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史选择题
❶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考题及答案
考题:
题号:1
内容:
第一次文代会后来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它召开于何时?
选项: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题号:2
内容:
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他们出身的地域、生活经验、作品取材等出现了怎样的转移?
选项:
a、从东北向西北、中原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中原地带
c、从中原地带向东北
d、 从西北地带向东南沿海
题号:3
内容:
50年代初,对“国际革命文艺”,尤其是对哪国文学的翻译、评介,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选项:
a、朝鲜
b、 印度
c、 苏联
d、 英国
题号:4
内容:
下列左翼文学的资深人物中,谁在1954年以后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冲击?
选项:
a、冯雪峰
b、 丁玲
c、 胡风
d、 周扬
题号:5
内容:
关于50年代文学界的冲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选项:
a、是为现实政治、文学问题所引发
b、是文学界历史矛盾的延续
c、各条不同矛盾线索是对等的关系
d、左翼文艺界内部的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题号:6
内容: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慢慢地/盛着纯粹的酒,我怎么能够/用它的名字来献给你呵”,写作该诗句的是哪位诗人?
选项:
a、田间
b、 冯至
c、臧克家
d、何其芳
题号:7
内容:
艾青1950年到1957年出版的诗集中,哪部诗集最值得重视?
选项:
a、《芒市见闻》
b、《赶车传》
c、《海岬上》
d、《青春颂》
题号:8
内容:
哪位外国诗人的诗被中国当代诗人称为“插在路上的箭头和旗帜”?
选项:
a、拜伦
b、马雅可夫斯基
c、 裴多菲
d、 雪莱
题号:9
内容:
曾在部队服役而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并说“因为我是士兵,我才写诗;因为我写诗,我才被称为士兵”的诗人是谁?
选项:
a、公刘
b、李瑛
c、白桦
d、流沙河
题号:10
内容:
闻捷以少数民族生活写成的《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畔》等组诗,后来同他的其他诗作一起结集为哪部诗歌集?
选项:
a、《玉门诗抄》
b、 《新塞外行》
c、《西行剪影》
d、《天山牧歌》
答案目前没有…… sorry!!
❷ 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列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小说写了露莎和她的几位同窗女友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以婚恋的袭扰穿插其间,格调凄婉缠绵。
❸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于 b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18年 D. 1921年 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最早发表于b
A. 《京报副刊》 B. 《晨报副刊》 C. 《学灯》 D. 《新青年》
3. 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的是下列哪一话剧团体?a A. 春柳社 B. 民众戏剧社 C. 戏剧协社 D. 春阳社 4.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c
A. 1919年 B. 1920年 C. 1921年 D. 1922年 5. 20年代中期出现了法对新文化运动的“甲寅派”,其主要代表是a A. 章士钊 B. 胡适 C. 吴宓 D. 陈源
6. 下列于1937年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并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是a A. 《画梦录》 B. 《包身工》 C. 《名优之死》 D. 《给战斗者》 7. 张爱玲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b A. 1942年 B. 1943年 C. 1946年 D. 1947年
8.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下列哪一文学社的机关刊物a A. 文学研究会 B. 创造社 C. 语丝社 D. 新月社 9. 下列属于“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的是a A. 舒群 B. 柔石 C. 叶紫 D. 丁玲 10. 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是c
A. 《超人》 B. 《命命鸟》 C. 《小雨点》 D. 《小坡的生日》
11. 1902年在日本横滨问世的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的创办者是a A. 梁启超 B. 王国维 C. 林纾 D. 胡适
12.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于哪一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a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21年 D. 1923年
13. 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三个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属于c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A. 文学研究会 B. 新月社 C. 前期创造社 D. 后期创造社 14. 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b A. 冰心 B. 冯至 C. 徐志摩 D. 闻一多 15. 中国现代文坛首开“乡土小说”之风的作家是d A. 彭家煌 B. 王鲁彦 C. 许钦文 D. 鲁迅 16.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b
A. 1928年 B. 1930年 C. 1937年 D. 1942年 17. 用话剧形式创作“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 《青龙潭》)的作家是c A. 田汉 B. 夏衍 C. 洪深 D. 李健吾 18. 艾青第一本诗集诗集《大堰河》出版于b A. 1935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40年 19. 代表郭沫若历史剧最高成就的剧作是c
A.《高渐离》 B. 《南冠草》 C. 《屈原》 D. 《孔雀胆》 20. 长篇小说《财主底女儿们》的作者是b A. 张恨水 B. 路翎 C. 孙犁 D. 胡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 下列哪些诗集问世于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A. 《尝试集》 B. 《扬鞭集》 C. 《蕙的风》 D. 《新梦》 E. 《烙印》
22. 被鲁迅称道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包括?abce
A. 《官场现形记》 B.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C. 《老残游记》 D. 《新中国未来记》 E. 《孽海花》
23. 下列哪些是新文学第三个十年国统区文学的代表作家? A. 孙犁 B. 周立波 C. 丁玲 D. 袁水拍 E. 陈白尘
24. 下列属于“九叶”诗人的有?bcde
A. 鲁藜 B. 辛笛 C. 郑敏 D. 袁可嘉 E. 穆旦
25. 以下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文学作品是?abc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A. 《围城》 B. 《走在人生边上》 C. 《人?鬼?兽》 D. 《淘金记》 E. 《南行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 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27.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
29.“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0. 简述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格局的形成。2.翻译文学的繁荣。3,“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4.话剧的萌芽。
31. 简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同时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阵营进攻的主要阵地。
