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近现代名人小说
① 安徽有什么现代的名人
杨振宁,高等研究中心教授,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位老前辈都是安徽人)
② 安徽安庆出过哪些近代名人
1、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 安徽现代名人有哪些(详细资料)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4696.htm
回答者:flying6529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9-24 18:58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④ 安徽十大名人
安徽名人TOP10
名次 人物 网络 google 雅虎 平均值
1 老子 1960000 820000 533941 1104647
2 杨振宁 869000 624000 337670 610223
3 曹操 699000 342000 253019 431339
4 庄子 548000 343000 144321 345107
5 胡适 359000 207000 97437 221145
6 朱元璋 286000 150000 76337 170779
7 李鸿章 254000 111000 48315 137771
8 包公 181000 124000 61635 122211
9 周瑜 198000 78600 48467 108355
10 陈独秀 143000 103000 51783 99261
醉翁导读
一、看来“老子天下第一”是千真万确的,我估计明年的排行榜恐怕也难有出其右者,但醉翁得一黄山叶姓高人指点,说此话不可绝对,要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即思却是如此,安徽还有名人更胜老子,我想各位应知其谁!
二、杨振宁这位可爱的合肥小老头于2004年底以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潮州妹”——翁帆,造成轰动全球的新闻。我想他可能早已算出醉翁要作2005年度安徽名人排行榜,所以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娶了恰当的“她”。从而高居本排行榜亚军。他也是本榜中唯一健在的安徽名人。
三.李鸿章、包拯皆为合肥人。醉翁幼时常去包河公园玩耍,对包公的事迹自是耳熟能详。李府却从未去过。自以为包公一生清正廉洁。组织上对其评价也很高,不曾想排名还是在李鸿章之后。待看过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才明白,这李鸿章常和‘海归’。‘海带’打交道。又抓的是‘洋务运动’。自然在‘先进性’上面略胜包公一筹。
老子 生卒年不详。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活于春秋后期,楚国相县曲仁里人(今涡阳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为管理藏书的史官)。后辞官返里,修《道德经》,提出无为、公平、简政、反战的政治主张。由于他学识渊博,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老子周游至函谷关,关令尹喜留其著书,遂著《道德经》上下篇,其后不知所终。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杨振宁 (1922~)合肥人。民国33年(1944)获西南联大硕士,次年留美。民国3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爱因斯坦”物理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兼任多所国际著名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粒子理论、统计力学及场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开创规范场理论的研究。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县(今河南许县东),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遂同孙、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其子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武帝。与其子曹丕、曹植皆为先秦文学之后又一个辉煌期——建安文学时期。曹操的遗著有《魏武帝集》。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世称庄子,蒙城人。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根据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主张“任天然,去人为”。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其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庄子还是杰出的散文家,名著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胡适 (1891~1962)绩溪人。早在民国6年(1917)就积极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革,参与编辑《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后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反对马列主义。民国27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民国31年任行政院最高顾问。民国3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后侨居美国。一生曾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著作等身。
朱元璋 (1328~1398) 濠州钟离(今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又名兴宗,字国瑞。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出身贫苦,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今南京),自称吴国公。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军力。至正二十八年建都应天(今南京),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
