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对日本现代战争小说
① 2008年底看的一本穿越唐朝的军事类小说,现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名字好像是2个字叫(唐),有那
是《天下》吧,非常著名的穿越军事小说,当代的射箭运动员李庆安 穿越回大唐,历经大小百战,还有政治斗争,击败吐蕃、吐火罗、粟特9国、白衣大食,平定安西,吞并中亚河中,光复我大唐霸业,并当了玄武门事变中太子李建成的后人,文笔优良,逻辑严密,情节相当紧凑,富有镜头感,起点中文的著名小说。
② 唐朝时曾与日本发生过战争
公元663年,在黄海东岸,发生拉一场激烈但鲜为人知的海战。也许是年代久远,史籍资料缺少记载,人们逐渐淡忘拉这场战争,我们知道历史上中国已经数度成功构建了整个东亚乃至周边区域的天朝礼治体系,但日本始终未能被完全纳入其内,日本文明是纯粹的农业和渔业文明,而且由于海洋的地理隔离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亚洲大陆大河流域内的华夏文明发生直接和大规模的冲突,所以在中日两国在近二千年的相互交往历史过程中未能通过朝贡体系或盟约加以稳定,再由于日本人的岛国扩张性格,使日本在本质上无法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平共处,所以中日之间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今天就来谈一谈白江口海战,这场海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千年灭倭第一战,在世界海战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这次海战中,大唐舰队使用自己发明的“火箭炮”,以少胜多,一举歼灭拥有400艘战船的日本舰队。
公元四世纪,在曾为汉代疆域的朝鲜半岛上陆续出现拉三个独立的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长年进攻和对抗,为拉各自生存,三国分别向唐朝和日本结盟,高句丽在秦汉时代是隶属于我汉朝的辽东地方政府,李唐有意将它收复,故它靠拢倭奴(注:即当时的日本);新罗因与倭奴结怨,故和唐王朝亲近;百济与倭奴的关系较为密切,加之公元653年百济、倭奴“通好”以后,就形成了以高句丽,百济,倭奴为一方,新罗,唐朝为另一方的政治局势。
公元661年,唐高宗年间,中日2国为争夺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权,经常发生军事冲突。662年,倭奴联合百济起兵反唐,将唐军刘仁愿刘仁轨部围困于熊津城内。不久唐高宗发水陆大军十万余增援,解拉熊津之围。
公元663年,刘仁轨指挥了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海战——白江口战役,史书上有着这样的记载,刘仁轨听到日本增援百济的消息,得意之下说道,“是上天要富贵我这个老头子”6月,倭奴天智天皇令倭将毛野稚子等率27000余人向新罗发起进攻,夺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不久,由孙仁师率领的7000名唐朝援军也渡海到达熊津,与刘仁轨会师,唐军军势因此大振。刘仁轨与诸将计议,认为:“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据,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遂制定了进攻周留城的计划。周留城即建筑在白江河口上游不远处的左岸山地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当时,尽管唐新联军已从三面包围了周留城,但百济只要能确保周留至白江一线安全畅通,就能得到倭奴从海上的支援,从而据险固守。因此,白江成为维系周留存亡的生命线,两军都誓在必争。唐新水军首先到达白江江口,随后倭奴水军也从海上抵达白江,中日2国舰队在黄海东岸白河口(今朝鲜锦江口)群山湾海面相遇,于是一场激烈的海战开始拉。
从当时双方的实力来看,大唐水军7000余人,170艘战船;倭奴水兵万余,1000多艘战船。倭奴虽然在人、船数量上多于我方,起初,日本舰队利用其数量上的优势,按浆船时代的传统战法,以方阵队形向唐朝舰队逼近,企图用撞击战和接舷战取胜。但唐将刘仁轨成竹在胸,不以方阵队形和倭奴硬碰,而是用火攻。他将舰队组成纵队,在上风口抢占发射火箭火炮的有利位置,然后对敌舰实施火攻。当时,唐朝舰队采取线式队形机动展开,不仅使倭奴舰队扑空,而且出其不意占领拉上风有利位置。船上的水兵用安置在穿上的抛石机和弩机将点着的火药包猛烈的射向日本舰船。面对从天而将的熊熊烈火,日本人毫无准备,顿时兵慌船乱,只能看着火逐风飞,大烟突起,四下舰船一时尽烧,船员纷纷跳船逃命。刘仁轨见火攻得手,便下令舰队趁胜追击。结果,唐朝舰队大胜倭奴。《旧唐书.刘仁轨传》中“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倭奴舰队悉数被歼。
白江口之战为何能以少胜多呢?有三大原因,其一,唐时中国舰船的坚固和把火药用于海战。唐朝是中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高度稳定发展的时期,沿海造船技术比以前更发达,,《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载,唐太宗曾“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千一百艘”,高宗也曾敕令36州造
船以备东征[15](卷一一一,罢三十六州造船安抚百姓诏)
,这既表明唐初造船业基础雄厚、规模宏大,又表明唐初战
舰制造能力很强。对此问题,前人论述甚多(注:参见王赛
时《论唐代的造船业》,《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冯
汉镛《唐宋时代的造船业》,《历史教学》1957年10月
号。唐代造船技术十分先进。“当时的船只已普遍采用钉接
榫合法,而当时欧洲的船板联接办法还处在使用皮条绳索绑
扎的阶段。如江苏如皋出土的唐代木船,船上共设9个舱
,船底部采用3块木料榫合相接,两舷和船舱隔板以及船篷
盖板均用铁钉钉合。”“1960年,江苏扬州施桥镇出土一唐
代大型木船,船内有水密封舱壁,把船体内部分隔成许多部
分。这种结构有效地保持了船的抗沉性,并成为中国木船建
造的规范。这艘船的外板采用平接法,船内隔舱板及舱板枕
木与左右两舷榫接,船舷由4根大木拼成,平排钉合……这
种平接法与搭接法相比,具有联接处不易松动、脱落,船体
光顺,减少阻力的优点,而且节省木材,减少船体自身重量
。从木船的建造工艺和技术水平上讲都是很先进的,这种平
接法一直沿用至今”。(163—164页)
唐朝造船技术高,造舰技术也高。前述海鹘两翼装浮板
