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Ⅰ 现代作家赵树理是一位农民作家他的什么等小说采用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李有才板话》 《小二黑结婚》等小说 采用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Ⅱ (3)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
赵树理(1906一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他被称为“地摊文学家”。
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代农民的典型由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掌握自己的命运’譬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当二诸葛为儿子收留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传童养媳时,小二黑含糊地说;“您愿意养,你就养若,反正我不要”。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个旧军官做续续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两人并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反对封建迷信。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事,后来在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厌恶。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小芹也对她母亲的弄神行为不予理睬。反对恶势力。当恶势力金旺、兴旺利用被窃取的职权设下圈套。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时,他们毫不示弱,敢于面对面地以理抗争。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诸葛迷信思想报重。“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七、八岁的童养媳。在恶势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三仙姑好吃懒做,用迷信唬弄人,装神弄鬼骗取钱财。包办婚姻,给小芹找了旧军官;心理“变态”,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对小二黑和小芹表现出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两个落后农民,他们的思想都与新的时代格格不久但他们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农民,他们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在作品的结尾,三仙姑改变了打扮,二诸葛也撤去了香案。
C.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金旺兄弟利用农村新政权的稚嫩和农民的保守思想摄取了基层政权的职位,为非作歹兴风作浪,调戏小芹,非法斗争和捆绑小二黑和小芹,把持乡村政权。但他们最终还逃不出人民政权的惩罚。
思想意义:小二黑和小芹的胜利说明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证。同时它也揭示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已经不只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他们斗争是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社会建立新的婚姻观念,消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作品也表达了作者的一个隐忧,那就是,基层政权有可能会被封建恶势力所把持。金旺和兴旺这两个形象说明:农村的基础政权中只有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造福于人民。但作品也同样表现了作者的某些农民意识,诸如对于三仙姑形象的丑化,特别是对她的穿着的嘲讽性描写,都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的贬抑态度。
这部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者学习了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长处。这主要表现在:
(1)在结构上,采用单线发展的手法。情节连贯,故事性煮划构严谨,首尾照应。作者按照民间习俗,老百姓爱听故事晌习惯,善于把矛盾斗争,一环扣一环地集中起来,发展下去。
小说开头写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神仙,接着写小芹,再引出金旺兄弟,后写小芹的恋爱对象小二黑,然后矛盾爆发,出现了第六节(“斗争会”),第七节“三仙姑许亲”。而第八节“拿双”是矛盾的顶点,最后几节,由区政府出面支持新人物,惩罚坏人,教育帮助落后。分章分节的形式,集中地叙述人物和事件,既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又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结局,对前面的人物有所交待,又首尾呼应,造成结构的严密。特别是大结局的“大团圆”符合中国民间的喜剧欣赏习惯。戏剧性强,情节出现多次逆转。在人物塑造上,以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性格;在情节开展中,运用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展现人物的心理。“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二诸葛的迷信、迂腐。“米烂了”“看看仙姑” ——泼、赖。三仙姑去区里见区长的言、行、打扮这—细节。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部小说真正做到了大众化(群众化、口语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
(3)人物的类型化。将主要人物分成三类,分别灌注了三种具有抽象理论特性的观念。
(4)山西的地方特色。语言的山西风味——对于三仙姑“下了霜的驴粪蛋”的比喻;给人物起诨号的手法。具有浓重的淳朴的地方风味,又幽默有趣。
总之,《小二黑结婚》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形式。获得了群众的赞赏。
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的概叙
(1)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所描写的人物是地道的中国农民,所写的事都具有中国农村的气派和特色。
(2)语言是真正的群众语言,朗朗上口,并富于幽默感。
故事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3)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创造了“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
赵树理“评书体”小说大量运用经过加工提炼的群众口语进行叙述、描写,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弃传统章回体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例如《李有才板话》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创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生面。后来人们把这一群体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称为“山药蛋派”,赵树理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当然的领袖。
赵树理是继鲁迅、郭沫若、茅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山药蛋文学流派”已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乡土文学品牌”;“农民化的文学范式”和口语化的“工农语言文体”给文学语言注入新鲜活力:《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作品以独特的叙述艺术形式和美学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独具特色的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农村题材小说,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空白。
为了实现写好农村、农民的诺言,赵树理坚守“乡土文摊”作家纯朴的本色,从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作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一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两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阵地。”他还说:“中国的文坛太高,普通群众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因为那些欧化的长句子,干枯而深奥的叙述,各种古怪的表现形式和毫无生活内容的作品,在农村农民中间根本没有市场。”