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合肥人。道光进士。咸丰八年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咸丰十一年奉命编练淮军,率淮军赴上海,在英、美、法支持下镇压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同治四年,署两江总督,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对捻军作战。同治九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领袖。先后开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对引进西方科技,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先后代表清廷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卒谥文忠。有《李文忠公全集》。
包拯 (999~1062) 字希仁,天圣进士,北宋庐州合肥人。历任广东端州知郡事,西北转运使、江宁庐州知府,开封府尹,监察御史,大理寺评事,天章阁侍制,龙图阁学士,大学士,枢密副使等职。死后谥为孝肃,人称包公。他任开封府尹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开一代清官之风范。遗著有《包孝肃奏议》10卷。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多作为小说、戏剧题材。元杂剧有《陈州粜米》等剧目。今合肥有包公祠、包公墓园。
周瑜 (175~210) 字公瑾,三国时庐江舒县(今舒城)人。东吴名将。出身士族。少年时与孙策结为至交,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屡建战功,先后被授予中护军、江夏太守等职。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助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拜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率军屯据江陵,后病死。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陈独秀(1879~1942),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安庆组织爱国会,次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民国4年(1915)主编《新青年》杂志,次年任北大教授。民国7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9年在上海组织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民国10年7月在中共一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并连任两任。
⑤ 安徽省的现代名人有哪些
安徽省现代名人_时永华。
⑥ 安徽的现代名人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4696.htm
⑦ 安徽近代名人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石埭夏村岭下杨家村(今属黄山市)人。清末著名佛学家。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历数、音韵等。曾任曾国藩部谷米局差事。1864年潜心佛学。1866年就职于江宁筹防局,与友好十多人募捐集资,创金陵刻经处,经营刻印佛经事业。1878年随曾纪泽出使英、法,考察政教,越数年又随刘瑞芬使英,考察制造技术诸学。在伦敦结识日本梵文学者南条文雄,经其帮助,从日本找回国内失传的经疏300余种,择要出版《汇刻古逸净土十书》等。后与英人李提摩太一起,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语。清光绪间建屋于南京延龄巷为藏经板及流通之所。晚年注意培养佛学人材,办佛学常于刻经处,培养僧俗20余人。1910年任佛学研究会会长。致力于刻经事业50年,刻经三千卷。著有《等不等观杂 录》、《佛教初学课》、《十家略说》等。门下俊才有谭嗣同、桂柏华、章太炎、孙少候、 黎端甫、梅撷芸、李澄刚、蒯若木、欧阳渐等。
周 馥(1873~1921)字玉山。建德(今东至)人。曾任李鸿章文牍,为李器重。1877年署永定河道。1881年署津海关道。183年兼署天津兵备道。中法战争爆发后,奉命赴渤海口编练民 舶团练,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多年。参与筹建0北洋海军,开办海军学校,设立天津电报局、开平煤矿等,迁直隶按察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任职前敌营务处,跋涉安东 、辽阳、摩天岭之间,调护诸将,收集散亡,转运军需,马关议和后,自请免职。1899年复任四川布政使。次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调任直隶布政使 ,并入京处理教案。1901年李鸿章病死,遂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次年任山东巡抚 。曾留京与外国交涉撤销天津都统衙门,归还津榆铁路,事竣赴山东任所。值黄河决口,组织官民,筑堤防堵。1904年任两江总督,1906年任闽浙总督,未任,旋调两广。次年以老告归。1917年张勋复辟,被委任为协办大学士。卒后谥悫慎。著有《易理荡参臆言》、《负喧闲语》、《玉山诗集》、《周悫慎公全集》。
吴汝纶(1840~1904)字挚甫,一作挚父。清桐城(今属枞阳会宫乡)人。其父吴元甲为1851年举人,曾被曾国藩聘为家庭教师。汝纶少年家贫力学,早著文名。1864年中举,次年成进士 ,授内阁中书。留佐曾国藩幕府,继入李鸿章幕,掌管奏议。历官深州、冀州知州,在两州开办书院,亲为讲授。曾在冀州兴修水利。后辞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1902年被张百熙荐举以五品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力辞不就。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写成《东游丛录》。九月回国,请假回故里扫墓,并筹办桐城小学堂于安庆抚署。次年病卒于家中。擅长散文,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治学由训诂以通文辞,于群经子史、小学音韵深有研究。著有《易说》 、《写定尚书》、《尚书故》、《夏小正私笺》、《深州风土记》、《吴挚甫文集》、《吴挚甫尺牍》、《吴挚甫先生函稿》、《桐城吴先生日记》、《李文忠公事略》、《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遗书》等。
