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有孟子的现代小说

有孟子的现代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8-27 11:46:53

1. 孟子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孟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於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於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孟……

2. 《孟子》共有几篇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7] 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书中的名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3. 有没有现代的文学家评价孔子孟子的文章

杨治国小人物评《孟子》 历来解读圣人的经典多由大学者,大儒学专家来完成。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滥觞,一批著名学者们大讲孔子、庄子、热评《史记》、《三国》,掀起了一股全民国学热。就在此际,民间也冒出了一个自称“小人物”的杨治国,出版了一部40余万字的《小人物评(孟子)》,并广受好评与赞誉。自称小人物的杨治国能斗胆解读“孟子”,不能不说是一件罕事。 中国的县处级官员有多少?没人精确统计过,但少说也得数以多少万计吧。早年就常听这样的笑话:在北京一块砖头掉下来砸中3个人脑袋,1个是处长,两个是副处长。如此众多的处级官员中有多少人知晓我们老祖宗孟子的学问?这不好说,知其皮毛者恐会占一定比例,真懂则只怕是寥若晨星了。眼下却有这么一位,不仅真“懂”,还能“点评”,且著书立说,用工作之余写出40余万字的《小人物评<孟子> 》一书,付梓出版后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令出版社不得不一版再版。此人,便是现任山西和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的杨治国。 县处级官员大都直面基层,直面百姓生计,政务之繁忙不难想象,可杨治国在庞杂的政务之余,何以还能在国学经典中做出不俗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生于贫寒农家的他,却有幸继承了“万贯家产”——祖传圣贤珍品藏书。“万贯家产”伴随他走过艰难的成长年代 山西和顺县,古称梁余,1962年杨治国出生在这方水土之东部。由于杨治国祖上代代耕读传家、仁术济世,在太行山深处坚守着贫困,也坚守着一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他拥有祖传下的大量古书,不仅有石印本、木刻本,还有手抄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政治、文化、医学、武术,可谓一应俱全,其中就有不少孔孟圣贤之论著。到杨治国父亲这一辈,因子女众多,妻子又体弱多病,家境更为贫寒,可坚守传统文化根基的家学渊源始终未变,治家极严的他,对长子杨治国及他5个孩子的教育更是以孔孟之道为蓝本。 父亲英年早逝,令家境日益艰难,少年时的杨治国从此上山砍柴,下地帮种,尚武习功,与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一同经历着苦与难。从学龄开始,杨治国就在父亲催逼下,暗中苦读圣贤之书,严格按照圣贤的作为要求自己。在贫寒的日子里,虔诚守候着一片富足的精神家园。 到杨治国上中学时,时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当年有场荒诞的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波及全国,让杨治国一不小心“风光”了一把:学校要写大字报,因为他“生吞活咽”了不少圣贤书,有时还从家里偷着拿本经书抄上大字报,所以他不用外出劳动,而是在教室里写大字报。那时的大字报说来也简单,就是先抄几句孔孟圣贤的话,后面加上报纸上的话,抄几句口号就成。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杨治国当然不敢不站在所谓的“反儒”之列。但他由于自幼饱读圣贤典藏,懂得比别人多得多,因之在人人批判孔孟之道时,他仍忍不住偷偷扪心自问:“我怎么总觉得孔子的话就不错呢?“问”过之后又觉后怕,赶紧又敦促自己“站稳立场”

4. 求一现代言情小说书名!