32. 简述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出现的原因。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3. 比较分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同。34. 结合中国像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创作实践,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根本意义。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坛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在创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刻画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静”的表现见长,后者以“动”的描写取胜;在矛盾处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后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手法上,《暴》要优于《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处理上,《桑》又要高于《暴》。形象展现了农村由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转变的基本面貌,展示了农村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和部分社会习俗的变革。在艺术上具有“新颖独到的大众风格”,小说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绝大部分反映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质朴纯净,被称作“诗化小说”。)
鲁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走入世界文学之林。 他是现代杂文的开创者,他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吧杂文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鲁迅杂文”。他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尝试具有诗的精魂和散文的外形的文体的作家。
❹ 现代文学史的复习资料
13
、中国诗歌会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成立于
1932
年
9
月,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
杨骚、森堡(任钧)等,在
1933
年
2
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以注重诗歌的现实
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为主旨,史称“新诗歌派”
。影响较大的诗人有蒲风、穆木天、
任钧、杨骚、王亚平,柳倩等,代表人
-
蒲风,诗歌刚健质朴,面临崩溃的动乱的农村
和中国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绪,是蒲风诗歌的两大主题。
14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
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芦甸、孙佃、
化铁、方然和牛汉等。
15
、
九叶诗派,
是在
40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16
、京派:指
30
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
义作家群。
17
、海派:除沈从文当年特指的张资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业文人外,
在这里主要指
20
年代后期开始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
18
、现代派指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
,所刊诗歌的作风不尽相同,但
其中相当多的诗特征突出而醒目,从艺术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倾向。
提示:
1
、
五四后期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
2
、
胡适由
1919
年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到
1923
年大力提倡“整理国故”
,
开始背离五四精神。
3
、
鲁迅创造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曾分别收入
1923
年
8
月由新潮社出版的《呐喊》
和
1926
年
8
月由被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
4
、
鲁迅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数量最多的是他的杂文,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是贯穿
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5
、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均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6
、
《狂人日记》中并用着两种创作方法: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
象征主义。
7
、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传
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
艺术,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
8
、
问题小说是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
9
、
1933
年出版了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
10
、
鲁迅散文诗集是《野草》于
1927
年出版,标志着散文诗的成熟。
11
、
异域色彩、
宗教氛围、
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
传奇的三个主要因素。实际上,隐伏在其下是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感和良苦用
心。
12
、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
“爱的哲学”
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追寻到宣扬,
最后
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
13
、
1923
年
1
月冰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
《繁星》
,同年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说散文集
《超人》
。
14
、
1927
年发表的《过去》与
1928
年发表的《迷羊》
,形成了郁达夫创造路向的转折。
他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或称“自我小说”的新体式。
15
、
《卖萝卜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
《窗纸》
、
《无聊》是现代最早的散文
诗。
16
、
周作人、
钱玄同、
刘半农、
胡适等人在批判过程中倡导建立中国现代戏剧理论,
其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戏剧当作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写实主义戏剧。
17
、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造的第一人。
18
、
30
年代的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
+
恋爱”的小说模式出现。
19
、
张恨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作家。
简答题:
(
1
)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
二、感伤的精神标记
三、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四、
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
2
)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1
、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
2
、
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
3
、
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
涵
4
、
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
3
)
郁达夫《沉沦》
、
》
《出奔》
、
《迟桂花》的浪漫派抒情小说有何特点?
