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现代派小说徐星

现代派小说徐星

发布时间: 2021-09-14 21:26:09

1. 先锋派作家徐星最新力作:《剩下的都属于你》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先锋派作家徐星最新力作:《剩下的都属于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那感觉就像是在麦田里,你不是农民去收麦子,你想这次我不抬头只管一镰一镰地割下去,当我数到二百下的时候总该到头了吧?二百下过去了,你可能觉得漫长极了,长得就像你整个的人生一样没完没了,现在总算过了二百下了,你抬起头来一看那麦田仍是渺无尽头,也许你会想到这国家真是他妈的大,大得你连一块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我就这么低着头骑在车上,每次抬起头来张望过后都发现前边的路仍是笔直平坦,我有点儿恨这一点儿变化也没有、好像无休无尽地伸向前方的路。上路以后我才发现经过自己精心选择的这一条路并不像想像的那样诗意,公路几乎在我行程的起点直至终点都在扩宽,路两旁的树全部砍光,被住在路边的百姓蜂拥抢去,太阳直勾勾地盯着我,那样子贪婪极了。我浑身脱光,只穿着一条三角短裤,两只细腿逃命似的蹬着脚蹬。有一段公路和铁路平行约有十几公里,一群铁路工人用立着的大扳手把铁轨上用来固定枕木的大螺丝钉拧下来,他们大概在进行什么竞赛,一……
有问题再找我

2. 许三观卖血记属于现代代文学作品吗

先锋文学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从中宣布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感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

先锋文学 - 流派简介
《我是少年酒坛子》“ 先锋文学”这个概念的基本定型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文学史家在梳理新时期文学史的时候,逐渐把原来不算清晰的作家群落归到先锋这个大旗之下。现在所说的先锋文学通常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批作家的创作,在这个大旗之下有余华、格非、苏童、莫言、洪峰、孙甘露、残雪等。
从1979年开始,出现了以全国都关心的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创作浪潮,这些创作关心身边的人群,关心自身处境和周围人的处境。这种浪潮持续了五六年之久,文学在这一时期特别蓬勃、特别热烈,与公众的关系也前所未有的接近。但到了1985年,文学仍在平稳向前移动的时候,像阿城和一些对写小说有热情的年轻人慢慢觉得出了问题:大家都在关心小说写了什么,而没人关心小说怎么写。1984年末阿城的《棋王》和1985年初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吹响了先锋文学的号角。而后莫言、刘索拉、徐星、何立伟等一批作家的创作,把写作的焦点从写什么转到了怎么写。小说的方法论是先锋文学运动的主题。

先锋文学“先锋文学”作家们的创作也不完全一样。格非的小说优雅,有书卷气,他的学养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余华和苏童都是江南才子,但二者没有多少可比性。余华特别狠特别残忍,也特别神经质;而苏童,温婉细致,比女人还解风情,写作非常成熟老到, 《妻妾成群》几近完美,简直无懈可击。孙甘露的小说充满奇幻、有一种飘渺的诗意,人物都像影子,文字也特别有美感,随便抽取一段都是诗。残雪小说中的人物也像影子,但读起来特别渗,他们过着自己的生活,完全无视外人的存在。莫言的小说一点也不精致,汪洋恣肆,他的创作一直大气磅礴,充满雄浑的力量。这些不一样的作家,也不满足于被扣在“先锋”这一个帽子之下。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把“先锋文学”这个名头定位到1985年我们这些新出现的作家身上来。

先锋文学 - 兴起原因
孙甘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山花》第2期撰文认为,所谓“先锋文学”并不是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而是具有高度的暧昧性的一个模糊的存在。它有许多不同的表征。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关“戏剧观”的讨论、“朦胧诗”的崛起和“后新诗潮”的兴起、阿城等人的“寻根文学”的潮流、有关“现代派”的论战和对于西方现代派的再认识等等无疑是先锋文学的关键的部分。一般文学史叙述的从刘索拉、徐星的小说到马原、洪峰、苏童、格非、余华、孙甘露等人的小说的历史应该说仅仅是这一历史氛围中产生的一个潮流和线索而已。在刚走出“文革”梦魇的80年代,一种个人主体的解放的承诺,一种从计划经济的社会文化选择中脱离出去的个人的自由的承诺开始成为文学的主题。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再到“先锋文学”其实是一条“主体性”的自我的追寻的精神道路被勾勒了出来。这种“主体性”在“先锋文学”中是从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体现为一种激进的脱离计划经济的个人的新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二是通过“寻根”回到五四的追问“国民性”的传统。而主体的解放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也异常直接地体现在形式上。这种形式的追求也是五四以来“纯文学”想像的一种满足和完成。从国际的角度看,当时全球仍处于冷战的格局,而中国乃是一个希望之地,一个西方的新发现。“先锋文学”的应运而生为这种新的想像提供了可能的资源,于是许多西方汉学家争相译介中国“先锋文学”,许多当时的“先锋文学”作家也成了国际性的“中国”写作的象征。
先锋文学 - 衰退原因
进入90年代后,“先锋文学”为何逐渐黯然退场?对此评论家有不同的解读。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副教授翟红在《南方文坛》第1期撰文认为,自身的稚嫩以及对西方小说的明显学仿等等,使得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一开始就让很多人看成是无聊的“语言游戏”。于是先锋小说兴起后不久便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孤独和边缘的境况,“先锋小说”似乎成了“滞销小说”的代名词。