《李有才板话》是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又一力作,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大胆地把传统小说里的“诗话”变异成了通俗的“板话”。把说诗的人叫做“板人”,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为读者奉献出了一个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富有生活情趣的经典之作。
《李有才板话》描写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毛泽东《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期间,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以防豪绅地主把持政权。”这部作品描写的是太行山区一个村庄叫闫家山,闫家山村里的“闫恒元派”就属于民主政权要专政的对象,他们把持“闫家山”政权多年。村长闫恒元下了台退居在幕后,由侄儿闫喜富继续干村长抛头露面。他们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还利用种种手段骗取了“模范村”的荣誉。而老槐底下的“老字辈”“小字辈”们祖祖辈辈受尽了西头“闫恒元派”的欺压。对于这一部作品,各研究专家和文学大师都对其赞赏有加。董大中先生说:赵树理是一位艺术形式的革新家,《李有才板话》是他在文学民族化上的重大贡献。郭沫若、茅盾等大师都有中肯的评论。
赵树理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他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文学作品,他的创作主张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我们许多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他是中国作家的一面旗帜。不管是思想意义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源。在今天,我们可以是先锋的、现代的,但一定是要民族化的、中国化的。我们一定要寻求一种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和中国作风,而赵树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应当说,赵树理代表了一种深刻影响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思潮。”
赵树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甘守“文摊”作家的寂寞,决不攀“文坛”,他能身体力行,多才多艺,他会唱上党梆子,同时能拨弄好几样乐器,嘴打梆子还不误唱,创作了很多“群众喜欢看”“时代起作用”的优秀作品。这一切都深刻地映照出这一位人民艺术家崇高的文学精神和文学原创精神的追求。值此百年之际,我们怀念赵树理,像赵树理那样真切地关注人性,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常态,关注和思索时代最重大、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关注民族命运,更要关注活文化,要发挥文学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Ⅲ 赵树理的作品有哪些
《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
1、《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
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2、《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编著,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
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3、《三里湾》
《三里湾》,赵树理著长篇小说,成于1955年(乙未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华北解放区模范村三里湾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秋收、整党、扩社 、开渠……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但由此也引发了有关于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的种种矛盾,三里湾在发生着巨变。
4、《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5、《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与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五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创作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和时代声音。
作为代表农民思想情感的赵树理在表面上不得不随时代强流而迎合国家政治的需要,但是在潜意识和灵魂深处却始终与农民共命运,同呼吸。《锻炼锻炼》无疑就是这方面的显著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树理
Ⅳ 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谈谈赵树理评书体小说在民族化大众方面取得的成就。
赵树理“评书体”小说大量运用经过加工提炼的群众口语进行叙述、描写,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弃传统章回体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例如《李有才板话》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创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生面。后来人们把这一群体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称为“山药蛋派”,赵树理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当然的领袖。
Ⅳ 现代作家赵树是一位农民,他的()等小说,采用了评书体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怪事,我写的是无关紧要的么?
你这提问本来就奇怪,哪来叫赵树的农民作家?肯定就是赵树理,如果是赵树理,那我的回答就没有错
Ⅵ 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现今创作有何借鉴意义
赵树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是一个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农民化了的作家,他同劳动人民有着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精神的血肉般的联系。赵树理对他的拟想读者和描写对象达到了烂熟于心的程度。正如赵树理自己所说的:“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有时候和他开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的后半句话。”[1]正是因为赵树理对农民的命运、思想、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农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地写出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学作品,从而成为真正的“为民立言”的农民作家。新文学史上,“五四”时期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有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农村小说,赵树理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代作家。他也继承了文学史上描写农村生活、探索农民问题的传统。但不同的是,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作家大多是侨寓在北京或上海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站在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上审视农民身上的愚昧和麻木,得出的是农民必须接受先进思想启蒙的主题。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则是站在先进阶级的立场上观察农民社会,探讨的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的出路问题。赵树理所生活的是已经实行了民主改革的根据地、解放区的农村生活,他笔下展示的是不同于五四和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这里有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和新的政权。郭沫若在读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时,曾经有这样的感慨:“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2]赵树理把党领导下根据地农村的巨大变化、人民政权下农民生活的日新月异及新时代新风尚下农民的精神状态作为表现的主题,把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作为主要任务,这是赵树理为新文学史所作的开拓性的贡献。总而言之,赵树理完全是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这种新的方向,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方向。