1
、
自我的抒情
。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作
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从初期的作品《沉沦》
到《春风沉醉的晚上》
、
《茫茫夜》
,直至《过去》
、
《迟桂花》没有一个不带有作者本人
的身影和精神气质。而且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尤为郁达夫所喜用,
(在他全部
50
多
篇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就有
40
来篇。
)
2
、
感伤的抒情
。他认为:
“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
,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
劣高下的主要标准。
3
、
结构的散文化。
其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结构,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
化倾向,如《沉沦》虽无贯穿前后的情节线索,而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
伤情调却一以贯之,形成作品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因此它被视为郁达夫的代表作。
4
、
流丽、清新的文笔
。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
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如异国的苍
天皎日(
《沉沦》
)
,古都的芦荡残照(
《小春天气》
)等,都显出“清、细、真”的特色。
(
4
)
新文学始于文学革命,于
20
年代呈现繁荣景象,而新文学运动中,造成了现代散
文的繁荣,也决定了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第一,
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
容。
第二,
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
第三,
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
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英国的小品,蒙田的随笔,尼采的箴言警句,屠格涅
夫的散文诗,
泰戈尔、
厨川百村在
20
年代对我国散文的文体、
风格都或直接或间接
地发生过影响。
第五,
新文学运动初期和
20
年代的散文,
都表现着散文作家们的深厚的学养,
在思想、
艺
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
5
)
新的人文主义文学观的四个特征:
1
、
根本是受外国的影响
2
、
推崇情感轻视理性
3
、
所采取的对人生的态度是印象的
4
、
主张皈依自然并侧重独创
论述题:
(
1
)阿
Q
是一个什么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意义是什么?