张颐武则认为,90年代将80年代抽象的“主体”变成了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实实在在的“个人”,“先锋文学”的转型也不可避免。先锋一方面变成了绝对小众的“纯文学”,如前卫诗歌的发展就是一个越来越走向特殊的“圈子”的进程;另一方面,则是走向了一种高雅化的、与一个新的中产阶层读者相互依存的大众化的文学之中。这些读者需要的是在激进的前卫实验和通俗小说之间的文学。“先锋文学”当年对于计划经济中的解放的承诺如今似乎已经实现,但这种解放却是以“先锋文学”的消逝为代价的。在一个新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社会中,这种“先锋性”不得不让位于一种“消费性”。

先锋文学 - 风格转变
《活着》(海报)进入90年代,苏童、余华先后发表了《米》、 《妻妾成群》 、 《活着》 、 《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预示先锋作家减弱了形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不少论者认为这是先锋作家为迎合大众而走向通俗化,这一转向标志着先锋文学向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先锋派作家创作上的变化——从对形式的极端重视回复到对意义的关注,这种反复,并非简单地回归,其作品中不乏现实主义的因子,但对题材与主题的处理仍与现实主义的方法迥然有异。如果说从肇始之初,先锋派作家对传统文体形式的颠覆和解构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先天不足,这一缺陷根源于先锋文学萌发的现实土壤。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国,伴随着神性光环的消褪,民族群体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迁徙,“人”不仅面临现实经济潮流的挑战,而且遭受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人们一直信奉和崇尚的理想与价值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外部历史情境为文学史提供了新转机的现实条件,加上文学史内部始终存在的艺术形式变革的自觉性力量,先锋派们从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博尔赫斯等大师们的作品中汲取精神能量踏上探索之程,他们绝非缺乏传统的写实能力或者说为了赶时髦,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驱策着他们。先锋派们所作出的激进姿态实际上是用行动表明只有颠覆旧有的传统才能以期开辟新的战场,有其必然的合理性。步入90年代,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用短短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二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省略性的工业扩张使社会充满了滑稽、荒诞的人情世象,生活中的精神气质却贫弱不堪,外部条件再一次为文学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如何逼视庸常或反常的生命形态,以更适合的表达方式体现在社会变革中人们的真实伤痛以及人类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成为先锋派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再者,艺术形式的探索创新显示了创作主体自我实现和自由程度的提高,但主体话语的丧失,人性的消隐,历史的叙事化等等却使先锋作家陷入了主体精神的迷失。先锋派作家们是以叙事的形式游戏对社会历史深度模式的反叛赢得了“先锋”之名,先锋作品中显露出的诸如无中心、无深度、不确定性和零散化的风格又使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征候。然而,后现代叙事理论及其实践在中国的出现并非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中国的先锋派作家们“站在文化仿制的立场上”,在“互文”意义上的外向接受,他们从博尔赫斯、福克纳、海勒等的作品中顿悟原来小说可以有别样的写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先锋派作家首先是对其叙事层面的仿制。先锋文学适时的转向,并非偶然的由后现代向现代主义的回返、迁移甚至合流,他们终于走出了博尔赫斯们的领地,“从整体上显现出‘中国先锋文学的特色’”

先锋文学 - 影响评价
《兄弟》(余华) 先锋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端,到现在已有近20年。虽然一些作品今天仍在出版,但大部分读者却已经对它产生隔膜。这表现出历史残酷的一面,它在对人事进行重新定位、判断,渐渐把一些作家作品筛选、淘汰。那些在今天被约定俗成称作是“先锋文学”的作家,当时各自的创作、倾向、方法、态度,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就会遮盖各个作家写作上、美学上的细微不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哈佛的宇文所安教授在研究唐诗的著作中提出,我们不是要从一个时代的最伟大的诗人身上去发现时代的标准,而是要从那个时代的普遍标准来观察那个时代的诗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先锋文学在出现时是异端,很多人怀疑这样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虽然它现在已经被概括成一种文学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中的一部分。

