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现代主义冲击波小说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冲击波小说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9-24 16:50:52

❶ 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介绍

现实主义冲击波最初指90年代中期刘醒龙、谈歌、和申、关仁山等作家关注现实的一批作品出现的效应,后来扩大指称90年代后期大量出现的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当前乡镇、工厂、城市现实生活和经济生活为核心的社会矛盾的小说在文学界产生的影响。

❷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尽量多点,谢谢。1058924874

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大墙文学:指反映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而被关押在监狱的“大墙”之内的人们的遭遇的文学作品,在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是其中一个独特的类型。代表性作品是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类似的作品还有王亚平的短篇小说《神圣的使命》。
8、“现实主义冲击波”:(1)时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制、转轨等。(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驾马车——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关仁山《九月还乡》、《大雪无乡》、刘醒龙《凤凰琴》、《分享艰难》。(3)主要特点——A关注低层群众的生存命运,体现社会关怀精神或公众意识。B不回避生活矛盾,大胆表现改革中的一些热点与焦点问题。C弘扬主流文化精神。
9、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10、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11、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填空题型:如:宋宝琦和(谢惠敏)是刘心武伤

❸ 名词解释或简答: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
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❹ 什么是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但是,不同批评家对“新写实”特征的描述并太不一致,还有一些批评家坚持认为不必对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作勉强的理论界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派文学纷纷涌入中国,文学便出现了各种主张、各式“流派”。这些主张和流派开阔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那时张口闭口的各式各样的现代派术语,成为文学的时尚。而现实主义偏居文学的一隅,几乎成为时尚文学的诟病,成为没落、落后、保守的代名词。但也就在那个时候,文学开始出现了疲软之态,进而出现了滑坡,读者大规模地疏离和冷落了文学。在慌乱之中,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文学找到了“新写实”和“现实主义冲击波”,似乎也找到了一个新亮点,并以此力图挽回文学的颓势。前者我觉得可以称为琐碎和低层的现实主义,以平常普遍的市民生活的摹写与表达这个阶层的生活情趣为主,当时的一些关键词比如“零距离”、“原生态”是最时髦的文学词言;后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庞杂的官员阶层——从村干部一直写到省部级高官,以暴露这个阶层的问题与黑幕为叙事的重心。两种文学样态在那时的没落文学里成为一道耀眼的流星雨,一度也唤醒和召回了一定的文学阅读,但很快就消失在大规模的阅读的视野之外。之后,“新写实”便与现代传媒合谋,以畅销书与影视剧为载体,把文学带入商业领域,忙着去挣钱了;而“现实主义冲击波”则继续它的狭小的视角,利用存在的官民阶层不平等、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缝隙,并将之分裂为鸿沟与峡谷,成为黑幕小说或曰官场小说,也开始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新写实”和“现实主义冲击波”当时引起关注与轰动是因为它们直逼了社会现实,表现出现实社会的某一类社会阶层的生存真相。它们是站在现实主义立场上,用现实主义的文学表达,取得的文学的一次新的进展。但它们很快就昙花一现了,像流行病和生活时尚一样,很快地没落了,从而淡出了大范围的阅读视野。这是因为,它们所缺乏的,恰恰是现实主义最本质的最核心的东西——现实主义的伟大精神,没有社会与人类进步的信念、理想和希望,没有生活的本相,没有鼓舞社会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没有激发社会与人类的斗志。它们就像是一群蝇蝇苟苟的动物一样,充满了丰富和丰满的物质形态的叙事。它们都以现实主义走向了一时的辉煌,也是以对现实主义的误读而开始了没落。
作为一种信仰、精神、理念和方法,现实主义从文学艺术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冥冥之中存在着,并成为文学艺术认识与表达生活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途径。只不过,现实主义的命名才是最近几百年间的事情。应该说,几千年来文学艺术发展史里未曾改变过的事实——不管艺术表达如何千变万化——就是现实主义精神,始终是文学艺术史上的主导旋律。作为现实主义精神,有着几组重要的关键词:现实与真实,批判,理想。现实与真实是生活的真相和艺术的真实,是生活与文学的普遍性;批判是作家与生活的距离感与清醒的理性,是评判与批判的意识;理想,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的高尚的心胸、境界和设想,也是生活的本相。对于文学来说,前两点比较容易做到;而后一点,则需要文学的人格、心胸、境界、视野、学养。因此说,无论在过去、当下,还是在未来,现实主义作为反映、表现的方法,都存在着无穷的变数,有着极其广泛的疆域,可以说是无边的现实主义;而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价值观念,也只有这几个重要的范畴,并亘古不变。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坚持现实主义的多样性,才能保障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新写实”和“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兴起与衰落,证明了这样的铁律。