杨月楼(1844~1889)名久昌,派名久先。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居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所演《安天会》等猴戏。动作灵活如猴, 有“杨猴子”之称。后至北京,隶春台班。1876年复至上海开鹤鸣园。不久,回北京隶三庆 班,为“京剧鼻祖”程长庚器重,以三庆班事相托。1882年程长庚去世,接掌三庆班。曾为 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沪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兼领三庆班。其文武兼长 ,尤以演孙悟空出色。擅长《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长坂坡》等戏。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其父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臣富。1885年中秀才,继办贡生,捐候补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 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1901年升候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1905年与聂之 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任会董事兼副会长。翌年去天津,接替病故的孙多鑫,与周学熙共 同经营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任两公司协理。1908年又兼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次年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直隶出品协会协理。翌年任直隶劝业道,不久遭弹劾,遂辞职,仍任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1911年12月清廷内阁和议代表去上海议和。翌年奉派任安徽实业司司长,旋被免职。同年9月,任北洋政府国家银行事务所会办,旋应邀筹办中国银行,任筹备主任。1913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同年6月被解职,奉袁世凯命任 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因皖革命党人抵制而离院。不久又奉命任赴日本实业调查专使。回国后在北京发起组织中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全国农工银行筹 备处筹备员。是年又与周学熙创办通惠实业特种公司,任临时总裁。翌年筹办中孚银行,任总经理,相继在北京、汉口、上海设分行。1918年银行开办国外汇兑,为我国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病故于天津。著有《直隶实业汇编》。
程家柽(1874~1914)字韵荪、豫荪、下斋。出生书香世家,清末秀才。19岁考入武昌两湖书院。1899年选送日本官费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与秦力山等人先后组织成立“ 励志社”、“恳亲会”、“青年会”。创办《译书汇编》和《国民报》宣传革命,反对满清 统治,并参加“拒俄”、“拒法”反帝爱国运动。1903年秋,潜回国内,策动革命。清廷始 以高官厚禄收买,继以“逆竖倡乱”罪名,斥令两湖书院开除其学籍,取消官费留学资格, 并悬赏缉捕,遂再渡日本。1905年与宋教仁、田桐等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导, 任编辑长。同盟会成立,杂志更名为《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曾被选为同盟会外务科负责人。1906年回国,先后任京师大学堂教授、邮传部主事。次年遭袁世凯缉捕,避逃日本。 1909年载泮摄政,应陆军部之聘,回国编纂陆军教科书,与程梦余筹创办《国风日报》。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授予幽燕招讨使之职,后改授安徽省军政府高等顾问。1913年,在《国 风日报》上发表《袁世凯黄梁梦》一文,檄讨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失败,潜入北京, 与熊世贞等密谋刺杀袁世凯,事泄被捕,于翌年9月23日就义。
吴 樾(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清桐城(今属枞阳高甸乡)人。12岁起参加童子试, 屡试不第。1900年离家入沪,次年北上保定,曾任职于某县应局。1902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在校受反清革命书刊影响,思想由改良主义转向革命,欲暗杀清廷朝臣以促进革命。1904年冬结识革命党人赵声、杨笃生,由杨监誓,与马鸿亮等人加入组织,组成“北方暗杀团 ”,任支部长。杨笃生将其介绍给光复会会长蔡元培。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派载泽、 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决定改变行刺铁良为炸出洋考察的五大臣。9月24日饰作随从,登上五大臣列车。因机车与列车相接撞击,引爆炸弹而牲。著有《暗杀时代》、《意见书》。
范传甲(1873~1908)1904年到安庆,投入武备练军,与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后选入工程学校,送南京讲武堂学习。回安徽后,任工程队队长,密谋反清革命。后至南京,与赵声等结识,准备联合发动起义。1908年清廷调集湖北第八镇、江南第九镇、安徽第三十一混成 协新军在安徽太湖会操,值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云。遂与熊成基约定在安庆起义。11月19日夜,熊成基从城外炮营发难,率军进逼城下。传甲在城内应援未成,被捕牺牲。