现在,先锋作家们的写作也各自有了很大变动,有写作的变化,也有大环境对个人境遇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转换成作家作品中的态度。而我们以前的作品,也是我们写这些作品之前的经验、阅读、判断、想象带来的。

把文学作品放在文学史的关系上来观看它的意义,是一种方式。但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文学和理论关心的东西不同。理论直接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对事情进行归纳总结,但文学永远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某种意义上它是诉诸感官的。西方的新批评、文本分析等方法,都是接触文学作品的通道,能帮助人们进入文学作品,发现文学的意义。但小说,或者说广义上的文学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影响人,如何建立它的意义,是有多种途径的。当观赏者接触文学作品时,在某些时刻需要把自己的逻辑理性思维放开,动用感官。文学作品中会有很多精妙的细节,有时会通过积累潜移默化,或者在结构中与其它细节构成关系,忽然使人“怦然心动”。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超越很多批评方法,发现作品的意义。

20年过去,再回头看先锋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意义,看它带来的变化、影响,看它自身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有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先锋文学?

尽管“先锋文学”已退场,但关于“先锋文学”的反思对当前和未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仍具有不一般的意义。翟红认为,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促使了叙述观念的变化,并以面貌一新的小说文本为文学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先锋作家力图从不同的途径和层面使自己的写作贴近人的生存状态,试图在自身视阈对世界的理解中还原生命的原初性感受。小说的语言实验使得一个重要的问题得以凸显,即现代汉语书写如何传达现代中国人个人的生存感受。先锋小说贵就贵在一种先锋精神,这是一种敢于创新的青春锐气,因此“先锋文学”现在的退场不见得就是一曲《广陵散》 。

先锋文学 - 代表作家
生平

余华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 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主要作品

《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3. 除了(王朔,徐星,张志承)请推荐“新时期文学”哪些小说,还值得读一读

“新时期文学”狭义上是指文革结束后到八十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的文学,与“80年代文学”有时间前后的衔接关系。主要是批判和否定“文革文学”,回归“十七年文学”。而广义上的“新时期文学”我觉得是可以包括文革结束后至今的一个统称。实际上,“新时期文学”这个说法正如“当代文学”的说法一样,是有问题的。打个比方,在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中国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学,为了区别于建国前的文学,也是可以称作“新时期文学”。这里我默认,你所谓的“新时期文学”是指第二个说法。
伤痕文学:代表《班主任》/刘心武 《伤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我是谁》/宗璞 《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 《芙蓉镇》古华

反思文学:王蒙、张贤亮、梁晓声、张洁、从维熙

寻根文学:韩少功、李杭育、莫言、贾平凹

现代派:刘索拉等

先锋小说:马原、洪峰、格非、余华、残雪、苏童、池莉

新写实小说:刘震云等。

4. 徐星的简介20字

徐星,男,中国作家、文化学者、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1985年,处女作小说《无主题变奏》由《人民文学》杂志刊发,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由传统转入现代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1989年,赴德国西柏林艺术大学讲学。

1992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读博士学位,后放弃。同年,小说集《Le crabe àlunettes》法语版出版(1992巴黎Julliard出版社)。

1994年从联邦德国返回中国。

1995年,徐星被法国《观察家》评选为全世界240位杰出小说家之一。

人物评价:

如果说,《剩下的都属于你》有别于其他的中国当代小说,不是语言,不是写法,也不属于任何技巧。更多的是和作者本人所契合的气质与状态,是一个人或一类人的生活的最坦白最诚实的见证。是“独到的幽默、善意的嘲讽、饱满的灵思、高远的心境”。——张恩超

目前住在月租一百元的地下室,以教外国人中文谋生,是一个生活随意散淡,彻底地把小说中的主人公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下来的一个人。

本来他可以把生活经营的很好,但是他认为坚持自我精神的愉快比什么都重要,不把自己成为金钱和名利的奴隶,始终坚持他在《无主题变奏》中的价值观念,是一个绝对个性的人物。