,增加稳定性,能抗风浪;楼船则上下几层,下层可装铁石
压舱,中层可住宿生活,上层和两舷则可分层排列作战,居
高临下使用弩、炮,往往能克敌制胜,且船体高大,结构坚
固,乘风下压往往能犁沉敌船,威力强大,在当时处于
世界领先水平(76—77页),而造船的木材也多取自四川优质树木,舰船构造坚固,各类性能齐备,唐初海军所配备的舰船按其用途分为若干类型。据杜佑《通
典兵十三水平及水战具附》记载,当时军用舰船有六种
类型: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使舰队的组成日益健全,特别是武器方面有拉突破性的进展,海军除舰船外,还必须装备与之配套的兵器,否则也无法作战。按当时的技术,海军的主要兵器除常用的刀、剑、矛、枪、弓、弩外,当有绞车弩、拍竿和炮车及配套的箭、石等。唐初海军弹药除了与舰载武器弓、弩、炮车相配套的各种型号的箭和石弹之外,还有一些用于火攻的弹药。据《卫公兵法辑本卷下》载,唐初名将李靖详细论述了当时的一些火攻战具,包括火箭、火杏、燕尾炬、游火;助燃物则有油,常以瓢、囊盛之。在唐代火药用于军事上先是利用当时的重型远射武器抛石机,把点着的火药包抛射出去,以烧伤敌人;到拉后来,发展到用海上进攻突击的利器当时主要的远程杀伤武器弩机将点着的火药包射出,成为最初的火箭。刘仁轨首次把“火箭炮”应用于海战,并取得成功,对打败日本舰队起到拉决定性的作用。
其二,唐将刘仁轨战术精良。刘仁轨河南尉县人(现称封县),自幼好学上进,喜读兵书。在大战之前,刘仁轨对中国古代许多火攻战特别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进行拉研究,掌握拉火攻战顺风攻击的特点,并制定拉相应的战术。当时的战场在今锦江下游河口处,离海尚有一段距离,河道弯曲,水流较急。唐海军配合陆军从上游的熊津出发,包围百济驻守的处于下游的周留城,并封锁河口,当是其急于解周留之围,因为周留控扼白江咽喉,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不
入内河,无以解围妄图凭藉数量优势以勇取胜,妄信“我等争先,彼应
自退”(天智天皇二年八月条),贸然率远来部伍不整之军进攻唐朝海军既设之阵地唐海军则因势利导,以战斗力强但大而不便的楼船、海鹘居中构筑阵地迎敌,以战斗力强又机动灵活的斗舰、走舸从左右两翼出击迎敌,夹船绕战,迫使日舰汇集于中间,然后实施火攻,利用火舫顺流而下,冲烧敌阵,并以弩、炮远距离密集发射火箭、火炬、火球、油瓢、油囊等,油助火威,风助火势,迅速击败日军。刘仁轨敢于突破传统的海战思想,第一次使用火药武器对倭奴舰船进行火攻战,成功焚毁其舰队。
其三,唐代海军训练有素,唐初,海军已有严格的条令,据《通典兵二法制附》记载:“船战,令曰:擂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什伍皆就船,整持橹棹战士各持兵器就船,各当其所,幢幡旗鼓各随将;所载船鼓三通鸣,大小战船以次发,左不得至右,右不得至左,前后不得易,违令者斩。”总之,唐初海军战船种类多,各舰行动协调,训练有素,阵位清楚;战船所载人员也按其职责
分为将吏、战士和什伍(注:《卫公兵法辑本卷下》记载:“城上一步一甲卒,十步加五人,以备杂供之要。”这表明守城时,为战士提供后勤服务的人员竟达战士数量的一半。在海军战船上,若包括操持橹、棹者,非战斗人员与战士
之比例将更大。),大家职责明确、配置严谨、纪律严明,刘仁轨在白江口大战之前在山东招募拉7000名海军,对他们进行拉良好的航海训练和使用火药武器的训练,从而保证拉海上火攻战的成功。
中日白江口海上火攻战,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在世界海战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这场海战将世界海战史从冷兵器时代推向拉热兵器时代。
③ 穿越到大唐的战争小说
不要瞎几把回答,说了尼玛一大段就是没有说在重点上,搞你妹啊
④ 唐朝时,唐朝曾以压倒性优势将日本打服,是哪次战争
在唐朝的时候,曾经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日本,这场战役确实是存在的,名字叫做白江口之战,讲到这场战役就不得不讲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仁轨。
这时候的大唐属于一种超级大国,根本就没有将日本放在眼里,最终刘仁轨也是不负众望,打败日本出征兵,这就是唐朝时期的以压倒性优势将日本打服的战争——白江口之战。
⑤ 有一部小说主角是大唐李建成的孙子,从日本回来后从军的一段故事
一部小说主角是大唐李建成的孙子,从日本回来以后,从此这是应该是一部历史小说
⑥ 求关于穿越到大唐的一本有关军事的小说,而且主角带了现代的武器穿越到了大唐跟李世民争霸天下 的小说
是不是主角叫岳凡,然后搜刮了很多名将到他手底下?最后还建造出了大炮?书名“大唐之风云又起”。你可以看看。
⑦ 唐朝有没有和日本打仗
在古代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双方曾发生过几次直接军事对抗。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海战,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正是这次战争,影响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当时的东亚国际关系格局。
战火缘起朝鲜半岛
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百济因受到高句丽和新罗的威胁,想借日本之力进行对抗。日本则企图利用这种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统治势力。4世纪60年代,日本大和(奈良)朝廷出兵侵略新罗,征服弁韩之地(今韩国庆尚南道),设“日本府”进行统治。百济由此成为日本的朝贡国。4世纪末,随着日本国土统一、国力增强,大和朝廷又多次入侵朝鲜半岛。
公元594年,高句丽、百济、新罗开始向隋朝朝贡。日本也于600年向隋朝派遣使节。622年,唐朝与高句丽、百济、新罗建立册封关系。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660年,唐高宗派大将率水陆联军13万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同年九十月间,百济遗臣两次遣使日本朝廷,请求援助,并要求送还在日本作人质的丰璋王子。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于是,朝鲜半岛的纠纷扩大为东亚地区的国际争端。
中日激战白村江