由此,赵树理的作品成为最能体现《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这种典范意义在当时的整个解放区乃至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赵树理本身就是农民的一分子,他不同于此前的写农村题材的作家,不是以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俯视视角来观看农民身上的缺陷或劣根性,而是以“平视”的视角体味农民的喜怒哀乐。赵树理与他的描写对象在思想感情上完全能融为一体,与小说中的人物血肉相联,他曾自述说他小说中人物流的血,“连我自己也差一点染到里边去。”[3]赵树理的小说反映的是农民的理想和追求,艺术形式也是农民的,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农民的日常口语,小说结构也是符合农民审美心理的传统线型结构,这使他的小说成为真正的农村题材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有明显的时效性,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为了配合社会变革而作的,带有鲜明的宣传鼓动性。赵树理始终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执着地反映社会现实,也并不回避现实矛盾,力求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由此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品。
赵树理在表现根据地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时,注重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他深深地懂得,中国农民的痛苦并不仅仅在于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更主要的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给予他们的精神上的奴役。因此,他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时,特别注意对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固疾的揭露。中国农民长期处在封建统治的重压之下,生活环境狭窄封闭,封建人伦观念根深蒂固。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这是阻碍农民成为新型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民的关键所在。赵树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问题尤其关注,并深知这种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在《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受到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碍,主要是因为这些封建家长们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二诸葛是一个被封建迷信观念扭曲了的人物,在金旺、兴旺捆起小二黑和小芹时,他跪在金旺面前哀求,表现了内心底对封建权力的惧怕。他不同意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的原因是“命相不对”,怕小芹会克小二黑,可见他是也是爱护小二黑的,只不过这种爱护极其愚昧,实质是对儿子幸福的扼杀。三仙姑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然而她用同样的封建观念充当了戕害女儿幸福的刽子手。《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是受封建等级官念毒害极深的人,当他认为从县里来的老杨是官时,对老杨毕恭毕敬;但当他知道老杨也是长工出身的人时,马上又看不起他了。对封建官本位的崇拜和由此滋生的奴性心理就是这样结合在善良的农村人身上。《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原来是受苦最深斗争性最强的青年积极分子,但在当了武委主任之后,分了地主的房子、土地,便立即以高人一等的“主子”自居,从服饰装扮到行为语言都地主化起来了,强迫软英嫁给他儿子,甚至让民兵为自己服劳役。可见其内骨子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思想。《邪不压正》里的小昌也是如此。鲁迅笔下的阿Q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奴役别人,小元、小昌和阿Q异途同归,斗地主的目的也是为自己谋私利。这表明封建思想意识已深入到农民骨髓,很难立竿见影得到改变。赵树理在这里敏锐地发现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革命政权的纯洁性和人民性,是胜利后的群众、干部们都需要警惕的问题。
赵树理在指出农民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的心理固疾的同时,更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展现出在解放区占主导地位的光明面和进步力量。解放区的时代毕竟不同于旧中国,农民取得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翻身,他们的精神状态也不同于此前任何的历史时代。赵树理写出了解放区出现的新生事物,这也是此前文学史所没有表现的新质内容。
小二黑和小芹是赵树理作品中塑造的光辉的新人形象。他们与现实黑暗面、及封建家长的斗争表现出新一代农民不畏强暴、敢爱敢恨、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血肉丰满的新人形象。生活给予了他智慧。他头脑冷静、深沉老练、幽默风趣,同时又正直、开朗、顽强。他爱憎分明、思想敏锐,在地主面前毫不畏惧,敢于揭露他们的罪恶,又善于团结贫苦农民和地主阶级作坚决的斗争。赵树理赋予这个人物以极崇高的性格魅力。《传家宝》中的媳妇金桂是新一代的妇女形象,她向世人宣告:革命政权下的妇女不现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小媳妇,而是已挺起腰杆,开始自强自立新生活的时代新女性了。赵树理用较多的笔墨歌颂农村中的新生事物和先进力量,使人感受到解放区生活扑面而来的激昂人心的时代气息。
在创作手法上,赵树理适应时代倡导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和语言形式,创作出了使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他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话文学的积极因素,融合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长处,确立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首先在结构上,赵树理采用具有历时态性质的线型结构,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连贯性。他的小说开始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待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楚明白,有头有尾。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又设法悬念、扣子,使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小二黑结婚》开头前五节都是介绍人物,第六节情节发展,第十三节“看看仙姑”故事结束,但又加上一节交待两位“神仙”的结局。故事有头有尾,符合老百姓的阅读习惯。其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赵树理采用评书体小说的手法,以叙述为主,将描写融化到叙述中去。他的小说注意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对立的动态环境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而少有对景物和人物心理的静态描写。最后,在创造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方面,赵树理的小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赵树理的作品从叙述语言到人物对话都作到了彻底的口语化,而且是一种活生生的土生土长的口语,用词准确表达精到。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话,在赵树理的笔下,也即可焕发出生命。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为创造和发展现代白话文学语言作出了独特贡献。
Ⅶ 什么是评书体小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这是赵树理的发明,他把山西一带的民间说唱通小说结合起来,听来像评书一样,让老百姓能看得懂。
Ⅷ 分析赵树理评书小说形式
赵树理“评书体”小说大量运用经过加工提炼的群众口语进行叙述、描写,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弃传统章回体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例如《李有才板话》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创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生面。后来人们把这一群体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称为“山药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