5. 徐星的主要作品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茅盾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巴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4、《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5、《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 6、《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7、《围城》,钱锺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8、《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 9、《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出版社。 10、《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11、《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2、当代文学具体推荐篇目(基本都是短篇):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王蒙《蝴蝶》、《杂色》、《活动变人形》//谌容《人到中年》//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陈焕生上城》//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北方的河》、《心灵史》、《黑骏马》//汪曾祺《大淖纪事》、《受戒》//冯骥才《三寸金莲》、《神鞭》//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贾平凹《废都》《浮躁》《鸡窝洼人家》《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高老庄》//陈忠实《白鹿原》//陆文夫《美食家》//邓友梅《烟壶》、《那五//》阿城《棋王》、《孩子王》、《树王》//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词典》、《归去来》//铁凝《哦,香雪》《大浴女》//宗璞《红豆》《我是谁》//张抗抗《情爱画廊》//王安忆《小鲍庄》《我爱比尔》《小城之恋》《长恨歌》//莫言《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叶兆言《关于厕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刘震云《一地鸡毛》《官人》《手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残雪《山上的小屋》//苏童《米》《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帝王生涯》《红粉》//格非《欲望的旗帜》 //余华《活着》《许三关卖血记》//北村《玛卓的爱情》《水土不服》//阿来《尘埃落定》//王朔《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陈村《少男少女,一共七个》《一天》//徐坤《先锋》《遭遇爱情》//蒋子丹《桑烟为谁升起》//谈歌《大厂》//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小姐你早》//方方《风景》《桃花灿烂》//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韩东《房间与风景》//朱文《我爱美元》《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邱华栋《手上的星光》//王小波《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古龙《陆小凤》《楚留香传奇》//梁羽生《七剑下天山》

6. 徐星写过哪些小说

(无题变奏)(城市的故事)(饥饿的老鼠) (帮忙)(收获)。

7. 徐星还有哪些作品

徐星还有哪些作品
我来答
宝格格1980
LV.18 2018-12-31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中短篇小说《无主题变奏》、《失去了歌声的城市》、《我是怎样发疯的》等;
戏剧《星期天早晨:在某地》、《一出戏是怎样完成的》、《国王和马的故事》等;
纪录片《我的文革编年史》《五加五》《罪行摘要》《告密者》等;
徐星,中国作家、文化学者、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当兵,开始写作。1981年,复员,半年后到全聚德烤鸭店工作。在这半年中,他创作了小说《无主题变奏》。1985年,处女作小说《无主题变奏》由《人民文学》杂志刊发,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由传统转入现代的标志性作品之一。1989年,赴德国西柏林艺术大学讲学。
1992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读博士学位,后放弃。同年,小说集《Le crabe àlunettes》法语版出版(1992巴黎Julliard出版社)。1994年从联邦德国返回中国。1995年,徐星被法国《观察家》评选为全世界240位杰出小说家之一。2003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同年,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在法国出版(《Et tout ce qui reste est pour toi》)(Editions de l'Olivier出版社)。
2014年应邀访问美国格林内尔学院。

8. 徐星资料

作家徐星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当兵,开始写作。1981年,复员,半年后到全聚德烤鸭店工作。就是在这半年中,他创作了小说《无主题变奏》。1985年,处女作小说《无主题变奏》由《人民文学》杂志刊发,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由传统转入现代的标志性作品之一。1989年,赴德国西柏林艺术大学讲学。

1992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读博士学位,后放弃。1994年回国。1995年,徐星被法国《观察家》评选为全世界240位杰出小说家之一。

新作《剩下的都属于你》描写了两个“堂.吉诃德”式的中国漂泊者,在世界各地为生计在电影里跑龙套、赌钱碰运气输光了路费、卷进人贩子团伙等一系列离奇经历……

9. 现代文学作家都有谁,作品有那些!!!

1,英国T S 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王蒙
《青春万岁》、《季节四部曲》、《青狐》、《尴尬风流》、《坚硬的稀粥》等;
王安忆
《长恨歌》、《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我爱比尔》等;
王朔
《看上去很美》、《永失我爱》、《青春无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空中小姐》等;
王小波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