661年正月(农历,下同),日本齐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女皇因旅途劳顿,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八月,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2.7万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舟7000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五六月间,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唐军与新罗军队趁机调兵遣将,于八月十三日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拉开序幕。
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万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三国史记》中描述道:“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翌日,日军诸将与百济王商讨对策。他们依仗兵力优势,妄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遂未加整顿部署,便“率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结果,唐军“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战后,百济丰璋王逃亡高句丽,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
一战决定东亚格局
白村江战役,基本上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百济灭亡后,667年,唐朝和新罗联军乘机进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丽灭亡。
白村江之战,促使日本退守本土,九百余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白村江战败后,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建了四道防线。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实际上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土坝,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几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为了保险,667年,日本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白村江的战败,也加深了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人民群众对沉重的战争负担深为不满,守旧势力趁机向革新派施加压力。在守旧势力的攻势下,天智天皇一方面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另一方面颁布法典,编制户籍,积极致力于内治,为奈良时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白村江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它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面对强盛的大唐帝国,战争的惨痛教训,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外政策。于是,日本及时修正对外政策,恢复了与唐朝的国交,开始积极选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白村江战役之前,日本已经派遣过4次遣唐使。但史实证明,白村江战役后,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频率、使团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战争之前。最具典型意义的第7次至第10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团规模较大,一般为4条船,五六百人,约是战前的两三倍。这一时期中日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也最为兴盛,彪炳史册者很多。遣唐使作为日本朝廷派遣的国使,政治上发展与唐朝的睦邻关系,经济上交换宫廷贵族需求的珍贵物产,文化上积极吸取唐代丰富的典章制度,他们推动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历史,日本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失败———积极向对手学习———实现自身的重大飞跃。白村江战役后的古代日本,在吸收唐朝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很快发展成为东亚强国。近代日本同样是在欧美列强的炮舰下开放国门,不断西化,在极短时间内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掀起了学习美国的热潮,不到25年便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工业国。这种现象正是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体现。岛国的闭塞性、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其落后、自卑,而靠近大陆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开放性、吸收性又使其能适应潮流、赶超先进、产生优越感。双重的性格、气质是力量的源泉,有时也会成为与其他民族对抗的根源。日本民族只有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才能保持发展活力,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白村江战役后,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防范唐朝和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图为日本人绘制的“水城”布防图。