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弱冠投军,选送入保定将弁学堂。历任排长、督队官。1910年新军第二十镇成立,任第七十九标第一营管带。与王金铭、冯玉祥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 ,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力劝统制张绍率部起义未遂。次年1月,与王金铭 发动滦州起义,宣布滦州独立,成“北方革命军政府”,被推为总司令,王金铭任军政府都 督,被推为总司令,王金铭任军政府都督,率军登车西进,准备进攻天津。1月4日与清军激 战于雷庄附近,清军诡称议和,将其诱捕杀害。
宋玉琳(1879~1911)又名予琳,定建候。同盟会员,“岳王会”安庆分会负责人之一。15岁凤阳府童子试案首,补博士弟子员。1907年春,就学于安庆巡警学堂,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安徽巡抚恩铭未遂被捕,翌年释放。十一月九日,参加“岳王会”,为新军马炮营策划起义,再次失败。1909年往南京联络同志再谋起义。翌年秋,回安庆复考入高等巡警学校。 1911年约江淮革命志士97人赴广州。任黄兴部粮官。参加广州起义,攻打督署,失败被捕。 刑讯时,言词激昂慷慨:“安庆之役,吾应死而不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 。声色凛然不可犯。就义后遗骨葬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张汇滔(1882~1919)名维藩,字孟介。正阳公学毕业后,入安庆武备学堂,后入清廷新军,与熊成基、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 ”。因宣传革命,引起清廷注意,乃逃往上海。1905年东渡日本,入监警学校,后加入孙毓筠在日组织的“阳明学社”。不久,加入同盟会。次年 回国,在寿州组织“信义会”。1908年农历三月十王日,拟乘四顶山庙之机举义,事泄,改变计划。后在寿州组织农会活动。1909年与王庆云等在寿州组织团练。1911年光复寿州后, 成立淮上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率第三路军北上,光复各州县。倪嗣冲兵分两路向淮上军攻,汇滔率部分头突围,牺牲惨重。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大总统,汇滔任副参军长。1913年3月回皖组织讨袁皖军,准备起义,失败后回上海,再渡日本。1919年由日回沪,被倪嗣冲派人刺杀。
吴 谷(1883~1911)字春阳。合肥(今属长丰县)人。1903年组织“自强会”。次年春至上海 ,与高荫藻等创办青年学社,结识陶成章、宋教仁、黄兴筹人,加入军国民教育会。是年冬与万福华等密议暗杀安徽巡抚王之春,案发,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夏与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十余人发起组织同盟会,被推选为同盟会安徽分会主盟。发展大批安徽留日学生入会 。1905年冬回国,在合肥建立同盟会分支机构江淮别部(对外称“武毅会”)及外围组织“合肥学会”,次年去南京与赵声、倪映典等成立同盟会南京支部,并在弁目训练所发展熊成基 、范传甲等入会。武昌起义时,赴湖北会见都督黎元洪,议定鄂皖联合响应的计划,是年10月28日,在安庆召集会议,决定次日夜10时起义,因军事指挥胡万泰临阵逃脱,使计划失败 。遂去湖北、九江、与李烈钧说服九江镇军马毓宝起义。旋即率学生军东下,与各路大军攻克安庆,并于11月18日宣布安徽独立。光复后任民军经略,劝降清将李宝 ,因阻止路过安庆的九江黄焕章部队纵兵抢掠,被黄杀害。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倪映典(1885~1910)字炳章。合肥北乡吴店(今属长丰县)人。幼随父学医。1904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不久加入岳王坐。毕业后至江宁,入江南炮兵速成学堂校科。结业后任新军第九镇炮兵队官,与赵声、吴 谷、柏文蔚等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后任第三十一混成协炮兵营管带,与熊成基等谋起义。事泄后逃避缉捕至广东赵声处。经赵声介绍加入同盟会,改名倪端 ,任新军炮队见习排长。1909年广东革命党人准备起义。次年2月因新军与警察局发生冲突 ,群情汹汹,他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2月12日,将管带齐汝汉击倒,率部攻城,因受伤 堕马被俘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韩伯棠(1892~1914)字宗堂,又字家铭,别号叶芬、笑恒、芍轩。1909年由安徽陆军学堂肄业,考入北平京师法律大学堂,后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弱冠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 与彭家珍、赵铁桥等策动革命,事泄被捕。南北议和时被营救出狱。1911年11月,与杨雨昌 、张光培、黄之明刺杀袁世凯。后又与彭家珍、赵铁桥刺杀良弼。清帝退位后,与程饭牛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袁世凯图谋恢复专制政体的阴谋。1913年奉孙中山令去上海,准备起义。3月去苏州,因叛徒沙子填告密而与钟鸣世等7人被捕。就义时书绝命诗一首“借债重重 已破家,是谁断送好中华”千秋自有董狐笔,撒手西归不理他。”
⑧ 安徽有哪些名人
1、邓稼先。安徽怀宁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李克强。安徽定远人,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胡适。徽州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⑨ 安徽的所有名人有哪些
大禹。古涂山氏国(今怀远)人。
皋陶。皋城(今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约生于公元前21世纪前,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相传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著称,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曾协助大禹治水,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