1 鲁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等16种。代表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伤逝,孤独者,过客,等下漫笔,记念刘和珍君,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拿来主义等。
2 郭沫若 原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恢复等10余部,代表作品有 :凤凰涅磐,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等。
3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杰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赶集》《微神》等,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剧作集《老舍剧作选》等12种。 代表作:《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作》《断魂枪》《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等。
4 巴金 原名李尧堂,著有26卷本的巴金全集,和10卷本的巴金译文全集 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散文集随想录等。
5 曹禺原名万家宝,杰出的中国话剧作家,创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6 沈从文 原名沈兵焕,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著有小说边城,阿黑小史,长河,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 代表作 :边城,长河
7 张爱玲 原名张瑛,笔名梁京,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1994,散文集留言1945,长篇小说十八春1952,电影剧本多少恨,太太万岁等。代表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沉香屑之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
丁玲 原名蒋伟,字冰之,著有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人的诞生,水,意外集,我在霞村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有韦护,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散文集,杂文集若干,代表作品有,沙菲女士的日记,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
8 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翻译家,文学理论家,诗人和散文家。译有:陀螺,冥士旅行等,散文结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代表作品:有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初恋,谈酒,喝茶,苦雨,故乡的野菜,乌篷船。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先后出版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一生留下著作26种进200万言。代表作: 匆匆,春,何塘月色,北影,给亡妇,冬天,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9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祈祷,死水,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也许,荒村,收回。
徐志摩,著有新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自剖等。代表诗作 :再别康桥,沙扬那拉一首,雪花的快乐。
10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新文学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等。诗论集:诗论,艾青谈诗等。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旷野,向太阳,归来的歌,诗的散文美。
七月派的代表作品有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等
11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当时的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历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从成立到1924年初夏,是前期,也是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前期也创造季刊为阵地,后又搬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5-1927是中期,基地是洪水半月刊,以1928年文化批判的创刊为标志,进入后期。
12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创作有小说围城,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有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社会剖析派代表作家,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之一,著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小说作品,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赵树理 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开创了山药蛋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锻炼锻炼”,三里湾等。
13 戴望舒 原名戴梦鸥,是30年代现代诗派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雨巷是他在1928年发表的成名之作,他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九叶集 作者: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提,袁可嘉,穆旦。
14 金庸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195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1973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代表作品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
15 孙犁河北平安县人,著有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诗集白洋淀之曲,理论记文学短论等。代表作品:荷花淀,嘱咐,山地回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
柳青 原名刘蕴华,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柳青小说散文集等。代表作:创业史第一部。
16 梁斌《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巨著,《翻身纪事》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长篇小说
杨沫,原名杨成业,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代表作品:《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
17 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一种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创作潮流。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被人合在一起,戏称“三个崛起”
舒婷,“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 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代表作品:《致橡树》《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回答》《古寺》《结局或开始
18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布礼》《蝴蝶》《春之声》《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蹉跎的季节》
张贤亮,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汪曾祺,著名作家。是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代表作品:《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岁寒三友》《故乡人》《故里三陈》《桥边小说三题》。《受戒》的主要人物——明海,小英子
19 张洁,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沉重的翅膀》。《沉重的翅膀》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改革题材小说
王安忆,代表作叔叔的故事,长恨歌,
20 路遥,陕西作协专业作家,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著有小说集乡村,蓝袍先生,初夏,最后一次收获。
21 郑义,新时期著名知青作家,代表作品:《远村》《枫》《老井》。《远村》发表于《当代》,获1983-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远村》的故事与人物——杨万牛,杨叶叶,四奎
张承志,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绿夜, 中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黑骏马》——原始文化寻根小说,发表于《十月》获1981-1982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黑骏马》主要人物:白音宝力格,索米娅,老奶奶
莫言,当代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球状闪电》《红高粱》《白棉花》。 长篇小说《十三步》《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红高粱》主要人物:余占鳌,余豆官,戴凤莲
22 韩少功,寻根小说的首倡者之一,70年代末开始创作主要作品:小说集《爸爸爸》《月兰》《飞过蓝天》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阿城,原名:钟阿城,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系列小说《遍地风流》,《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还是寻根文化的经典之作。作家王蒙专门撰文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当代文坛上少见的一篇“奇文”
23 现代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寻找歌王》
徐星《无主题变奏》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
洪峰《瀚海》《奔丧》《极地之侧》
余华《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现实一种》《难逃劫难》
苏童《一九三四的逃亡》《罂粟之家》
格非《迷舟》《大年》《褐色鸟群》
转型后: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苏童《妻妾成群》

10. 中国早期现代派小说的代表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与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热点内容
长相超帅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8-29 04:11:28 浏览:717
玄幻小说里的城镇名字 发布:2025-08-29 03:45:04 浏览:243
关于明星豪门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9 03:44:31 浏览:311
玄幻墓中推演龙擒手小说 发布:2025-08-29 03:23:08 浏览:139
原创科幻小说富兰克林 发布:2025-08-29 03:22:38 浏览:24
综穿影视bl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9 03:07:33 浏览:27
云志听书 发布:2025-08-29 03:06:11 浏览:835
穿越重生女尊好种田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29 03:04:57 浏览:331
芥末绿言情小说大全 发布:2025-08-29 02:50:33 浏览:563
求内容轻快的科幻小说 发布:2025-08-29 01:45:55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