阿
Q
的人物形象:
《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
代小说。而阿
Q
是被认为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
2
)对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论述。
(
P97
——
103
)
第一部成熟的诗集,
“五四”精神的代表,冲破樊篱,呼唤自由,泛神论
(
3
)对《子夜》的理解
P172-177
(吴荪甫)
(
4
)对《骆驼祥子》的理解
P184
——
189
艺术成就——人物形象——祥子、虎妞
(
5
)巴金代表作《家》的人物形象:高觉新、觉慧
P197
(
6
)老舍的创作道路
(
7
)沈从文的创作特点《边城》
P210
——
212
(
8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特点
P216
——
219
(
9
)曹戏剧的意义与贡献
P242
(
10
)曹禺《雷雨》周朴园直接引起了
2
个家庭的
30
年的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周朴园、繁猗)重点、周萍、鲁妈
第一个十年的社团:
文学研究会
P23
;创造社
P24
;
新月社
P80
;
第二个:
左联成立
P132
;中国诗歌会
P213
;
新感觉派
P158
;现代派
P215
;东北作家群派
P203
第三个:
文协
P255
;七月诗派
P293
;
九叶诗派
P300
三十年代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有:
茅盾的《蚀》
(包括《幻灭》
、
《动摇》
、
《追求》三个中篇)
,
《子夜晚》
巴金《灭亡》
、
《爱情三部曲》
(包括《雾》
、
《雨》
、
《电》三个中篇)
、
《家》
、
《春》
、
《秋》
、
《春
天里的秋天》
、
《雪》
、
《新生》
、
《砂丁》
老舍的《猫城记》
、
《骆驼祥子》
、
《离婚》
叶绍钧《倪焕之》
王统照《山雨》
鲁彦的《愤怒的乡村》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
柔石的《二月》
丁玲的《韦护》
沈从文的啊《边诚》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生死场》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等
有影响的三部曲作品
茅盾的《蚀》三部曲、
《农村三部曲》
(包括《春蚕》
、
《秋收》
、
《残冬》三部短篇)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包括《家》
、
《春》
、
《秋》三部长篇)
、
《爱情三部曲》
李劼人的“大波”系列(包括《死水微澜》
、
《暴风雨前》
、
《大波》三部长篇)等
13
、中国诗歌会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成立于
1932
年
9
月,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
杨骚、森堡(任钧)等,在
1933
年
2
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以注重诗歌的现实
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为主旨,史称“新诗歌派”
。影响较大的诗人有蒲风、穆木天、
任钧、杨骚、王亚平,柳倩等,代表人
-
蒲风,诗歌刚健质朴,面临崩溃的动乱的农村
和中国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绪,是蒲风诗歌的两大主题。
14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
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芦甸、孙佃、
化铁、方然和牛汉等。
15
、
九叶诗派,
是在
40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16
、京派:指
30
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
义作家群。
17
、海派:除沈从文当年特指的张资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业文人外,
在这里主要指
20
年代后期开始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
18
、现代派指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
,所刊诗歌的作风不尽相同,但
其中相当多的诗特征突出而醒目,从艺术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倾向。
提示:
1
、
五四后期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
2
、
胡适由
1919
年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到
1923
年大力提倡“整理国故”
,
开始背离五四精神。
3
、
鲁迅创造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曾分别收入
1923
年
8
月由新潮社出版的《呐喊》
和
1926
年
8
月由被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
4
、
鲁迅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数量最多的是他的杂文,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是贯穿
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5
、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均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6
、
《狂人日记》中并用着两种创作方法: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
象征主义。
7
、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传
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
艺术,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
8
、
问题小说是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
9
、
1933
年出版了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
10
、
鲁迅散文诗集是《野草》于
1927
年出版,标志着散文诗的成熟。
11
、
异域色彩、
宗教氛围、
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
传奇的三个主要因素。实际上,隐伏在其下是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感和良苦用
心。
12
、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
“爱的哲学”
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追寻到宣扬,
最后
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
13
、
1923
年
1
月冰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
《繁星》
,同年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说散文集
《超人》
。
14
、
1927
年发表的《过去》与
1928
年发表的《迷羊》
,形成了郁达夫创造路向的转折。
他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或称“自我小说”的新体式。
15
、
《卖萝卜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
《窗纸》
、
《无聊》是现代最早的散文
诗。
16
、
周作人、
钱玄同、
刘半农、
胡适等人在批判过程中倡导建立中国现代戏剧理论,
其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戏剧当作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写实主义戏剧。
17
、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造的第一人。
18
、
30
年代的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
+
恋爱”的小说模式出现。
19
、
张恨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作家。
简答题:
(
1
)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
二、感伤的精神标记
三、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四、
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
2
)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1
、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
2
、
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
3
、
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
涵
4
、
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
3
)
郁达夫《沉沦》
、
》
《出奔》
、
《迟桂花》的浪漫派抒情小说有何特点?