姜子牙。商东海上(今临泉县姜寨)人,齐国祖先。先世伯夷,掌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子孙从其封为氏,故又名吕尚。年届七十,闻西伯贤而去西周,钓于渭水。文王出猎相遇,立为太师,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著有《六韬》一书。
管 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在齐桓公与其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助公子纠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尊称“仲父”。
老子。春秋末宋国相邑(今涡阳)人(一说河南省鹿邑),道家创始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
庄子。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
范增。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
张良。秦末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人,字子房,秦末汉初谋士、大臣。
华佗。东汉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国著名医学家。
曹操。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周瑜。三国时庐江舒县(今舒城)人,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著名军事家。
包拯。北宋庐州(今合肥市)人,字希仁。包青天就是这位。
毕升。歙县人,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家。
方腊。北宋歙州(今歙县)人。雇工出身,农民起义军领袖。看过水浒的都知道,宋江是灭方腊的打手。
朱熹。祖籍徽州婺源(现在婺源好像归了江西?),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朱元璋。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凤阳)人,字国瑞。明王朝的建立者,即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戚继光。定远人,字元敬,号南塘,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
吴敬梓。清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探花第中。晚年贫困,漂泊扬州,卒于他乡。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另著有《文木山房集》、《史汉纪疑
⑩ 安徽的名人故事
1、洪学智
洪学智,1913年2月生于安徽金寨(原属河南商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7年,年仅14岁的洪学智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参加商南起义后,洪学智参军进入红一军。在红军部队中,洪学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历任连长、营长、团政治主任等职,1935年,洪学智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
抗战爆发后,洪学智先在抗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1940年率部开赴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面对日寇,洪学智继续发挥着自己善于用脑,英勇善战的优点,连续取得了多场战斗的胜利,给日寇以极大杀伤。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曾担任43军军长等职,并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洪学智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元帅指挥的第一至第五战役。朝鲜战争结束后,洪学智历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也因此,洪学智成为了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38年,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内阁倍感压力,当时日本国内的社会舆论发起建议应该派三个人同时出任日本驻美大使,才可以抑制住胡适的能力。三个人分别是鹤见佑辅、石井菊次郎和松冈洋右。其中鹤见为文学专家、石井是经济专家、松冈则为雄辩家。
3、刘铭传
小时候刘铭传家乡发生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地方豪强登门催缴人头税,而刘家实在拿不出。因此,当地一个地霸大声呵斥刘家人,刘铭传的大伯父刘殷不服,声辩了两句,结果气绝身亡,地霸扬长而去。
刘铭传听说后非常生气,对几个哥哥说:“丈夫当自立,安能耐此辱!”说完就赤手空拳去追赶地霸,追上后拦在马前,要求与他决战。地霸听后狂笑道:“你这小孩子敢跟我过不去?我给你一把刀,你有本事把我杀死,你就是好汉!”
说完他就把腰刀拔下丢在地上,狂笑起来,刘铭传看他如此轻狂、嚣张,不禁怒火中烧,顺势从地上捡起刀来,朝他砍去。地霸猝不及防,一下子从马上摔下来,刘铭传一不做二不休,拿着刀对准他的脑袋“咔嚓”一声。
地霸的团丁一看首领被杀,吓得四处逃散,而刘铭传趁势拎起地霸的脑袋,骑上地霸的马,按住马头,对围上来的群众大声说道:“这个地霸仗势欺人,我六麻子今天把他杀了。如果大家以后不想再受恶霸的欺负,愿意听从我的话,我们一起保卫乡里。”
围观的几百名穷苦青年当即表示愿意听他的号令,并推选他为首领。为躲避官府通缉,他离家出走,结党贩运私盐,劫富济贫。
1856年8月,邻乡一富户囤积大量粮食被饥民哄抢,官府闻讯,立刻派人来查,富户诬告是刘铭传所为。官兵四处搜捕刘铭传,但没有抓到,就跑到刘家,要求他的母亲周氏赔偿富户的损失。当时刘家一无所有,于是官兵放火烧了刘家。
双目失明、卧病在床的周氏遭此恐吓后,上吊自杀。家毁母故,世道纷攘,刘铭传感到与其日夜奔驰于乱世硝烟中,还不如组织团练以捍卫乡里。于是,他揭竿而起,拉起一支队伍,在家乡办团练,筑堡扎寨,守土保乡,与官府和土匪斗争。
4、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为遭到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
5、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滁州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