❺ 冲击波 名词解释

指核武器或炸弹等爆炸时由爆炸中心向四周传播具有很大杀伤力、破坏力的高压高速气浪。也指某种事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❻ 外国文学复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累到我吐血!
1.希腊悲剧一般采用“三联剧”的形式,相当于今天的“三部曲”。3个剧本是相对独立的,在情节、人物上又是连贯的。悲剧全部为诗体。2.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店得斯3.是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文学表现形式,所以他一起天马行空的文笔著称,可以很黑暗,也可以很光明。可以很屈辱,也可以很荣耀。可以很邪恶,也可以很正义4.神来之曲,由神灵的帮助而谱写的歌曲,形容曲调旋律非常优美。5.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6.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造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莎士比亚化”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7.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恩格斯指出封建社会解体时期贵族与贵族斗争的后面,存在着农民和市民的活动,以及由这个活动构成的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背景一一他称之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并把描写这个背景看作是作品“莎士比亚化”的重要的内容之一。8.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9.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10所谓“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11.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的歌剧《浮士德》。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另外,“浮士德精神”还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12.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13.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4.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15.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16.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17.“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18“忏悔贵族”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他们出身贵族,有才学,有理想,正直善良。由于上流社会的腐败,使他们堕落成自私自利者。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落后及不合理性,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19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20.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高老头》(Le Père Goriot, 1835)。21."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22.冰山原理”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因此,海明威的小说情节中心极为突出,毫无枝蔓;叙事客观,不加任何解释和议论;修辞质朴,一般不用富丽的比喻和形容词;多用简短而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含蓄、凝练的风格。在西方文学中独树一帜。23.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以与传统的写实方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24.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ar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S.贝克特、E.尤内斯库、A.阿达莫夫、J.热内、H.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25.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存在主义文学史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❼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今天派2、古典加民歌3、现代派小说4、新历史小说

今天派:(格非先生的定义)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文学曾出现过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派诗歌”为代表的、在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的实验作品。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以主观的心理意识流程来安排叙事时空,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并没有触及到中国作家深层的审美观念、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所谓“现代主义”只是运用了象征、变形、意识流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体上仍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会写实文学”,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作家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意见,即对主观意识的描写是为反映客观现实服务的,作品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忧虑,而不是西方现代派所表现的对“个体生命”的忧虑,因此他们的创作事实上仍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延续。正因为此,他们的创作被人们称为 “东方意识流”或“心理现实主义”,也有人称其为“伪现代派”。

二、先锋小说的繁荣期:(1985-1988)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进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创作在1985年后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于先锋作家们的作品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在读者中逐渐失去市场,先锋作家们因此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叙述风格采取了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作品转型到小说的其他领域。

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在文学创作上,新历史主义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不能将一个时代的文学与其政治、经济、历史截然分开,而应将文学与非文学加以“综合研究”,力图达到“文化政治历史诗学”的“重写文学史”目的。相应的,新历史小说摈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二元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同时,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对现时的影响,整合积极精神因素,塑造民族意识,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比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革命历史小说” 和九十年代的正 “历史小说” , 新历史小说在写作手法上 表现出了与前二者迥然不同的特点, 它的抒写是反传统的, 表现在: 民间视角、个人体验的强调; 边缘人物、非史资料的撰写; 叙述空缺和再现原则的瓦解。 同时, 它渗透文中的历史表现出了虚无、 非理性的特点。

西方现代文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种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统称。在思想和内容上有强烈的主观性,倾向于悲观、虚无的思想,喜欢变现异化的主题。哲理意味浓重,通常以象征、暗示、寓言式的手段表现。有意追求陌生化或间离化的效果,人物形象普遍为非英雄化、反英雄化,以意识流手段及梦幻的色彩用似是而非的手法来表现其主题。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是指1985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的以夸张变形等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来关注现代个体人的生活状况,展示现代人失落、惶惑和生存荒诞感的小说。

古典加民歌……对不起,我不知道

❽ 名词解释:冲击波

冲击波,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这个峰导致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跳跃式改变。通常指核爆炸时,爆炸中心压力急剧升高,使周围空气猛烈震荡而形成的波动。冲击波以超音速的速度从爆炸中心向周围冲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核爆炸重要的杀伤破坏因素之一。亦作爆炸波。也可以指指由超音速运动产生的强烈压缩气流。比喻义为使某种事物受到影响的强大力量而受到冲击。另有同名电脑病毒和电影等。

冲击波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这个峰导致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跳跃式改变。在自然界,所有的爆发情况都伴有冲击波,冲击波总是在物质膨胀速度变得大于局域声速时发生。当位于S1点的波源以超波速的速度Vs向前运动时,波源(物体)本身的运动会激起介质的扰动,从而激起另一种波。这时的运动物体充当了另一种波的波源,这种波时一种以远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中心的一系列球面波。由于球面波的波速u比物体的速度Vs小,所以就会形成以波源为顶点的V字形波,这种波就叫冲击波。一架飞机的速度超过330米/秒,“声屏障”就被打破,同时伴随有一个在大气层传播的冲击波,并产生一个声“爆炸” 参考http://ke..com/view/53001.htm

❾ 什么是现代主义 求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❿ 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开始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热点内容
后妈小说古代 发布:2025-08-25 01:10:24 浏览:56
王晋康科幻小说在线 发布:2025-08-25 01:02:27 浏览:82
叶星小说名字 发布:2025-08-24 23:29:19 浏览:993
古典武侠小说秋梦痕 发布:2025-08-24 22:44:42 浏览:134
武侠穿越小说完本排行榜 发布:2025-08-24 21:02:41 浏览:228
养蜂人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集 发布:2025-08-24 20:51:39 浏览:564
薄亦月邵勉小说全集免费 发布:2025-08-24 20:33:42 浏览:507
推荐一本鬼小说 发布:2025-08-24 20:30:42 浏览:161
历险类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24 20:01:20 浏览:199
好看的江湖小说女主 发布:2025-08-24 19:53:30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