是现代文诶
是不是《何以笙箫默》啊~~如果不是的话也推荐你看看很符合你的品位

。。。这本书很好看的样子可惜我没看过
我推荐点好看的给你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绝对经典。。
1 《和月折梨花》 古代 寂月皎皎的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文笔很不错。


2 《 倦寻芳》 古代 还是寂月皎皎的。。这两本是一举成名作品。。

3 《祸国》 古代 里面我最喜欢的薛采死了。那个时候只觉得痛心

4
《妃子血》 古代 男主角就是个妖孽。狠心的很。。我很喜欢女主很震撼 的一篇文、

5《倾世皇妃》 古代 这个我还是没哭。。不过里面我最喜欢的连城死咯。古代。

6 《绾青丝》 穿越 这个是穿越的里面我最 喜欢云峥啊。。云峥是她的丈夫

7 《丑女变美女.》 穿越 是穿越。前面是喜的。后面女主为复仇而活。超级 震 撼 的一篇文。。。尤其大结局
8 《甄嬛传》 哎。。拍咯电视剧。我心目中皇帝,王爷的形象全毁咯

9 《木槿花月锦绣》 穿越 也好看。。是经典穿越。。大爱小段

10 《帝王业》 古代 男女主叫绝配属于并肩打天下的那种

11 《且试天下》 古代 战争宏大场面

12 《独步天下》 古代 清朝的和皇太极好看喜欢女主性格

13 《花千骨》 仙侠 虐死我了好看。是仙侠因为这本我看仙侠看的一发不可收拾

14 《华胥引》 半玄幻,。古代 唐七公子的。好看啊很多故事

15 《重紫》 仙侠 蜀客的。不说但是个人更喜欢<花千骨》也是仙侠

16 ,《寻找前世之旅》 穿越 很多故事拼在一起

17《满朝文武爱上我》 名字不好听内容响当当

18《倾冷月》 好看啊

19《云中歌》 有点慢热。但好看20《大漠谣》 平淡中又不平淡 很曲折

21《扶摇皇后》 好看啊,喜欢元宝~~可爱

22《微微一笑很倾城》 我看的唯一一本网游。好看啊

23《何以笙箫默》 很有名气的说

24《梦里花落知多少》 哭死我了这本是小四的文。。现代哦

25《十一处特工皇妃》 女主超强本来我以为男主是燕洵的。结果。。嘿嘿。。自己看26《薄荷荼靡梨花白》 有点悲。。唉

27《醉玲珑》 清朝的穿越哦~有点纠结

28《凤囚凰》 容止大神~~山阴公主~~是穿越

29《寂寞宫廷春欲晚》 喜欢女主~~~

~30《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是仙侠的。。超喜欢小团子

31《素手遮天》 最后和男主分开了。。唉

32《冉冉孤生竹》 FROM:《古诗十九首》之八

33《落花时节又逢君》 蜀客的哦

34《《木玉成约》 叶迷的 FROM:《红楼梦》红楼十二曲之《终身误》

35《不负如来不负卿》 感觉名字怪怪的不过是出自 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 这男主是个和尚啊。。。咳咳。。不要紧张,。真的很好看哦

36《寡人有疾》 FROM:《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很有喜感。。笑屎我了开头超好笑

37《歌尽桃花》 FROM:北宋·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诗我背的到哦就 是觉得小说名字很唯美。。不过内容其实很喜感的。(穿越)

38《《潇然梦》 三个人无游组。。。女主一出场就毁容= =

39<太子妃三升职记》 这篇文超级搞笑,,是男穿女。喂喂!!不要惊讶,不要不看啊。超好看的啊。。不是你想象的那种,,

40《燕倾天下》 这本是天下归元的文。。。有质量保证的

41《阿麦从军》 这是鲜橙的文。。和太子妃升职记一个作者,女主女扮男装、、可能你觉得女扮男装很狗血,,也看多了。。。可是这篇文确实不一样。。推荐推荐

42《你是我的学生又怎样》 这篇是现代文。。。我很少推荐现代。。要是推荐的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了。。。一点也不小白,,很不错的作品。。貌似因为题材原因。。没有出书。。绝对原创!!!!!!!!!!!!!!!!一个字一个字打的。。。。。还请尊重我的劳动成果。。 。

