是从人称上来说的,就是郁达夫写的小说大多具有自传色彩。二,自剖性质。郁达夫的自剖和鲁迅的自剖是殊途同归的,也更加倾向于卢梭式的。纵观郁达夫著名小说,如《沉沦》,其中有关于“我”手淫的侧面的描写,这在当时保守的社会是石破天惊的。郁达夫在许多小说中以一种近似变态的手法观察女性,这也是他勇于暴露自己的艺术式的方法,非常的大胆。因为当时的小说,几乎没有涉及到性描写。三,时代背景。郁达夫的小说比较诗性,不如鲁迅或其他五四作家那么的干预社会、政治,郁达夫几乎不在小说中明显的提出什么政治倾向,他可以说是在集中的书写精神感受和心理活动。这也是私小说的特征。
当然欧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也对作家的写作产生了影响,但郁达夫和日本文学确实是颇具关联。
⑵ 私小说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它有哪些名作
私小说出现后风靡一时,在大正末期曾在文坛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德田秋声的《一个妓女的故事》、《苍白的月亮》,尾崎一雄的《虫子的二三事》,志贺直哉的《在城崎》等都是私小说的名作。
⑶ 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中国文学流派有哪些
“私小说”作为日本特有的小说样式,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置。它以表现作家的私人经历和生活体验,披沥心境为特色,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甚至有人断言几乎所有日本作家都写过私小说。一般认为,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岛崎藤村的《破戒》(1906年)与田山花袋的《棉被》(1907年)。在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中国文坛,自90年代以来,也出现了一群直面自我,暴露丑恶,作品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家群,因为这一群体的性别特色及倾向,而被称为中国后新时期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其代表主要有王安忆、陈染、林白、海舅等。
⑷ 私小说和心境小说的差异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私小说出现以后,几乎所有自然主义派和现实主义派的作家都写过这种小说。大正末期以来私小说在文坛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日本纯文学的核心,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一般认为田山花袋的《棉被》是最早的一部私小说,葛西善藏的《湖畔手记》、《弱者》,志贺直哉的《在城崎》,尾崎一雄的《虫子的二三事》,泷井孝作的《松岛秋色》等,是私小说的代表作。
心境小说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关于其概念众说纷纭,早期常作为私小说的别称使用,主要指以作者为主人公、作者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此处的心境,指类似俳句诗人在做俳句时的那种精神境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关于其定义又有了新的诠释。伊藤整从广义的角度把私小说分成描写生活失败的破灭型文学和描写精神超然的调和型文学,平野谦在此基础上又把立足于自然主义传统的前者称作狭义的私小说,把追求自我与外界和谐、具有拯救色彩的后者称为心境小说,并称志贺直哉是后一类小说的代表人物。
⑸ 日本文学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到私小说的转变,它是如何成功转型
日本文学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到私小说的转变,它的成功转型和日本本土作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日本明治时期宣扬的是文化开明。但是日本一直以来没有自己的文化。当时的日本人非常恐惧西方,对西方的一切都非常的推崇。
最开始的日本文学大多都是模仿西方的一些写作方式。日本的一贯手法就是先通过模仿别人,然后再从中提炼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最后发展成自自的东西。
虽然当时之前的“拿来主义”不太符合日本国情,但是这种以自我剖析的“私小说”创作形式也有很多的弊端,例如过于消极,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等。因此,也有一些学者非常反对这种表现形式。
总之,所有文明的发展,都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日本文学也是如此。
⑹ 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在日本的小说特别是私小说,还有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如何体现的呢
说说我对村的作品理解吧
依赖心理的一个表现就是寻找
如果这样一转换的话
就会发现 寻找几乎成了村小说的一个主题
最明显的就是《海边的卡夫卡》 男孩的自始至终的寻找
正是因为他对于姐姐或者说是家庭的依赖
《挪威的森林》中
渡边也是一种依赖 对于直子
站在街边感觉到她 更是说明他的依赖
还有和绿子的暧昧 不舍
都说明了成年男子对于温柔女子的依赖
以及 欲罢不能
《1973年的弹子球》
通过寻找弹子球游戏机说明对于童年游戏的依赖
通过孤独的渲染 加深了依赖感
那篇著名的百分百女孩
这里面的依赖感可以说是不可思议了
竟然是对一个女孩假想 或者成为臆想吧
感觉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在他的作品中 你会感到孤独 简单
而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于20世纪下半叶
这是日本战后复兴的过程
他的作品和以往的日本人的作品中的依赖相比
有其特殊性 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代
而凸显的一种个人依赖
甚至觉得在《去中国的小船》上
有着淡淡的对于过去生者的怀念
也该是一种依赖
其他关于日本的小说读的不多 上面的也只是个人见解
仅作参考
⑺ 私小说的概念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1945年伊藤整和平野谦又提出新的说法,认为私小说就是心境小说,并把广义的私小说分为调和型和破灭型两类。他们认为把人从“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私小说的特征。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相反,要克服“生存的危机和破灭”,以调和自我作为努力的目标的,是调和型。日本的私小说多数属于后一种类型,但也有不属于这两种类型而仅写自己的私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