⑧ 有什么好看的现代战争小说
小说名称: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小说类型:军事科幻
小说作者:最后的卫道者
小说简介:主要描写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称霸亚洲走向世界。
小说名称:荣誉
小说类型:军事科幻
小说作者:绿窗幽梦
小说简介:
一场或许永远不会爆发的未来战争,
但又或许明天就是降临在你我生活中的浩劫。
当面对执坚持锐的外族
翔游浅水已久,遍体淋漓斑痕的东方巨龙,
能否龙吟四海之内,飞升九霄之外。
小说名称:功勋
小说类型:军事科幻
小说作者:绿窗幽梦
小说简介:还记得《荣誉》吗?当东亚战争结束后的两年,一场战火在东南亚再燃,欧洲、美国、中国,全球内的一场政治、军事博弈,谁能够笑傲江湖?从中亚到西欧,狼烟深处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小说名称:中日大对决——天地双雄
小说类型:军事科幻
小说作者:鹤剑飞
小说简介:南海冲突,东南亚小国蚕食我岛屿。而日本却和那些国家结成同盟,妄图遏制中国。忍无可忍的中国终于对越南出手,可是此时日本却在钓鱼岛和台湾闹事,从背后捅了中国一刀……
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将如何应对?东海南海,还有印度洋,每个都是控制中国的咽喉。
小说名称:华夏春秋
小说类型:军事科幻
小说作者:闪烁
小说简介:作者对以后的中国战争走势分析的很透彻,虽然是一本幻想战争小说,但作者能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做到面面具到,可以看出作者与众不同的思路和在军事、文学、政治等方面的修养,以及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我个人认为中国以后十年或二十年的战争有可能走这样的路线,但是这要看我们国内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和敢于这么做的领导,通过文章也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片爱国、忧国忧民之心,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唤醒大家的爱国之心和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的激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目前国民麻木的痛心。
小说名称:石油咽喉保卫战
小说类型:军事科幻
小说作者:中悦
小说简介:《石油咽喉保卫战》初稿自2003年起在网络上公开发表,2004年起作出了修改。 小说对其后十数年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分析和预测,3年来一些预测已经兑现,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⑨ 唐朝和日本的战争
白村江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它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面对强盛的大唐帝国,战争的惨痛教训,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外政策。于是,日本及时修正对外政策,恢复了与唐朝的国交,开始积极选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白村江战役之前,日本已经派遣过4次遣唐使。但史实证明,白村江战役后,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频率、使团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战争之前。最具典型意义的第7次至第10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团规模较大,一般为4条船,五六百人,约是战前的两三倍。这一时期中日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也最为兴盛,彪炳史册者很多。遣唐使作为日本朝廷派遣的国使,政治上发展与唐朝的睦邻关系,经济上交换宫廷贵族需求的珍贵物产,文化上积极吸取唐代丰富的典章制度,他们推动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历史,日本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失败———积极向对手学习———实现自身的重大飞跃。白村江战役后的古代日本,在吸收唐朝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很快发展成为东亚强国。近代日本同样是在欧美列强的炮舰下开放国门,不断西化,在极短时间内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掀起了学习美国的热潮,不到25年便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工业国。这种现象正是日本民族双重性格的体现。岛国的闭塞性、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其落后、自卑,而靠近大陆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开放性、吸收性又使其能适应潮流、赶超先进、产生优越感。双重的性格、气质是力量的源泉,有时也会成为与其他民族对抗的根源。日本民族只有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才能保持发展活力,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⑩ 关于唐朝边境战争的历史小说
《朔风飞扬》没看过的话,重点推荐。讲安西都护府远征西域的历史小说。绝对经典。主角李天郎,还有高仙芝、唐玄宗、安禄山、李白一干人物,刻画得也很传神。
另外,顺便再推荐一本类似的,虽然不是唐朝的,但是也一样精彩。
《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这个比较新,讲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明军远征朝鲜、激战日军的历史。主角是锦衣卫,写的也很精彩。
这两个小说楼主网络搜一下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