5. 孟子写过哪些书

没有!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6. 《孟子》有哪七篇

七篇: 一《梁惠王》,二《公孙丑》,三《藤文公》,四《离娄》,五《万章》,六《告子》,七《尽心》。

7. 关于孟子的历史小说

相关故事到有,大家耳熟能详。孟母三迁。关于他的小说真的没有读过。

8. 孟子<攘鸡>的全文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9. 孟子一书有哪些文学色采

《孟子》中论战性的文字,往往既记述孟子本人的言论,也记述对方的言论;既写论战的内容,也写论战的过程。《孟子》一书不仅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思想,同时也保存了当时某些学派、人物的言谈思想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记述,往往把时代气氛、各家的和各种人物的言谈风貌,以至于孟子的论辩技巧性格、态度,都比较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虽同属语录体,而它比起《论语》来,就显得更生动,更完整,更具有某些文学色彩和吸引力。

10. 有关孟子的文章

深受“至圣”孔子以及《诗》《书》等文学作品的影响,不仅有“仁政”“王道”等政治主张,更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不尽信”等文学理论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中,在“不尽信”理论中又衍生出“吾取”的阅读原则,“吾取”原则看似简易,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文学涵养,不仅绵延着“不尽信”原则的生命力,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文学主张同样有着血脉交错的关系,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探索。 关键词:孟子;吾取;不尽信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孟子》中的文学主张就如一间黄金屋,他对待文学作品的前提是怀疑精神,是“不尽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在征圣、宗经的时候要保持一种怀疑精神,上升到实践层面就是“吾取”原则,即“取二三策而已”,“吾取”原则并不是盲目地不加思考地去“取”,而是将着眼点放在经世致用上,笔者认为,孟子取之有“心”,包括知辞之心、知言之心、知人之心。运用这“三心”而“取”《诗》,不仅对孟子的阅读有指导作用,更为教育他的弟子以及遭遇困顿的士人进行治学、立德、修身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资源。 一、知辞之心 何为辞?“辞(篇章)有外意(辞语言所表现出的言词义)和内意(作者的创作意图)两个意义”孟子有知辞之心,他既能了解文学作品的外意,也能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尽管有时为了政治需要会主观地去“害志”,但是作为一名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儒者,不能代表他真的就不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孟子为了向咸丘蒙说明“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道理,选取了“周馀黎民,靡有孑遗”这样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孟子没有知辞之心,不能理解辞的内意,即作者忧民之志,又怎会正确地选取诗句来论证?同理,孟子不取“血之流杵”一方面是因为他相信真正的仁政是不会让人民血流成河的,另一方面,“他显然已经意识到技巧对于表达的辅助作用”,我们结合《书》的《武成篇》文章大意来看,显然是创作者为了美化周武王,凸显其勇猛对士兵的震撼作用而不自觉地使用的夸张的技巧,学识渊博的孟子也必然对此有所觉察,有一种文学技巧会令辞的外意过分夸大而使人故意忽视创作者的“别有所图”。众所周知,孟子与众弟子每日奔走周游于列国,不是整日囿于书房的迂腐之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一定有最基本的了解,只是由于当时的理论构建缺乏因而无法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述这种文学技巧,亦或是为了宣扬仁政思想即“仁人无敌于天下”而有意忽视描述这种文学技巧。总之,孟子拥有“知辞之心”,因而有所取,有所不取。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

热点内容
最好看的风水师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5-09-12 10:53:22 浏览:484
穿越成扶苏的好看小说 发布:2025-09-12 10:42:25 浏览:488
都市修真小说中言情 发布:2025-09-12 10:39:06 浏览:252
免费阅读小说王洋苏蕊 发布:2025-09-12 09:33:56 浏览:489
科幻都市校园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9-12 09:18:09 浏览:297
伪装学渣免费阅读小说无错版 发布:2025-09-12 09:16:46 浏览:568
懒人听书三体 发布:2025-09-12 08:18:09 浏览:124
关于现代修真的小说 发布:2025-09-12 08:14:50 浏览:518
推荐几部主角用长枪的小说 发布:2025-09-12 07:57:32 浏览:721
男主对女主好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5-09-12 07:56:50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