1
、
自我的抒情
。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作
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教养、人际交游、审美趣味。从初期的作品《沉沦》
到《春风沉醉的晚上》
、
《茫茫夜》
,直至《过去》
、
《迟桂花》没有一个不带有作者本人
的身影和精神气质。而且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尤为郁达夫所喜用,
(在他全部
50
多
篇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就有
40
来篇。
)
2
、
感伤的抒情
。他认为:
“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
,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
劣高下的主要标准。
3
、
结构的散文化。
其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结构,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
化倾向,如《沉沦》虽无贯穿前后的情节线索,而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
伤情调却一以贯之,形成作品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因此它被视为郁达夫的代表作。
4
、
流丽、清新的文笔
。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
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如异国的苍
天皎日(
《沉沦》
)
,古都的芦荡残照(
《小春天气》
)等,都显出“清、细、真”的特色。
(
4
)
新文学始于文学革命,于
20
年代呈现繁荣景象,而新文学运动中,造成了现代散
文的繁荣,也决定了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第一,
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
容。
第二,
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
第三,
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
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英国的小品,蒙田的随笔,尼采的箴言警句,屠格涅
夫的散文诗,
泰戈尔、
厨川百村在
20
年代对我国散文的文体、
风格都或直接或间接
地发生过影响。
第五,
新文学运动初期和
20
年代的散文,
都表现着散文作家们的深厚的学养,
在思想、
艺
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
5
)
新的人文主义文学观的四个特征:
1
、
根本是受外国的影响
2
、
推崇情感轻视理性
3
、
所采取的对人生的态度是印象的
4
、
主张皈依自然并侧重独创
论述题:
(
1
)阿
Q
是一个什么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意义是什么?
阿
Q
的人物形象:
《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
代小说。而阿
Q
是被认为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
2
)对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论述。
(
P97
——
103
)
第一部成熟的诗集,
“五四”精神的代表,冲破樊篱,呼唤自由,泛神论
(
3
)对《子夜》的理解
P172-177
(吴荪甫)
(
4
)对《骆驼祥子》的理解
P184
——
189
艺术成就——人物形象——祥子、虎妞
(
5
)巴金代表作《家》的人物形象:高觉新、觉慧
P197
(
6
)老舍的创作道路
(
7
)沈从文的创作特点《边城》
P210
——
212
(
8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特点
P216
——
219
(
9
)曹戏剧的意义与贡献
P242
(
10
)曹禺《雷雨》周朴园直接引起了
2
个家庭的
30
年的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周朴园、繁猗)重点、周萍、鲁妈
第一个十年的社团:
文学研究会
P23
;创造社
P24
;
新月社
P80
;
第二个:
左联成立
P132
;中国诗歌会
P213
;
新感觉派
P158
;现代派
P215
;东北作家群派
P203
第三个:
文协
P255
;七月诗派
P293
;
九叶诗派
P300
三十年代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有:
茅盾的《蚀》
(包括《幻灭》
、
《动摇》
、
《追求》三个中篇)
,
《子夜晚》
巴金《灭亡》
、
《爱情三部曲》
(包括《雾》
、
《雨》
、
《电》三个中篇)
、
《家》
、
《春》
、
《秋》
、
《春
天里的秋天》
、
《雪》
、
《新生》
、
《砂丁》
老舍的《猫城记》
、
《骆驼祥子》
、
《离婚》
叶绍钧《倪焕之》
王统照《山雨》
鲁彦的《愤怒的乡村》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
柔石的《二月》
丁玲的《韦护》
沈从文的啊《边诚》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生死场》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等
有影响的三部曲作品
茅盾的《蚀》三部曲、
《农村三部曲》
(包括《春蚕》
、
《秋收》
、
《残冬》三部短篇)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包括《家》
、
《春》
、
《秋》三部长篇)
、
《爱情三部曲》
李劼人的“大波”系列(包括《死水微澜》
、
《暴风雨前》
、
《大波》三部长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